骨关节系统

骨关节系统
骨关节系统

?骨关节系统

影像诊断

?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一、骨关节病变

的基本X线表现

?1、骨质疏松

?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且两者的比例不变。

?主要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

?骨质疏松

?全身性骨质疏松:可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柯兴氏综合症等疾病。

?局限性骨质疏松:见于骨折后废用、急慢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骨质疏松

?2、骨质破坏

?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

?常见于炎症、肉芽肿、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良性肿瘤骨质破坏局限、边缘清楚。

?恶性肿瘤骨质破坏范围广,边缘不清楚。

?急性炎症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缘模糊,病变发展迅速。

?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

?3、骨质坏死

?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形成骨质坏死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

?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外伤骨折后。

?骨质坏死

?死骨的X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其一是因为死骨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即绝对密度增高。

?其二是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或在肉芽肿、脓液包绕衬托下显示相对高密度。?骨质坏死

?4、骨质增生硬化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X线表现:骨指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在长骨可见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局限性骨质增生:多见,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外伤修复期或骨肿瘤等。

?弥漫性骨质增生:少见,如氟骨症。

?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增生硬化

?5、骨膜增生

?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

?骨膜增生多见于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

?骨膜增生的X线表现与病变性质有关。

?良性病变的骨膜增生表现为线状、层状或花边状与骨表面平行的密度增高影,范围较广泛。

?恶性病变的骨膜反应则较局限,常表现为葱皮状、放射针状、三角形(Codman氏三角)。

?骨膜增生

?骨膜增生

?二、骨关节外伤

(一)总论

?骨关节外伤进行X线检查的目的

? 1.明确有无骨折或脱位;

? 2.了解骨折和脱位的详细情况。

? 3.在透视监视下行复位治疗。

? 4.复位固定后摄片,复查复位情况。

? 5.定期复查观察愈合过程和有无并发症。

? 6.轻微外伤引起的骨折,可用以判断是否为病理性骨折,并可观察引起骨折的病变。?1、骨折的定义

?骨组织的连续性发生断裂叫骨折(fracture)。

?绝大多数病人,是因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于骨骼而发生的。

?骨折发生在骨质病变部位时(如发生在骨肿瘤、骨髓炎、骨质疏松或骨囊肿部),外伤往往不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因素,此种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 fracture)。?2、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

?骨折的断裂多为不整齐的断面,X线片上呈不规则的透明线,称为骨折线,骨折线于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在骨松质则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当中心X线通过骨折断面时,则骨折线显示清楚,否则可显示不清,甚至难于发现。

?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

?容易与骨折线混淆的结构

?干骺端骨折须与骺线鉴别。

?与骨营养血管沟鉴别。

?颅骨骨折注意与颅缝鉴别。

?与一些正常组织重叠影鉴别。

?与骺线鉴别

?与营养血管及颅缝鉴别

?与一些正常组织重叠影鉴别

?3、骨折的分型

?根据骨折程度将骨折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两大类。

?前者骨皮质未完全断裂,如青枝骨折、裂隙骨折等。

?后者骨皮质完全断裂,甚至有移位,根据骨折线形态可分为横形骨折、纵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T形骨折、Y形骨折和星状骨折等。

?根据骨碎片情况可分为撕脱骨折、嵌入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根据引起骨折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骨折、疲劳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4、骨折的对位与对线关系

?对于完全性长骨骨折应注意骨折断端的移位情况,这对于评价骨折的程度、预后以及指导治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应注意观察。

?而骨折的对位与对线关系就是对骨折断端移位情况的描述。

?⑴骨折的对位关系

?描述骨折断端内外、前后和上下方向的移位称为对位关系。

?对位关系的判断是以骨折近段为基准,来描述骨折远段的移位方向和程度。

?骨折断端的嵌入也属于对位关系的改变。

?骨折的对位关系

前臂双骨折:桡骨骨折无明显移位,尺骨骨折远端向外侧和腹侧移位。

?骨折断端的嵌入

?有一些骨折断端互相嵌入,形成嵌入性骨折,诊断中要注意。X线片上往往看不到透明的骨折线,也无明显的成角和侧方移位,仅表现为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

?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结构重叠所致。骨小梁及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相应的骨骼短缩变形。较常发生嵌入骨折的有股骨颈骨折、跟骨骨折、椎体压缩骨折等。

?骨折断端的嵌入

?⑵骨折的对线关系

?骨折两断端骨骼纵轴线所形成的角度,表示骨折的对线关系,成角的方向是以角尖所指的方向为准。

?正常肘关节

?5、儿童骨折的特点

?儿童骨骼除可发生上述各型骨折外,其骨骼的损伤还与骨骼正处在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可有青枝骨折和骨骺分离。

?青枝骨折

?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皮质完全断裂,而发生青枝骨折。其X线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一般看不到骨折线而只见骨皮质皱折、凹陷或隆突。

?青枝骨折

?骨骺分离

?骨损伤易累及骨的薄弱部分,而骺软骨板分隔着骨骺与干骺端,为较软弱之处,故易发生骨骺分离。由于骺软骨板在X线片上不显影,故不能看到骨折线,只显示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相对移位。

?骨骺分离

?骨骺分离

?6、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经过骨折部血肿形成、血肿机化、纤维性及软骨性骨痂形成及骨化几个阶段。在组织学上可概括为骨痂形成期和塑形期。

?骨痂形成期

?塑形期

?骨折不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

?外伤后骨质疏松

?骨化性肌炎

?7、关节脱位

?定义:关节组成骨的互相错位,称为关节脱位(joint dislocation)。

?外伤性关节脱位常见于活动范围大、关节囊松弛、周围韧带薄弱及结构不稳定的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等。

?关节脱位常伴有关节囊撕裂,有时还可伴有撕脱骨折。

?成人大关节完全性脱位临床体征明确,诊断不难。X线检查的目的是确定关节脱位的类型和程度,有无合并骨折,对复位治疗很重要。

?而成人小关节脱位、儿童青少年关节脱位,以及不完全脱位,X线征象不确切,诊断较困难,常需加照健侧进行对比,才能确诊。

?(二)骨关节外伤

各论

?1、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又称Colles骨折,老年患者较多见,亦可见于青壮年。多数为摔倒时以手掌触地所至。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以内,以横断骨折多见,少数可呈粉碎骨折。骨折后手腕呈“餐叉”样畸形,较有特征。

?Colles骨折X线表现

?可在桡骨远端2~3cm内见到横行骨折线,粉碎性骨折严重者骨折线可通入关节。

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骨折部可见向掌侧的成角。

?Colles骨折可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还可伴有尺桡关节半脱位。

?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

?2、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相当常见,尤其多见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常为传递的暴力所致,如使股骨处于内收、外展或旋转状态下滑到,或大粗隆触地等均可引起骨折。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根据骨折解剖部位可分为头下部、中央部和基底部骨折。头下部骨折发生在关节囊内,易引起关节囊的损伤,影响关节囊血管对股骨头及颈的血供,易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

?根据发生骨折的外力作用方向及错位情况,骨折可分为外展型及内收型。

?外展型骨折

?骨折线呈斜行,断端常互相嵌入,骨折线一般不清楚,而表现为一密度增高的线状影,或骨小梁不连续、断裂。此型骨折较稳定,病人于骨折后尚能行走,如无临床经验,常致误诊。此型骨折预后较好。

?股骨颈外展型骨折

?内收型骨折

?骨折线易于显示,常有明显错位,股骨干上移,颈干角变小,Shenton氏线不连续。

Shenton氏线为一条假想的测量线,即闭孔内上缘与股骨颈下缘的连线。

?3、脊椎骨折

?脊椎骨折一般由纵向暴力所致,如从高处坠下臀部着地,使脊柱过度弯曲,由于外力与支重的关系而形成椎体压缩骨折,好发于脊柱活动较大的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

单个椎体多见。

?脊椎骨折的X线表现

?于侧位片可见椎体压缩呈楔型变,严重时脊柱呈后突成角畸形。椎体前缘骨皮质不连续,骨折上部可稍向前移位,而形成“帽沿征”。

?由于骨折断端互相嵌入,所以一般看不到骨折线,而可见到横行不规则线状致密带。

相应椎间隙不狭窄,这是与椎体结核鉴别的重要点。

?于正位片上可见椎体变扁,横径增大,椎体上下缘可有断裂不齐现象。

?脊椎骨折的X线表现

?脊椎骨折的X线表现

?4、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活动度大,肩胛盂浅,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松弛而薄弱,易因外伤而发生脱位,其在全身大关节脱位中占第二位。

?肩关节脱位根据肱骨头脱出的方向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种,以前脱位为常见。?肩关节脱位

?前脱位:肱骨头向前下移位,位于肩胛盂下方时,称盂下脱位。向前上移位,位于肩胛骨喙突下方或锁骨下方时,分别称为喙突下或锁骨下脱位。

?肩关节脱位可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或肱骨颈骨折。

?肩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发生率占大关节脱位的第一位,多见于青少年。常因肘关节过伸引起。

最常见的为后脱位,少数为侧方脱位,前脱位更少见。

?肘关节脱位X线表现

?肘关节后脱位时,侧位表现为尺骨与桡骨端向后上方移位,尺骨鹰嘴半月切迹脱离肱骨滑车,而肱骨下端则移向前下方。正位相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相重叠而显密度增高。

?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复位后)

?髋关节脱位

?发生率占大关节脱位的第三位,分为后脱位、前脱位和中心型脱位,常由强大暴力所致,后脱位较常见。

?髋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

?后脱位表现为股骨头脱出髋臼,移至其后方,Shenton氏线不连续,股骨处于内收位。髋臼边缘和股骨头可并发撕脱骨折。

?中心脱位常由于髋臼中心合并骨折而发生,可见股骨头伸入髋臼内。

?前脱位较少见,股骨头移至髋臼前下方,与坐骨结节重叠。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

?7、其它常见骨折

?颅骨线样骨折

?颅骨凹陷性骨折

?锁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大结节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内侧髁骨折

?肱骨外侧髁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螺旋骨折

?外踝骨折

?趾骨骨折

?4天后CR片复查

?跟骨骨折

?三、骨肿瘤X线诊断

?(一)、概述

?1、X线检查对骨肿瘤

诊断的作用

?显示肿瘤的准确部位、大小以及周围骨骼和软组织改变。

?判断肿瘤的性质(良、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2、X线检查对骨肿瘤诊断

的限度

?对肿瘤的良、恶性判断准确性较高。

?对肿瘤组织类型的判断较困难。需结合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来诊断。

?3、骨肿瘤X线诊断的原则

注意观察以下方面:

?病变部位:不同的骨肿瘤有一定的发病部位。

?如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骨髓瘤好发于扁骨和异状骨。

?病变数目:

?转移瘤和骨髓瘤常为多发,原发骨肿瘤多为单发。

骨质变化:

?良性肿瘤多为膨胀性或压迫性骨质破坏,病变边缘清晰、锐利。

?恶性肿瘤多为浸润性骨质破坏,病变界限不清,边缘不整,肿瘤易穿破骨皮质进入周围软组织,产生一些斑片状、放射针状肿瘤骨。一些恶性骨肿瘤破坏区周围可有骨质增生。

?骨膜增生:

?良性肿瘤常无骨膜增生,如果有骨膜增生也表现为均匀致密与骨皮质愈合。

?恶性骨肿瘤常有广泛的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且骨膜增生可被肿瘤破坏。

?周围软组织变化:

?良性骨肿瘤多无软组织肿胀,一般可见软组织被推移。

?恶性骨肿瘤常侵入软组织,并形成肿块。

?(二)、良性骨肿瘤

?1、骨软骨瘤

?又称外生性骨疣。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多见于少年和儿童。

?好发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也可见于骨盆和肩胛骨。

?一般为单发,多发的为骨软骨瘤病。

?病理改变

?骨软骨瘤是由骨质组成的基底和瘤体、透明软骨组成的帽盖和纤维组织组成的包膜所构成。

?瘤体呈球性、杵状,包含有骨皮质和骨松质。

?纤维包膜较薄与软骨帽密切相连。

?X线表现

?表现为干骺端向外生长的骨性肿块。肿瘤可以细蒂或广基底与骨相连。

?肿瘤内有骨松质和骨密质,顶部有软骨帽,钙化时可显影,呈不规则形斑片状致密影。

?较大的肿瘤可推压周围的组织。

?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软骨帽钙化)

?骨软骨瘤

?2、骨巨细胞瘤

?起源于骨骼非成骨性结缔组织,主要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圆形及梭形的基质细胞,又称破骨细胞瘤。

?好发年龄为20~40岁。

?好发部位为四肢长骨,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桡骨远端为多见。

?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X线表现

?病变常侵犯骨端,可直达骨性关节面下。

?多数为偏侧性骨质破坏。

?病变边界清楚。

?病变呈膨胀性生长,周围骨皮质变薄。

?骨巨细胞瘤

?X线表现

?分房型:破坏区内可见数量不等、细线状的骨脊,将骨质破坏区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房。

?溶骨型:骨质破坏区内无骨脊,而表现为单一的破坏区。

?骨巨细胞瘤(分房型)

?骨巨细胞瘤(溶骨型)

?X线表现

?肿瘤内一般无钙化或骨化致密影。

?病变周围一般无骨膜反应。

?病变骨性包壳不完整,并于周围软组织中出现肿块,表示肿瘤生长活跃。

?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和虫蚀状骨破坏,骨脊残缺紊乱,软组织肿块较大者,提示为恶性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观察病变发展过程。

?合并有病理骨折。

?骨巨细胞瘤(恶性)

?(三)、恶性骨肿瘤

?1、骨肉瘤

?起源于骨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青年男性。

?好发于干骺端,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临床表现

?症状: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体征:局部皮肤较热并有静脉曲张。

?病变发展迅速。

?X线表现

?主要为骨髓腔内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和骨增生。

?骨皮质的破坏。

?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和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坏。

?软组织肿块形成及其内有肿瘤骨形成。

?X线表现

?成骨型骨肉瘤:以瘤骨形成为主,表现为均匀或斑片状骨化影,范围较广。

?骨膜增生较明显。

?软组织肿块中多有肿瘤骨形成。

?成骨型骨肉瘤

?成骨型骨肉瘤

?成骨型骨肉瘤

?X线表现

?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肿瘤骨形成。

?骨质破坏常为偏侧性,病灶边界不清,骨皮质较早受侵犯。

?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

?容易发生病理骨折。

?溶骨型骨肉瘤

?溶骨型骨肉瘤

?X线表现

?混合型骨肉瘤: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有较多肿瘤骨,密度不均匀。

?肿瘤周围有程度不等的骨膜增生。

?此种类型最为多见。

?混合型骨肉瘤

?混合型骨肉瘤

?2、骨转移瘤

?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

?一般为经血流转移。

?原发肿瘤多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鼻咽癌等。

?好发于胸、腰椎、肋骨、股骨上端、髂骨、颅骨和肱骨。

?X线表现

?溶骨型:此型较常见。

?发生在长骨多好发于干骺端,表现为骨松质内多发或单发的虫蚀状骨质破坏,破坏区可扩大融合成大片破坏,骨皮质也可破坏。

?常并发病理骨折。

?一般无骨膜增生和软组织侵犯。

?溶骨型骨转移瘤

?溶骨型骨转移瘤

?X线表现

?发生在脊椎则可见椎体广泛性骨质破坏,常侵及椎弓根。

?椎体可压缩变形,呈楔形变。

?椎间隙不窄。

?脊椎转移瘤

?X线表现

?成骨型:

?较少见,可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或膀胱癌转移。

?可见骨松质内斑片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病灶密度均匀一致。

?多发生在腰椎和骨盆。

?成骨型骨转移瘤

?X线表现

?混合型:

?既有溶骨性改变又有成骨性病变。

?混合型骨转移瘤

?常见的X线摄影位置

?胸部:肋骨骨折好发5—8肋,如果怀疑:1.膈上肋骨骨折应该开胸部的后前位;2.

膈下肋骨骨折会照胸部的卧位呼气像;3.后肋骨折会照胸部的前后位;4.是肋弓骨折会照胸部斜位。

?颧骨弓骨折:应开瓦氏位。

?颈椎:神经根型:侧位+双斜位;脊髓型:正侧斜位都能显示;椎动脉型:正位为主,侧位位辅;颈椎外伤:颈椎的正侧位;C1,C2外伤:颈椎张口位。

?腰椎:怀疑椎弓峡部骨折应加开腰椎的斜位。

?肱骨:肱骨的外科颈骨折应加照肱骨的穿胸位。

?腕关节:正常先照腕关节的正侧位,但有些骨在正侧位上有重叠,如果怀疑舟骨骨折,会照舟骨的外展正位。

?腹部:最好明确是看尿路结石还是看膈下游离气体,如果怀疑穿孔,放射科会照腹部立位后前位,包括膈肌,如果怀疑尿路结石会包括耻骨联合。

?膝关节:怀疑韧带损伤应照双侧膝关节外展应力位。怀疑胫骨结节无菌性坏死的,会照双侧膝关节侧位对比位,怀疑髌骨骨折的会照膝关节的轴侧位。

?跟骨:跟骨的外伤照跟骨的轴侧位,怀疑跟骨骨刺的会照双侧跟骨侧位对比位。?骨外伤影像检查优选原则

?首选:平片(头面部除外)

?次选:CT或MRI

?以下情况选用CT检查

? 1.外伤后症状较明显,平片正常或可疑病变的(特别是肋骨)

? 2.颅面骨外伤的

?以下情况选用MRI检查

?外伤后怀疑骨挫伤

?需要了解椎管内结构受损情况的

?膝关节外伤需要了解韧带、半月板等受损情况的

肌肉骨骼康复运动系统疾病康复习题

慢性运动系统疾病康复习题 1. 肌筋膜触发点是() A敏感小点B活化部位C由两部分组成敏感小点和活化部位D局部压痛点E 肌腱联合部位 2.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指() A 是因潜在触发点受病理条件作用后活化而引起疼痛的一组综合征 B 是软组织急性损伤后的一种并发症 C是指肌筋膜附着点的无菌性炎症反应 D 是指一组常见的非关节风湿痛 D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3.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 A确定和治疗基础病理损伤B痛点局部封闭治疗C痛点局部物理治疗D 口服药物治疗E对症治疗 4.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的一般原则() A选择关键触发点行针刺治疗B对所有触发点行针刺治疗C在行针刺治疗的同时治疗基础病理损伤 D 在考试行触发点注射治疗前,首先治疗引起触发点活化的基础病理损伤,然后对触发点行保守治疗,最后选择针刺治疗。E首选针刺治疗 5 肩周炎最突出的症状是() A疼痛B活动受限C局部肿胀D局部压痛E关节畸形 6 肩周炎的临床分期依次可大致分为() A 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 B 疼痛期,冻结期和终末期

C冻结期,疼痛期和恢复期D肿胀期,疼痛期和恢复期E肿胀期,冻结期和恢复期 7 肩周炎急性期的治疗首选() A 推拿等物理治疗 B 功能锻炼 C 固定和局部封闭或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治疗 D 针刺治疗 E 运动疗法 8 肩关节的功能锻炼有() A 手指爬墙,背动作,抱颈,旋肩,展翅 B 手指爬墙, C手指爬墙, 引体向上,抱颈,旋肩,展翅 D 手指爬墙,背动作,抱颈,旋肩,力量训练 E手指爬墙, 牵引,力量训练 9.腱鞘炎是指() A 实质上它是腱鞘的炎症 B 实质上它是腱鞘与肌腱共同的炎症 C 实质上它是肌腱的炎症 D 实质上它是肌肉组织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 E 实质上它是肌肉组织损伤 0."腱鞘炎的诊断要点是() A活动受限B局部肿胀C局部压痛,抗阻试验阳性,关节的弹响 D MILL征阳性EX线检查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一、骨关节定义: 骨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相对的骨面之间有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它的活动幅度较大,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某些关节还有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 二、骨关节发病原因及易发病人群: 2.1:发病原因: (1)年龄大(60岁以上、骨质退化)、(2)肥胖、(3)气候、(4)环境、(5)遗传、(6)重复劳动、(7)关节负重过大等。 2.2:发病人群: (1)60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人、(2)、更年期妇女、(3)久坐族、(4)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4)有遗传史的人群、(6)肥胖的人、(7) 长期居住在潮湿、寒冷环境中的人。 三、骨关节常见疾病——骨折 3.1:骨折(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3.2: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3.3:骨折的临床表现: (1)休克(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

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 (3 3.4:骨折的治疗: 四、骨关节常见疾病——骨关节炎 4.1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4.2:骨关节炎病因: (1):原发性骨关节炎: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高龄、女性、肥胖、职业性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肌肉骨骼康复运动系统疾病康复习题

慢性运动系统疾病康复习题 1.肌筋膜触发点是() A敏感小点B活化部位C由两部分组成敏感小点和活化部位D局部压痛点E 肌腱联合部位 2.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指() A是因潜在触发点受病理条件作用后活化而引起疼痛的一组综合征 B是软组织急性损伤后的一种并发症 C是指肌筋膜附着点的无菌性炎症反应 D是指一组常见的非关节风湿痛 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3.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 A确定和治疗基础病理损伤B痛点局部封闭治疗C痛点局部物理治疗D口服药物治疗E对症治疗 4.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的一般原则() A选择关键触发点行针刺治疗B对所有触发点行针刺治疗C在行针刺治疗的同时治疗基础病理损伤D在考试行触发点注射治疗前,首先治疗引起触发点活化的基础病理损伤,然后对触发点行保守治疗,最后选择针刺治疗。E首选针刺治疗 5肩周炎最突出的症状是() A疼痛B活动受限C局部肿胀D局部压痛E关节畸形 6肩周炎的临床分期依次可大致分为() A疼痛期,冻结期和恢复期B疼痛期,冻结期和终末期

C冻结期,疼痛期和恢复期D肿胀期,疼痛期和恢复期E肿胀期,冻结期和恢复期 7肩周炎急性期的治疗首选() A推拿等物理治疗B功能锻炼C固定和局部封闭或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治疗 D针刺治疗E运动疗法 8肩关节的功能锻炼有() A手指爬墙,背动作,抱颈,旋肩,展翅 B手指爬墙,俯卧撑,抱颈,旋肩,展翅 C手指爬墙,引体向上,抱颈,旋肩,展翅 D手指爬墙,背动作,抱颈,旋肩,力量训练 E手指爬墙,牵引,力量训练 9.腱鞘炎是指() A实质上它是腱鞘的炎症 B实质上它是腱鞘与肌腱共同的炎症 C实质上它是肌腱的炎症 D实质上它是肌肉组织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 E实质上它是肌肉组织损伤 1 0."腱鞘炎的诊断要点是() A活动受限B局部肿胀C局部压痛,抗阻试验阳性,关节的弹响D MILL征阳性E X线检查

第三章 运动系统范文

第三章运动系统 二、是非题 1. 长骨的长长,主要靠关节面软骨不断骨化所致。( X ) 2. 儿童少年骨中有机物多、无机物少,故骨的韧性大、弹性好。(X ) 3. 椎体间椎间盘的连结属无腔隙的骨连结。(√) 4. 肩关节的关节盂与肱骨头之间的连结属有腔隙的骨连结。(√) 5. 关节面上都覆着一层关节内软骨,多由透明软骨构成。(X ) 6. 关节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 7. 小腿在膝关节处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X ) 8. 关节腔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对加固关节起重要作用。(√) 9. 肌纤维就是肌原纤维。(X ) 10. 每块肌肉的外面都包有结缔组织构成的肌膜。(X ) 三、填空题 1、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新鲜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等三部分构成的。 3、骨膜分为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上有成骨细胞,骨内膜上有破骨细胞,它们对骨的长粗有很大作用 4、骨松质是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相互交织构成的。 5、骨的主要功能有保护、支持、负重、运动和造血等。 6、人体骨连结有无腔隙骨连结和有腔隙骨连结两大类。 7、关节面多为一凹一凸,凸的为关节头,凹的为关节窝,关节面上都覆有一层关节面软骨。 8、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滑膜囊和滑膜襞等。 9、关节的运动有下列几种形式:屈伸、水平屈伸、外展内收和回旋等。其中,内收外展是肢体绕矢状轴在冠状面上的进行的运动。 10、骨的增粗主要是 __骨外膜_内层的成骨细胞__不断____骨化___的结果。 11、骨的长长是 __骺软骨_不断增生、不断骨化的结果。所谓骨龄就是指____骨骺___和 __小骨___ 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以及__骨骺__与__骨干愈合的年龄。 12、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前者每侧有 _2__块,后者每侧有__30__块。 13、肩胛冈外侧端膨大叫做肩峰,它是测量肩宽和上肢长度的骨性标志。 14、肱骨体中部外侧的粗糙部位叫做三角肌粗隆,它是三角肌的附着处。 15、前臂内侧的骨是尺骨,外侧的骨是桡骨,前者上端前方的凹陷叫做滑车切迹,后者下端底部的凹陷叫做腕关节面。 16、手骨包括指骨、掌骨、腕骨等三部分。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骨、关节系统-13(详细)

医学影像学诊断试题(骨、关节系统) A型题 1、出生时那个骨骺及骨化中心已经出现 A、股骨头 B、股骨远端 C、肱骨小头 D、月骨 E、钩骨 2、脊椎中可见到乳突和副突的是: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尾椎 3、MARFAN综合征的X线表现中,找出一项是错的 A、蜘蛛指 B、干骺端多发小的透亮区 C、骨的长度增加 D、疝 E、主动脉瘤 4、长管骨骨折的检查,通常要求: A、正位和侧位片 B、两侧正位对比 C、正位和侧位片,并包括邻近关节 D、正侧和斜位 E、根据骨折不同部位,选择部同照像方法 5、疲劳骨折,最好发于: A、肱骨 B、尺骨和桡骨 C、第二、三跖骨 D、股骨 E、胫腓骨 6、骨折愈合修复过程中,形成骨痂的转机是: A、骨折端骨膜增厚 B、血肿机化后钙质沉着 C、成骨细胞活跃 D、在血肿内肉芽组织生长的同时,内外骨膜也产生骨样组织,而后骨化 E、骨折端外骨膜产生新骨 7、测量脊椎滑脱最常用的方法是: A、MESCHAN氏法 B、GARLAND氏法 C、MEYERDING氏法 D、MC RAE氏法 E、MC GREGOR氏法8、下列诸病中,哪一种不是骨软骨病 A、PERTHES病 B、OSGOOD—SCHLATTER病 C、POTT病 D、第一种KOHLER病 E、第二种KOHLER病 9、颈椎病照片是为了解: A、正位片上锥间隙是否变狭窄 B、侧位片上锥间孔是否缩小 C、侧位过伸过屈位片上锥间孔是否缩小 D、侧位片上锥间隙是否狭窄,锥体前后缘有无骨质增生 E、脊髓碘油造影,观察间隙有无狭窄 10、骨瘤好发于: A、颅骨、颜面骨、下颌骨 B、长骨 C、短骨 D、扁骨 E、软骨 11、良性骨肿瘤的化验检查: A、血色素正常,白细胞计数高,肿瘤细胞形态正常 B、雪色素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肿瘤细胞形态正常 C、血色素正常,碱性磷酸酶正常,肿瘤细胞形态近于正常 D、血色素偏低,碱性磷酸酶升高,肿瘤细胞异型多 E、血色素正常,碱性磷酸酶升高,肿瘤细胞异型多 12、骨软骨瘤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B、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C、10~20岁发病多 D、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 E、可侵蚀附近骨,形成骨质破坏 13、找出一项不符合骨样骨瘤的表现

运动系统 第十章骨与关节感染

运动系统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第十章骨与关节感染 第一节化脓性感染 本节考点: (1)化脓性骨髓炎的致病菌及感染途径(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3)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4)慢性骨髓炎的诊断、手术指征和禁忌证 (一)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病,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感染途径有三:①血源性骨髓炎②创伤后骨髓炎③外来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1.临床表现 (1)儿童多见,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发病前常有外伤史 (2)起病急骤,有寒战,继而出现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安、呕吐与惊厥,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或感染性休克 (3)早期患区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肉痉挛,因疼痛抗拒做主动与被动活动,局部皮温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4)急性骨髓炎的自然病程可以维持3~4周,脓肿穿破后疼痛即刻缓解,体温逐渐下降,形成窦道,病变转入慢性阶段

2.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可占90%以上; (2)血培养可获致病菌,在寒战高热期抽血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3)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端穿刺,抽出液体作涂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4)X线检查:起病后14天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早期的X线表现为层状骨膜反应与干骺端骨质稀疏。以后出现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与死骨形成。小死骨表现为脓腔内的密度增高阴影,与周围骨组织完全游离。 大死骨可为整段骨坏死,密度增高而无骨小梁结构可见; (5)CT检查: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6)核素骨显像 3.诊断 诊断宜早。下列表现应想到有急性骨髓炎的可能(1)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 (2)病变区疼痛剧烈而抗拒做主动与被动活动;(3)病变区局部皮温高,有局限性压痛;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5)局部分层穿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4.治疗方法 治疗的目的是中断骨髓炎由急性期转为慢性阶段(1)抗生素治疗:要联合应用抗生素,急性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将会出现四种结果: 1)在X线片改变出现前全身及局部症状均消失2)在出现X线片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上述两种情况均不需要手术治疗,但抗生素仍宜连续应用至少3周 3)全身症状消退,但局部症状加剧 4)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不消退 (2)手术治疗 宜早,最好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手术 手术方法:有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两种(3)全身辅助治疗 (4)局部辅助治疗(三)慢性骨髓炎的诊断、手术指征和禁忌证1.诊断 (1)全身症状 (2)局部症状: 在病变静止阶段,肢体增粗及变形。皮肤菲薄,色泽暗,有多处瘢痕。或有窦道口,急性感染发作表现为有疼病,表面皮肤转为红、肿、热及压痛。体温可升高1~2℃。原已闭塞的窦道口可开放,排出多量脓液,有时掉出死骨。在死骨排出后窦道口自动封闭,炎症逐渐消退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二章骨骼和肌肉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X 线表现为主。 2、常见部位骨骼骨折的X 线、CT 表现,椎间盘病变的CT、MRI 表现。 3、骨、关节化脓性和结核性感染的X 线表现。 4、最常见骨肿瘤影像学表现,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5、佝偻病的X 线表现。 (二)熟悉: 1、骨骼及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表现。 5、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比较和正确应用。 (三)了解: 1、骨骼和关节CT、MR 检查技术。 2、其他全身疾病的骨骼改变。 3、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内容: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含关节外伤) (1)骨折:1)长骨骨折X 线平片、CT 2)脊椎骨折X 线平片、CT、MRI。(2)椎间盘脱出、CT、MRI。 (3)肌腱与韧带损伤:CT、MRI。 (4)关节脱位:1)、X 线平片2)、CT、MRI。(5)关节软骨损伤MRI。 3、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平片、CT、MRI (2)软组织感染:CT、MRI (3)类风湿性关节炎:X 线平片 4、骨骼与关节常见病: (1)脊椎结核:1)X 线平片2)CT、MRI (2)关节结核:1)X 线平片、分型和表现2)CT、MRI 5、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良恶鉴别。 (1)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软骨瘤X 线平片、CT 表现。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一、骨关节定义: 骨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相对的骨面之间有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它的活动幅度较大,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某些关节还有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 二、骨关节发病原因及易发病人群: 2.1:发病原因: (1)年龄大(60岁以上、骨质退化)、(2)肥胖、(3)气候、(4)环境、(5)遗传、(6)重复劳动、(7)关节负重过大等。 2.2:发病人群: (1)60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人、(2)、更年期妇女、(3)久坐族、(4)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4)有遗传史的人群、(6)肥胖的人、(7) 长期居住在潮湿、寒冷环境中的人。 三、骨关节常见疾病——骨折 3.1:骨折(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3.2: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3.3:骨折的临床表现: (1)休克(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

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 (3 3.4:骨折的治疗: 四、骨关节常见疾病——骨关节炎 4.1: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4.2:骨关节炎病因: (1):原发性骨关节炎: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高龄、女性、肥胖、职业性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骨骼和肌肉系统自测题库(内容参考)

自测题库: 1、骨与关节系统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A A. X线平片 B. CT 检查 C. MRI 检查 D. 超声成像检查 2、关于X线平片摄片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正确的是:B A.任何部位,都要用正、侧两个摄影位置,还要用斜位、切线位和轴位等。 B.任何部位,都要用正、侧两个摄影位置。 C.四肢长骨摄片都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但可不包括周围的软组织。 D.两侧对称的骨关节,均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摄照对侧,以便对照。 3、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D A. 骨干(diaphysis) B. 干骺端(metaphysis) C. 骺板(epiphyseal plate) D. 骺软骨(epiphyseal cartilage)。 4、关于骨龄(bonr age)的概念,正确的是:D A.每一个骨骼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时的年龄 B.骺线完全消失时的年龄 C.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 D.每一个骨骼的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时的年龄和骺线完全消失时的年 龄 5、关于脊柱的组成,正确的是:B A.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和尾椎3个。 B.由脊椎(vertebra)和其间的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所组成。 C.每个脊椎分椎体及椎弓两部分。 D.脊椎由椎弓根、椎弓板、棘突、横突和关节突组成。 6、关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B.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C.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D.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但疏松的骨骼不易发生骨折。 7、关于骨质软化(osteomalacia),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B.骨质软化的X线表现主要是由于骨内钙盐减少而引起的骨密度减低,以腰椎 和骨盆为明显。 C.骨质软化的X线表现主要是由于骨内钙盐减少而引起的骨密度减低,以四肢 骨骼为明显。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三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 [学习目的] 1.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2.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 3.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4.了解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 [学习要求] 在人体完整骨架标本和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上,能够分辨出人体全身各骨的部位:即可以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学习重点] 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等骨的形态结构、位置、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学习难点]上述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学习方法] 1.课上教师演示并讲解全身各骨。 2.实验课上,按实验步骤与方法,以学生自己动手识记标本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3.开放实验室,保证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和识记标本。 4.采用口试和笔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人体骨骼标本的观察能力和识记能力。 5.课后,学生必须完成教材中有关骨一章的习题,并完成实验教材上的填图作业,以加深和巩固对全身骨的学习和记忆。 [知识要点] 1.全身骨骼包括上肢骨、下肢骨和中轴骨。

2.上肢骨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上肢带骨又包括:肩胛骨和锁骨;自由上肢骨又包括: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共64块。上肢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3.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为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和足骨,共62块。下肢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4.中轴骨包括:颅骨、椎骨、胸骨和肋骨,共80块。中轴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阅读参考文献] 1 王云等.骨质疏松症研究中骨量和骨质量的影像学测定.国外医学骨科学分 册,2004,25(4):242 2 林霖等.异位骨化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3):350 3 孙茹等.男子速滑运动员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调查分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6):703 4 赵志芳等.正电子断层成像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 册,2004,25(3):154 5 吕林.磁力牵拉对兔骨生长的作用初步实验观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5,24(6):725 [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553097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553097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553097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553097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553097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553097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5530970.html, 第二节骨连结和骨骼肌 一、上肢骨连结和运动上肢的主要肌群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和两端较细的(乳白色)。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组,相互配合完 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 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作用,骨起的作 用,关节起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作用。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 就产生了运动。 7.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 上,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8.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9.先天性行为。 10.学习行为。 11.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②③。 12.通讯:交流方式有,等。应用2:(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 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强化训练 二、非选择题 1、右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______ ⑵能在运动中减少摩擦和缓冲震荡的结构是 []______ ⑶脱臼是指[]____从[]____滑脱出来 ⑷用一句话概述运动的产生____________ _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 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 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二章骨骼和肌肉系统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X 线表现为主。 2、常见部位骨骼骨折的X 线、CT 表现,椎间盘病变的CT、MRI 表现。 3、骨、关节化脓性和结核性感染的X 线表现。 4、最常见骨肿瘤影像学表现,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5、佝偻病的X 线表现。 (二)熟悉: 1、骨骼及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表现。 5、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比较和正确应用。 (三)了解: 1、骨骼和关节CT、MR 检查技术。 2、其他全身疾病的骨骼改变。 3、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内容: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含关节外伤) (1)骨折:1)长骨骨折X 线平片、CT 2)脊椎骨折X 线平片、CT、MRI。 (2)椎间盘脱出、CT、MRI。 (3)肌腱与韧带损伤:CT、MRI。 (4)关节脱位:1)、X 线平片2)、CT、MRI。 (5)关节软骨损伤MRI。 3、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平片、CT、MRI (2)软组织感染:CT、MRI (3)类风湿性关节炎:X 线平片 4、骨骼与关节常见病: (1)脊椎结核:1)X 线平片2)CT、MRI (2)关节结核:1)X 线平片、分型和表现2)CT、MRI 5、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良恶鉴别。 (1)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软骨瘤X 线平片、CT 表现。

6、代谢性疾病:维生素D 缺乏佝偻病X 线表现。 (二)详细讲解内容: 1、骨、关节正常X 线表现: (1)长骨的发育(2)正常脊椎骨X 线解剖(3)小儿、成人长骨 的不同点(4)关节正常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平片1)四肢关节2)、脊椎 5、肿瘤影像学诊断的要求和X 线鉴别要求。 (三)一般介绍内容: 1、骨骼与关节检查技术: (1)骨骼系统检查技术 1)X 线检查:平片、血管造影。 2)CT:平扫、增强扫描。 3)MRI:平扫、增强扫描。 (2)关节检查技术。 2、骨折愈合及并发症。 3、全身性疾病的骨骼改变:侏儒症、肢端肥大症、类风湿关节炎。 4、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第一节骨与软组织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普通X线检查是该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最常用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2、CT检查:分辩力高,无影像重叠,对骨内小病灶和软组织的观察远较X线检查为佳。 对骨骼解剖结构较复杂的部位,如骨盆、脊柱检查,可首选CT。 3、MIR检查:三维成像,对软组织和骨髓病变的分辨力比X线和CT更优。如膝关节半 月板、韧带损伤。但对钙化和细小骨化显示不如X线与CT。 二、正常影像表现 1、长骨: 1)小儿长骨:掌握小儿长骨特点,包括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及骨龄的概念、应用 2)成人长骨:骺与干骺端已愈合,骺线消失 2、脊柱:由脊椎和椎间盘组成,脊椎分椎体和椎弓(C1除外)。椎弓由椎弓根、椎弓板、 棘突、横突、关节突组成。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组成。 3、软组织:以CT跟MRI观察为主 三、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

(2)运动系统自测习题

运动系统自测习题 1. 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 骨和骨连接 B. 骨和骨关节 C. 骨、关节和骨骼肌 D.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E. 骨和骨骼肌 2. 关于运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B. 骨与骨连结形成骨骼 C. 骨骼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 D. 骨骼肌附于骨,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E. 成人全身共有602块骨 3. 骨的构造包括() A. 环骨板、骨单位和骨间板 B. 密质、松质和髓腔 C. 骨质、骨膜和骨髓 D. 骨质、骨膜和骨细胞 E. 骨细胞、骨陷窝和骨小管 4. 骨可依外形分为4类,其中不包括() A. 长骨 B. 短骨 C. 扁骨 D. 方骨 E. 不规则骨 5. 关于骨连结的形式和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错误的是() A. 骨连结的形式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类 B. 间接连结又称为关节或滑膜关节 C. 直接连结有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的连结2种类型 D. 关节的特点是骨与骨的相对面之间有间隙,活动度大

E. 关节的基本构造是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6. 关于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错误的是() A. 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构成 B. 关节面是构成关节的邻接骨面 C. 关节囊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包囊 D. 关节腔为密闭的正压结构 E. 滑膜关节具有韧带等辅助结构 7. 躯干骨的组成是() A. 椎骨、胸骨、骶骨 B. 椎骨、肋骨、尾骨 C. 椎骨、胸廓、腰椎 D. 椎骨、胸骨、肋 E. 脊柱、骨盆、胸廓 8. 关于躯干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躯干骨由椎骨、胸骨和肋组成 B. 成人有24块椎骨 C. 幼儿有5块骶骨 D. 成人有1块骶骨 E. 成人有4块尾骨 9. 关于椎间盘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位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 B. 盘的中央部称髓核 C. 盘的周围部分称纤维环 D. 椎间盘牢固连结椎体 E. 椎间盘坚固无弹性 10. 椎间盘纤维环较薄弱的位置是() A. 前部 B. 后部 C. 前外侧部

运动系统练习题

运动系统 一、选择题 1、能使膝关节伸的肌肉是() A、股二头肌 B、股四头肌 C、缝匠肌 D、小腿三头肌 2、肩关节() A、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B、有关节盘 C、有囊内韧带 D、有半月板 3、不属于长骨的是() A、肱骨 B、掌骨 C、指骨 D、腕骨 4、属于脑颅骨的是() A、腭骨 B、蝶骨 C、犁骨 D、上颌骨 5、肩胛下角平对() A、第5肋 B、第6肋 C、第7肋 D、第8肋 6、不参与膝关节组成的骨是() A股骨 B、胫骨 C、髌骨 D、腓骨 7、膝关节的辅助结构不包括() A、半月板 B、交叉韧带 C、关节盘 D、髌上囊 8、只能做屈伸运动的关节是() A、肘关节 B、膝关节 C、掌指关节 D、指间关节 9、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 A、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同侧 B、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C、头屈向对侧,面转向同侧 D、头屈向对侧,面转向对侧 10、髋关节最主要的伸肌() A、股四头肌 B、臀大肌 C、髂腰肌 D、梨状肌 11、髂嵴最高点连线平() A、第2腰椎棘突 B、第3腰椎棘突 C、第4腰椎棘突D 、第5腰椎棘突 12、有横突孔的椎骨是()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骨 二、填空:

1、脊柱从侧面观,可见()曲和()曲凸向前,骨盆界线由()向()两侧经()线()和()上缘会合而成。 2、肘关节囊内包括()()和()三个相对的关节,主要的运动是在()轴上()做运动。 3、膈起始于胸廓下口,()时吸气。膈上有三个重要的孔,即()()()。4、肱二头肌长头起始于()、短头起始于()、止于()。 三、名词解释 1、矢状面 2、胸骨角 3、翼点 4、椎间盘 5、肋弓 四、问答题 1、腹前外侧壁的肌肉有哪些?肌纤维走行方向如何? 2、何谓腹股沟管?它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何? 3、常被选作肌肉注射的肌有哪些?为什么? 4、骨盆的组成及分布如何? 5、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行形式如何? 6、描述椎骨的一般形态,比较颈椎、胸椎和腰椎的构造特点。 7、简述脊柱的连接形式、形态及运动。 8、叙述颅中窝的空裂及通过这些空裂的主要结构。 9、描述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10、分析深呼吸时都有哪些肌肉参加。 11、综合分析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都有哪些肌肉参加?

运动系统肌肉起止点

骨骼肌起止点 三角肌 位于肩部 三角肌分为三个部分:锁骨部分(上部)肩峰部分 (中部)肩胛冈部分(后部)锁骨部分(上部)起点:锁骨的外三分之一处 肩峰部分(中部)起点:肩胛骨后外侧的肩峰 肩胛冈部分(后部)起点:肩胛冈下缘 (肩胛骨后侧的长条突起)三部分共同止于:三角肌粗隆肱骨大结节处 功能:三个部分可以共同协作,也可以作拮抗肌,它们最主要的作用是肩外展。肩外展刚开始 时主要有上部发力,动作完成三分之二时前 后部开始发力。前部可以使肩屈,后部可以 使肩伸。 训练动作:侧平举前平举俯身飞鸟 胸大肌 位于胸骨正前方 胸大肌分为锁骨部(上部)胸肋部(中部)和 腹部(下部) 锁骨部(上部)起点:锁骨前面的内侧半 胸肋部(中部)起点:胸骨和第2~6肋软骨 和腹部(下部)起点:腹部较薄弱起自腹肌 (腹外斜肌,腹直肌)肌腱膜最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在肩外展的前提下,中上部使臂前屈,胸大肌全肌收缩可以使臂内收和旋内, 中下部一起用力时可以使肩向前下方 训练动作:卧推 前锯肌 位于肋骨外侧 起点:九个肌齿起自1~9肋 止点:从肩胛骨上角开始沿肩胛骨的内侧缘 至肩胛下角 根据止点前锯肌可分为三个部分 上部:止于肩胛骨上角 中部: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 下部:止于肩胛下角附近 功能:三个部分均拉肩胛骨向前,与他的拮 抗肌菱形肌的作用相反,也可以和菱 形肌协作使肩胛骨紧贴胸廓。

训练动作:上斜板哑铃推胸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方分为两个头 长头起点:盂上结节(肩胛骨前方,喙突下侧窝内) 短头起点:喙突 止点:两个头在三角肌止点处合并止于桡骨粗隆 (近侧端) 功能:肱二头肌作用于两个关节,其长头可以使 臂外展和内旋,短头为臂的内收肌。两个 头共同作用,使肩屈。另外二头肌也是一 块肘屈肌,而且还是肘关节的一块强有力 的旋后肌。当肘关节屈曲时,旋后的动作 增强,总的来说旋后肌比旋前肌更发达, 因此前臂最基本的动作就是旋后(如拧螺 丝) 训练动作:臂弯举 肱肌 位于前臂肱二头肌下面 起点:起于肱骨前面的下半部 止点:尺骨粗隆 功能:肱肌跨越一个关节,使肘关节最重要的屈 肌,与旋前旋后动作无关 训练动作:臂弯举 腹部肌肉 位于腹部主要有腹外斜肌腹直腹内斜肌和腹横机 腹白线:是位于两侧腹直肌鞘之间的腱性缝,由腹部外侧肌群的腱膜交织而成,止于耻骨上缘 腹外斜肌 起点:以8个肌齿起于5~12肋的外侧, 止点:腹白线髂嵴外缘髂前上棘上方的腱膜 功能:躯干侧屈躯干旋转 训练动作:负重侧屈转体 腹内斜肌 起点:髂嵴髂前上棘 止点可分为三个部分:上部中部下部 上部:最后三条肋骨外缘 中部:胸腰筋膜腹白线 下部:耻骨嵴 功能:躯干侧屈躯干旋转协助腹直肌体前屈 训练方法:负重侧屈转体卷腹

骨骼肌肉系统考题

骨骼肌肉系统护理常规考题 —、填空题 1.骨折专有体征:(畸形、假关节活动(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2.下肢牵引时,床尾抬高(20---25cm ) 3.牵引分(皮肤)牵引、(骨)牵引 4.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5.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包括休克(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内脏损伤脂肪栓塞,感染开放性骨折可并发化脓性感染和厌氧菌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 6.骨折的晚期并发症包括(压疮)坠积性肺炎(缺血性肌痉挛)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 7.膝关节置换术后,口服止痛药后(_60分钟)_观察止疼效果。 8.膝关节置换术后,当引流量过多时,每小时大于(100ml)时,需通知医生。 9.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体位应是(外展中立位)。 10.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严禁(内收),(外旋),患髋屈曲小于(90)度 11.足下垂是由于损伤了(腓总)神经。 12.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宜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 13.膝髋关节置换术后,为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避免过度负荷,应控制(体重)。 14.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为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应进行的静态功能锻炼是(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15.骨科术后留置导尿管期间,应间歇夹尿管,训练(膀胱功能),一天(2)次会阴护理。 16.脊柱肿瘤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时,应避免(热敷),以免烫伤。 17.颈椎骨折或脱位的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颈部制动),(颈托固定)或颌枕带牵引。 18.颈椎骨折病人翻身应确保(头、)(颈、)(肩)一条直线,轻微轴线翻身。 19.患者感觉异常,肌力下降,需注意安全,防(坠床跌倒)、避免(热敷),防(烫伤)。 20.长期卧床患肢保持踝关节在(90度)左右,防止足垂 21.长期卧床患者初次下床应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22.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局部症状有:(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被动牵拉疼)。 23.骨科术后患者为预防肌肉萎缩,根据患者的能力尽早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踝蹦运动)。 24.分离型骨盆骨折避免单纯牵引,必须加以骨盆悬吊。下肢牵引时髋关节屈曲(20度),(腘窝处)垫软枕。 25.髋臼骨折牵引时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 26.膝关节炎急性期患膝(抬高伸膝放置),患肢禁负荷,患膝(制动)。 27.膝关节急性损伤(48小时内),可以冷敷。 28.膝关节置换术前要及时处理脚癣、下肢溃疡、感染,保护好膝部皮肤。 29.大腿截肢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挛缩,小腿截肢要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30.观察血运情况应注意(足背)或(桡动)脉波动情况、指端(皮温)、(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二、单选题 1.按骨折的程度来分类,可以把骨折分为 A.损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B.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骨折 C.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 D.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正确答案』C 2.下列哪些不是骨盆骨折本身的并发症E A、神经损伤 B、血管损伤 C、直肠损伤 D 肾脏损伤 『正确答案』D 3.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锻炼贯穿骨折愈合的全过程 B.范围由小到大 C.包括固定范围内的肌原位收缩 D.所有关节应禁止活动. 『正确答案』D 4.下列哪项不是血运障碍的表现 A.指尖青紫色 B.肢体肿胀 C.指尖温度升高 D.局部麻木刺痛 『正确答案』C

第二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Part1 骨与软组织 正常影像表现: 1.长骨一般有三个骨化中心,一个在骨干,另外两个在两端。前 者为原始骨化中心或一次骨化中心,后者继发骨化中心或二次骨化中心 2.CT上骨皮质为高密度信号线状或带状影,骨髓腔视骨髓性质不 同而密度不一,可为软组织密度影(红髓)或脂肪密度影(黄髓);MRI上骨皮质在T1WI和T2WI上均为极低信号影,而骨髓腔可为中等信号影(红髓)或高信号影(黄髓);正常骨膜在CT 和MRI上均不能显示 3.脊柱的形状: ①椎体两侧有横突影,在横突内侧可见椭圆形环状致密影,为 椎弓根的投影,称椎弓环 ②椎间盘的纤维软骨板、髓核及周围的纤维环系软组织密度, 故呈宽度均匀的横行半透明影,称之为椎间隙 ③在MRI的T1WI和T2WI上,脊椎各骨性结构的皮质呈低信号, 而骨髓呈高或等至高信号;椎间盘在T1WI上信号较低且不能 区分纤维环和髓核,在T2WI上纤维环为低信号而髓核为高信 号 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 组织有机成分和钙盐均减少,但比例仍正常 ①组织学变化: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②X线表现: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分层,骨小梁变细、 减少 ③常见原因:老年、营养不良、代谢或内分泌障碍等 2.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 质含量减少 ①组织学变化:骨样组织钙化不足 ②X线表现: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承重骨 易发生变形 ③常见原因: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障碍,肾排泄钙磷增多 或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佝偻病 3.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骨组织消失 ①X线表现:股指局限性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 质缺损 ②常见原因:炎症、肉芽肿、肿瘤或瘤样病变等 4.骨质增生硬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①组织学变化: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 ②X线表现: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骨 髓腔变窄或消失;伴或不伴有骨骼增大 ③常见原因:慢性炎症,肿瘤,氟中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