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6.2.2 变异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新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新版)冀教版

第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复习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认同优生优育。

4.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原理在实践上的应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复习重难点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认同优生优育。

四、教学过程一、生物的遗传1. 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1)概念:生物体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儿子长得像父母)。

(2)意义: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物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

(3)主要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中(遗传信息的中心).2.性状与相对性状(1)性状:遗传学家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如有耳垂和无耳垂等。

兔子的毛色和猫的毛色就不是相对性状,因为不是同种生物;人的眼皮和人的耳垂也不是相对性状,因为不是同一性状)。

3.基因和染色体(1)染色体:①在某种生物的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成对的染色体。

如人体细胞含23对染色体。

②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每一个染色体一般只人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

(2)基因的概念:基因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DNA中,由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携带。

(3)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的相同的位置。

(4)基因的传递: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通过生殖过程从亲代传到子代。

(5)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6)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性、隐性性状。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变异》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变异》教案(新版)冀教版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结束后,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1. 收集学生反馈:我会在课后通过问卷或访谈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了解他们对于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体验。这样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观察学生表现:我会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我可以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举例:讲解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以及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如表型模拟。
-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明确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理解其在自然选择中的重要性。
- 举例:通过具体物种的进化实例,说明变异如何影响生物的适应性。
- 人类对变异的应用:了解人工选择、杂交育种等方法,以及生物技术中的基因编辑等。
- 学生能够解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理解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的原理。
- 学生能够描述人类对变异的应用,如农业育种、医学治疗等领域,并了解相关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 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学会了如何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变异知识的理解,掌握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3. 课后拓展应用
-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关于变异知识的选择题和应用题,巩固学习效果。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2.2《变异》教案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6.2.2《变异》教案

《变异》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3)了解遗传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灰色的猫妈妈生了三只小猫,其中两只的体色一白一黄,另一只却是灰色的。

同样的,一只母猪生下的小猪体色也不尽相同。

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生物界普遍存在着的《变异》,看看能不能解开其中的奥秘吧!二、新知导学(一)变异的概念及普遍性师:小猫的毛色和猫妈妈不同,是因为产生了变异。

那么,什么是变异呢?生:(阅读教材)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叫做变异。

师:你能根据自己对概念的理解,举出一些变异的例子吗?生:举例。

(其他学生作评价)师:(补充实例)生活中变异的现象到处都是,比如:月季不同的花色;人的眼皮有单眼皮有双眼皮;不同颜色的玉米粒;豌豆的茎有高有矮;另外,还有很多谚语也说明了生物变异的现象。

通过刚才列举的例子,你有什么结论呢?生: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各种相对性状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二)变异的类型及原因师:变异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分析两则资料。

首先来看一组性状不同的谷穗。

这是正常的谷穗(展示图片),这些都是产生了变异的谷穗,有的饱满,有的瘦小干枯,它们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生:(阅读资料并分析原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使谷穗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

师:再来看下面一则资料。

为什么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生:(阅读资料)是因为基因结构的改变使患者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发生变化,进而使红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冀少版生物八下6.2.2《变异》教案设计

冀少版生物八下6.2.2《变异》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新闻中一对黑人夫妇生出了白人孩子,这是什么现象呢?引出变异的概念。
变异: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
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找不同
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思考
1、阅读资料,分析谷穗性状不同的原因。
2、阅读资料,分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病因。
总结可遗传变异
3、变异的类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变异
1、变异的概念
2、变异的原因
3、变异的类型
4、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教学反思:
变异这一节的内容并不多,学生有误解的是对变异的概念,运用事例引导学生对变异有正确的认识。在帮助理解变异概念的同时,多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变异现象。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第二节变异
授课人:
授课类型:新授课互动课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生物遗传的延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并从进化的角度阐述生物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进化打下基础。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技能性目标:分析资料找出变异的原因
情感性目标:我国作物育种方面处于世界前列,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八年级生物下册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新版)冀教版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遗传图解、基因表达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例等,以直观地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植物种子或微生物样本,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论文或科普文章,了解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如在家中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观察植物的遗传特性或进行简单的基因实验,亲身体验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 学生可以参与科学讲座或研讨会,与专家和同行交流遗传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新版)冀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特征传递的基础,与细胞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的定义、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春冀教版生物八下6.2.2《变异》word导学案

春冀教版生物八下6.2.2《变异》word导学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变异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2、变异的类型3、变异的意义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三、教学难点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四、学习过程与指导(一)引入新课俗语说:一龙生九子,九子个不同。

这句话说的是生物的哪种现象?(二)自学指导1、通过图片分析什么是变异,指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2、阅读课本41页—42页及其他材料,分析变异的原因。

3、通过分析变异的原因总结出变异的类型,分析哪些性状可以遗传,哪些性状不可以遗传,并区别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4、分析材料,一切变异对生物体的生存都是有害的吗?总结变异的意义5、设想自然界中的生物如果没有变异,结果会怎样?变异在生产中的应用。

五、知识点拨1、变异: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

2、分类: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不遗传的变异:由于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

有利变异不利变异中性变异*变异对生物个体是否有利,取决于生物所处的环境。

3、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变异的意义:生物处于多变的环境中,正是由于生物能够产生变异,有的变异个体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生物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关链接: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基础。

5、实际应用: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辐射诱变化学诱变六、本课小结:1、变异概念2、变异分类3、变异的意义七、反馈练习1黄毛狗产三崽,毛色有黄、白、黄白相间三种,对这种现象,下面最恰当的解释是()A 生长和繁殖B 生殖和遗传C 遗传和变异D 生长和发育2、下列各项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 人的双眼皮性状B 不慎传染上肺结核C 长晒太阳,皮肤变黑D 体操队员的肌肉特别发达3、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这种变异属于()A有利、不遗传的变异B有利、可遗传的变异C不利、可遗传的变异D不利、不遗传的变异*4、对生物而言,有利变异是指()A对人类有益的变异B可提高产量的变异C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D能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变异5、关于变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B仅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不可以遗传C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就不会产生变异D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6、生物进化的内在原因是生物体的()A遗传B变异C生殖D分类7、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其原因( )A、环境污染严重B、现在人体普遍健康C、青霉素的生产方式与以前不同D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8、一只毛色为黄色的狗一窝生下五只小狗,其中3只小黄狗,2只小花狗,请回答问题(1)、毛色在遗传学上称为(2)、狗的后代全部都是狗,这是一种现象。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导学案 (新版)冀教版

第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 遗传1.遗传:每种生物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的现象。

2.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大拇指等。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或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3)生物体的性状常由一对基因控制,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分别用大、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人双眼皮AA和单眼皮aa)。

一对基因只要有一个是显性基因就表现为显性性状(如AA 或Aa都表现为双眼皮),成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能表现隐性性状(如aa表现为单眼皮)。

3.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与子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1对与性别决定有关叫做性染色体,其余22对称为常染色体。

(1)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包含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2)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是由两条X染色体组成。

母父XX X YXX XX XY XY女儿儿子(生男生女由男性决定,概率都为50%)知识点2 变异1.变异: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叫做变异。

(1)变异的分类:①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导致原因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由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变异,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导致原因:环境因素。

(2)变异(按能否提高生物个体生存和繁殖能力)还可分:①有利变异;②不利变异;③中性变异。

2.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变异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3.变异应用:人们对生物的变异类型进行逐代挑选、培育,获得不同的新品种。

八年级生物下册6.2.2变异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2.2变异教案(新版)冀教版
4.请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
答案: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如DNA序列的改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基因重组是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如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如染色体数目增减、结构变异等。
5.请分析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维持的重要机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变异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区别: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3)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4)农业实践中如何利用变异选择优良品种:通过观察和分析变异现象,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5)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举例说明:
(1)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区别:以同卵双胞胎为例,哥哥在遗传上与弟弟相同,但如果哥哥在野外工作,皮肤晒黑,这种皮肤颜色的改变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区别:例如,玉米的白化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三倍体无籽西瓜则是染色体变异的产物。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变异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通过性状不同的谷穗差异的比较活动,使学生能够对变异现象有初步认识。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区分变异有能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并了解变异的意义其应用。

【预习要点】
1. 变异的类型及意义
(1)变异的概念:把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根据引起变异的因素不同,我们把变异分为和。

根据所产生的变异是否对自身的生存有利,把变异分为和。

(1)在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爱好,对其产生的
进行逐代挑选,培育优良品种。

(2)目前,人们通常用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适当处理,促使生物体内的或
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
【达标练习】
1.一只雌猫一次产了四只小猫,这四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则说明生物体()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 应性
2.感冒病毒不断产生新的变异,对感冒药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这种变异是()。

A.不利变异
B.有利变异
C.退化
D.由于用药引起的
3.下列方法中不能使生物发生变异的是()。

A.化学药剂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B.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
C.把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
D.利用卫星培育太空椒
4.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往往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
A.两个品种杂交
B.基因变化
C.染色体发生变化
D.环境影响
5.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的特点是()。

A.都是有利的
B.都是有害的
C.能遗传给后代
D.不能遗传给后代
二、探究案
【要点回顾】
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镰刀形变异细胞贫血症、小麦的抗倒伏、玉米的白化苗)
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这种变异是外界环境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其遗传物质并没发生改变。

(双胞胎兄弟:哥哥皮肤白皙,弟弟皮肤晒黑)
有利变异:小麦的抗倒伏,抗锈病
不利变异:玉米的白化苗,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2.变异的意义:
①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②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③使生物不断进化发展。

【问题展示】
一、调查生物的变异现象:
回顾之前所讲生物的遗传相关知识,学生根据分析探究竟·资料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使谷穗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发生变化,进而使红细胞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3.你认为生物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吗?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异例子。

二、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图6-2-14图中引起变异的原因各是什么?
2.引起变异原因中,哪些变异是能遗传的,哪些是不能遗传的?
3.你的判断理由各是什么?这些变异的发生对生物自身的生存有影响吗?
4.你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异例子吗?
三、变异的意义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遗传的变异在育种上有哪些应用?
2.太空育种的的种子为什么会发生变异?
3. 太空育种的的种子发生的变异能遗传么?为什么?
【方法总结】
1.同一种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

2.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拓展交流】
(某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将同一个品种的甜瓜,种在甲、乙两个不同的地块,甲地块结的甜瓜普遍较大,乙地块结的甜瓜普遍较小.
材料二一对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
材料三某同学只做了一个小型的室内生态瓶,瓶中装有金鱼藻、金鱼、河水、砂石等(如图所示).
(1)材料一及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都属于变异,但前者是的变异,因为。

(2)甜瓜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果肉细胞的中。

(3)人的有耳垂(D)和无耳垂(d)是一对相对性状.若材料二中的夫妇又生一个有耳垂的孩子,则这孩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4)材料三中的生态瓶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从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来说,金鱼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传递的。

参考答案
【预习要点】
1. (1)同一性状 (2)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有利的变异不利的变异
2. (1)变异 (2)染色体基因变异个体
【达标练习】
1.B
2.B
3.C
4.D
5.C
【拓展交流】
(1)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2)液泡(3)DD或Dd (4)太阳生产者食物链
【解析】(1)材料二及材料三所描述的现象,都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叫做变异.将同一个品种的甜瓜,种在甲、乙两个不同的地块,甲地块结的甜瓜普遍较大,乙地块结的甜瓜普遍较小,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而与一对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的变异相比,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2)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3)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如果耳垂的有无是由一对基因(D/d)所控制的,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遗传图解如图:从图解中可以看出,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
有耳垂的可能是75%,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Dd。

(4)材料三中的生态瓶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瓶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金鱼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金鱼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