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观潮(说课稿)
2021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及全套参考答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二、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课《走月亮》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
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一、教材编排新人教版编部本于 2019 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 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 1 ~ 4 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 5 ~ 8 课为“思考置疑”篇,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获取新知识。
第 9 ~ 11 课为“观察与发现”,意在激发观察与发现的兴趣,体会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别人观察不到的,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
第 12 ~ 15 课为“神话故事”篇,意在体会神话故事的情趣盎然、奇妙,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读文章让学生感悟到快乐要和大家分享;要懂得为人类造福,要引导学生对幸福进行理解等。
第 16 ~ 17 课为“多彩生活”篇,意在通过童年生活小事,学习将多彩的生活小事的经过讲清楚,并能按照一定的条理写下来。
18 ~ 20 课为“童年往事”篇,意在通过回忆童年生活往事,体会童年的快乐生活,更能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 21 ~ 24 课为“爱国立志”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名人爱国立志的故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 25 ~ 27 课为“历史故事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人教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
新选入 19 篇课文,其中新选原课标本 2 篇选学课文:《麻雀》和《延安,我把你追寻》。
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下册课文直接选入上册课文。
所选入课文有:《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盘古开天地》《粗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风筝》《麻雀》《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等。
口语交际增加了《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图》《安慰》《讲历史故事》等内容。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掌握本册课本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提升识字写字和词汇理解能力。
(3)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年级学生可能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情感表达上有困难。
三、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法,比如在讲解一些课文时,可以先讲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组讨论法也很重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激发学习兴趣。
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只小猴子,它特别调皮,有一天它来到了一片果园里。
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莹莹的葡萄,可把小猴子高兴坏了。
小猴子在果园里蹦蹦跳跳,一会儿摘个苹果尝尝,一会儿摘个梨子啃啃。
可是,小猴子太贪心了,它想把所有的水果都带回家。
结果,它摘了太多的水果,拿都拿不动了。
这时候,小猴子犯愁了,它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小朋友们,你们来帮小猴子想想办法吧!“老师,小猴子可以找它的小伙伴们来帮忙。
”“嗯,这个主意不错。
还有其他办法吗?”“老师,小猴子可以把水果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拖着篮子走。
”“哇,你真聪明。
那如果小猴子没有篮子呢?”“老师,小猴子可以把水果一个一个地运回家。
”“非常好。
小朋友们都很有想法。
那我们从这个故事里可以学到什么呢?”“不能贪心。
”“对,不能贪心。
我们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太贪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贪心有关哦。
【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5
sú
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yuè
là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8* 蝴蝶的家………………………28 14 普罗米修斯……………………51
◎ 习作:小小“动物园”………30 15* 女娲补天………………………54
◎ 语文园地………………………31 ◎ 习作:我和 过一天………56
◎ 语文园地………………………57 ◎ 快乐读书吧……………………59
第五单元……………………………61 16 风筝……………………………62 17 麻雀……………………………65 ◎ 习作例文:
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
涨了两丈来高了。
yán yì ánɡ dùn dǐnɡ fèi ɡuàn hào bēnɡ zhèn shà yú
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 震霎余
潮据堤阔笼罩盼滚 顿逐渐犹崩震余
3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
◎ 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
yán
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
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
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
yì
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
ánɡ
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自然景观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 研究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研究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本单元包括《观潮》、《黄山奇松》、《葡萄沟》三篇文章,以及《语文园地》和《作》两个部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研究,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难点: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的掌握。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如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
2.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进行模仿练。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 研究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研究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本单元包括《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三篇文章,以及《语文园地》和《作》两个部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研究,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难点: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的掌握。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如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
2.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进行模仿练。
第三单元:民间故事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 研究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研究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本单元包括《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嫦娥奔月》三篇文章,以及《语文园地》和《作》两个部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研究,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难点: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的掌握。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生字词,如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
2.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进行模仿练。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课文原文及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课文原文及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观潮》课文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知识点1、基础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四会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词语:笼罩、恢复、观潮、称为、盐官镇、笼罩、蒙蒙、薄雾、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贯穿、依旧、恢复多音字:[称]chēnɡ称为;chèn对称[笼]lǒnɡ笼罩;lónɡ鸟笼[闷]mèn闷雷;mēn闷热。
[号]háo号叫hào军号。
[涨]zhǎnɡ涨潮;zhànɡ涨红。
[薄]báo 薄雾;bó单薄近义词:屹立——矗立、霎时——刹那、依旧——-照旧、颤动——颤抖、逐渐——-渐渐、犹如——-好像反义词:宽阔——-狭窄、沸腾——平静、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人声鼎沸——-万籁俱静形近字:提、题、堤;笼、拢、垄2、重点语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张,变粗,横贯江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想想课文中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有良好的语感。
4、学会用“虽然……但……、几乎”各写一句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书写等方式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日内瓦人是怎样让“它们”自由生息的,以及人鸟共同就餐的壮观景象。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日内瓦是瑞士著名的旅游城市。
它依山傍湖,风景秀丽,四季温暖。
日内瓦以旖旎(yǐ nǐ)的风光赢得了“花园之城”的美称。
同时,它又是个著名的国际性城市,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洲总部、世界贸易组织及国际红十字会的总部等)都设在这里。
教学过程自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钢筋、收割、赴宴、邪念”等词语。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还要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
(1)我要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我学会了生词,我要把易错字再写写。
(3)我会认读:钢(gāng )筋(jīn) 镶(xiāng)嵌(qiàn) 市政(zhèng)赴(fù)宴偏僻(pì)尊(zūn)严贵贱(jiàn) 滥(làn)杀几乎联(lián)合国错落有致毫不戒备闻名遐(xiá)迩(ěr )(4)我能联系课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5
观潮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
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
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
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
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抓住大潮
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
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第三自然段。
2 / 5
4、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
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
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
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
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
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
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
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
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二)逐段分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
样的一种景观?(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从哪里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
3 / 5
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
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
激情的语气说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
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想
不想去看看?”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
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
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
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
了海塘大堤。这时潮来了没有?我们看到了什么?随着录像的播放,
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学生回答教
师板书:江面很平静……)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
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
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 (2)这种惊心动魄
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
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
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4 / 5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
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
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
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
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
通过读表达出来。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
五自然段。
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
两丈来高。
(板书:恢复平静)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
真不愧为天下奇观。6、布置作业(略)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
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
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附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5 / 5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