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系列--傣族

合集下载

傣族习俗5篇 .doc

傣族习俗5篇 .doc

傣族习俗5篇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

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

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

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

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

真是让人垂涎挂齿!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

泼水节的时候,如果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

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傣族习俗篇四:家乡的民俗_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篇一_家乡的民俗600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如: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傣族的特点

傣族的特点

傣族特点主要体现在服饰、建筑、饮食、语言文化、节日等方面。

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和特点。

1.服装:傣族是云南省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

傣族人居住的地方大多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因此,服装充分体现了气候温暖、山林茂密、物产丰富的特点。

它不仅注重实用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意义。

它能反映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性格和民俗。

苗条的傣族女孩们把黑色和明亮的发髻放在头后,在紧身上衣和花裙子之间系上银色腰带。

她们挺拔优雅,就像古典淑女的魅力。

2.饮食:习惯于早上和晚上吃饭。

其主食、副食和菜肴丰富多彩,具有品种多、酸辣可口的特点。

傣族生产的粳米和糯米不仅体积大,而且含油,糯米的粘度也大。

日常肉类包括猪、牛、鸡和鸭,不吃或少吃羊肉。

生活在大陆的傣族人喜欢吃狗肉,擅长烤鸡和烤鸡,他们非常喜欢鱼、虾、蟹、蜗牛和其他水产品。

3.节日:著名的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天和第二天是送走旧东西的意义,最后一天是迎接新生活的体现。

通常在清明节后的第十天举行。

男人和女人泼水,互相祝福。

它象征着“最好的一天”。

在泼水节的传播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泼水节更多的神奇意义和民族色彩。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人民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的风俗习惯如下:
1、傣族春节,傣族的过年风俗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

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

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打样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平易近除旧布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阳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纵情快乐等。

2、关门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

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

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

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

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

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民风民俗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

傣族人民秉承着独特的民风和民俗,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傣族的传统服饰、美食、节日等方面来介绍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的传统服饰充满了色彩和亮丽的图案。

傣族男子常穿泰国式的宽袍,上身着无袖长衫,下身则穿着宽松的裤子。

而傣族女子通常穿着宽松的上衣和长裙,衣裙上绣满了各种精美的花纹。

傣族人对服饰十分讲究,不同的衣饰代表着不同的族群和地区。

傣族的美食因其独特的口味和做法而闻名。

傣族人民主要以米饭为主食,经常食用泰国米。

傣族的饮食讲究多样性,以野味为主,他们喜欢品尝各种野生动物和昆虫,比如蚂蚱、蝎子等。

此外,酸辣海鲜汤、普洱茶等也是傣族人民喜爱的美食。

傣族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庆祝新年的盛大节日,也是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泼水节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六至初七举行,人们会手持各式水器,欢快地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净过往的烦恼和困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泼水节期间,还有盛大的游行表演和传统舞蹈等文艺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除了泼水节,傣族的其他节日也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

例如丰收节是傣族人民庆祝农作物丰收的节日,人们会表演传统的丰收祭祀仪式,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此外,傣族人民还有赛龙舟、踩高跷等传统体育活动,以及密宗仪式等宗教节日。

总之,傣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民风民俗。

从其传统服饰的花纹和颜色,到美食的品种和独特口味,再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傣族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生活。

保护和传承傣族的民风民俗,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傣族的风俗习惯简介1、傣族人的习俗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2、傣族人的婚礼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含结婚宴请之意。

婚期只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婚礼以为新郎、新娘祝福、拴线为主要内容。

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有的人家还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父老乡亲。

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桌),摆上一至三张蔑桌,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

雌雄子鸡需用傣语称为“索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罩盖。

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

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陪同下,到新娘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桌而坐,一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

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

主婚人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先为新郎、新娘祝福:“今天是个美好、吉祥的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金凤与铜凤结成一对,日子会幸福美好,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福你们幸福美满,永不离分。

”。

主婚人念完祝词以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舂盐捧、芭蕉后摆在桌前。

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

西双版纳傣族民风民俗.

西双版纳傣族民风民俗.

西双版纳傣族民风民俗
傣族群众赛龙舟、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泼水节:
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

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

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

相传,古有火魔无恶不作,抢走7个姑娘。

最年轻的姑娘侬香,得知了杀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头发把它勒死。

魔头成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

姑娘们即挑水相泼,灭了邪火。

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成泼水节。

一说此俗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徒每年此时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恶;年迈者不能下河,子女便为其泼水洗罪。

后传入中国傣族地区。

在节日里,傣族群众放高升,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

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

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

十七日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因为这天佛到西天讲经三个月后返回人间,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鸣锣敲鼓,举行盛会,迎接佛祖,同时还要在奘房内向佛忏悔一年来的罪过;和尚们趁此时向青年男女宣传教义。

傣族的民俗民风

傣族的民俗民风

傣族的民俗民风最佳答案(一) 饮食.习惯早、晚两餐.有嗜酸之癖好, 各种蔬菜均要加入特制的酸汁, 然后晒干存放, 每餐於煮菜或煮汤中加入少许, 便酸味十足, 几乎是每餐不可少的一味菜.不食粳米, 而食糯米, 饭用瓦甑蒸熟吃.不吃羊肉.男子喜欢饮酒.爱嚼槟榔, 拌入石灰膏、芦子、切碎的草烟, 嚼至满口流涎, 犹如喷血.竹筒饭.把米装进香竹竹节里, 灌水后将筒口塞紧烧烤.竹筒表层烧焦时, 饭也熟了.竹筒饭特别清香.(二) 傣家竹楼.傣族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 凡翠竹围绕, 绿树成荫的处所, 必有村寨.竹楼可避湿、避热.傣家竹楼充满热带的田园风味, 步上木梯坐在凉台金黄色的篾席上, 可以观赏寨子里和谐的生活情景.好客的主人会端出一张小竹篾桌, 摆上用芭蕉叶包着的糯米饭和用竹筒盛着的米酒招待客人.(三) 赶摆.傣族将大大小小的节日都叫做”摆”.按傣语原意, 赶摆即盛大的节日或集会活动.摆场上琳琅满目的货摊上放满了食品和用品, 特别是傣家独具一格的筒帕、银手饰、软耳丝等更吸引游客.(四)泼水节.每年傣历六月十二(清明节后7 天) 开始为傣历新年, 为期3~5 天.从清晨开始就举行堆沙、泼水、丢包和赛龙船等活动.其中, 最富於民族特色的就要数泼水.这是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欢.清早, 先采来鲜花作花房.然后挑来清水泼到佛像上为之洗尘.接着大家便互相泼水, 往往泼得浑身湿透.傣族认为以清水互相泼洒, 是祝福、消除病魔和应节气.因此泼得多是友善的表示.被泼者都报之以笑脸.这一嬉戏, 直到街中水流成河为止.民族概况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

居住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数为1158989。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

傣族具有哪些民族风俗傣族的人们在谈恋情称之为串姑娘,而这些也主动来追求姑娘的一种特色哦,对此傣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传统民族风俗傣族禁忌傣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傣族有其独有的禁忌。

宗教禁忌。

傣族村寨立有寨心(高约三、四尺的木台子,中间装土)。

此乃村寨的心脏或生命。

故忌在其上坐、脚踏或挂马。

德宏州傣族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人外出,须等祭寨完毕方可出入。

进佛寺者须先在门外脱鞋,方可入内。

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忌摸神像及做赕用的戈矛等。

忌摸小和尚的头顶;走路时忌踩佛爷、和尚的影子。

佛爷、和尚忌与一般人住在一起或住楼下。

忌外人进入寨神庙。

婚姻禁忌:从进洼(关门节)到出洼(开门节)(傣历九月十五以后的3个月)期间不许谈情说爱,不许结婚,否则,被视为如同牛马不懂季节,死后会变成狗。

如今,有青年男女因爱情深厚或婚前有孕而突破禁忌习俗成婚者,亦仍须婚后以酒肉祭寨,请全寨人吃一顿饭。

否则会被认为触犯寨鬼,寨内将有疾病或其他灾害。

丧葬禁忌。

村寨若有人死,全寨人停止生产,妇女可外出砍柴、搜集饲料,但不可背进寨,待葬完死者后,方可将置于村边的木柴、饲料拿进家中。

妇女禁忌。

妇女不许犁田,否则要遭雷劈;盖房时,女子不许站在高处;女子不得跨过男子的头;筒裙不能往高处晒;妇女进佛寺只可到规定可去之处,忌任意起动;经、产期妇女,不得入佛寺;妇女不得参加集会跳舞,不能打击乐器;在公共场合,男人说话,妇女(老妇例外)不能插嘴;家有客人,妇女不能同桌共餐。

生活习俗禁忌。

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

忌倚靠室内中柱上,亦忌挂物于中柱上。

傣家火炕旁一般是家长的床铺,禁忌随便乱坐,也不可乱动床边的"圣水瓶"。

思茅等地傣族居处中厅所设的床,禁忌悬挂蚊帐。

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

忌在整齐的旱地、菜园里大小便。

衣服破了,忌用裤子补,认为会受穷;反之,被破可和衣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


民族概况
现状

历史渊源 名称变化
民族概况
历史
生产生活
称呼

娱乐
❖ 跨境民族 先民 百越 族群 ❖ 同俗共源、支系繁杂 ❖ 历史悠久 中华儿女 源远流长 ❖ 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
民风民俗系列 -----傣族
第二部分:民族的生产 生活
生产生活
(一)傣族的生产 1 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1)农作物有水稻、包谷、高粱、红薯、甘蔗、花生
4、交通工具
❖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出行的交通方式 基本是一样的
❖ 2)特别的——象 (现已不是作为交通工具 而存在,而是傣族文化的符号之一);关于 傣族象——
(1)物质因素。傣族地区盛产象
(2)信仰原因。傣族先民崇拜象
(3)感情原因。象是傣族先民的农耕助手和战争利 器。

生产


民族概况
❖ 1)放高升
2)划龙舟 3)放孔明灯
(二)关门节
❖ 1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 ❖ 2 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
历时3个月。
3 关门节的由来
4 期间傣家人不能 进行谈恋爱、操办婚事等活动,
直到“开门节”时 禁忌才被解除。
5 重要活动:
赕佛
赕佛 等
(三)开门节
3、名称变化
❖ 1 史籍《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记载, 傣族为“滇越”
❖ 2 《后汉书·和帝本纪》称傣族先民为“掸”或 “擅”。
❖ 3 魏晋时期,傣族为“僚”、“鸠僚”、“越”、 “濮”
❖ 4 唐宋时期,傣族为“金齿”、“黑齿”、“膝 齿”、“绣面”、“绣脚”、“白衣”
❖ 5 元明清时期,傣族为“白夷”、“百夷”、“伯 夷”、“摆夷”等。
竹筒饭 竹 虫 蛹
油炸花蜘蛛
昆虫菜
3、傣族民居
❖ 1 竹楼 ❖ 2 一种干栏式建筑。 ❖ 3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
板。 ❖ 4 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
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 ❖ 5 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
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历史渊源
名称变化
生产生活

生产生活


娱乐
❖ 男耕女织 狩猎捕鱼 ❖ 服饰 渊源 民族 装饰 ❖ 物质 信仰 感情 干栏式 ❖ 凡是绿的都是菜,凡是动的都是肉
民风民俗系列 -----傣族
第三部分:民族习俗
一、傣族节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 ❖ 1)傣历新年——泼水节 ❖ 2)入夏安居节——关门节 ❖ 3)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1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 “豪瓦萨”
2 傣历十二月十五 日(约在农历九 月中)。
3 开门节表示 解除“关门节”以 来男女间的婚忌, 即日起,男女青 年可以开始自由 恋爱或举行婚礼。
4 主要内容有 燃放火花和高 升、点孔明灯、 唱歌跳舞。
❖1 ❖2
❖3
Hale Waihona Puke 二、 傣族婚姻家制 封 偷 庭度如 建过 亲 制和今 色去 、 一, 彩, 捡 夫自 带 婚 一由 有
说明:
本部分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民族概况,通过时间段,了解傣 族的前世今生
❖ 第二部分,民族的生产与生活,通过介绍傣 族的民族服装、饮食、建筑等,了解傣族的 衣食住行
❖ 第三部分,民族习俗,通过介绍民族的节日、 婚丧、宗教、娱乐活动来了解傣族的风俗人 情
民风民俗系列 -----傣族
第一部分:民族概况
等。
2)小春作物多种蚕豆、小麦、豌豆等。 3)畜牧业以饲养牛、羊、马、驴、骡、猪为主。
2 渔猎是傣族生活的重要补充。
1)狩猎工具:猎枪、弓弩。 2)捕鱼方式:网捕,药捕或排水捕捞的。 3)从河的下游往上捕捞。
4)每年三月,举行“窝巴”节,祈求渔业的丰收。
3 进入农耕生产之后,象或牛就成为最重要的 农耕助手。
念经和入葬,葬仪不太复杂。
❖ 5 资历高深的老佛爷死后,要赶十天十夜大 摆,葬仪非常隆重——
1)净尸 2)入棺 3)停柩 4)择定日期发出赶摆请贴。 5)在赶摆场地制做一个“罗”,即车
架。
6)拉“罗”(也叫拉尸)活动。 7)哭丧。
6 按照傣族的风俗:
1)凡是在外被烧、杀、溺等凶死的尸体,不能 挹回本寨本家。
(二)傣族的生活
1、傣族服饰
❖ 1)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 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 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 2)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 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 又长又窄。
❖ 3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 无领对襟袖衫, 下穿长管裤, 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2、傣族饮食
(“凡是绿的都是菜,凡是动的都是肉”
(一)泼水节
❖ 1)传说 ❖ 2)“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 ❖ 3)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 ❖ 4)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
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 等节目。
❖1 ❖ 1)
爱 情泼

、水 泼
栽节 水
培是 节
幸未 的
福婚 爱
的青 情
美年
好男
时女
节们
。寻

2、泼水节 活动
2)属凶死的都不举行葬仪。
3)妇女因怀孕难产死亡,要从死者体内取出婴 儿尸体,然后分别埋葬。
四、 宗教信仰
❖ 1 信仰小乘佛教。 ❖ 2 在教义上主张一切都是空,宣传人空、生
妻的 明 的婚 显 小姻 的
❖ 4 一些地区,入赘的现象也较普遍 ❖ 5 入赘的人社会地位极低,他们的子女没有
财产继承权。
❖ 6 傣族是男嫁女。
三、傣族丧葬
❖ 1 火葬、土葬、水葬、天葬(后两种现已很 少见)
❖ 2 丧事时间的长短,规模的大小和丧葬的形 式因死者身份和死因情况而不同。
❖ 3 凶死的人,先焚尸再拾骨入葬,葬仪简单。 ❖ 4 一般的佛爷死后,由其佛寺所在村寨焚尸,
民族概况
1、当前情况
❖ 1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 ❖ 2 全球傣总人口6000万以上。 ❖ 3 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 。
2、历史渊源
❖ 1 傣族先民在有史记载以来被称为“百越” ❖ 2 “百越”是我国古代东南和南部地区一个分
布广泛的族群 ❖ 3 因其历史上同俗共源、支系发展繁杂、分
布地域广阔而被称之为“百越”,以示其多。
❖ 1)喜酸、辣、苦(凉) ❖ 2)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
主食。 ❖ 3)喜喝汤,常见的有“杂菜汤”、“酸笋
汤”、“干腌菜汤” ❖ 4)炸牛衣:用牛皮做菜,有腌牛皮、炸牛皮,
均属佐酒佳肴。
最具特色:竹筒饭。
一些奇异之物如蚂蚁蛋、 蝉蛹、花蜘蛛、竹蛆、 沙蛆、青苔等成为傣族 喜爱的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