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控专业人培终结版

合集下载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
能力的专业人才是该学科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
知识结构。

一、人才培养目标:
1.掌握材料成型和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各种成型加工工艺及其原理;
2.具备独立设计和开发新的材料成型工艺和装备的能力;
3.掌握材料性能测试、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产品质量评估;
4.了解材料成型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跨学科团队中开展相关工作。

二、知识结构:
1.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等各种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基本知识,以及材料表征和测试方法等;
2.材料成型基础知识:包括挤压、锻压、拉伸、冲压、模锻、注塑等常见成型工艺的
原理、方法和装备;
3.材料成型过程模拟与优化:包括有限元模拟、流体力学模拟等数值模拟方法,以及
优化设计方法;
4.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包括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对材料性能
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5.材料成型装备与控制技术:包括材料成型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设计,以及自动控制、
机器人技术等相关技术;
6.材料成型工艺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包括材料成型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损害
评估方法,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和成型工艺的研究方法;
7.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包括跨学科团队合作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项目管理等相
关知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收稿 日期 :0 卜 1 — 7 2 1 1 2
争 力。专业 方 向包 括 “ 料加工 工工 程 ” 向和“ 具设 材 方 模 计及制造” 方向。该模式克服了学科专业划分过细且不 合理 、 学生知识面过窄的弊端 , 突破了原有的专业设置 界限 , 二 、 专业 学科 间 的相互 渗透 与联 系 ; 加强 三级 富有 弹性的教学平台设计, 体现 了全 面培养和因材施教相结 合的原则, 给学生提供了 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更大空 间。 同时, 2 11的培养模式 中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 在“+ +” 程 专业 将原有 的实 验和 实训环 节进 行 大胆 的 改革 , 造 构 以实验课 、 实习 、 课程设计 、 毕业设计 为主体 , 以大学生 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实验室科研课题为辅的实验实训 教学体 系。 合理设计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 、 课程设计 、 毕 业 设计 和大学 生创 新实 验课题 的实践 教学 内容 , 赋予 更 深 层次 的工程 能力 培养 方案 。提 出 实验 实用 化 、 化 综合 和工程 化 的指导 思想 ,将实 验课 调 整合并 为课 程 实验 , 提 出材料 科学 基 础实 验 、 材料 成 型 工程 实 验 、 专业 方 向 实 验三 层次 实验课 来满 足学 生不 同层 次 的需 要 。 充分 利 用金工实习、 认识实习、 专业技能培训和生产实习, 全面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 熟悉常用 的材料成形与控制 工艺 、 设备和方法, 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的应用方法 。 注重学 生课外 科技 活 动实训 环节 的 锻炼 , 学生 科技 活 将 动与教 师 的科 研课 题 紧密结 合 , 走科 研促 教 学 的发展 道 路 , 而激发 学 生的工 程技 术创 新精 神 。通 过多 年培 养 从 模式的研究和改革 , 使得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 业 生具 有扎 实 的理 论基 础知 识 、过 硬 的 专业 实践 能力 , 工作适应性强 , 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摘要: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简称“材控”)专业是面向制造业的主体专业,以材料为加工对象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兼具机械与材料特征的特殊性,其中材料科学为专业的基础知识,而成型工艺设计及成型产品质量控制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

同时,近年来以3D打印、机器人焊接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材控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一方面面临着原有工科的承续,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入新技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材料成型;控制工程;能力培养引言当前,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兴起,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大批善于用新思维、新思路和新办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

特别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更是面临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1存在的教学问题笔者所在的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学校聚焦湖北省产业创新重大共性技术需求,建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制造工程等新生工科专业,建成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完善了产业学院组织架构、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学校也提出要积极组织、推进传统专业根据新经济、新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进行改造升级。

为实现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材控专业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程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要求存在差异,学校教育落后于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材控专业课程理论体系主要围绕传统的铸造与焊接工艺与方法,先进制造技术引入滞后。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目前工程领域中备受重视的一个学科方向,它涉及到材料成型、加工控制、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必须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教育。

一、人才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材料成型工艺及理论知识、加工控制技术、设备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生产和技术管理。

2. 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人才,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他们需要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勇于探索新的材料成型技术和工艺控制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解决工程中的难题,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3.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实现整体工作的高效完成。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二、知识结构1.材料成型原理与技术材料成型是材料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以及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成型技术。

学生需要学习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成型技术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了解各种材料成型设备的特点和使用原理。

2. 工艺流程优化与控制技术在材料成型过程中,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控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材料成型工艺的效率和质量。

学生需要学习工艺流程的优化方法和控制技术,包括数据分析、控制算法、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设备运行与维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还需要学习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知识,包括设备的结构和原理、运行参数的调整和监控、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材料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性专业。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这门专业对工程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培养合格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来谈谈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培养目标上,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一是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物理化学、结构设计、成型工艺、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研究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实验技能、工程设计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等。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三是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包括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能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还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在工程项目中,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往往能够决定项目的成败。

一是材料学知识。

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各类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材料学知识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基础,对于材料成型工艺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成型工艺知识。

这包括模具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成型工艺知识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对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及质量管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自动化控制知识。

这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现代工程领域,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因此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来说,自动化控制知识是必须要具备的。

材控专业本钢实习报告

材控专业本钢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繁荣。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2年7月至8月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本钢的生产工艺、设备、原料等基本情况;2. 熟悉钢铁材料的生产流程,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 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本钢始建于1914年,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是我国著名的钢铁企业之一。

公司拥有总资产468.6亿元,净资产222亿元,在岗职工61897人。

本钢主要从事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业务,是一家集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动力、运输、科研、机械加工制造、房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2. 实习过程(1)参观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本钢的生产现场,了解了冷轧、热轧、酸洗等生产线。

通过实地观察,我对钢铁生产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了解了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

(2)现场实习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师傅学习现场操作,参与了冷轧生产线上的操作、维护等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冷轧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了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我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了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同时,我还与师傅、同事进行了交流,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

3. 实习成果(1)掌握了钢铁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2)熟悉了冷轧设备的使用方法;(3)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4)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实习的总结:1.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材料成型工艺及其自动化控制、生产管理技术及其集成应用等方面的交叉学科。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先进的制造管理方法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主要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1、专业素质要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良好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熟练掌握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熟悉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3)具备较强的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技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4)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较好的沟通合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行业素质和视野,了解材料成型产业的整体架构、内在运行机制和市场需求,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业务活动中。

(1)具备全面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技术,了解行业市场、产品技术方向和材料成型产业的整体运作机制;(2)具备前瞻性思维,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做出合理的技术发展规划和决策;(3)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具有健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二、知识结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相关专业知识体系,深入理解材料成型加工的原理、自动化控制的方法和生产管理的技术,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技能。

在知识结构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应重点培养以下知识:1、材料成型基础知识材料科学和工程学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本学科,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和性能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该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实验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五个方面对常熟理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理实一体化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Majoring in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GUO Guolin,CUI Chenshuo,OU Wenmin,YU Xueyong,ZHANG Yaocheng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e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jor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rom five aspects: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curriculum system and knowledge struc-ture,experimental practice base,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and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By setting up the 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 module in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and strength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students’application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Key words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training objectives;curriculum system2018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工作座谈会,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坚持走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瞄准服务域,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走从“新建”到“新型”的建设发展之路,建设神形兼备的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学科门类专业负责人:陈维民教学副院长:李长威教务处长:关晓冬教学副校长:孙建三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均衡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诚信与负责任的品质;掌握材料科学和机械科学学科,材料成型方法、成型工艺过程及装备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M/CAE发展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材料成型及相关领域内,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和组织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分为两个方向,具体培养目标如下:模具设计方向的毕业生能胜任家电、机械、汽车、电子、塑料等行业的产品及模具设计、从事模具工程师、产品结构工程师、工艺设计工程师、质量管理工程师、模具钳工、模具修理技师、各种模具设计及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模具制造方向的毕业生能胜任航天、汽车、机械、电子等领域的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模具制造、装配、维护等工作;材料成型设备的设备开发、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管理、运行等工作;模具制造工艺及装备的技术问题、参与模具生产的工艺制订与过程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经营和销售等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机械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材料成型方法、产品和模具设计、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控制的基本技能,接受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和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2.掌握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等。

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设计与计算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3.掌握各种材料的成型原理和塑性加工工艺,以及控制技术基础知识;4.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与制造方法、模具材料及制造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计算机和绘图软件对塑料模、冷冲模、热锻模、压铸模进行二维和三维设计能力,能够编制各种模具的加工工艺;5.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的材料成型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专业主干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材料成型技术基础》、《金属学与热处理》、《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学》、《材料成型CAE》、《锻造工艺学》、《三维数字化设计(Pro/E)》、《金属塑性成形设备及其控制》、《塑料机械》、《模具制造工艺》等。

四、学制四年五、毕业合格标准⒈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完全部必修课程及规定的教学环节,考核合格;⒉完成相应的公共选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考核合格;⒊完成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并答辩通过。

六、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七、教学进程表(见附表1、2)八、专业选修课目录(见附表3)九、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4)十、课程拓扑图(见附图1)学期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考核学时分配总学时讲课课内实验(实践)实践第一学期B107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0 30 6 14 A1060011 外语Δ72 72A1070031 体育36 24 12 A1070081 高等数学Δ70 70C1020011 机械制图A Δ52 52C1020120 模具概论20 20B1080051 养成教育8 8B1020080 入学教育1周1周B1080090 军训3周3周小计308+4周276 6+4周26第二学期B107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6 26 6 14 A1060012 外语Δ72 72A1070032 体育54 32 22 A1070082 高等数学Δ70 70A1010040 计算机实用基础A 40 20 20A1070050 大学物理60 32 16 12 C1020012 机械制图A Δ68 68C1020130 金属工艺学(冷加工)28 28C1020030 机械CAD制图32 16 16B1080052 养成教育8 8B1080061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 8 12 小计498 380 58 60第三学期B10700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Δ78 38 6 34 B1080071 军事理论16 16A1060013 外语72 48 24 A1070033 体育54 32 22 C1010520 电工技术Δ48 40 8C1020050 理论力学Δ48 48C1020060 机械原理Δ48 44 4C1020140 金属学与热处理Δ52 52D1020040 锻造工艺学34 34公共选修课20 20小计470 372 18 80第四学期B107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Δ50 30 6 14 B1080072 军事理论20 20A1060014 外语72 48 24学期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考核学时分配总学时讲课课内实验(实践)实践第四学期A1070120 线性代数30 30C1010530 电子技术Δ48 40 8C1020080 材料力学Δ50 48 2C1020280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30 30C1020090 机械设计Δ52 48 4D1020050 三维数字化设计(Pro/E)44 20 24公共选修课20 20F1020010 金工实习2周2周B1080100 劳动实践课1周1周小计416+3周334 44+3周38第五学期D1020100 塑料机械Δ30 30D1020120 压铸工艺与模具Δ32 32D1020130 冲压工艺学Δ38 34 4C1020100 液压与气压传动Δ48 40 8C1020110 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32 28 4D1020140 模具数控加工基础32 32F1020140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2周2周F102002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3周3周F1020330 锻模课程设计2周2周专业选修课24 24小计236+7周220 16+7周第六学期D1020150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Δ44 40 4D1020110 金属塑性成形设备与控制Δ32 32D1020160 模具制造工艺Δ36 32 4D1020170 材料成型CAE 32 12 20D1020180 专业外语24 24B1080062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 8 12 专业选修课24 24F1020340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3周3周F1020130 Pro/E实训1周1周F1020030 液压传动系统课程设计2周2周F1020090 生产实习2周2周F1020040 数控实训周1周1周B1080110 就业需求调查1周1周小计212+10周172 28+9周12+1周学期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考核学时分配总学时讲课课内实验(实践)实践第七学期F1020110 毕业设计(论文)13周13周F1020100 毕业实习2周2周B1080080 创业教育32 32小计32+15周32 13周2周第八学期专业选修课160 160F1020120 就业实习10周10周B1020120 毕业教育1周1周小计160+11周160 1周10周总计2292+50周1906 170+37周216+13周注:1.教学进程表中,考核栏中标注“Δ”的课程为考试课,要求按百分制计分;未标注的课程为考查课,可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等计分,亦可采用合格、不合格2等计分。

2.我校实行每学期18周,其中上课16周;考试1周;长假1周。

3.在第三、四学期安排公共选修课,各1门,在第五、六学期安排专业选修课,各1门。

附表2:教学进程表 2课程集中考试学时分配学期、学时种类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计讲课课内实验(践)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公共基础课必修A106001X 外语1,2 288 240 48 72 72 48+24 48+24 A107003X 体育144 88 56 24+12 32+22 32+22A107008X 高等数学1,2 140 140 70 70A1070060 大学物理60 32 16 12 48+12A1070120 线性代数30 30 30 A1010040 计算机实用基础A 40 20 20 40公共基础课合计702 550 36 116 178 296 126 102人文、社科类素质课必修B107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0 30 6 14 36+14B107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6 26 6 14 32+14B10700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78 38 6 34 44+34B107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50 30 6 14 36+14B108005X 养成教育16 16 8 8B108006X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40 16 24 8+12 8+12 B1080080 创业教育32 32 32 B108007X 军事理论36 36 16 20必修课小计348 224 24 100 58 74 94 70 20 32 选修选修课一20 20 20选修课二20 20 20选修课小计40 40 20 20 人文社科类素质课合计388 264 24 100 58 74 114 90 20 32续附表2:教学进程表 2课程集中考试学时分配学期、学时种类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计讲课课内实验(践)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专业基础课必修C102001X 机械制图A 1,2 120 120 52 68C1020120 模具概论20 20 20C1020130 金属工艺学(冷加工)28 28 28C1020030 机械CAD制图32 16 16 32C1010520 电工技术 3 48 40 8 48C1010530 电子技术 4 48 40 8 48C1020050 理论力学 3 48 48 48C1020060 机械原理 3 48 44 4 48C1020140 金属学与热处理 3 52 52 52C1020080 材料力学 4 50 48 2 50C1020090 机械设计 4 52 48 4 52C1020280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30 30 30C1020100 液压与气压传动 5 48 40 8 48 C1020110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32 28 4 32专业基础课合计656 602 54 72 128 196 180 80专业课必修D1020040 锻造工艺学34 34 34D1020050三维数字化设计(Pro/E)44 20 24 44D1020100 塑料机械 5 30 30 30D1020110 金属塑性成形设备与控制6 32 32 32D1020120 压铸工艺与模具 5 32 32 32D1020130 冲压工艺学 5 38 34 4 38D1020140 模具数控加工基础32 32 32D1020150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6 44 40 4 44D1020160 模具制造工艺 6 36 32 4 36D1020170 材料成型CAE 32 12 20 32D1020180 专业外语24 24 24 必修课小计378 322 56 34 44 132 168选修选修课一24 24 24选修课二24 24 24选修课三160 160 160 选修课小计208 208 24 24 160 专业课合计586 530 56 34 44 156 192 160合计总学时2332 1946 170 216 308 498 470 416 236 212 32 160 集中考试门数22 3 3 5 4 4 3 0 0 课程门数54 7 11 10 10 7 7 1 1附表3: 专 业 选 修 课 目 录序号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总学时 讲课 实验 备注 1 D3020040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 36 36 2 D3020050 工业机器人基础 24 24 3 D3020060 挤压工艺与模具 36 24 12 4 D3020070 快速成形与快速制模 36 24 12 5 D3020080 材料成形原理 28 28 6 D3020330 材料加工CAE 24 24 7D3020340企业管理基础 24 24 总 计20818424附表4: 实 践 教 学 进 程 表序号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学期 周数 场所 1 B1020080 入学教育 一 1 校内 2 B1080090 军训 一 3 校园 3 F1020010 金工实习 四 2 工程训练中心4 B1080100 劳动实践课四 1 校内 5 F1020140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五 2 设计室 6 F102002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五 3 设计室 7 F1020330 锻模课程设计 五 2 设计室 8 F1020340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六 3 设计室 9 F1020130 Pro/E 实训六 1 模具三维设计实验室10 F1020030 液压传动系统课程设计 六 2 设计室 11 F1020090 生产实习 六 2 校外实习基地 12 F1020040 数控实训周 六 1 现代制造与加工技术训练中心 13 B1080110 就业需求调查 六 1 校外14 F1020110 毕业设计(论文) 七 13 校内\校企 15 F1020100 毕业实习 七 2 校外实习基地16 B1020120 毕业教育 八 1 校内 17F1020120就业实习 八 10 校外实习基地总 计50注:本专业四年内实践教学环节占总教学工作量的比例: W X =128周;W S =50周;W K = 78 周;W D =Nn W K =2292216170+ W K =13.14周;S=XD W W W +S =12814.1350+=4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