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1.开关型启动电路(预热式)荧光灯最常用的工作电路是开关启动电路。
在开灯前,辉光启动器的双金属片的触点被一个小间隙隔开。
当电源接通时,220V电压虽不能使灯启动,但足以激发辉光启动器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产生的热量加热了双金属片,使双金属片弯曲直到接触。
经过1~2s后,电源通过辉光启动器、镇流器和电极灯丝形成了串联电路,一个相当强的预热电流迅速地加热灯丝,使其达到热发射的温度。
一旦双金属片闭合,辉光放电即刻消失,此时双金属片开始冷却。
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它们复原弹开,并使串联电路断开。
两电极闭合的一段时间也就是灯丝的预热时间(通常为0.5~2s)。
灯丝经过预热,发射出大量电子,使灯的启动电压大大降低(通常可降低到未预热时启动电压的1/2~1/3)。
由于电路呈感性,当电路突然中断时,在灯管两端会产生持续时间约为1ms的600~1500V的脉冲电压。
这个脉冲电压很快地使灯内的气体和蒸气电离,电流即在两个相对的发射电极之间通过,这样灯就被点燃。
灯点亮后,加在辉光启动器上的电压(即灯管两端的电压)只有约100V,而辉光启动器的熄灭电压在130V以上,所以不足以使辉光启动器再次发生辉光放电。
这就是荧光灯的预热启动过程。
2.变压器型启动电路在这类电路中,必须区分阴极预热式的“快速启动”和冷阴极式的“瞬时启动”电路。
(1)快速启动(阴极预热式)荧光灯的快速启动工作电路。
在这种电路中,变压器的主绕组跨接在灯管两端,二次绕组接到电极灯丝两头。
电源接通后,变压器一次绕组产生的高压虽不足以使灯内产生放电,但二次绕组立即供给阴极加热。
当阴极达到热电子发射温度时,灯就在高电压下被击穿。
灯点燃后,电路中的电流急剧增加。
这时,在镇流器上建立起较高电压降,从而使灯管两端电压降到正常值。
同时,灯丝变压器的电压随之降低,加热阴极的电流也降到较小的数值。
由于放电灯管在管壁电阻很低或很高的情况下,灯的启动电压才最低,故可在灯管外的两端灯头之间敷设一条金属带,并将其中一个灯头接地,这样实现了减小管壁电阻,降低了灯的启动电压,从而达到可靠启动的目的。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荧光。
其主要部分包括灯管、起动器和电子镇流器。
1. 灯管:荧光灯的灯管内部充满了稀薄的气体,一般是汞蒸汽和一小部分惰性气体(如氩气、氖气等)。
灯管内壁涂有荧光物质。
2. 起动器:位于荧光灯两端的起动器由电源供电,当开关通电时,起动器产生高压电流。
3. 电子镇流器:起动器驱动电子镇流器工作。
电子镇流器用来提供稳定的电流,以控制荧光灯的工作状态。
荧光灯的工作过程如下:
1. 当电源通电时,起动器产生高压电流,使灯管两端的电极之间形成高电压区。
在高电压区产生的电场加速自由电子,使其获得足够的能量。
2. 加速的自由电子碰撞到灯管内的汞蒸汽原子,把原子激发到高能级。
激发态的汞原子很快失去能量返回基态,释放出紫外线。
3. 紫外线穿过灯管内壁的荧光物质,使其发生荧光,产生可见光。
不同的荧光物质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 电子镇流器提供稳定的电流,保持荧光灯稳定工作。
总结起来,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放电激发荧光物质,产生可见光。
与普通的白炽灯相比,荧光灯效率更高,寿命更长,并且能够节约能源。
简述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简述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是一种通过电击击活化荧光物质从而生成可见光的照明装置。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述如下:
1. 电流通入: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荧光灯的两个电极。
当电灯开关打开后,电流通过其中一个电极进入荧光灯管。
2. 激发汞蒸气:当电流经过荧光灯管时,电子会被电场加速,在与汞蒸气碰撞的过程中,部分电子与汞原子发生碰撞并导致汞原子的激发。
3. 汞原子发光:被激发的汞原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电子自旋弛豫(relaxation) 过程后,会回复到基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出紫外线。
这个紫外线的波长(大约为254纳米)是人眼无法直接感知的。
4. 紫外线激发荧光粉:荧光灯管内涂有一层荧光粉,其化学成分能够将紫外线转化为可见光。
当汞原子激发后发出紫外线时,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并再次辐射出可见光。
5. 发光照明:可见光透过荧光灯管被室内或室外照亮,使我们能够看到光照。
值得注意的是,荧光灯中的汞蒸气是有害物质,如果荧光灯损坏,可能会释放出汞。
因此,处理荧光灯废弃物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荧光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其工作原理涉及电子激发、荧光发射和光谱转换等物理过程。
了解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这种照明设备。
一、电子激发1.1 电子激发的过程在荧光灯内部,电子通过电流流经荧光体,碰撞并激发荧光体内的原子或分子。
1.2 激发能量的来源电子激发的能量来源于电流,电流通过电极产生的电场将电子加速并引导到荧光体中。
1.3 荧光体的选择不同的荧光体具有不同的激发能级,选择合适的荧光体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电子激发。
二、荧光发射2.1 荧光发射的机制被激发的原子或分子在放回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形成荧光。
2.2 荧光的颜色荧光的颜色取决于荧光体的成分和结构,不同的荧光体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
2.3 荧光体的稳定性荧光体的结构和材料会影响荧光的稳定性,选择稳定的荧光体可以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
三、光谱转换3.1 光谱转换的作用荧光体内的原子或分子在激发和发射过程中会发生光谱转换,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
3.2 光谱转换的效率光谱转换的效率取决于荧光体的结构和材料,高效的光谱转换可以提高荧光灯的亮度。
3.3 光谱转换的热量产生光谱转换会产生一定量的热量,荧光灯在工作时需要有效散热以避免过热。
四、荧光灯的优势4.1 节能环保荧光灯相比传统白炽灯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4.2 色彩还原性荧光灯能够提供更均匀和准确的光线,有利于保护眼睛和展示真实的色彩。
4.3 安全可靠荧光灯在工作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热量,减少了火灾和烫伤的风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照明设备。
五、荧光灯的应用领域5.1 家庭照明荧光灯适用于家庭照明,提供明亮且节能的光线,受到广泛的欢迎。
5.2 商业照明荧光灯在商业场所如办公室、商店等的照明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商品展示效果。
5.3 工业照明荧光灯在工业领域的照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生产作业提供充足的光线,提高工作效率。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荧光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它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等优点,在家庭和商业场所广泛应用。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子激发荧光粉发光的原理。
荧光灯主要由荧光粉涂层的玻璃管、电极、镇流器和启动器等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1. 电流流动:当荧光灯接通电源时,电流通过电极进入荧光灯管。
荧光灯的电极通常由钨丝制成,其中一个电极称为阴极,另一个电极称为阳极。
2. 电极发射电子: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会发射出电子。
由于荧光灯中的气体是低压状态,电极发射的电子会与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
3. 电子激发:电子与气体原子或分子碰撞时,会激发原子或分子内部的电子跃迁。
这个过程中,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了一定的能量。
4. 荧光粉发光:当电子跃迁回低能级时,释放出之前吸收的能量。
这些能量会被转移给荧光粉,激发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5. 可见光发射:荧光粉发出的可见光经过玻璃管的表面散射出来,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荧光灯的光亮。
6. 镇流器和启动器的作用:荧光灯的工作还需要借助镇流器和启动器。
镇流器主要用于稳定电流,防止电流过大损坏荧光灯,同时还能提供起始电压。
启动器则负责提供起始电压,使荧光灯能够正常启动。
总结: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电极,激发荧光粉发光的过程。
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发射出电子,电子与气体原子或分子碰撞,激发了原子或分子内部的电子跃迁。
当电子跃迁回低能级时,荧光粉吸收并发出可见光。
镇流器和启动器的作用是确保荧光灯能够正常工作。
荧光灯以其高效节能、长寿命等优点成为照明领域的主流产品。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荧光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再通过荧光粉转换成可见光。
本文将详细介绍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一、荧光灯的结构1.1 玻璃管:荧光灯的外壳,内部充满稀薄的气体。
1.2 电极:玻璃管两端分别安装有电极,用于产生电弧。
1.3 荧光粉:涂在玻璃管内壁上的荧光粉,用于转换紫外线成可见光。
二、荧光灯的工作原理2.1 电流通过电极: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电子被加速并撞击气体分子。
2.2 气体放电:气体分子被激发,产生紫外线。
2.3 荧光粉发光:紫外线照射到荧光粉上,荧光粉吸收能量并发光。
三、荧光灯的优势3.1 高效节能:荧光灯比普通白炽灯更节能。
3.2 长寿命:荧光灯寿命长,可持续使用数千小时。
3.3 色彩丰富:荧光灯可根据需要调整色温和色彩。
四、荧光灯的应用领域4.1 家庭照明:荧光灯广泛应用于家庭照明。
4.2 商业场所:商业场所如办公室、商店等也常使用荧光灯。
4.3 工业生产:荧光灯在工业生产中也有重要应用。
五、荧光灯的发展趋势5.1 LED替代:随着LED技术的发展,LED逐渐替代传统荧光灯。
5.2 环保节能:未来荧光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5.3 智能化应用:荧光灯将与智能家居系统结合,实现更智能化的照明控制。
总结荧光灯作为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再通过荧光粉转换为可见光。
荧光灯具有高效节能、长寿命、色彩丰富等优势,在家庭照明、商业场所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荧光灯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智能化应用。
荧光灯工作原理

荧光灯工作原理荧光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它采用荧光粉温和体放电的原理来产生可见光。
相比于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长的寿命,因此在许多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1. 荧光灯的结构荧光灯由玻璃外壳、电极、荧光粉、气体和电子镇流器等组成。
玻璃外壳:荧光灯的外壳是由透明的玻璃制成,它能够保护内部元件,并且透明度高,使得灯光能够透过玻璃均匀地散发出来。
电极:荧光灯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电极,它们通常由钨制成。
电极的作用是引导电流进入荧光灯管内部。
荧光粉:荧光粉涂覆在荧光灯内壁上,它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粉末。
当荧光灯通电时,荧光粉会发出可见光。
气体:荧光灯内部充填有一种希有气体,通常是氩气和汞蒸气的混合物。
气体的存在使得荧光灯能够产生放电现象。
电子镇流器:电子镇流器是荧光灯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能够控制电流的流动,确保荧光灯的正常工作。
2.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放电阶段和稳定阶段。
启动阶段:当给荧光灯施加电压时,电子镇流器会产生高电压脉冲,这个脉冲会使得电极之间的气体发生放电。
放电产生的电子会与气体中的汞蒸气碰撞,将其中的能量转移给汞蒸气。
这个过程会使得汞蒸气变成离子态。
放电阶段:在放电阶段,气体中的离子会与荧光粉表面的原子碰撞,激发荧光粉中的原子或者份子,使其跃迁到高能级。
当这些原子或者份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这部份能量就是可见光。
稳定阶段:在荧光灯启动后,电子镇流器会调整电流的大小,以保持荧光灯的稳定工作。
稳定阶段的电流会维持荧光粉的激发态,从而持续产生可见光。
3. 荧光灯的优势和应用荧光灯相对于传统的白炽灯具有以下优势:能效高:荧光灯的能效比白炽灯高出许多,它能够将大部份电能转化为可见光,而不是热能。
寿命长:荧光灯的寿命普通比白炽灯长,通常可以达到数千个小时。
色温可调:荧光灯的色温可以通过调整荧光粉的配比来改变,因此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照明需求。
荧光灯工作原理

荧光灯工作原理荧光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荧光粉产生可见光。
荧光灯相较于传统的白炽灯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长的寿命,因此在许多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1. 荧光灯的结构荧光灯主要由荧光灯管、电子镇流器、起动器和电极组成。
荧光灯管是荧光灯的主体,内部充满了一种称为荧光粉的物质。
电子镇流器用于控制电流和电压,起动器则用于启动荧光灯。
2. 荧光灯的工作过程当荧光灯接通电源后,电子镇流器会控制电流和电压的稳定供应。
起动器会产生高压脉冲,使电极中的电子发射出去。
这些电子在高压的作用下加速,并碰撞到荧光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
3. 荧光粉的发光机制荧光粉是一种可以吸收紫外线并发出可见光的物质。
当电子撞击荧光灯管内壁上的荧光粉时,荧光粉吸收电子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
不同的荧光粉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荧光粉来获得不同的光色。
4. 荧光灯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具有以下优势:- 高能效:荧光灯的能效比白炽灯高很多,可以节约能源并降低能源消耗。
- 长寿命:荧光灯的寿命通常比白炽灯长很多倍,减少了更换灯泡的频率和成本。
- 良好的光质:荧光灯可以提供均匀柔和的光线,不会产生明显的闪烁和眩光。
- 较低的热量产生:荧光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少,可以减少室内温度的升高。
5. 荧光灯的应用领域荧光灯由于其高能效和长寿命的特点,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 家庭照明:荧光灯可以替代传统的白炽灯,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效果。
- 商业照明:荧光灯适用于办公室、商场、超市等大型场所的照明需求。
- 工业照明:荧光灯可以用于工厂、仓库等需要大面积照明的场所。
- 室外照明:荧光灯可以用于路灯、广告牌等室外照明需求。
总结:荧光灯利用电流通过荧光粉产生可见光的原理,具有高能效、长寿命、良好的光质等优势,在家庭、商业、工业和室外照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环保和节能意识的提高,荧光灯作为一种绿色照明产品,将继续在未来的照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光灯工作原理
一、日光灯的构造
日光灯电路由灯管、镇流
器、启辉器以及电容器等部件组
成(见图3-1),各部件的结构和
工作原理如下。
1、灯管
日光灯管是一根玻璃管,内
壁涂有一层荧光粉(钨酸镁、钨
酸钙、硅酸锌等),不同的荧光
粉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灯管内
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
和水银蒸汽,灯管两端有由钨制成的灯丝,灯丝涂有受热后易于发射电子的氧化物。
当灯丝有电流通过时,使灯管内灯丝发射电子,还可使管内温度升高,水银蒸发。
这时,若在灯管的两端加上足够的电压,就会使管内氩气电离,从而使灯管由氩气放电过渡到水银蒸气放电。
放电时发出不可见的紫外光线照射在管壁内的荧光粉上面,使灯管发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线。
2、镇流器
镇流器是与日光灯管相串联的一个元件,实际上是绕在硅钢片铁心上的电感线圈,其感抗值很大。
镇流器的作用是:①限制灯管的电流;②产生足够的自感电动势,使灯管容易放电起燃。
镇流器一般有两个出头,但有些镇流器为了在电压不足时容易起燃,就多绕了一个线圈,因此也有四个出头的镇流器。
3、启辉器
启辉器是一个小型的辉光管,在小玻璃管内充有氖气,并装有两个电极。
其中一个电极是用线膨胀系数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通常称双金属片),冷态时两电极分离,受热时双金属片会因受热而变弯曲,使两电极自动闭合。
4、电容器
日光灯电路由于镇流器的电感量大,功率因数很低,在0.5~0.6左右。
为了改善线路的功率因数,故要求用户在电源处并联一个适当大小的电容器。
5、实际电路图:
图3-1 日光灯组成电路
镇流器的作用是:升压和稳压起辉器的作用是:启动灯管
二、日光灯的启辉过程
当接通电源时,由于日常灯没有点亮,电源电压全部加在启辉光管的两个电极之间,启辉器内的氩气发生电离。
电离的高温使倒“U”型电极受热趋于伸直,两电极接触,使电流从电源一端流向镇流器→灯丝→启辉器→灯丝→电源的另一端,形成通路并加热灯丝。
灯丝因有电流(称为启辉电流或预热电流)通过而发热,使氧化物发射电子。
同时,辉光管两个电极接通时,电极间电压为零,启辉器中的电离现象立即停止,例“U”型金属片因温度下降而复原,两电极离开(辉光放电消失,管内温度降低;双金属片自动复位,两极断开)。
在离开的一瞬间,使镇流器流过的电流发生突然变化(突降至零),由于镇流器铁心线圈的高感作用,产生足够高的自感电动势作用于灯管两端。
这个感应电压连同电源电压一起加在灯管的两端,使灯管内的惰性气体电离而产生弧光放电。
随着管内温度的逐渐升高,水银蒸汽游离,碰撞惰性气体分子放电,当水银蒸汽弧光放电时,就会辐射出不可见的紫外线,紫外线激发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后发出可见光(灯丝受热时发射出来的大量电子,在灯管两端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由低电势端向高电势端运动。
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管内氩气分子,使之迅速电离。
氩气电离生热,热量使水银产生蒸气,随之水银蒸气也被电离,并发出强烈的紫外线。
在紫外线的激发下,管壁内的荧光粉发出近乎白色的可见光)。
正常工作时,灯管两端的电压较低(40瓦灯管的两端电压约为110伏,20瓦的灯管约为60伏),此电压不足以使启辉器再次产生辉光放电。
因此,启辉器仅在启辉过程中起作用,一旦启辉完成,便处于断开状态。
(日光灯正常发光后,由于交流电不断通过镇流器的线圈,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这时镇流器起降压限流的作用,使电流稳定在灯管的额定电流范围内,灯管两端电压也稳定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内。
由于这个电压低于启辉器的电离电压,所以并联在两端的启辉器也就不再起作用了。
)
三、疑难问题解答
1.日光灯的启辉器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如果不用镇流器直接将220V接上灯
管
会有什么反应没?
答:刚接通灯具电源时全部电压加在启辉器上,启辉器放电而发热双金属片弯曲
接通电源,接通后启辉器没有电压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断开,在断开的瞬间灯
管发光,起动后一半以上的电压降落在镇流器上,启辉器电压不足不能放电保持
断开状态不用镇流器烧会烧毁灯管
2.启辉器
启辉器是老式的日光灯必需的一个元件。
其构造是一个充氖气的小灯泡,但里面不是灯丝,是由双金属片做成的一个接触开关。
起辉器在日光灯管电路中与镇流器一同发挥作用。
当日光灯管电路接通的时候,220V电压使氖气发出红色的辉光,同时生热,双金属片受热变形,两灯柱由断开变成接通,接通瞬间电路中的镇流器产生冲击电压,将日光灯管点亮。
日光灯管点亮以后,所需要的电压很低,具体是由镇流器控制的,这个电压不足以支持氖泡继续发光,于是起辉器熄灭,双金属片冷却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