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那么,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呢?1、什么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从2015年悬疑小说和现实小说都已经加上了细节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里的主要起到一个场景交代借用,也可用于作过渡。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特征,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细节环境高级描述,心理暗示更佳。

比自然和社会更加仔细与深度展开,出现在悬疑小说与现实小说中。

在现实小说中通过真环境图片进行文学语言刻画细节(同人物描写一样更加真实,一般出现在剧本和自转体。

),在悬疑题材小说中主要针对调查现场和追凶手的场面细节环境描写。

总而言之代入感越强,读者反应越大。

2、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境地描写的作用具有以下八点: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烘托人物心情;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7、深化作品主题;8、象征暗示。

环境描写作用口诀环境描写有妙用,营造氛围见背景。

人物性格它渲染,后面行文作铺垫。

主题思想来深化,小说阅读不用怕。

环境描写六年级知识点

环境描写六年级知识点

环境描写六年级知识点环境描写是六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环境描写,学生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来描绘出人物所处的环境,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与氛围。

下面将分别从景物描写、气候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景物描写在环境描写中,景物描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种景物,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所发生的地点。

例如,当我们描写一个花园时,可以描述其中的花草树木、草坪、小桥、流水等,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同时,通过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还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

2. 气候描写气候描写是环境描写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描写天气的晴雨、温暖或寒冷、湿润或干燥等,可以为读者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和心理感受。

例如,我们可以描写夏天中阳光明媚的天空、微风拂面的感觉,或者描写冬天中寒风凛冽、白雪皑皑的情景,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季节变化。

3.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故事增添色彩和细节,使之更加丰富有趣。

首先,环境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想象出故事中的场景,使得作品更加接近现实生活。

其次,环境描写还可以为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描写细节,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景物和气候,从而更加深入地体验故事情节,增加情感投入。

最后,环境描写还能够为作品增添美感。

通过精心描绘的景物和气候,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力,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与观赏性。

综上所述,环境描写是六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景物描写和气候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中的场景和氛围。

而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体现在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引发读者的情感投入以及提升作品的艺术美感上。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掌握好环境描写的技巧,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传递出更多的情感与意义。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

环境描写作文指导

一年前,当我们乘着大巴车从东胜归来,同学们如潮 水般向外涌去,如退潮般纷纷被家人接走。我站在校门 前的十字路口,苦苦等待着母亲。已是傍晚,天气有些微 凉,我不禁打着寒颤,忽然听见有人喊我,转身,原来 是你。你骑着一辆单车,后座上是你的女儿,正准备回 家。当你知晓我母亲还未到达时,便停下车,陪我等候。 你时而逗逗女儿,时而陪我说话。我凝望着你,一抹阳 光洒在你的脸上,显得如此亲切与温暖。我的心中蔓延 着无数的感动,如片片春晖漫至全身每一个角落,驱走 了寒冷与恐惧。正百感交集间,一声鸣笛划破长空,母 亲来了。我向你挥了挥手,你点点头,随即跨上自行车 缓缓离去。站在那里,温暖将心灵一寸寸包裹,那一刻, 岁月静好。
(《小扇轻摇的时光》中间 ) 考场作文之扣题
材料三:
5.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
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 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 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 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
3、 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动景描写 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
惟一的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 慢慢飘散。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 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 无法分得清楚了。
月亮从河的东头升上空中时,杜雍和父子俩已经开始吃 饭。
(《昨夜,慈母又入梦》开头考场作文之扣题 )
材料二:
3.阳春三月,桃红柳绿,燕子呢喃。她手捧一本诗 集,亭亭站在我们的中间。书香携着花香迎面扑来,她 柔和而轻快的声音久久不绝。
(《断章里的声音》开头 ) 4.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色里静 静开放,散发着清幽的香味,皎洁的月光洒满小院。恍 惚间,月下有小女孩,手执小扇,追着流萤。依稀的, 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语文八大描写手法的作用

语文八大描写手法的作用

语文八大描写手法的作用
语文八大描写手法是指形象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夸张描写、象征描写、拟人描写、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这些描写手法在作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形象描写:通过对人物、事物的外貌、形态、特点等进行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知并形成形象。

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

2. 细节描写: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真实,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情感等,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3. 对比描写:通过对事物、人物之间的对比,突出特点,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4. 夸张描写:通过夸张手法对人物、事物进行描写,突出特点,加深印象,使作品更加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 象征描写:通过运用象征手法,用一种具体的形象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或象征,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6. 拟人描写: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感情,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7. 环境描写:通过对作品中的环境、自然景物等进行描写,营造出
特定的氛围和背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8. 心理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等,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发展,增加作品的深度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些描写手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丰富作品的形式和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情节和意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写作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写作
4、从事件、情节的角度思考 主要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
5、从景物的角度思考 主要指从颈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 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 选用词语来概括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答题步骤】
• 例如:“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和“等到 岸上炊烟四起……”(《鸬鹚》)这些环境描 写或侧面写鸬鹚的动态,或表明时间,从而推 动了情节的发展.
• ⑤寄托人物的感情
• 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 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 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 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 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 情。
• 环境三:“盛夏的一天中午,骄阳似火, 天上连一丝风也没有,知了在树上高叫 ‘热死了,热死了!’不远处有一条清澈 见底的小河,一个孩子在水中钻上钻下, 宛如一条鱼,显得十分快活……”这种环境下, “小明顾不上多想,急忙跳入水中,将孩 子拉了上来,并不容分说给他穿上棉衣。”
• 大家评评,小明这种举动是不是可笑之极、 荒谬之极?
•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分析。
自学指导(一):出示标杆题
1、读《故乡》第二段,回答:这一 段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 画面,有什么作用?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 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 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 悲凉起来了。
环境描写的作用:
•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 例如:英国作家莫里斯芳的《哦!冬夜的 灯光》中一开始极写小镇的荒凉“这里十 分偏僻,天气很冷”“车窗外面寒风呼呼 地怒吼着”“一入夜荒野都是漆黑一片”, 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使整个文章显得 真实可信。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1】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作文中一般是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显示事件发生的背景,展现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等.综合起来看,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一些主要效果和作用:一、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活动的场所和周围的景物,通过描写寓意于景,景中有意,起到衬托人物的精神风貌的作用.如李键吾在《雨中登泰山》中对泰山特有的风貌的描写,反映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敢于迎难而上,不断登攀、前进的情怀.二、能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茅盾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思想和行动.”在作文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还可以达到“辞以情发,寓情于景”的目的.如鲁迅小说《祝福》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交叉进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治学生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指的是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风俗。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天气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河流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如《孔乙己》将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都集中在鲁镇的咸享酒店。

这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自然形成了社会的缩影。

众酒客对孔乙己的取笑构成了孔乙己与社会环境的特殊关系。

那是一个非常看重“高低贵贱”的社会,歧视压迫弱者。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现代文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作者:华如意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0年第33期考点解说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也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环境,是文本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展开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它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从语文高考的角度而言,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真题呈现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环境”考点在2010—2013年高考真题中屡屡出现,2014—2017年考查较少;但近两年高考各卷真题中,2019年全国课标Ⅲ卷和2018年江苏卷直接单独设题考查了景物描写的作用,2018年浙江卷、2019年天津卷也间接考查了此考点。

例1: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2019全国课标Ⅲ卷,原文选自何士光的《到梨花屯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景物环境即环境描写,本文开头处的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在谢、赵二人的交谈中也穿插了很多景物描写,如“白鹤高高飞过……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表现了谢、赵二人放下往日嫌隙,心境变得开阔;“路转了一个大弯……”写二人争相为往日过错负责,态度坦诚,彼此心境如眼前的道路般柳暗花明;另外,本文所描寫的景物,具有勃勃的生机,这也暗含着小说当时的时代背景。

【参考答案】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开展提供自然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技巧点拨】环境描写在文章中一般起到辅助作用,但它也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映射或暗示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二)
(二)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描写的角度:很多同学一提到写景,马上就把所有的任务都交给了自己的眼睛。

写雨不是“连绵不断的细雨”,就是“冰雹般的雨滴砸了下来”;写树不是“枝繁叶茂、挺拔秀颀”,就是“枯黄衰老、树皮干裂”--------其实要想把自然景物写的出彩又层次分明,一定要充分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如: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感受,不要单纯依赖视觉。

还是写雨,看这段文字:
雨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滴在古朴的屋瓦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

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

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

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还是写树,看这段文字:
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

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一片片黄黄的、小小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味,飘到了我和妈妈的头发上、身上、鞋上。

我伸开双臂惊呼“桂花雨!妈妈,这就是桂花雨!多么奇妙,多少梦幻啊!”我仰起头,桂花落在了我的脸上,轻轻的,细细的,带着花香,抚摸着我的脸,对我诉说着。

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示例一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
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

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描写示例二
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雨点停了,
黑云铺满了天。

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几分钟,天
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
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描写示例三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自然环境描写小结
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例文:
在风雨中
十四号台风还逞着余威,风一个劲儿刮,雨一个劲儿下。

我走进学校大门,不觉怔住了:校园里的树木倒的倒,歪的歪,地上、屋顶上到处躺着树枝。

我着急地想,明天就要开学了,同学们怎么来上课呢?
我抬起头,突然发现后勤组的小夏叔叔正攀着竹梯,顶风冒雨锯着树枝。

一段粗大的树枝压倒在办公室的屋角上,如果不及时锯掉搬走,就可能压坏办
公室。

【形象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设置了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

】小夏叔叔撩了撩雨衣袖子,曲着身子,费力地锯起来。

突然,一阵狂风把他的雨帽吹掉了。

我连忙拾起来,高喊:“小夏叔叔,快把雨帽戴上!”他摇了摇头,仍旧一个劲儿地锯着。

大风在无情地呼啸,大雨像瓢泼一样往下浇。

操场上,那呼呼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锯树声,显得那么清晰……
树在继续摇晃,小夏叔叔也跟着晃动起来。

我的心也禁不住一阵颤动,焦急地扶着树干,不断地叮嘱:“当心!当心!”他镇定地说:“没关系!”【衬
托了小夏叔叔不顾个人安危的人物形象】
终于,那段粗大的树枝被锯掉了。

小夏叔叔从树上下来后,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的脸上全是水,分辨不出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汗水了。

第二天开学了,台风也过去了,阳光驱散了满天乌云。

校园里的树木经过风雨的冲洗显得格外葱绿。

小夏叔叔背着工具包,又在校园里巡视起来……【和文章的开头形成鲜明的对照;间接地点出中心思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