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叙文中妙用环境描写(整理)
《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愉快心境---春光明媚
• 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大地的脸上,使人陶醉。春天的太阳 像个温暖的火炉子,照在绿色的大地上,金光粼粼。春 天的白云也格外多姿,像个奔腾的小马,像翻滚的浪花, 又像那春姑娘白净的脸……。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佛 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爽心旷神怡。
失落心境---春光明媚
• 春日懒洋洋的照射这大地,煞白煞白的光,好像使万物 失去本来的色彩。从地面升腾的余晖散发着温热的浮躁, 花儿耷拉着脑袋,小草也无力的趴着。春风吹过脸颊, 像审阅士兵的将军,又像是在嘲笑我的失败和懦弱。
• 两个场景:收到梦寐以求的礼物时的兴奋 喜悦,一个是刚刚得知这次考试分数不理 想后又被老师批评的失望沮丧。
•
• 任选一种心情,写一个100字左右的景 物描写片段来烘托此时的人物心情。如果 能够用到一两种修辞手法的话更好。
更上层楼
你能为以下语句添加适当动词、形容词,用 上一定的修辞手法(亦可合理想象,增加描绘的 事物和情景),增强该语段的描写效果吗?
•
• 天气转凉了,父亲关切地说:“天冷了,多穿件衣 服。”“哦,知道了。”我毫不在乎地回答。猛地抬头,父亲那 苍老的脸和关切的眼神,一下子进入了我的视眼。我的心微微地 颤动了……
• 夜,还是这样深沉,这样寂静;月儿,还是这样圆,这样亮。 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只记得那晚很冷,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 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要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 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 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地寻找着,任凭冷 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是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 小时候一样来接我了……
归纳:用恰当动词、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描写, 能达到渲染、烘托气氛的效果。
5记叙文之环境描写(知识+题目)

5记叙文之环境描写(知识+题目)一、探究环境描写作用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具体的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例如,在___的小说《社戏》中,他通过描写平桥村的环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场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情感。
另外,在小说《羚羊木雕》中,作者通过描写月光的冷冷的感觉,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冷漠。
二、改写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具体的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例如,在___的小说《社戏》中,他通过描写平桥村的环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场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情感。
另外,在小说《羚羊木雕》中,作者通过描写月光的冷冷的感觉,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冷漠。
因此,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段文章是自然环境描写。
女子独自坐在房间里,弹着古色古香的琴,香炉里的檀香飘散着,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
女子的长发松散,眉峰微蹙,眼底笼着淡淡的轻愁,使她的美丽看起来高贵而迷离。
她的手指灵活多变,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让人如痴如醉。
一曲终了,四周静谧无声,余音绕梁不止。
女子的神情也变得更加落寞和茫然,让人不禁想起她是否在思念逝去的情人。
整段描写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房间,以及女子的心情和琴声所营造的氛围。
例题二】这个小镇位于山脚下,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小镇的街道宽敞整洁,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铺和餐馆,让人目不暇接。
人们在街上穿梭着,有的在购物,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享受美食。
小镇的居民们热情友好,总是笑容满面地迎接着游客的到来。
在小镇的中心,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教堂,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这个小镇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这段文章是社会环境描写。
小镇位于山脚下,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让人感到非常舒适。
小镇的街道宽敞整洁,商铺和餐馆琳琅满目,人们在街上穿梭着,热情友好。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法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而止的简要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恰当而精妙的景物描写会营造出文章含蓄优美的意境,让读者很容易走进文章的情境中,并被深深打动,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具有神奇的功效。
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同学们一定记得这段文字: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孤独之旅》如果我们把上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删去,原段就变为: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原文中暴风雨那天昏地暗、犹如世界末日般的场景一旦删除,读者原本揪起的心也就在瞬间恢复了平静,原本为杜小康捏着的一把汗也化为旁观的冷漠,文章的表达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景物描写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其作用有:(1)情境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方式最常见。
如:一场雨之后那一片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了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
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在前一句景物描写的基础上,抒发了后一句的情感。
(2)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同一景物多次使用,递进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吸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在一篇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
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不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省一等奖)

难忘那一晚
吃过晚饭,我一声不响地走进自己的小屋内。我站在窗下,静静地站着。
灯光下,泪水模糊着我的双眼,我没有去擦,任凭泪在脸上流淌。我的脑海一遍一遍的像循环电影一样播放着白天上课的画面。 身后,不知谁一推,把我像一阵风一样送进老师办公室,我踌躇着,犹豫着,想着要不要问一下我的单元检测成绩。我知道,
渲染气氛
森林越来越密。那弯弯曲曲的 小道穿过茂密的白桦林,穿过杂草丛 生的空地,又爬到长满云杉的小山上 了。-----《夜莺之歌》
推动情节发展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写字 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 而已。------《一夜的工作》
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一夜的工作》: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目睹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赞
突然,从客厅里传来平日里我最爱听的的歌曲——《水手》。这是爸爸妈妈上中学时喜爱的歌,似乎早已过时,可我依然喜欢唱。 我喜欢里面的歌词,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我小声哽咽着,听着客厅里传来的那个歌词,和郑智化的声音:“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客厅里一遍遍放着,我一遍遍唱着。渐渐地,我不哭了,心也慢慢平静 下来。听着歌词,哼着歌调,我想郑智化这个人还挺能干嘛。从小就得了小儿麻痹症,还能写出这样的歌来,实在佩服。
(完整版)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完整版)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光景描绘的作用在一般记述文、各样文学作品中,常常会遇到光景描绘,我们怎样全面理解、正确剖析其表达作用呢?第一,我们应从思想内容上考虑。
能够试着从下边几个方面下手。
一、抒发感情。
景与情常是相互浸透、相辅相承的,正所谓“情形交融”、“借景抒怀”。
这是光景描绘的主要作用,诗歌、散文中尤其常有。
比方《春夜喜雨》,诗人精微描摹润物的春雨静静降临的景,以抒发诗人闻到春季气味的愉悦之情。
近似的古典诗词是好多的。
《春》、《听潮》中对春季、海洋的赞叹之情也是借助光景描绘进行的。
二、衬着氛围。
这一点在小说、戏剧中很常有。
《生命的意义》一文用“冷冷清清”、“阴沉森”的景衬着了刚才遭到白匪屠戮、严重损坏的肃杀氛围;用“葱翠的小树”、“挺秀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衬着了战胜白匪后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氛围。
《孔乙己》一文结尾部分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了一种凄凉阴冷的氛围。
三、衬托人物。
这一点还可细分为衬托人物心理活动,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物性格特点等等。
也常常出此刻小说、戏剧中,写人的记述文中也有。
《七根火柴》的开头写的是艰辛、阴沉、荒芜的风景,衬托了卢进勇烦恼、焦急和盼火的心里活动。
《社戏》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漂亮图画,表现了孩子们去看社戏的高兴而急迫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游以前有一段轻盈明媚的风景,衬托了菲利普一家人高兴的心情;而见到潦倒的于勒后,景色变得阴暗浓厚,这就衬托了人物绝望、丧气的心情。
《驿路梨花》一文三次写梨树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与花交相辉映,衬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意灵,表现了梨花姐妹乐于助人的思想质量。
四、突出主题。
这类作用一般出此刻文章的末端。
《七根火柴》一文最后的夜景,衬托了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喜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留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进而颂扬了无名战士的崇敬质量和伟大精神,突出了中心。
《在骄阳和暴雨下》一文,经过对自然情形的描绘,突出了黄包车夫与自然的关系,反应旧社会劳感人民的困难生活。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会让景物说话——记叙文中巧用环境描写

班级佳作
学会让景物说话
——记叙文中巧用环境描写
一、什么是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
环 如:日月山川、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 境 描 社会环境描写 写
如:节日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 居室陈设等
夕阳西下,城市中心却像一颗粲 灿的星星,犹如白天一般光亮。在城 市中心的西北方向很远的地方,一条 刚修好不久的小路一直延伸到黑暗的 角落,在这条小路的尽头座落一所历 史研究所。
技巧一:写景要融入情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 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 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 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
借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
技巧二:环境描写要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
作用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 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 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 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 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提示:从这段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 夏天 发 生 在 ____________( 季节),天气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 , 人 的 感 受 非常炎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常难受 作用五: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
宁静的夜晚,凉风习习,漆黑的夜 空中飘渺着一点星星的痕迹,细细的月 牙伸在空中,像死神的钩镰,冰冷的、 阴森的。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两旁树叶 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夜,更凉了……
——自然环境
说说看: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中考作文技巧——如何在叙述中穿插环境描写

中考作文技巧——穿插环境描写描写是指在写人记事过程中,对人物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其所在环境的一些细致的刻画,以次来更好的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描写可分: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怎样在作文中穿插环境描写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苏洵说过:“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确实,成功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渲染气氛,而且能还让人感受到整个时代、整个环境的生活气息,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情感,具体来说,有这样几种写法可以让文章染上新的色彩。
一、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
开头是这样描写的:“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不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
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
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如果一篇记叙文中有这样几处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的环境描写,那么文章的效果不言自喻。
二、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
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哀,情乐则景乐”就是这个道理。
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写阴晦严寒的深冬气氛、荒凉潇索,没有活气的村景,贴切地衬出了自己的悲凉心情;孙犁《荷花淀》一文,开头将夜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只是为了揭示水生嫂那恬静、安乐的心境。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妙用

2012.01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作用:一.交代背景。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也可在中间)往往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为故事的产生、发展作好铺垫。
如鲁迅《故乡》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先点明回乡的时间是冬季,然后写远望故乡所见到的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渲染悲凉的心境,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为故事的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
如有位同学在《亲人》中写道:“昔日周身裸露的村庄,如今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衣,透过密密的树梢,露出白墙高楼……”由景物描写展现时代的变迁,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
另外,运用写景抒情来描写背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开头方法。
乌云、暴雨象征黑暗或凶祸;旭日东升显示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波涛汹涌促使人们思绪万千,激动不已……这样的景物描写犹如一幅幅油画的底色、背景,衬托了近景、主景。
所以,好的景物描写往往可以渲染浓烈的气氛,组织故事情节,增强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二.渲染气氛。
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但是一定的景物可以引起某些联想,造成一定的气氛。
例如鲁迅的小说《药》,作者在华大妈上坟时对周围的景物是这样描写的: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是寂寞、凄凉的自然环境,衬托着华大妈悲哀的心理。
这令人毛骨竦然的境地,不也可以使人联想到清朝末年的黑暗社会吗?自然景物与人物心理及社会背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这就是大手笔的独具匠心。
又如小说《孤独之旅》中写道:“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记叙文中妙用环境描写
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人家看了你的风景画,就会感到你所感到的,不劳你解释,不用你说明,一切都从画面上直接感到。
——叶圣陶《文心》材料一:去年暑假,我又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
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
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我愉快地往回走。
材料二:去年暑假,我又去了姥姥家,正赶上邻村晚上有电影。
那天晚上,我趁着姥姥他们和街坊闲聊,对我放松警惕的时候,偷偷地与几个小孩儿去看电影了。
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以优美的环境描写形象地传达出了我的愉快心情)
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自然环境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
我们应该学会能够恰当地进行自然环境描写,好的自然环境描写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在文章中穿插三言五句或点到而止的简要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映衬人物的意志、品格和形象,突出中心思想。
材料四: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深冬季节、阴晦的天气、沉寂、荒凉的故乡景象更衬托出了“我”悲凉的心情。
——烘托人物心情
可见,游记或以写景物为主的文章,要通过具体展现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自然景色,来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大自然的奇妙。
除此之外,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也往往需要描写景物。
在写这些文章时,可以通过穿插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为故事发展铺设条件;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总之,要借助景物描写,来达到突出中心思想的目的。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突出中心思想的:
我的小弟弟
我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叫小强。
别看他小,但是很愿意帮助人。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和弟弟到附近的公园里去玩。
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假山威武地耸立着。
柳条在微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花儿鲜艳夺目,竞相开放。
弟弟拿起一块小石片,侧着身子,举起右手,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往河里一投。
小石片在水面上前进,激起了层层浪花,好像一艘快艇全速前进!
我们在儿童乐园玩的时候,忽然弟弟不见了,我非常着急,找了半个小时之后,才发现了他。
一问,才知道他去帮助一位小妹妹找妈妈去了。
原来,他在玩的时候,发现一位小妹妹在长椅上哭着找妈妈!于是,弟弟领着小妹妹去找妈妈。
他们到假山,绕葫芦池,过长廊,转了不少地方,终于找到了小妹妹的妈妈。
阿姨高兴地对弟弟说:“谢谢你,小朋友!”边说边从包里拿出来一袋糖果。
弟弟连忙说:“我不要。
阿姨,再见!”说完就跑开了。
听了他的话以后,我真高兴,说:“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小雷锋!”弟弟羞涩地笑了,又跑去玩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都非常高兴。
弟弟边走边唱,活泼、天真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好像在说:“小弟弟,好孩子!小弟弟,好孩子!”
这篇短文先后两次描写了景物。
开头通过描写景物,既衬托出我们游玩时的愉快心情和弟弟的聪明、灵巧,也为下文弟弟领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妹妹找妈妈写清了环境;结尾通过描写“树上的鸟儿欢乐地唱着,池塘里的青蛙高声地叫着”,不但渲染了当时的气氛,表达了我们痛快、高兴的心情,还巧妙地赞誉了弟弟乐于助人的品质,突出了短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短文,也提醒我们:
(1)穿插景物描写,目的一定要明确。
景物描写,一定要为文章主线、为中心思想服务。
只有这样,写景物才有用途,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脱离中心主题,为写景而写景,不但不能为全文增色,而且会使文章啰嗦、庞杂。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人记事时,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自然景物,要有一个“优选”的过程——要拣与事情、人物、中心关系最密切的景物写进文章,同时要考虑清楚插写这些景物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2)穿插景物描写,时机一定要适宜。
可以在文章开头写景,也可以在文章结尾写景,还可以在文章中间随时插写景物。
总之,要随着情节的展开,在叙事、表现人物的需要处和关键处进行景物描写。
(3)穿插景物描写,形式一定要灵活。
可以是简短的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还可以是一两个词语。
总之,在写人叙事的文章里,景物描写是表现主题思想的辅助手段;因此要做到简练、适可而止,不要过多地描写景物,以免冲淡文章主要情节。
怎样使自然环境描写生动?
方法有:1、运用修辞这一天的夜,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天空蓝的透明透亮。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升上来,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那些稠密的白杨树叶子,像是一条流水,日日夜夜沙沙沙,沙沙沙,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平静又响亮的流着。
2、动用各种感官满天的繁星就像集镇小摊上卖的发光的银纽扣,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柔柔的月光洒满了小路,一阵阵略带凉意的风,吹过树林“沙沙”地响,吹在脸上就像姥姥讲的故事中的仙女在用手抚摸我的脸蛋一样。
3、展开联想和想象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小试牛刀——景物描写的运用
造句:运用下列一两种景物表现自己的心情。
心情或感受:烦燥、苦恼、昏昏欲睡、悲伤无助、温暖、感动、快乐、欢喜……
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蝴蝶、蜜蜂、虫子、猫、乌鸦……
例: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似乎在嘲笑我的天真无知,我的心冷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