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往事)十二、齐姜遣夫

合集下载

成就重耳传奇的女人

成就重耳传奇的女人

聊诗歌谈理想。

这种只羡鸳 鸯不羡仙的日子,一过就是 5年。

重耳乐不思蜀:“我都 快60岁的人,不知道哪天 死呢,拼个什么劲儿?”总之,重耳打算在齐国 吃软饭到死。

齐姜却不这么想,她倾 慕的是乱世中的英雄,而不 是一个混吃等死的糟老头子,她对重耳很有信心,劝 他振作起来。

重耳不听。

齐 姜也曾想让齐国国君帮助重耳,回到晋国,继承王位。

当时,齐桓公已经去世,齐 孝公继位。

之后,齐国连年 打仗,齐孝公连国内的事还 摆不平,根本顾不上重耳这 —■摊。

眼见重耳越来越腐败,一路追随他的小伙伴们都急了。

一天,赵衰和重耳的舅 舅咎犯在桑树下商量离开齐国的事。

齐姜赶紧把侍女偷听的事告诉重耳,劝他快走。

重耳的表现充分证明原来愚蠢也是可以遗传的。

他 说:“我不走。

我死也要死在 齐国。

”齐姜气得都想骂人了,又劝他:“自从你离开,晋国 就没有安宁的时候,你是有 使命在身的。

你要不回去统 治晋国,将来拿什么去报答 这些追随你十多年的小伙伴?人家会寒心的。

你的理 想呢?你就这么浪费你的人 脉资源?你这么堕落,我都 替你脸红。

”不管怎么威逼利诱,重 耳就是死赖着不走。

齐姜不惯着他。

她和赵■I H1电视剧■《重耳传奇》里,和齐国公主齐姜邂遁时,晋国公子重耳是一个拥 有神仙颜值的小鲜肉,暗恋 重耳的齐姜女,扮男装各种 撩他。

历史真相总让人心碎。

两人相遇时,重耳已经 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油腻大叔,齐姜并非齐国公主,而 是齐桓公的远亲。

重耳原本是晋国的公子,一直嗨皮地生活到43 岁。

闭门家中坐,“锅”从天 上来。

重耳亲爹晋献公有一 个宠妾麵姬,想让自己的儿 子继承王位,便诬陷申生、重耳和夷吾要害死亲爹。

晋 献公是个脑残,居然都不查 证一下,就向三个儿子问罪。

傻白甜的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带着各自的 小伙伴,撒丫子逃跑。

重耳先是逃到自己老妈的娘家翟国,蹭吃蹭住12 年,还娶了一个漂亮老婆季 魄,生了两个儿子。

后来因 为被追杀,又辗转跑去齐国。

瞒天过海·齐姜乘醉遣重耳

瞒天过海·齐姜乘醉遣重耳

瞒天过海·齐姜乘醉遣重耳瞒天过海·齐姜乘醉遣重耳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自被后母骊姬赶逐出国,流亡在外,居狄十二年,过卫,后至齐,得到齐桓公的厚待,并娶了齐国的公主齐姜为妻,有马二十乘,重耳在这里生活得很安定。

这样混了七年,夫妻日夜相伴,卿卿我我,根本不把祖国的大事放在心上。

而跟他出亡的臣子赵衰、咎犯等五个人,个个都有安邦定国之才,念念不忘祖国的复兴,他们之所以抛妻别子,追随重耳左右,都是把希望寄托在重耳身上。

见到重耳乐不思蜀,赵衰和咎犯在桑树林中谋划要离开齐国到别的地方去。

他们的话给躲在树上的采桑女无意中听到了。

她们是重耳夫人齐姜的侍婢,回去后,就一五一十地报告了齐姜。

齐姜听了,申斥她们说:“不得胡说八道,根本没有这回事,也不可能有这种事情发生。

”说完把她们关进密室,半夜又悄悄派人把她们杀掉灭口。

然后,把事情经过告诉重耳,并催他早作准备,和随从大臣们一道走。

可重耳却说:“做人不外求享受罢了,何必东奔西波呢?现在,安定的生活我已十分满足,准备在这里过此一生,怎么也不想到别处去了。

”齐姜劝告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被逼迫来到齐国,大臣们都指望着您,晋国的人民正等着您回去做主。

你不急着返回,报答臣属为您作出的劳苦牺牲,报兄弟被杀之仇,而一心留恋着女人,我真为您感到羞耻!现在不去奋斗追求,何时可以成功?”但重耳根本听不进这真诚的劝告。

齐姜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的计谋告诉赵衰:“今晚我设法把他灌醉了,你们连夜载他出去。

”赵衰等随从的大臣依计行事。

车子行了很远,重耳酒醒后发觉了,大怒,举起戈要杀咎犯。

咎犯说:“杀了我只要能成全公子的大业,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重耳说:“如果事情不能成功,我要吃舅舅(即咎犯)的肉。

”咎犯笑答道:“犯的肉腥臊,食不进口。

”重耳放下手里举起的戈,只好随车离齐另图他举。

(《史记·晋世家》)。

司马迁《宋伐郑》原文和翻译译文

司马迁《宋伐郑》原文和翻译译文

司马迁《宋伐郑》原文和翻译译文1、司马迁《宋伐郑》原文和翻译译文司马迁《宋伐郑》原文和翻译(西汉)司马迁[原文]襄公八年,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

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

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

”不听。

秋,诸侯会宋公盟于盂。

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

冬,会于亳以释宋公。

子鱼曰:“祸犹未也。

”十三年夏,宋伐郑。

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

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不可。

”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

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

”公不听。

已济,未陈,又曰:“可击。

”公曰:“待其已陈。

”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

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节选自《古文选读》导读本文通过对宋襄公与公子目夷在结盟与战事上的不同看法的对比,揭示了宋襄公的野心、伪善及其愚蠢的面孔,表现了公子目夷洞悉利弊的政治眼光和善于用兵的卓越才能。

人物语言简洁有力,特别是公子目夷的“祸也”、“祸其在此乎”、“祸犹未也”、“祸在此矣”四次言祸,表现了公子目夷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人物个性得到充分表现。

[译文]宋襄公八年,齐桓公死了,宋国想主持诸侯盟会。

襄公十二年春天,宋襄公选定鹿上为盟会地点,并请求楚国邀约诸侯赴会,楚国人答应了他。

宋公子目夷(子鱼)向宋襄公进谏说:“小国去争当盟主,是祸事啊!”宋襄公不听其谏。

这年秋天,各国诸侯与宋襄公在盂地会盟。

目夷说:“祸事就要从此开始了!国君的欲望已到极点,百姓怎能忍受?”于是,在会盟处,楚国捉住宋襄公,并派兵攻打宋国。

这年冬天,楚、宋在亳地相会,楚国才释放了宋襄公。

子鱼说:“祸患还没有完呢!”襄公十三年夏,宋国派兵攻打郑国。

子鱼说:“祸事就在这里啊!”这年秋天,楚国讨伐宋国以救援郑国,襄公准备迎战。

齐恒公之女齐姜真的和晋献公私通了吗?她的丈夫是谁?

齐恒公之女齐姜真的和晋献公私通了吗?她的丈夫是谁?

齐恒公之女齐姜真的和晋献公私通了吗?她的丈夫是谁?春秋齐襄公时期,齐国朝政混乱,国家不得不依靠滥杀才能够勉强维持秩序。

公孙无知等人联合叛乱,杀掉了齐君齐襄公自立,齐国正面临着真正的混乱,连国君都没有了。

这时候,齐人将齐国国君之位的人选放在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身上。

公子纠是鲁国女子的儿子,因此有强大的鲁国作为后盾;公子小白有齐国贵族相助,实力也不弱。

两位强大的公子却在齐国无君之时都在国外,谁能先抵达齐国,谁就能早一步成为齐君。

公子纠的臣子管仲半路刺杀公子小白,小白装死逃过一劫,先公子纠一步成为了国君,是为齐恒公。

齐恒公继位以后,不计前嫌任用贤才管仲,在齐国内行改革,外友邻国,营造齐国良好的发展氛围。

在齐恒公的统治下,齐国国力迅速增强,成为了当时和晋国、秦国、楚国齐名的四强。

正因为如此,齐恒公成为了第一个被列入春秋五霸的诸侯国君。

这春秋五霸的名号就是对他的政绩的最大的肯定。

齐恒公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她被称作齐姜。

齐恒公为了和强大的晋国结盟,将女儿齐姜嫁给了晚年的晋武公。

齐姜一共有过两任丈夫,第一个是晋武公,第二个就是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

晋武公是曲沃桓叔之孙、曲沃庄伯之子,是结束了晋国长达数十年内乱的曲沃之君。

他取代了晋国大宗,获得了周厘王的肯定,使晋国从二等侯爵国一跃而成为了一等的公爵国。

在治理晋国方面,晋武公富民强兵,奠定了晋国文襄霸业的基础。

若是齐姜早三十年嫁给晋武公,那么这将会是一段令人称赞的姻缘,可惜啊,晋武公年事已高,老夫少妻能受到多少人的羡慕呢?况且,嫁给晋武公还没有多长时间,晋武公就病逝了。

齐姜成为了一个俏寡妇,都说别人家的都是最好的,对于刚刚继位为晋国国君的晋献公就是如此。

父亲年老体衰,根本配不上这么娇美的妻子,他心中肯定是这样想的。

在晋武公还在世的时候,还是太子献公就已经和齐姜有了私情。

齐姜年轻,诡诸年轻,两个人在一起之后,接连生下了女儿穆姬和儿子申生。

献公继位以后,立即就将齐姜封为了自己的夫人,而将齐姜的儿子申生封为了晋国的太子,足以见得对这对母子的喜爱之情。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齐姜为大业醉夫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齐姜为大业醉夫

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齐姜为大业醉夫齐姜是东周春秋时人,齐桓公之女,是晋国公的妻子,为了大业还曾灌醉丈夫,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齐姜为大业醉夫吧!齐姜为大业醉夫齐姜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妻子。

晋献公死后,国内发生叛乱.她跟着丈夫逃出晋国,辗转流浪,最后在齐国安下身来。

她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女子,希望重耳日后能回到国内,重振国威,于一番伟大事业。

想不到丈夫一过上安定的日子,满足于儿女情长,把复国的大业丢置脑后。

这一天,齐姜摆出一桌丰盛的酒宴,准备趁着酒兴,再好好劝说一番。

“公子,为妾的有话说。

”齐姜敬上一杯酒,神色庄重地说,“诸位老臣为什么不辞劳苦,跟随您辗转列国?就是因为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重振国业,共享富贵。

可是..”“可是怎么样呀?”重耳催促妻子说下去。

“可是自从公子在齐国站下脚头,就沉浸在卿卿我我的温情之中。

妾能得到公子厚爱,万死也要报答您的恩情。

不过,如果因为妾而耽误了您的复国大业,那妾可担当不起呀!”她停下话头,观察着丈夫的脸色,狠狠心又说了下去,“我看,晋国局势已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回去,正是时机!”重耳怒气冲冲,几欲发作。

齐姜不便再劝,于是满脸堆笑地陪着公子饮酒,一杯接一杯地敬着,重耳一一喝干了。

齐姜实实在在是想把重耳灌醉。

她看到好言劝说无效,就想到丈夫的舅父狐偃的主意。

原来狐偃看到外甥沉湎于酒色之中,十分生气,决定把他劫掠回晋国。

齐姜决定做好配合。

重耳不知是计,喝得酩酊大醉。

齐姜就果断地用被子把丈夫包裹起来,交给狐偃。

狐偃把重耳装上马车,日夜兼程向晋国进发。

后来,重耳在狐偃等大臣的协助下,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登上了王位,就是晋文公。

他想起齐姜的作用,派人到齐国隆重接回了妻子。

齐姜看到当上国君的丈夫,想到当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涕泪交加地说:“当年为妾这样做,正是为了今天的夫妻团聚啊!”人物介绍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齐桓公伐楚》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齐桓公伐楚》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齐桓公伐楚》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齐桓公伐楚》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

文章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激烈场面,将齐桓公、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作品原文:齐桓公伐楚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

公惧变色;禁之,不可。

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1)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2):“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3),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4)。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6):‘五侯九伯(7),女实征之(8),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9):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10)。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11),无以缩酒(12),寡人是征(13);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14)。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15)。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16)。

师退,次于召陵(17)。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18)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19)之社稷,辱收寡(20)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21)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22)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23)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24)。

词句注释:(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

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

以:率领;师:军队。

溃:溃败(2)楚子:指楚成王。

与:介词,跟,和。

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齐桓公伐楚原文解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

公惧变色;禁之,不可。

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选自《左传》注释:(1)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

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

以:率领;师:军队。

溃:溃败(2)楚子:指楚成王。

与:介词,跟,和。

(3)处:居住。

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

(4)唯是:即使。

风:公畜和母畜在发情期相互追逐引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相距遥远,虽有引诱,也互不相干。

(5)不虞:不料,没有想到。

涉:淌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

战国策(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国别体史书)详细资料大全

战国策(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国别体史书)详细资料大全

战国策(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国别体史书)详细资料大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

“《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

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牴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战国策•外文名称: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作品别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创作年代:战国时期•作品出处:不详•文学体裁:散文•作者:为多人所作(所含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类别:国别体•考订整理:刘向等人•重大意义:是研究战国时代最基本的史料内容,作者,版本,名篇,作品目录,注释名录,写作特色,历史评价,编者简介,其它相关,人物,成语,典故,目录,图书体例,参考书目,战国策派,内容《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国往事)十二、齐姜遣夫(公子重耳1)
楚师泓水之战大获全胜,凯旋而还。

刚出了宋界,屈完对成子玉说:“楚王亲率之军现屯扎在柯泽等候将军。

”至此屈完带所部兵马回往汝水关,成子玉即麾师去柯泽向楚成王献捷。

楚成王见到成子玉说:“早有郑使来军中祝捷,明日郑君将率夫人前来犒军,你要将掳获的物品大大陈列出来。

”楚军两师会合,同驻扎在郑地柯泽。

次日,郑文公带着夫人芈氏到柯泽犒劳楚师,这郑文公的夫人芈(音mi)氏,乃是楚成王的妹子文芈,因为兄妹之亲,故尔跟随郑文公到柯泽与楚成王相会。

楚成王将郑文公一行接入中军大营,让考功官师缙向郑文公及其夫人展示泓水之战的俘虏和杀敌后取下的首级,炫耀战功。

郑文公称颂不已,搬出酒肉犒劳楚师。

柯泽祝捷之后,郑文公又特别在郑都宴飨楚成王。

宴会非常隆重,宴会大厅里使用的旅鼎等青铜礼器上百件。

华贵的金盘里装着虎鞭、熊掌、鱼翅、鹿蹄、凤爪等各种珍馐。

精致的笾筐里装着蟠桃、香梨、仙枣、红莲等时鲜贡果。

陈设奢华,所用礼器例比天子。

宴会上飞酒流觞,郑文公频频举爵向楚成王敬酒,宾主酬酢先后达九次之多。

按照礼制主人向宾客敬酒多不过三次。

可是郑文公竟向楚成王敬九次酒,宴会的热烈场面可想而知。

郑文公夫人芈氏见郑国如此隆重地宴飨兄长楚成王,好不风光,便和郑文公另一位夫人姜氏轮番向楚成王进酒。

文芈生有二女,一个叫大芈,一个叫小芈,均未出嫁。

文芈将她们带出,以甥舅之礼见了楚成王。

礼毕大芈和小芈愿以歌舞为舅舅助兴,楚成王大喜。

顿时宴会大厅里钟磬铿锵,笙歌绕梁,柳腰轻摆,纤肢曼舞,柳眉桃花,满眼乱飞。

黄昏,把楚成王已喝得酩酊大醉。

楚成王对文芈说:“本王领情过重,就此谢过!妹与二甥送我一程如何?”……
郑文公送楚成王出城,先别过而回。

文芈及二女与楚成王并驾而行,一直来到军营。

楚成王看二甥貌美,遂将她们拉入寝室,大泄性欲。

文芈彷徨于帐外,然而畏惧楚成王之威,未敢出声。

以舅甥,可谓是禽兽之举。

第二天,楚成王将掳获的物品赠于文芈一半,却将二甥载入楚国,纳为后宫之妃。

郑大夫叔詹叹道:“楚王不遵礼制,如此乱伦,将不得善终啊!”
…………………………
自齐桓公将远房侄女姜娟(齐姜)嫁于晋国公子重耳后,重耳就在齐国留邑搏平宫定居。

经历了齐桓公之变,诸子争位,国内大乱。

齐孝公继位后,国力衰退,纷乱多事,诸侯多与齐不睦。

狐偃、赵衰等人私下说:“我们来齐国,是想借霸主之力以图复国,今新君失去威势,诸侯皆叛,很明显将帮不上我们了,不如另适他国,别作打算。

”可是重耳却满足于现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不愿再四处流离颠沛。

魏犨怒道:“我等以为公子有为,故而不辞劳苦,相随至今。

可公子留齐数载,贪安惰志,又怎能靠他成就大事?”
狐偃说:“这儿不是聚谈之处,请随我来。

”于是众人来到了留邑郊外的桑阴处,这儿举目皆是老桑,绿荫重重,不见阳光。

九位豪杰打一圈儿席地而坐。

说:“子犯有何妙计?”
狐偃说:“公子行与不行,在于我等。

待商议妥当,备好行礼,以邀他出郊找猎为由引出,便可劫他上路了。

但不知去往哪国合适呢?”
狐偃、赵衰、魏犨、等人,在一棵老桑树下,商量着让重耳离开齐国的办法……
次日一早,姜娟再在书房饮茶读书,见荼女带来十多个婢女说是她们在桑林采桑喂蚕,看到公子重耳的随从们聚在一起议事,便停下来倾听,原来是他们要劫持公子重耳前往他国。

姜娟喝道:“哪有这事,不得乱说!”
这时,赵衰、狐偃、臼季、魏犨等人已来到搏平宫外,于是姜娟将这十余名婢女关在书房之中,然后将狐偃等人召入宫中
姜娟问其来意。

狐偃说:“公子以前在翟国时无日不驰马射猎,今在齐国久不出门,恐四肢懈倦,故来相请,别无他意。


姜娟笑道:“此番出猎,是不是不去宋国就去秦、楚?”
狐偃大惊道:“小猎而已,怎会去这么远?”
姜娟说:“你们欲劫持公子前往他国,我已尽知,不必隐瞒。

我听说你们曾劝过公子,无奈他执意不从。

你们桑林密谋,婢女们无意闻得,我恐会泄漏秘密遭人阻挡,现将她们禁于书房之中。

今晚我设宴灌醉公子,你们乘夜用马车载公子出城,就不怕他不听了!”
随即,姜娟让狐偃等人进到书房,将那些婢女灭口。

那十余名婢女在房中,见狐偃等人进来,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就悄无声息的被全部杀死了。

姜娟心中暗道,果然都是剑道高手。

荼女已死,再也没人知道她与成子玉之事。

只见狐偃向姜娟顿足道:“姜夫人大义、以成公子之名,贤德千古罕有!”然后离去准备出行之需……
晚上,姜娟在搏平宫中备好酒宴与重耳把盏。

重耳说:“为何设下此席?“
姜娟说:“妾知公子有四方之志,特备小宴为公子饯行!”
重耳说:“我在齐国得以享人间欢乐,已经满足,我将老死于此,誓不他往!”
姜氏说:“自从公子出亡以来,晋国没有得过片刻安宁。

夷吾无道,身败国辱,百姓不服,邻国不亲,这是天意注定让公子取代其位!公子此行必得晋国,万勿迟疑!”
重耳勃然变色,搁杯不饮。

姜娟说:“公子是真的不愿行还是有意骗妾?”
“是真不愿行。


姜娟笑道:“行,可逞公子之志;不行,可示公子之情,此酒敬献公子,愿妾能与公子长相缠绵!”
重耳大喜,夫妇频频交杯。

侍女歌舞助欢,也纷纷向重耳进酒。

重耳不胜饮,很快酩酊大醉,倒于席上。

姜娟用被衾盖在重耳身上,并让人召唤来狐偃。

狐偃知道重耳已醉,急忙带着魏犨、颠颉二人进入搏平宫,连被带席地将重耳抬上马车。

一切安排停当,狐偃拜辞齐姜夫人。

姜娟不觉泪流满面。

……
狐偃、赵衰等人催马兼程,赶在黄昏前离开了齐国留邑。

走了几十里后,鸡鸣之声四起,东方露出鱼肚白。

重耳被颠簸醒了,发现自己躺在车上,这才恍然,知道为狐偃等人所算计,推被而起,大骂道:“你们为何不通知我出城,到底想干什么?”
狐偃假意骗道:“此地将近曹国地界,距齐国已有百里之遥,齐侯若知公子私逃必发兵来追,不可再回!”
重耳勃然大怒,他跳下车来见人就打,狐偃、赵衰好说歹说,总算使他平心静气,继续赶路向宋国方向而去。

……………………
*********************返回目录:《楚国往事》
《烈女传晋文齐姜》:“齐姜公正,言行不怠,劝勉晋文,返国无疑。

公子不听,姜与谋议,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齐姜:齐国为姜姓。

古代女子以姓氏相称,齐姜指齐君的宗女。

历史上有很多位有名的齐姜,如齐文姜(姜姬)、卫庄姜(姜燕)、卫宣姜(姜淇)、以及晋献姜(姜申)、晋文姜(姜娟)等都称为齐姜女。

返回目录:《楚国往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