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往事)六、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触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周记吧。
什么样的周记才是好的周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心似箭周记《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刻舟求剑》意思及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
【成语】:刻舟求剑【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简拼】:kzqj【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头脑不灵活刻舟求剑成语接龙【顺接】:剑南诗稿剑及履及剑及屦及剑头一吷剑头一映剑履上殿剑态箫心剑戟森森【顺接】:瞋目案剑驰马试剑唇枪舌剑封刀挂剑风刀霜剑季礼挂剑结缨伏剑刻舟求剑【逆接】:春宵一刻彫虫篆刻雕虫篆刻功在漏刻几尽一刻精雕细刻立时三刻每时每刻【逆接】:刻不可缓刻不容松刻不容缓刻不待时刻己自责刻意求工刻意经营刻木为吏【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刻舟求剑的阅读答案与原文译文

刻舟求剑的阅读答案与原文译文刻舟求剑的阅读答案与原文译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⒈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参考答案1.到它,代剑可是,但是2.(1)这是我们的剑坠下去的地方。
(2)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的吗?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二: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涉:是:求:行:2.这个小故事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3.写出下列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寓言中的楚人可笑在哪儿?参考答案1.渡(江) 这是寻找走2.刻舟求剑3.(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从他做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寻找。
4.可笑在不知道船在动,而掉下河的剑却不会跟着走。
(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精选19篇)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精选19篇)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篇1《刻舟求剑》这则故事讲了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结果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读完这个故事大家都会觉得故事中的这个人十分的愚蠢。
那这则故事到底向我们讲述了什么道理呢,不只是讽刺哪些愚蠢而又拘泥的固执,不知变化发展的人。
小故事,也是可以悟出人生大道理的。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则故事又有不同的理解。
对于国家栋梁来说,这则故事告诉他们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
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相当于死读书,只记固定的问题和答案,却不知变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在做事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想好了再去做。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篇2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相信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有看过,那你们怎么看待刻舟求剑这种做法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篇1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刻舟求剑的启示: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着,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些死板不知变通的人,所以,刻舟求剑还具有相当高的社会意义。
时代在变,那么人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变化,才是生存之道,不管是处在什么水准,什么行业,什么阶层的人,灵活的脑筋,行动派的风格,永远是一把利剑,它会帮助你去得到一把更锋利的剑。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篇1原文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注释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jù):立即,匆忙。
④契(qì):雕刻。
⑤、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⑥矣:了。
⑦若:像。
⑧此:这样。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那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就从他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进了,可是剑却没有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也很糊涂吗?启发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寓言《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篇2刻舟求剑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

《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辨析“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导语:相信刻舟求剑的大家都有看过,那你们怎么看待刻舟求剑这种做法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刻舟求剑的启示: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着,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片面、静止,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些死板不知变通的人,所以,刻舟求剑还具有相当高的社会意义。
时代在变,那么人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变化,才是生存之道,不管是处在什么水准,什么行业,什么阶层的人,灵活的脑筋,行动派的风格,永远是一把利剑,它会帮助你去得到一把更锋利的剑。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其寓言_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道理

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其寓言_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道理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跟这个成语有关的寓言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
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
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
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
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刻舟求剑原文刻舟求剑(战国)《吕氏春秋。
察今》(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文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注释1、涉:渡。
2、者:。
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指楚人的。
4、自:从。
5、坠:落。
6。
于:在,到。
7。
遽:急忙,快。
8。
契:用刀刻。
9。
是:这。
经典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经典成语故事-刻舟求剑10。
吾:我的。
11、之:它,指楚人的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国往事)六、刻舟求剑
成子玉刚回到家,就被楚王招去。
楚王见到成子玉,满脸笑容的问:“子玉呀,这两年来,生活的可好?子文都给你教了些什么呀?”成子玉答道:“师傅教了一些治理国家的法度和一些中原的文化。
师傅说:楚国要想强大,就必须了解中原文化,摘掉荆楚南蛮的帽子。
”楚成王点头赞同,然后问:“你可有学到武术。
”成子玉答:“臣学了一点剑法,只是没有练好。
”楚王嗯了一声,然后说:“本王有意让你来出仕,只听命于本王如何。
”其实成子玉知道现在楚国的大权都掌握在若傲(斗氏)手中,而莫傲(屈氏)却手握重兵,叔傲(蒍氏)主持朝政,杜傲(伍氏)总管宫廷内务。
连楚成王有事都要与他们商量。
若成子玉出仕,哪能不听命于他们。
楚王见成子玉面带犹豫之色,随即说道:“当年本王即位时,老氏族们欺本王年少,令尹‘芈子元’一手遮天,本王就暗地里让斗班组织了几个少年,将那个大权在握的芈子元杀死。
若是本王要取谁的性命,他一定会死。
”说到这里,楚王看了看子玉,然后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目光,随即又满脸狞笑。
子玉明白了楚成王的意思,于是便答应了只效忠于楚成王。
楚成王听后,露出满意的笑容:“你先回去吧,听后本王安排。
”
成子玉从王宫回来后,满脑子都在想楚成王会让他干什么事,整夜都没睡好。
迷迷糊糊中天已大亮,忽然想起约好齐姜同游云梦湖泽,急忙起身向郊郢而去。
见到了齐姜娟带着随从荼(也叫荼女),成子玉与其一起前往云梦。
这云梦,方九百里。
其中有山,山麓的坡地下有各种色彩的土和石,蕴藏着金属和美玉;东部的山坡和水边生长着多种香草;南部是平原广
泽,繁衍着无数不同的草类;西部有涌泉清池;北部是森林和果林;楚王游猎就在这里。
这里山林湖泽,百花开放、美不胜收。
远处传唱着美妙的歌声“惜云梦,梦望天,天连水云间。
挥幕尘,尘落雨,雨扬风幕帘。
歌亦酒,酒洒江河弦。
采薇复采薇,眺尽崖,归时雁!”见一些山民在草地里挖一种开着带有紫红色的草,齐姜娟问道:“那些人在干什么。
”子玉说:“是薇菜。
他们在采薇。
”然后子玉在草丛中采来一株薇菜,齐姜娟看看着薇菜,其叶大耳鲜嫩,叶上纹路清晰,纹路间带有淡淡的紫红色,开着小朵白花……“原来这就是雨薇菜”。
齐姜娟带着随从荼(也叫荼女)和成子玉在洞庭湖上荡舟,一只金丝雀落在船头,成子玉突然起身向前一扑。
一不小心,带钩上挂剑的丝缕被船钧钩断,随身带着的铜剑从带钩上脱落。
荼大叫:“剑掉了!”。
齐姜娟忙伸手去接,没接到,剑落到湖中,消失在水波中。
齐姜娟道“这可如何是好。
”却见成子玉已经右手拿着一刺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着齐姜娟,将左手向前一伸:“看这鸟雀抓到了。
”齐姜娟双手接过金丝雀,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荼催促说:“快下水去找剑呀!船随波前行着,再不下去找剑,等船越走越远,那剑就不好找不回来了。
齐姜娟与荼相互看了看(若要下水,两人女儿之身将会显露),成子玉笑着说:“不用急,我有记号呢。
”然后向船舷一指:“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齐姜娟看着成子玉:眼前的这个楚国少年,是那么自信、那么纯朴,充满童真,与那些公侯贵族们的尔虞我诈截然不同。
不经意间,齐姜娟心中生起了少女情怀。
船到岸边后,成子玉突然跳进水中,伸手在水中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见他摸来摸去,然后抬头看看船舷上的记号,又在水中乱摸着。
齐姜娟这时知道了成子玉是在找刚才落到湖心的铜剑。
(后来此事被荼女当做笑话传了出去,有文人雅士将其编写成《刻舟求剑》,嗤笑楚人荆蛮愚昧。
)
齐姜娟在岸边望着在水中找剑成子玉,是那么的纯真无邪。
随即向水中成子玉高声道:“成兄,湖中丢失的铜剑在水下会随着船行走吗?”
听到齐姜娟说话,成子玉站在水中,抬手摸着后脑勺,然后若有所悟的拍了一下,随即三人捧腹大笑。
笑毕,齐姜娟从腰间摘下了自己的佩剑:“我们午后就要回齐国去了,这把剑送与成兄,以作纪念。
”只见这把剑鞘色青而发紫,上有云纹做底,剑柄处有大篆【紫青】字样。
成子玉接过剑,将剑从鞘中缓缓拔出。
只见一团紫色霞光绽放而出宛如一道彩虹,剑柄上的雕饰如星宿运行闪出深邃的光芒,剑身、阳光浑然一体象清水漫漫的深渊从容而舒缓,而剑刃紫色光芒包围着青铜剑身…………
公元前645年,楚国令尹斗子文帅楚军大败徐军于‘楼琳’,徐国归附楚国。
斗子文回到郢城,家人急忙忙着烧水熏香准备洗澡木桶。
斗子文洗过澡后,家人准备好饭菜茶水,一家人坐在一起准备开饭。
这时,楚成王忽然来到,“令尹为国征战、鞍马劳顿,本王前来看望令尹”。
听到声音,一家人急忙上前迎接楚成王。
楚成王看了看桌上饭菜,尽是些粗茶淡饭,还以薇菜为佐而无鱼肉美酒。
继而言道:“本王屡次给令尹加奉,都遭令尹拒受。
没想到令尹家中生活如此清贫,还将祖上家财全部献出,以解国家只需。
”说罢命人即刻从王宫拿来鱼肉、熊掌、上素、美酒,与斗子文家人一起共餐。
席间楚成王对斗子文说道:“令尹为国操劳,择日让斗班带子玉去搬到东宫去住,给本王做个宫廷校尉如何,免得劳烦令尹。
”斗子文允诺。
楚成王然后吩咐宫卫随从:“伍夷,日后凡本王用餐,都要给令尹送来一份”…………
*********************返回目录:《楚国往事》
伍夷,姓芈(杜傲氏),伍参之父。
是历史上伍姓的始祖,后代伍子胥为春秋名将。
《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返回目录:《楚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