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阅读答案
【随堂检测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卷1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咳嗽.(shù)校.对(jiào)油腻深恶痛绝B.玫瑰.(guī)弄.堂(nòng)薪金不以为然C.毡.帽(zhān)揩.拭(kāi)抹杀气喘吁吁D.解剖.(pōu)嘱.咐(zhǚ)浙沥尽心竭力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粗犷候咙花枝招展B.安适憔悴宽敞咄咄逼人C.澄清酝酿化妆翻来履去D.瘫痪慈善分歧人声顶沸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初版时,由于校读草率..,留下了不少字句和标点的错误,趁这次重印的机会,重新校看了一遍,在某些章节也适当地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
C.撷着兰花草,悠然..面对人生,朝着理想与希望,以最美的姿态,最饱满的精神,去开创属于一片自己的天地。
D.世上无难事.....,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只怕有心人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4.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踏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痛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D.毁灭呐喊莽原彷徨5.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3 分)班级开展以“相约最美古诗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专题探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相约最美古诗词”作为标题。
(1 分)2.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经》之美”。
他们对文案中的字音和字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浪漫;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优雅。
《诗经》之美,美到极致,其质朴清新的语言美、重章叠句的音韵美、“赋比兴”的手法美、“兴观群怨”的功能美,惊艳了三千年的时光。
孔子说:“诗三百皆可弦歌之。
”梁启超说:“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它备受历代读书人推崇,是国人的精神家底。
它来自远古,却把光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成为每个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A.“叠”在此处是“重复”的意思,应写作“叠”B.“兴”在此处指诗歌的表现手法,应读作“xìnɡ”C.“备”在此处是“完全”的意思,应写作“备”D.“藉”在此处是“想念”的意思,应读作“jí”3.第二组同学向大家解说“宋词之美Top10”的专题研究成果。
下面文案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物阜民丰的大宋王朝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却在大浪淘沙中毫不褪色,情韵依旧。
宋词之美,美不胜收,那些文采斐然、流传千古的佳作,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拍案叫绝。
TOP10 在画“北宋词人朋友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好友中,都有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张先。
俗话说物以类聚,能与这些大咖相交甚厚,他当然不是庸常之辈。
“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层出不穷的“金句”让他俘获了北宋词坛一众大家的心。
A.大浪淘沙B.美不胜收C.拍案叫绝D.物以类聚4.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仙李白的仙气从何而来”的专题研究成果。
2023天津南开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3天津南开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28分)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
1-4小题,6小题,每题2分;5小题,7-11小题,每题3分。
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馏金(liū)筵席(yán)人迹罕至(hǎn)B.愧怍(zuò)拜谒(yè)仰之弥高(mǐ)C.蓦然 (mò)炽热(zhì)酣然入梦(hān)D.褴褛(lán)热忱(chén)忍俊不禁(jīn)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命脉,是人类心灵栖息的家园。
纵览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华文化拥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和神韵。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自强不息、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等中华传统美德。
A.贵重传承宣扬B.宝贵传承弘扬C.贵重传达弘扬D.宝贵传达宣扬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①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②《繁星·春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③《我与地坛》让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④在文学创作中,以淡然的人生态度创造美、传播美、发现美、表现美,于寻常中见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大美”。
A. 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的《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里□我们几个人□被要求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李素丽的一句话我记得,她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非常贴切,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充满了爱心,全心为大家服务。
A.、;?。
” B.,,。
”C.、,。
”。
D.,;?”。
5、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①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
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②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
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
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③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
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
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
”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
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
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④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乡野豆子①在过去,覆盖乡野的是玉米和红薯,因为它们高产,能够在一年四季里不断充实人们干瘪的胃囊。
而种豆子,就成为一种奢侈。
②后来,豆子才大片出现在田野里,成为田野丰富的点缀,成为美好日子的旗幡。
豆子,对于每一个乡村人而言,都承载着那个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
至今,在我的脑海中,关于豆子的美丽画面仍历历在目。
排排的豆荚在阳光的亲吻中丰满,在秋风的轻抚中干燥。
收获之时,黄豆、绿豆、赤豆,在田野的风里摇曳生姿,把秋季渲染得丰富多彩。
③与豆子同时刻在记忆中的,还有那小小的乡村里氤氲着的温馨味道。
④记得,母亲擎起簸箕一颠一颠,那豆壳轻舞飞扬,壮烈地飘散而去。
母亲小心地翻拣掉那些遣留的碎屑,于是各种豆子发出黄、绿、赤的油光,滚圆的身体裸露在她欣喜的目光里。
有了豆子的秋天,乡野日子就像打开了绚丽的彩页,内容就不一样起来。
⑤黄豆是油料作物,我的父亲会背半袋黄豆,走到镇上去轧油。
那些金黄金黄的颗粒,经历压榨的痛苦,挤出生命中美好的部分,滋润乡间的生活,让生活脱离干枯涩滞,变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起来。
⑥儿时的乡村生活清苦,最奢侈的美食莫过于炸油果。
每逢年节的前一天,母亲倒出清冽的豆油,放在火炉上加热。
弄好的面团擀、轧、切,制成各种形状,然后下油锅。
一缕缕幸福的炊烟,弥漫在村庄上空。
在我们热切的期盼中,焦脆的油果新鲜出锅。
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锅前,然后围在母亲身边,吃得满手淌油,齿颊留香。
⑦绿豆满身碧绿,呈现出生命的原色,通常用来做滋润胃肠的茶饮。
一锅清水放入通体晶莹的绿豆,文火熬起来。
初始,豆子在锅里沙沙作响,似刀枪剑戟上砍下杀。
久了,方才天下定矣,安分下来。
待至豆烂,茶汤褐绿莹润,清香怡人。
绿豆茶饮宛若法器,能降温祛燥,平息心底火气。
⑧提一罐子给下地做活的父亲,清清亮亮的绿豆茶,里面沉着蓝天白云、影影绰绰的树杈鸟雀。
父亲正困乏,焦渴难耐。
辽宁省鞍山第五十一中学七年语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周周清(一)(含答案)

期中周周清(一)满分120一、基础清(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涉猎(shè)元勋(xūn)池沼.(zǎo)妇孺.皆知(rú)B.祈祷(qí)锃.亮(zèng)禁锢.(gù)鞠躬尽瘁.(chuì)C.哺育(pǔ)失怙.(hù)抽噎.(yè)蹑.手蹑脚(niè)D 挚痛(zhì)簪.子(zān)犒.劳(kào)轻举妄.动(wà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积攒瞬息隐匿相题并论B.言讫犀利荒诞锋芒毕露C.暝目迭起衍生正襟危坐D.恍惚窥伺风糜无遐及此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国梦,迥乎不同....,我们用心中的梦表达对祖国深厚的热爱。
B.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C.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D.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A.本在急速飞驶的火车上,使我终于知道了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地匆匆,我决定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今天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2分)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①一阵晨风拂过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③②⑥⑤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C.②⑥⑤①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6.下列作家作品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B.《卖油翁》——欧阳修——《归田录》C.《黄河颂》——光未然——《黄河大合唱》D.《孙权劝学》——司马光迁——《资治通鉴》7.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159.(部编版)浙江省宁波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考生须知:试卷共有五个大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9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读书,就像是隐身地串门。
我们通过阅读结识了为中国的国防武器事业鞠躬尽cuì⑴的邓稼先,líng ⑵听了端木蕻良要为故土洗去污huì⑶和耻辱的誓言,体察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之情……阅读让我们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变成了享受。
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1士别三日,▲。
(《孙权劝学》)○2▲,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
岑参《逢入京使》中“▲,▲”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④“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
晚年的王维看到盛开的芙蓉“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落寞景象,不禁想起了自身的遭际,勾起了丝丝感伤之情。
但幸运的是苍翠的竹林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兴之所至,他可以“▲,▲”(王维《竹里馆》),有琴声相伴的惬意生活又抚平了他心底的波澜。
3.文言积累。
(3分)○1见往事..曰▲..耳▲ ○2策勋..十二转▲○3康肃忿然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一个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卖油翁》的作者是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C.杨绛的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围城》。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文中出现的“可汗”为古代西北地区民族的最高统治者。
5.名著阅读。
(6分)⑴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吉林省2022年中考:语文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吉林省2022年中考:语文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请在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2.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运用中国绘画的“留白”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4.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英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
中的名句:“ ,。
”S.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①养。
我们必须要把níng.②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控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
①滋养②níng 结(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和B.但C.也D.就(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二、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谈下面文言文,完成6- -12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茶
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
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
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
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名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
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
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
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
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
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
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
外界共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汉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
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
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
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
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
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
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
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
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9.文意把握――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
20.作品感受――试写出表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21.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22.段落分析――第四段中说明元代在茶马古道发展史上重要举措的句子是:
23.文句理解――文中点明茶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句子是:
24.内容探究—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证明: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参考答案】19.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连接内地与康藏之间的贸易通道。
20.唐代 到宋代 元代 到了清代 21.宋朝和藏族都非常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22. 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
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23.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对促进康藏
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24.唐代文献中才开始有茶马互市的记载,而茶马古道的说法晚于茶马互市,所以,茶马古道
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