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PPT课件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 米星、依替米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4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特别注意: 氨基糖苷类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
阻滞作用,与注射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合用时可增加肾毒 性 氨基糖苷类是严重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治疗的联合用药之 一〔非首选〕 氨基糖苷类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差,门急 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
➢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但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
30
青霉素类
➢ 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①对局部肠 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 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 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 注意: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中枢 神经系统反响〔青霉素脑病〕
12
Result
耐药性
二重感染
滥用
过敏反响
感染未有效控制,反而加重
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滥用。
13
不断涌现的耐药性问题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 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
23
分级使用权限
➢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具有严格的用药指征或诊 断依据,且须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 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
➢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 但仅限于1天用量,且事后必须报告具有相应使用权限 的医师并由其补签字同意
4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特别注意: 氨基糖苷类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
阻滞作用,与注射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合用时可增加肾毒 性 氨基糖苷类是严重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治疗的联合用药之 一〔非首选〕 氨基糖苷类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差,门急 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
➢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但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
30
青霉素类
➢ 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①对局部肠 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 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 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 注意: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中枢 神经系统反响〔青霉素脑病〕
12
Result
耐药性
二重感染
滥用
过敏反响
感染未有效控制,反而加重
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滥用。
13
不断涌现的耐药性问题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 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
23
分级使用权限
➢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具有严格的用药指征或诊 断依据,且须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后,由具有 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
➢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 但仅限于1天用量,且事后必须报告具有相应使用权限 的医师并由其补签字同意
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合理运用)ppt课件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病毒性感染用抗菌药物无效,不宜应用;
2021/5/30
44
(3)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临床有很多情况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感染 ①术后预防感染; ②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因截肢或外伤导致的气 性坏疽; ③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结核病、疟疾或破伤风 ; ④预防风湿热复发或风湿病。
2021/5/30
17
PAE更新了传统的认为抗菌药物血药浓度
必须高于MIC水平的给药模式
替卡西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PAE
2021/5/30
18
评价抗菌药物PK/PD相关参数
• AUC/MIC(AUIC):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IC90之比值 • Cmax/MIC:最高血浓度与MIC90之比值 • Time>MIC(T>MIC)
• tmax h: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简称达峰时间 (time after doing at which 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 is reached)
• T1/2 h:药物的消除半衰期,简称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 life of drug)
2021/5/30
10
评价抗菌药物治疗作用的PD参数
• MIC mg/L: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50, MIC90, MIC mode, MIC range
• MBC mg/L: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50, MBC90, Killing effect, Killing Curve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s, PAE )系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 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是抗菌药物对 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
2021/5/30
44
(3)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临床有很多情况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感染 ①术后预防感染; ②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因截肢或外伤导致的气 性坏疽; ③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结核病、疟疾或破伤风 ; ④预防风湿热复发或风湿病。
2021/5/30
17
PAE更新了传统的认为抗菌药物血药浓度
必须高于MIC水平的给药模式
替卡西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PAE
2021/5/30
18
评价抗菌药物PK/PD相关参数
• AUC/MIC(AUIC):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IC90之比值 • Cmax/MIC:最高血浓度与MIC90之比值 • Time>MIC(T>MIC)
• tmax h: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简称达峰时间 (time after doing at which 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 is reached)
• T1/2 h:药物的消除半衰期,简称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 life of drug)
2021/5/30
10
评价抗菌药物治疗作用的PD参数
• MIC mg/L: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50, MIC90, MIC mode, MIC range
• MBC mg/L: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50, MBC90, Killing effect, Killing Curve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s, PAE )系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 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是抗菌药物对 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PPT课件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 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8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F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 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 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 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 展药敏工作。
PRSP)的肺炎球菌呈升高趋势。
19
其他
❖ 普鲁卡因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基本相同,血药浓度低 ,适应于敏感病原体的轻症感染;
❖ 苄星青霉素:预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梅毒 ;
❖ 青霉素V:可口服,轻症感染;
20
半合成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
❖ 主要品种有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甲氧西林主要用于实验室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
F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 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 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 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
9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F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
❖ 对革兰阳性菌如产青霉素酶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唯一的革兰阴 性菌奈瑟球菌属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21
半合成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不足
❖ 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明 显较青霉素为差;
❖ 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本品耐药;
22
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优势
8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F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 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 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 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 展药敏工作。
PRSP)的肺炎球菌呈升高趋势。
19
其他
❖ 普鲁卡因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基本相同,血药浓度低 ,适应于敏感病原体的轻症感染;
❖ 苄星青霉素:预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梅毒 ;
❖ 青霉素V:可口服,轻症感染;
20
半合成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
❖ 主要品种有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甲氧西林主要用于实验室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
F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 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 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 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
9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F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
❖ 对革兰阳性菌如产青霉素酶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 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唯一的革兰阴 性菌奈瑟球菌属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21
半合成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不足
❖ 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明 显较青霉素为差;
❖ 肠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本品耐药;
22
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优势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教学课件ppt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
阐述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原则、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以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
教育形式
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包括宣传册、海报、多媒体教学等,以便更好地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教育形式与实施
教育内容
包括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合理使用原则、临床应用指南等,以及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原则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用药执行
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流程的顺利实施。
监督与考核
数据收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流程的监控与改进
问题识别
改进措施
效果评估
0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培训与教育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
明确责任主体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之间应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作。
加强协作配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的运作模式
0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流程
明确目标
明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流程的目标,即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综合效益,包括治疗效果、药物经济学和患者安全等方面。
持续改进
02
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推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培训教育
03
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定期评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的各项指标,包括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频次、用药时长等,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果。
阐述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原则、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以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
教育形式
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包括宣传册、海报、多媒体教学等,以便更好地普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教育形式与实施
教育内容
包括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合理使用原则、临床应用指南等,以及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原则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用药执行
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流程的顺利实施。
监督与考核
数据收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流程的监控与改进
问题识别
改进措施
效果评估
0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培训与教育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
明确责任主体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之间应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作。
加强协作配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的运作模式
0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流程
明确目标
明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流程的目标,即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综合效益,包括治疗效果、药物经济学和患者安全等方面。
持续改进
02
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推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培训教育
03
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定期评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体系的各项指标,包括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频次、用药时长等,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果。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选用级别不当 –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4. 细菌培养及药敏送检率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政策法规
抗菌药物管理
2015年
2004年
• 《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9年
• 《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管理有关问 题的通知》-38号
文件
2011
• 《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
• 《关于进一步加强 • 《关于做好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国抗菌药物临床应 理工作的通知》 用专项整治活动的
2、预防性应用
3、特殊病理生理
治疗性应用
品种
给药剂量
01
02
针对性强、窄谱、安全、
1、一般按治疗剂量范围
价格适当
2、重症、抗菌药物不易到
达——治疗范围高限
给药途径
03
04
轻中度感染——多数口服
给药次数 PD/PK
特殊情况——注射给药
青霉素、头孢、红霉素、克
林——一日多次;氟喹诺酮、
疗程 05
一般用到体温正常、症状 消退后72-96小时,局部 病灶用到感染灶控制或完
目录
1 抗菌药物应用相关背景资料 2 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3 2015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解读
背景资料
1.细菌耐药是当前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热点和难点
β-内酰胺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问题非常严重,明显加重 医药费用负担,甚至出现了无药可用的细菌感染
2.中国细菌耐药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已位居世界前列!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 标本)送检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门诊 急诊 住院 预防使用比例 疗程≤24h 百分率 时机合理率 品种选择合理率 比例 限制使用级 特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政策法规
抗菌药物管理
2015年
2004年
• 《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9年
• 《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管理有关问 题的通知》-38号
文件
2011
• 《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
• 《关于进一步加强 • 《关于做好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国抗菌药物临床应 理工作的通知》 用专项整治活动的
2、预防性应用
3、特殊病理生理
治疗性应用
品种
给药剂量
01
02
针对性强、窄谱、安全、
1、一般按治疗剂量范围
价格适当
2、重症、抗菌药物不易到
达——治疗范围高限
给药途径
03
04
轻中度感染——多数口服
给药次数 PD/PK
特殊情况——注射给药
青霉素、头孢、红霉素、克
林——一日多次;氟喹诺酮、
疗程 05
一般用到体温正常、症状 消退后72-96小时,局部 病灶用到感染灶控制或完
目录
1 抗菌药物应用相关背景资料 2 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3 2015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解读
背景资料
1.细菌耐药是当前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热点和难点
β-内酰胺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问题非常严重,明显加重 医药费用负担,甚至出现了无药可用的细菌感染
2.中国细菌耐药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已位居世界前列!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 标本)送检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门诊 急诊 住院 预防使用比例 疗程≤24h 百分率 时机合理率 品种选择合理率 比例 限制使用级 特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

对厌氧菌无效
重要氨基苷类抗生素评价及用法
品 种 主要特点及评价 耐药状况日趋严重,葡萄球菌的的耐药率 65%左右,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 50%以 上耐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耐药率 15% 左右或更高,其它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 30~50% 卡那霉素 (Kanamycin) 阿米卡里 (Amikacin) 对结核杆菌易产生耐药,对各种细菌耐药增 多,有的达 20~35%。 抗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强 2~4 倍,对金葡(菌 强 5 倍,对其它氨基甙类 耐药菌部分有效。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与庆大霉素相似,耐药率较低,对绿脓杆菌 的效能比庆大霉素强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奈替来星 (Netilmicin) 抗菌作用比庆大强,对金葡菌具有强大活 性,对 50% 以上庆大耐药株有效,耳、肾 毒性最低。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肌注或静滴 1.0~2.0g 一次/日 肌注或静滴 0.4~0.8g 一次/日 用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次/日 法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
耐酶 广谱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
非典型 -内酰胺类
复合青霉素 一代:头孢唑啉 二代:头孢呋辛 三代:头孢噻肟、曲松、他啶 四代:头孢吡肟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碳青霉烯类:泰能 单环类:氨曲能 氧头孢烯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类
–半合成耐酶青霉素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对病原菌有效(李斯特菌,奴卡氏菌等); 感染部位能达到有效浓度;
兼顾病人生理、病理、免疫状况;
药物经济学
一、临床常见抗菌药物
重要氨基苷类抗生素评价及用法
品 种 主要特点及评价 耐药状况日趋严重,葡萄球菌的的耐药率 65%左右,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 50%以 上耐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耐药率 15% 左右或更高,其它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 30~50% 卡那霉素 (Kanamycin) 阿米卡里 (Amikacin) 对结核杆菌易产生耐药,对各种细菌耐药增 多,有的达 20~35%。 抗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强 2~4 倍,对金葡(菌 强 5 倍,对其它氨基甙类 耐药菌部分有效。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与庆大霉素相似,耐药率较低,对绿脓杆菌 的效能比庆大霉素强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奈替来星 (Netilmicin) 抗菌作用比庆大强,对金葡菌具有强大活 性,对 50% 以上庆大耐药株有效,耳、肾 毒性最低。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肌注或静滴 1.0~2.0g 一次/日 肌注或静滴 0.4~0.8g 一次/日 用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次/日 法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
耐酶 广谱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
非典型 -内酰胺类
复合青霉素 一代:头孢唑啉 二代:头孢呋辛 三代:头孢噻肟、曲松、他啶 四代:头孢吡肟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碳青霉烯类:泰能 单环类:氨曲能 氧头孢烯类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半合成青霉素类
–半合成耐酶青霉素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对病原菌有效(李斯特菌,奴卡氏菌等); 感染部位能达到有效浓度;
兼顾病人生理、病理、免疫状况;
药物经济学
一、临床常见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避免不必要或不合理的使用。
注意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特别是 在外科手术中预防术后切口和术后可 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
抗菌药物的处方审核与点评制度
建立抗菌药物处方审核与点评制度,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定期抽查和点评。
对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公示和干预,如限制、暂停或撤销医师抗菌 药物处方权等。
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病原体的细胞 壁合成、蛋白质合成、DNA复制 等过程,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耐药性
敏感性
指抗菌药物对于特定病原体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能力,通常用敏感(S)、中 介(I)和耐药(R)来表示。
耐药性
指病原体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抵抗力,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抗菌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 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
识。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 训与教育
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01
医务人员应了解抗菌药物的种类、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药代
动力学等基本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02
医务人员应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针对不同感染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 功能等因素,个体化给药方案 。
加强抗菌药物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不良反 应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04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与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
针对感染性疾病,应首先明确病原学 诊断,根据感染部位、可能的病原体 等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抗菌药 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合理 选择药物和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