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二、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1.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①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②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③特点: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

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4)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5)影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①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

②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

a.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b.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以上诗歌反映了中国古代 农业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
象?(土地兼并严重)
1、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 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 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3、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4、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它排斥任何先进的生产力因素,不可能有资本的社会积累,不可能 出现社会化的劳动、协作,不可能采纳先进的技术和促进科学技术 的运用。小农经济还是延滞商品货币经济发展、阻碍中国封建社会 过渡到资本主义的主要因素)。
4、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的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经济发展
地理、气候条件;
的因素有 哪些?
人为因素: 工具、技术; 生产力
水利建设;
土地制度、赋役生制产度关;系 社会政局;
政府政策;
劳动者素质…… 规律: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
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朝代
耕作 方式
生产工具
水利 耕作技术 农作物 灌溉
刀耕 原始社会 火种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仔细观察曲辕犁有哪些特点:
曲辕犁示意图
特点
问题探究:何谓精耕细作?是何时出现的?中国精 耕细作农业的表现如何?地位和影响怎样?
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具体表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的生产 率;选育良种等。
地位和影响: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优秀传统和主要 特点;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达 到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深 厚根基。
经济文明史架构 (人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优化总结课件人教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优化总结课件人教版必修2
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项目
表现
特征
(1)历史悠久。
手工 业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2)素称发达。
家庭手工业。
(3)技术高超。
(2)主要行业:冶铜、冶铁、制瓷、丝织 (4)工艺精湛。
(5)世界领先
商朝:善于经商,称“商人”。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1)起源早。
秦汉至隋唐: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2)发展艰难曲折。Fra bibliotek商业隋唐: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 问世。
(3)各个时期发展不 平衡。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交子”出现。 (4)始终处于封建政
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府的压抑和控制下
明清:“商帮”出现
认识
中国农业独立发 展,自成体系, 古代手工业脱胎 于古代农业,而 古代农业和手工 业的发展推动了 商业的兴起和繁 荣,农业、手工 业和商业的发展 紧密相连,相辅 相成
(2)北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的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这反映了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时代特征。 (3)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日益接近人民的日 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这时候已 经出现了有一定专业化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 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单元优化总结
[通史时空坐标]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表现、特征及认识
项 表现

(1)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农 (3)耕作制度。 业 (4)水利工程。 (5)灌溉工具。
特征
认识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古 (1)小农经济。 代手工业脱胎于古代农业,而古代 (2)自给自足。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 (3)精耕细作 兴起和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分析背景
反思影响
识记过程
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 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
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 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
夯实基础(自主学习、重点突破、知识体系)
●请同学们阅读必修二第七单元(38-------48页) ●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填空)
参考答案
西亚、东亚、美洲;粟、水稻;粟、稻、黍、稷、麦;刀耕火种、青铜、铁、牛耕;南宋、魏晋、耕耙耱、都 江堰、翻车、筒车;以家庭为中心、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分散性、保守性、封闭性、落后性;商 周、春秋、远古、魏晋、唐宋、明清、明朝中后期;官营、家庭、民营长期并存;家庭手工业和家庭农业相结 合男耕女织;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自给自足、不计成本、官府垄断;家庭手工业和家庭农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产品大部分自给自足;产品面向市场、处于附属地位、发展缓慢;市、坊;市、坊、交子;汉口、 景德镇、佛山、朱仙镇;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集体、国家、国、私、鲁国初税亩、商 鞅变法。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宋;小农经济农业占主要地位、为了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商业影响了农 业生产危机统治、为了确保赋税和地租、为了稳定的兵源和财源;汉武帝、货币、盐铁、酒;妨碍了海外市场 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了;官府垄断、贡赐贸易、丝绸之路。汉武帝、汉朝、丝的国度、明清、瓷的国度。

劳动力
地位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 地位,代表我国古代 手工业最高水平
官营手工业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私营主雇工 农民自身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 地位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 生活中,是中国古代 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练习第九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微澜”的表现是( )A、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B、大运河沿岸城市兴起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纸币的出现D、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

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 )A、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B、重农抑商传统已发生改变C、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D、商业贸易地位居全国之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国家推行重商政策的结果B、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C、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它突出反映了( )A、城市繁荣与商业发展紧密联系B、汉代画像砖多取材于集市贸易C、商业发展以城市的繁荣为基础D、汉代集市贸易发展到较高水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这样表述:从宋代(甚至从汉代)到明末和18世纪,中国的主要财富均出自商业和手工业,它涉及到了整个帝国,而国家又是其主要受益者。

那些贸易税和国家专营税在11世纪和12世纪初年确保了国家税收,而这种税收已经与农业收入相当了;在12—13世纪时,它又远远超过了农业税。

2020年高中历史复习课件: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经济

2020年高中历史复习课件: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经济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普及。 (2)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精耕细作,努 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原因: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兵源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农民的长期斗争使统治者认识到解决好农民问题是稳定社会秩序 和巩固统治的关键。
5.影响:
推动精耕细作发展(主要动力); 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原因之一。
6.认识: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 水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术和农学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页红字记笔记[重点]
[拓展]近现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体(截止1952土地改革完成)。 ②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农民个体私有,平均主义 (并未全面实施)。 ③辛亥革命:平均地权(理念) ④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耕者有其田(口号) ⑤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中共:打土豪,分田 地 ;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⑥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承认了地主土地所有 权、地主对农民的债权和租佃关系。地主减租减息,农 民交租交息,同时,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进 行军垦屯田,开展大生产运动。
古代农业概况
项目 基 本 模 式
原因 特点 缺点 影响
内容 小农经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力牛耕的使用);封建土
地私有制的确立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过关检测:(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过关检测:(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解析:选B材料“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反映的是铁犁牛耕技术,根据所学,这一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项。

2.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解析:选B“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与之类似。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选B项。

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选B题干中的诗句体现的是土地所有制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反映的是井田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选B项。

4.《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解析:选D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项。

5.《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解析:选B东西织室是西汉时在首都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

2020年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课件PPT

2020年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课件PPT
课 中国古代的农业:
三、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
⑨经营方式: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成因、特点、地位、影响?)
时间:春秋战国。
形成: 原因: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家庭为单位(分散性);
◆ 精耕细作; 特点: ◆自给自足(封闭性) ;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学习目标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演变; 2.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地位及影响; 3.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土地制度与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的演变:
春秋战国
1840年
早期农业出现
传统农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落
后性、保守性、脆弱性)。
对个体小农经济的评价:
地位: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积极:
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消极:
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严重地阻碍着新 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 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封建社会
1.生产工具: 刀耕火种
2.土地制度: 氏族公社所有
1.生产工具与农耕技术: 1.生产工具与农耕技术: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发展
2.土地制度:
2.土地制度:
井田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
3生产经营方式 简单协作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
(小农经济)
第1课 中国古代的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必修2 经济史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点练习第六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为反映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某同学写了一篇《梦回宋代》的习作,其内容不可能涉及的是( )
A、“出现不少私人作坊”
B、“雇佣大量人员做工”
C、“装饰以图案的织锦”
D、“到龙泉窑进行参观”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

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D、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下列史实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一牛挽犁"技术的推广
②刺史制度的设置
③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确立
④水力鼓风冶铁装置的出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C、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韩非子》说车匠希望人富贵,棺匠希望人死亡;又说工匠造恶劣器械,骗农民的钱。

荀子想禁止工匠在家制造器具。

这说明了( )
A、工匠可以出卖制造品
B、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非常发达
C、市场假货泛滥
D、韩非子和荀子主张手工业收归官办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礼记·典礼》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的性质是( )
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变动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 )
A、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喜爱武侠小说的同学都知道龙泉宝剑的创始人欧冶子,他首次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的先河。

欧冶子可能生活于
A、春秋战国
B、西周
C、秦汉
D、隋唐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

综合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出现雇佣关系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以下是其行程示意图。

材料二: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

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

下图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

(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坊市,总一百一十区,万年、长安以朱雀街为界。

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万年领之。

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长安领之,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

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

南街一十四坊,象一年并闰。

每坊皆开四门,中有十字街,四出趣门。

皇城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

南北九坊,取《周礼》王城九逵之制。

其九坊但开东西二门,中有横街而已,盖以在宫城正南,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

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比也。

──〔元〕李好文《长安志图》
材料二: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白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自宣德(北宋都城皇宫正门宜德门)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

十字街南去,姜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

宣和间展夹城牙道矣。

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住宿)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

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交易),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

至平明(天亮),羊头、肚肺、赤白腰子、奶房、肚胘、鹑免、鸠鸽、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手工艺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

饭后饮食
上市,如酥蜜食之类。

……向晚,卖河娄头面(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冠梳、领抹、珍玩动使(日用物品等)之类。

……街南桑家瓦子(娱乐场所的总称),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内中……可容数千人。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吆喝买卖)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材料四:“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成串的铜钱或铁钱,一般一千文钱为一缗)至万缗者。


——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售农用》
根据材料一,二,概况归纳唐都长安布局及其商业特点
根据材科三,四,说明宋代商业活动的特点。

有人据此得出“宋代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你同意吗?为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
材料二?(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

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中国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

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无
【解析】:
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