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学Z4
第四版推拿学题库

第四版推拿学题库一、单选题(共20题,20分)1、㨰法操作中腕关节的屈伸幅度应达到:120o2、多用于头面部操作的手法是:一指禅偏峰推法3、有关按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操作时可边按边移4、“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语出:《庄子·刻意》5、点法主要用于:痛证6、“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语出自:《医宗金鉴》7、把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等级的朝代是:唐代8、下列不属于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表现有:足跟痛9、操作时需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的手法是:擦法10、揉法与摩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带动皮下组织11、下列不属于胸椎小关节错缝的整复错位手法是:扳肩式扳法12、按“握指上托、左右侧俯、后仰似弓、前俯推掌”四个分解动作依次完成的“易筋经”功法是:掉尾摇头势13、下列不属于基本的推拿治疗方法的是:吐法14、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是:《小儿按摩经》15、提出闭合骨折治疗四法的著作是:《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6、“推拿”一词最早见于我国:明代17、腰部扳法操作不包括以下的:前屈扳法18、需要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的揉法是:掌根揉法19、目前认为,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是:《黄帝歧伯按摩》十卷20、压力最大的手法是:踩跷法21、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痴、行气止痛、振奋脏腑、安神醒脑等作用,多治疗结束时应用的手法是:击法22、用虎口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属于:推法23、捻法不可用于指间关节撕脱性骨折的治疗。
24、拍法的禁忌症是:冠心病25、下列哪项不属于推拿意外情况:发热26、小儿推拿中揉上马穴为补肾滋明的要法。
27、密耳(Mill)试验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28、拍法不但能疏散肌表经脉阻塞之病气,更能宣泄五脏六腑郁闭之邪气。
29、振法操作要求:静止性用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可长时间操作30、提出按摩疗法可以治疗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的古代著作是:《唐六典》31、振法以温补为主,以通调为辅主治阳虚气弱证。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推拿学”《针灸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4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针灸推拿学”《针灸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输穴主治:()A.六腑病症、气逆泄泻B.体身沉重、关节痛C.热病D.胃脘满闷,并具有急救、清热、止痛、消炎作用E.外感病、咳嗽、气喘参考答案:B2.痰浊上蒙的眩晕宜取:()A.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胆经穴为主B.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穴为主C.足阳明胃经和局部经穴为主D.足阳明和足太阴经穴为主E.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参考答案:D3.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是指:()A.任脉B.带脉C.冲脉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参考答案:C4.治疗腑病宜选用下列哪类特定穴:()A.络穴参考答案:E5.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的八个腧穴是:()A.原穴B.郄穴C.八会穴D.八脉交会穴E.背俞穴参考答案:D6.十二经别是:()A.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B.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C.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D.十二经脉分出的较粗大的深入体腔的支脉E.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参考答案:D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经络学说形成的途径:()A.针灸按摩传感现象的推理B.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C.腧穴疗效的总结D.中药疗效的反应E.解剖、生理的启发参考答案:D8.手太阳经循行:()E.属胃络脾参考答案:C9.足太阴脾经的起穴是:()A.大敦B.极泉C.隐白D.商阳E.中府参考答案:C10.照海通于:()A.任脉B.督脉C.带脉D.阳跷脉E.阴跷脉参考答案:E11.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A.气、血、脑、髓、筋、脉、胆、女子胞B.脏、腑、经、脉、气、血、阴、阳C.气、血、脑、髓、津、神、脉、络D.脏、腑、气、血、筋、脉、骨、髓E.脑、髓、脏、腑、脉、胆、筋、骨参考答案:D12.B.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活动功能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反映病证D.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灌渗调节作用E.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参考答案:D13.井穴主治:()A.六腑病症、气逆泄泻B.体身沉重、关节痛C.热病D.胃脘满闷,并具有急救、清热、止痛、消炎作用E.外感病、咳嗽、气喘参考答案:D14.治疗小便滴沥不畅,时塞时通,腹痛疼痛,舌紫暗,脉涩。
推拿手法学-挤压类手法

操作
1.拇指端点法 手握空拳,拇指伸直 并紧靠于食指中节,露出拇指端,以 拇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前臂与拇指 主动用力,使拇指端持续垂直点压治 疗部位。亦可采用拇指按法的手法形 态、用拇指端进行持续点压。
操作
2.屈拇指点法 半握拳,屈拇指,拇指端抵于食指中节 桡侧缘以助力,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着力于治疗部位或 穴位上,前臂与拇指主动用力,使拇指指间关节桡侧持 续垂直点压治疗部位。
常规操作法练习
1.点颈夹脊法 受术者取坐位,医者站在其身旁。医者以一手拇指指端 置于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沿颈椎各棘突旁夹脊穴,自上而下 进行点按,至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止,每穴点按3秒钟,反复操 作5-7遍。主治:颈椎病、颈项痛、头痛、头晕、心悸、失眠、颈椎小 关节紊乱等。
常规操作法练习
项。
学习目标
挤压类手法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通过垂直接压和捏拿挤压等操作方法,对施术部位给予不同
方式的挤压之力,此类手法称为挤压类手法,包括按压和捏拿两 类手法。按压类手法包括按法、压法、点法、拨法等;捏拿类手 法包括捏法、拿法、捻法、掐法等。
挤压类手法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通过垂直接压和捏拿挤压等操作方法,对施术部位给予不同
2.指按下关法 受术者取仰卧位,医者坐在其头端。医者用双手拇指着力于耳前下关穴 处,同时做轻一重一轻交替而有节律性按压2-3分钟。主治:下颌关节功能紊乱、面瘫 等。
临床应用
3.指接风池法 受术者取坐位,医者站在其身旁。医者一手扶定其前额部,另一手以 拇指指腹置于一侧风池穴处,做轻一重一轻交替而有节律性按压2~3分钟,做完一侧 再做另一侧。也可用拇指和中指同时按压双侧风池穴。适应症:风寒感冒、头项强痛、 颈椎病、头痛、眩晕等。
2024版按摩推拿ppt课件

2024/1/28
3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沟通
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 其感受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手法和力
度。
控制力度与节奏
2024/1/28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力,合理控制 按摩推拿的力度和节奏,避免造成不
适或伤害。
掌握正确的手法 运用专业的按摩推拿手法,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操 作。
按摩推拿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按摩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按摩推拿手法介绍 • 针对不同部位按摩推拿技巧 • 按摩推拿在常见病症中应用 • 按摩推拿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 • 按摩推拿效果评估及后续治疗建议
2
01 按摩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28
3
定义及作用
综合治疗措施 除了按摩推拿外,还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针 灸、拔罐、艾灸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生活习惯调整
3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习惯,如保持正确的坐姿、睡 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以预防病情复 发。
2024/1/28
36
预防保健措施推广
2024/1/28
健康生活方式宣传
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2024/1/28
8
适应症与禁忌症
神经系统疾病(如偏 瘫、截瘫)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 调、痛经)
2024/1/28
内科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
9
适应症与禁忌症
• 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遗尿)
2024/1/28
10
适应症与禁忌症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大纲-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药类)大纲-中医推拿(按摩)学(中级)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医推拿(按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 中医推拿(按摩)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2. 中医推拿(按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推拿手法、推拿操作、推拿治疗原则、推拿治疗疾病等。
3. 中医推拿(按摩)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推拿手法的操作技能、推拿治疗的技能等。
三、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四、考试要求1. 掌握中医推拿(按摩)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中医推拿(按摩)学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推拿操作和治疗。
3. 掌握中医推拿(按摩)学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进行推拿操作和治疗。
五、考试内容详解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2. 经络学说:包括经络的走向、分布、功能、病理变化等。
3. 脏腑学说:包括脏腑的位置、功能、病理变化等。
4. 气血津液学说:包括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功能、病理变化等。
5. 病因病机学说:包括病因的种类、病机的过程、病机的转化等。
6. 推拿手法:包括推、拿、揉、捏、按、摩、搓、摇、抖等手法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7. 推拿操作:包括推拿的准备工作、推拿的操作步骤、推拿的操作技巧等。
8. 推拿治疗原则:包括辨证施治原则、标本兼治原则、因人制宜原则等。
9. 推拿治疗疾病:包括推拿治疗的疾病种类、推拿治疗的方法和技巧等。
六、考试评分标准1. 选择题和填空题:每题2分,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
2. 简答题:每题10分,根据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给分。
3. 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根据答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分。
七、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4章第2节1穴位按摩法

概述适应证禁忌证施术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临床应用举例
概述
穴位按摩法,又称“按摩”“按跷”“乔摩”,是指按特定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受术者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项临床技能。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将手法分为: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等。穴位按摩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
操作方法
四、操作方法5. 叩击类手法(1)拍法:用虚掌在体表有节律地拍打,称为拍法。术者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凹陷呈虚掌,有节奏地拍打治疗部位。击打频率为 100 ~ 120次/ 分。(2)击法:用掌根、掌侧小鱼际、拳背、指尖或桑枝棒等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称为击法。
操作方法
四、操作方法5. 叩击类手法①掌根击法:手指自然伸展,腕关节略背伸,以掌根部击打体表。②侧击法:手指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以双手手掌小鱼际部交替击打体表。③拳击法:术者手握拳,腕关节平直,以拳背平击体表,一般每次击打 3 ~ 5 下。④指尖击法:以手之五指指端合拢轻快敲击治疗部位。⑤棒击法:用特制的桑枝棒前段约 1/2 部着力,击打体表。
操作方法
四、操作方法1.摆动类手法(1)滚法:以尺侧手背为接触面,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屈伸,手背在体表施术部位滚 动,称为滚法。术者拇指自然伸直,手握空拳,小指、环指的掌指关节自然屈曲约 90º,其 余手指掌指关节屈曲角度依次减小,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成弧面,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 贴附于治疗部位上,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较大幅度的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协同运动,使 手背尺侧在治疗部位上做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摆动频率为 120次/ 分。
操作方法
四、操作方法1.摆动类手法③拇指揉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其余手指扶持于合适部位,腕关节微屈或伸直,前臂做小幅度摆动,带动拇指在 施术部位上做环转运动,频率为 120 ~ 160次/ 分。④中指揉法: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中指指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小幅度主动运动,带动中指罗纹面在施 术部位做环转运动,频率为 120 ~ 160次/ 分。以示指或示、中、环指并拢做指揉法分称为示指揉法和三指揉法,操作要领同中指揉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推拿按摩Z第1次作业答案

推拿按摩学Z 1-1(2011-11-01 13:54:16)转载标签:推拿按摩学z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分类: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A型题:1. 按压类手法在操作过程中,着力点与接触面(皮肤)之间存在磨擦与位移吗?A.存在。
B.不存在。
C.有的手法存在,有的手法不存在。
D.存在不存在都可以。
E.以上都对。
2. 床边试验是检查:A.腰椎关节病变 B.膝关节病变 C.髋关节病变 D.骶髂关节病变 E.以上都不是3. 揉法与摩腹的主要区别:A.在着力点下,揉法无位移、磨擦,而摩法有位移与磨擦。
B.揉法力大,摩法力小。
C.揉法治筋伤,摩腹治内脏病。
D.揉法不讲补泻,摩法讲究补泻。
E.二者区别不大。
4. 擦法是指在保持足够压力下,作快速度:A.单方向直线运动。
B.双方向直线往返运动。
C.弧线运动。
D.圆周运动。
E.以上都对。
5. 肘关节屈曲的正常范围是:A.屈曲120°B.屈曲130°C.屈曲145°D.屈曲150°E.以上都不是6. 在捻法操作中,哪一项不正确:A.两手指用力要均匀。
B.用劲不可呆滞。
C.力度要大小均匀。
D.边捻揉边移动。
E.一手托按,另一手指捻揉。
7. 手法的治疗作用取决于:手法作用的性质;手法的刺激量以及:A.手法作用的时机B.手法作用的时间C.施术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D.手法的方向 E.以上都不是8. 叩击类手法作用于人体时,强调其动作应:A.快速而短暂。
B.缓慢而着实。
C.似蜻蜓点水。
D.以上均可以。
E.以上均错。
9. 滚法施术时,手掌尺侧缘与接触面之间:A.有30度夹角存在。
B.无夹角,紧密接触。
C.两者均对。
D.两者均不对。
E.有夹角,且夹角的大小可因人变化。
10. 摩法的操作特点,是在保持力度下,作:A.有半径的环转运动。
B.单方向直线或弧线运动。
C.双方向往返直线或弧线运动。
D.无半径环转运动。
E.都可以。
11. 推法施术要:A.单方向直线运动。
2024年推拿学课件

推拿学课件一、引言推拿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推拿学以手法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课件旨在介绍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手法和临床应用,帮助学习者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推拿学的基本理论1.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推拿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个由经络组成的系统,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通过推拿手法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脏腑学说脏腑学说是推拿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内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的基础,通过推拿手法可以调节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也是推拿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推拿手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推拿学的常用手法1.按摩法按摩法是推拿学中最基本的手法,通过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2.拿法拿法是一种通过手指和手掌的力量,对局部进行提拉、揉捏的手法,常用于治疗肌肉疲劳和疼痛。
3.推法推法是一种通过手掌或手指的力量,对局部进行推动的手法,常用于治疗肌肉疲劳和疼痛,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4.拍打法拍打法是一种通过手掌或手指的力量,对局部进行拍打的手法,常用于治疗肌肉疲劳和疼痛,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5.摩法摩法是一种通过手掌或手指的力量,对局部进行摩擦的手法,常用于治疗肌肉疲劳和疼痛,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6.指压法指压法是一种通过手指的力量,对局部进行压迫的手法,常用于治疗肌肉疲劳和疼痛,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四、推拿学的临床应用1.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推拿学可以通过按摩法、拿法、推法等手法,缓解颈部肌肉疲劳和疼痛,调节颈部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推拿学可以通过按摩法、拿法、推法等手法,缓解腰部肌肉疲劳和疼痛,调节腰部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掐十宣、掐涌泉、掐五指节。
B.按百会、清心经、清肝经。
C.掐二扇门、揉一窝风、揉百会。
D.揉鱼际交、揉二扇门、掐老龙。
E.清天河水、退六腑、拿肚角。
A.揉法及推法。
B.揉法及按法。
C.捣法及掐法。
D.运法及揉法。
E.推法及运法。
A.旋推法。
B.运法。
C.摩法。
D.擦法。
E.捏法。
A.清肺经。
B.补肾经。
C.按揉足三里。
D.揉板门。
E.拿风池。
A.运法、直推法、摩法。
B.揉法、按法、捏法。
C.旋推法、揉法、按法。
D.运法、旋推法、摩法。
E.推法、揉法、捣法。
A.推法、按法。
B.推法、揉法。
C.推法、运法。
D.运法、摩法。
E.捏法、捣法。
A.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B.推脾经、推大肠、运内八卦、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C.推脾经、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D.调脾经、平肝经、清肺经、运内八卦、清天河水、推天柱骨、摩腹、推涌泉。
E.推脾经、运内八卦、清大肠、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揉龟尾、摩腹、拿肚角。
A.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
B.推天柱骨、揉大椎。
C.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摩丹田D.揉二扇门、掐风池。
E.拿风池、揉太阳、推坎宫。
A.按揉足三里、补脾经、捏脊。
B.捏脊、揉脐、揉关元。
C.按揉足三里、揉关元、捏脊。
D.捏脊、按揉足三里、补肾经。
E.揉天枢、揉脐、拿肚角。
A.治泻四法加揉天枢,揉脘中,揉板门。
B.治泻四法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
C.治泻四法加推三关,调大肠,揉外劳宫,运内八卦,补脾经。
D.推脾经,运内八卦,掐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
E.治泻四法加清小肠,揉天枢,退六腑。
A.分推法B.运法。
C.旋推法。
D.揉法。
E.摩法。
A.清天河水。
B.揉二人上马。
C.按弦走搓摩。
D.水底捞明月。
E.揉天枢。
A.由下向上。
B.来回直推。
C.可向上,也可向下。
D.由上向下。
E.顺时针方向。
A.掐揉二扇门。
B.推下七节骨。
C.清天河水。
D.推天柱骨。
E.拿肩井。
A.补脾经。
B.揉脐。
C.摩腹。
D.揉中脘。
E.揉二人上马。
A.按法。
B.捣法。
C.捏法。
D.掐法。
E.摩法。
A.5--10次。
B.100--300次。
C.20--60次。
D.200--800次。
E.800--1000次。
A.保健四法。
B.调中四法。
C.通便四法。
D.消积四法。
E.治泻四法。
A.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宫,推三关,揉风池。
B.清脾经,清大肠,运内八卦,清天河水,揉中脘。
C.清肝经,揉百会,运内八卦,清天河水,捣鱼际交。
D.调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横纹推向板门,摩腹,推天柱骨。
E.清脾经,拿肚角,揉天枢,揉一窝风,捏脊。
A.咳喘、痰鸣、呕吐B.遗尿、腹痛、便秘C.呕吐、烦躁、失眠D.疳积、气短、腹泻E.发热、儿瘫、惊风A.感冒、咳嗽、溢奶、腹胀。
B.发热、呕吐、痢疾、麻疹。
C.肺结核、急性扭伤、胃穿孔。
D.鼻炎、脱肛、口腔溃疡。
E.斜颈、斜视、儿瘫、腹痛。
A.按揉百会B.揉天枢C.摩中脘D.揉膻中E.推天柱骨A.揉丹田。
B.分腹阴阳。
C.揉脐。
D.捏脊。
E.按弦走搓摩。
A.小儿推拿操作时间短B.小儿推拿穴位全部分布在双上肢。
C.小儿推拿只能用特定穴位D.小儿推拿的治疗、操作、手法要求等有自己的特点。
E.小儿推拿用力小。
A.咳嗽。
B.伤食型腹痛。
C.哮喘。
D.疳证。
E.惊风。
A.板门穴。
B.鱼际交穴。
C.总筋穴。
D.大横纹穴。
E.四横纹穴。
A.清天河水。
B.清肝经。
C.退六腑。
D.推涌泉。
E.揉二人上马。
A.按法与揉法。
B.掐法与按法。
C.捣法与揉法。
D.捏法与运法。
E.推法与摩法。
A.腹。
B.脐。
C.天枢。
D.肚角。
E.中脘。
A.拿法。
B.摩法。
C.揉法。
D.捏法。
E.运法。
A.小指尺侧缘。
B.食指桡侧缘。
C.拇指桡侧缘。
D.小指末端罗纹面。
E.无名指末端罗纹面。
A.捏脊。
B.按百会。
C.拿肩井。
D.拿肚角。
E.按天枢。
A.自腕推至肘。
B.自肘推至腕。
C.自指根推至腕。
D.自指尖推至腕。
E.腕至肘来回推。
A.由上向下。
B.由下向上。
C.旋转方向。
D.上下来回直推。
E.左右来回直推。
A.天门(攒竹)。
B.坎宫(眉弓)。
C.迎香。
D.囟门。
E.百会。
A.掌小横纹。
B.小横纹。
C.四横纹。
D.大横纹。
E.肾纹。
A.揉膻中B.推天柱骨C.清肺经。
D.揉肺俞E.揉中脘A.补脾经、补肾经、按揉足三里、捏脊。
B.补脾经、摩腹、揉脐、捏脊。
C.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
D.补脾经、摩腹、按揉足三里、揉脐。
E.揉脐、揉中脘、拿肚角、揉天枢。
A.四横纹。
B.五指节。
C.大横纹。
D.小横纹。
E.肾纹。
A.清肝经。
B.清天河水。
C.打马过天河。
D.退六腑。
E.清心经。
A.手背第二、三掌骨交界处。
B.手背第四、五掌骨交界处。
C.手背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中。
D.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E.手背腕横纹中点。
A.揉风池、推天柱骨、揉耳后高骨、揉百会。
B.推攒竹、推坎宫、揉百会、揉囟门。
C.揉耳后高骨、揉太阳、推坎宫、揉风池。
D.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推攒竹、推坎宫。
E.捏挤大椎、拿风池、推攒竹、揉太阳。
A.解表及补益B.清热及理气C.消导、解表及清热。
D.消导及活血E.化痰及益气。
A.太阳。
B.百会。
C.坎宫D.天柱骨。
E.攒竹。
A.拿法、掐法、捏法。
B.按法、捏法、摩法。
C.捣法、按法、揉法。
D.捏法、拿法、运法。
E.推法、摩法、捏法。
A.胸背;擦。
B.胁肋;搓摩。
C.身体两侧;推。
D.腹;搓揉。
E.腹;摩。
A.清小肠。
B.推下七节骨。
C.清天河水。
D.退六腑。
E.揉掌小横纹。
A.中指末端罗纹面。
B.食指桡侧缘。
C.食指末端罗纹面。
D.无名指末端罗纹面。
E.拇指桡侧缘。
A.肺经穴。
B.心经穴。
C.肝经穴。
D.脾经穴。
E.大肠经穴。
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D.精气神不足。
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E 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E.理气止咳A B C D EA B C D E A B C D E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A B C D E A B C D E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2寸凹陷中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