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类活用
古文词类活用

第三讲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所谓词类活用,是说一个词本来属于一个基本的固定的词类,只是在某个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个词类的语法功能,而前后两种用法在词汇意义上又有很密切的关联。
词类活用一般指实词的活用。
成语中保存了较多的词类活用现象,如:衣冠..禽兽(穿衣服,戴帽子。
名作动);狼.吞虎.咽、蚕.食鲸.吞、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像……一样。
名词作状语);不白.之冤(弄明白。
形作动);披坚.执锐.(铠甲兵器。
形作名);赏.心悦.目(使……欢畅使……舒服。
使动);幕.天席.地(以……为幕以……为席。
意动)。
常见的现代词语中不少也保存了词类活用现象,如:目迎、目送、木刻、针织、水磨、冰镇、心算、笔述、口供、茶话、席卷、蜂拥、风卷等。
比较典型的词类活用有第一节名词的活用古今汉语的名词虽然有以上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专有名词用作普通名词专有名词用作普通名词,其意义是指“像……一样的人”。
这种用法古代汉语要比现代汉语广泛一些。
①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一个像薛居州一样的人,能把宋王怎么样呢?薛居州:贤人名。
②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
(《韩非子·五蠹》)——即使有十个像黄帝一样的人,也不能治理好国家。
③夫尧舜位久,虽有十桀纣..不能乱者,则势治也。
(《韩非子·难势》) ——尧舜在位久了,即使有十个像桀纣一样的人也不能使天下大乱,是因为国家的形势是太平的。
以上三例中加着重号的专有名词都用作普通名词,表示“像……一样的人”。
这种用法现代汉语里也有,只是不像古代汉语用得普遍。
二、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例如:1.遂王.天下。
(《韩非子·五蠹》)——于是在天下称王(或:于是统一了天下)。
名词“王”用作动词,意为“称王”2.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文言词类活用(高三)

词类活用谭学萍一、名词活用(一)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宾语]①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②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③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④士兵德顺昌甚。
(《五人墓碑记》)市刑德序2、名词带状语[副词作状语+名词]A、一般副词①公将鼓之。
②汉水又东。
③二月草已芽B、否定副词天不雨。
C、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
(《口技》)⑧瓮牖绳枢。
⑨老者衣帛食肉。
(《齐桓晋文之事》)⑩使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⑾道芷阳间行瓮绳衣手道将又已不3、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介宾短语][名词+补语]A、不省介词①今王鼓乐于此。
②刑于寡妻。
(《齐桓晋文之事》)B、省介词:①秦伯素服郊次。
②沛公军霸上③使人先表澭水。
(《察今》)C、非介词结构补语: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
(《促织》)4、能愿动词带名词。
[能愿动词+名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
这种词在古今汉语里也不过二十几个,常见的有:现代汉语中的:可以、能、能够、会、愿意、肯、敢、应该、当、要;文言文中的:可、能、愿、应、宜、当、欲。
①狼不敢前。
(《狼》)②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左右皆靡。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⑤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伐檀》)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同上)⑧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吟留别》)⑨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⑩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而”连接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如动词。
①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②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促织》)③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④缇骑按剑而前曰。
文言文 词类活用 知识讲解

高考解决方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
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
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词类活用,是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一般来讲,高中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例: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_登__记_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匣子装__③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名:命__名__④范增数目项王。
_目:使眼色__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__驻_军_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__说_出_③副词+名词,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常用否定副词:弗、否、不、非、毋、莫、罔、勿、未等)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满分必备攻略今年高考考什么不.蔓不.枝④能愿动词+名词例: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__下_雨_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方位名词做谓语)。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前赤壁赋》下:攻下;东:向东进军⑥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
例:是以,令吏人完(修缮)客所馆。
文言词语活用

二、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沛公军霸上。
军:名—动,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动,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动,登记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
晋文之事》) 王:称王
2、江水又东(《水经注》)
东:向东流
规律1: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 用为动词。(140页)
3、云霏霏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雨:下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游泳
A
BC、名词作状语
D数词作形容词
•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 一项是( ) D • A、刑人如恐不胜 • B、沛公欲王关中 • C、还军霸上 •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名作状,在夜里。
动词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此亡秦之续耳.(《赤壁之战》) “续”,动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形容 词 活 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艰险、偏远
②供其乏困 缺少
艰险偏远的地方 缺少的东西
困乏 困乏的东西 规律1: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 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 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 形容词 →动词, 弄错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形容词 →动词,赞美 规律2: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 语,就活用为动词。
•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动
•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 • 3.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意动 •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动
文言复习(词类活用)

名作动 成为记功碑 名作动 成为敌兵 名作动 做 名作状 向南、向北 名作状 像蚕那样、像鲸那样 名作状 在风里、在露天 名作状 像星星那样、像棋子那样 名作状 每天
精选可编辑ppt
14
三、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小试身手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叶、红花。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用…”
3、惠等哭,舆归营。
(用车子)
精选可编辑ppt
9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童子隅坐而执烛。
(在墙角)
2、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
“在……”
精选可编辑ppt
10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面署第一
(当面)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水路、从陆路)
“当……” “用……” “从 ……“
精选可编辑ppt
11
• 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
•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
• 3、孔子东游。 (向东)
向…… 往……
精选可编辑ppt
12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B项的“劣”:意动用法,以……为劣,认为它不中用。 •A项的“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C项的“北、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D项的“日”:时间名词作状语,天天。
精选可编辑ppt
30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㈠动词的使动用法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二册《过秦论》)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三册《六国论》)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第三册《病梅馆记》)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第四册《促织》)⒓宁许以负秦曲。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第二册《鸿门宴》)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⒘项伯杀人,臣活之。
(第二册《鸿门宴》)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三册《伶官传序》)㈡名词的使动用法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第一册《勾践灭吴》)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第二册《过秦论》)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第二册《过秦论》)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
(第四册《促织》)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⒍臣请完璧归赵。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于一般的动词⑴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⑵沐猴而冠.⑶凡吏.于土者⑷但二月草已芽.⑸非能水.也⑹花而不实.⑺公将鼓.之⑻范增数目.项王⑼而此独以钟名.⑽病树前头万木春.2.名词的意动用法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⑵.祸.国殃.民⑶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3.名词作状语(或称:名词活用为副词)⑴一狼犬.坐于前⑵星.罗棋.布⑶猱.进鸷.击,或能免乎?⑷吾得兄.事之⑸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⑹卒廷.见相如⑺操军破,必北.还⑻日.再食⑼不可理.喻4.名词的意动用法⑴友.风而子.雨⑵师.心自用⑶则席.地倚墙而坐⑷稍稍宾客..其父⑸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⑴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⑵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⑶惧有伏.焉2.动词的使动用法⑴乘犊车,从.吏卒⑵外连衡而斗.诸侯⑶中军置酒饮.归客⑷项伯杀人,臣活.之⑸可烧而走.也⑹毕礼而归.之⑺是助王息.其民者也3.动词的意动用法⑴于其身,则耻.师焉⑵且庸人尚羞.之⑶不耻.下问4.动词的为动用法⑴等死,死.国可乎⑵泣.之三日⑶殉.情,殉.国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于名词⑴将军身披坚.执锐.⑵驾轻.就熟.⑶义不杀少.而杀众.⑷四美.具,二难.并⑸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⑹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2.形容词用于动词⑴素善.留侯张良⑵山多.石少.土⑶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⑴曲.突徙薪亡恩泽⑵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⑶春风又绿.江南岸⑷大王必欲急.臣⑸富.国强.兵⑹足以荣.汝身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⑻可以为富安..天下⑼寂寥无人,凄.神寒.骨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⑵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⑶而从者多艰.其晨昏之往来⑷父利.其然也⑸其家甚智.其子⑹是.古非.今四、数词的活用数词有的可以活用为动词⑴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焉⑵二三..其德⑶六王毕,四海一.⑷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
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

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是高考语文文言文的考点知识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考文言文必备知识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烛之武退秦师》)伯说,与郑人盟盟:结盟(《烛之武退秦师》)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朝服:穿上朝服(《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左右既前,斩荆轲。
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鸿门宴》)沛公左司马使人言于项羽曰:言:告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
王:为王、称王(《鸿门宴》)不可不语语:告诉(《鸿门宴》)吾得兄事之。
事:侍奉(《鸿门宴》)籍吏民。
籍:登记(《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
刑:施加肉刑(《鸿门宴》)道芷阳。
道:取道(《鸿门宴》)仕宦于台阁仕:任官(《孔雀东南飞》)头上玳瑁光光:发光(《孔雀东南飞》)映带左右带:环绕(《兰亭集序》)一觞一咏觞:喝酒(《兰亭集序》)歌窈窕之章歌:歌唱。
(《赤壁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东:向东进军(《赤壁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渔砍柴(《赤壁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名:取名(《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向上走。
(《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识其本名(《游褒禅山记》)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
夜:在夜里(《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向东(《烛之武退秦师》)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北:向北(《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1 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问题一:哪些词可以活用?答: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 问题二:通常可以活用成哪些词?答:动词、状语、名词。
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的使动用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2
法。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四)活用为为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1.动词的为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拓展延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谨慎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3
拓展延伸: ○穷山之高而止。 ○正襟危坐。 ○邻之厚,君之薄也。 ○不能独完。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方法归纳: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二、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 使字句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施动者 + [使……动词] + 受动者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存活) 拓展延伸: ○舞幽壑之潜蛟。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万事劳其行。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使……变小)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
(形容词+宾语/名、代) 拓展延伸: ○既来之,则安之。 ○则思正身以黜恶。 ○必固其根本。 ○宏兹九德。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 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拓展延伸: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从而师之。 ○襟三江而带五湖。 ○越国以鄙远。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 拓展延伸: ○而耻学于师。 ○猿猱欲度愁攀援。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且夫我尝闻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5
少仲尼 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四、活用为为动词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 死,为……而死 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 丧,为……治丧 拓展延伸: ○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伏伏:守,保持清白以死死:为动用法,为……而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五、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主+[名、代]+谓语) 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像蛇一样) ③(秦王)卒[廷]见相如。(在……时/上) 拓展延伸: ○(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朝济而夕设版焉。 ○于是项伯复夜去。 方法归纳: ([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动词;像„„一样;用„„) 2.动词作状语。 ①儿惧,[啼]告母。(啼哭着) 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跳跃着)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6
六、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 ②国无盗贼,道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拓展延伸: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不敢复有株治。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地方) ②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的铠甲,……的兵器) 拓展延伸: ○萦青缭白。 ○简能而任之。 ○居安思危。 ○不能容于远近。
高中文言文活用词集锦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情况,并口头释译下列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7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 方位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向东面”; 封:第一个“封”,名词活用作意动词,以(郑)为疆界。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第二个“封”,名词,边界。 ○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邻邦的国力变得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变得削弱了。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来伤害他。 ○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8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晋军屯驻在函陵。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郑亡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
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连夜 5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封之。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9
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匣子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
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 ○谨斩樊於期头,……,『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10
动词使动用法,使„„闻 6鸿门宴/鸿门宴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用作动词,登记户籍;使眼色;用刀割、刺;取道;称王 ○于是项伯复夜去。 ○吾得兄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
名词用作状语,连夜;像对待兄长那样;每日每夜;像翅膀那样;向上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11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使……跟从;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高中语文必修(二)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活用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