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计算题专项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计算题题型归类解析

高中生物计算题题型归类解析

高中生物计算题题型归类解析作者:徐斌博来源:《新高考·高三理化生》2011年第06期中学生物多个章节的知识与数学关系密切,在题目设计进行知识考查时,数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将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

一、有关蛋白质方面的计算例1 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A. 6、18 B. 5、18 C. 5、17 D. 6、17解析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氨基酸、肽键、氨基数目的计算。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每一条多肽链上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总数-1。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知:5个多肽至少含有5个游离的氨基和17{[(4-1)+2×(3-1)+2×(6-1)]}个肽键。

答案C例2 牛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共有51个氨基酸。

则牛胰岛素含有的肽键数以及控制其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的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是()A. 49,306 B. 49,153C. 51,306 D. 51,153解析由中心法则可知,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DNA(基因)的碱基数= n∶3n∶6n。

牛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有2条多肽链。

故含有的肽键数为51-2=49;对应基因中至少含有的脱氧核苷酸数为51×6=306。

答案A例3 已知某抗体由4条多肽链组成,呈Y型,其中含有3个二硫键(—SH+—SH→—S—S—+2H)。

若此物质由100个氨基酸组成,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解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由题可知,该抗体在形成时不仅脱去了水分子,还由于形成了二硫键脱去了氢原子,每形成一个二硫健就脱去两个氢原子,那么3个二硫键就共脱去3×2=6个氢原子,每个氢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

高中生物计算详解

高中生物计算详解

53ⅹ3ⅹ2=306
例题2:氨基酸残基的平均分子量为120, 可溶性蛋白质的平均密度为1.33g/cm3,计算: ①含有27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单个分 子的重量是多少?
蛋白质分子量(270个氨基酸)=270×120=32400
1个这种蛋白质分子的重量=32400÷6.02×1023 =5.38×10-20(g)
编码104个氨基酸的基因中碱基对数是:104×3=312 基因长度=312×0.34=106(nm)=0.11μm
例题4:设氨基酸残基平均分子量为120,核 苷酸残基分子量为320,试计算编码分子量是75000 的蛋白质的信使RNA的分子量。
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75000÷120=625 mRNA的核苷酸数目=625×3=1875 mRNA的分子量=1875×320=6×105
解析 ①先求水的物质的量
3.0 1021 1 1021 m ol; 18g / m ol 6
②求出水的分子个数 设为n,则1/6×10-21×6.023×1023=100个; ③求出该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设为y,则y=100+2=102个。 ④求基因中的碱基数目,设为x,x=102×3×2=612个
称取某多肽415g,在小肠液作用 下完全水解得到505g物质。经分析知道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此多肽由甘酸、丙氨酸、半胱氨 酸3种氨基酸组成,每摩尔此多肽含S元素51mol(1个半胱氨 酸分子中含S元素1个)。计算并回答:
生物化学综合练习
1.小肠液为多肽的水解提供的物质是 。 2.一分子该多肽由 个氨基酸组成。 3.此多肽分子中三种氨基酸的数量比是 。 4.控制此多肽合成的基因片段最少有脱氧核苷酸 个。 5.此多肽415g,用硫酸把它分解成氨盐后,加过量的碱中和, 能够得到多少氨气? 6.60g甘氨酸和500mL 2mol· L-1的NaOH充分反应,能够生成甘

高中生物计算题解法

高中生物计算题解法

一、蛋白质方面的计算题:①求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个数、所含的碱基数或失去的水分子数时,依据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②求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时,一方面依据是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羧基各1个(即,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数。

注,环链为0);另一方面是依据公式: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羧基)数=R基中的氨基(羧基)数+1。

③求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量时,依据公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所含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失去水的分子量④求多肽中某种氨基酸的个数时,首先观察各种氨基酸的分子式,一般情况下,所求氨基酸与其它氨基酸不同,通常表现为氧元素或氮元素等比其它的多;然后设所求氨基酸的个数为X,其余氨基酸总数为Y,用所求氨基酸的特殊元素的数量列式计算。

二、物质跨膜数量的计算:①判断该生理过程是否跨膜,如内吞、外排、从核孔出入等过程都不跨膜。

②明确由膜围成的细胞结构的膜层数:单层膜的结构(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小泡和溶酶体)、双层膜的结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核细胞只考虑细胞膜。

需注意的问题:①膜层数=磷脂双分子层数=2×磷脂分子②线粒体、叶绿体双层膜(2层磷脂双分子层、4层膜)③一层管壁是一层细胞是两层膜(2层磷脂双分子层、4层膜)④在血浆中O2通过红细胞运输,其他物质不通过。

⑤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共穿过0层膜。

⑥分泌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共穿过0层生物膜,因为是通过膜泡运输的,并没有穿膜。

⑦a、吸入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及被利用时的穿膜层数:1层肺泡壁+2层毛细血管壁+红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2+2×2+2+1=9层膜=9层磷脂双分子层=18层磷脂分子。

注:若是“被利用”需加线粒体两层膜。

b、CO2从组织细胞至排出体外时的穿膜层数: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1层肺泡壁=1+2×2+2=7层膜=7层磷脂双分子层=14层磷脂分子。

高中生物考试中的计算问题总结(知识+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考试中的计算问题总结(知识+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考试中的计算问题总结生物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是通过计算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中生物教材中多处涉及计算问题却没有详细的讲解,试题变化多样,所以是学习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是总结规律。

[高考要点]蛋白质结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数目变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NA结构和复制、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遗传基本规律;基因频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

[要点例析]一.与蛋白质有关的计算【知识回顾】蛋白质由许多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方式相互连接而成,即:两个相邻的氨基酸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

①肽链(链状肽)中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和肽键数目之间的关系:缩合时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的分子数-肽链数②环状肽的计算缩合时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的分子数环状肽主链中没有氨基和羧基,环状肽中氨基或羧基取决于构成环状肽氨基酸的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

③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分子数-18×缩合时失去的水分子数④氨基(羧基)数目蛋白质分子中氨基(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的氨基(羧基)数目。

⑤氨基酸的排列与多肽的种类假如有A、B、C三种氨基酸,由这三种氨基酸组成多肽的情况可分为两种情况分析:第一种:A、B、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无限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为:形成二肽的种类3×3=32=9,形成三肽的种类3×3×3=33=27,……形成n肽的种类3n 第二种:A、B、C三种氨基酸,且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为:形成二肽的种类3×2=6,形成三肽的种类3×2×1=6。

【精选练习】1.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A.5、9、4、1 B.4、8、5、1 C.5、8、4、1 D.4、9、4、12.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最少的氨基数目各是()A.48、3、51 B.50、3、3 C.48、3、48 D.48、3、33.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完成水解共需水分子()A.n个B.m个C.(m +n )个D.(m — n )个4.2005年11月我国辽宁黑山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禽流感,其中造成禽流感的病原体是含有单链RNA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高中生物必修一 蛋白质的计算题归析

高中生物必修一 蛋白质的计算题归析

高中生物必修一蛋白质的计算题归析(灵璧中学)1.有关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例1组成生物体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一条含有100个肽键的多肽链的分子量为多少?解析: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明确的基本关系式是: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水数×18(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本题中含有100个肽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数为:100+1=101,肽键数为100,脱水数也为100,则依上述关系式,蛋白质分子量=101×128?100×18=11128。

变式1:组成生物体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含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A.12800B.11018C.11036D.8800解析:对照关系式,要求蛋白质分子量,还应知道脱水数。

由于题中蛋白质包含2条多肽链,所以,脱水数=100?2=98,所以,蛋白质的分子量=128×100?18×98=11036,答案为C。

变式2: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由于吃毒蘑菇而身亡,其中鹅膏草碱就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

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鹅膏草碱的分子量约为( )A.1024 B. 898C.880 D. 862解析:所谓环肽即指由首尾相接的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的多肽,其特点是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相同。

所以,鹅膏草碱的分子量=8 ×128?8 ×18=880,答案为C。

2.有关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计算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明确的基本知识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数量关系。

基本关系式有: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1)个;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m)个;无论蛋白质中有多少条肽链,始终有: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例2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A.52、52B.50、50C.52、50D.50、49解析:氨基酸分子形成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在此过程中脱去了水,据此可知,肽键数=脱水数=900÷18=50,依上述关系式,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50+2=52,答案为C。

高中生物计算题专项解析

高中生物计算题专项解析

高中生物计算题归类解析高中生物多个章节的知识与数学关系密切,在题目设计进行知识考查时,需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而且,计算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单科试卷中。

为培养学生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真正实现学科内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跨学科知识的自然整合,现将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 1.与质白质有关的计算蛋白质的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酸分子数一肽链数; 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氨基(-NH2)数=至少含有羧基(-COOH 数=肽链数;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X 氨基酸个数-18 X 脱去水分子数;答案: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4) 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 =6:3:1 不考虑DNA 上的无遗传效应片段、基因的非偏码区、真核细胞基因的内含子等情况时, DNA(基因)中碱基数:例1. 量约某蛋白质由n 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 a ,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 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解析: 基因中碱基数: 蛋白质分子量 =氨基酸的分子量总和—脱去水分子质量总和。

此题关键是求氨基酸个数, 由转录、 翻译知识可知,mRNA 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故氨基酸数为 b/3,失去水分子数为(b/3-n )。

答案: D2.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1) 1层生物膜 =1层磷脂双分子层 =2 层磷脂分子层(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 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是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 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 0。

(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 4 层磷脂分子层。

1 层细胞则需穿过2 次细胞膜(生物膜)或例 2.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 . 4 层C .8 层D . 10 层解析: 葡萄糖从消化道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两个细胞,进出时共穿过 4 层膜, 8 层磷脂分子。

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总结

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总结

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总结一、有关蛋白质的计算:公式:3、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水分子数例1:现有氨基酸6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610个,羧基总数为6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A、598,2和2B、598,12和10C、599,1和1D、599,11和9解析:由条件可以得出R基上的氨基数是10个、羧基数是8个;由前面的公式可得出肽键数=600-2=598;氨基数=2+10=12;羧基数=2+8=10。

所以选B。

例2、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所示),这些多肽中共有的肽键数为()A、31B、32C、34D、35解析:切去4个丙氨酸后氨基酸总数为35,肽链数为4,所以肽键数为35-4=31。

选A。

例3、测得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又测得胰岛素分子量约为5646,由此推断含有的肽链条数和氨基酸个()A.1和44 B.1和51 C.2和51 D.2和44.解析:依据蛋白质的平均分子量计算公式即可求出。

选C。

二、物质分子的穿膜问题:需注意的问题:1、膜层数=磷脂双分子层数=2×磷脂分子2、线粒体、叶绿体双层膜(2层磷脂双分子层、4层膜)3、一层管壁是一层细胞是两层膜(2层磷脂双分子层、4层膜)4、在血浆中O2通过红细胞运输,其他物质不通过。

5、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共穿过0层膜。

6、分泌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共穿过0层生物膜,因为是通过膜泡运输的,并没有穿膜。

7、(一)吸入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及被利用时的穿膜层数:1层肺泡壁+2层毛细血管壁+红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2+2×2+2+1=9层膜=9层磷脂双分子层=18层磷脂分子。

注:若是“被利用”需加线粒体两层膜。

(二)CO2从组织细胞至排出体外时的穿膜层数: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1层肺泡壁=1+2×2+2=7层膜=7层磷脂双分子层=14层磷脂分子。

高中生物计算题讲解

高中生物计算题讲解

生物计算生物学作为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科学的严密性与定量化是其重要特征。

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定量地研究生物学问题,是生物科学深入发展的标志之一。

该特点反映在各级考试上,尤其在高考中表现为问题解决与工具学科---数学学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解题方式的数学化也越来越明显。

不仅如此,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量化,涉及到一些计算。

因此,在教学中理顺这些数量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这些数量关系,按章节总结可分类归纳如下:第一节蛋白质方面的计算题1、解题策略:①求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个数、所含的碱基数或失去的水分子数时,依据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②求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时,一方面依据是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羧基各1 个;另一方面是依据公式: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羧基)数=R 基中的氨基(羧基)数+1。

③求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量时,依据公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所含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失去水的分子量④求多肽中某种氨基酸的个数时,首先观察各种氨基酸的分子式,一般情况下,所求氨基酸与其它氨基酸不同,通常表现为氧元素或氮元素等比其它的多;然后设所求氨基酸的个数为X,其余氨基酸总数为Y,用所求氨基酸的特殊元素的数量列式计算。

2、典例精析:例1、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肽链,那么在形成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子数为()A.570 B.571C.572 D.573答案:A精析:利用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574=4+失去的水分子数,可求出失去的水分子数为570。

变式1.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肽,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A.m-n+zB.m-n-zC.m-z+nD.m+z+n变式2.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这些多肽中共有的肽键数为()例2、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接近于( )A.12800 B.12544 C.11036 D.12888答案:C精析: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等于失去的水分子数;依据公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可求得此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100个;由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128×100—18×98=110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计算题归类解析高中生物多个章节的知识与数学关系密切,在题目设计进行知识考查时,需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而且,计算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单科试卷中。

为培养学生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科内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跨学科知识的自然整合,现将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1.与质白质有关的计算(1)蛋白质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数一肽链数;(2)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氨基(-NH2)数=至少含有羧基(-COOH)数=肽链数;(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18×脱去水分子数;(4)不考虑DNA上的无遗传效应片段、基因的非偏码区、真核细胞基因的内含子等情况时,DNA(基因)中碱基数: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例1.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解析: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的分子量总和—脱去水分子质量总和。

此题关键是求氨基酸个数,由转录、翻译知识可知,基因中碱基数:m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故氨基酸数为b/3,失去水分子数为(b/3-n)。

答案:D2.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是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2.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4层 B.6层 C.8层 D.10层解析:葡萄糖从消化道进入毛细血管需经过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两个细胞,进出时共穿过4层膜,8层磷脂分子。

答案:C例3.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A.5 B.6 C.7 D.8解析:主要考查对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线粒体、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膜里面含有液态基质,每层膜都是单层的生物膜。

相邻两个细胞各有一层生物膜包被。

因此,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需穿过3层膜,再进入相邻的细胞叶绿体基质中再需穿越3层膜,所以共穿过了6层膜。

答案:B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计算(1)有光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外界环境中O2减少量或CO2增加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2)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且两种呼吸都能产生CO2,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为1:1,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大于1,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若只有CO2的放出而无O2的吸收,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例4.(2006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A.1/3倍 B.1/2倍 C.2倍 D.3倍解析: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氧气减少了24 ,可知有氧呼吸产生了24mlCO2,又因CO2共增加,可知无氧呼吸产生了24mlCO2。

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其消耗葡萄糖的比为1:3。

答案:D例5.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mol CO2,而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mol CO 2,若在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时吸收CO2的量为()A.0 mol B.0.02 mol C.0.03 mol D.0.04mol解析:植株在黑暗处释放0.02mol CO2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为0.02mol,在a光照下每小时吸收CO2 0.06mol意味着光合作用实际量为0.06+0.02=0.08molCO2,若光照强度为(1/2)a时光合速度减半,即减为0.04mol,此时呼吸释放CO2仍为0.02mol故需从外界吸收0.02mol CO2。

答案:B4.生物生殖和发育中的计算(1)细胞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变化归纳如下表(假设为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2)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1个精(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实际产生的精子(卵细胞)种类是2(1)种,1个雄(雌)性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卵细胞)种类是2n种,n为同源染色体(或能够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对数。

(3)果实数=子房数,种子数=胚珠数=花粉粒数=精子数/2=卵细胞数=极核数/2。

对同一果实来说,果皮、种皮细胞中染色体数=母本体细胞染色体数,胚细胞中染色体数=1/2×亲本染色体数之和,胚乳细胞中染色体数=1/2×父本染色体数+母本染色体数。

例6.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解析: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玉米细胞有20条染色体,内含20个DNA分子,有40条链被标记。

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被标记(每个DNA分子中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不被标记);第二次分裂时,中期的染色体都被标记;后期由于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则有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为20条。

答案:A例7.某动物减数分裂所产生的一个极体中,染色体数为M个,核DNA分子数为N个,又已知M≠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A.M和N B.2M和2N C.2M和4N D.4M和2N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极体为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其细胞中DNA分子数为染色体数的2倍,即N=2M;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又是极体中DNA和染色体数的2倍,所以答案为B。

答案:B5.遗传的物质基础中的计算(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计算中的作用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G=C,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式的mRNA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规律三: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

规律四:DNA分子一条链中互相配对的碱基和的比值,如(A+T)/(G+C)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

(2)DNA复制所需的某种碱基(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m代表所求的该种碱基(或脱氧核苷酸)在已知DNA分子中的数量,n代表复制次数。

(3)用同位素标记模板,复制n次后,标记分子所占比例为2/2n,标记链所占的比例为1/2n;用同位素标记原料,复制n次后,标记分子所占比例为1,标记链所占比例为1-1/2n。

例8.一双链DNA分子中G+A=140,G+C=240,在以该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过程中共用去14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几次?()A.1次 B.2次 C.3次 D.4次解析:由DNA双链中G+A=140知,该DNA总数应为280(因任一双链DNA中嘌呤之和应占50%)。

又由G+C=240知, T =(280-240)/2=20,设复制次数为n,则有20×(2n-1)=140(共消耗原料T数量),解得2n=8,则n=3。

答案:C例9.(2006上海)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A.0个 B.2个 C.30个 D.32个解析:标记了一个噬菌体,等于标记了两条DNA链,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各进入两个噬菌体内,以后不管复制多少次,最终都只有2个噬菌体被标记。

答案:B例10.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

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A.减少1500 B.增加1500 C.增加1000 D.减少1000解析: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四个DNA分子,这四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分子的每条链都是含31P,还有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是31P,另一条链是32P。

前两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DNA共减少了2000,后两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共减少了4000,这样四个DNA分子平均比原来减少了6000/4=1500。

答案:A6.遗传规律中概率的计算(1)含一对等位基因如Aa的生物,连续自交n次产生的后代中Aa占(1/2)n,AA和aa各占1/2×[1-(1/2)n](2)某生物体含有n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情况下),则自交后代基因型有3n种,表现型种类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有2n种。

(3)设某对夫妇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a,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b,则后代完全正常的概率=(1-a)(1-b)=1-a-b+ab,只患一种病的概率=a(1-b)+(1-a)=a+b-2ab;只患甲病的概率=a(1-b)+a-ab,只患乙病的概率=(1-a)b=b-ab;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ab。

(4)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后代患病概率,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例1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豌豆,F1自交得到F2,问在F2中与两种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A.5/8 B.3/4 C.3/8 D.3/8或5/8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表现型的分离比为9:3:3:1,占9份的是双显性,占3份的是单显性,占1份的是双隐性。

此题的亲本若均为单显性,如基因型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的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9:3:3:1,其中双显性个体占9/16,单显性各占3/16,双隐性占1/16。

F2中与两个亲本相同的个体各占的比例均为3/16,这样共占6/16,即3/8;若亲本一个是双显性一个是双隐性,如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那么所得到的F2中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的比例是双显性与双隐性个体之和10/16,即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