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常识

合集下载

相声 基本

相声 基本
医生给病人开刀割盲腸,动完手术,刚缝好,想起把纱布丟在病人肚子里头了。又拆开线,把纱布取出來,缝好以后又想起把剪子丢到里头了。最后甲有这么几句詞:“把线拆开,把剪子找出來,刚要給缝,病人说:“你甭给缝啦!你给安个拉锁吧,再落進东西,拉开随便拿吧!’”
这段话,说到“你给安个拉锁吧!”应該是一个段落,但是在这儿稍一停顿,观众就会大笑,这样就听不清下边的话了,即或勉强说出来,也容易松勁,所以在这儿决不能給观众任何一点儿思索机会,一气貫穿把这句话说出來,再叫观众笑个痛快。
这段话中間有很短的停歇,这样做一方面是演员要利用这短短的停歇來做形象化的表演,同时,是利用这个停歇表示开刀手术進行的不同的程序。
要是一鼓气地说出來“助手拿过來刀子、剪子,药棉、紗布,我哥哥拿起刀來,割开肚皮用镊子夾好。找着盲腸,把腐烂的地方割去,放归原处,……”演员没有办法表演,观众也听不明白。
说相声音调还得有变化,要根据內容所規定的情景和情绪,在音調上適当地有所上升或下降。这就是我们相声演员们通常说的“高矮音儿”。
“高矮音儿”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说话不分高矮音儿,必然是平淡无味,一个相声演员说话平淡无味,他的相声也就沒人听了。
“高矮音儿”主要是根据人物精神上的紧張和松弛,內心節奏的变化來决定的。比如着急、生气、吵架,在一般情况之下,情绪都是紧張的,说话也就不能四平八穩,声音自然就高;反过來,懶惰、疲倦,失望,在一般情况之下,情绪都是比較消沉的,说话也就是懶洋洋的,无精打彩的,声音自然此較低一点儿。
我们日常生活里说的话也都有重音,不过不像舞台上演员说的那样显著。掌握这方面的技巧,仔細研究人们说话,对于说相声会有很大的帮助。
表演相声,说话光有轻重音还不够,还必須掌握说话的“迟、紧、顿、挫”。
“迟,紧”是说话的速度,“顿,挫”是说话的口气,所谓“迟、紧、顿、挫”,就是指的说话的節奏。

相声知识总结大全

相声知识总结大全

相声知识总结大全1. 什么是相声?相声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话、对白、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来娱乐观众。

相声通常以幽默搞笑为主题,既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与其他表演形式相结合,如曲艺、小品等。

2. 相声的起源和发展相声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戏曲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明代,相声被称为“单口相声”,以一个人独自扮演多个角色进行表演。

到了清代,相声发展为多人对口相声,演员之间通过对话、对答的方式进行表演。

20世纪初,相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戏曲形式。

在这个时期,相声表演开始流行于戏曲、曲艺演出中,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3. 相声的表演特点相声有以下几个表演特点:(1)语言幽默相声主要通过幽默的言语表达来吸引观众。

演员们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利用夸张、调侃、对比等手法,创造出令人捧腹大笑的效果。

(2)形象生动相声表演中,演员们往往要扮演多个角色,通过语言的转换和行为的变化,使每个角色形象生动、鲜明。

(3)夸张夸张相声追求夸张的效果,演员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音调等手法,营造出夸张有趣的氛围,让观众更容易入戏。

(4)对白精妙相声的对话是相当关键的表演技巧之一。

演员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对白技巧,如反问、掐头去尾、悬念等,使对话更有趣味和张力。

4. 相声的经典作品相声中有许多经典的作品,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相声作品:•《打家房》:由邓惠荣、周信芳表演,以戏曲对唱的形式演绎出的相声作品,曲调动听、幽默搞笑。

•《二进宫》:由侯宝林、田连元表演,以夸张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讽刺了封建官场的陋规。

•《小品二人转》:由郭德纲表演,结合了相声和小品的特点,幽默搞笑,深受观众喜爱。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经典的意义,对后来的相声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

5. 相声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变化,相声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当代相声融入了许多前卫的元素,如音乐、舞蹈、影像等,形成了多媒体相声,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相声教学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相声教学内容

近代相声表演代表人物
●第五代相声演员:张寿臣、常连安、马三 立
● 第六代相声演员:侯宝林、刘宝瑞、常宝 堃
● 第七代相声演员:马季、常贵田、侯耀文、 唐杰忠 牛群
●第八代相声演员:姜昆、李金斗、冯巩、
社会评价
对口相声是从单口相声脱胎而来的,但是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艺术生命绎久不衰。这与它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和谐有很大关系。简 单地说,对口相声的主要内容是对话,它所采用的形式也是对话,二 者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四、对话不仅体现在相声的创作和 表演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欣赏过程中。相声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基本 如此),它的表演与欣赏在时空上是统一的。相声与其它舞台艺术一 样,存在着与观众进行交流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
1.2006年12月21日,经过3个多月的公示调查,北京市首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第一批市级“非 遗”名单:“相声”“岔曲”“单弦”“京韵大鼓”等。 2.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正式对外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 声”。
•中华传统文化--相声
中华传统文化-----相声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 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 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 壁象清朝 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 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 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 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 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综合为一体。相声在两岸三地有不同 的发展模式。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2
代表人物
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 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八角鼓丑角艺人,后改说相声。他 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在《随缘乐》子弟书 中 说:“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 的 一样。” 朱绍文(1829—1904)相声界祖师爷。艺名穷不怕,汉 军旗人,祖籍浙江绍兴。他演出时打击节拍的竹板上刻 着“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的字句。[2]

相声知识

相声知识

捧哏: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 曲艺名词。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 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又称 “量活儿的”。
逗哏,曲艺名词,对口相声演出时不断地说 出笑料以让人发笑的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 员,即相声中的“主角”。在传统相声中, 逗哏的笑料应远多于捧哏。对口相声中,通 过捧逗的衬托、铺垫,逗哏与捧哏合作,使 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
Hale Waihona Puke 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 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
人们的喜爱。
(通俗、贴近生活、 幽默、有很浓的讽 刺意味)
传统的相声分为捧哏和逗 哏两个角色,两个人一唱 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 本不搞笑的事而说得生机 勃勃。
相声中的 对口相声演出时不断地说出笑料以 让人发笑的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即相 声中的“主角”。在传统相声中,逗哏的笑 料应远多于捧哏。对口相声中,通过捧逗的 衬托、铺垫,逗哏与捧哏合作,使叙述中逐 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

口才相声知识点总结大全

口才相声知识点总结大全

口才相声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相声的起源和发展相声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说书艺术,是由说唱、逗乐、滑稽等文学体裁和曲艺演出形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传统相声以北方地区为主要发源地,尤以河南、山东、河北为主,主要演员为曲艺及民间寓艺出身者,如说书、弹词、评弹、诙谐艺人等。

相声自诞生以来并不受重视,一直是非正式的民间文艺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相声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自从1918年被美国朝鲜学校负责人乔申度引进中国,自鼓励封建社会的鲁迅先生批评相声,相声和迎合时代,为社会所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相声经历了“朝鲜、四人、阿飞、筷子四大时期发展,五团相声同时、大团发展,制造了当前的井喷式增长,”到新中国设置相声艺术学校发扬光大。

二、相声表演形式相声通常是由两个演员合作表演,一个主要扮演“说书”角色,一个主要扮演“顶(应)”角色。

其中说书者负责主要讲述故事情节、主题内容,并进行笑料的铺垫;顶者则是以“顶(应)”的形式,进行回应、俏皮、逗趣,表现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对意境的渲染。

在相声表演中,两位演员配合紧密,互相依存,相互配合,如同钢琴的左右手。

相声表演的节奏感强、语言幽默、情节生动。

在表演中,演员常会使用一些搞笑的动作、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增加笑料。

同时,演员需要及时的配合对方,形成“即兴”的对白和反应,给观众带来意外的乐趣。

这些特点使得相声表演在欢乐、幽默中,又因为培养了人们的语言品味,对观众的智力思维起到了锻炼的作用。

三、相声的艺术特点相声表演在艺术形式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第一,语言幽默。

相声是一种纯粹依靠口头表达的艺术形式,演员常用幽默的语言和对白来表现故事情节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表演中,演员对于语言的使用要求较高,需要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演技,能够以简单、明快的语言呈现出戏剧性的效果。

第二,情景化表演。

相声表演通常以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如家庭琐事、社会新闻、历史故事等为主要内容,因此相声对情境布置的要求较高,需要演员能够通过言语、表情和动作的配合,把情节展示得生动逼真,让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场景。

曲艺专业教学_相声基本常识

曲艺专业教学_相声基本常识

组成"包袱"的手法
组成"包袱"的手法






(1)排比法 把矛盾的假象重复三遍,第四遍时巧妙地加以突变。比如郭德纲垫活儿时经常说:常贵田的爸爸说相 声,侯耀文的爸爸说相声,马志明的爸爸说相声,最后说于谦的爸爸听相声。这种手法演员称它"三番 四抖"。 (2)自己否定法 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比如郭德纲说一面院墙20公里,后来说房间只有40平米。比如岳云鹏说他 出新单曲了,主打歌曲叫五环之歌。 (3)反常法 制造司空见惯的语境然后打破它,这是最常用手法,而且用多了也不腻。比如郭德纲给正常的睡眠叫 失眠,结果数绵羊时,“一只羊”就睡了。比如郭德纲说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浑身是铁打几根钉子 然后死活不感谢于谦。比如郭德纲说他上过大学,跟高峰候震是同学,一起买的文凭。比如郭德纲说 进了旋转门,开始描述屋内的景象了,却说又看见一个一模一样的洋灰池子。比如岳云鹏唱纯爷们歌 曲,狼烟起,然后立马娘们了:江山北望。比如郭德纲说于谦说的那个清华池在虎坊桥,他们学校在湖 广会馆对过。 (4)眼拙法 眼神不好把东西看错了。例如郭德纲的女朋友偏见小姐,一勺一勺把郭德纲的冰激凌给吃光了。比 如郭德纲说别人唱戏,头顶上三个大字:潼关。 (5)缩写法 莫名其妙的缩写,让人猜不出来什么意思。比如郭德纲说超级玛丽。岳云鹏给西单图书大厦叫单图。

(三)小快板—兵 解放军,最光荣,青年人志愿当了兵,因为我要当个兵,所以今天光说兵, 要说兵,净说兵,每句话里都带兵,新兵、老兵、男女兵,步兵、炮兵、坦克兵, 铁道兵、工程兵,水兵、伞兵、航空兵,报话架线通讯兵,汽车驾驶运输兵, 灭火救灾消防兵,指挥道路交通兵,站岗放哨警卫兵,救死扶伤卫生兵, 养猪做饭炊事兵,登台表演文艺兵,这个兵,那个兵,都是人民子弟兵, 子弟兵,学雷锋,人人负责当好兵,冲锋陷阵是神兵,战胜困难是尖兵, 完成任务是标兵,爱护人民是好兵,兵爱民,民爱兵,兵民团结一家亲, 全国各地都有兵,有兵的地方就有雷锋!

相声理论常识

相声理论常识
✓逗哏: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 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 “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 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 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泥 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曲艺名词。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 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 常称作“乙”。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声的表演和 欣赏过程中,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是双向的,十 分密切的。这一特点是与它特有的艺术形式— —对话的形式分不开的。这种形式满足了广大 观众的参与意识,由此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声与观众结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它从 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幽默,表达了群众对真善美 的追求和乐观精神,并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 揭露和讽刺。相声以其精湛的生活内容和独特 的艺术形式,成为优秀的民族艺术之花。
在一头沉类型的相声中,捧哏演 员的话虽不多,但应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捧哏演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作为“相声是对话的艺术”这一 命题“人证”。在相声的几个类型中, 群口相声是在对口相声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演变形成的,它将对口相声 中的双边的对话转变为多边的对话; 并且具有某些戏剧的成份。
单口相声的情况比较特殊。单口 相声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 而来的。它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 点。对此,专家们曾发表过精辟的意 见。
十、主要特点
相声表演采取直接面向观众的方式, “第四堵墙”在相声表演中是不存在的。许 多演员还直接向观众提问,或解答观众提出 的问题,并满足观众的要求。这样,就大大 加强了演员与观众的联系与交流。
在相声的欣赏过程,观众虽然一般不能 直接与演员进行对话,却可以通过笑声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另外,在许多相声中, 捧哏演员的话往往代表了观众的观点,捧哏 演员往往是作为观众的代言人与逗哏演员进 行对话。

相声的技巧和规律

相声的技巧和规律

相声是一种中国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

以下是一些相声表演的技巧和规律:
1. 说:说绕口令,贯口,念定场诗,数来宝等。

2. 学:学各省方言,各种地方戏曲,曲艺,流行歌曲,大小买卖的吆喝,学口技等。

3. 逗:能说单口,可以逗哏、捧哏、腻缝儿,会双簧(前脸,后身)等。

4. 唱:会唱太平歌词,开场小唱。

相声表演需要注意以下规律:
1. 铺平垫稳:叙述故事情节要交代清楚,为后面的“包袱”做好铺垫。

2. 三翻四抖:在铺垫部分设置好“包袱”,经过再三铺垫后再把“包袱”抖出来。

3. 迟疾顿挫:叙述故事和抖“包袱”时要掌握好节奏,有快有慢,有张有弛。

4. 顶针续麻:上一个“包袱”的结尾作为下一个“包袱”的开头,环环相扣。

相声表演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幽默感和应变能力,同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基本功
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

●学: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

●逗:制造笑料。

●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

实际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功唱。

在传统上,相声艺人把相声的基本功细分为十三门,分别是:
●要钱
●口技
●数来宝
相声
●太平歌词
●白沙撒字
●单口相声
●逗哏
●捧哏
●群口
●相声怯口/倒口
●柳活
●贯口
●开场小唱
术语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

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

●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常用道具
●醒木: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

●折扇: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棒(《大保镖》)、笔(《杨乃武写状》)、鼓槌(《口吐莲花》)等。

●手绢: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比如《学四省》《武松打虎》《捉放曹》
●桌子,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

表演对口相声时为逗哏站在桌外,捧哏站在桌子里边。

表演柳活时则以桌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门。

●御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