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中药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七种中草药提取物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初报

七种中草药提取物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初报郑志忠;陈良华;郑国华;童宇星;张树峰;童庆宣;明艳林【摘要】选取叶下珠、珠子草、千里光、鸦胆子、使君子、冬青和猫爪藤等7种中草药进行提取和初步分离,筛选出有抗肿瘤效果的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采用MTT法,以7种中草药醇提物的不同分离部位分别对人肝癌、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研究,并以人正常肝细胞株为模型对照跟踪筛选活性部位.结果表明,从7种中草药醇提物中,均获得对肿瘤细胞株具有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化学分离部位,其中叶下珠和珠子草的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的活性最显著,千里光的乙酸乙酯层、鸦胆子的正丁醇层、使君子和冬青的氯仿层活性次之,猫爪藤氯仿层和冬青的乙酸乙酯层活性较差,其他部位无活性.【期刊名称】《亚热带植物科学》【年(卷),期】2011(040)003【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中草药;MTT法;筛选;抗肿瘤;活性部位【作者】郑志忠;陈良华;郑国华;童宇星;张树峰;童庆宣;明艳林【作者单位】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药用植物与植物药研发中心;厦门市植物引种检疫与植物源产物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2;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药用植物与植物药研发中心;厦门市植物引种检疫与植物源产物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2;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药用植物与植物药研发中心;厦门市植物引种检疫与植物源产物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2;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药用植物与植物药研发中心;厦门市植物引种检疫与植物源产物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2;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药用植物与植物药研发中心;厦门市植物引种检疫与植物源产物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2;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药用植物与植物药研发中心;厦门市植物引种检疫与植物源产物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2;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药用植物与植物药研发中心;厦门市植物引种检疫与植物源产物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1.71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顽敌,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如何治疗仍然是重中之重。
五种药用植物萃取物对四种组织来源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观察

五种药用植物萃取物对四种组织来源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观察臧文霞;王菁;韩长日;陈光英;罗成果;吉如倩【摘要】目的检测药用植物白千层、大果榕、山苍子、匍匐滨藜、牛大力萃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实验,检测白千层、大果榕、山苍子、匍匐滨藜、牛大力的萃取物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GSC)和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超过50%即被确定为抗肿瘤有效活性萃取部位,则进一步测定有效活性萃取部位的半数抑制率(IC50).结果五种药用植物的部分萃取物对四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白千层、大果榕、山苍子、匍匐滨藜、牛大力的萃取物在体外对SPCA-1、BEL-7402、GSC-7901、K562肿瘤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Objective To detect the anti-tumor activity in vitro of extracted materials from medicinal plants Melaleuca leucadendron, Ficus auriculata, Litsea cubeba, Atriplex repens, Radix millettiac speciosae. Methods By MTT assay, it was detect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f extracted materials from Melaleucaleucadendron, Ficus auriculata, Litsea cubeba, Atriplex repens, Radix millettiae speciosae on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s (SPCA-1)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BEL7402) , gastric cancer cells (GSC) and leukemic cells (K562) in vitro. Inhibitory rates over 50% was the effective activity site of the anti-tumor, and the inhibition rate (IC50 ) was determined. Result Inhibition of the former tested tumor cells were observored after they were cultured by each extracted materials from five medicinal plants. Conclusions SPCA-1, BEL-7402, the GSC-7901, K562 tumor cells could be inhibitated byextracted materials from Melaleucaleucadendron, Ficus auriculata, Litsea cubeba, Atriplex repens, Radix millettiae speciosae in vitro.【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2(052)042【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药用植物;白千层;大果榕;山苍子;匍匐滨藜;牛大力;抗肿瘤活性【作者】臧文霞;王菁;韩长日;陈光英;罗成果;吉如倩【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热带药用植物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人类寻找新药以及对抗疾病的重要手段。
解毒化瘀含药血清抗白血病细胞K562及K562/A的体外实验研究

解毒化瘀含药血清抗白血病细胞K562及K562/A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以解毒化瘀法立意,选取解毒化瘀中药复方,拟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证实其是否存在抗白血病细胞及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方法采用MTT比色法,选择白血病细胞K562及阿霉素诱导的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解毒化瘀含药兔血清对其细胞毒作用。
结果解毒化瘀含药兔血清对K562及K562/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对K562/A的细胞毒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解毒化瘀中药在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及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生长方面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标签:解毒化瘀;白血病;多药耐药;体外细胞培养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株白血病细胞株K562在含10%FBS的IMDM培养基中培养。
阿霉素(ADR)诱导的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1],在含10%FBS的IMDM培养基中添加1 μg/ml的ADR 以维持其耐药性,实验前两周脱离ADR培养。
K562及K562/A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药理实验室提供。
1.2 药品及主要试剂IMDM 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产品; 四氮唑蓝(MTT),美国AMRESCO 公司产品;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速溶型,Pfizer Italia S.r.l.公司产品。
1.3 实验方法1.3.1 含药血清的制作新西兰大白兔1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驗组以解毒化瘀中药汤剂灌胃,2次/d,连续3 d;对照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2次/d,连续3 d。
于末次灌胃后2 h,心脏取血。
分离血清,将同组血清混匀,过滤分装,零下20℃保存备用。
1.3.2 MTT法检测含药血清的细胞毒作用按周氏改良MTT法[2]。
①接种细胞:分别收集K562及K562/A细胞悬液,离心,弃上清,用含2.5%血清的IMDM培养液配成单个细胞悬液,在EP 管中与占总体积50%,依不同比例稀释的含药血清混匀,并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于96 孔板中每孔接种混悬液100 μl,另设对照孔、空白对照孔及调零孔; ②培养细胞:将96 孔板移入CO 2 培养箱中,37 ℃、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48 h ; ③显色:48 h 后每孔加入MTT 液(5 g/L) 20 μl,CO 2 培养中,37 ℃、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4 h,每孔加入三联溶解液100 μl,37 ℃温箱中静置12 h,使结晶充分溶解;④比色:在酶标仪上测550 nm处光吸收度(OD550),实验重复3次。
黄檗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研究

黄檗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研究引言:白血病是一种由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恶性血液疾病,其特点是造血系统中存在大量异常的白血病细胞。
凋亡是白血病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成为了治疗白血病的重要策略之一。
近年来,黄檗提取物因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其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本文通过综述现有文献,对黄檗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进行探讨。
黄檗提取物简介:黄檗(Berberis amurensis Rupr.)属多年生灌木,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
其根部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物质、多糖等。
黄檗提取物由于具有抗菌、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和保健品的研发中。
黄檗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研究进展:一、黄檗提取物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1. 细胞凋亡的调控通路黄檗提取物被发现通过多个信号通路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例如,研究表明黄檗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Bcl家族蛋白、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和干扰线粒体膜电位等方式,改变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2. 细胞周期阻滞除了诱导细胞凋亡,黄檗提取物还可以通过阻滞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来抑制其增殖。
研究发现,黄檗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如CDK、cyclin等的表达,使白血病细胞停滞在特定的细胞周期阶段,从而阻止细胞继续增殖。
二、黄檗提取物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黄檗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药物,被广泛地研究其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潜力。
与传统化疗药物、放疗和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抗白血病细胞的效果。
例如,研究表明黄檗提取物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可以显著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减轻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
三、黄檗提取物在体内体外实验的研究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动物模型是评估黄檗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的重要手段。
研究发现,黄檗提取物在体外白血病细胞系中表现出明显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莪术油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莪术油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作用的实验研究周红;钟毅;王沁;江志生【期刊名称】《华西药学杂志》【年(卷),期】2004(19)4【摘要】目的观察莪术油 (ZTO)在体外对 3种白血病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和刺激人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
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方法 ,了解Z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系 (HL - 6 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系 (K5 6 2 )和急性红白血病系(U937)细胞株集落残存率的影响和对粒 -单系造血祖细胞 (CFU -GM)、红系造血祖细胞 (CFU -E)和巨核系祖细胞 (CFU -MK)的促增殖作用 ;采用RT -PCR方法 ,分析经ZTO作用后的白血病染色体易位产生的嵌合基因。
结果ZTO对白血病HL - 6 0、K5 6 2、U937细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中对HL - 6 0的抑制作用最强。
ZTO对CFU -GM、CFU -E、CFU -MK的集落产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其中对CFU -E的刺激作用最强。
净化后 ,白血病HL - 6 0、K5 6 2、U937细胞株的不同表达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结论ZTO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 ,同时对正常造血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页数】5页(P256-260)【关键词】莪术油;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作用;ZTO;造血祖细胞【作者】周红;钟毅;王沁;江志生【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bcr-abl融合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代白血病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J], 陈英玉;石奇珍;吕联煌;胡建达2.免疫磁珠与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作用的研究 [J], 宋振岚;董学斌;安广宇3.长春新碱联合甲基泼尼龙体外净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 [J], 施红;严文伟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净化作用实验研究 [J], 戴厚永;陈秀芳;陆德炎;丁润生;姜胜华;徐瑞容5.用IL-2和IFN-α2a体外净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的实验研究 [J], 陈伦华;蔡茂云;高清平;李秀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药组方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
![草药组方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934e9aa5e518964bce847c90.png)
专利名称:草药组方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骆衡,张小东,朱绪辉,潘卫东,黄丽荣,王星慧,封素娟,关天琪,王恒
申请号:CN201610140334.8
申请日:20160314
公开号:CN106038838A
公开日:
201610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药组方提取物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它包括金银花1‑10份、蒲公英1‑10份及紫花地丁1‑10份;将以上组分中的两种或三种进行混合后,向混合物中加入
15‑25倍量的水浸泡20‑40分钟,再加热煎煮提取三次,并将三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至浓度为
5g/mL,紫外灭菌,保存于‑20℃,获得草药组方提取物。
本发明将金银花、蒲公英及紫花地丁单独或复配,发现通过水提的方式获得的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更发现了这三种药物组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这三味中药在形成组合后对癌细胞的生长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生长抑制极其显著地强于其它癌细胞。
申请人: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地址: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沙冲南路20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几种中药提取物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几种中药提取物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环境与农产品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重视,而且对农药残留的限制也要求的很严格。
近年来,化学农药被大量使用于农业生产中,由于多数在自然环境中不易降解,蓄积能力强,导致污染了环境,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破坏了生态平衡,农作物及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危害了人体健康。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生产这些化学农药过程中三废的排放问题,按我国1998年生产化学农药约18万t计,年排放的三废超过40万t[1]。
因此,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势必会不断下降,而植物源农药将替代化学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是自然存在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降解不污染环境,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且低毒、低残留、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农产品的高品质能够得到充分保留。
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复杂,通常能作用于靶标生物的多个位点,有利于延缓靶标生物的抗药性;有些植物源农药还能刺激植物生长,起到生长调节作用[2]。
因此植物源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纪淑娟等对丁香抑菌成分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到以95%乙醇为溶剂的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率为62.47%[3];杨帮等对美洲商陆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得出以极性强的甲醇为溶剂对柑橘绿霉病和小麦纹枯病2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达100%[4];崔永明等在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技术及其抑菌活性研究中指出甘草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均较为明显[5];杨国平等通过天南星提取物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得出天南星醇提物对小鼠S180肉瘤表现出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并未造成明显毒害作用[6]。
根据上述文献可知,丁香、商陆、甘草、天南星对不同致病菌有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而为研究不同中药提取物对不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本试验选用8种中药材的提取物对4种主要致病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以筛选出對主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对于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植物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鼠尾草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体内体外研究的开题报告

鼠尾草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体内体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白血病是由于造血系统异常增生而导致的一种恶性肿瘤。
近年来,由于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的发展,白血病患者的治愈率逐渐提高。
然而,由于化疗会对正常细胞造成很大的伤害,且易出现耐药性,因此更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鼠尾草酸是从植物鼠尾草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机酸,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功能。
三氧化二砷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 ) 的一线药物,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来发挥治疗作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鼠尾草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明确其分子机制,并进一步验证其在体内和体外的抗白血病作用,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三、研究方法1. 测定细胞毒性采用MTT法和FDA法测定鼠尾草酸和三氧化二砷对K562细胞株和HL-60细胞株的细胞毒性。
2. 测定细胞凋亡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和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率。
3. 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 Bcl-2、Bax、Caspase-3和PARP等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探讨鼠尾草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机制,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预期结果包括:1. 鼠尾草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能协同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2. 鼠尾草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能显著降低白血病细胞中 Bcl-2 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 Bax、Caspase-3 和 PARP 的表达水平。
3. 鼠尾草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减轻白血病的症状。
综上,本研究将探讨一种新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J Sichuan Univ(Med Sci Edi) 2012;43(3):362-366 六种中药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单卿卿,龚玉萍△,郭 勇,林 娟,周睿卿,杨 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41)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粉防己碱、和厚朴酚、姜黄素、冬凌草甲素和丹皮酚对白血病细胞株SUP-B15、K562、CEM、HL-60、NB4的抗增殖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MTT法测定6种中药有效成分作用于上述5种白血病细胞株96h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药物对细胞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
结果 丹参酮ⅡA对SUP-B15、K562、CEM、HL-60、NB4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但是对HL-60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其它白血病细胞株。
粉防己碱、和厚朴酚、姜黄素、冬凌草甲素对5种细胞株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作用相似,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丹皮酚对5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最弱。
结论 粉防己碱、和厚朴酚、姜黄素、冬凌草甲素对5种白血病细胞株SUP-B15、K562、CEM、HL-60、NB4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证明它们抗白血病作用具有广谱性。
丹参酮ⅡA对SUP-B15、K562、CEM、NB4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优于HL-60细胞株,说明它的抗白血病作用在不同细胞株中有差异性。
丹皮酚对5种白血病细胞株的作用最弱。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粉防己碱 和厚朴酚 姜黄素 冬凌草甲素 丹皮酚 白血病细胞株Anti-tumor Effect of TanshinoneⅡA,Tetrandrine,Honokiol,Curcumin,Oridonin and Paeonol on Leukemia CellLines SHAN Qing-qing,GONG Yu-ping△,GUO Yong,LIN Juan,ZHOU Rui-qing,YANG Xi. Departmentof Hematolog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therapy,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gongyuping@hotmail.com【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anshinoneⅡA,tetrandrine,honokiol,curcumin,oridonin and paeonol on leukemia cell lines SUP-B15,K562,CEM,HL-60and NB4.Methods The leukemia celllines were exposed to the six Chinese herbal components for 96hours.The proliferative inhibitory effects weredetected with MTT and described by IC50value.Results TanshinoneⅡA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s of SUP-B15,K562,CEM,HL-60and NB4cell lines,with HL-60showing the least impact.Tetrandrine,honokiol,curcuminand oridonin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s of SUP-B15,K562,CEM,HL-60and NB4cell lines and there was no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ll lines.Paeonol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leukemia cell lines.Conclusion Tetrandrine,honokiol,curcumin and oridoni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five cell lines SUP-B15,K562,CEM,HL-60,NB4,and the effects are similar,which means that their anticancer effects are quite broad.TanshinoneⅡA has better anti-leukemia effects on SUP-B15,K562,CEM,NB4than on HL-60.The effect ofpaeonol against leukemia cell lines is poor.【Key words】 TanshinoneⅡA Tetrandrine Honokiol Curcumin Oridonin Paeonol Leukemia cell lines 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但大部分患者最终因对药物耐药而死亡。
尽管不断出现的分子靶向药物给部分患者带来福音,但昂贵的价格使其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少的中医药。
已有很多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物被发现有抗肿瘤的作用,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770912)、四川省科技厅社会公益项目(2008SZ0017)和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资金(20071108-18-4)资助△通讯作者,E-mail:gongyuping@hotmail.com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亚砷酸便是从中药中提取而来[1]。
丹参酮ⅡA、粉防己碱、和厚朴酚、姜黄素、冬凌草甲素、丹皮酚是分别从中药丹参、防己、厚朴、姜黄、冬凌草、丹皮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
本文主要研究上述6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抗白血病作用,以期筛选出能有效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物。
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株K562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细胞株,表第3期单卿卿等:六种中药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达bcr/abl融合基因及其产物P210融合蛋白;SUP-B15为急性B淋巴性白血病细胞株,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及其P190融合蛋白;HL-60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CEM为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NB4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NB4、K562、CEM、HL-60 4种细胞株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干细胞生物实验室提供,SUP-B15购自美国ATCC公司。
5种细胞株在37℃、5%CO2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10%胎牛血清和1%青链霉素的RMPI 1640培养液中,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1.2 培养基和试剂胎牛血清、青链霉素、RMPI 1640培养基均为Hyclo公司产品,MTT为Sigma公司产品,丹参酮ⅡA(HPLC≥98%)、粉防己碱(HPLC≥98%)、和厚朴酚(HPLC≥98%)、丹皮酚(HPLC≥98%)为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姜黄素(HPLC≥98%)和冬凌草甲素(HPLC≥98%)购于南京宝泽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6种中药有效成分用DMSO溶解,配成20mmol/L的浓度于-20℃保存,使用时用RMPI 1640培养液稀释到工作浓度。
1.3 MTT细胞毒实验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测定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丹参酮ⅡA、粉防己碱、和厚朴酚、姜黄素、冬凌草甲素、丹皮酚对SUP-B15、K562、CEM、HL-60、NB4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
实验分组:实验分为实验组、调零组和对照组。
根据文献报道及预实验结果,每种中药提取物选取7个不同的浓度。
实验组中加入10μL不同浓度的中药提取物和90μL细胞悬液;调零组加入100μLRMPI 1640培养液;对照组加入10μL RMPI 1640培养液和90μL细胞悬液。
实验步骤: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96孔板,SUP-B15细胞株6×104/孔,K562细胞株4×103/孔,CEM细胞株6×103/孔,NB4细胞株4×103/孔,HL-60细胞株1×104/孔,按实验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细胞悬液、RMPI 1640,每个浓度设4个复孔。
将96孔板置于37℃、5%CO2孵箱中孵育96h,每孔加入5mg/mLMTT溶液20μL,37℃、5%CO2孵箱中继续孵育4h,加入MTT三联溶解液[2](三联溶解液配方:异丁醇5mL,10mol/L HCl0.1mL,SDS 10g用双蒸水溶解配成100mL溶液)100μL,继续在37℃、5%CO2孵箱孵育过夜。
第2d用酶标仪测定每孔在570nm处的吸光度值,计算出抑制率,绘制生长曲线。
根据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与药物浓度对数成正比的原理计算出不同中药有效成分对细胞作用的IC50值。
实验重复3次。
1.4 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珚x±s的方式,各个样本均数之间采用方差分析,分析之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P>0.05则说明组间方差齐,再使用方差分析,各组间差异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丹参酮ⅡA对白血病细胞株的作用我们选择了1、5、10、20、50、75、100μmol/L 7个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作用于SUP-B15、K562、CEM、HL-60、NB4细胞株,IC50值见表1,发现丹参酮ⅡA对SUP-B15、K562、CEM、NB4的抑制作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L-60的IC50值高于其他细胞株的IC50值(P<0.05)。
丹参酮ⅡA对SUP-B15、K562、CEM、HL-60、NB4 5种细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表2),而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丹参酮ⅡA对HL-60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其它白血病细胞株。
2.2 粉防己碱对白血病细胞株的作用我们选择了0.5、1、5、10、20、50、100μmol/L 7个不同浓度的粉防己碱作用于SUP-B15、K562、CEM、HL-60、NB45种白血病细胞株,粉防己碱的表1 各中药有效成分对5种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μmol/L)Table 1 Concentration of drugs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leukemia cell lines by 50%(IC50,μmol/L)n SUP-B15K562CEM HL-60NB4TanshinoneⅡA 4 16.04±12.17*15.56±7.85*15.73±7.58*103.54±14.45 16.02±4.75*Tetrandrine 4 7.60±1.55 6.92±1.48 5.89±1.71 5.06±0.71 5.64±1.14Honokiol 4 17.81±9.99 19.93±6.93 16.11±5.26 32.07±4.39 19.58±10.53Curcumin 4 29.05±3.46 39.66±7.70 30.09±12.98 38.67±7.95 27.10±1.93Oridonin 4 5.42±0.99 4.98±1.24 4.75±2.43 5.37±1.41 5.82±1.00Paeonol 4 420.40±19.94△354.09±147.52△327.30±90.13△392.33±60.33△355.39±30.28△363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第43卷 *P<0.05,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ells treated with TanshinoneⅡA and HL-60cells;△P<0.001,vs.other drugs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IC50值在5种细胞株间比较相近,结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