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合集下载

敦煌的名词解释

敦煌的名词解释

敦煌的名词解释敦煌,这座位于中国甘肃省的小城市,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重要节点,也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古代文化瑰宝的所在地。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深受赞誉的艺术作品,给后世人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石窟艺术宝库,是敦煌古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见证。

莫高窟是根据佛教信仰而建造的,由许多个石窟组成,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塑像等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佛教艺术及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源。

每一幅壁画都具有浓厚的佛教熏陶,体现了古代人们虔诚崇拜佛教的信仰之情。

莫高窟中的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佛教故事、历史事件、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从中可以窥探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迁。

除了佛教艺术,敦煌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敦煌文学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集中体现。

敦煌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而著称。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敦煌诗歌,这些诗歌既有描述大自然美景的,也有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敦煌诗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意境和细腻的描绘,从而使人们能够在诗歌中感受到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敦煌文学还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和小说,这些作品以其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敦煌的音乐也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敦煌音乐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流,结合了东西方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敦煌音乐文化。

敦煌音乐以其悠扬、婉转的曲调和精妙的编排而为人所称道。

敦煌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古代乐器与歌唱结合在一起,通过和谐的旋律和动听的声音来表达情感。

敦煌音乐传统中还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乐曲和演奏技法,这些珍贵的遗产通过传承与保护而得以保存至今。

除了艺术之外,敦煌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在敦煌,你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如腰鼓、杂技、皮影等。

这些表演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常常出现,成为人们欢乐祥和的见证。

敦煌著名景点介绍

敦煌著名景点介绍

敦煌著名景点介绍
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
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是北朝的第一个洞窟,名“阳关洞”,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403年-公元417年)。

由于时代久远,又历经了西夏、元等历代的建造和改建,窟内壁画和彩塑大
部分已经遗失或破坏。

但仅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000多平方米和
少量泥塑造像。

洞窟中保存下来的壁画,大约有5万多平方米,
题材涉及佛教故事、山水花鸟、奇禽异兽等内容。

其中最有名的
是第265窟中的《步辇图》和第427窟中的《文成公主进藏图》。

敦煌莫高窟有精美的建筑和装饰图案以及丰富多样的经卷文献。

—— 1 —1 —。

关于敦煌的诗句

关于敦煌的诗句

关于敦煌的诗句一、敦煌的历史和背景1.1 敦煌的地理位置和起源•敦煌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1.2 敦煌的历史渊源•敦煌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经历了汉、晋、唐等多个朝代的繁荣和衰落。

1.3 敦煌的文化价值•敦煌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二、敦煌之美的描写2.1 自然景观的诗句•“敦煌沙漠千里碧,风沙梦境绝世奇。

”•“突兀屹立的鸣沙山,宛如大自然的雕塑。

”2.2 文化古迹的诗句•“千年敦煌壁画艳,神秘瑰丽如童话。

”•“莫高窟中佛陀神,信仰与艺术的结晶。

”2.3 敦煌文化的诗句•“敦煌音乐足动人,古老旋律流传久。

”•“诗书画与文化绸缪,埋藏了千年的智慧。

”三、敦煌与丝绸之路的联系3.1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节点•敦煌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枢纽。

3.2 敦煌的文化交流•敦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吸引了众多来自欧亚的文化影响。

3.3 敦煌壁画中的丝绸之路•敦煌壁画中描绘了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成为研究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资料。

四、敦煌艺术的魅力4.1 丰富多彩的壁画艺术•敦煌壁画以其绚丽多彩的形象吸引了无数游客,展现了古代壁画艺术的辉煌。

4.2 独特的音乐艺术•敦煌音乐以其独特的古典特色,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精致细腻的艺术品•敦煌的雕塑、瓷器和书画艺术品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品制作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

4.4 文化传承与创新•敦煌的艺术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基础上,也积极创新,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五、敦煌的保护与传承5.1 敦煌壁画保护的挑战•敦煌壁画存在着腐蚀、老化等问题,保护和修复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5.2 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敦煌文化的传承需要注重教育、研究和推广,为后代提供更多的了解和学习机会。

5.3 国际合作与交流•敦煌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合作,通过交流合作,实现文化的多元发展。

关于甘肃敦煌的介绍

关于甘肃敦煌的介绍

关于甘肃敦煌的介绍摘要:一、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二、敦煌莫高窟三、敦煌壁画与艺术价值四、敦煌的其他文化遗产五、旅游资源与建议正文:甘肃敦煌,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自古以来,它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

敦煌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胜地。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和雕塑,展示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

莫高窟的壁画题材丰富多样,有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世俗生活等,堪称一部图像化的中国古代社会史。

这些壁画艺术价值极高,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除了莫高窟外,敦煌还有其他文化遗产值得探寻。

例如,敦煌博物馆、敦煌文献馆等,都展示了敦煌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此外,敦煌还有许多古代寺庙、古城遗址等遗址,让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古代敦煌的繁荣与昌盛。

敦煌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游客可以参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著名景点,领略大漠风情和丝绸之路的韵味。

同时,敦煌还有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让游客在游玩之余,还能品尝地道的美味和带回家乡的纪念品。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敦煌,以下是一些建议:1.提前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以便在参观时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莫高窟等景点。

2.选择合适的旅游季节,避免高峰期,以获得更为宁静的游览体验。

3.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遵守景区规定,保护文化遗产。

4.准备好防晒和防寒措施,确保旅途中的身体健康。

总之,甘肃敦煌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探寻。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欣赏到世界顶级的艺术瑰宝。

敦煌历史背景知识

敦煌历史背景知识

敦煌历史背景知识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是世界著名的古代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遗址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

敦煌的历史背景十分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敦煌的重要历史背景知识。

文化交流的枢纽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

在古代,敦煌是中国同中亚、印度和西亚地区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种交流使得敦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交融之地,融合了多种艺术、宗教和文化元素。

的传播中心在公元4世纪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而敦煌则成为了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中心。

敦煌莫高窟是艺术的杰作,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壁画和雕塑。

这些壁画和雕塑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传播过程。

文化繁荣的时期敦煌处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其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一时期,敦煌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和艺术家前来创作。

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在这一时期诞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

重要的历史遗迹除了莫高窟之外,敦煌还拥有其他重要的历史遗迹。

敦煌城为唐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城池,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此外,敦煌还有著名的沙漠冰山、月牙泉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艺术瑰宝的保护与传承敦煌的艺术瑰宝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国内外学者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和复制壁画、建立博物馆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敦煌的历史背景灿烂而庞大,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佛教传播和艺术创作的重要阶段。

通过了解敦煌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地理敦煌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敦煌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敦煌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戈壁荒漠地带,属于中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由于地处沙漠边缘,敦煌的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日照充足。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

敦煌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样,有沙漠、戈壁、丘陵等地貌景观。

此外,敦煌地处丝绸之路上,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这使得敦煌成为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城市。

二、历史敦煌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周代时期,敦煌就是西域通商的重镇。

隋唐时期,敦煌曾经出现了辉煌的繁荣期,成为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城市。

在这一时期,敦煌还曾经是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莫高窟的修筑便是在这一时期。

在隋唐时期,敦煌还是一座重要的军事据点,对抗中亚和西域的侵扰。

明清时期,敦煌逐渐走向衰落,其地位和影响力下降,城市规模也大幅度减小。

直到近代,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渐凋零,敦煌也逐渐荒废。

直到20世纪初,敦煌才得到了重新发现和重视。

三、文化敦煌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其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便是莫高窟。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4世纪,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内壁画、泥塑艺术和雕刻等艺术形式堪称绝世之作,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其内的壁画共有四万余平方米,泥塑造像有七千余尊,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

此外,敦煌还是中国的一座书法之乡,素有“沙漠书院”之称。

敦煌的书法风格别具特色,清丽风格,笔力圆润,气势恢宏,以及书法作品具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

敦煌的音乐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敦煌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敦煌音乐能够展现出古代西域的音乐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敦煌,还有一张特别的名片,那就是敦煌艺术。

敦煌艺术不仅包括了莫高窟内的壁画、泥塑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了壁画绘画、泥塑雕塑、书法、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敦煌两日游攻略

敦煌两日游攻略

敦煌两日游攻略介绍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古城。

敦煌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莫高窟,这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

除了莫高窟,敦煌还有其他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包括敦煌城墙、鸣沙山、月牙泉等等。

如果你计划来敦煌游玩两天,下面的攻略将帮助你合理安排行程,充分体验敦煌的魅力。

第一天:莫高窟与敦煌城墙上午:莫高窟1. 参观莫高窟主洞莫高窟是敦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里有大约735个洞窟和45万平方米的壁画,记录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建议提前预订门票,避免排队等候。

在莫高窟主洞,你可以欣赏到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历史场景和文化艺术作品。

2. 游览莫高窟其他洞窟除了主洞之外,莫高窟还有多个次要窟和千佛洞。

其中,千佛洞是最有名的一个,内部有上千尊佛像。

游览这些洞窟时,注意保护文物和遵守相关规定,不要触摸壁画。

下午:敦煌城墙1. 欣赏敦煌城墙全景敦煌城墙建于明代,是一处古老而庞大的建筑。

在城墙的上方,你可以俯瞰整个敦煌古城的壮丽景色,并且还能欣赏到周边山脉的美景。

在城墙上漫步,感受古城的历史氛围。

2. 参观敦煌博物馆敦煌博物馆位于敦煌城墙内,收藏、展示了大量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敦煌的历史、文化以及莫高窟的石窟艺术。

博物馆内还有丝绸之路文化展览,展示了敦煌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第二天:鸣沙山与月牙泉上午:鸣沙山1. 感受沙漠风情鸣沙山是中国最著名的沙漠景区之一,这里的沙丘呈现出奇特的风景。

你可以在沙丘上徒步漫步,感受沙漠的浩瀚与辽阔。

如果你喜欢冒险,还可以尝试滑沙和骑骆驼等沙漠活动。

2. 参观鸣沙山脚下的文化遗址鸣沙山脚下有一些古代文化遗址,如敦煌文化广场和敦煌文化公园。

这些地方展示了敦煌的历史文化,你可以参观其中的博物馆、展馆和遗址,了解更多关于敦煌的知识。

下午:月牙泉1. 欣赏月牙泉美景月牙泉是敦煌最知名的泉水景点,得名于其形状像一弯新月。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泉水与沙漠、山脉的完美结合,景色非常壮丽。

关于甘肃敦煌的介绍

关于甘肃敦煌的介绍

关于甘肃敦煌的介绍摘要:一、甘肃敦煌简介1.地理位置2.历史背景3.文化底蕴二、敦煌莫高窟1.莫高窟的创建2.莫高窟的特点3.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三、敦煌壁画1.壁画的内容2.壁画的风格3.壁画的意义四、敦煌文化的影响1.对国内文化的影响2.对世界文化的影响3.敦煌学的发展正文:甘肃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莫高窟和敦煌壁画。

莫高窟是敦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

莫高窟内有洞窟735 个,壁画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 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壁画和泥质彩塑艺术,不仅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壁画的内容包括佛像、佛经故事、佛教史迹、神话传说、现实生活等各个方面。

壁画的风格独特,以线条为主,色彩鲜艳,构图精美,表现出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深厚功底和独特匠心。

敦煌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敦煌文化的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對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敦煌地区的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敦煌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文化研究,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总之,甘肃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

莫高窟和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莫高窟考察报告 [引用 2006-10-28 02:02:27]字号:大中小一、活动概况我们于2006年9月4日到达敦煌,5日参观了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画,了解了莫高窟的文物保存状况,活动历时3天,让我们切实感受了莫高窟古老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看到了莫高窟文物受到的巨大破坏,了解了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认识到了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莫高窟概况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它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公里。

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

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珍品,而且包涵了中国乃至西域的中世纪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被称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敦煌莫高窟具有珍贵的艺术、历史、科学价值。

三、莫高窟文物保护状况明代之前,莫高窟由寺院僧侣保护,没有遭受特大破坏,明朝封闭嘉峪关之后,莫高窟便被弃置荒漠而无人过问,风雨侵蚀,自然坍塌,无知者的烟熏破坏,盗宝者的有意掠夺使莫高窟千疮百孔,荒凉破败。

直到1944年,莫高窟才作为文物被保护起来。

目前对莫高窟进行的保护维修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石窟危崖加固:石窟崖体纵横裂隙和历史上的地震,造成部分洞窟局部坍塌,又使另一部分洞窟悬空,有继续崩塌的危险。

部分洞窟暴露在外,长期受日光,雨雪,风沙侵蚀,这些都严重危及石窟安全,经过勘查采用了工程构筑附加物的方法进行加固修缮,主要措施有:a.以梁柱结构支顶悬空的石窟。

b.以石砌体挡墙支撑有裂隙的崖壁。

c.清除崖壁顶部边沿的悬崖危石。

现在我们看到的莫高窟外表是由人工砾岩构成的,体现了“修旧如旧”的精神,石窟外貌朴实自然,与外部环境风貌融为一体,而且坚固美观,能承受七级地震。

2.病害壁画和彩塑的修复:莫高窟有各类病害的壁画总计4000多平方米,占壁画总面积的10%,有病害的彩塑共100多身,占彩塑总数5%。

大量的病害壁画和彩塑有待修复治理。

首先,抢修了一批行将坠毁的大面积脱落的壁画;其次,修缮了严重起甲和酥碱的病害壁画,在对加固的粘结材料和修复工艺进行了反复试验后,在众多的合成树脂材料中,选择了聚乙烯醇和聚醋酸乙烯乳液作为加固材料;再次,对有烟熏病害的壁画用弱碱碳酸钠作为清洗剂进行清洗;最后,对彩塑进行了普遍的检查和修缮。

3.壁画和彩塑颜料剖析:自80年代开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法对白、红、蓝、绿、棕黑五种颜料几百个样品进行剖析,弄清了莫高窟颜料的物相组成及变色颜料的成分,对进一步研究壁画和彩塑变色及褪色原因有很大作用。

同时从不同光源的辐射,有害气体影响,不同湿度的作用,颜料之间相互作用,胶结材料老化等方面探索壁画变色机理。

4.环境监测:对莫高窟窟区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地表温度,光照,风向,风速,降沙量,沙粒度,雨量进行监测,也对洞窟内的小气候进行了科学监测,又对莫高窟窟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臭氧,氮氧化合物进行了监测,探索窟区环境中不同季节各种污染物含量变化规律,找到有害污染物的污染源。

又对莫高窟窟区地表水和崖体岩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

5.预防性保护措施:a.控制洞窟小气候环境,制定严格的开放参观制度。

b.为防止开放过程中认为破坏壁画,在开放参观的洞窟内安装玻璃屏风。

c.为防止污染莫高窟窟区的大气环境,控制窟区内汽车的行驶和停放。

d.定期检查洞窟以便及时发现和修复壁画和彩塑的病害。

另外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底层的洞窟中墙壁下又密排的竹杆状物,据介绍是为了防止地下潮气对壁画的侵害而采取的措施。

四、劫难史1.洋人掠夺直至本世纪初,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其中的文书宝藏得以再现于世。

可惜的是,发现的初期并没有得倒应有的重视。

在藏经洞被发现的6年之后,一个个外国探险家闻风而至,他们辗转来到荒凉的敦煌,从王圆箓手里连哄带骗,像买废纸一样将宝贵的文物盗运出国。

2、官吏窃取洋人对遗书的重视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于是发令到敦煌,对洞里剩余的东西进行封锁并且适时运往北京。

孰不知此时文物已去之大半,而接下来长途运输带来的损失较之洋人的盗窃更为严重,遗书在途中几近处于无人看守,任其丢失的状态,大小官吏和看守层层窃取,运到北京时只剩下八千六百多残卷了。

五、结尾我们通过敦煌研究院了解到,在以后的保护工作中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这主要包括了石窟环境的监测与治理;石窟崖体,石窟加固和加固工程附加建筑物稳定性的研究;壁画和彩塑的保护研究;酥碱,起甲,粉化壁画和彩塑的修复加固;石窟资料的制作和保存;还有其他的一些保护性措施。

在石窟外面的展览中心里,我们看到了一些仿建的洞窟,这一方面缓解了游客压力,另一方面让大家看到了没有开放的一些洞窟的内容。

这次敦煌莫高窟之行,让我感触良多,有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赞叹,有对研究院工作者献身艺术的精神的景仰,更多的是认识到了我们未来所肩负的责任。

莫高窟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大家都来关注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将来为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敦煌石窟区蒙古文题记考察报告、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蒙古文文献标音释读项目信息对应的项目名称:敦煌吐鲁番蒙文文书研究学科:综合项目类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嘎日迪项目依托高校:内蒙古师范大学成果信息成果名称:敦煌石窟区蒙古文题记考察报告、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蒙古文文献标音释读作者(含主要成员): 嘎日迪、罗华庆、巴音巴特尔最终成果摘要报告该项目最终成果为《敦煌吐鲁番蒙古文文书释读研究》,专著,也是项目后续研究产生的成果。

主要是想全面系统反映丝绸之路边缘地带蒙古文文献第一手资料的全貌,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好基础。

1.该专著由主要内容三章、绪论以及附录等内容结构构成。

绪论部分由敦煌吐鲁番蒙古文文书概观、敦煌吐鲁番蒙古文文书目前搜集整理和研究概况、敦煌吐鲁番蒙古文文书的文献学价值、敦煌吐鲁番蒙古文文书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及其途径等四个内容构成。

第一章、敦煌石窟区蒙古文题记研究,主要标音释读和汉译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洲榆林窟、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和一个庙石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殊山石窟等九百余窟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石窟里共发现了五十余处35款题记。

按游人题记和宗教题记来分类进行介绍研究。

这是敦煌题记类。

第二章、敦煌石窟北区新出土蒙古文文书研究,主要标音释读和汉译敦煌莫高窟北区新出土的68件纸质回鹘蒙古文、八思巴文残件。

分回鹘蒙古文公文文书、回鹘蒙古文宗教文书、回鹘蒙古文习语文书、八思巴蒙古文文书四类进行介绍研究。

这是敦煌纸质文书类。

第三章、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书研究,主要标音释读和汉译吐鲁番出土近一百件37类回鹘蒙古文、八思巴文残件。

分回鹘蒙古文公文文书、回鹘蒙古文宗教文书、回鹘蒙古文天文文书、八思巴蒙古文文书、近代文书等五类进行介绍研究。

这是吐鲁番纸质文书类。

附录部分由词汇索引、参考书目和图版构成。

前两项具有工具性功能。

图版准备附出近二百份。

其中蒙古文文献研究中词汇索引是国外一直沿用的方式。

这是反映敦煌吐鲁番蒙古文文献全貌的最全面、最集中的第一手资料,有不少资料图片还是第一次刊布。

2.专著在文献、图片的提供,包含的广度和数量上是空前的。

尤其第一、二章中的第一手资料是项目主持人等掌握并一直从事的研究内容之一,国内研究甚少、国外研究几乎为零。

文献以拉丁标音、图片、词汇的旁译和内容的总译、文献情况、环境的介绍描述等的全面,也是空前的。

3.主要采取释读和拉丁音标标音、汉译旁译和总译并结合注释等语文学的方法手段;文献书写的材料质地以及周边环境的描述主要采取考古方法手段;文献年代、种类、名称、书写人等的考据,主要采取历史及综合的方法手段。

紧紧围绕文献,实事求是地进行介绍研究,杜绝无中生有,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条。

4.首先,从文献提供的角度来说,其意义是重大的。

敦煌吐鲁番回鹘蒙古文文书和八思巴文文书,在蒙古文文书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目前已有早期的文献中已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二。

早期的回鹘蒙古文文书在国内外的收藏,除了敦煌吐鲁番文书外主要有碑文文献和外交文书。

八思巴文文书主要是圣旨、懿旨、令旨碑文和纸质上述公文文献,两项相加起来数量不多、比重不高。

敦煌吐鲁番蒙古文文书,在文献种类上是较全面的。

主要有回鹘蒙古文文书和八思巴蒙古文文书。

涵括了官民、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社会各个阶层,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

通过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体制和制度。

敦煌吐鲁番回鹘蒙古文文书和八思巴文文书,既是敦煌吐鲁番学不可缺少的,又是蒙古学不能够没有的第一手资料。

这一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以丰富两个著名学科内容,拉近两个国际性学科的联系,促进两个学科共同繁荣发展。

敦煌吐鲁番回鹘蒙古文文书和八思巴文文书的研究,从蒙古语言文学的角度来说具有理论意义。

蒙古语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历史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开展中古蒙古语或蒙古语历时发展的研究方面总是缺乏第一手资料。

因此早期的蒙古语诸种文字文字文献显得特别重要。

敦煌吐鲁番回鹘蒙古文文书和八思巴文文书可以弥补此方面的一些燃眉之急,是早期蒙古文献的重要补充。

回鹘蒙古文文书和八思巴文文书是当时蒙古语很重要的文字之一,敦煌吐鲁番文献中具有这两种文字,且有木刻、手写、练书以及壁字题记、楷书行书等等多样性,对于文字演变的研究文字发展史研究、正字法研究等均是不可替代的原始资料。

敦煌吐鲁番回鹘蒙古文文书中有一文学译作《亚历山大一世传奇》的罕见的残件,是蒙古语中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最早的翻译成果,弥足珍贵。

在佛经译作或创作中,更多的是联首押尾式的蒙古文诗体。

这些文献,可给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等领域,提供宽广的素材依据。

因此,对蒙古学和敦煌吐鲁番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学者,可提供研究的原始依据。

其次,从专著本身的学术价值来说,其价值是较高的。

开拓了边缘性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领域。

从敦煌吐鲁番学这个学术领域的高度视角,将目前的国内外收藏全部蒙古文文献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这将对于两个学科的进一步接触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丰富两个著名学科内容,拉近两个国际性学科的联系,促进两个学科共同繁荣发展。

尝试性地应用了语文学和考古学的手段,增强了可信度。

敦煌题记文献和新出土文献是本课题组有关人员几经实地考察的第一手资料。

尤其是石窟壁面题记,反反复复、多个角度、借助多种发光体实地释读确认誊录的。

因此经过我们亲历考证的文献,应该说可靠性较强,图片处理尽可能达到了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