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故事

合集下载

敦煌壁画神话故事

敦煌壁画神话故事

敦煌壁画神话故事敦煌壁画历经十个朝代,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展示了我国中古时期广阔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大量的民间艺术流传及演变。

以下是整理的敦煌壁画神话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敦煌壁画神话故事一乘象入胎《乘象入胎》壁画,描绘其母摩耶夫人梦见一位菩萨乘白象而有身孕的画面:古代印度波罗奈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

国王净饭王,年老无子。

一日,国王的夫人摩耶在睡梦中梦见天空中有一人坐乘白象,周围大放光明,普照天下,并有天人散花奏乐,由空中飞下,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夫人从梦中惊醒,告之净饭王,国王不知此梦是否吉祥,便请相师占梦,相师说:“此梦预示圣神已来府降胎。

太子以后,在家当为转轮圣王,出家学道当得作佛,度脱十方。

”表示能仁(或护明)菩萨化乘白象,投入摩耶夫人胎中。

乘象入胎是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在壁画中多有表现。

夜半逾城《夜半逾城》壁画的故事情节生动:释迦牟尼涅槃图太子在出外游观后更欲出家。

太子二十九岁那年的四月七日夜里,太子决心离世出家,急命马夫车匿为他备马,白马不忍太子离去,前后跳踏,不愿让太子接近,太子扶拍马背,口说颂偈,才得以上马。

骑上白马,离宫而去。

此时国中人均昏睡不醒,为了不使马蹄踏地时发出声响,天神托起马蹄,腾空而起。

行至城门,在诸天的帮助下城门无声而开,太子乘犍陟马逾城而出,开始了漫长的苦行生活。

这一故事是莫高窟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早期画面构图简单仅绘出太子骑白马一情节,之后情节及画面有了进一步的丰富。

涅槃图《涅槃图》是敦煌故事壁画的重要内容,涅槃指灭尽烦恼解脱生死。

早期《涅槃图》用色简捷,笔触强烈,人物分布排列简单。

隋以后,《涅槃图》形成规模较大的独立涅磐经变故事,强化叙事情节,突出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整个画面趋于写实。

除《涅槃图》外,还有表现各国哀悼释迦牟尼涅槃的故事壁画,如第158窟中的《举哀图》,画工们用线描方式准确把握各国人物形象特征,不仅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当时各国的人情风貌,还以写实方式准确记录不同的哀悼习俗,是十分珍贵的民俗画史和历史人文艺术史资料。

敦煌壁画故事赏析

敦煌壁画故事赏析

敦煌壁画故事赏析敦煌壁画是中国独特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凭借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闻名于世。

这些壁画记录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

下面将对敦煌壁画中的一些故事进行赏析。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佛教故事和世俗故事。

佛教故事是敦煌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描绘了佛陀的生平事迹、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以及佛教教义的重要内容。

这些壁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传达给观者。

例如,著名的《法句经》壁画描绘了佛陀在迦毗罗卫国讲经的情景,展示了佛陀对修行者的教导和引导。

除了佛教故事,敦煌壁画中还有世俗故事,这些故事多涉及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红楼梦》中的故事壁画。

这些壁画以其精美的细节和情节的生动再现,引起了人们对这部古代文学巨作的兴趣。

同时,还有描绘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等的壁画,让观者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情怀。

敦煌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饱含哲理的线条画,也有绚丽多彩的彩绘壁画。

这些壁画采用了优秀的绘画技法,如透视、立体感和光影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逼真生动。

同时,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衣着华丽,表情丰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的来说,敦煌壁画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故事内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古代文化和艺术传承了下来。

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赏析敦煌壁画中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和人类智慧的卓越。

让我们一同走进敦煌壁画的世界,感受古老而神奇的故事。

敦煌壁画的故事

敦煌壁画的故事

敦煌壁画的故事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而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更是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

敦煌壁画最早出现在公元366年,当时的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来往的商旅和僧侣们将佛教传入这片土地。

在佛教的影响下,敦煌开始兴建佛教寺庙,而壁画则成为了这些寺庙的主要装饰。

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佛教故事和传统神话,也有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情。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千佛洞”中的壁画,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

而“舍利塔”中的壁画,则更多地展现了佛教故事和传统神话,这些壁画以其绚丽的色彩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敦煌壁画的保存却并不容易。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侵蚀,许多壁画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修复工程和开展科学研究。

同时,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也积极参与到敦煌壁画的保护和研究中,他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为敦煌壁画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敦煌壁画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更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每一幅壁画都是一部历史的长卷,记录着古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世人的心灵,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壁画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和智慧,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敦煌壁画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永远流传下去。

敦煌壁画的故事

敦煌壁画的故事

敦煌壁画的故事篇1:五百强盗成佛敦煌莫高窟二八五窟西魏南壁的壁画展现了五百“强盗”成佛的景象,从前,有个侨萨罗王国。

国中出了五百个强盗,占山扎寨,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商客游人和地方百姓深受其害。

地方官员多次用兵,终不获胜。

只好报知国王,国王派精兵良将前来征剿,经过激烈的战斗,五百强盗战败全部当了俘虏。

国王决定,对人们恨之人骨的五百强盗处以酷刑。

这天,刑场戒备森严,杀气腾腾。

兵士手持尖刀将赤身裸体、披头散发、捆在刑柱上的强盗双眼全部挖掉,有的还割掉鼻子、耳朵,然后放逐到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

这座山谷林木葱笼,狼嗥虎啸,阴森恐惧,衣食无着。

强盗们悲愤欲绝,撕心裂肺地绝望嚎叫着。

凄惨的呼叫声传遍四野,也传进了释迦牟尼佛的耳朵。

知道这是五百强盗在生死线上挣扎呼救,便用神力送来了香山妙药,吹进了五百强盗的眼眶。

霎时,个个双眼重又见到光明。

释迦牟尼亲临山谷,给五百强盗讲经说法:“正是你们以前作恶多端,才有今天的苦难。

只要洗心革面,弃恶从善,皈依佛门,就能赎清罪孽,修成正果,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

”众强盗听了佛的教诲俯首悔过,口称尊师,成了佛门弟子。

从此,山谷中的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篇2: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敦煌壁画故事

敦煌壁画故事

敦煌壁画故事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爱好者前来探寻。

这些壁画不仅是对古代艺术的宝贵遗产,更是对古代历史、宗教、文化的生动记录,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传奇。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题材多样,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传说、宫廷生活、民间传说等等。

其中,以佛教故事为主题的壁画尤为精彩,它们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线条,展现了佛教的教义、传说和神话,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

在敦煌壁画中,最为著名的佛教故事之一是《释迦牟尼成佛图》。

这幅壁画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画面庄严肃穆,色彩明快,给人以宁静和神圣的感觉。

壁画中,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宝座上,头顶浮屠,身披袈裟,右手作触地印,左手放在膝盖上,面带微笑,神态庄严。

周围还有众多菩萨和弟子围绕在他身边,虔诚地听从他的教诲。

这幅壁画生动地展现了佛祖成佛的故事,给人以无限的敬仰和教诲。

另外一组备受瞩目的敦煌壁画是《西天取经图》。

这组壁画描绘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位取经人物的故事。

画面中,唐僧头戴僧帽,身着僧袍,手持钵盂,一脸虔诚;孙悟空手持金箍棒,神态威武;猪八戒肚子圆滚滚,一脸憨厚;沙僧则手持禅杖,神色庄重。

他们一起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壁画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奇遇和历险,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感慨。

除了佛教故事外,敦煌壁画中还有许多历史传说和宫廷生活的题材。

比如《李妃出塞图》、《李冰父子治水图》等,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历史和宫廷生活的场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敦煌壁画的故事,不仅是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对古代历史、宗教、文化的生动记录。

这些故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和灿烂。

让我们一起走进敦煌壁画的世界,感受那些古老而又生动的故事,领略那些神秘而又绚丽的艺术,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无穷魅力。

敦煌壁画故事

敦煌壁画故事
敦煌壁画故事
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地反映着社会历史。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副副壁画讲解这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故事。
释迦牟尼传记故事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为种族名,牟尼为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敦煌彩塑中有大量释迦牟尼"说法像",壁画中有大量"说法图"和"佛传图",佛传图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平事迹,是一个长篇传记故事。
乘象人胎
树下诞生
树下观耕
比武娶妻
出游四门
树下问道
逾城出家
得道成佛
此故事绘于第290窟窟顶前部人字披东、西两披,各分三层连续描绘了佛传中八十七个情节,组成长达27.5米的长卷连环画。是莫高窟最早、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故事画。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早期石窟壁画中最完好的一幅佛传故事画。
于是,国王率领大批善射能武的勇士随着调达出了宫城,向九色鹿所在的恒河边上行进。
恒河边上,春光明媚,香果烂熟。沉睡的九色鹿在梦中来到广阔的原野。嫩草发出浓郁的芳香,红红的小花点缀在丛草之间,一片和平的景象。它无拘无束地跳跃着,欢唱着。
但是,杂乱而频急的马蹄声扰乱了恒河边上的宁静,乌鸦在枝头惊醒了,看着逐渐走近的国王和军旅,高喊着"快醒醒吧!九色鹿,快醒醒吧!国五来捉你来了。"但是九色鹿仍然沉睡在梦中。乌鸦跳上九色鹿的头,又叫:"醒来,醒来,国王已经……"勇士们一步一步地逼近。九色鹿突然惊醒,环顾四周,它已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勇士们张弓拔驽,引箭待发,扬剑挥斧,举刀欲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说:"请慢,我有话向您呈述。""停!"国王注视着沉着、安祥的鹿制止武士,内心暗自思忖,真是举世无双的美丽而又奇异的鹿,看它的神情那么泰然自若,说话那样从容不迫,莫不是天神转化的吧!然后说道:"你有什么话,说吧!"这时鹿向国王马前走了一步,不亢不卑地说:"我已处在你的刀丛剑树之下,你随时可以用武力夺去我的生命。但是,一个圣明的国王是不能滥杀无辜的!我对国王陛下有过恩情,为什么还要让我死在您的刀剑之下呢?"国王奇怪地问道:"我们素不相识,你对我有什么恩情呢?""陛下的一个臣民曾被恶浪所卷,是我不顾自身的安危救他出险的。"

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

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

敦煌莫高窟壁画故事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壁画记录了丰富多样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几个代表性的故事,介绍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历史和意义。

第一幅壁画承载着一个宗教故事。

画面上描绘着一个菩萨的故事,菩萨是佛教中的仁慈者,代表着智慧和慈悲。

这幅壁画展现了菩萨降生为普通人的场景,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但是他的家人都感到无比的喜悦。

这个故事讲述了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善良和宽容的品德是无价之宝。

这幅壁画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色彩,向观者传达了宽容和善良的价值观。

第二幅壁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

画面展现了一个宫廷场景,描绘了古代皇帝和他的家人生活的细节。

这幅壁画通过华丽的颜色和精细的细节,向观者展示了古代皇室的辉煌。

我们可以看到宫廷宴会、宝座、服饰等元素,了解到古代皇帝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这幅壁画带给我们的是对古代历史的追溯和了解,为了保留历史记忆,壁画在敦煌莫高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三幅壁画展示了一个传说故事。

画面描述了一只神秘的鸟类,这只鸟拥有美丽的羽毛和神奇的力量。

传说中,这只鸟能治愈疾病、带来好运和幸福。

这幅壁画通过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细腻的细节,向观者呈现了神秘的传说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对美好和神奇的憧憬是普遍的,并且这些传说和神话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敦煌莫高窟壁画记录了这些故事,为后人提供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最后一幅壁画是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作品。

画面展示了壮美的山脉、奔流的河流以及各种野生动物。

这幅壁画通过绘制出自然界的美丽,向观者传递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同时,这幅壁画也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技巧。

他们通过绘画捕捉自然的细微之处,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幅壁画提醒着我们保护环境和珍视大自然的重要性。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故事丰富多样,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这些绘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信仰、历史、传说和自然观。

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的故事

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的故事

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的故事订阅号:读与居在古代印度,在恒河岸边有一只美丽的鹿。

她的毛色是由九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的,她的体态强健而美丽。

一天,九色鹿奋力营救一名在恒河中滑倒的溺水者。

当溺水者想要报答他时,九色鹿只要求他保守看见自己的秘密作为回报。

溺水的人欣然同意并感谢他。

在豪华的宫殿里,皇后梦见了美丽的九色鹿,她想用五颜六色的鹿皮做一个床垫,手柄上有鹿角。

在皇后的再三恳求下,国王非常爱他的妻子,最后答应她告诉世人去寻找九色鹿。

有了一大笔赏金,溺水者忍不住把秘密透露给了国王,并带领国王和他的军队去猎杀九色鹿。

九色鹿虽然被好朋友乌鸦告知,但还是没来得及躲开。

当他看到溺水的人时,愤怒的泪水顺着他的眼睛流了下来。

它用人类的语言向国王解释了一切,感动的国王命令任何人不得伤害或捕捉鹿。

因为那个溺水的人食言了,他突然浑身生疮,浑身发臭。

《佛说九色鹿经》最后说道:“是时夫人者孙陀利是也。

是时乌者阿难是也。

时溺人者调达是也。

时鹿者我身是也。

调达与我世世有怨。

阿难有至意得道。

”《鹿王本生》,壁画,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层敦煌壁画中《九色鹿经图》即描绘了故事的八个情节部分:救人、溺水者行礼、国王与王后、溺水者告密、捕鹿途中、休息的九色鹿、溺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陈述。

上世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一系列经典动画片中,就有《九色鹿》这个故事,该片摄制于1981年,完全采用敦煌壁画风格,色彩艳丽。

而《佛说九色鹿经》中“鹿王本生”的故事也因此为更多人知晓。

订阅号:「读与居」关于书籍,电影,生活和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壁画故事
1
须阇提割肉济父母
2
沙弥守戒自杀
4 尸毗王割肉救鸽 5 张骞出使西域
3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壁画欣赏
须阇提割肉济父母
在佛还没以降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国王叫罗阇。他有三个太子,都分封治理地处边境的小国。 在罗阇老王身边,有一个很受器重的大臣,名叫罗睺。这个罗睺,身居显位,为百臣之首,是一个居心险恶、 口密腹剑的野心家。长期以来,他就觊觎着至高无上的王位。他一面用谄媚的笑容 和阿谀奉承的赞颂言辞骗取老王
遭杀害,最小的王子善住,虽然还没有遭到毒手,但叛军日夜兼程,正一步步地向他的国城逼近。 小王善住是一个心地善良、爱护百姓的英明国群。他的美德和优良政绩,不仅赢得了臣民的拥护和称颂,而且
得到神明的敬佩。他的儿子须阇提,继承了父亲的品德,是一个聪颖慧敏,孝亲爱民的太子,深得小王和王妃的喜 爱。当叛军渐渐逼近小王的城国的时候,善住意毫无察觉。神灵发出的种种暗示,都没有使小王料想到死神将要到 来和自己已处险境,他照常处理国事。守宫神不忍看到这位善良的君主遭到杀害,不得已只好亲身降临,当面向他 述说了罗睺的叛变和即将来临的灾祸。消息突然,情况危急,时间紧迫,没有任何可以缜密考虑的余地。他只想到
的信任;一面又网罗叛逆,安置亲信,准备伺机而动,夺取国王的宝座。当老王将三个太子分封到边境小国以后, 这位罗睺大臣认为篡国攫取王位的时机已到,于是撕去伪装,发动了政变。往日无比恭顺的罗睺亲手杀死了国王, 无数忠臣烈士血洒殿堂,抛尸宫阙。皇城内外,一片血腥恐怖。而罗睺的党羽却弹冠相庆,祝贺罗睺登基和叛臣得 势。紧接着罗睺又率领叛军去捕杀三位王子。小王们作梦也想不到即将到来的杀身大祸。两个哥哥猝不及防,都惨
摒弃七情六欲、不乱佛性。 老和尚和小沙弥的生活,靠本城一个有钱的居士供养,每日居士派人定时供送饭食,积年累月从不间断。这一
天,居士的一个挚友请其阖家老小、奴婢僮仆赴宴。居士接受了这个邀请。但是偌大的家财、房舍,不留人看守, 万一遭天灾人祸亦无从得知,若留僮仆奴婢又不放心,而他和夫人又必须去赴约。正在为难之际,居士的女儿看出 了父亲的心思,就说:"父母可率僮仆使女前去赴宴,我在家留守门户。"居士十分高兴地说:"你留在家就象我和你
宙苍天自言自语.
沙弥守戒自杀
过去,有一位笃信佛祖、虔敬僧尼的老人。他有一个独生儿子,正值年少。由于老人信佛心诚,所以很想把儿子 送入佛门,以求得最高的佛法。
在他居住的国家里,有一位深悉佛法、德行高超、持戒极深的大和尚。老人领着自己的、心爱的儿子去见大和
尚,请求收留他的儿子,剃度出家。老和尚见这个少年诚实憨厚,内聪外慧,根基很好,是一个能净修持戒、领会 佛教真义和广扬佛法的好根苗,内心十分喜爱。于是欣然答应收其为徒,并亲自给他剃度,讲授佛法和戒律。自此 以后,老人的儿子就进入佛门成为沙弥。在老和尚的教诲下,沙弥进步很快,龙其在修持戒律方面,造诣很深,能
教,拜别师父而去。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
有一位国王名叫大车。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摩诃波罗,次子叫摩诃提婆,最小的叫摩诃萨埵。 一天,三位王子外出游玩,来到一座陡峭的高山上。这时,他们发现在山谷中地有七只出生不久的小虎,围绕
着一只母虎,嗷嗷待哺。而母虎由于饥饿和生产的折磨,已经筋疲力尽,奄奄一息。面对这八只即将饿死的老虎, 三位王子都深表同情。“死亡正向它一步一步逼近,为了能活下去,它最终或者吃掉自己的幼子,或者一齐死掉。 ”大王子看着即将毙命的虎群,伤心地说,“这太残忍了。”“是啊!真令人不忍目睹。”老二说,“可是我们又 有什么办法使它们摆脱死亡呢?”他们都感到束手无策,虽然有优美的景色、淙淙的流水,他们却感到索然无味, 毫无观赏的兴致。于是默默地沿路返回。八条性命即将在世上消逝,两位哥哥悲伤而又无可奈何的结论,在三太子 萨埵的心里激起极为伤感的反响 。他走着,沉思着。他似乎看到八只虎正在死亡线上痛苦地挣扎。“我应该救活它
母亲在家一们,我十分放心。"于是,率领全家人去挚友家聚宴。居士女儿便关门闭户,独自在家里守护。 可是,居士匆匆启程,竟忘了 吩咐给老和尚和小沙弥送饭食的事。太阳已经偏西,快下山了,老和尚想:时近
傍晚饭食还没有送来,大概世俗之人杂事太多,有所耽误。于是叫来沙弥,吩咐他去居士家取食。临行前老和尚又 谆谆教诲小沙弥要摄收一切欲念,切勿贪图声色,严格遵守佛家戒律,以免堕入地狱,毁坏佛家教誉。沙弥虔心受
们。它们应该享受上天给它们的生命的快乐,我应该象一条大船那样,从恶风险浪的大海中,把落水者解救起来, 使它们渡向安全的彼岸。我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和肉体去解救世上苦难的生灵。”三太子下定了舍身的决心,顿时感 到精神振奋,内心充满了激情和喜悦。因为怕两位哥哥阻拦,他让两位哥哥先走,自己单独来到虎旁,脱了衣服躺 在母虎嘴前。但是,母虎已频于死亡,连吃肉的气力也没有了。见此情景,萨埵太子救虎之心更加迫切。他想,若 再延误时间,这八条生命就将完结,我将永远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他急切地爬到崖上,默默地祈祷上天让母虎延 续生命,然后,攀折一根干竹刺,刺破血管,纵身落到虎旁。一股壮烈的正气冲上九霄。顿时,大地剧烈震动,太 阳阴暗无光,狂风怒吼,海浪翻滚。一个舍身救死的悲壮的场面出现在大地上,层层天神都为之感动,都为之祈祷
逃,快逃到邻国,借兵平叛。紧急之间,他揣着少量的干粮,领着王妃和须阇提太子匆匆逃亡。 通往邻国的路共有两条:一条是七天的路程,一条是十四天的路程。由于仓惶出奔,他们误踏上了十四天路程
的远路。 他们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已经走了几天了。虽然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艰难的行程,腿脚也渐渐不听使唤,
浑身感到酸疼,但是坚决保存性命、借兵复国的信念支持着他们,使他们不顾艰辛向邻国走去。然而,更大的打击 降临了--干粮吃完了。饥饿威胁着他们,他们每挪动一步,都要付出全身的力气。到邻国还有几天的路程,饥饿和 劳累使他们体力不支了。天穹在迅速地旋转,大地在不停地晃动。王妃最先倒在地上,须阇提也没有力量再前进了 ,小王心急如火,但无力的腿微微颤颤,再也支持不住虚弱的身体,他踉跄了一下,终于也倒在地上。他们喘息着 ,干裂的嘴唇流出了血,喉头火辣辣的,饥渴无情地折磨着他们。他们多么盼望眼前能出现一个村落,多么希望能 喝到一口清凉的泉水 ,吃到一口充饥食物。那里还有一点有生命的东西呢?小王仰望着夏日的骄阳和一望无垠的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