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
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分析

单病种质量监测年度总结分析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的要求,我院于2014年将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列入重点工作。
本着充分体现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主题,以“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为核心的目的,结合本地区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并将此方案挂于医院内网,在我院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儿科、产科及外一科、外二科、外三科分别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脑梗死、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剖宫产及围术期预防感染7个单病种质量监控。
通过两年来的单病种质量效果监测,我院在提高诊断技术、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病人的满意度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改善,尤其在围术期预防感染监测中有明显的变化。
现将两年来对我院单病种质量监测结果汇总如下: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年度对比趋势图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13年2014年2015年在两年的观测及追踪中,虽然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就是:1、我院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测起步较晚,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不及时。
2、医院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缺乏,使得医务人员对单病种质量管理重视与认识程度不强。
3、职能部门监督力度欠缺。
下科室督导频度不够。
4、实施过程中多科协作流程不顺畅。
改进措施:1、医院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相关制度、表格的规范化填写、单病种实施的各项工作流程、满意度调查等。
2、建立医疗、质控、护理、院感、医技、统计、药剂科等合作协调机制,相关科室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保障患者从急诊—门诊—医技—住院服务流程的连续性,对单病种诊疗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及时收集监测指标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量控制查检表

单病种质量控制查检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符合ICD-IOJ13-J15,J18.1)科室:主管医师:填报日期:说明:(1)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入院即刻病情评估依据表1首次氧合评估:入院时评估SP02,若SP0zV96胎在6h内根据患者血气结果计算氧合指数再次评估(氧合指数:Pa(VFiOz)(3)抗菌药物种类1)一代头抱;2)二代头抱;3)三代头抱;4)青霉素类;5)呼吸喳诺酮类;6)氨基青霉素类;7)B内酰胺类/加酶;8)大环内脂类;9)抗假单胞菌活性的喳诺酮类;10)抗假单胞菌活性的B内酰胺类;11)氧头抱烯类;12)氨基糖甘类;13)四环素;14)神经氨酸酶抑制剂;15)经验性用药选用特殊类抗菌药物。
(4)抗菌药物选择(见表2):(5)治疗效果评估初始经验治疗48-72h后评估患者呼吸道症状改变、发热变化(发热是否缓解,最高体温是否下降,发热间隔时间是否延长)、血常规、炎症指标(CRP、PCT等)及影像学有无改善,若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分析原因:1抗菌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2抗菌药物剂量不足或存在影响抗菌药物疗效的因素;3细菌耐药或者合并其他感染4存在基础疾病,包括气道问题;5出现并发症;6药物热;7非感染性肺炎,如间质性肺疾病,血管炎,肿瘤等少见疾病;进一步对患者病原学、影像学重复检。
表2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推荐(6)健康教育【入院教育】1).环境介绍,陪、探视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护士长。
2).呼叫器的使用方法。
3).心电、血氧饱合度监护及吸氧目的及意义。
4).卧床的必要性及活动范围的。
5).安全的告知,床档使用【体位与活动指导】鼓励卧床休息,保持足够睡眠,劝说家人尽量减少探视。
取患侧卧位,卧床时双手上举,置于床垫上,以利于胸部扩张。
尽量避免仰卧位,以防误吸。
【饮食指导】告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的种类,鼓励多饮水,进清淡可口饮食。
【相关检查指导】1)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实际缺氧程度,判断疾病程度。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统计表-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

○1、吸入氧浓度(FiO2)≧0.6,SaO2 ≤0.92
b 符合入住ICU标准
○2、休克和(或)意识障碍 ○3、呼吸频率加快、脉速伴严重呼吸窘迫和耗竭征象,伴
或不伴PaCO2 升高 ○4、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出现慢而不规则的呼吸
(天数)
8 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a疗效 9 b住院天数
住院总费用(元)
科主任:
○1、体温正常超过72h
○2、肺部症状、体征消失
○3、胸片肺炎明显吸收
○4、可以接受口服药物治疗
治愈 ○ 好转 ○ 自动出院 ○ 无效 ○ 死亡 ○
¥ (元)
天数 (元) 其中药费 ¥
主管医师:
日期:
c 主要伴随疾病
a、动脉血气分析(PaO2)
2
氧合评估(入院后首次)
b、脉氧仪检查(SatO2)
c、氧合指数=PaO2/FiO2(计算值)
a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 是□
3
病原学 检测
痰培养
b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 集血、痰培养
是□
否□ 否□
在门诊已用抗菌药:是□ 在外院已用抗菌药:是□
否□ 否□
4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入院4 是□ 入院6 小时内 否□ 小时内
是□ 否□
入院8 小时内
是□ 否□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a、重症/ICU患者起始抗菌 药物选择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或头孢唑肟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 ○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或头孢霉素类
起始抗
○其他
儿童单病种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考试题及答案

儿科单病种社区获得性肺炎考试题及答案姓名成绩一,问答题1.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依据:2.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后1-3天必需检查项目:3.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愈出院标准4.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除外病例二,填空题:1.标准住院日(7-14 )天2.初始治疗第(1-3 )天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3.入院后1-3天除了必需检查项目外还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胸部CT )、(D-二聚体)、(B超)等。
4.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吸氧)、(退热)、(止咳化痰),(平喘)参考答案1).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依据:1. 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 发热;3. 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4. 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5. 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2)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后1-3天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PR)、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抗体、病毒筛查、军团菌抗体、结核抗体)痰涂片、痰培养及药敏(4)胸正侧位片、心电图3)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愈出院标准治愈标准:1、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检查肺部炎症性阴影吸收3、痰培养阴性出院标准: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2.生命征平稳,可以接受口服药物治疗;3.肺部病灶基本吸收,血常规基本正常。
4)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除外病例1.年龄大于18岁的病例2.由外院住院诊疗后转入本院3.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4.肺炎反复门诊抗生素治疗无效5.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医院获得性肺炎8.新生儿支气管肺炎9.婴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10.婴儿支气管肺炎11.本次住院时间超过60天的。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二)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
(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
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6.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3.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
单病种相关制度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制度1、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
2、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由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负责。
3、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指导下,由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具体实施。
4、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
5、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6、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4)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7、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8、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对每个纳入单病种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汇总分析,上报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9、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定期对患者进行单病种管理依从性检查,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定期对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实施单病种管理的依从性检查,每个季度分析评价依从性检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10、奖罚医院将单病种质量考评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评体系,并与相关责任人的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绩效考核等挂钩。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指标监测范围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监测管理制度与程序(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1. 引言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内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为保障儿童的健康,制定一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2. 诊断标准2.1 病情评估与分类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检验结果,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轻型肺炎患儿病情较轻,通常仅有咳嗽、流清鼻涕、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
中型肺炎患儿病情适中,可能伴有咳嗽、流黄鼻涕、体温明显升高等症状。
重型肺炎患儿病情较重,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时,常规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
包括血常规、CRP、病原学检测等,这些检查可帮助医生评估患儿的病情、确定病原体和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特殊情况,如疑似重型肺炎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胸部X光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3. 治疗方案3.1 轻型肺炎治疗对于轻型肺炎患儿,一般采取口服抗生素治疗。
速效退热药可以帮助降低体温,改善患儿的不适症状。
此外,患儿的饮食、休息和营养摄入也需得到重视。
家长应指导患儿适当休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提高免疫力。
3.2 中型和重型肺炎治疗对于中型和重型肺炎患儿,一般采取静脉抗生素治疗。
在给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
必要时,可以添加支持性治疗,如吸氧、补液等,以帮助改善患儿的病情。
3.3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在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如呼吸衰竭、肺脓肿、脑炎等。
医生应加强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以避免和减轻其对患儿的危害。
4. 家庭护理对于出院后的患儿,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给孩子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等级医院 单病种质量指标数据

病种名称
指标
2016
2017
2018
2019
一、急性心肌梗死
1、总例数
2、死亡例数
3、平均住院日
4、平均住院费用
二、急性心力衰竭
1、总例数
2、死亡例数
3、平均住院日
4、平均住院费用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
1、总例数
2、死亡例数
3、平均住院日
4、平均住院费用
四、脑梗死STK
1、总例数
2、死亡例数
3、平均住院日
4、平均住院费用
1、总例数
2、死亡例数
3、平均住院日
4、平均住院费用
五、髋关节置换术
1、总例数
2、死亡例数
3、平均住院日
4、平均住院费用
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总例数
2、死亡例数
3、平均住院日
4、平均住院费用
七、围手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预防感染(PIP)
1、总例数
2、死亡例数
3、平均住院日
4、平均住院费用
八、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市第三医院
单病种质控登记表
第一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ICD-10 J13-J15,J1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
到达医院急/门诊时间:年月日时分
入院时间:年月日时分
一、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符合入院标准
□呼吸空气时SaO2 ≤0.92(海平面)或≤0.90(高原)有中心性紫绀
□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鼻煽
□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呻吟
□持续高热3-5天不退或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先天性呼吸道发育不良、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
□胸片等医学影像资料证实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肺叶实变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进展者
□拒食或并有脱水者
2.符合重症/入住ICU标准
□吸入氧浓度(FiO2)≧0.6,SaO2 ≤0.92(海平面)或≤0.90(高原)
□休克和(或)意识障碍
□呼吸频率加快、脉速伴严重呼吸窘迫和耗竭征象,伴或不伴PaCO2 升高
□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出现慢而不规则的呼吸
3.主要伴随疾病:
二、氧合评估(入院后首次)
1.动脉血气分析(PaO2):
2.指氧仪检查(SatO2):
3.氧合指数=PaO2/FiO2(计算值):
三、病原学检测
1.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是□否□
在门诊已用抗菌药:是□否□
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是□否□
在外院已用抗菌药:是□否□
四、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入院4h内□入院6h内□入院8h内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ICU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或氨苄青霉素+舒巴坦
□头孢呋辛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亏
□苯唑青霉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亏
□大环内酯类+头孢曲松或头孢噻亏
□其他
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二代
□□克林霉素
□大环内酯类
□其他
3.目标抗菌药物的治疗选择
病原:选择的抗菌药物名称:
六、住院72小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起始治疗72小时后生效□继续目前治疗
2.起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血培养□痰培养□支气管镜灌洗液培养□未查
七、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天
八、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体温正常超过24h
□平静时心率、呼吸频率正常
□胸片肺炎明显
□不吸氧的情况下,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可以接受口服药物治疗
九、住院总费用(元)药品费用(元)
住院天数:天
经管医生签名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