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2019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解读

4.其他。住院病人可进行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检查,怀疑 A 群链球菌感染者可进行抗“O”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1)胸片。一般状况良好的门诊患儿可不进行胸片检查,对改 善预后无明显影 响。当病情严重或考虑有并发症或临床表现不典型 者,需早期行胸片检查。
2.C 反应蛋白(CRP)。起病 1—3 天内升高常提示细菌性 肺 炎,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密切相关,有效治疗后可
下降,是鉴别细 菌感染、判断病情轻重以及评估治疗反
应最常用的指标。但细菌感染早期、轻症感染或迁延性 细菌感染时可以正常,多数难治性支原体肺 炎尤其是重
症,CRP 多在起病 3—4 天后升高。重症病毒感染如流感 病毒、腺病毒肺炎等也可在病程中升高。
三. 非典型病原: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CAP重要病原之一,MP不仅是学 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CAP常见病原,在1~3岁婴幼儿亦不 少见。 肺炎衣原体(CP) 多见于学龄期和青少年。此外,嗜 肺军团菌可能是重症CAP的独立病原或混合病原之一。
四. 混合感染 儿童CAP混合感染率为8-40%,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机率越高 婴幼儿常见有病毒一细菌、病毒一病毒混合感染;年长儿多为细菌和非典型 病原混合感染。常见与细菌感染相关的病毒有RSV、流感病毒A型和鼻病毒 等。混合感染可导致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及临床表现。
年龄
28D-3M >3M~5Y
>5Y~15Y
常见病原体
少见病原体
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 细菌: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百日咳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副流感病 病毒:巨细胞病毒 流感病毒 毒
社区获得性肺炎科普知识

.实用文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科普知识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
CAP是什么原因导致的?CAP发生在医院外,多由细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所引起,少局部病原为真菌、原虫、结核分枝杆菌等。
引起CAP的病原体可以是一种或两种甚至多种,医生往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检查才能明确病原体。
CAP的临床表现?CAP患儿通常有发热、咳嗽、喘鸣、呼吸增快、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胸痛、头痛或腹痛等病症,有些伴有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呕吐或腹泻以及烦躁不安等表现。
严重者可合并多脏器损害、电解质紊乱、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中毒性脑病等表现。
出现拒食或脱水症、精神状况差、呼吸困难、嘴唇发绀等表现为重度CAP。
CAP的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但需要排除肺结核、气道畸形、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CAP需要做什么检查?CAP是儿童常见病,医院以国家制定的指南为依据,根据科室情况制定CAP临床路径,从而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按照临床路径,CAP需要做血常规、PCT、大小便常规、胸片、血气分析、脏器功能、免疫功能、呼吸道病原学等常规检查,必要时行超声、心电图、肺功能、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
CAP怎样治疗?假设能及时发现CAP,在医生指导下,迅速恢复和痊愈是完全可能的。
CAP的治疗首先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祛痰、吸氧等,要经常变换体位,痰液粘稠时给予祛痰剂和雾化吸入,同时可采用轻轻拍背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加强护理,预防再次感染;保证营养及水分,在咳嗽时,应停止喂哺或进食,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呼吸困难的婴幼儿应将患儿抱起取半卧位喂哺,以免乳计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同时根据不同的病原选用不同的抗感染治疗药物。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合理诊治护理课件

诊治过程与护理经验分享
病例一
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抗感染、 止咳、平喘等治疗,同时加强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病例二
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抗感染、 止咳、平喘等治疗,同时加强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病例三
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抗感染、 止咳、平喘等治疗,同时加强护理,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抗生素的选择与使用
抗生素是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手段,选择合适的抗素对于 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见的抗生 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注意事项: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同时,应遵循医生的建 议,按时按量给药,确保治疗效果。
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除了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包括退热、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以及补充营养、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支持治疗。 这些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舒适度,促进病情恢复。
注意事项:辅助治疗手段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呼吸道护理
01
02
0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 物,定期为其翻身、拍背, 促进痰液排出。
吸氧与雾化吸入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给 予吸氧或雾化吸入治疗, 以稀释痰液、缓解呼吸困 难。
监测呼吸状况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 节律及深浅度,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儿及家长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其 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课件

04
预后与并发症
预后
大部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炎预后良好,尤其是及时 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
肺炎治愈后,大部分患儿 可以完全康复,肺功能恢 复正常。
然而,对于一些严重肺炎 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儿, 恢复期可能会较长,需要 更多的护理和关注。
并发症
肺炎可能导致肺部脓胸、肺大泡等并发症, 需要进一步治疗。
体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严重症状。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肺部可闻及固 定中细湿啰音。
影像学检查
X线或CT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肺纹理增 粗。
病原学检查
痰液、血液或肺泡灌洗液培养出病原体。
鉴别诊 断
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较轻,肺部体征不明 显,病程较短。
支气管哮喘
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或 咳嗽,多与过敏原有关。
肺结核
长期低热、盗汗,X线影像 学检查有特异性表现。
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有助于判断感染类型。
C反应蛋白
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血沉
增快提示炎症活动。
病原学检测
包括细菌培养、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等, 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03
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饮食护理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患儿 营养需求。
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预防措施
加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增强患儿 免疫力。
预防接种
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预 防相应病原体的感染。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铜绿假单胞杆菌肺炎21—28天左右,
支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需21天或更长。
真菌性肺炎疗程1—2个月左右,治疗肺炎时勿过早停药,
也不可用药时间过长。
小儿重症肺炎
小儿重症肺炎是我国5岁以下儿 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死 于各种肺炎并发症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1)发热,体温>38.5°C,全身中 毒症状重,或有超高热 (2)呼吸极端困难,发绀明显,肺 罗音密集或有肺实变体征,X线示大 片阴影 (3)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病、 微循环障碍、休克任何一项者 (4)并有脓胸、脓气胸或(和)败 血症、中毒性肠麻痹 (5)有多器官功能障碍者
发病机制
病原体直接作用 炎性介质作用 免疫反应
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
抗感染 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支持 气管镜灌洗 后期预防BO的治疗
④有并发症:如气胸、脓胸、胸腔积液等或肺外并发症;
⑤宿主的机体情况,如有各种高危因素存在; ⑥综合治疗措施是否到位
一般抗生素用至热退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 善后3—7天,疗程视不同病原、病情轻重程度以 及有无并发症等而异: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14—21天左右,
葡萄球菌肺炎疗程宜适当延长,平均28天左右,
疗效判定
一定要观察72h,一般病人发热、白细胞 增高及肺部罗音等症状要持续数日,甚至 持续1周左右,胸部X线改变恢复更慢 一般用药后3日内只要病情稳定或临床上 有好转迹象,如体温趋降,全身症状改善, 应视为有效,而不应急躁,盲目换药
疗效判定
3天以后若病情无改善或恶化,则应查找原因,对诊断和 治疗重新评价。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恶化的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诊断错误,可能不是感染性疾病,或可能是特殊病原 感染,如结核、病毒、霉菌等; ②病原菌问题:混合感染、耐药菌株; ③治疗问题:不合理用药,或未针对性用药或呼吸道局 部药物浓度不足;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常见于小婴儿,多为双侧支气管肺炎,全身症状极重, 常有脓胸,但肺脓肿少见,这有别于SA肺炎 常并发脓毒症及休克,体温与脉率不成比例
咳嗽
可以是百日咳杆菌导致原发性肺炎,也可以并
发或继发其他病原肺炎,尚有部分病例系痉咳
后的吸人性肺炎
1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2020/12/5
1
2020/12/5
目录
社区获得性肺炎概述 儿童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征 儿童获得性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儿童CAP的治疗和特异性预防
2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
•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 外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其他
• 住院病人可进行血气分析、肝 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怀疑 A群链球菌感染者可进行抗 “O”检查。
16
鉴别诊断
• 1.气道疾病。哮喘、气道软化和狭窄合并气道感染、迁延性细 菌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等感染性细支气管炎。
• 2.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吸入性肺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等。
• 其包括肺炎发生在社区 但发病在医院,也即人 院时处于肺炎潜伏期内 的肺炎
• 这是出于CAP病原学 评估的考虑,免疫抑 制患儿的CAP病原学 有所不同
• 此外,鉴于新生儿肺
炎的病原体及临床表
现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规范仅针对生后29
天到18岁以下的儿童
3
的CAP
儿童CAP的流行病学
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
15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年修订)

腺病毒 EB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人禽流感病毒
临床特征
• CAP患儿可有发热、咳嗽、喘呜、呼吸 增快、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屏 发热 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增快 3.胸壁吸气性凹陷 4.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对肺炎的提示意
实验室检查
• 3. 拟诊细菌性CAP,病情严重,或有并 发症的住院患儿应常规进行血培养,阳 性者经治疗后应复查,但SP菌血症患儿 经治疗临床改善明显者可不复查
• 4. 拟诊病毒性CAP应常规检测流感病毒 和其他呼吸道病毒。
实验室检查
• 5.临床怀疑MP感染者应进行MP检测,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 体比较有4倍以上的升高或下降到原来的 1/4是MP感染的确诊依据
理盐水(比例为4—5:1),总量按基础代 谢正常量的80%计算,补液速度应24 h 匀速,控制在5 ml/(kg·h)以下。 4.拍背、头低位等不必常规采用,定时更 换体位是必要的。
治疗
• 糖皮质激素治疗。 CAP患儿无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
治疗
• 糖皮质激素治疗。 下列情况可以短疗程(3—5 d)使用糖皮质激素: 喘憋明显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者;中毒症状明 显的重症肺炎,例如合并缺氧中毒性脑病、休 克、脓毒症者,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胸 腔短期有大量渗出者;肺炎高热持续不退伴过 强炎性反应者。
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CAP的 首位病毒病原,其次是副流感病毒Ⅰ型、 Ⅱ型、Ⅲ型和流感病毒A型、B型。
病原学
4.肺炎链球菌(SP)是儿童CAP最常见的 细菌病原体,流感嗜血杆菌(HI)、卡 他拉莫菌(MC)仍是儿童CAP常见的病 原,社区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CA-MRSA)是CAP的重要病原菌 之一,多发生在年幼儿。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

汇报人:XX
目录
P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RT Three
临床表现与诊断
PRT Five
预防与康复
PRT Two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炎概述
PRT Four
治疗原则与方法
PRT Six
诊疗规范实施与监 测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 炎症性疾病。
分类: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
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等。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发病机制与病因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 传播等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 等
易感人群:儿童、老年人、 免疫力低下者等
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呼吸 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肺
炎
流行病学特点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炎是儿童常见的呼 吸道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尤其 是在冬季和春季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为儿童
病情严重程度不一 ,轻者可自愈,重 者可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持 续不退
咳嗽:干咳或伴有痰 液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 加快,呼吸困难
胸痛:胸部疼痛,可 能伴有呼吸困难
乏力:全身无力,活 动受限
食欲减退:食欲下降, 进食困难
诊断标准
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炎症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 痰液培养显示细菌感染 抗生素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 体征:肺部听诊异常、呼吸音减弱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学 4混合感染 儿童CAP混合感染几率为8-40%,年龄越小,混合 感染的几率越高, 有研究表明:双病毒或双细菌感染各占0-14%,细菌和病毒混 合感染占3—30%
影响CAP病原检测结果的因素 1.年龄与季节 2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判断标准的非同一性 3地域,年代,环境,社会经济 4,研究期间同时存在某种病原学的流行 5,20-60%CAP病例无法做出病原学诊断
临床特征 CAP患者可有发热,咳嗽,喘憋,呼吸增快,呼吸困难,胸 壁吸气性凹陷,屏气,胸痛,头痛,腹痛等症状
一症象诊断价值 1.发热,高热(腋温》38.5度,伴胸壁吸气性凹陷和呼吸增快 (除外 因哭吵,发热等所导致)应视为病情危重。 2.吸气性凹陷和呼吸频率增快(RR) WHO对《5岁儿童呼吸增快的判定标准 ,<2月RR>60次/分,2-12月RR>50次/分。》12月,RR>40次/分 呼吸增快对放射学已经诊断肺炎的患儿有最高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
CPA定义解读 CAP的定义强调(1)肺炎,而不是通常泛指的下呼吸道感染。 CAP是肺实质和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 度缺氧和感染中毒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 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肺部湿性罗音,和管状呼吸 音等呼吸道症象,并且有胸部X线的异常改变。本指南不 涉及吸入性,过敏性,尿毒症等非感染性肺炎。
症象诊断价值 3. 呼吸困难 对肺炎提示性比呼吸增快更强 4.喘鸣 对判断婴幼儿肺炎的严重程度没有帮助,约30%支原 体肺炎可出现喘息,多见于年长儿
二,临床征象对病原学的提示 1,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特征,1)腋温》38.5度2)呼吸增快 3)存在胸壁吸气性凹陷 4)可有两肺干湿罗音,几乎没有喘鸣音,如果有喘鸣者, 首先应该考虑病毒或者MP感染所致或伴有基础性疾病, 5)临床体征和肺X线片呈肺部实变症象,而不是肺不张, 6)尤其注意可能存在其他病原菌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HI):以婴幼儿为主,我国没有HIB预 苗,HI性肺炎是我国常见细菌性肺炎之一。 特征:起病缓慢,常有痉挛性咳嗽,或喘息,全身症状重, 中毒症状明显,小婴儿多并发脓胸甚至败血症,脑膜炎等, 胸片可示粟粒状阴影,常常继发于流行性感冒。
大肠杆菌性肺炎:常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多为双侧支气管 肺炎,全身症状极危重,常常并发败血症以及休克,体温 与脉搏不成正比,常有脓胸但肺脓肿少见。
Hale Waihona Puke 百日咳肺炎:可以是百日咳杆菌导致原发 性肺炎,也可以并 发或继发其他病原肺炎,
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特征: 1)多见于婴幼儿, 2)喘鸣症状常见 3)腋温一般《38.5度 4)明显胸部吸气性凹陷 5)肺部多有过度充气 6)RR正常或加快, 7)胸片提示肺部过度充气。1/4存在肺不张,严重者 存在大叶性肺不张。
肺炎链球菌:病初不一定有咳嗽,一旦有细胞溶解,组织碎 屑排入气道,则可能出现咳嗽,起病多有发热,可有畏寒, 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胸壁吸气性凹陷和严重中毒症 状,要警惕超抗原反应所导致的肺炎链球菌性休克,
葡萄球菌性肺炎:其起病时与肺炎链球菌不容易区分,发热, 中毒症状明显,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肺脓肿,早期胸片症 象少,后期胸片多形性是其特征。可同时出现肺侵润,肺 大泡,脓胸,脓气胸。
病原学 1.病毒病原 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 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麻疹病毒,巨细 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肠道病毒等。最新的还有人类偏肺病毒(HMPV) SARS病毒,人禽流感病毒等
病原学 2.细菌病原 常见的包括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 (HI)金黄色葡萄球菌(SA)卡它莫拉杆菌(MC)肠杆菌 科细菌,还有百日咳杆菌, HI主要是3 个月-5岁小儿 肠杆菌,B族链球菌,SA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 注意结核分支杆菌作为小儿CAP的病原的可能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上)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上,下) ------中华儿科杂志2007年第2,3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CAP) CAP: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 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 炎,是相对于医院内肺炎(NP,nosocnmial, pneumonia)而言, 或称为HAP。
病原学
3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沙眼衣原体 (CT)嗜肺军团菌(LP)是小儿CAP的重要病原, 其中前两者多见于学龄期和青少年感染 MP是5-15岁儿童CAP常见病原体。占10-30% CT是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小儿,占0-20%是 CAP常见的病原体之一。CP多见于5岁以内,占020% LP是引起重症CAP的独立病原或混合病原之一。
CPA定义解读
(2)CAP是在院外发生,又有与住院关联的时间概 念,其中包括部分患儿肺炎发生在社区,但是发 病在医院内,也即入院时处于处于肺炎潜伏期内 的肺炎。 (3)原本健康的儿童,这是处于CAP病原学评估的 考虑,一个有免疫拟制的患儿,其CAP病原学评 估应参照NP病原学,研究病原学还应该注意患儿 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如果使用过抗生素,CAP常 见的病原菌可能被拟制或杀灭,造成病原学假阴 性。
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特征: 1)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2)多有咳嗽,发热,部分患儿有喘鸣,关节痛,头痛和肺 部罗音 3)胸片呈肺部间质侵润性,小叶性,大叶性肺实变和肺门 淋巴结肿大。
沙眼衣原体 肺炎 特征:新生儿常有非特征性断续咳嗽,细干湿性罗音比喘鸣 音多见,胸片有侵润阴影。特征性体征:50%新生儿期有 眼部粘稠分泌物病史,无发热或仅有低热,部分患儿外周 血噬酸性粒细胞升高。
拍摄胸X线片的指征: 轻度无合并症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必常规拍摄胸片, 2月-5岁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拍摄胸片不能影响转归 根据临床征象考虑CAP的应给予摄胸片,后前位或前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