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讲解
《送元二使安西》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送元二使安西》。
先说说这标题哈,送元二使安西,这“送”字就透着股不舍呢,就好像你送好朋友远行那种感觉,能懂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哇塞,你想想,清晨的渭城刚下过一场小雨,把灰尘都给压住了,那空气得多清新啊。
客舍周围的柳树翠绿翠绿的,多好看呐!这场景,就跟咱出去旅游到了个风景超美的地儿似的,这不是诗人王维在给他朋友元二创造一个美好的送行氛围嘛!就好比你要跟你最好的朋友分别了,你不得找个漂亮的地方跟他多呆一会儿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人生能得几回醉”,嘿!到这了哈,王维跟元二喝着酒呢,还劝他再喝一杯。
咱不也经常跟朋友说,“来来来,再喝一个”嘛,这不就是同样的情感嘛!这酒里可满满的都是不舍啊,就像咱跟好朋友分别时,那心里的难受劲儿。
“西出阳关无故人”,哎呀呀,元二这一出阳关,就碰不到熟人啦,得多孤单啊。
你想想,要是你去了个陌生的地方,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那感觉多不好啊!
这首诗啊,真的是把送别时那种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就不是干巴巴地说我舍不得你走,而是通过这些场景、这些举动来让你体会到。
就
像咱平时跟朋友相处,很多时候不用多说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就懂咱啥意思了。
我觉得啊,这首诗真的超级牛,它让我们过了这么多年还能感受到当时王维送别朋友的那份深情。
咱以后要是送别朋友,也可以学学王维,整得有诗意点,让朋友记住咱的这份情谊。
咋样,我说得有道理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之《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4、补充:其实,作者如此为朋友劝酒,还在于他去的地方,(出示课 件),了解“安西”,体会路途的艰辛。 5、补白: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元二兄,”进行补 充说话练习。
6、品味:“不舍” 多少离别,多少牵挂,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依依不舍)
作为教师,既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要提出一些创造性、 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把孩子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 理解去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古诗一—《送元二使安西》。 你从诗歌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 理解"使"。(渗透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 (教师补充"出使"的通俗说法∶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元二∶原名 元常,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 的深情厚谊
五、说教法
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 与渔,更不如授之与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 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努力使自 己的教学向它靠近。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板块二、读通古诗 1.把《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读熟。 2.想一想∶这首古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块三、理解诗题 1、从诗题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信息1:送谁?这里的元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排行第二。 信息2:送到哪儿去?为什么要去那里?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 课件(共21张PPT)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quàn jūn gèng jìn yī bēi jiǔ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尽
xī chū yáng guān wú gù rén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结构:上下 造字法:指事字 组词:尽心、尽兴、尽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诗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wèi chéng zhāo yǔ yì qīng ché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劝
xī chū yáng guān wú gù rén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结构:左右 造字法:形声字 组词:劝告、劝阻、劝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诗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jǐn 王维
wèi chéng zhāo yǔ yì qīng chén
jì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kè shè qīng qīng liǔ sè xīn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诗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wèi chéng zhāo yǔ yì qīng chén
quà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kè shè qīng qīng liǔ sè xīn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quàn jūn gèng jìn yī bēi jiǔ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退出
感谢您的观看!
请再次点击[确定]退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诗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wèi chéng zhāo yǔ yì qīng chén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 教育课件

这是一首送别诗,借朝雨柳色渲染 惜别的气氛,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拓展积累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谢 谢 观 看!
古诗词诵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情小诗, 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有《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使安西》《鸟鸣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古诗题解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题目意思:王维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
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 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而 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 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 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 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 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
客舍:旅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柳色:即指初春 嫩柳的颜色。
渭城清晨的一场小雨,湿润了路上 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 洗得翠色欲滴,焕然一新。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 间和环境气氛。
前两句写离别时的景色,地点是 ( 渭 城 ),季节是( 春季 ),从哪里可 以看出?“柳”与“( 留 )”谐音,暗 含( 送别 )之意,你感觉这景色如何?
古诗学习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词诵读2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共编了十首古诗词,旨在进一步让学生增加积累,尝试运用之前掌握的诗词学习方法自主疏通大意,感悟情感,在诗词雅韵中赓续经典,传承文脉。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古人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隽永在送别诗中独树一帜。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能力,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与背诵古诗,常常会在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文内容,交流自己的读诗感悟。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诵诗句、悟诗情”为教学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通过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结合资料等方法,诵读诗句,感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了解“送别诗”文化,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结合资料等方法,诵读诗句,感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送别诗”文化,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人简介,写作背景等资料;《阳关三叠》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起——未有曲调先有情1.“诗句对对碰”: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师: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
)——王勃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2.揭题巧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在王勃眼中,送别是那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的心;在李白眼中,送别是那深深的桃花潭水;在高适眼中,送别又是那相识天下的豪迈……“送别”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

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 2<送元二使安西>》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
渭城的清晨,一场细雨刚刚停歇,打湿了路上的尘土,让空气变得格外清新。
旅舍周围的柳树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青翠嫩绿。
这样的景色,本应让人心情愉悦,可对于即将分别的诗人和友人来说,却徒增了几分离愁别绪。
渭城,这座古老的城市,见证了无数的迎来送往。
而此刻的朝雨,仿佛也在为即将的离别而落泪。
那轻轻扬起的尘土,在雨水的浸润下,安静地落定,就如同诗人和友人此刻纷乱的心,在离别的现实面前,渐渐归于平静。
客舍的青与柳色的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新绿的柳色,既是春天的生机,也是离别的象征。
古人常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谐音“留”,寓意着挽留。
然而,友人终究还是要踏上征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诗人深情地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一旦走出了阳关,就再也难以遇到熟悉的故人了。
这里的“更尽”二字,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不舍。
那一杯酒,不仅仅是酒,更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牵挂。
阳关,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关隘,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
出了阳关,便是茫茫的西域,那里是陌生的土地,陌生的人群。
友人将要独自面对未知的旅途和艰难的挑战,怎能不让诗人担忧?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千言万语都汇聚在了这杯酒中。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友情的珍贵。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理解这首诗可能需要一些引导。
他们或许还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离别,但可以通过想象和老师的讲解,去感受诗人的心情。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即将远行的元二,或者是在一旁送行的王维。
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精讲

知识点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通过描绘送别朝廷使者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解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意蕴。
一、课文概述《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七绝,共四句,每句五言。
诗人王之涣以写意的手法,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具象的描写展现了人情之美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
整篇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王之涣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二、艺术特点分析1. 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中以西域为背景,通过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景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读者展示了远方的辽阔与广袤。
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使整篇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2. 情感的抒发: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通过描绘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以大漠孤烟直,河流冷宇宙等形象描绘离别的悲凉,突出了人情之美与友情的珍贵。
3. 艺术构思的巧妙:诗中采用了对仗与拟人手法,给整个诗歌增加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悲壮和辽阔,又抒发了送别之情的深挚与真切。
三、诗歌意蕴分析1. 友情的珍贵:诗中描绘了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意象描绘离别的悲凉与广阔,从而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2. 人情之美: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厚意。
诗歌中的人情之美,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呼吁人们关注友情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3. 离别的无奈:诗中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描绘离别的辽阔与悲凉。
这种描写不仅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与心酸,也折射出人生离合的常态,使诗歌具有普遍的时代意义。
总结:《送元二使安西》是一篇以送别友人为主题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人情之美。
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示了古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意。
通过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意境构思,诗人王之涣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使诗歌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又因为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故又称王维为“诗佛”。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
他的山水田园诗幽静恬适,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极具诗情画意。
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主要作品:《相思》《鹿柴》《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诗歌理解: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主题: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赏析: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朝雨浥尘,客舍青青,柳色如洗,环境越美,越让人不忍离别,也就更衬出依依惜别的情绪。
三、
四两句剪取了饯行宴席上一刹那间的情景,这“一杯酒”代表了自己珍贵的感情,是友谊的象征,同时多饮一杯,就是多挽留对方一刻。
诗人把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感情——友谊,表现得极其饱满深挚,自然朴素,使这首诗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成为送别曲、友谊曲,更成为离筵别宴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