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定窑瓷器(图文)
河南博物院藏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图1),高5.2厘米,口径11.8厘米,外口径最大径16.8厘米,于1960年河南省洛阳市机瓦厂发掘出土。
整体看来其为八棱形器物,器体为内曲八角形,口沿作八角板沿,内底圆曲,口沿外以竹节式造型装饰(图2),板沿上印珍珠地纹饰,腹部镂雕八个兽首,分别口中衔铃(图3),摇动器物则会发出声音。
而每个兽首之间相交的棱上,则采用上部一小兽首,下部竹节(图4)的方法进行间隔,巧妙地将其分为八棱形状,而这件器物的圈足则与口沿相同,大小形制近似。
整体器物通体施白釉(图5),釉质莹亮,洁白如玉,秀雅美观,其底端露胎。
仔细看来,其釉色稍微泛黄,但光润莹亮。
更为珍贵的是它四周的八个兽首衔铃均采用了浮雕和镂雕工艺,河南博物院藏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赏析杨 扬图1:宋代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编辑|朱慧敏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并成功地雕出空腔内置能活动的响珠,可谓巧夺天工。
侧面八兽首两眼圆睁,眉头紧锁,如盆之口大张,令人视而知其威严。
棱上八兽首虽大小略逊色,但其咄咄逼人之态不减。
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造型别致,釉质细腻,采用了刻、印、雕等多种手工制作技法综合而成,做工十分精细,且器物整体布局对称,主题突出,为宋代定窑难得的珍品。
关于这件八角镂雕兽首器物的定名和功用,现在学术界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有学者认为此器物应为祭盘,用于祭祀活动时,晃动器物,则会发出声响,属祭器的一种。
二是有学者认为此器物可以发出声音,类似于古代做法事时用的响铃,则称为响铃器,是一种乐器。
三是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件洗,用于书法写作之中,只是其外观装饰比常见的同一时期的洗要复杂一些,这些装饰只是为了增加其美观而已。
四是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件笔砚,其与现存的笔砚略有相同之处。
图2:口沿外的竹节造型图3:兽首衔铃图4:棱上的兽首和竹节AppreciatION 鉴赏·瓷韵随着研究的深入,作为文房用具的笔洗和定名为定窑八角镂雕兽首瓷洗这一观点正逐渐被人们接受。
首都博物馆藏瓷器(一)——宋辽金(高清大图)

首都博物馆藏瓷器(一)——宋辽金(高清大图)宋代形成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定、汝、官、哥、钩五大名相继而起,产品典雅精美、格调清新。
辽代瓷器风格粗扩、豪放,表现出了鲜明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
金代所辖北方各地瓷窑在原有成就下不断发展,形成独特的釉色、造型及装饰风格。
北宋名窑艺术珍品,通过権场贸易和宋辽使节在辽南京集散,宋、辽、金瓷器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宋代(公元960~1279年)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White-glazed Pot with the Scene of a Boy Reading a Classic Vessel北宋(960-1127)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诵经壶做成童子形像,童子束冠,闭目;以双手捧着翻卷的经卷为壶流,经卷中心孔作壶嘴,身后有柄;人体中空为壶腹,头顶部有孔用来注水,底部略呈六棱形。
此壶在造型上构思巧妙,制作上胎釉精细,充分体现出制瓷匠师的高超技艺.景德镇窑青白釉凸花莲纹盘Greenish-white-glazed Dish with Impressed Design宋(960-1279)北京丰台塔基出土青白釉又称影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青中有白或白中有青,故称青白釉。
此盘釉面莹润,釉质澄澈、花纹清晰。
磁州窑白釉划花莲瓣形枕White-glazed Lotus-petal-shaped Pillow with Incised Design 宋(960- 1279)磁州窑是北宋,金时期著名的民窑,中心窑场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彭城镇。
北宋始烧、主要生产素白釉瓷、并有白釉划花、刻花、剔花等装饰,尤以白釉黑花最为出色。
花纹洗练生动,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此后各个窑场都有烧造。
枕一般有实用器,也有的用作随葬品。
黑釉碗宋(960-1279)Black Glaze Bowl越窑青釉划花对蝶纹葵口盘Celadon Lobed Dish北宋(960-1127)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碗White- glazed Bowl with Incised Design定窑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一起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定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定窑瓷器是指以定窑地区的陶瓷为原料,经过烧制而成的瓷器,以精美的色彩和精致的质地而闻名于世。
定窑瓷器具有以下特点:一、颜色绚丽,具有浓郁的色彩,如釉色、金彩、粉彩等;二、烧制精细,瓷质细腻,釉质润滑,内外质地均匀;三、釉层厚实,质地细腻,釉色明亮,施釉细致,烧制精细;四、烧制完善,釉面无暗痕,釉色明亮,施釉细致,烧制精细,烧制完善,釉面无暗痕,釉色明亮。
鉴别定窑瓷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釉色,定窑瓷器釉色明亮,釉质润滑;二、观察釉面,定窑瓷器釉面无暗痕,烧制精细;三、观察烧制,定窑瓷器烧制完善,内外质地均匀;四、观察质地,定窑瓷器质地细腻,釉质润滑,釉层厚实。
定窑瓷器以其精美的色彩和精致的质地而闻名于世,鉴别定窑瓷器的方法有观察釉色、釉面、烧制以及质地等。
定窑的印花完整版

定窑的印花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定窑的印花?2010-03-07 18:25:48|?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定窑的印花145.定窑的印花定窑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和印花等等。
其中又以印花为定窑最大的特征,其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也常常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认为定窑印花看不出由简入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认为是宋中期时定窑匠师直接采用缂丝粉本制模,一开始就非常成熟。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凡带有印花装饰的质量上佳的盘、碗器皿,多是芒口瓷。
世界各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定瓷印花品种中,最精美者往往也是芒口盘碗类器物。
从窑址发掘资料,我们也确实看不到定窑印花装饰由简单到繁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迹象。
其原因遗址挖掘面积太小,反映不出定窑当时的全貌。
故李辉柄先生“定窑覆烧法与印花装饰均兴盛于北宋后期”的观点,得到学术界多年的认可。
实际定窑印花始于唐中晚期的锤牒“模造技法”,经五代过度至宋早期成熟,并由此产生定窑在整个烧造历史中最精美的印花器物。
至宋晚期,由于全国文化升腾的现象,定窑直接采用缂丝、博古、书画等粉本直接制模,并结合定窑先进的覆烧技术,生产出大批繁缛富丽的印花产品,从而此阶段影响才巨大。
人们错误地认为定窑无成熟期,实际就是没有考虑到宋中晚期全国文化突变的这一现象。
146.印花出现在晚唐五代定窑的印制工艺最早可追溯到唐中期时采用金银器的“模造技法”所印制的四出筋碗;至晚唐五代时,定窑印花工艺由简入繁,初显风韵。
如1996年遗址涧磁村出土晚唐五代墓葬精美的印花器物,此批器物的印花纹饰显然受到金银器及越窑的影响,但也部分脱离了金银器的风格,构图疏朗、草曳花舞、姿态清雅,这是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定窑印花产品。
白釉海棠杯内模印一鱼纹;白釉委角四方盘:敞口、浅弧腹、圈足外撇,足端露胎,沾有细沙。
盘四角内凹与腹部出筋相连,内口沿四缺与腹部出筋相连,内底模印一鱼纹。
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窑瓷器 汝定官哥钧

钧瓷清乾隆胭脂红轧道锦地粉彩地缠枝花卉纹套炉钧窑釉双象耳转心瓶苏富比春拍(2011年4月),成交价59,024,200元。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着称于世。
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
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钧瓷的烧制技术复杂,还原程度难控制;加上古代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钧瓷珍贵可见一斑。
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
目前世界着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曾被做为国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汝瓷汝窑粉青釉盖盒北京中嘉国际,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35,200,000元。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宫廷御用、“淡天青”、“蟹爪纹”为人熟知。
其器形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淡天青”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大英博物馆馆藏定窑瓷器(高清多图)

大英博物馆馆藏定窑瓷器(高清多图)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称不列颠博物馆,是一位于英国伦敦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
目前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
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博物馆在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753年。
汉斯·斯隆(1660至1753年)爵士是当时的一位著名收藏家,1753年他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个人藏品达71000件,还有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
根据他的遗嘱,所有藏品都捐赠给国家。
这些藏品最后被交给了英国国会。
在通过公众募款筹集建筑博物馆的资金后,大英博物馆最终于1759年1月15日在伦敦市区附近的蒙塔古大楼(Montague Building)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在开放后通过英国人在各地的各种活动攫取了大批珍贵藏品,早期的大英博物馆倾向于收集自然历史标本,但也有大量文物、书籍,因此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到了19世纪初,蒙塔古大楼已经显得不敷使用了。
于是1824年博物馆决定在蒙塔古大楼北面建造一座新馆,并在1840年代完成,旧蒙塔古大楼不久后便被拆除。
新馆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里建了对公众开放的圆形阅览室。
在大英博物馆诸多展厅之中,中国瓷器陈列是其重要中国艺术的体现。
而大英博物馆所藏定窑瓷器亦属于专业级别的收藏。
定窑,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
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创烧年代应于唐之前。
唐末时期,烧制风格与刑窑相类的白瓷,以素面为主。
历经五代北宋,形成自己风格。
白瓷釉面由早期的纯白之色或在积釉处泛青蓝的色调,逐渐演变到宋金时期的牙黄色调。
也由于早期的素面演变到刻划,再到模印的状态。
而大英博物馆馆藏的这批定窑瓷器,以北宋时期的定窑为主。
多为传世器皿,也是传统观念上定窑的风格和审美意识的体现。
北宋定窑刻水凫纹斗笠盏北宋定窑刻花直颈瓶北宋定窑刻花花口钵北宋定窑刻花花口斗笠盏北宋定窑刻花出筋碗北宋定窑刻花盏托定窑模印凤穿牡丹纹斗笠盏(刻乾隆御题诗)北宋定窑花口出筋素面盏北宋定窑外莲瓣内鱼纹钵北宋定窑线绘水凫纹折腰碗金代定窑模印刻“殿”字大盘金代定窑刻“天水郡”,“赵”字款菊瓣盘北宋定窑“定州公用”款折腰盘北宋定窑里白外酱花口碗北宋定窑刻牡丹纹洗北宋定窑刻海水纹折沿盘北宋定窑刻花“华苑”字款直口碗北宋定窑刻萱草纹折腰盘五代定窑“新官”款花瓣碗北宋定窑刻双鱼纹洗北宋定窑刻莲瓣纹四系直口罐定窑模印花口盘五代定窑“新官”款花口盘宋瓷收藏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定窑的分类

定窑的分类《定窑瓷器的奇妙分类世界》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定窑的分类,这可是个相当有意思的事儿。
你说定窑啊,那可是瓷器界的大明星呢!定窑的分类就像一个超级大派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瓷器都在这儿尽情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首先呢,有那白瓷,嘿,那真是白得耀眼,像雪花一样纯洁。
白瓷就像是派对上的优雅公主,高贵又迷人,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想象一下,摆在家里,那闪亮亮的,绝对是视觉焦点呀!然后呢,还有黑瓷。
黑瓷就有点像派对上神秘莫测的酷家伙,低调又有范。
虽说是黑的,但黑得有质感,黑得有味道!就跟那夜晚中的星星似的,低调却又格外吸引人。
再说说那绿釉瓷,哇哦,这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绿得生机勃勃的,就像派对上那个充满活力的小精灵,欢脱又可爱。
看着绿釉瓷,感觉生活都一下子变得更加有色彩了呢!还有紫定,嘿,这名字听着就带劲!这就像是派对上的神秘大咖,不常出现,但一出现就震慑全场。
那一抹紫色,神秘而又独特,让人总想探究一番。
除了这些,定窑还有好多其他好玩的分类呢!每一种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
咱说这么多分类,可不是瞎吹的。
这就好比咱去参加派对,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高雅的、有神秘的、有活泼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而定窑的分类也是如此,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让咱这些瓷器爱好者们欲罢不能。
有时候我就在想,古代的那些工匠们咋就这么厉害呢,能做出这么多好看的玩意儿。
他们肯定是一群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人,就像派对上的组织者,把各种不同风格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场定窑的分类盛宴。
总之啊,定窑的分类那真是丰富多彩,趣味无穷。
每次看到这些不同类型的定窑瓷器,我都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奇幻的瓷器世界,不停地去探索、去发现。
朋友们,你们要是也喜欢瓷器,一定要来好好感受感受定窑分类的神奇魅力,相信你们也会被深深吸引的!哈哈,就说到这儿啦,我要接着去欣赏我的定窑宝贝们咯!。
定瓷鉴赏

定瓷鉴赏一、器物描述该法螺1969年出土于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现藏于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1994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器物仿自然界中海螺制成,长约20厘米,腹径11.8厘米,试吹声音洪亮。
法螺螺壳中空,用料考究,器型饱满;顶部圆锥状无釉,饰弦纹,有小开口;釉色温润泛青,为定窑最美的釉色;主体如海螺旋转一圈,螺口夸张外翘,螺体饰满海水纹;中轴近开口处有一小圆孔,所镶嵌三个小泥条粘贴作为辅助装饰的凸棱,不等距十分自然地旋至尾端。
这个法螺胎质细密,釉色温润泛青,尾部无釉,通体刻画海水纹。
该器物最大特点是釉层稀薄,使海水纹上表现更为突出。
实际里外施薄釉,也是工艺所需和受限制,该器物制作工艺难度极大,即要保证器物构造合理,又要保证畅通,只能施以薄釉,在保证器物里外收缩一致情况下,又不堵塞,从而保证烧制成功。
可以肯定的讲,这件精品定瓷大法螺,与塔基同时出土的部分定瓷,均是为此次佛事盛会专门订烧之物。
馆藏定窑二、工艺分析此件器物仿天然海螺制作,十分精细,使用陈腐极佳最优质的胎泥,主体部分制作采用揉捏极好的两块泥片,按一定角度翻转粘接而成。
以三个小泥条粘贴作为辅助装饰的凸起螺旋纹,再使用针状工具划精致海水纹,后上釉入窑烧制。
开口附近的小孔,人们认为是取音孔,我有一个研究佛教文化的朋友认为是供奉时的插香孔,实际这些说法并不正确。
从器物结构和制作方式仔细观察,器物为展开泥片翻卷由两部分粘接而成。
此孔保证中空部分与外部连通,烧造时,及时排掉气体,避免气泡和开裂,是制作工艺所需。
底部无釉处,也非人们所认为吹奏时为了防滑而有意为之。
实际也是工艺所需,是装烧时的支点。
该器物采用匣钵单件支烧工艺技术,支烧窑具应是杯状或环状,从胎釉结合情况及釉色泛青分析,应以木柴为燃料,在还原气氛下烧制。
古人制瓷,由于受当时工艺技术所限,有许多较为明显的时代工艺特征,研究和鉴赏人员由于对古代工艺不熟悉,往往造成误读;而对古代制瓷工艺有一定认识的仿古师傅,由于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艺术理解较差,对鉴赏又存在严重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美的定窑瓷器(图文)
精美的定窑瓷器(图文)
2011-05-26 02:47:29| 分类:元大侠的日志|字号订阅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精美丰富的定窑瓷器
定窑,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今曲阳县在宋代时期属定州,因此得名定窑;(在宋代窑址一般是以地名而命名窑名称的,比如汝窑是在河南汝州,因此得名汝窑)定窑以烧白瓷著称,兼烧酱釉,黑釉,绿釉,红釉,黄釉,褐釉,油滴釉,青釉等;品种非常丰富,器型多样,在宋代徐兢《出使高丽图经》陶器篇中提到宫中收藏古越器与定制,而称汝窑为汝州新窑器;定制实际上是指定窑器物的多样。
现代的考古学家.鉴定家冯先铭生前对定窑器型丰富多样就做过首肯,而宿白先生为定州塔基出土定窑瓷器的出国日本展,作序时也深感定窑器型的丰富多样;而在明清两代瓷器器型里也能找到定窑瓷器的身影。
定窑瓷器在北宋时期开始大量的生产,它所用的瓷土原料在当地称白坩子土,这种瓷土的耐火性,可塑性堪称一流。
而在国外研究陶瓷的学术界认为,《瓷器》就是经过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瓷化了瓷胎的才能称之为“瓷器”,在当时的宋代只有定窑与景德镇窑能烧出胎体透明,瓷化了的瓷器;其它窑烧制的瓷器没有这个特点,北宋时期的景德镇窑烧制瓷器还没有形成较大
的规模;实际上景德镇窑在南宋时期才兴盛起来。
定窑瓷器在北宋时期就已经非常丰富了,由于多年对定窑瓷器的研究与认识,发现定窑不但在器型上是出类拔萃,在装饰工艺上也非同凡响;五代的定窑瓷器是以素白洁净为主,到了北宋早期出现了器物外面装饰剔莲瓣纹,划花等手法;到了北宋中期出现了碗盘里部刻各种花卉的风格,晚期则大量的使用印花手法。
在当时的宋代宋人笔记中对定窑瓷器就有大量的记载,宋苏轼《试院煎茶》诗中有“定州花瓷琢红玉”之句,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上:“金花定椀,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
”当然宋人周密是不懂烧窑的,瓷器烧成后是不能在复窑烧制了。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古定器,俱出北直隶定州。
土脉细......有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与白定。
上图刻莲纹酱釉碗就是典型的紫定器,而到了金代酱釉定窑器,由于釉质的变化,酱釉变得稀薄透明就没有紫定的味道了,而现代有很多无知没见过紫定的学者,称金代印花酱釉碗为紫定,实为笑谈。
这是一件典型的北宋刻莲纹黑定,也可称“墨定”其特点色黑如漆,并带有结晶油滴斑;是一件上佳的北宋刻莲纹黑定盘,瓷胎俱白;黑白分明。
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在现代科学交通发达的新中国,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新社会
里,故宫博物院与其它地方的博物院却出现了专业水平滞后的现状,当然这与现代疯狂造假有关,这是客观现象;而主观现象还是这些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太差,这些人的眼里没锻炼出来,到锻炼出来了尖,懒,馋,滑,坏的毛病,不学无术;墨守成规等。
在这篇博文里特别要向朋友们介绍的是定窑红釉瓷器,也称红定;据调查红定的数量比汝窑瓷器还稀有。
《定州红瓷》定窑烧造。
也称真定红瓷。
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二:“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
”经查邵伯温乃邵雍之子,邵雍与富弼.司马光.吕公交好,號安乐先生,宋嘉祐留守王拱宸荐之,授将作监主薄。
不赴。
熙宁中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
元祐中赐谥康节。
著有觀物篇,渔樵问答,伊川撃怀集,先天图,皇极经世等書。
王拱宸也确有此人。
据介绍故宫博物院以前的专家冯先铭先生曾经观看过定窑红釉瓷器,但因比较匆忙,未作详细研究论证;使得定窑红釉瓷器至今成为悬案。
据传故宫博物院资料室有定窑红釉瓷片资料,但遗憾的是冯先铭先生之女冯小奇(也在故宫博物院搞古代陶瓷器)对完成父辈遗志毫无兴趣,滞使红釉瓷器的研究还停留在钧窑红色釉乃至元代铜红釉的老基础上,其实定窑红釉瓷器,无论是文献记载,或实物论证上已经具备了研究基础,而这些专家们到对南宋陆游这个破落户的《老学庵笔记》津
津乐道,奉为圣经典籍,这也难怪现在是知识分子无修养的年代,好像知识就是知识,知识等于学历,而学历不等于修养。
学历等于赚钱或赚到资本的能力,而文化修养却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