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瓷器百件欣赏【发】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
一
,
。
块 天 然的
-
t:
一
-
~
, 贝 i王
制 作此 件肉彤 什的T 匠 将 原来顷感十谢的 Z i 材 』 I : 孵 JII 琢
,
.
-
.
}f
:
将 丧 lfl『 f i 的
皮 染 色 卡 符 l JJ 次看 到 它 的 人 不会把 它 :【 馊 邦 邦的 f 拶 H } , 成
,
怎 么行它 都 像 足
,
: 口前 全 世 界 典藏 吖 足 7 0
件 而 台北 故 宫 博 物院 {
, 。
收藏 r
2l
件 堪 称 世 界之 最 网 为 全 世 界绝 无 1
, 。
有的北 宋汝 窑青 瓷 莲花碗
毛公 鼎
E 公 鼎 娃台北 故 i i tt:镇 馆 之 t J
'
'
。
。
I县出 卜 任民间 转 于 多次 清 道 光 F li l ] 作陕 阿 柙岐 l 】
60 台北 故宫博 物院 由于 受 展 厅 面 积 所 限 通 常每 3 个 月会换 次 展 品 即便 这 样 要 把 这 里 所 藏 令算 虿 三 f 稀 世 文 物逐 个儿 在 世 人 面 前 亮个相 至 少 需要 3 0 年时间 尽 管 这 里 展 出的文物是 常换 常新 但 是 有 件宝 物女 终 没 有 换 过 这就 是 毛 公 鼎 翠 玉 白菜和东坡肉形 石 它们被 称 为台北 故 宫博物院的镇馆 之 宝 V
块连 皮带肉 肥 瘦 十州的东坡肉 H
、
。
20 0 9 0 4
V ie
w s
『 7
1
一
台北故宫藏清宫鼻烟壶特展(高清图)

台北故宫藏清宫⿐烟壶特展(⾼清图)“⼠拿乎——清宫⿐烟壶的时尚风潮特展”⽬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拿乎”是⿐烟(snuff)的早期翻译。
⿐烟在康熙时期就从西⽅引⼊中国。
所谓⿐烟就是把发酵的烟叶粉末调⾹⽽成,有通嚏之效,因为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所以仅在⼠⼤夫阶层、王公贵族以及宫廷内使⽤。
西⽅原是⽤盒⼦承装这类粉末,清朝宫廷将其形制改为⼩⼝、⼴腹带匙盖的⿐烟壶,其材质囊括玻璃、瓷器、矿⽯、⽛⾓、珐琅、甚⾄是葫芦,⿐烟壶也成为彰显⾝份地位及品位的象征。
在台北故宫的这次特展中,展⽰清宫制作的最为精美的⿐烟壶,反映了集西中⼯艺之⼤成的⿐烟容器的时代风潮。
⼠拿乎——清宫⿐烟壶的时尚风潮特展展览时间:2020/7/31—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第⼀展览区303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量清宫制作最精美的⿐烟壶,此次特展选择各种材质之⿐烟壶,从雕刻、烧制、琢磨等⼯艺⾓度理解其制作及所呈现之时代特⾊,且以珍藏、⽇常到赏赐等不同⽬的,看到清代⼯艺之缩影,更是清宫微型艺术之精典。
从技法的创新,到各类材质所展现之技艺,以及使⽤与欣赏的各种意境,体会清宫⿐烟壶的“新艺境”。
新玻璃在康熙朝是新颖的材质,因为透明且有各种颜⾊,故以“极可爱玩”来形容。
在单⾊玻璃上可琢制、雕刻、描⾦,同时也发展出洒⾦、绞胎等技巧。
⼜使⽤画珐琅,在玻璃胎上绘制烧造出缤纷绚丽的⿐烟壶。
画珐琅也是当时的创新⼯艺,与⾦属胎结合,创造出属于清宫的精美华丽;甚⾄利⽤⾦银,以雕刻、镶嵌呈现造型与技法之独特。
此外,将不同颜⾊玻璃迭套再加以琢制,成为崭新的套玻璃⼯艺。
后来,甚⾄还发展出属于⿐烟壶独有的内绘技法。
从材质到技法是⿐烟壶⼯艺之创新。
1清乾隆红⾊玻璃⿐烟壶红⾊半透明玻璃天球瓶,底有“乾隆年制”刻款,带铜镀⾦錾花盖与⽛匙。
2清乾隆蓝⾊玻璃描⾦葫芦⿐烟壶蓝⾊透明玻璃葫芦形⼩瓶,描⾦葫芦、藤蔓及花叶满布,蝙蝠穿梭其间,底描⾦楷书“乾隆年制”。
带铜镀⾦雕花盖与⽛匙。
3清乾隆蓝⾊透明玻璃刻花⿐烟壶蓝⾊透明玻璃梅瓶,通⾝浅刻秋葵花,枝叶满布有蝴蝶、蝙蝠穿梭,底有⽅框“乾隆年制”刻款。
介绍台北故宫的汝窑瓷器

介绍台北故宫的汝窑瓷器台北故宫的汝窑瓷器,共有23件。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粉青奉华尊仿铜器尊型,体饰戟稜三层,每层四道,上部胎骨较薄,下截稍厚。
通体满釉,青色极匀润,边稜隐含浅粉色,釉面满布细碎纹片,底周有支钉痕迹五枚,露米黄色胎质。
边稜间微有伤釉,旧用赭色汁填补。
底中心刻有“奉华”二字。
高16.5厘米,深12.5厘米,口径13.3厘米,足径9.4厘米,腹围37厘米编者按:此器型至优美,釉色莹润,为故宫所藏汝气之冠,器底所刻“奉华”二字,考为宋高宗妃刘夫人之堂名,盖南宋内府之旧物也,二、天青窑变米色三牲尊侈圆口,长颈,腹以三羊组成,六足分立于六角座上,座中空,平底。
颈上饰云纹一道,间以絃纹二道。
胎骨稍厚,釉质较薄,天青色窑变灰黄,稜角间显露黄骨。
釉暗无光,细纹遍体,口径部分多稜眼。
器底未施釉,全部露浅黄色胎,六角各有支钉痕迹一枚。
高20.4厘米,深12.9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9.9厘米三、粉青纸搥奉华瓶圆口微侈,颈细长,宽肩,硕腹,平底无足。
薄胎满釉,颈、底釉色稍淡,肩、腹较青,釉内隐含浅粉色,细纹密布。
底周有支钉痕五枚,露黄色胎,口沿加镶铜边。
底心刻清乾隆题诗: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罄,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乾隆戊戌仲夏御题。
钤印二:古香,太王卜。
底边刻有“奉华”二字。
高22.6厘米,深22.1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8.5厘米,腹围39.5厘米四、粉青纸搥瓶形制同前,釉色:颈、底浅淡,肩周较浓,腹部微带黄灰,釉内隐含浅粉色,细纹密布。
口沿磨损露胎。
底中心铲釉一方,镌刻乾隆题句。
周围有支钉痕迹五枚,露灰黄色胎质。
底心刻乾隆题诗:陶得纯青生二成,果然色质胜难兄,缘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城,簪朵雅宜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旌,足钉薜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叶美琼。
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题。
钤印二:三、隆。
高20.4厘米,深19.7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8.7厘米五、粉青胆瓶敛圆口,短颈,硕腹,矮圈足。
100件绝美国宝!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彩瓷赏析!

100件绝美国宝!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品彩瓷赏析!若说哪个时期的彩瓷成就最高,清代彩瓷当之无愧。
珐琅彩、粉彩、洋彩百瓷争艳,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最绚烂的一笔。
本期,编者搜集了100件台北故宫博物馆清代彩瓷绝品,让藏友们一饱眼福。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致敬中国经典 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

致敬中国经典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汝瓷是陶瓷的最高境界。
它以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
又,因其绝妙的色泽、独特艺术价值和自然简单的美学特点,有“宋瓷之冠”的美誉。
汝窑烧制时间短,制作工艺在北宋灭亡后失传,存世器物非常珍稀。
以下21件汝窑青瓷为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本人已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资料库中一一核实,并摘录繁体简介供各位欣赏。
以后将相续罗列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宋代汝窑青瓷,看看现在世界上已被公认的汝窑青瓷到底有几件。
分类如下:碟6件,盘4件,水仙盆4件,瓶3件,圆洗2件,小洗1件,花碗1件。
1北宋汝窯奉華碟高2.3公分口徑12.7公分底徑10.1公分編號:故-瓷-018048敞口淺碟,平底,口緣嵌銅釦,底存三個細小支釘痕。
全器滿施天青釉色,有淺淡的細網狀開片。
支釘處露灰黃如粉的所謂「香灰胎」。
外底中心有窯成器後琢刻的「奉華」二字,並填紅。
2北宋汝窯青瓷碟高3.3公分口徑13公分底徑9公分編號:故-瓷-009827侈圓口,週壁稍深,平底,圈足微外捲。
胎體薄而滿施天青色釉,釉薄處隱現淺粉色光澤。
內周壁積釉處,可看到冰裂紋。
底周留有三枚支燒痕,從支痕中可見土色胎。
但是,依據孫新民所長的說法,窯址出土瓷片重新打碎之後,絕大多數露出淺灰或灰白色胎。
底刻乾隆皇帝〈詠汝窯盤子〉御製詩: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而今景德無斯法,亦自出藍寶色浮詩末署「乾隆丙申春御題」紀年銘,並落「朗潤」一枚鈐印。
因乾隆皇帝在詩注中,對「景德」一詞,有「鎮名,陶瓷皆於此,有官窯、民窯之分」的解釋,遂反映出他當時以為再也燒不出像汝窯一樣瓷器的窯口,是同時指官窯和民窯而言。
相對於近代學界自一九三〇年代方開始探討汝窯的窯口、釉色與產燒背景,乾隆皇帝對汝窯的識別,無疑超前將近一百五十年之久。
台北故宫馆藏南宋官窑瓷器欣赏(高清大图)

台北故宫馆藏南宋官窑瓷器欣赏(高清大图)南宋郊坛下官窑月白撇口瓶高14cm 口4.6cm 深12.7cm 足5.9cm南宋郊坛下官窑粉青穿带瓶高12.4cm 口4.4cm 深10.8cm 足5.2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钵(匏)高9.4cm 深8.5cm 口14.7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钵高7.8cm 口9.8cm 足7.7cm南宋修内司官窑灰青钵高8.7cm 口13.1cm 足8.5cm南宋郊坛下官窑渣斗高9.3cm 口11.9cm 深8.6cm 足8.4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长方盆高12.5cm 口20.6×28.2cm 底19×24.9cm南宋修内司官窑月白凹棱胆瓶高16.9cm 口3cm 深13.9cm 足5.7cm南宋郊坛下官窑月白海棠式贯耳瓶高16.6cm 口4.6×5.4cm 深15.3cm 足4.8×5.9cm南宋郊坛下官窑粉青海棠式小瓶高11.3cm 口3.3×5.5cm 深9.7cm 足3.3×4.4cm南宋郊坛下官窑灰青葫芦瓶高18.7cm 口1.9cm 深18.3cm 足5.7cm南宋修内司官窑月白葫芦瓶高23.7cm 口3.1cm 深22.7cm 足8.4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葵花式洗高9.3cm 面经16×16.9cm南宋修内司官窑月白双莲房水注高7.2cm 莲蓬面径7.3cm 盛口径8cm南宋修内司官窑浅青椭圆砚高5.2cm 口10.4×13.7cm 足10.4×13.7cm南宋修内司官窑月白葵口碟高2.5cm 口15×15.5cm 足5.5cm南宋郊坛下官窑灰青葵口碟高2.9cm 口15.4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圆洗高5.2cm 口15.5cm 底13.5cm南宋郊坛下官窑圆洗高5.2cm 口12.4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雕龙圆洗高4.7cm 口18.4cm 底16.5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大圆洗高6.5cm 口26.4cm 底23.5cm南宋郊坛下官窑灰青葵瓣口小洗高4.4cm 口11cm 足7.5cm南宋修内司官窑粉青蔗段圆洗高6cm 底15.9cm南宋修内司官窑浅青葵瓣口洗高3.8cm 口12cm 足8.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名窑俱备,精品无数,多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
在馆藏瓷器中,汝窑的瓷器居宋代青瓷之冠。
汝窑建立于北宋徽宗时,专供御用。
这种瓷器釉色极其纯正,晶莹腴润,是宋代青瓷的极品。
像这种遗存文物流传极少,据说全世界只有30余件汝窑青瓷,而台北就占了24件。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
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
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
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
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宋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於世。
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於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
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
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
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於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宋/定窑/婴儿枕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
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管内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其中以下10件藏品均为世间珍品,无价之宝。
No.10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No.9 五彩龙凤大盘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
以本件开光中的穿花龙凤为例,龙凤都只是形式化的外型,缠枝番莲也只拘谨的勾描外廓再填色,笔致柔弱稚拙,似乎只是依样葫芦,虚应故事;但其仍尽量保持官样的原貌,官土轻薄洁白,釉色莹亮,色料淘洗匀细,其繁复多彩、色调喧哗,以及细碎的填染,反而成为此时期让人惊豔的特色。
No.8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共全文4行,28字。
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No.7 早春图《早春图》是北宋宫廷画家郭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为郭熙晚年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32
康熙御制碗
康熙宜兴紫砂胎画珐琅 褐釉地四季花纹葵花式壶
a
33
乾隆珐琅彩贯耳瓶
康熙铜胎画珐琅紫地花卉碗正面图
康熙珐琅彩胭脂红地牡丹纹碗
a
34
康熙珐琅彩黄地莲纹碗
康熙珐琅彩红地开光牡丹纹杯
康熙珐琅彩珊瑚红地花卉碗
a
35
a
36
a
37
a
38
a
39
a
40
a
41
a
42
43
a
44
再 见
北宋定窑划花纹碗
a
14
北宋定窑划花梅瓶
汉绿釉罐 有乾隆刻的诗句
a
15
明嘉靖红地黄彩龙纹罐
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纹大盘
a
16
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碗
a
17
瓶明 万 历 五 彩 莲 池 蒜 头
a
明 成 化 斗 彩 花 鸟 杯
18
青瓷葵花大盘
清/乾隆/粉彩图案花卉 镂空大盘
a
19
清/雍正/珐琅彩蓝料山水把壶
a
45
a
7
景
德
镇
明万历窑青花云龙八卦方炉
御 窑
北 宋 官 瓷
a
8
官窑月白双耳三足炉
粉 彩 花 鸟 水 仙 盆
龙泉窑
a
9
南宋官窑青瓷尊
天青霞紫的钧窑
a
10
钧窑粉青窑变粉红碗
钧窑粉青窑变粉红碗
a
11
明正德青花番莲七孔花插
明正德青花番莲七孔花插
a
12
明/永乐/青花蟠龙天球瓶
北宋耀州窑印花碗
a
13
北宋耀州窑划花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品
瓷器百件欣赏
a
1
宝石红僧帽壶
莲花式温碗
a
2
磁胎洋彩锦上添花喜 相逢双环腰圆瓶
宋/定窑/婴儿枕
a
3
明/万历/五彩龙凤大盘 磁胎洋彩山水诗意转旋大碗
a
4
秘色青瓷-越窑
宋代哥窑瓷器
a
5
宋 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
南宋/龙泉窑/翠青五管瓶
a
6
磁州窑刻花双禽纹如意枕 元/钧窑/天蓝紫斑如意枕
乾隆锦地开光西洋人图 双耳葫芦瓶
a
27
乾隆锦地开光西洋人物图 贯耳瓶
乾隆锦地开光西洋人物图 贯耳瓶
a
28
乾隆锦地开光西物图 贯耳瓶
乾隆花卉葫芦式双耳扁瓶
a
29
乾隆福寿花卉葫芦式 双耳扁瓶
乾隆珐琅牡丹图玉壶春
a
30
乾隆珐琅花卉图小瓶
乾隆珐琅彩胭脂红 山水图小瓶
a
31
乾隆珐琅彩花卉纹蒜头瓶
乾隆春杏柳燕图蒜头瓶
康熙宜兴紫砂胎画珐琅 花卉纹壶
a
20
红釉盘
珐琅彩菊花碗
康熙 各种瓷胎画珐琅彩碗
a
21
成化瓷
青釉鱼篓尊
a
22
瓣郊
方青
釉
瓶坛
瓶花
里
下
折
红
官
枝
异
窑
花
兽
菊
卉
瓶
六
a
23
成化瓷
康熙宜兴紫砂胎画珐琅 褐釉地四季花纹 葵花式壶
a
24
蓝釉渣斗
青釉鱼篓尊
a白釉刻花鱼纹碗
25
雍正年制
磁胎画珐琅菱花盘
a
26
乾隆职贡图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