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故宫博物院专辑之一【馆景及青铜玉器收藏】

合集下载

故宫珍宝馆的宝物介绍

故宫珍宝馆的宝物介绍

故宫珍宝馆的宝物介绍
故宫珍宝馆是故宫博物院中最为珍贵的展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宝贝。

以下是其中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宝物介绍:
1. 长信宫金鳌双首杯: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件金器。

杯子造
型为两只鳌龙相对,中间以花卉图案点缀,十分精美。

杯底刻有“长信宫”和“嘉靖十年”字样,寓意长寿和安康。

2. 清代乾隆御制玉瓶: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玉器,由当时的皇
帝乾隆亲自下令制作。

玉瓶整体呈鼓形,带有青色和白色的纹路,精致的雕刻和细腻的纹理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

3. 清代乾隆御制琉璃瓶:这是一件以玻璃制成的宝物,亦是由
乾隆皇帝下令制作。

瓶身呈现出深蓝色和浅蓝色的交错和谐,瓶口则镶有铜制的花卉图案,十分华美。

4. 元代青花鱼纹瓷盘:这是一件元代时期的青花瓷器,制作工
艺十分精湛。

瓷盘上绘有鲤鱼和荷花,栩栩如生,呈现出优美的造型和色彩。

5. 清代乾隆御制绣球:这是一件非常精致的刺绣作品,由乾隆
皇帝下令制作。

绣球上密密麻麻地缀满了各种动植物、花卉、山水和人物,技艺之高令人惊叹,被誉为中国刺绣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宝贝,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和辉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倍加珍视和保护。

- 1 -。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编之前曾经分两期介绍过我国主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实这只是我国浩瀚如海的奇珍异宝中很⼩的⼀部分,还有很多更精美绝伦,更具历史和⽂化价值的国宝级⽂物由于盗卖、⾛私和西⽅列强的掠夺⽽流失海外,⽂物的流失成了国⼈⼼中永远的痛。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数据统计,中国流失的⽂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上47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真实的数量其实远不⽌这些,收藏在博物馆只是⼀部分,还有更多被掠夺的⽂物在私⼈收藏家⼿中,其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

那么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究竟藏有多少中国国宝级⽂物呢?⼀、⼤英博物馆⼤英博物馆是世界五⼤博物馆之⼀,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其中青铜器、陶瓷、书画、⽟器、雕刻品等中国历代珍稀⽂物多达23000多件,其公开展⽰的只占其中的⼗分之⼀,主要陈列在33号展厅、中国⽟器厅(33号⼄馆)以及⼤维德瓷器展厅(95号展厅),展品囊括了中国⽂物的所有类别,从远古⽯器、商周青铜器到魏晋⽯佛经卷、宋元书画、明清瓷器⽆所不有。

这⾥所藏的中国绘画精品最多,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等⼀些稀世珍品。

敦煌藏经洞全部4万多件经书中⼤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

在33号厅中央墙上有⼏⼗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还依稀可见。

《⼥史箴图》唐代摹本唐代摹本《⼥史箴图》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原件早已⽆存,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幅为宋⼈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但笔意⾊彩并⾮上品。

另⼀幅就是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传世名画之⼀。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被英军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物。

商 青铜双⽺尊这⾥馆藏的青铜器中,最引⼈注⽬的当属商代双⽺尊,公⽺形象惟妙惟肖。

西周康侯簋阿弥陀佛⽴像这尊隋代开皇五年(585年)阿弥陀佛⽩⾊⼤理⽯造像陈列于33号展厅楼梯间,⾼达6⽶,重约2吨,原位于河北曲阳县韩崔村崇光寺,上世纪三⼗年代流失海外。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明代《瑞应麒麟图》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明代《瑞应麒麟图》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明代《瑞应麒麟图》机缘巧合,9⽉21⽇上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程变得⾮同⼀般。

个中原因,不⾜为外⼈道。

原拟⼀般的参观,变成了⼀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这班⼈马被特许在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研究室观看明朝有沈度题签的《瑞应麒麟图》。

我们9点半应约到达台北故宫博物院,被分成两批,每批10个⼈,被带到故宫博物院办公楼的地下室,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研究室就位于其中,穿过静悄悄的并不宽⼤的⾛廊,在⼀间不⼤的办公室⾥,我们被要求戴上⼝罩,将携带的⼿包、提袋等物品放在⼀边,书画室的⼯作⼈员请我们转⾝,将我们领到就隔着⼀排半⼈⾼书架的办公室的另⼀边,这时,⼤家才注意到,在⼀张⾮常普通的长条桌上,那幅明代字画已经展开,平铺在桌上供我们观赏。

我们围着它,尽可能近地观看。

这幅字画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这些⼈都早已在相关的⽂章中看到过,其中还有⼀位专门写过这幅画考证⽂章的仁兄,也是平⽣第⼀次看到真迹。

⼤叫快慰平⽣!摒住呼吸,睁⼤双眼,俯⾝去仔细端详某⼀个细部,看麒麟⾝上的五边形的花纹,看明代著名书法家沈度的真迹,看清朝康熙、乾隆、雍正等皇帝御览后盖下的印玺,等等等等,15分钟后,主⼈礼貌地将我们贪婪的眼光遮断,怀着⼀种喜悦和莫名的激动⾛出地下室。

沾光的还有⼀个中年⼥解说员,她也是第⼀次有幸如此近距离看到真迹。

据说,这幅画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以来第⼀次被“点名”。

于万千名画中被⼈垂顾,也是它的万幸。

下图就是那个办公楼,很奇怪,这个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看起来有点像⽔⽴⽅,幕墙内的⽹状结构⼜很像鸟巢。

再看台北故宫博物院,⽆论如何得不出壮观⼀字来,以下这幅是全景图,可见地上三层,地下⼀层,展室就在其中。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有永久性展出的,有专题展的,我们这天可以同时看到六七个特展。

每个展览都⽆与伦⽐,因为它们都是精华中的精华。

对我⽽⾔,最震撼的是龙泉瓷展和书刊⽂献展,龙泉瓷中的⼀件梅瓶,器型之⼤,已然叹为观⽌,绝⽆瑕疵的通体釉在灯光的映射下,惊艳绝伦。

致敬中国经典 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

致敬中国经典  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

致敬中国经典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汝瓷是陶瓷的最高境界。

它以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

又,因其绝妙的色泽、独特艺术价值和自然简单的美学特点,有“宋瓷之冠”的美誉。

汝窑烧制时间短,制作工艺在北宋灭亡后失传,存世器物非常珍稀。

以下21件汝窑青瓷为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本人已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资料库中一一核实,并摘录繁体简介供各位欣赏。

以后将相续罗列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宋代汝窑青瓷,看看现在世界上已被公认的汝窑青瓷到底有几件。

分类如下:碟6件,盘4件,水仙盆4件,瓶3件,圆洗2件,小洗1件,花碗1件。

1北宋汝窯奉華碟高2.3公分口徑12.7公分底徑10.1公分編號:故-瓷-018048敞口淺碟,平底,口緣嵌銅釦,底存三個細小支釘痕。

全器滿施天青釉色,有淺淡的細網狀開片。

支釘處露灰黃如粉的所謂「香灰胎」。

外底中心有窯成器後琢刻的「奉華」二字,並填紅。

2北宋汝窯青瓷碟高3.3公分口徑13公分底徑9公分編號:故-瓷-009827侈圓口,週壁稍深,平底,圈足微外捲。

胎體薄而滿施天青色釉,釉薄處隱現淺粉色光澤。

內周壁積釉處,可看到冰裂紋。

底周留有三枚支燒痕,從支痕中可見土色胎。

但是,依據孫新民所長的說法,窯址出土瓷片重新打碎之後,絕大多數露出淺灰或灰白色胎。

底刻乾隆皇帝〈詠汝窯盤子〉御製詩: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而今景德無斯法,亦自出藍寶色浮詩末署「乾隆丙申春御題」紀年銘,並落「朗潤」一枚鈐印。

因乾隆皇帝在詩注中,對「景德」一詞,有「鎮名,陶瓷皆於此,有官窯、民窯之分」的解釋,遂反映出他當時以為再也燒不出像汝窯一樣瓷器的窯口,是同時指官窯和民窯而言。

相對於近代學界自一九三〇年代方開始探討汝窯的窯口、釉色與產燒背景,乾隆皇帝對汝窯的識別,無疑超前將近一百五十年之久。

台北故宫文物大观4

台北故宫文物大观4

台北故宫文物大观——绘画类(一)(2007-12-18 21:19:10)转载标签:分类:台北故宫文物艺术赏析美图文化台北故宫文物台北故宫院藏绘画,乃集宋元明清四代之富,画迹来源,或为前朝遗留,或为大臣进献,或为帝收购,或为抄没罪家所得。

画迹时代,最早可以上溯至晋,其中各朝代占数多寡不一。

唐代为我国绘画由开张发达到兴盛时期,人物、马画尤见鼎盛,然以去时久远,画迹多湮毁。

五代及宋,为花鸟山水画极盛时代,流传后世真迹,亦以此二项为多,且多为大家巨迹,其余则为画院作品,此乃缘于两宋为我国画院最发达时期,此类作品概多未署名款。

元代国祚短,画迹较少。

辽金画家各一件,足为此二时期地区绘画聊备一格。

明清画迹为本院收藏之大宗,且门科派别多所齐全,其原因:二则两代画学兴行,画家众多,二则距今时近,保存较易。

唐太宗立像佚名【唐朝】公元纪年: 627-649AD文物描述:唐太宗(公元627至649年在位),高祖次子,名世明,隋末天下大乱,劝高祖举兵,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封秦王。

及即位,锐意图治。

去奢轻赋,宽刑整武,文物尺寸:纵:271cm 横:126.8cm文物形式:轴文物质地:绢本洛神赋图顾恺之【晋朝】公元纪年: 345~406AD文物描述:〈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约345-406)按照曹植(192-232)〈洛神赋〉所画。

描绘赋中洛神与女侍离去时,「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岗」的情景。

〈洛神赋图〉中的洛神,正回首后望,无论是形态或气质,都符合作〈洛神赋〉上的形容。

洛神所着的上衣染以丹砂,领、袖与下裳只是白描线勾勒,不着色。

再看洛神所乘坐的「云车」,平台下沿为覆莲纹,上方栏板栏干间作壸门。

两轮之外,覆以巨形鸟翅装饰,配合车上插挂的旌旗,气势飞扬,更加以龙之纵步跨前,鱼之腾跃上升,云之冉冉成朵,画面上仙气不呼自出。

颜色上,画中洛神之红衣、控六龙之朱缆、龙之翅膀、华盖之朱栏、骨架、以及文鱼之舌,都可见朱砂施染的痕迹。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管内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其中以下10件藏品均为世间珍品,无价之宝。

No.10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No.9 五彩龙凤大盘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

以本件开光中的穿花龙凤为例,龙凤都只是形式化的外型,缠枝番莲也只拘谨的勾描外廓再填色,笔致柔弱稚拙,似乎只是依样葫芦,虚应故事;但其仍尽量保持官样的原貌,官土轻薄洁白,釉色莹亮,色料淘洗匀细,其繁复多彩、色调喧哗,以及细碎的填染,反而成为此时期让人惊豔的特色。

No.8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共全文4行,28字。

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No.7 早春图《早春图》是北宋宫廷画家郭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为郭熙晚年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湾故宫博物院简介

台湾故宫博物院简介

台湾故宫博物院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位于台湾台北市于1965年开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在全球位列第18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总计698854件/册文物,藏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

1948年12月初,中央博物院理事会集议,通过选择最精品运台,分三批装入海军派遣运输舰运抵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由中央园林与步道、博物馆正馆建筑、文物储藏山洞与廊桥3个部分所组成,其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之琉璃瓦,风格清丽典雅。

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二、三层为“器字形”平面格局的展厅;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

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故宫博物院展品详细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故宫博物院展品详细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故宫博物院展品详细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故宫博物院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它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建筑群内,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故宫博物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之冠”,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故宫博物院展品众多,包含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了陶瓷、绘画、玉器、铜器等各类艺术品,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沿革。

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展示了中国古代造物主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每一件展品都有其独特之处,让人们能够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壮丽。

比如,故宫博物院的陶瓷馆收藏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其中以明代的景德镇青花瓷和清代的粉彩瓷最为出名。

这些瓷器不仅造型精美,釉色绚丽,而且瓷质洁净细腻,堪称工艺美术的杰作。

此外,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馆也是一大亮点。

这里陈列着大量名家书画作品,其中包括了中国古代名家的墨迹、绘画和书法等珍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创作成就,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展品的详细介绍,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每一件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更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故宫博物院作为一座世界级博物馆,其展品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展品的研究和展览,人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价值传播给更多的人们。

同时,故宫博物院的展品也为世界各国的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这一部分旨在介绍文章的布局和组织,以便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故宫博物院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

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渊源和地位,向读者展示这座博物院的独特魅力。

同时,还会突出文章的目的,即介绍和详细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展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故宫博物院专辑之一
(馆景及青铜玉器收藏)
坐落在台北市西南部士林镇外双溪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65年。

它仿照北京故宫博物院形制设计,背负青山,远瞻绿水,黄墙绿瓦,巍峨壮观,庄重典雅。

这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

从外双溪孔子铜像前沿台阶而上,经过由气势雄伟的“天下为公”牌坊,穿过整洁的广场,经过题有“博爱”字样的铜鼎,便抵达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门。

整座博物院古色古香,极富有民族色彩。

博物院有4层,正面的平面图呈梅花形,分成5个大厅。

第一层,为演讲厅、办公厅、图书馆;博物院正面入口设在第二层。

二层大厅内设有孙中山先生的铜质坐像,这座铜像是按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铜像原模翻制而成。

铜像四周为8间书廊,展出历代著名的书法和绘画,陈列有铜器、瓷器等珍贵文物;第三层陈列有图书、文献、碑帖及玉器、珐琅器、雕刻和织绣等历代珍藏;第四层则举办各类具有特色的专题展览。

故宫全景
故宫正门
孔子铜像
“天下为公“牌坊
孙中山铜像
故宫景观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丰富,收藏了65万件中华文化艺术瑰宝,几乎涵盖整个五千年中国历史。

其中有2972箱文物是自祖国大陆运来的原北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历代文化珍品,及取自沈阳故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的旧藏。

当中有清宫档案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还有商周青铜器、玉器,晋唐以降的书法,唐宋以来的名画,宋元以后的名窑瓷器、竹器、雕刻、玉器、漆器、珐琅、碑帖等器物书画5万余件,品类繁多,均为华夏瑰宝、旷世之珍。

青铜器类收藏
台北故宫收藏有5615件青铜器,先秦有铭文的约500件,多为中华文物珍品,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青铜重器十分有名。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下有三足,双耳高耸,花纹简洁,外形古朴,鼎内共有铭文500字,记述周宣王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之事,为国之重宝;散氏盘也是西周重器,上有铭文357字,不但铭文美,形制文饰都美丽非凡;西周宗钟,高65.6厘米,宽35.2厘米,重34.04公斤,为古乐器,呈合瓦形,图案精美,形制雄伟,钟体有铭文17行122字。

它是周天子的自作器,是为征服领土向上天祈福所作。

毛公鼎
散氏盘
宗周钟
子犯龢钟
亚丑方簋
颂壶
兽面纹觚
蟠龙纹盘
酒壶-铜狗
嘉量
服方尊
其他藏品
玉器类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等工艺类藏品有11445件工艺类藏品,其中:“翠玉白菜”,利用玉根的白色和翡翠的绿色,因物象形,就玉取巧,琢磨成一棵白梗如玉,翠色欲流的大白菜,叶子的绿色深处,还巧妙地琢磨出一只振翼欲飞的螽斯草虫,形状色泽,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据说,当年这是慈禧太后的心爱之物。

还有一块清代的肉形石,用不透明的玉髓雕成,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玉工不过是妙手偶得。

“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酷似一块新鲜猪肉,令人叹为观止。

翠玉白菜
肉形石
玉荷叶杯
天鹅玉佩
玉瓣金叶水仙
玉琮
玉角形杯
玉罗汉山子
玉鹰文圭
战国龙形佩
禅地玉册及玉嵌片
大雁玉带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