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器2010拍卖价
礼仪玉之玉琮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外部常刻神兽或几何纹饰。
其内圆外方的形状与古人“天圆地方”的天地相通哲学思想相吻合,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
玉琮的用途玉琮在古代,主要被统治阶级作为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而这种祭祀仪式在清代仍然存在。
西周时期的著作《周礼·考工记》记载,琮作为礼器用时,它的大小规格应与其主人地位相匹配。
这一点,考古学家从众多出土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荣华富贵。
玉琮用于随葬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成为其在各部落中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也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一种葬制。
良渚玉琮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及西北的齐家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为发达。
良渚玉琮以体大出众,魅力独特。
其玉材为产于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浸后呈雾状乳白色。
除少数作圆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
琮体切割规整,中孔为管钻对穿而成,中接处常留有钻痕。
玉琮的形体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
琮身均饰有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成四组,随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纹饰分数组饰于琮上。
部分玉琮在主体兽面纹外,用细阴纹刻划“神人”图形和云雷纹,阴线用利石刻划而成,线条坚挺。
历代玉琮各具特色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从出土的实物看,这一时期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
玉琮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
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了两件有纹饰的玉琮,其中一件上下各饰一组弦纹,四角有凸棱,侧面饰竖道弦纹,该造型很少见。
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
汉代玉琮已极少制造,用途也已经变为装饰和丧葬用具。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至明的仿品上多饰当时流行的纹饰。
明末至清代的伪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体玉琮为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甚。
良渚玉器近些年来价格飞涨

节选徐威先生文章如下,供大家:“良渚玉器近些年来价格飞涨,加上国内出台的文物法新规定,良渚玉器已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文物,私人不得盗掘盗卖走私。
但利之所趋,余杭瓶窑一带出现了大量仿制品,令很多国内外大藏家都大跌眼镜。
笔者根据多年鉴定良渚玉器的特点,总结出以下一些要点,供藏友鉴定比对:
(1)良渚玉器大量玉质主要是透闪岩、阳起石、蛇纹石,器表泛有晶莹光泽,有如嵌入的点点繁星;仿品缺乏这样的特点。
特别是出土的玉璧、环等器面常有白色、褚色或墨绿色的筋状条斑或者黑点,颜色驳杂、质地不纯净。
(2)真品触之手感光滑,不毛糙,钻孔采用两面对钻孔!常常有轩钻的痕迹。
仿品直接钻孔,看不见对接旋痕。
(3)真品鸡骨白不浮躁,深入肌骨,自然。
仿品常常感觉火气很大,有裂纹。
(4)良渚玉器上的纹饰繁复但不凌乱,线条流畅。
因为有纹饰特别是人面纹的良渚玉器一向被藏家视为良渚玉器珍品,价格极昂。
所以仿品多如牛毛!但从地摊上出售的良渚带人面纹玉器(琮)赝品来看,其共同特点是玉质为河南岫玉或者是独山玉,线条较粗,鸡骨白浮躁,人面纹明显感觉做作,眼睛太大,往往分不清。
真品线条细密,用放大镜看凹槽处坑坑洼洼(考证主要用鲨鱼牙刻制)。
另外,赝品人与兽的关系往往相反,兽在人上!这主要是由于造假者不知道人兽纹象征的含义所致。
良渚先民雕刻此人兽都表示巫师骑怪兽,怎么会兽骑人呢?
笔者告诫:千万不可轻信出土故事。
卖者故事一大堆,让多少藏友上当受骗,以为捡个大漏。
试想,一件有纹饰特别是人面(兽面)纹的良渚玉器在目前这个市场岂是百元千元可以购得?”。
良渚玉壁简介

良渚玉壁简介
良渚文化玉壁,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文物。
在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着一件精美的玉壁,它的发现轰动了考古界,同时也震惊了世界。
这件玉壁全长26厘米,宽10厘米,厚0.9厘米。
它由青
白色的玉石精心雕琢而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令人叹为观止。
玉壁呈长方形,有一条清晰的长纹贯穿其中,玉壁上用红色、绿色和黑色相间的线条绘成了各种图案。
图中画着两个人正在打猎,旁边还有两只野猪在嬉戏。
玉壁上还用墨线画有很多个三角形和圆形。
这个玉壁上共有七种图案:一是三个人围着一个兽面;二是两个人正抬着一只老虎;三是三个人在打猎;四是一个人坐在马上;五是一只老虎和一个人正在搏斗;六是两个人在打猎;七是一只老虎和一个人正在狩猎。
在玉壁上,还有四种图案:一是两头狮子在打架;二是一条鱼正向陆地游去;三是一只老鹰正在天空翱翔;四是一头猪和一只羊正在草地上吃草。
这七种图案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物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以及人们对动物的崇拜程度。
—— 1 —1 —。
13新石器之良渚

1971年出土于山东邹 县野店大汶口文化遗址,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由单环、双环、四联 环 及绿松石坠等件玉饰 组成。单环直径3-5.1厘 米,双环长6.8厘米,四 联环长4.8厘米, 绿松石 坠长3厘米。器体琢磨光 滑,形状不规整,出土 时置于人头骨上。
玉串饰
玉人头饰
龙山文化 4.5厘米 陕西神木出土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龙山文化
兽面纹玉奔
青中泛黄色,通体抛光,原断为两 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颜色。 体扁平,呈长方形,背部平直, 刃部稍宽,一面刃的坡面较宽, 另一面较窄。长17.8厘米,厚0.75 厘米,刃宽4.9厘米,
1963年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采集,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特点是旋转形双目,头顶有华丽的装 饰,两眼正视,有一种狰狞的美或古 代鬼神的脸谱。无使用痕迹。对传世 品中同类纹饰玉器的断代提供了较为 科学的实物资料。
二、辽河流域
地处华北平原和东
北地区接壤处,上游
通辽
包括西拉木伦河、老
哈,经通
峰
辽平原折向南流,进
入下辽河流域,注入
渤海。全流域包括冀
蒙辽吉四省区十余个
市县。
辽河流域受中原影响较大,古玉遗存相对较集中, 数量多,文化层次高,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玉器中占 有重要地位。重要文化遗址有:
(2)玉质以辽宁岫玉为主。 (3)造型和工艺特征:
动物为抽象变体造型,风格质朴豪放,具传神特征。 玉龙、玉兽玦的头、眼大,身呈“C”形。
工艺上,有圆雕、浮雕、透雕、两面雕; 表面刻线装饰少,多用“压底隐起”手法
; 边缘极薄,有刺手感。
2、沈阳新乐文化遗址
新乐遗址位于沈阳北郊,1973年开始发掘,两次 出土数百件玉、石器制品,引人注意的有5件:墨玉 斧式雕刻器、墨玉圆凿式雕刻器、青玉双刃斧式雕 刻器、碧玉双刃凿式雕刻器和鼓形墨玉珠。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价值在浙江省,有个地方叫良渚古城遗址,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哦,考古学家们挖掘出来的东西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大门。
良渚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个宝藏,事实上,它就是一座古代文明的瑰宝,足足有五千年的历史,简直让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啊!想象一下,当年这里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穿着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真的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说到考古发现,这里的出土文物可谓是琳琅满目,金器、玉器、陶器应有尽有,简直是个博物馆啊!每一件文物都像是在诉说着它的故事,有些玉器雕工精细,仿佛能看见古人对美的追求,手工艺水平那真是令人咋舌。
更别提那些神秘的石器了,古人真的是脑洞大开,居然能把石头变成这么多实用的工具,简直是聪明得让人自愧不如。
有趣的是,良渚遗址还发现了许多大型的土堤和水沟,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可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建设啊,简直可以说是城市规划的雏形呢。
想想看,几千年前,他们就能想到如何排水、筑墙,这种智慧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历史上,许多古文明都是依水而建,良渚也不例外,周围的水系让这里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居住地,想必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是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惬意得很。
不仅如此,良渚遗址的出土文物还揭示了古人的宗教信仰,很多祭祀用的器物表明他们在精神世界上的追求。
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围坐在火堆旁,带着虔诚的心情,向天神祈祷,或许他们也有过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这种情感,虽然时光流逝,但却是人类共同的心声。
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像是一颗颗星星,在历史的夜空中闪烁。
提到良渚的考古价值,那真是一言难尽,简单说就是,它不仅仅是个考古遗址,更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窗口。
研究这些文物,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甚至能窥见古代人类的生活智慧。
有人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而良渚古城遗址就是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读起来真让人爱不释手。
此外,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还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博大。
汉代玉璧拍卖记录

汉代玉璧拍卖记录
汉代玉璧是一种古代玉器,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汉代玉璧拍卖记录的例子:
1. 2010年,一件汉代玉璧在中国北京举行的拍卖会上拍出了1.2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2. 2014年,一件汉代玉璧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以2.5亿港元的价格被拍卖出去。
3. 2018年,一件汉代玉璧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拍卖会上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汉代玉璧因其稀有性和历史价值,常常成为拍卖会上的热门拍品。
这些拍卖记录反映了人们对于汉代玉璧的热衷和对其价值的认可。
良渚玉器的真赝对比

分 惹 人 喜 爱 。 这 件 玉 璜 还 保 留着 出土 时 的 原 状 , 稍
定 ,一 般 来 说 , 它 应 从 玉 器 的材 质 、 器 型 、 工 艺 、
l0
道 的 新 石 器 时代 玉 器 , 也 是 器 收 藏 家 最 为 追 捧 的 盘 带 ,就 会 露 出鲜 艳 的 红 色 ,这 是 一 件 典 型 的 红 良 新 石 器 时 代 玉 器 。 古 玩 市 场 也 遵 循 着 市 场 经 济 的一 渚 玉 器 。把 这 件 良渚 玉 璜 的 皮 壳 作 为 参 照 物 , 对 了
1 良渚 玉璜 一 样 ,是 黄 白色 沁 杂 以 枣 红 色 玉质 。 但 的
它 却 不 是 一 件 良渚 玉 器 的 到 代 物 !为 什 么 它 能 迷 惑 人 呢 ?其 原 因 就 在 于 这 件 玉 蝉 的玉 料 是 真 正 的 良渚
玉 器 的 老 料 , 而 玉 蝉 的 器 型 却 是 汉 代 时 期 的造 型 , 它 是 用 出土 的 良渚 玉 器 的残 件 改 制 的 器物 。
素 器 , 却 以 大 面 积 的 黄 白 色 沁 杂 以 枣 红 色 玉 质 而 十
解 良渚 器 的 真 伪 有 很 大 的 帮 助 ,但 是 ,仅 仅 掌 握 须 对 良渚 玉 器 的 器 、 纹 饰 和 工 艺 有 深 入 的 了 解 。
大 多 数 的 表 现 形 式 就 是 大 量 赝 品 的 出 现 , 冈 此 市 场 这 样 的 良渚 玉 器 材 质 的 知 识 还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还 必 图2 的 良渚 玉 蝉 ,它 很 容 易被 不 少 收藏 爱 好 者 认 为 中 是 真 品 , 其 迷 惑 之 处 就 在 于 其 玉 质 和 皮 壳 几 乎 和 图
台湾大藏家杨俊雄医师在佳士得拍卖的养德堂这批高古玉

台湾大藏家杨俊雄医师在佳士得拍卖的养德堂这批高古玉台湾大藏家杨俊雄医师的「养德堂」这几年可以说红遍了收藏圈。
养德堂藏的瓷器,目前已在佳士得拍了三季;古玉去年拍了第一季,盛况空前,去年82件,数量并不是很多,却惊人地拍了4个小时,全程出价火爆,绝大多数有数倍乃至十数倍溢价,单场成交1.5亿港币,成交率100%,斩获白手套佳绩。
今年的『养德堂珍藏中国古玉器』第二季几分钟前刚刚结束,83件拍品成交82件,全场报收6600万港元,过百万者19件,虽然成绩不及去年,但就古玉这样艰深的领域而言,这个成绩已足以自豪。
(成交价为港元含佣金)战国至西汉早期玉镂空龙纹环(790万)直径9.5厘米,估价400-600万,650万落锤来源:金华堂旧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养德堂珍藏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205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205号,页293新石器时代褐黄玉镯(430万)直径8.8厘米,估价8-15万,350万落锤!来源:1988年购于香港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394万)高15厘米,估价80-120万,32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鸿禧美术馆,《养德堂古玉特展》,台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10号著录:鸿禧美术馆,《养德堂古玉特展》,台北,1993年,图版2号,页12-13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6号,页68-69龙山文化 青玉镂空鸟纹出廓牙璧(298万)直径15厘米,估价10-18万,240万落锤来源:2000年以前购自台北云中居良渚文化白玉兽面纹琮(250万)高13.3厘米,估价80-120万,200万落锤来源:1988年购于香港展览:聚英雅集,《抱璞怡陶: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与玉器》,2001年10月6-10日,图版90号著录:张伟华主编,《抱璞怡陶: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与玉器》,台北,2001年,图版90号,页107东汉白玉乳丁螭虎瑞兽纹出廓璧(213万)高25厘米来源:金华堂旧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养德堂珍藏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99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99号,页286-287红山文化青玉马蹄形器(187.5万)高6.5厘米,估价10-15万,150万落锤来源:1986年9月购于台北春秋青玉龙纹璜形佩一对(187.5万)长15.6厘米,估价26-40万,15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鸿禧美术馆,《养德堂古玉特展》,台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45号著录:鸿禧美术馆,《养德堂古玉特展》,台北,1993年,图版8号,页24-25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45号,页142-143红山文化青玉带齿兽面纹饰(175万)宽12厘米,估价15-20万,140万落锤来源:1999年以前购自台北一言堂展览:鸿禧美术馆,《养德堂古玉特展》,台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著录:震旦艺术博物馆,《红山玉器》,台北,2007年,图版111号,页167战国青玉龙凤纹剑璏(156万)长7厘米,估价20-26万,125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62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62号,页178-179西汉早期白玉龙首带钩(150万)长9.8厘米,估价35-50万,120万落锤来源:1995年以前购自台北云中居西周白玉凤纹管(137.5万)长6.7厘米,估价50-80万,11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11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11号,页188战国青玉谷纹龙凤形佩(137.5万)长11.5厘米,估价18-26万,110万落锤来源:1995年以前购自台北云中居著录:《Orientations》,香港,1995年5月,页37春秋青玉龙纹觿(106万)长10厘米,估价15-20万,85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65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65号,页248龙山文化青玉牙璧(100万)宽13厘米,估价15-20万,80万落锤来源:1987年1月购于台北展览:鸿禧美术馆,《养德堂古玉特展》,台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石家河文化至夏白玉神祖像(100万)高9.5厘米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42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42号,页116西周青玉人龙纹佩(100万)长10厘米,估价10-18万,8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37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37号,页124-125西周圭冠青玉鸟两件(100万)大者6.3厘米,估价30-38万,8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95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95号,页172战国青玉螭龙纹璧形佩(100万)长3.6厘米,估价10-15万,8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馆,《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57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57号,页166-167东汉玉螭龙纹珮(93.8万)长7厘米,估价10-18万,75万落锤来源:1999年以前购自台北一言堂著录:震旦艺术博物馆,《汉代玉器》,台北,2005年,图版46号,页107商青玉戈(87.5万)长32.5厘米,估价20-30万,7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26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26号,页102-103战国青玉龙形佩及青玉凤形佩各一件(87.5万)大者11厘米,估价20-30万,70万落锤来源:1999年以前购自台北一言堂著录:震旦艺术博物馆,《战国玉器》,台北,2007年,图版80号,页133西周青玉鸟形冒(81.3万)高4.7厘米,估价40-60万,65万落锤来源:2000年以前购自台北云中居东汉青玉握猪一对(81.3万)大者11.9厘米,估价20-30万,65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88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88号,页234-235红山文化青玉蝉一对(75万)大者5.5厘米,估价12-18万,60万落锤来源:1999年以前购自台北一言堂著录:震旦艺术博物馆,《红山玉器》,台北,2007年,图版61号,页116西周青玉鹿形佩两件(75万)大者8厘米来源:金华堂旧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养德堂珍藏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86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86号,页163西周青玉双龙人面纹珩(75万)长9.4厘米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29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29号,页206春秋青玉双龙首扭丝纹璜(62.5万)长8.2厘米,估价18-26万,5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59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59号,页242东汉青玉握猪两件(62.5万)大者11.8厘米,估价18-26万,5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89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89号,页236-237战国青玉龙首格纹带钩(56.3万)长17厘米,估价12-18万,45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59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59号,页172-173商晚期玉对尾双鸟珩(52.5万)长13厘米,估价25-30万,42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鸿禧美术馆,《养德堂古玉特展》,台北,1993年1月27日至4月25日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91号著录:鸿禧美术馆,《养德堂古玉特展》,台北,1993年,图版3号,页8,14-15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91号,页168石峁文化墨绿玉刀(50万)长46.3厘米,估价8-12万,4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14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14号,页76-77商晚期玉鸮(50万)高4.6厘米,估价28-35万,4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89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89号,页166商青玉龙佩(50万)长3.6厘米,估价8-12万,4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21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21号,页92-93西周青黄玉龙纹佩(50万)宽4.5厘米,估价10-15万,40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21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21号,页198战国晚期白玉褐沁龙首带钩(50万)长7厘米「长寿」刻款,估价8-15万,40万落锤来源:1999年以前购自台北一言堂著录:震旦艺术博物馆,《汉代玉器》,台北,2005年,图版97号,页158新石器时代至周玉镯形琮(47.5万)宽7.2厘米,估价10-15万,38万落锤来源:1988年购于香港商玉面纹饰(47.5万)宽4厘米,估价8-15万,38万落锤来源:1999年以前购自台北一言堂著录:鸿禧美术馆,《养德堂古玉特展》,台北,1993年,页8震旦艺术博物馆,《商代玉器》,台北,2010年,图版108号,页155西周玉蜂形佩(47.5万)长5.6厘米,估价6-8万,38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03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103号,页180战国青玉龙纹嵌片(47.5万)长14.8厘米,估价12-20万,38万落锤来源:养德堂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展览: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56号著录:邓淑苹,《羣玉别藏》,台北,1995年,图版56号,页164-1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渚玉器高价成交高古玉行情或已来临
中拍国际2010五周年庆典拍卖会“玉器专场”良渚玉器悄然登场,均高价成交(当然于时下收藏热相比,其价格还是较低)。
5120号良渚文化玉钺成交价:3024000
5121号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成交价:4256000
5122号良渚文化兽面纹满旋纹冠状器成交价:1680000
5123号良渚文化双面工神人兽面纹三叉形器成交价:1120000
5124号良渚文化兽面纹冠形器成交价:2240000
时下,玉器收藏一浪高一浪,唯高古玉器收藏波澜不惊,如一潭温水。
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受制于文物法的限制,近年拍卖行高古玉器鲜有拍卖,但民间的高古玉器收藏却很热,一凉一热制约着高古玉器的发展,而高古玉器却高度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史。
因此,中拍国际良渚文化玉器的高价成交或已说明,高古玉器的春天已悄然来临。
高古玉作为中国玉文化的精髓和源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化身,更是东方美的象征,高古这一时期的玉器精神内涵是高于一切的,越是原始的越是接近它的本质,古玉是古人心灵的一种反映,附载有先祖们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情感。
良渚文化龙首璜
1.起拍价:80,000至120,000
2.成交价:56,000
3.年代:——
4.规格:长7.9cm
5.预展时间:2010-11-25 --2010-11-27
6.类别:器具陈设
7.预展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8.拍卖时间:2010-11-27 16:30:00
9.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10.拍卖会专场:昆岗精瑜---玉器专场
11.拍卖会:
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12.拍卖行: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收藏品描述
玉质温润细腻,呈弧形,一侧饰龙眼,整器为简化的龙形,造型抽象,器身呈璜形,打磨光滑,留有打磨使用痕迹,两端钻孔。
古朴老旧,应该是古代宗教或者图腾崇拜的产物。
良渚神人兽面纹玉琮
1.起拍价:60,000至80,000
2.成交价:--
3.年代:——
4.规格:尺寸高
5.8cm
5.预展时间:2010-11-25 --2010-11-27
6.类别:礼器
7.预展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8.拍卖时间:2010-11-27 16:30:00
9.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10.拍卖会专场:昆岗精瑜---玉器专场
11.拍卖会:
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12.拍卖行: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收藏品描述
玉琮,内圆外略方,外圈浅浮雕一层地子,在地子上再浮雕加阴线刻神人兽面纹,玉质老旧,为典型良渚文化风格器,良渚多用地方玉质,工艺精湛,线条多由一道道细线一同组成。
(附显微图)
良渚文化玉钺
1.起拍价:2,500,000至3,000,000
2.成交价:3,024,000
3.年代:——
4.规格:长1
5.8cm;宽11.3cm
5.预展时间:2010-11-25 --2010-11-27
6.类别:礼仪
7.预展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8.拍卖时间:2010-11-27 16:30:00
9.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10.拍卖会专场:昆岗精瑜---玉器专场
11.拍卖会:
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12.拍卖行: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收藏品描述
地方玉种,整体带沁色,发白色,黄色沁,沁色布满全身,并且沁色深入玉质内部。
玉钺造型素雅大方,线条流畅,整体厚重。
在中间偏上部打孔,孔为圆形略扁,正面和背面对打孔,留下对钻的痕迹明显,器身整体抛光。
良渚文化发源在今浙江余杭一代,是南方影响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的的文化之一,而其出土的玉钺并不多,玉钺自古是兵权、权力的象征,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玉钺造型如此件钺大者并不多见。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
1.起拍价:4,000,000至5,000,000
2.成交价:4,256,000
3.年代:——
4.规格:尺寸高
5.4cm 长9.9cm
5.预展时间:2010-11-25 --2010-11-27
6.类别:礼仪
7.预展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8.拍卖时间:2010-11-27 16:30:00
9.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10.拍卖会专场:昆岗精瑜---玉器专场
11.拍卖会:
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12.拍卖行: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收藏品描述
良渚文化玉琮,玉琮本为礼器,古代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可见是当时极为重要的礼器。
良渚文化玉琮制作发达,无论是大小,数量,造型,都是文化时期玉琮制作的巅峰,良渚文化出土的部分大玉琮更有“琮王”美誉,不仅器型较大,而且往往在器身加以繁缛复杂的图腾纹饰,线条细如发丝,此件玉琮沁色优美,造型大方,年代久远,在器身细雕神人兽面纹,线条由一道道细线组成。
应该是古时候部落祭祀的神器,等级极高,纵观目前出土的良渚玉琮,此件在其中亦可算上等。
良渚文化兽面纹满旋纹冠状器
1.起拍价:1,500,000至2,200,000
2.成交价:1,680,000
3.年代:——
4.规格:尺寸高3.9cm 长9.7cm
5.预展时间:2010-11-25 --2010-11-27
6.类别:器具陈设
7.预展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8.拍卖时间:2010-11-27 16:30:00
9.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10.拍卖会专场:昆岗精瑜---玉器专场
11.拍卖会:
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12.拍卖行: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收藏品描述
地方玉质,造型为璜,当时孔较小。
在左右两端各打一孔,孔成喇叭状,为单面孔。
留下明显的管钻痕迹,在器身装饰兽面纹,采用浅浮雕和阴线相结合的工艺,突出夸张眼部,用满布的旋纹做地子,整体包浆自然,沁色入骨,放逐各出土资料或者馆藏器物,此件亦毫不逊色。
良渚文化兽面纹冠形器
1.起拍价:2,000,000至3,000,000
2.成交价:2,240,000
3.年代:——
4.规格:尺寸高
5.3cm 长
6.8cm
5.预展时间:2010-11-25 --2010-11-27
6.类别:器具陈设
7.预展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8.拍卖时间:2010-11-27 16:30:00
9.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10.拍卖会专场:昆岗精瑜---玉器专场
11.拍卖会:
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12.拍卖行: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收藏品描述
地方玉质,整体发鸡骨白,沁色明显,表面有沁蚀,为冠状,上端中部内凹,中间有小突起,上部打孔,整体成倒梯形,下端打三孔,为喇叭状,可供佩戴,在大部分良渚玉器上,均带有神人兽面的纹饰,完整的图形应为一神人,头戴长冠,骑于神兽之上,双手持玉璧,置于神兽两端,此件亦作纹饰,但是只做了抽象的兽面,突出大眼,而此件冠形器的器形即来源于图腾上神人发冠的造型。
而在器身布满旋纹,此类装饰手法并不多见,可见此器等级较高。
良渚文化双面工神人兽面纹三叉形器
1.起拍价:1,000,000至1,500,000
2.成交价:1,120,000
3.年代:——
4.规格:尺寸高3.1cm 宽
5.4cm
5.预展时间:2010-11-25 --2010-11-27
6.类别:器具陈设
7.预展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8.拍卖时间:2010-11-27 16:30:00
9.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10.拍卖会专场:昆岗精瑜---玉器专场
11.拍卖会:
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12.拍卖行: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收藏品描述
地方玉种,玉质发青色。
上带白色点沁。
器身采用阴线刻神人兽面纹,线条抽想,依稀可辨。
为一人带冠骑于兽上,手持玉璧,兽张牙舞爪,人手舞足蹈,大概是当时祭祀的一种活动,这种纹饰在良渚文化玉器中极为多见,而三叉形器大概是当时和当时良渚留行的一种叫“冠形器组合,或为佩戴,或为祭祀。
良渚神人兽面纹佩冠形器
1.起拍价:60,000至80,000
2.成交价:44,800
3.年代:——
4.规格:尺寸长7cm
5.预展时间:2010-11-25 --2010-11-27
6.类别:器具陈设
7.预展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8.拍卖时间:2010-11-27 16:30:00
9.拍卖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三层紫金厅)
10.拍卖会专场:昆岗精瑜---玉器专场
11.拍卖会:
2010年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12.拍卖行: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收藏品描述
牌饰,地方玉,成梯形,下端打孔,可作穿绳佩戴,正面采用阴线刻纹饰,为典型的良渚文化图腾,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细阴线条奇特,一般由无数条斜线组合而成,线条细致而不规则,保留下明显的手工加工工艺痕迹,与现仿的机械痕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