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的国宝瓷器

合集下载

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
, 始建于 1962年, 1965年夏 落成,占 地面积 1.03万平 方米。
• 院内收藏有自北 平故宫博物馆及 沈阳故宫,热河 行宫运到台湾的 二十四万余件文 物,所藏的商周 青铜器,历代的 玉器、陶瓷、古 籍文献、名画碑 帖等皆为稀世之 珍,展馆每三个 月更换一次展品
沈阳故宫
• 沈阳故宫是中 国现存仅次于 北京故宫的最 完整的皇宫建 筑
• 2004年7月列 入《世界遗产 名录》“北京 及沈阳的明清 皇家宫殿”项 目
沈阳故宫
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
• 中国古代帝王宫苑, 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 政务的场所
• 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颐和园、拙政园、 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 名园
院内国宝概览
翠 玉 白 菜
肉 形 石
毛 公 鼎
散 氏 盘

雪 时 晴 帖
琳 琅 彩 竹 雀 图 碗
婴儿枕
龙 形 佩
琳 琅 彩 山 水 楼 阁 碗
趣谈重点国宝
镇馆三宝 • 翠玉白
菜 • 肉形石 • 毛公鼎
翠玉白菜
• 翠玉白菜原陈列于清末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永和 宫,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 半翠绿的 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 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 上面攀爬两只红色小息的螽斯虫。
• 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螽斯虫则有子孙 绵延之意,可以说这是件别有含义的嫁妆。
毛公鼎
•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1843年陕西岐山出土, 有着2800年的历史。
• 文物界公认此物系西周晚期宣王(公元前 827-公元前781年)时的一件重器,因其鼎腹 内铸有32行关于“册命”毛公的铭文,故 名“毛公鼎”。
铬文有32行、 共497个字。 迄今为止,毛 公鼎是铭文最 多的重器,自 然便成了稀世 瑰宝。当时的 青铜器不但以 质地、古旧程 度论价,而且 还按照铭文的 字数加价,一 个字可以加一

两岸故宫珍藏38件汝窑汇总,让你一次看个够!

两岸故宫珍藏38件汝窑汇总,让你一次看个够!

两岸故宫珍藏38件汝窑汇总,让你一次看个够!汝窑开窑造瓷的时间短暂,大约只是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的二十年之间而已,故传世极为稀少。

关于汝窑的传世数目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的说法,认为传世不足百件。

另一种说法是上海博物馆出版的《汝窑的新发现》中列举了传世汝窑瓷器六十五件,且注明了出处。

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共21件,北京故宫17件。

台北故宫馆藏21件汝窑台北故宫馆藏汝窑21件汝窑瓷器皆为清宫的传世品,其中11件作品的器底刻题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具体的说明它们曾经清宫收藏的史实。

精于鉴古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所喜爱的古董划分等级,一些器物上留下了当时镌刻的“甲”、“乙”、“丙”、“丁”等标志。

在两岸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窑瓷器上,还有镌刻“蔡”、“寿成殿皇后阁”等铭文的,一般认为是宋代所刻。

“蔡”字当与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有关,“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

1.汝窑青瓷椭圆小洗高2.7cm,深2.1cm,口纵9.8cm,口横14.2cm,底径4.2cm 器呈椭圆形,口微敛,平底无足,足底凹入称圈形,中有三支钉痕。

2.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高22.4cm,深21.9cm,口径4.4cm,足径8.6cm圆口、口沿镶铜扣,长颈、折肩、直腹、平底,底部有五点支钉痕,刻有乾隆戊戌年(1778)御题: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憶留停。

诗文左侧并刻有「奉华」二字,奉华全称奉华堂,是南宋宫室中德寿宫的配殿,也是高宗宠妃刘贵妃的居所,有论者据此推论此件物即为当时宫廷用器。

但此件纸槌瓶的「奉华」款僻据器底一侧,似乎可以避开乾隆御题,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此件之「奉华」款应为后刻。

3.汝窑青瓷碟高3.2cm,深2.2cm,口径13.4-13.7cm,足径9.2cm侈圆口、浅斜壁、平底、圈足外撇。

致敬中国经典 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

致敬中国经典  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

致敬中国经典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汝瓷是陶瓷的最高境界。

它以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

又,因其绝妙的色泽、独特艺术价值和自然简单的美学特点,有“宋瓷之冠”的美誉。

汝窑烧制时间短,制作工艺在北宋灭亡后失传,存世器物非常珍稀。

以下21件汝窑青瓷为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本人已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资料库中一一核实,并摘录繁体简介供各位欣赏。

以后将相续罗列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宋代汝窑青瓷,看看现在世界上已被公认的汝窑青瓷到底有几件。

分类如下:碟6件,盘4件,水仙盆4件,瓶3件,圆洗2件,小洗1件,花碗1件。

1北宋汝窯奉華碟高2.3公分口徑12.7公分底徑10.1公分編號:故-瓷-018048敞口淺碟,平底,口緣嵌銅釦,底存三個細小支釘痕。

全器滿施天青釉色,有淺淡的細網狀開片。

支釘處露灰黃如粉的所謂「香灰胎」。

外底中心有窯成器後琢刻的「奉華」二字,並填紅。

2北宋汝窯青瓷碟高3.3公分口徑13公分底徑9公分編號:故-瓷-009827侈圓口,週壁稍深,平底,圈足微外捲。

胎體薄而滿施天青色釉,釉薄處隱現淺粉色光澤。

內周壁積釉處,可看到冰裂紋。

底周留有三枚支燒痕,從支痕中可見土色胎。

但是,依據孫新民所長的說法,窯址出土瓷片重新打碎之後,絕大多數露出淺灰或灰白色胎。

底刻乾隆皇帝〈詠汝窯盤子〉御製詩: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而今景德無斯法,亦自出藍寶色浮詩末署「乾隆丙申春御題」紀年銘,並落「朗潤」一枚鈐印。

因乾隆皇帝在詩注中,對「景德」一詞,有「鎮名,陶瓷皆於此,有官窯、民窯之分」的解釋,遂反映出他當時以為再也燒不出像汝窯一樣瓷器的窯口,是同時指官窯和民窯而言。

相對於近代學界自一九三〇年代方開始探討汝窯的窯口、釉色與產燒背景,乾隆皇帝對汝窯的識別,無疑超前將近一百五十年之久。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名窑俱备,精品无数,多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

在馆藏瓷器中,汝窑的瓷器居宋代青瓷之冠。

汝窑建立于北宋徽宗时,专供御用。

这种瓷器釉色极其纯正,晶莹腴润,是宋代青瓷的极品。

像这种遗存文物流传极少,据说全世界只有30余件汝窑青瓷,而台北就占了24件。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

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

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

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

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宋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於世。

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於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

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

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

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於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宋/定窑/婴儿枕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

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管内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其中以下10件藏品均为世间珍品,无价之宝。

No.10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No.9 五彩龙凤大盘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

以本件开光中的穿花龙凤为例,龙凤都只是形式化的外型,缠枝番莲也只拘谨的勾描外廓再填色,笔致柔弱稚拙,似乎只是依样葫芦,虚应故事;但其仍尽量保持官样的原貌,官土轻薄洁白,釉色莹亮,色料淘洗匀细,其繁复多彩、色调喧哗,以及细碎的填染,反而成为此时期让人惊豔的特色。

No.8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共全文4行,28字。

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No.7 早春图《早春图》是北宋宫廷画家郭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为郭熙晚年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简介

台北故宫-简介

台北故宫-简介高清纪录片《台北故宫》经典珍藏CCTV12集全.720P.中文字幕-86BTS《台北故宫》共12集,追溯了文物迁台历史和台北故宫现状,并对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珍玩等台北故宫馆藏国宝一一进行介绍。

从2006年起,《台北故宫》摄制组两年中四次赴台采访,采访对象达60多人,非常难得采访到了当年亲历文物迁台的三位老人:高仁俊、索予明和昌彼得,从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迁台过程的细节。

因为种种原因,《台北故宫》剧组最终没能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拍摄,但这并没影响这部片子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一《国宝迁台》二《北沟烟雨》三《青铜记忆》四《釉彩千年》五《瓷中繁花》六《玉润华光》七《巧夺天工》八《翰墨风雅·上》九《翰墨风雅·下》十《云山深处》十一《传世珍籍》十二《承古开今》《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皇宫。

这里也珍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

1925年,当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后,这里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成为向世人展示文物的地方。

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

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1965年,在台北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为了表述的流畅,在纪录片中,我们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在台湾还有一座故宫博物院,号称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的文物来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宫遗存,是国之重器,国之瑰宝。

60年前,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对13 亿大陆国人而言,它们依旧很神秘。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万壑松风图
• 此画长188.7厘米,宽139.8厘米,是宋朝另一位著名画家李唐 的作品。李唐横跨南北宋两代,是中国画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 这幅作品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期的作品,李唐表现石面质感的 用笔称为“斧劈皴”,是其笔法的一大特色。 • 李唐(约 1049-1130 後,另一说约 1070-1150 後)於宋徽 宗朝任职於画院,靖康之难後南渡到杭州,高宗重建画院後, 再度入画院任职。李唐横跨了南北宋两代,是画史上承先启後 的人物。 • 《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图中是粗砺嶙峋 的石质山壁,松树林於乱石中拔起,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两 侧的溪涧流水沿石而下,观者彷佛可感受到水流的速度与声音。 比起范宽、郭熙两位前代的大师,由於主山的比例缩小,且去 除了雾气的使用,山水看来格外清晰,亦令观者产生如临其境、 如在目前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气象。
•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 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 台北市 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 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 仿照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 宫殿 名中山博物院 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 中山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的历史 文化艺术 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 历史 文化艺术 淡蓝色的琉璃瓦 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 琉璃瓦 上,风格清丽典雅。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 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 热河行宫等处旧藏 清代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热河行宫 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书法、 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 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 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 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 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 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 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 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 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 着各种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陶瓷臻品赏析!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陶瓷臻品赏析!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陶瓷臻品赏析!
台北故宫博物院(NationalPalaceMuseum)馆藏文物达69.6万件文物,所藏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珍宝。

其中瓷器就有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和明清瓷器。

在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是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最精、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一起看看台北故宫博物院瓷器中都有哪些臻品吧!
白陶鬶
黑陶高足杯
黑陶茧式壶
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汝窑青瓷无痕水仙盆
定窑白瓷婴儿枕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官窑青瓷葵花式洗
钧窑天青釉紫斑如意枕
哥窑青瓷高足碗
青花人物纹扁壶
宝石红釉僧帽壶
珐琅彩青山地把壶
娇黄锥拱兽面纹鼎周丹泉造款
红釉尊
成化斗彩鸡缸杯
珐琅彩瓷青山水碗
粉彩开光花鸟双连瓶
红地描金万福纹盖罐
茶叶末六联瓶
粉红锦地番莲碗
绿地鱼龙图花式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北故宫的国宝瓷器台北故宫的国宝瓷器2015-12-22 古玩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老院长秦孝仪说:“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

两院孰优?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

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人匹敌。

当时,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不过留下的42万件中同样精品荟萃,北京故宫又弥补了唐以前陶瓷器、元代瓷器、历代民窑瓷器等清宫缺项。

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明成化,高27.8cm,口径4.3cm,足径6.7cm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盘,高4.6cm,口径26.1cm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青花荷塘游龙纹碗,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黄釉描金双兽耳罐黄釉描金双兽耳罐,高32cm,口径19cm,足径17.5cm黄釉描金双耳罐黄釉描金双耳罐,明弘治,高31.6cm,口径18.8cm,底径17cm霁蓝釉梅瓶霁蓝釉梅瓶,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明嘉靖,景德镇窑制品,高30cm,口径2.6cm,足径10cm。

清宫旧藏。

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明嘉靖,通高15.5cm,口径4.8cm,足径5.4cm青花花鸟纹梅瓶青花花鸟纹梅瓶,高44cm,口径6.5cm,足径13.8cm青花双龙纹盖罐青花双龙纹盖罐,通高54.2cm,口径25.2cm,底径30cm青花三羊纹碗青花三羊纹碗,明嘉靖,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5.5cm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高45.1cm,口径5.1cm,足径13.4cm青花团龙纹提梁壶青花团龙纹提梁壶,通高30cm,口径10.5cm,足径15.3cm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盒粉玫瑰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盒,高15.3cm,口径20.9cm,足径19.2cm五彩镂空云凤纹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cm,口径15cm,足径17.2cm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高9cm,口径10cm,足距9.5cm 炉呈鼓式,直腹,下承三蹄形足。

口及足边分别饰一周鼓钉纹,腹部为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

炉底中央双圈内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三足炉式在宋代龙泉窑已有烧制,明初龙泉窑延续,景德镇窑亦有烧制。

明成化时的三足炉与明初比较体积明显减小,莲花上八宝纹的双勾画法也带有成化时的特有风格。

青花团花纹卧足碗青花团花纹卧足碗,明成化,高5cm,口径13.7cm,足径6.9cm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高10.8cm,口径23.7cm,足距17.8cm鲜红釉盘鲜红釉盘,高4.9cm,口径20.3cm,足径13.1cm孔雀绿釉碗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6.2cm,足径6.5cm青花婴戏纹碗青花婴戏纹碗,高13cm,口径22.1cm,足径7.5cm青花人物套盒青花人物套盒,高23.9cm,口径16.1cm,足径10.6cm青花缠枝花卉纹出戟尊青花缠枝花卉纹出戟尊,高21.7cm,口径15.3cm,足径10.6cm青花阿拉伯文烛台青花阿拉伯文烛台,明正德,高24.6cm,口径6.7cm,足径13cm五彩云鹤纹罐五彩云鹤纹罐,高19.3cm,口径13.2cm,足径11cm罐直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

其通体以青花加红、黄、绿彩装饰,颈部绘如意头纹6组,肩部绘变形莲瓣纹一周,罐身绘云鹤穿花及八宝纹,近足处绘变形蕉叶纹一周,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五彩云鹤纹罐色彩浓艳,画迹工整,是典型的官窑作品。

主题纹饰以云鹤为主,充满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当时皇宫中崇尚道教之风。

蓝釉刻麒麟纹执壶青花缠枝莲纹执壶青花缠枝莲纹执壶,通高15.3cm,口径4.8cm,足径7.7cm壶直口,腹部滚圆,圈足外撇。

一侧置弯流,为加固壶流,流、颈之间连以云形横板,另一侧置曲柄。

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莲纹,柄上绘忍冬纹,流的根部绘龙头,龙张口怒目作衔流状。

流的正面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外围青花双线长方框。

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盖面绘折枝花纹。

此壶大小适中,在结构上一改唐代执壶流部过短,宋、元执壶流部过长的弊端,更趋于合理化。

其年款不署在底部而署于流上,审视中国历代陶瓷执壶,此种署款方式唯宣德朝所独有。

此外,宣德官窑瓷器年款有些还署在器物的口沿、颈部、肩部、腹部等处,故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青花花卉纹执壶青花花卉纹执壶,高32.1cm,口径7.5cm,足径10.7cm壶直口,细长颈,折肩,长腹,圈足。

颈一侧为壶柄,另一侧为长方形流,流口呈葫芦形。

壶颈部绘缠枝花,肩部饰莲瓣纹,腹部饰八面方形开光,每一开光内饰上下两朵花卉,足部饰卷枝纹。

明初青花仿伊斯兰银、铜器造型者很多,除执壶外,还有折沿盆、花浇、盘座、烛台、扁腹瓶等。

此器形仿自伊斯兰银水注。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高4.5cm,口径17.5cm,足径14.2cm洗呈五葵瓣形,里心微凸起。

通体青花装饰。

口沿内外饰青花双线纹,里心绘凤、凰各一只,间以朵云。

外壁绘团形凤凰10组,与葵瓣式器身相对应。

底青花双圈内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器造型别致,釉质莹润,青花色调浓艳,工艺技法娴熟。

斗彩婴戏图杯斗彩婴戏图杯,高4.8cm,口径6cm,足径2.7cm杯深式,直口微敞,腹下渐收,圈足。

杯里口绘青花线纹一条,外部通景绘婴戏图:天空彩云飘浮,一童双手持线放风筝,另一童观看,作欢舞状,其余三童持花为戏,空地辅以葵树、芭蕉、桂石、花草等纹饰。

除青花外,还填以红、绿、赭三彩,足内双栏中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斗彩初创于明宣德年间,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勾线,再以釉上彩绘填彩的方法。

斗彩工艺至成化年间趋于成熟,烧制的斗彩瓷也最为精美,因使用的是国产平等青料,具有呈色稳定、色泽淡雅的特点,再加艳丽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辉映的艺术格调。

《博物要览》云:“若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成窑用色浅深,颇有画意。

”成化官窑制品常见高足杯、酒杯、盘、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珑奇秀,胎体细润,彩料精纯,绘画淡雅幽婉。

此件斗彩婴戏图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此杯造型轻盈秀雅,胎体洁白细腻,所绘婴戏纹饰为成化器中少见的题材,愈益珍贵。

明嘉靖年间有此件器物的仿品。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高8.8cm,口径20.9cm,足径9cm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

通体施红釉,口沿一周呈白色,称“灯草边”。

内外壁均以金彩描绘二龙戏珠纹,外壁近底处以金彩绘变形莲瓣纹一周,金彩虽已脱落,但图案依稀可见,可以想见原初金彩与鲜红釉相辉映的富丽气度。

足内施白釉,无款。

清乾隆帝曾于丁酉年作诗赞此宣德红釉碗:“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

沼澄铁旋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明宣德红釉的胎、釉都较永乐时期略厚,红釉发色微深,有的呈暗红色,器型也多于永乐时期。

由于铜红釉对窑室气氛极度严格,烧制困难,宣德以后红釉制品渐少。

今日所见明永乐、宣德红釉器物皆为精品,弥足珍贵。

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斗彩海水龙纹“天”字盖罐,高13.3cm,口径8.7cm,足径11.2cm斗彩鸡缸杯斗彩鸡缸杯,高3.3cm,口径8.3cm,足径4.1cm斗彩缠枝莲纹罐斗彩缠枝莲纹罐,通高8.3cm,口径4.3cm,足径6.5cm。

盖口径5.6cm斗彩高士杯斗彩高士杯,高3.4cm,口径5.9cm,足径2.7cm明成化鲜红釉盘明成化鲜红釉盘,高5cm,口径20.9cm,足径13.5cm仿哥釉八方高足杯仿哥窑八方高足杯,杯高9.7cm,口径8cm,足径3.9cm青花麒麟纹盘青花麒麟纹盘,高6.5cm,口径34.5cm,足径22.2cm青花海水龙纹碗青花海水龙纹碗,高7.8cm,口径17.2cm,足径7cm青花山石花卉纹盖罐青花山石花卉纹盖罐,通高11.3cm,口径7.9cm,足径10.3cm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高9.2cm,口径51.2cm,足径34.5cm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明永乐,高24.3cm,口径3.5cm,足径7.4cm 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明永乐,高25.2cm,口径3.3cm,足径6cm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青花灵芝纹碗青花灵芝纹碗,高5.5cm,口径11cm,足径4.5cm 青花玉壶春瓶青花玉壶春瓶,明永乐,口径7cm,足径10cm,高27cm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高45.3cm,口径7.8cm,足径14.5cm鲜红釉菱花式洗鲜红釉菱花式洗,高3.8cm,口径15.9cm,足径13cm青花梵文出戟盖罐粉玫瑰青花梵文出戟盖罐,高28.7cm,口径19.1cm;盖口径22cm,底径24.7cm蓝釉白花鱼莲纹盘蓝釉白花鱼莲纹盘,高4cm,口径19.2cm,足径12.7cm青花夔龙纹罐青花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青花缠枝莲纹瓶青花缠枝莲纹瓶,高19.8cm,口径3.8cm,足径7.1cm青花人物纹高足碗青花人物纹高足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径15.5cm,足径4.5cm青花海水蕉叶纹尊青花海水蕉叶纹尊,明宣德,高15.1cm,口径16.5cm,足径10.9cm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青花缠枝花天球瓶,高46.1cm,口径8.9cm,足径15.2cm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釉里红四季花卉纹尊釉里红四季花卉纹尊,高53cm,口径26.5cm,足径23.2cm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高8.6cm,口径45cm,足径22.1cm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高8.5cm,口径45.7cm,足径26.9cm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 青花折枝菊纹执壶青花折枝菊纹执壶,高27.8cm,口径7.7cm,足径11.7cm鲜红釉高足碗鲜红釉高足碗,高9.9cm,口径15.8cm,足径4.2cm。

碗撇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

碗外壁及足满施鲜艳的宝石红釉,内壁为白釉,有暗云龙纹装饰。

碗心暗刻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

此碗造型秀美,鲜红釉纯净无瑕,亮丽匀净,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带有永乐官窑年款的红釉器。

高足碗盛于元代,又称靶杯,在明代初年亦十分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