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计经验】史上合理避税最成功案例

合集下载

个人所得税的合理避税案例

个人所得税的合理避税案例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随着应纳税额的增加,适用的税率也随之提高,相应的个税也越多.一、年底双薪的避税策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明确规定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于年底双薪(即第13个月工资)可分两种情况处理.情况一:“一次性奖金”与“年底双薪”同月发时,即可将此两项奖金合并除以12确定税率和扣除额;情况二:“一次性奖金”与“年底双薪”不同月发时,可按国税发[2005]9号规定将“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将“年底双薪”和当月工资合并计算缴纳个税。

至于用哪种方法缴纳个税,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别计算两种情况应缴纳的税额,从而作出判断。

【例1】小王2009年12月工资4000元,年底双薪4000元,另外年终奖9000元。

若按第一种情况计算个税为[(4000-2000)×10%-25]+[(4000+9000)×10%-25]=175+1275=1450元;若按第二种情况个税为[(4000+4000-2000)×20%-375]+(9000×10%-25)=825+875=1700元。

即按第一种情况缴纳个税比第二种情况少缴纳300元.二、绩效工资避税策略首先看下面一个典型的例子:【例2】小张是一名空调营销人员,他的月工资底薪1500元加提成奖金,根据他09年的销售业绩,小张只有5-9月每月拿到提成奖金8000元,其他月份都没有提成奖。

即小王在09年缴纳个税为[(1500+8000-2000)×20%-375]×5=5625元;若小王5个月的提成奖分别在5月-12月份平均领取的话,即09年缴纳个税为[(1500+5000-2000)×15%-125]×8=4400元。

【老会计经验】七种典型国际避税案例解析

【老会计经验】七种典型国际避税案例解析

【老会计经验】七种典型国际避税案例解析案例一:乐迪嘉跨国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并在英国、法国、中国分设怀德公司、赛尔公司、双喜公司三家子公司。

怀德公司为在法国的赛尔公司提供布料,假设有1000匹布料,按怀德公司所在国的正常市场价格,成本为每匹2600元,这批布料应以每匹3000元出售给赛尔公司;再由赛尔公司加工成服装后转售给中国的双喜公司,赛尔公司利润率20%;各国税率水平分别为:英国50%,法国60%,中国30%。

乐迪嘉跨国公司为逃避一定税收,采取了由怀德公司以每匹布2800元的价格卖给中国的双喜公司,再由双喜公司以每匹3400元的价格转售给法国的赛尔公司,再由法国赛尔公司按价格3600元在该国市场出售。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对各国税负的影响。

(一)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怀德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600)×1000×50%=200000(元) 赛尔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0%×1000×60% =360000(元) 则对此项交易,乐迪嘉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200000+360000=560000(元) (二)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怀德公司应纳所得税=(2800-2600)×1000×50%=100000(元) 赛尔公司应纳所得税=(3600000-3400000)×60% =120000(元) 双喜公司应纳所得税=(3400-2800)×1000×30% =180000(元) 则乐迪嘉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100000+120000+180000=400000(元) 比正常交易节约税收支付:560000-400000=160000(元) 这种避税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英、法、中三国税负差异的存在,给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转移税负提供了前提。

案例二:美国的时利莱公司在中国和日本有五州、九州两家子公司。

避税法律案例(3篇)

避税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日益增多。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采取了一系列避税措施。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为例,分析其在中国的避税行为,以及其面临的法律后果。

二、案例概述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了多家子公司,涉及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为了降低税负,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避税措施:1. 转移定价:该公司通过在境内外的子公司之间进行不公平的内部交易,人为地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以达到转移利润的目的。

例如,将高利润的产品以低价销售给境外子公司,将低利润的产品以高价销售给境内子公司。

2. 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该公司利用中国境内某些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业务转移到这些地区,以享受更低的税率。

3. 虚开发票: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虚构业务等方式,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4. 利用关联交易避税:该公司通过境内外的关联公司进行交易,人为地调节利润,以达到避税目的。

三、法律分析1. 转移定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避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合理确定关联交易的定价,不得利用关联交易逃避税收。

该公司通过不公平的内部交易转移利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 滥用税收优惠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不得滥用。

该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转移业务,属于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

3. 虚开发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不得虚开发票。

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属于违法行为。

4. 利用关联交易避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避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不得利用关联交易逃避税收。

【老会计经验】个人所得税避税筹划--捐赠抵减的合理避税筹划案例

【老会计经验】个人所得税避税筹划--捐赠抵减的合理避税筹划案例

【老会计经验】个人所得税避税筹划--捐赠抵减的合理避税筹划案例可能很少有人在捐赠时会考虑到其中的税收筹划,大家或许都有这种心理,“好容易崇高一回,再斤斤计较多丢份”。

但无论如何,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在税法中给行善事的入和组织以一定的纳税优惠,以鼓励他们的行为。

我们认为真正注意并利用好这些优惠,并不影响行善事的初衷,而且这种种务实的做法,才可能使善事长久,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捐赠的税收筹划角度很新,但没什么不好,因为纳税是义务,而捐赠是美德,互不冲突。

不过,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税务问题事件,人们发现年薪20万美元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69年、1970年、1971年的几年里,所纳的个人所得税竟然比年薪7000美元的普通百姓还少,尼克松总统解释说,他将价值57万美元的文献捐给美国国家资料局而获得了抵税优惠。

但他的文献究竟该作价几何,无从知晓,捐文献的日期究竟是在新的对捐赠有限制性规定的税法生效之前还是之后都难以确定。

事件经多方查证后,尼克松总统补回了1970年、1971年度的个人所得税,而1969年度的因超过时效而作罢。

所以,捐赠的税收优惠是促进善事的手段,希望捐赠者不要把它当成逃税工具,更不要在已经逃避纳税后,拿出一个捐赠来做挡箭牌。

这样才既没有违背税法的本来意图,也没有污损捐赠行为的高尚性。

[案例1]张君2001年承包了其原所在单位的一个车间。

承包所得按年计算,2002年1月,张君开始计算填制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经计算该年度其承包经营收入按税法的规定减除必要的费用后,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9万元,应纳个人所得税24750元。

在未送出申报表之前,张君偶然参加了一次福利彩票抽奖活动,并幸运地获得了二等奖,现金8万元。

张君很激动,当即决定从中拿出1万元现金,捐给希望工程。

经主办者代扣代缴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后,其最后获得5.6万元(80000-10000-14000),缴纳了偶然所得的所得税1.4万元(80000-10000)×20%,张君2001年度税后净收入为121250元。

所得税合理避税策略实用案例与建议分享

所得税合理避税策略实用案例与建议分享

所得税合理避税策略实用案例与建议分享一、案例分享在当今社会,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企业和个人都应承担税收责任。

然而,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和避税策略,企业和个人有机会减轻税收负担,更好地利用资金。

下面将分享一些所得税合理避税的实用案例。

1. 案例一:利用低税率地区的税务优势某公司总部位于高税率地区,但其在物流和分销方面的业务集中在低税率地区。

为了最大化利润,该公司将账面的业务利润分配给低税率地区的分公司。

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成功地将所得税负担降低到最低限度。

2. 案例二:采用多地区注册公司的方式某个企业有多个办事处和分支机构,在不同地区注册了多家公司。

通过在各地区灵活利用公司的业务据点,该企业能够避免集中收入到一家公司,从而避免高额的所得税负担。

此外,对于可以将成本和费用合理分配给各个分支机构的费用,该企业还能够减少所得税负担。

3. 案例三:合理运用税收减免政策某企业在研发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并获得了相关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合理申请税收减免政策,该企业获得了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退税。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有效地降低了所得税负担,鼓励了研发创新。

二、建议分享除了案例分享,以下是一些关于所得税合理避税策略的建议。

1. 深入了解税法了解所得税法和相关政策对于合理避税非常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税法规定,企业和个人能够找到合法的避税途径,并充分利用相关政策。

2. 寻求专业咨询税收问题较为复杂,建议企业和个人寻求专业的税务咨询服务。

税务专业人士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定制化的税收规划建议,为客户寻找合理的避税途径。

3. 合理运用税收减免政策各国都会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和个人应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利用这些政策,降低所得税负担。

例如,通过申请研发费用的退税,或是利用税收扶持政策等。

4. 跨境税务规划对于跨国企业和涉外个人,在跨境税务规划方面有更多的避税策略可以利用。

通过建立海外子公司、运用税收协定等,可以合理分配和转移收入,减少所得税负担。

佩服!60岁老会计整理60个合理避税方法42个案例讲解,建议收藏

佩服!60岁老会计整理60个合理避税方法42个案例讲解,建议收藏

佩服!60岁老会计整理60个合理避税方法42个案例讲解,
建议收藏
上个月我们公司的老会计退休了,我来公司三年他带我三年,内心早把他当成自己师傅!说实话,内心真不舍得老会计这几年对我的悉心教导,临走我开车去送他时还悄悄塞给我一个笔记本!
回来打开一看我就哭了,里边赫然就是老会计整理的这60个合理避税方法+42个实际案例讲解,这是真把我当自己人了!要知道老会计的税筹不光是在我们公司出名,在职时就有很多企业专门来请老会计去做演讲!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整理成了电子版,一遍整理一遍就觉得老会计思路清晰,见解独特一起来看看吧~(电子版看结尾)
60个合理避税方法。

42个实际案例讲解。

篇幅有限今天就给大家展示到这里,时至今日我才想起老会计说的一句话实在是在理:对于会计来说,税筹是道坎,跨过去海阔天空,迈不出就是永远也干不完的做账报税!还得担心会不会哪天公司直接把你换掉!话不多说了,想要借鉴参考电子版的朋友可看下方哈~。

避税法律案例(3篇)

避税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规定的不明确或者漏洞,采取各种手段降低税负的行为。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避税行为日益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避税法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成因及防范措施,以期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案例一: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避税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关联企业B公司,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案例分析:1. 税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价格。

2. 避税行为分析:A公司利用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至B公司,降低自身应纳税所得额,违反了独立交易原则。

3. 案件处理:税务机关依法对A公司进行税务调整,追缴税款及滞纳金。

4. 防范措施:(1)加强关联交易定价管理,确保交易价格公允。

(2)完善关联方信息报送制度,提高关联交易透明度。

(3)加大对关联交易的税务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避税行为。

三、案例二:个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案例背景:某个人投资者C,通过设立多家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避税。

案例分析:1. 税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 避税行为分析:C通过设立多家企业,将个人所得分散到多个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3. 案件处理:税务机关依法对C进行税务调整,追缴税款及滞纳金。

4. 防范措施:(1)加强个人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确保税源不流失。

(2)加大对个人投资者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法律意识。

(3)加强对个人投资者所得的税务检查,严厉打击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行为。

四、案例三:企业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案例背景:某企业D,通过在避税地设立分支机构,将利润转移至避税地,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避税的案例

避税的案例

避税的案例在税务领域,避税是指企业或个人利用法律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税负的行为。

避税是合法的,但操纵税务漏洞、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则被称为“逃税”,是违法的。

下面是一个合法避税的案例:某A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为主的公司,由于其业务规模逐年扩大,其所得税负也在增加。

为了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A公司决定利用政府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A公司的研发团队非常强大,不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根据相关税务政策,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可以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措施: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研发成果可以享受10%的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等。

为了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A公司首先必须满足研发费用占比的要求。

公司决定增加研发投入,将原本1%的研发费用占比提高到5%。

这样,原本仅能扣除1%的研发费用,扣除金额将提高到5%,进一步减少公司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其次,为了获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A公司将研发成果进行了评估,成功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这样,对于A 公司所得税的计算,只需要按照减半税率支付即可,相比正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少了一半。

这无疑进一步减少了A公司需要缴纳的税款。

通过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A公司成功地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

这也使得A 公司能够更多地投入研发,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个案例展示了企业通过合法避税行为,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税负。

避税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避税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合法合规地进行避税,不仅能减轻税收负担,也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
【老会计经验】史上合理避税最成功案例
史上合理避税最成功案例作为国内OTC领域“老大级”公司,
江中药业最近在非生产领域却是新闻频出--澄清关于年报中提
及的再融资计划和股权激励机制,控股江西九州通欲打入医药商业领域,用3亿元买下母公司集团的土地。

3亿买下母公司土地
昨日,江中药业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资产、业务的独立性,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了向控股股东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中集团”)收购租赁使用的湾里生产区土地有关事项,确定收购价格为人民币3亿元。

江中集团将以增加注册资本的方式将该地置入其全资子公司
“南昌江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昌江中资产”),土地评估价格为人民币30841万元。

拿地只为减小租赁压力
据悉,江中药业自2003年以来一直安稳地租赁使用着湾里生产区做为公司的药品生产基地,而这块地又是江中药业的控股母公司江中集团所有。

为何此时江中药业会拿出3亿元购入这块土地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