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20200206154433)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而化学中的盐,不仅仅是指食盐,而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知识网络】要点一、盐1.盐的定义:含有金属离子(或N H4+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例如:NH4Cl、BaCl2、Na2CO3等。

2.生活中常见的盐:名称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NaCl Na2CO3NaHCO3CaCO3俗称食盐(主要成分)纯碱、苏打(俗称)小苏打(俗名)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味咸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晶体中含有结晶水,化学式为Na2CO3·10H2O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但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白色粉末状固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①与酸反应:Na2CO3+2HCl=①与酸反应:NaHCO3+HCl=①与酸反应:CaCO3+2HCl=Ⅱ.同步讲解Ⅰ.课堂导入2NaCl+H2O+CO2↑②与可溶性碱反应:Ca(OH)2+Na2CO3= CaCO3↓+2NaOH NaCl+H2O+CO2↑②加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CaCl2+H2O+CO2↑②高温分解:CaCO3CaO+CO2↑用途作调味品,腌制食品。

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工业上用来作原料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可用作补钙剂。

石灰石、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也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白色粉末,有咸味,溶于水显碱性,对人体有毒害,常用作防腐保鲜剂。

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要点诠释】1.“食盐是盐”,但“盐就是食盐”是错误的。

要注意盐指一类物质,而不是特指食盐一种物质。

食盐属于盐类。

2.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或苏打,属于盐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教学活动应用于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内容,通过设计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盐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应用,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盐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应用。

3.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原理,提升科学素养。

主要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师引入化学生活常见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

如食盐,它是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储藏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化学物质,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化学性质。

但是,人们对盐的认知还远不止于此。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先展示一些盐使用的范例。

展示实例一某些蔬菜和水果在含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就会脱水变软,比如黄瓜、豆腐等食材。

展示实例二盐可以用于减轻食物的苦味,比如海鸥的汁液发酸后,加入少量盐会使灌丝果的酸味变浅。

展示实例三火药、氧化铁、氯化铁、氧化锌等材料都需要盐之类的物质作为反应剂。

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激发个人活动能力。

实验探究1.实验名称:盐酸和碳酸钙的化学反应。

2.理论基础:酸和碱的反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反应。

3.实验目的:探究盐酸和碳酸钙的化学反应,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实验器材:盐酸、碳酸钙、试管、盛水的水槽等。

5.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好盐酸和碳酸钙试剂,在试管中加入等量盐酸和碳酸钙。

步骤二:轻轻晃动试管,观察物质的变化反应。

步骤三: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6.实验结果及讲解:在试管中加入盐酸和碳酸钙之后,会出现气泡、冒烟、放热等现象。

这是因为酸(盐酸)和碱(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水。

反应方程式为:HCl + CaCO3 → CaCl2 + CO2↑ + H2O。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盐的定义、分类、性质和用途,掌握常见的盐类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等的化学式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盐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很高的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掌握常见的盐类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等的化学式和性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盐的定义和分类。

2.盐的性质和用途。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盐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盐的结构和性质。

3.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实验器材和试剂:氯化钠、硫酸铜等。

3.学生分组和实验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盐的结构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盐的溶解、熔点和导电性等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回答盐的性质和用途相关问题。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盐的调味作用、硫酸铜的防腐作用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掌握生活中常见盐的命名和制备方法;3.掌握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常见盐的命名和制备方法;2.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盐的制备方法;2.盐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准备1.电脑和投影仪;2.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3.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五、教学过程五.1 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引入盐的生活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我们吃的食盐、腌制食品中的盐和海盐等;2.学生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盐展开讨论,谈谈盐的用途和重要性。

五.2 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1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的PPT,向学生介绍盐的定义和组成;2.学生跟随PPT学习盐的分类,包括正盐、酸盐和复盐,并做相应的笔记。

五.3 常见盐的命名和制备方法(30分钟)1.教师列举常见盐的名称和化学式,如氯化钠、硫酸铜等,然后解释它们的命名规则;2.教师通过实验和投影仪展示盐的制备方法,如通过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3.学生在实验中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盐的制备方法。

五.4 盐的应用领域(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食盐的使用、农业中的肥料使用、工业中的脱硫剂使用等;2.学生就盐的应用领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盐在每个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5 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盐的基本性质、分类、命名和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寻找一个日常生活或工业中应用盐的案例,并写一篇200字的作文进行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点讲解、实验演示和应用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掌握了常见盐的命名和制备方法,并认识到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化学九下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3.doc

人教版化学九下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3.doc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第11・1课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说明和用途二、盐的化学性质1、某类盐与酸的反应CaCO3+2I ICI=—CaCl2+I I2O+CO2TNa2CO3+2HCl==2NaC14-H2O+CO2fNaHCO3+HCl==NaCl+H2O+CO2T说明: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的盐与盐酸、硫酸等酸反应后都能产生C02气体。

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f)*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玄酸和碱的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盐与酸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2、盐与碱的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13、盐与盐的反应Na2CO3+CaCI2=2NaCl+CaCO3 INaCl+AgNO3== NaNO3+ AgCll归纳盐的化淫性质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盐具有的化学性质,突破了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这个重点,对CO?'(或IlCOf)的检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目标棊本达成。

但是这节课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从小的方面讲,第一、没冇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第二、没冇规范学生化学式以及方程式的书写:第三、资料图片没有传递准确的信息,如一些胃药图片。

大的方面讲,第一、这节课自认为虽然列全了盐的化学性质,但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认识,仍然很模糊。

这是想“求全‘‘思想下导致的教学错误,因为学生没有学握。

也就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既没有讲耕细、讲到位,也没有讲全面。

第二、在CO32-(或IICO.J)的检验这个重点上并没有突破,学生并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我反思H己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材料。

2009-3-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掌握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实验科学精神和实验规范意识。

2. 教学重点•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3. 教学难点•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4.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氯化铁、硫酸铜、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等;•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5.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引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盐的例子,如食盐、食醋等,并引发学生对盐的好奇心。

步骤2:展示盐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展示盐的一些典型性质和反应现象,理解盐的化学本质。

实验1:氯化铁与硫酸钠的反应•将氯化铁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实验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将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实验3:硫酸铜与氯化铵的反应•将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观察产生的现象。

解释产生的物质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

步骤3:讲解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介绍常见的盐的种类,如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讲解盐的性质和用途,如氯化钠用于食品加工、硫酸铜用于农业等。

步骤4:讲解盐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介绍盐的命名方法,如一元盐的命名、二元盐的命名等;•讲解盐的化学式的写法,如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步骤5:小结与展望•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6.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学生分组讨论盐的种类和用途,并进行展示。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盐类的概念,认识盐与食盐、食盐与工业盐的区别。

2.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回忆并识记过滤操作,学习蒸发等操作技巧。

候课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出示【投影01】)二、先学。

1.自学指导。

(15分钟)【投影02】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72-73的相关知识点,完成以下任务。

(1)食盐与化学中的盐、食盐与工业盐有什么区别?(2)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分钟后,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很好的完成检测题。

2.检查复习效果检测题1.盐与食盐、食盐与工业盐有什么区别。

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

亚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食盐的水溶液显中性。

如果让你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你选择什么试剂?如何操作?三、后教1.先交换课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指明优生更正)2.讨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评第一题:拓展: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像这样的化合物叫盐。

如:碳酸钠,硝酸银等都是盐,和酸、碱一样,盐也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而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的是食盐,是一种物质。

拓展:酸和碱作用生成物都是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评第二题:用pH试纸或者酸碱指示剂来鉴别。

教师归纳:就是检验溶液显碱性的方法。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1.自学指导【投影03】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87“实验活动8”的内容,注意:(1)溶解时用玻璃棒起什么作用?(2)过滤时注意什么问题?(3)加热时还要用玻璃棒搅拌,原因是什么?(4)怎样计算精盐的产率?4分钟后,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很好的完成检测题。

五、教师同步完成“实验活动8”1.溶解。

(玻璃棒加速溶解)2.过滤:(注意一低、二贴、三靠)3.蒸发(1.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常见的盐目的要求: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铀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重点: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教学过程: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

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

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及相关内容量的平衡,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

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钢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

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引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有许多是盐,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矾、做豆腐用的石膏等。

食盐是一种物质,盐是一类化合物,其含义不同。

形形色色的“盐”说起“盐”,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食盐,的确,在物质的分类中,食盐属于“盐”类,然而化学上所说的盐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盐”是指一大类化合物说的:凡是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叫盐。

“盐”不一定都有咸味,许多盐有其它味道,例如,醋酸铅是甜的(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镁是苦的,碳酸钠是涩的,硫酸亚铁是酸的,而谷氨酸钠,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味精,味道却十分鲜美!如同食盐那样,许多盐都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有的是无色的,有的则呈现不同的美丽的颜色。

你看,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铬酸钾溶液是黄色的。

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介绍四种常见的盐。

[讲述]首先给同学们介绍NaCl。

[板书]一、NaCl[讲述]在盐这类物质中,有的有腐蚀性、有的有毒,而NaCl却是可以吃的盐,故它俗称食盐。

化学式NaCl,食盐和石盐的主要成分,离子型化合物。

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熔点为801 ℃,沸点为1413 ℃,相对密度为 2.165。

有咸味,含杂质时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水溶液中性。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

当温度低于0.15 ℃时可获得二水合物NaCl·2H2O。

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用来制取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及金属钠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鱼肉蔬菜,以及供盐析肥皂和鞣制皮革等;经高度精制的氯化钠可用来制生理食盐水,用于临床治疗和生理实验,如失钠、失水、失血等情况。

可通过浓缩结晶海水或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食盐的生理作用食盐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

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 g,其中 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

氯离子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几点。

(1)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Na+和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K+和HPO42-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

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Na+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Cl-占70%左右。

所以,食盐在维持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体内水的动向。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有缓冲作用。

Cl-与HCO3-在血浆和血红细胞之间也有一种平衡,当HCO3--从血红细胞渗透出来的时候,血红细胞中阴离子减少,Cl-就进入血红细胞中,以维持电性的平衡。

反之,也是这样。

(3)氯离子在体内参与胃酸的生成胃液呈强酸性,PH约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和粘液。

胃体腺中的壁细胞能够分泌盐酸。

壁细胞把HCO3-输入血液,而分泌出H+输入胃液。

这时Cl-从血液中经壁细胞进入胃液,以保持电性平衡。

这样强的盐酸在胃里为什么能够不侵蚀胃壁呢?因为胃体腺里有一种粘液细胞,分泌出来的粘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约l mm~1.5 mm厚的粘液层,这粘液层常被称为胃粘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袭下,胃粘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溃疡。

但饮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溃疡的可能性。

此外,食盐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上也有作用。

当细胞外液大量损失(如流血过多、出汗过多)或食物里缺乏食盐时,体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

教材中提到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 3 g~5 g。

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的不同,实际食盐摄入量因人因地有较大差别,我国一般人每天约进食食盐10 g~15 g。

针对20世纪40年代关于食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发病率高的一种说法,最近出现了质疑。

有研究指出,易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是饮食中的钙和钾过低,而不是钠摄入量过多。

并认为,为预防高血压而采取的低盐饮食,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摄入,因此低盐饮食不是无区别地对所有人都适合。

食盐的其他应用食盐在食品工业上用作调味品,因为人类在生理上对食盐有强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钠也是维持人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成分。

没有糖人还可以活,没有盐活着就很困难,四肢无力,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精神失常,以致于死亡。

此外,在食品加工中,食盐可做防腐剂。

腌鱼、腌肉、腌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加工方法之一,既防止了腐败,又制得了美味食品。

因为食盐有渗透作用,可使肉类、蔬菜脱水,还可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因而起到防腐作用。

畜牧业也离不开食盐,一头牛每天需要30~40 g食盐,一匹马每天需要10~15 g食盐。

牲畜吃了盐可以膘肥体壮、耐寒耐劳、防止疾病发生。

食盐在制皂和染料工业常作盐析之用,矿业的氯化、焙烧;钢铁的表面处理;皮革业的皮毛保存;窑业的彩釉配制;酸性白土变活性白土;或利用石英砂和焦炭制金刚砂等均要使用食盐。

食盐用途之广难以尽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用途还将不断出现。

因此,食盐在国民经济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国食盐产地我国食盐的产地分布很广,从东北到海南、台湾,从新疆、青海、川藏到内蒙,出产着种类繁多的盐:海盐、井盐、岩盐、池盐等。

其中辽宁、山东、两淮、长芦各盐场盛产海盐,自古闻名。

井盐则以己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四川自贡市的自流井最为有名,岩盐产于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地。

在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很多咸水湖,盛产池盐,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据统计,仅这一盐池开采出来的油盐,足够我国十二亿人口食用四千多年。

其他如青海茶卡盐池、甘肃吉兰泰盐池、山西解池都是著名的油盐产地什么是原盐在盐田晒制的海盐及在天然盐湖或盐矿开采出的未经人工处理的湖盐或岩盐等统称为原盐。

主要组分是氯化钠,夹杂有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多种盐类。

食盐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早在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就有煮海水制食盐的记载,秦朝(公元前221~前206)时四川成都、华阳等地已开凿卤井,汲取地下卤水熬制食盐,在1637年写成的《天工开物》中已收有“凿井图”。

生产原盐有四种方法:①用露天开采法或地下溶浸法开采岩盐。

②由盐湖开采自沉积湖盐。

③海水和盐湖水经盐田日晒制取海盐和湖盐。

④用人工熬煮或真空蒸发从天然卤水中制取。

中国原盐资源丰富,有海盐、四川自贡的井盐,青海茶卡的湖盐,贵州、云南的岩盐。

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资源情况生产原盐,1982年世界原盐产量约165 Mt。

原盐作为化学工业用的原料,必须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是将原盐加水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其中不溶性杂质可用澄清和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则根据要求用化学的方法除去。

例如纯碱工业中的盐水精制,用石灰、纯碱法或石灰、氨、二氧化碳法除去Ca2+和Mg2+等杂质;氯碱工业用烧碱、氯化钡、纯碱的方法除去盐水中Ca2+ 、Mg2+和硫酸根离子等杂质。

原盐除提供人们生活必需的食盐外,又可作为基本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纯碱、烧碱、氯酸钠、氯气、漂白粉、金属钠等。

在陶瓷、医药、饲料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食盐是维持生命代谢。

保证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在古罗马表示富有与贫穷,不看拥有黄金的多少,而是比藏有盐粒的数量,被历史上称为食盐货币时代。

我国的西藏过去也使用过盐巴货币。

为了换取生活必需的一小块盐巴,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贵州解放前只有少数人家吃得起吊盐(吃完饭以后,用舌头在吊挂着的盐块上舔一下)可见食盐的贵重。

经勘测报导,我国储盐量很丰富。

尽察尔汗湖的食盐就可供全人类食用上千年呐!那里盐层达30—60m厚,形状千姿百态,煞是壮观。

人们用盐盖房子,修公路,淹卤菜随便在地上挖个坑埋在里面就可以了。

过去西藏、贵州缺盐,是交通落后造成的。

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

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

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 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3 g可致死。

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形形色色的“盐”说起“盐”,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食盐,的确,在物质的分类中,食盐属于“盐”类,然而化学上所说的盐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盐”是指一大类化合物说的:凡是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叫盐。

“盐”不一定都有咸味,许多盐有其它味道,例如,醋酸铅是甜的(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镁是苦的,碳酸钠是涩的,硫酸亚铁是酸的,而谷氨酸钠,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味精,味道却十分鲜美!如同食盐那样,许多盐都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有的是无色的,有的则呈现不同的美丽的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