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官方发布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注:蓝色为08年大纲变化;红色为08年大纲内容;紫色为09年大纲变化;橙色为09年大纲内容。
第一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考查的知识范围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基本题型示例参见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7年的为: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删减了“基本”二字。
)考生应能: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07年的为: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07年的为: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二)答题时间180 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试卷满分为100 分。
2024年考研政 治大纲要点解析

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要点解析一、协议关键信息1、考研政治大纲版本:2024 年版2、大纲涵盖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大纲重点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习建议与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参考资料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协议正文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1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是重点。
物质的定义、意识的本质和作用需要深入理解。
112 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核心要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等内容要熟练掌握。
113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真理与价值等是常考知识点。
114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需要重点把握。
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21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是重要内容。
122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等需要牢记。
1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核心观点要清晰。
124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要理解透彻。
1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是重中之重。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31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的史实、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近代化进程等要熟知。
13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要掌握。
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Nationwide Master's Program Unified Admissions Examination,简称“考研”或“统考”)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所录取学历类型为普通高等教育。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命题科目考试分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
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考研国家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
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定于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报名人数为438万,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少数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5日。
网上报名工作安排在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工作安排在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一、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评价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 50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考研政治2024大纲

考研政治2024大纲考研政治2024大纲,是考研政治考试的指导纲要,旨在帮助考生准备和备考。
下面将从大纲的结构、考试内容及备考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大纲的结构考研政治2024大纲包括三个部分:考试科目简介、知识要点和考试要求。
1. 考试科目简介:该部分主要对考试科目的背景、重要性和考试形式进行介绍。
这有助于考生对考试科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知识要点:该部分列举了考试科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核心概念、重点知识点等。
这些知识要点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考生需要加强学习和掌握。
3. 考试要求:该部分规定了考试的基本要求,包括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出题形式等。
这些要求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备考策略和应试技巧。
二、考试内容根据考研政治2024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必修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该部分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
2. 必修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察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思想和重要人物,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演变。
3. 必修三:中国政治制度史。
该部分要求考生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主要内容和特点,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 必修四:国际关系。
考察国际政治的重要理论、国际体系和国际组织,要求考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有一定的了解。
5. 选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内涵和意义,要求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深入思考。
三、备考建议参考考研政治2024大纲,备考政治考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系统学习:政治考试内容广泛,考生需要按照大纲的要求,系统地学习各个考点的内容,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2. 梳理重点:根据大纲的知识要点,梳理出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注重重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3. 多练习:政治考试强调综合运用能力,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习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考研政治大纲2024在哪里看

考研政治大纲2024在哪里看考研政治大纲是考研政治科目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对考生备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每年考研政治大纲都会做出一定的调整和修改,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教学内容的变化。
那么,大家都想知道2024年的考研政治大纲在哪里可以获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获取考研政治大纲的途径。
1. 高校教务网站正式发布考研政治大纲的渠道之一就是各大高校的教务网站。
一般来说,考研政治大纲都会在相关高校官方网站上发布,供广大学生查询和下载。
考生可以登录自己所报考的高校官方网站,查找相关栏目或考试信息发布处,通常都能找到最新版本的政治大纲。
2. 教育考试网站除了高校教务网站之外,一些教育考试的官方网站也会发布考研政治大纲。
例如,国家教育部门或教育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如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委员会等,都是可以获得政治大纲的重要来源。
考生可以登录这些官方网站,在相关栏目或考试指南中查找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
3. 老师和考研辅导班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向自己的政治课老师咨询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的获取途径。
老师通常会及时了解到政治大纲的最新发布情况,并可以向考生提供相关信息。
此外,一些知名的考研辅导班也会在发布后第一时间获得大纲,并将其发布在辅导班的官方网站或公众号上,供考生免费下载。
4. 考研政治群和论坛考研政治群和论坛是广大考研政治考生交流和分享资料的重要平台。
在这些群组和论坛中,有很多热心的考生或老师会分享最新版本的考研政治大纲。
考生可以通过加入相关群组,参与讨论或浏览群内的资源分享,从中获取最新的政治大纲。
总之,想要获取2024年考研政治大纲并不困难。
通过访问高校教务网站、教育考试网站,咨询老师和考研辅导班,以及参与考研政治群和论坛等方式,都可以顺利获取到最新版本的政治大纲。
考生获取大纲后,应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考试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取得更好的成绩。
加油,祝各位考生顺利考研!。
考研全国统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考研全国统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本文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全文。
欢迎进入:考研课程免费试听更多信息请访问:考研论坛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完整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官方发布word版)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 分(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多项选择题34 分(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分析题50 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鲜明的政治立场。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崇高的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的物质性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认识与实践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点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自由与必然。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剩余价值的实质。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
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及其尖锐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
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及趋势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
垄断与竞争。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议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得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额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