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源流与赏析(上课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州寒食诗卷》,牙色纸本,墨迹,纵三十 四· 二厘米,横一百九十九,五厘米(含黄庭坚 跋);十七行,计一百二十九字。现藏台北故宫 博物院。苏轼的行书作品,字体大小变化均不大, 而此篇『已』字之小、『穷』字之大、『纸』字 之长、『又』字之短,悬殊甚大,且随着情感的 跃动,章法更为奇纵,笔势更加奔放。所以黄庭 坚跋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 处。《中国经典碑帖荟萃:苏轼黄州寒食诗卷、 赤壁赋》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 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第四课
行书源流与赏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行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演变情况。 2:熟悉历史上有影响的行书名家风格及 经典作品。 3:了解行书的技法规律与审美标准,并 能够用来分析鉴赏行书作品。
二: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1:介绍行书的基本特点,价值及形成过程。 2: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书的巨大成就, 分析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行书的风格 特点与影响。 3:介绍唐代以后行书的发展与风格演变情 况,并结合图版介绍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 影响的代表作者及经典作品。
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 王羲之 的《兰亭序》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春天,王羲之与朋友共四十一人聚 集在浙江绍兴兰亭,饮酒诗赋之余,王羲之乘兴 撰写了一篇《兰亭序》。当时的草稿写的妍美遒 健、生动自然、堪称是心手双畅的绝妙之作,被 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
(约321-379),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 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 “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称“二王”。王羲之 出生显赫但生性旷达,其书法也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 神态。他少时即跟叔父学书,后又跟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 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他兼善隶、草、正、行 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他的 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 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月帖》等为最。唐太宗视其书法为 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 正宗。 其书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人们称誉其字“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祭侄稿》 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
唐天宝十四年(775年),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 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 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 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 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祭侄稿》 作为一篇祭文,整幅卷面并不清爽、干净,笔迹急促、匆忙,涂 抹、删补时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浮于纸端,开始的 感情尚为平静,字体大小匀称,浓纤有致,写至“贼臣不救,孤 城围逼”时,再也抑制不住百感交集的愤激,如火山迸发、狂涛 倾泻,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 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 露,至“呜呼哀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 苍凉悲壮,跃然纸上。 《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摯情感为主运笔墨,不 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 情共浩气喷薄。《祭侄稿》是颜真聊最精彩的行书,被称为“天 下第二行书”。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 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 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 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 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 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 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 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 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 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 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 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 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 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 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 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 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 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 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 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 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 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 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 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 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 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 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 途穷,死灰吹不起。
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颜 真 卿 祭 侄 稿
中内 殉容 国: 的是 侄颜 子真 所卿 写为 祭在 文“ 的安 草史 稿之 。乱 ”
特点:点画沉实,在快速随意的书写中乃明显保持着颜体楷 书的技巧特征,同时在点画之间字形之间的连带呼应,又放 纵奔放,不受法律约束,具有一种气势澎湃的艺术效果。
米芾蜀素帖
赵孟頫行书赤壁赋
董其昌行书卷
王铎行书条幅
何绍基行书中堂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 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 兴)蓝亭“修禊”(修禊为古时习俗,每年三月上 巳,人们集水边沐浴,以祓除邪气,消灾免祸), 会上各人做诗。《兰亭序》是王羲之为他们的诗 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 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 感慨。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 笔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行书的起源及其发展过 程;认识天下三大行书的特点。 难点:通过作品赏析,体会行书的美与它 独特的个性。
一.行书的产生及特点
1.行书的形成 行书是处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对楷书 的快速书写。 行书使用上比楷书方便快捷,又不像草 书那样潦草,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是书法 艺术中实用性最强的书体。
王珣伯远贴
特点:用笔 舒展流畅, 字形飘逸秀 雅,体现出 东晋士大夫 潇洒旷达的 轻松心态
三.行书的持久发展及多样性
1.唐代楷书的高度成熟与普及,为行书提供了持久和多样化发展的 基础。代表人物:颜真卿、欧阳询。天下第二行书唐代颜真卿的 《祭侄稿》
2.北宋书法在个性化精神的引导下,走出了王朝更替引起的书法低 潮,迎来了“风格时代”的第一个书法高峰。代表这一时期最高成 就的,是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 襄。天下第三行书宋代苏轼《黄州寒食诗卷》
1.魏晋南北朝时期,行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高峰。现在保 留下来的大多都是简牍残纸。在这些里面虽然都是无名 书写的手迹,但在技巧方面都显得比较成熟。魏晋南北 朝时期,从帝王到普通文人,对书法的喜爱都达到了痴 迷的程度。代表人物王羲之、王献之、王珣伯。
2.与哪些无名书手的书迹相比,这些名家的作品在用笔、 结字的技巧上更为自稳定、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个性特 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二王”的行书技巧变化丰富,运用灵活,从古拙质朴 的旧体中脱颖而出,将行书艺术推进到一个潇洒妍美, 生动飞扬的崭新境界。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的《兰 亭序》,后人把王羲之尊称为“书圣”。
天下第二行书
唐代 颜真卿的《祭侄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 的草稿。行书,23行,234字。书于公元 758年(唐乾元元年)。颜杲卿和季明父子 遇难之后,真卿曾派人寻得季明的头骨; 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 “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 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 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 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 于字里行间。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
行书的特点 行书比楷书稍显放纵随意: A.点画上强调运笔的流动和点画之间的连带对于重 复排列的点画进行合并或省略。 B.结字根据每个字的笔画多少和结构形状,呈现出 大小、长扁、聚散的姿态变化,尤其重视字与字 之间的顾盼呼应。 C.章法上将就行气的纵向连贯,具有轻重虚实和快 慢节奏的变化。
二.行书的成熟与辉煌
天下第三行书
宋代 苏轼 黄州寒食诗卷
北宋书法在个性化精神的引导下,走出了王朝更替引 起的书法低潮,迎来了“风格时代”的第一个书法高峰。 代表这一时期最高成就的,是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 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是“宋四家”的领袖。这不仅因为他在北宋文坛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他是北宋书坛 “个性化”浪潮的思想引导者和实践者。苏轼的书法楷、 行、草诸体都擅长,行草书自然朴茂,楷书丰腴老成, 在书法史上自成一家。他的艺术天分很高,悟性极好, 古书法凡经过眼,无不能穷达其用笔之意,又不为其所 拘。苏轼一生虽然也沉浮宦海,但在中国历史上,他是 以一个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多个领域成就卓著的 艺术家的身份而著称于世的。在他以前,中国还没有出 现过这么多才、博雅,集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于一身 的大文人,所以有研究者称他为“中国文人书画家第一 人”。
李柏文书
内容:十六国前 凉西域长史李 柏的信件草稿。 特点:技法上当 时的行书还保 留字隶书的简 朴敦厚的习惯; 结构上已经没 有了隶书横平 竖直的齐整特 征。
王羲之丧乱帖
特点:笔致爽劲, 字太清新,神采潇 洒,从中可以感受 到东晋士大夫的审 美追求及精神寄托。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王献之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 子,在书法上继承家 学并有所发展,与其 父合称“二王”。王 献之的行书面貌比王 羲之更为妍美流畅, 而且喜欢将行书与草 书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