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稀有金属冶金学术会议情况汇报
第七届全国湿法冶金工程技术交流会在厦门召开

稀土信息·8·2019年第5期七届全国湿法冶金工程技术交流会于4月24~26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由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稀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稀有金属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独立承办,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南大学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张洪国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黄小卫院士、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黄松涛副总经理、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夏晓鸥董事长、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庄志刚党委书记、江西理工大学副校长徐盛明教授 、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崔凌霄、全华稀土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联盟梁兴印秘书长等60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黄松涛副总经理主持,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张洪国秘书长、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夏晓鸥董事长、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庄志刚书记、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郭先健总工程师在开幕式上致辞。
随后,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黄小卫院士做了题为“盐酸-硫酸联合法冶炼复杂稀土矿新工艺”、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做了题为“稀散金属的绿色冶金”、中南大学副校长郭学益教授做了题为“湿法冶金新方法及应用”、武汉科技大学校学委会主任张一敏教授做了题为“钒页岩技术进展”、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做了题为“冶金反应器及其他”、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做了题为“基于相变的氧化铝无渣化技术进展”的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参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计600多位,并有近120位代表给大家呈现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重(贵)金属、稀有金属、稀土湿法冶金,绿色冶金与清洁生产,固废资源化与循环利用,能源材料湿法制备与综合回收,选冶协同技术与装备等研究方向为主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冶金技术交流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冶金技术交流会,在此,我代表所有参会人员,向组织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将就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1. 绿色低碳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冶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冶金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2. 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自动化是冶金行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未来,冶金企业应加大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
3. 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在冶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冶金企业应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4. 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是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冶金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冶金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我国冶金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高效炼铁、炼钢技术、连续铸钢、连铸连轧等。
未来,冶金企业应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
2.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冶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冶金行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产业升级:(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绿色、低碳的冶金产业。
(2)产业链延伸:向上游矿产资源开发、下游深加工产业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
(3)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三、我国冶金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1)环保压力:我国政府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冶金企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
(2)市场竞争: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冶金企业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3)技术瓶颈: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制约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交流研讨会”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成功召开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交流研讨会”
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成功召开
向程晨;吴欢
【期刊名称】《钛工业进展》
【年(卷),期】2024(41)3
【摘要】5月28-29日,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下,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主办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其院本部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荻,陕西省发改委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处
处长安军,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党委书记、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
任李建峰,副院长张于胜,院长助理、科技处处长、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副主任徐海龙出席本次交流研讨会。
250余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院所
及企业的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向程晨;吴欢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我国第一个钽铌铍企事业单位辉煌的36年--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及西北稀有金
属材料研究院的发展历程2.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3.稀有
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4.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通过批准5.希望从贺兰山下腾飞——记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主要学术成绩

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团队近几年主要从事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及关键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大型冶金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机电液(气)系统集成与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研究成果,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翻引钢机械手的研究翻引钢机械手是冶金行业大中型钢厂的攻关项目,翻引钢机械手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翻引钢机械手是集机械、液压和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于一体,在高温下具有夹紧、自动松开、翻转、放平、升降、平移导向和“靠钢”(红钢矫直)等多种功能,是黑色冶金行业大中型型钢生产用翻引钢设备,也适用于有色冶金型材压延中夹持翻转,以及其他类似工况的行业。
新设计的平行滑动式夹持器,开口大且可调,可夹持500mm以内不同规格和不同断面形状的轧件,夹紧后翻转且一次到位。
本发明结构新颖,具有独创性,适应性强,运行可靠,安装、调试简单,维护方便,整体技术先进,在大中型型钢生产中翻移钢设备技术领域属国内领先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攀钢轨梁厂、重钢型钢厂和长特四厂均已使用该翻引钢机械手。
翻引钢机械手的使用可提高型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节约能源,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必将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棒材强力穿水冷却系统“棒材强力穿水冷却系统”项目属于材料加工制造工艺技术领域。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从理论、实验和实际应用方面验证了浊水中具有动能的重悬浮颗粒(主要由氧化铁颗粒组成)对炽热棒材表面的蒸汽膜的破坏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铁颗粒以冷却介质的喷射速度打击棒材表面上的蒸汽膜,显著地增大了冷却效果。
冷却介质中氧化铁颗粒与水的重量之比在一定的范围内时,随着冷却介质中氧化铁颗粒浓度的增加,对棒材表面蒸汽膜的破坏效果也近似成线性关系。
研究了含固体颗粒的浊循环水的膜态沸腾换热过程和热交换过程加剧的机理。
由于弥散在冷却介质中具有浸润性的氧化铁颗粒的作用,不再形成相对稳定而连续的蒸汽绝热层。
冶金年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冶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报告旨在总结2023年度冶金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冶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2023年冶金行业总体发展情况1.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我国冶金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钢铁、有色、建材等主要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10.6亿吨,同比增长5.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6050万吨,同比增长6.2%。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国冶金行业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钢铁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高端钢材;有色金属行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性能和品质;建材行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绿色建材比例。
3. 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2023年,我国冶金行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领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升级。
4.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冶金行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2023年,全国冶金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8%和7%。
三、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调整仍需深化虽然我国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领域仍存在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2.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虽然我国冶金行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 环保压力持续加大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冶金行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
部分企业环保设施投入不足,污染物排放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4. 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对我国冶金行业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稀有金属冶金学

• D.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市场:主要是冶金、 军工、电池行业,年消费镍约6000吨。随 着宝钢、太钢不锈钢计划的实施,东北地 区的不锈钢生产会逐步萎缩,优势将集中 在高温合金和军工钢方面,消费量呈递减 趋势。
• a.作金属材料,包括制作不锈钢,耐热合金钢和各种合 金等3000多种%。主要用在钢 材及其他金属材料的基体上覆盖一层耐用、耐腐蚀的表 面层,其防腐性能要比镀锌层高20~15%。
• c. 在石油化工的氢化过程中作催化剂。在煤的气化过程 中,当用CO和H2合成甲烷时发生下列反应:CO + 3H2 →CH4 + H2O(温度800℃、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为高 度分散在氧化铝基体上的镍复合材料(Ni25~27%)。这种 催化剂不易被H2S、SO2所毒化。
A.在大气中不易生锈以及能抵抗苛性碱的 腐蚀。大气实验结果,99%纯度的镍在 20年内不生锈痕,无论在水溶液或熔盐 内镍抵抗苛性碱的能力都很强,在50% 沸腾苛性钠溶液中每年的腐蚀性速度不 超过25微米,对盐类溶液只容易受到氧 化性盐类(如氯化高铁或次氯酸铁盐) 的侵蚀。镍能抵抗所有的有机化合物。
• E.镍具有磁性,是许多磁性物料(由高 导磁率的软磁合金至高矫顽力的永磁合 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常为 10~20% 。
1.2.1.2 化学性质
金属镍是元素周期表第8副族铁磁金属 之一,原子序数28,原子量58.71,熔点 1453±1℃,沸点2800℃。天然生成的金属 镍有五种稳定的同位素:Ni5867.7%、 Ni6026.2%、 Ni611.25%、Ni623.66%、 Ni641.66% 。其主要化学性质有:
学术会议大会总结发言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的大会总结。
首先,我谨代表本次会议的组委会,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莅临本次会议,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深入的交流探讨。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旨在探讨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过两天的紧张会议,我们收获颇丰,现作如下总结:一、会议成果丰硕本次会议共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共计200余人参加。
会议共安排了12场主题报告和20余场分组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1.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二是科技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三是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专家们认为,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要优化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3.科技创新与区域协调发展专家们指出,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要加强区域创新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要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专家们强调,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
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要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学术会议总结优秀范文

学术会议总结优秀学术会议总结优秀范文学术会议一般都具有国际性、权威性、高知识性、高互动性等特点,其参会者一般为科学家、学者、教师等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
学术会议总结优秀范文一:由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于x年8月15~18日在内蒙古包头成功举办。
参会的有来自大陆26个单位(18个大学院所等科研机构及8个企事业单位)的93名代表及部分学生和26名来自海峡对岸10个大专院校的台湾代表。
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进一步总结交流两年来海峡两岸本领域的科研、开发成果,促进我们国家以及海峡两岸在超微粉体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增进两岸科技工作者的友谊,鼓励海峡两岸从事超微粉体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及企业家们交流心得,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科技水平和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会议的顺利进行,已完满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8月15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内蒙古自治区台联秘书长xx、包头台办主任xx、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校长xx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主任xx教授、台湾大同大学xx教授分别代表专委会和台湾代表讲了话,开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xx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收到会议论文70余篇,除半天大会报告外,分2个分会场进行。
大会报告的论文7篇,分会报告的会议论文共50余篇(其中部分为分会邀请报告)。
张贴论文9篇。
与会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并特意抽出两个小时专场让企业代表与学者们进行了交流。
会议还组织大家参观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等单位。
超微粉体的研究与开发作为纳米科技领域的一部分,其发展也经历了很多阶段。
本次会议认为,超微粉体的研发必须立足于人类在能源、资源、环境、健康卫生等重要方面体现其应用,实现主导技术的价值。
本次会议紧紧围绕这个议题,就超微粉体与相关材料的制备、技术、方法方面,体现了需求规划的先导作用,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稀有金属冶金学术会议情况汇
报
2002年10月19~23日在浙江温州召开了第四届交流会。
会议主题为:稀有金属新材料、新应用、冶金新工艺、新设备进展,21世纪的发展趋势,以及稀有金属重大课题研讨等。
因稀有金属涉及面广,会议邀请国内相关领域院士、知名学者做了十场专题报告(会议文集将于明年一季度以《稀有金属》增刊形式出版)。
会议讨论的热点课题为:纳米技术在稀有材料中的应用和膜技术(微孔过滤)在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与会期间和相关业内人士的广泛接触与交流,进一步摸清了国内锂行业情况,达到了预期的参会目的。
1 目前国内从事金属锂生产的有四川812厂、新疆锂盐厂、江西新余市赣锋锂业有限公司三家。
年生产能力分别为:200吨,100吨,100吨。
技术来源分别为四川812厂:从美国引进50吨/年13KA金属锂电解生产装置,此后该厂按引进技术扩产150吨,达到200吨/年能力;新疆锂盐厂为国内六、七十年代自行开发的技术,为7KA敞开式电解槽,人工手动出锂,工艺相对落后,原为50吨/年能力,后因日本增加需求又扩产一倍;江西新余市赣锋锂业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采用国内成熟技术(新疆锂盐厂技术),设计规模为100吨,今年1~9月生产28吨。
2 金属锂生产的焦点为Li含量大于99.90%的电池级锂,近年来需求旺盛,目前价格60~70万元/吨,Li含量小于99.0%的普通级金属锂仅售40万元/吨左右,且市场需求有限。
生产电池级(高纯)金属锂的方法有两种:普通级产品精馏提纯法和高纯氯化锂直接电解法。
精馏提纯法为国内常用的生产高纯金属锂的方法,其精馏技术与设备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所研制。
国内传统的锂电解技术不能直接电解生产出高纯锂,原因主要有:
2.1国内不具备生产高纯氯化锂的技术。
影响金属锂产品质量的主要杂质是Na,因NaCl的分解电位小于LiCl的分解电位(723K时,氯化锂分解电位
3.629V,氯化钠分解电位3.570V),因此在LiCl电解过程中NaCl优先分解,产生的Na全部进入金属锂中,通常每生产1吨Li需要6.5吨LiCl,因此LiCl中的Na将以6.5倍的量富集于金属锂中。
按此计算LiCl 中Na的上限应为15~20ppm,而实际上GB10575-89中无水氯化锂0级~2级含Na+K分别为:0.03%、0.35%和0.50%。
2.2传统电解槽槽衬对金属锂污染严重(金属锂在电解温度下有较强的活性,一方面使槽衬大量剥落,降低了槽寿命,另一方面加剧了对产品的污染)。
.3 敞开式操作和人工手动出锂加剧了锂的氧化和氮化。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均采用精馏法生产高纯金属锂。
该方法虽然可获得高质量的产品,但能耗高,收率低。
因此制造成本明显高于高纯氯化锂直接电解法。
3四川812厂从美国引进的技术与设备正是针对上述后两个(2.2、2.3)问题而开发的。
即便如此,如果采用国内普通级的LiCl还是不能直接电解出高纯锂。
为此,该厂将其产品的一半出口德国(其余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并从德国进口(串换)高纯碳酸锂。
在该厂用高品质盐酸转换并分离出同位素锂-6作为热核原料,获得的高纯LiCl用从美国引进的技术可直接电解生产出Li含量大于99.90%的电池级锂产品。
该法生产的高纯锂比传统的精馏法更具有竞争力。
4据了解,从事金属锂材料深加工的单位仅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一家,年规模为3吨左右高纯金属锂箔,售价为200~300万元/吨,生产工艺为普通级金属锂精馏后在无氧保护和充氩密封条件下轧制。
今年
1~9月已经生产5吨(其中包括高纯金属锂锭)。
5据会议提供的资料和介绍,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掌握了纯氯化锂及氯化钾的生产技术,其氯化锂中Na可达1~10ppm,Ca小于
20ppm,钾小于15ppm。
并称原打算和吉林某单位合作,共同开发100吨/年高纯金属锂电解生产技术,后由于资金等原因未能实施。
6根据这次会议了解到的信息,我所目前开展的金属锂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所采用的技术尽管和美国的槽型结构有区别,但在解决上述传统锂电解技术关键问题时的思路却不谋而合。
根据当前情况我们完全有信心取得预期的结果。
届时盐湖所有望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自行开发成功直接电解生产高纯金属锂的单位。
因此,建议所里在适当的时候安排高纯氯化锂制取的攻关工作,据了解我国0级氯化锂出口仅3.0~3.4万元/吨,而美国高纯氯化锂市场价格高达9万元/吨。
一方面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是升级盐湖产业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高纯氯化锂制取和电解工艺优化研究可良好衔接,一旦时机成熟,完全有理由建设一具有良好竞争力的电池级金属锂产业化基地。
庞全世
200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