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宣化历史简介

合集下载

宣化县概况

宣化县概况

宣化县概况宣化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县域总面积2052平方公里,辖8镇5乡304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

宣化县区位优势明显,东距首都北京150公里,南距天津新港340公里,西距“煤海”大同230公里,北距陆路港口内蒙集宁400公里,地处京津冀、晋冀蒙两大经济圈交汇点,是连接东部经济带和西部资源区的纽带,具有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沿海地区经济辐射的独特优势。

一、悠久的历史宣化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周时期,宣化先后隶属冀州、幽州,后为燕国领地,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属上谷郡。

南北朝时期属广宁郡。

隋唐时为怀戎县、文德县。

后金改为宣化州,又改宣德州。

元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改为宣府镇。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宣府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人称“京西第一府”。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侵华日军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1943年改为宣化省,省会宣化。

1945年宣化解放后,察哈尔省在宣化成立。

1946年1月设宣化市。

1948年12月第二次解放,恢复察哈尔省建制,省会迁张家口市。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并设宣化县。

199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灿烂的文化宣化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文化渊远流长。

城区附近现有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至今古迹仍遗存较多,已查明有古代化石点4处、古墓26处、古遗址82处、古建筑70处,并先后出土一大批石、骨、陶、铜、铁器等珍贵文物。

宣化自古为交通要冲,军事政治重地,工商业繁荣,文化教育发达,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

元朝设有“景贤书院”,明朝有“上谷书院”,清朝有“柳川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设宣化府中学堂(现宣化一中前身),革命前辈张苏、林枫等同志等曾在此任教,并从事革命活动。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宣化

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宣化

宣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在张家口市东南30公里处,为张家口市辖区,位于东经115°03′,北纬40°37′。

东偏南距首都北京170公里,南偏西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西距大同200公里。

总面积264.3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回、满、蒙、朝鲜、壮、纳西、布依、白、彝、侗、土家、达斡尔等13个民族。

共29万人。

宣化历史悠久,形势险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

从先秦开始,这里是历代府、州、郡、道、县和省、市治所的首府。

199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悠久历史宣化历史渊远流长,是我国开发较早地区之一,从宣化西南60公里处我国著名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和宣化城附近的刘家窑、王河湾、水泉、龙门、赵川、关子口、西望山、李大人庄、小白杨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这里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就已遍及宣化各地。

夏、商时期宣化先属冀洲后属幽州。

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属燕国领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至221年)民族割据,宣化曾属东湖族占地。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

分天下为36郡,宣化属上谷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宣化属广宁郡。

随、唐时期先后置涿郡、武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石敬割燕(北京)、云(大同)16州给辽国,其中包括武州。

辽改武州为归化州。

宣化为归化州治所。

金灭辽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

翌年又改为宣德州。

元初改宣德州为顺宁府,宣化为顺宁府治所。

明初年沿长城设九镇。

宣化改为宣府镇,辖左、右、前三卫。

为万全都司镇守总兵元帅驻地。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置宣化府。

辖一厅三洲七县。

宣化为府城治所,始定今名。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直隶省口北观察使(俗称道)。

辖3厅10县。

宣化为口北道治所。

1937年8月日本侵占后,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

1943年又将察南自治政府改为宣化省。

辖11县,省会定于宣化。

宣化张家口京西第一府

宣化张家口京西第一府

战国红图片欣赏
清远楼(又名钟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钟楼,始 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南与昌平、层,通高25米,楼阁高17米,为3开间, 6塔椽,前后明间出抱厦,四周有游廊,支立24根粗大廊柱。上搪为 绿色琉璃瓦顶,腰搪、下搪为布瓦顶。梁架斗拱精巧秀丽,循角飞翘, 生气盎然。楼上层搪下,悬挂愿额4块,南曰“清远楼”,北曰“声 通天籁”,东曰“耸峙严疆”,西曰“震靖边氛”。楼内悬有明嘉靖 十八年(公元1539年)铸造的“宣府镇城钟”一口,高2.5米,口径 1.7米,重约万斤,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钟声悠扬宏亮, 可传40余里,颇负盛名。从清远楼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 堆积的底座上,高17米的楼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筑物。楼台底座开有东 西南北四个左右对称的拱形城门。
• •
拱极楼 宣化拱极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布瓦小式建筑,上下两层通高14米,建在九米多 高的连城墩台上。下有南北走向券洞,与清远、镇朔二楼成一轴线p明成化年 称“著耕楼”,清同治年间改称拱极楼,意为拱卫神京,保卫北方边境,阻 挡外来侵略。 拱极楼系宣化城防建筑的一部分,外有月城、瓮城和关城,是宣化城门 中唯一有关城(现在仅存一座城楼)的城楼。宣府城垣自建成之日至今,先后进 行过十几次大小维修,就每个时期的财力、物力、材料、工艺而言,每进行 一次修缮都会有程度不同的变化。据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宣府知府吕 守曾详请拨藩库银两重建四座城楼,又添建四座角楼,这足以说明以前的城 楼已破损不堪或坍塌无存,而现在的拱极楼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重建于清 雍正年间,但其仍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1989年国家拨专款重修拱极楼, 也基本保持了它的原貌。 宣府是明长城九镇之一,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是北御大漠,南控中原, 捍卫北京的屏障,自其建成以来,抵御了无数战乱,为保卫宣府,捍卫京师 立下了汗马功 劳。尤其是土木之变后,英宗被瓦刺掳去,以其作诱饵诈取宣 府重镇,进一步威逼京师,夺取明朝江山。瓦刺夹英宗来到南门之下,传令 开城门迎接英宗入城。守城总兵杨洪,巡抚罗亨信识破了他们诈降纳城之阴 谋,拒不打开城门,因此保卫了宣府,保卫了国都。 拱极楼,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对它的保护 高度重视,1999年国庆前夕还拨专 款进行了油饰彩绘,使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南来北往的客人

宣化古城 赫赫有名的“京西第一府”

宣化古城 赫赫有名的“京西第一府”

宣化古城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内,始建于唐信宗文德元年(888年),是明朝长城九镇之一——宣府镇的“镇城” 所在地,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由此得名,是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故称“京西第一府”。

宣化城是古代塞北地区重要的军事、政治、商贸、文化活动中心,清代中后期由军事重镇逐渐转变成商贸城市。

历代帝王常来宣化巡视,在宣化历代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于谦、杨洪、罗亨信等文武兼备、忘身爱国的忠烈之士,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古城平面近方形,周长12.19千米,面积9.44平方千米。

现存城垣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1年)扩建而成,设城门七座。

永乐二十年(1422年)建城楼四座,角楼四座。

南北城门偏东,东西城门居中。

明正统五年(1440年)修葺城墙,设置马面、瓮城等城防设施。

景泰、嘉靖年间增筑城台。

宣化古城是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节点城镇,位于华北平原通往内蒙古高原的孔道,是由军镇向商贸城镇转变的典型城址。

随着张库商道的繁盛,张家口、 库伦、恰克图为 “互市要区”,宣化逐渐成为万里茶道北段地区重要的贸易物资集散地。

古城中仍完好保留有城门、钟鼓楼、寺庙、教堂等史迹,是万里茶道商贸活动的珍贵见证,集中反映了茶道沿线文化信仰的交流与传播。

宣化古城赫赫有名的“京西第一府”
XuanHuaGuCheng
106河北:张库大道车水马龙
Hubei Tourism。

宣化古城墙介绍

宣化古城墙介绍

宣化古城墙介绍
宣化古城墙是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关于宣化古城墙的简介:
宣化古城建城历史超过1300年,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城墙是见证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宣化古城墙现存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反映了当时北方边陲城市的军事防御体系。

古城墙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修缮与重建,尤其是在清朝光绪年间有过14次较大的修筑记录。

尽管经过岁月沧桑、自然侵蚀以及战乱影响,古城墙的部分区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但至今仍然保留下来了较为显著的遗迹,其中南城门楼——拱极楼保护状况相对较好。

2006年,当地政府开始实施古城修复工程,按照逐段修复的原则对城墙进行维护和恢复,以期重现古城墙的历史风貌,并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宣化古城墙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象征,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军事防御工事以及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古城墙及周边景区也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当地旅游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河北张家口:1938年9月,沦入日本人之手的宣化古城

河北张家口:1938年9月,沦入日本人之手的宣化古城

河北张家口:1938年9月,沦入日本人之手的宣化古城
日军出动飞机对宣化进行狂轰滥炸,本图为被炸为一片废墟东宣化火车站附近
8月31日,日军占领宣化。

图为进入宣化城的日军大泉部队
宣化北城门上的日军哨兵
镇朔楼前耀武扬威的日本士兵(看更多张家口老照片,敬请右上角关注!)
镇朔楼,又名鼓楼,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是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
镇朔楼前的日本军队
宣化街景,路边插着膏药旗,行人寥寥(看更多张家口老照片,敬请右上角关注!)
承恩牌楼前,一位当地妇女抱着孩子骑着毛驴经过,后面不远处的路边站着一个鬼子
宣化城外道路
宣化附近行进的日军部队(看更多张家口老照片,敬请右上角关注!)。

宣化历史和发展历程

宣化历史和发展历程

宣化历史和发展历程宣化,古称广宁,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素有“满洲东陲第一县”之称。

宣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历史积淀。

宣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这个时期的宣化是满洲东部的重要领地。

随后,宣化成为了秦朝和汉朝的疆域之一,作为边防要地起到了重要的守卫和防御作用。

隋唐时期,宣化县隶属于宣化府,并成为了重要的商贸和军事中心。

宋代时期,宣化成为了辽、金、西夏和蒙古的争夺对象,多次遭到侵略和战乱。

元朝时期,宣化作为防御边疆的重要城池得到了大力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布局。

明清时期,宣化成为了辽东、满洲、苏木之间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繁荣了起来。

特别是清朝时期,宣化地区成为了满洲的核心地区,驻扎了许多重要的政府机构和军队,经济和文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当时的宣化城区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大量的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留存至今,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

20世纪初,宣化成为了战乱的“红色沙场”,参与了许多革命运动和战斗,因此具有极高的革命历史价值。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宣化地区人民奋起抵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后,宣化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成为了河北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如今,宣化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宣化的经济主要以工业为支柱,特别是钢铁、煤炭和电力等行业发展迅速,为宣化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同时,宣化也注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总的来说,宣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更迭。

宣化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战乱和繁荣,不仅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如今,宣化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繁荣的城市,值得人们前去探索和品味。

宣化古城作文

宣化古城作文

宣化古城作文
宣化古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明、清两代的都城。

古城内的文物古迹有宣化城城楼、城门楼、城墙遗址、寺庙建筑和大量的古建筑遗址等。

宣化城墙是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明长城,总长达17公里,城墙周长18公里,高7米,厚2.5米。

宣化城墙共有11座城门楼,其中北门楼是宣化城的第一座城门楼。

在宣化古城内有很多古迹,比如:在大南门外的东、西、南三面城墙上就各有一座牌楼,东边的牌楼名为“朝阳”,西边的牌楼名为“夕阳”,它们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式牌楼。

在大北门里还有一座古戏台,这座古戏台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在宣化古城内还建有许多寺庙建筑,其中最有名的是关帝庙和文庙。

在宣化古城内还有一条街叫“府前街”,这里原来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很多古建筑。

我最喜欢的是一座二层楼房,在这里很常见,因为它的外表是灰色的。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古城宣化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ity of Xuanhua
孙伟
2015013055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班
在印象中宣化就是一个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从那已经经历了几十岁春秋的钟楼鼓楼便可以看出了历史的沧桑,历史的变迁,在那城门之下,深有一指的车辙象征的当时古城宣化的繁华,流动的人口更是给这座城市添加了更多的几分神韵。

宣化区工业门类繁多,基础雄厚,是张家口市冶金、机械和重化工基地,是河北省北厢地区重要的工业核心区。

区域内有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12家,民营企业23家,并形成了以冶金、机械、造纸、装潢印刷、陶瓷、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6亿元,工业增加值59亿元,利税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5%、15.05%、11.3%。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6%。

同时,宣化钢铁企业也建设于宣化城区周边,为宣化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今,繁荣的宣化的步行街道路繁华,人流不息,道路;两旁的建设有了极大的改观。

在夜晚时分,古老的城墙上面流光溢彩,繁华的街道旁边人流不息,这就是现今的宣化。

在历史上,夏、商时期宣化曾经先后隶属于冀州幽州,周武王灭纣后,宣化又成为燕国的属地。

战国时期,国家动乱不安,各族割据,在这一段历史中,宣化由东胡族占据,而后燕王派秦开破袭东胡,置之不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郡,宣化属上谷郡。

燕王派秦开破袭东胡,置之不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等郡,宣化属上谷郡。

这也就是宣化谷上古郡名称的由来。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之后,把天下分为36郡,宣化被分为其中之
一的上古郡,置守官,因其在谷之上,直名上谷。

在汉朝时,汉置幽州刺史部上谷郡,宣化属上谷郡下洛县。

濡子婴居摄三年,王莽篡汉,改上谷郡为朔调,并改上谷各县名。

三国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下洛县为广宁县。

晋太康年间(公元228年至280年)宣属广宁郡地。

南北朝时期(公元488年至550年)设永丰郡,宣化辖境属怀戍县。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涿郡怀戍县,宣化仍属怀戍县置。

唐初改为妫州,属河北道。

僖宗年间(公元885年)设武州、文德县、宣化为州、县治所。

五代时,西晋石敬瑭割燕,分16州给契丹,其中包括武州。

契丹建辽国,辽改武州为归化州,仍辖文德县,属西京道。

宣化为当时州、县治所。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八年改为宣德州,九年复设宣德州、领文德县,宣化仍为州、县治所。

元初,改宣德州为宣宁府,后又改为宣德州。

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因地震原因又改为顺宁府和宣德县治所。

明代,宣化是北部边防重镇,不设地方政府,只沿长城设九镇,宣府镇为九镇之一,辖四海县至大同1300里的防御任务,是宣府镇总兵驻地和指挥中心,又称宣府镇城。

在清朝康熙年间,宣府卫所被废,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州、七县,宣化为府城所在地。

1913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

1929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

1939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在宣化设察南政厅。

1943年改置宣化省,为伪宣化省会所在地。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

1946年1月设立宣化市,为察哈尔省会。

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宣化,置宣化县。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恢复宣化市建置,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为察南专区宣化镇。

1950年2月仍恢复市建制并于1952年底改隶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销宣化市,置宣化城区为宣化镇,属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县、镇合并。

1959年6月,改合并后的宣化镇为宣化区,仍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区,改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

1961年6月,恢复宣化县建制,仍市、县分设。

1963年3月改宣化市为张家口市辖区至2014年。

宣化同时由于其处于交通要地,自古以来,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宣化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据对宣化西南60公里处的泥河湾遗址和宣化城及附近的刘家夭、王河湾、水泉、赵川、关子口、白庙等地发现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证,远在6000年前人类活动已遍及宣化各地。

考古专家论证说,宣化属中国华北燕山山脉北缘,既有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又有北方红山文化的遗存,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地带,文化积淀丰富,对研究史前文化有重要意义。

现今,宣化由于紧跟时代发展,已经建立了包括宣化博物馆等多家可以向本区包括市民,学生普及宣化历史知识的地方,通此渠道,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底蕴,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名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宣化区工业门类繁多,基础雄厚,是张家口市冶金、机械和重化工基地,是河北省北厢地区重要的工业核心区。

区域内有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12家,民营企业23家,并形成了以冶金、机械、造纸、装潢印刷、陶瓷、建材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6亿元,工业增加值59亿元,利税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5%、15.05%、11.3%。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