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合集下载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压力管道是一种高风险设备,其安全管理和监察至关紧要。

本文将介绍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的相关规定。

一、安全管理规定1. 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压力管道必需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对可能显现的安全隐患和事故进行推测和防备,订立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3. 负责压力管道管理的单位应当建立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任务。

4. 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压力管道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并订立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5. 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

6. 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完备的隐患排查和信息报告机制,适时发觉和矫正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

7. 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压力管道设备的大修、改造或更新,更新后需要重新验收。

8. 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信誉记录和信息公示制度,公示压力管道设备的安全情况和相关操作事故情况。

9. 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应当保证压力管道相关资料的完备性、真实性和牢靠性,并进行备案管理。

10. 压力管道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机制,适时发觉、报告和处置事故。

二、监察规定1. 压力管道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压力管道设备进行安全监测、运行情况检查和风险评估,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处理和矫正。

2. 压力管道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管档案和信息平台,适时发布 relevant information,接受社会监督和报告。

3. 压力管道监管部门应当对压力管道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和检测活动进行审查和批准,并严格落实标准和规定,防止存在安全漏洞。

4. 压力管道监管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和推广使用高品质、安全牢靠的压力管道设备,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和进展。

5. 压力管道监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和评估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引导和督促。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一、总则1.本规定是为了加强对压力管道的安全监察和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适用于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验等活动。

3.本规定所称压力管道是指内部压力超过0.1 MPa(1kgf/cm²)的管道,包括附属设施和关键元器件。

二、安全管理1. 设计管理1.压力管道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2.压力管道的设计单位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和技术人员,能够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压力管道的设计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符合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4.压力管道的设计文件必须保存完整,并定期进行维护。

2. 制造管理1.压力管道的制造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2.压力管道的制造单位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和技术人员,能够确保制造品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压力管道的制造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符合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4.压力管道制造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和整体的严格性能检验。

3. 安装管理1.压力管道的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2.压力管道的安装单位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和技术人员,能够确保安装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压力管道的安装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符合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4.压力管道安装后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和部件性能检验。

4. 使用管理1.压力管道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2.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和技术人员,能够确保使用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压力管道的使用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符合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4.压力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安全监察1.监察部门必须定期对压力管道进行安全监察,并制定监察计划,确保安全监察的全面性和全面性。

2.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监察部门必须及时通知使用单位,并要求立即进行整改。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压力管道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协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压力管道是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

压力管道按其用途划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一) 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二)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的管道;(三)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表压、下同),输送介质为气(汽)体、液化气体的管道;(四)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输送介质为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或最高工作温度膏腴等于沸点的液体的管道;(五) 前四项规定的管道的附属设施及安全保护装置等。

第四条本规定不适用于下述管道;(一) 设备本体所属管道;(二) 军事装备、交通工具上和核装置中的管道;(三) 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其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的管道;(四) 入户(居民楼、庭院)前的最后一道阀门之后的生活用燃气管道及热力点(不含热力点)之后的热力管道。

第五条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察和修理改造单位必须执行本规定。

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察和修理改造单位的主管部门应负责所属企业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安全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主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七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履行以下职责:(一) 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压力管道的技术规程、标准,建立、健全本部门各项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二) 按有关规定组织审定本部门新建、改建、扩建压力管理公称项目设计,督促检查施工质量,并组织竣工验收;(三) 制定本部门压力管理安全管理的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组织并帮助有关单位对压力管道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安全评估和整改,消除隐患,保障安全;(四) 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压力管道事故,并参加或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五) 负责组织本部门压力管道安全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表彰先进,总结和交流压力管道安全工作经验;(六) 组织研究并推广压力管道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及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七) 开展压力管道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对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八) 按有有关规定应负责的其它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劳部发(1996)140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劳部发(1996)140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压力管道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压力管道是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

压力管道按其用途划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一)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二)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的管道;(三)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表压,下同),输送介质为气(汽)体、液化气体的管道;(四)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输送介质为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管道;(五)前四项规定的管道的附属设施及安全保护装置等。

第四条本规定不适用于下述管道:(一)设备本体所属管道;(二)军事装备、交通工具上和核装置中的管道;(三)输送无毒、无可燃、无腐蚀性气体,其管道公称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的管道;(四)入户(居民楼、庭院)前的最后一道阀门之后的生活用燃气管道及热力点(不含热力点)之后的热力管道。

第五条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改造单位必须执行本规定。

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改造单位的主管部门应负责所属企业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全国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主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七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压力管道的技术规程、标准,建立、健全本部门各项压力管道管理制度;(二)按有关规定组织审定本部门新建、改建、扩建压力管道工程项目设计,督促检查施工质量,并组织竣工验收;(三)制定本部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组织并帮助有关单位对压力管道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安全评估和整改,消除隐患,保障安全;(四)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压力管道事故,并参加或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五)负责组织本部门压力管道安全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表彰先进,总结和交流压力管道安全工作经验;(六)组织研究并推广压力管道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及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七)开展压力管道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对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八)按有关规定应负责的其它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压力管道是指工作介质在管道内以一定的压力进行输送的设备。

由于压力管道运行时的高压、高温和易腐蚀性等特性,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非常重要,以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

下面将从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的法律法规、责任和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和监察。

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法律支持。

二、责任的落实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

首先,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修单位应该对其所提供的设备或服务负责,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其次,使用压力管道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压力管道的监督和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

最后,全社会要加强对压力管道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压力管道安全的意识。

三、措施的采取为了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范事故的发生。

首先,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使用耐高压、耐腐蚀的材料、合理设置泄压装置等。

其次,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管道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对压力管道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最后,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监察的加强为了加强对压力管道的监察,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对压力管道的监测,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及时发现压力管道的异常情况。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压力管道是指在工业生产中输送气体、液体或固体颗粒的管道,其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对于保障生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与监察,制定以下规定:一、责任主体。

1.企业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测等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保证产品和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3.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管道运行安全。

二、安全管理。

1.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压力管道档案,包括设计文件、制造记录、安装验收资料、维修记录等,对管道的使用、维护、检测等工作进行全面记录。

2.对于新建压力管道,应当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确保管道设计、材料、施工等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3.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对管道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三、监察规定。

1.压力管道的监察应当依据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包括定期的外观检查、内部检测、压力试验等,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2.对于发现的管道缺陷和隐患,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记录和报告,确保管道的安全性。

3.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监察机制,加强对压力管道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进行严厉的处罚。

四、结语。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工业生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对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和监察,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是指对压力管道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的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压力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压力管道设计与建设规定:包括压力管道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管道建设符合安全标准。

2. 压力管道运行与维护规定:涵盖压力管道的运营管理、定期检查与维修、安全措施等要求,确保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3. 压力管道监督与监测规定:包括对压力管道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监测,确保管道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4. 压力管道事故应急与处理规定:规定压力管道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等,以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5.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责任规定: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主体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责任,推动各方加强对管道安全的重视。

总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是保障和提升压力管道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措施,其实施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 1 页共 1 页。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_规章制度2022年范文模板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_规章制度2022年范文模板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_规章制度2022年范文模板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压力管道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协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压力管道是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

压力管道按其用途划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一) 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二)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的管道;(三)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表压、下同),输送介质为气(汽)体、液化气体的管道;(四)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输送介质为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或最高工作温度膏腴等于沸点的液体的管道;(五) 前四项规定的管道的附属设施及安全保护装置等。

第四条本规定不适用于下述管道;(一) 设备本体所属管道;(二) 军事装备、交通工具上和核装置中的管道;(三) 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其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的管道;(四) 入户(居民楼、庭院)前的最后一道阀门之后的生活用燃气管道及热力点(不含热力点)之后的热力管道。

第五条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察和修理改造单位必须执行本规定。

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察和修理改造单位的主管部门应负责所属企业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安全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主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七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履行以下职责:(一) 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压力管道的技术规程、标准,建立、健全本部门各项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二) 按有关规定组织审定本部门新建、改建、扩建压力管理公称项目设计,督促检查施工质量,并组织竣工验收;(三) 制定本部门压力管理安全管理的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组织并帮助有关单位对压力管道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安全评估和整改,消除隐患,保障安全;(四) 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压力管道事故,并参加或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五) 负责组织本部门压力管道安全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表彰先进,总结和交流压力管道安全工作经验;(六) 组织研究并推广压力管道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及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七) 开展压力管道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对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八) 按有有关规定应负责的其它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压力管道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压力管道是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

压力管道按其用途划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一)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二)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的管道;(三)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表压,下同),输送介质为气(汽)体、液化气体的管道;(四)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输送介质为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管道;(五)前四项规定的管道的附属设施及安全保护装置等。

第四条本规定不适用于下述管道:(一)设备本体所属管道;(二)军事装备、交通工具上和核装置中的管道;(三)输送无毒、无可燃、无腐蚀性气体,其管道公称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的管道;(四)入户(居民楼、庭院)前的最后一道阀门之后的生活用燃气管道及热力点(不含热力点)之后的热力管道。

第五条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改造单位必须执行本规定。

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改造单位的主管部门应负责所属企业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全国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主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七条有关主管部门应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压力管道的技术规程、标准,建立、健全本部门各项压力管道管理制度;(二)按有关规定组织审定本部门新建、改建、扩建压力管道工程项目设计,督促检查施工质量,并组织竣工验收;(三)制定本部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组织并帮助有关单位对压力管道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安全评估和整改,消除隐患,保障安全;(四)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压力管道事故,并参加或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五)负责组织本部门压力管道安全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表彰先进,总结和交流压力管道安全工作经验;(六)组织研究并推广压力管道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及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七)开展压力管道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对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八)按有关规定应负责的其它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压力管道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并应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压力管道的技术规程、标准,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二)应有专职或兼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三)压力管道及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压力管道及其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时,有权拒绝验收;(四)建立技术档案,并到企业所在地的地(市)级或其委托的县级劳动行政部门登记;(五)对压力管道操作人员和压力管道检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六)制定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计划,安排附属仪器仪表、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的定期校验和检修工作;(七)对事故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应以书面形式报告省级以上(含省级,下同)主管部门和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八)对输送可燃、易爆或有毒介质的压力管道应建立巡线检查制度,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根据需要建立抢险队伍,并定期演练;(九)按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压力管道事故,并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防止事故的发生;(十)按有关规定应负责的其它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压力管道管理人员、检查人员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程、标准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

第三章安全监察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十条压力管道的设计单位应取得省级以上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设计资格证,并报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压力管道设计单位应对所设计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第十一条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安全保护装置等产品制造单位(以下简称制造单位)应向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省级劳动行政部门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安全注册。

安全注册的审查工作由劳动部会同同级有关主管部门认可的评审机构进行。

制造单位应对其产品安全质量负责。

产品投产前应进行型式试验。

劳动部负责型式试验单位的资格审查与批准,并颁发型式试验单位资格证书。

第十二条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必须持有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

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认可的评审工作,由劳动行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认可的评审机构进行。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由劳动部统一印制,并分别由劳动部和省级劳动行政部门颁发。

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应对其所安装施工的压力管道工程安全质量负责。

第十三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压力管道应由有资格的检验单位对其安装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在用压力管道应由有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定期检验。

检验单位的资格审查按本规定第二十五、二十八条的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压力管道修理改造单位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对压力管道进行重大改造时,其技术和管理要求应与新建压力管道的要求一致。

第十五条从事压力管道焊接的焊工和无损检测的检测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取得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劳动行政部门应按本规定对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单位进行安全监察,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现场安全监察的重点和方式。

对危害程度高的压力管道应加强预防性的安全监察。

第十七条劳动行政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对事故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第二节工业管道的安全监察第十八条工业管道按其危害程度进行分级,根据分级实施安全监察。

第十九条使用单位自行设计工业管道须经其省级主管部门同意,并到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使用单位自行安装工业管道须经其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到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节公用管道的安全监察第二十一条公用管道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消防和安全的要求。

在选线的审查时,应征得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二条公用管道工程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应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派出的安全监察员参加。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用管道上修筑建筑物、构筑物和堆放物品。

在城市燃气和热力管道附近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须征得有关管理和使用单位同意,并经过双方商定,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对此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节长输管道的安全监察第二十四条长输管道安全监察工作由劳动部负责。

从事长输管道的安全监察工作的人员由劳动部培训、考核、发证,其工作对劳动部负责。

第二十五条长输管道的检验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条件,其资格审查由劳动部会同同级有关主管部门共同进行,检验资格证书由劳动部颁发。

第二十六条新建、扩建、改建的长输管道安装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劳动部备案。

工程竣工验收应有劳动部派出的安全监察员参加。

第四章检验单位第二十七条从事工业管道和公用管道检验的单位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并按本规定要求取得相应的检验资格。

第二十八条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所属的工业管道和公用管道检验单位的资格,由劳动部会同同级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省级以下有关部门和企业所属的工业管道和公用管道检验单位的资格,由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审查。

检验资格证书由劳动部统一印制,并分别由劳动部和省级劳动行政部门颁发。

第二十九条压力管道检验员必须经省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三十条检验单位和检验员必须在检验单位资格证书和检验员资格证书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检验工作。

检验单位应对其所出具的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

第三十一条承担压力管道安装监督检验和进出口检验的检验单位,应具有公正的第三方地位。

从事监督检验工作的检验单位及其人员,不得从事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工作及有关的经销活动。

第三十二条检验单位和检验员应保守被检验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三十三条检验单位和检验人员应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第三十四条从事压力管道检验的检验单位按有关收费办法收取检验费。

第五章罚则第三十五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一)未申办备案手续的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设计压力管道的;(二)未申办安全注册手续的制造单位制造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和安全保护装置的;(三)未申办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安装单位安装压力管道的;(四)新建、扩建、改建压力管道未经监督检验和竣工验收合格而擅自投入运行的;(五)未办理压力管道登记的使用单位使用压力管道的;(六)未取得压力管道检验资格的单位从事压力管道检验工作的;(七)使用单位未按有关规定对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验的。

第三十六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管道检验员、无损检测人员和焊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暂扣或吊销有关人员的资格证书:(一)无证上岗的;(二)超出资格证书允许范围从事压力管道检验、焊接或无损探伤工作的。

第三十七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整改,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暂扣或吊销其资格证书。

给使用单位或其它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由于压力管道设计、制造、安装单位的原因致使压力管道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导致事故的;(二)由于压力管道检验单位漏检、错检、误判的原因发生事故的;(三)因使用单位管理不善致使压力管道发生事故的;第三十八条以上各项罚款数额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九条本规定用语:(一)工业管道系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

(二)公用管道系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

(三)长输管道系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

第四十条国外引进装置中压力管道的设计和验收可按协议规定的规范或标准执行,其中重要的安全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我国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用于压力管道的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附属仪器仪表和安全保护装置的进出口监督管理办法,由劳动部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入户(居民楼、庭院)前的最后一道阀门之后的生活用燃气管道的安全管理与监察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自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