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全册完整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课件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散文
总结词
个人情感,生活琐事
详细描述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散文更加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代表作品有汪曾祺的《受戒》等,这些作品以细腻的 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美好。
当代散文的发展趋势
总结词
多元化,跨界融合
详细描述
当代散文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和跨界融合的特点,既有传统散文的延续,也有跨领域的创新尝试 ,如与诗歌、小说的融合等。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散文也逐渐兴起,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 一环。
Hale Waihona Puke 详细描述陆蠡的《囚绿记》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优 美、意境深远的散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囚 禁常春藤的经过,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由的思 考。陆蠡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 ,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来让人感受到生命和自由的珍贵和可贵
。
06
散文在现代教育中的 意义与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艺术手法评论
评价散文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如象征、比喻、拟人等,分析
其对于文章表达的作用。
如何撰写散文评论
确定评论角度
梳理文章要点
在撰写散文评论时,首先需要确定评论的 角度,可以从主题思想、语言表达、结构 布局、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选择。
在撰写评论前,需要仔细阅读散文,并对 其要点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 文章。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 文欣赏》课件-散文 部
目录
•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及其作品 • 散文的鉴赏与评论
目录
•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 赏》中的散文篇目解析
• 散文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课件集

【划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 种老成的品格(1段)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4段)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6段)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7段) 北平是清静的,每家都有一个院落(8段) 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9段)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与新的色彩,都具有 历史典故(10段) 北平是理想的居住城市(11段) 北平舒适可爱的居民生活方式(16段)
“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当 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 候,当你们听不见回音找不到理 解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得干净 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记住, 世上还有我的文学……” ——张承志
褶皱(zhě)
大坂(bǎn)
(huái) 晕眩 (yūn)(xuàn) 脚踝
(kàn) 俯瞰
) 白炽(chì
咀嚼 (jǔ)(jué ) 汉家砦 (zhài)
选材:
全景式描写又处处是 具体可感的画面。 对比、比喻、排比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抒情
汉家寨
张承志
张承志,回族。生于 北京,高中毕业后在内 蒙古插队当牧民。毕业 后搞考古工作,获民族 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中亚、新疆、 甘宁青伊斯兰黄土 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 查。 游历美国、日本,使用 数种外语。
xiá ài
yù
pì
shān guān
lán lǚ
zuò jiān fàn kē (奸:坏事;科: 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预习检测
木屐
jī
草屦
jù
革履
lǚ
ǎi shì yù
媲美 祈祷
裸体 珐琅
pì qí
luǒ fà
魁梧
wú qú
lǚ
和蔼 嗜好
高中语文 2.5.3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课件 新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5
一、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考点直击● “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是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重要语 句,包括重要的词语(短语)和重要的句子,丰富含义重在内容的思想性。 所谓“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是体会句子 的表层含义;第二,是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 子的临时意义,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 考查的重要内容;第三,是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 意义,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反语、双关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 考查的重点。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2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作品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作品的体式和章节结构,二是作品的 内在联系和组织。 分析作品结构就是要根据作品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 弄清作品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概括作品主题就 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一步分析、提炼、综合表达。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的基本特征:①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②真 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③以小见大, 韵味深长(哲理性)。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 上的技巧、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他相关写作 方面的技巧。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 —高考链接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具体如下:
一、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考点直击● “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是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重要语 句,包括重要的词语(短语)和重要的句子,丰富含义重在内容的思想性。 所谓“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是体会句子 的表层含义;第二,是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 子的临时意义,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 考查的重要内容;第三,是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 意义,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反语、双关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 考查的重点。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2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作品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作品的体式和章节结构,二是作品的 内在联系和组织。 分析作品结构就是要根据作品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 弄清作品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概括作品主题就 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一步分析、提炼、综合表达。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的基本特征:①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②真 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③以小见大, 韵味深长(哲理性)。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 上的技巧、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他相关写作 方面的技巧。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 —高考链接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具体如下: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全套PPT课件

中国社会(时代)
——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
这两个时代分别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 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 马甚而不及牛马。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天下太平,有一 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 宰割。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
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 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
明确:
“极容易”说明中国的“乱”是长期的, “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 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成一种奢望, 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 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 “万分欢喜”了。这句话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
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是什么呢?
(12——14段)
鲁迅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百姓的愿望是什么?鲁迅又持何种态度?
明确: 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 代”。
②虽对现实不满,但“神往”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 时代,丝毫没有走出奴隶时代的要求。
③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 凉,才不得不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 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郁达夫《怀鲁迅》
1936年10月,鲁迅逝
世。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 天,郁达夫含着悲愤的心情 写下了这段堪称警世格言的 文字。今天,我们学习鲁迅 先生《灯下漫笔》这篇文章, 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中国还 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 国家”。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
这两个时代分别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 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 马甚而不及牛马。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天下太平,有一 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 宰割。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
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 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
明确:
“极容易”说明中国的“乱”是长期的, “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 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成一种奢望, 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 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 “万分欢喜”了。这句话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
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是什么呢?
(12——14段)
鲁迅生活的时代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百姓的愿望是什么?鲁迅又持何种态度?
明确: 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 代”。
②虽对现实不满,但“神往”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 时代,丝毫没有走出奴隶时代的要求。
③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 凉,才不得不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 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郁达夫《怀鲁迅》
1936年10月,鲁迅逝
世。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三 天,郁达夫含着悲愤的心情 写下了这段堪称警世格言的 文字。今天,我们学习鲁迅 先生《灯下漫笔》这篇文章, 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中国还 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 国家”。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ppt课件

《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 集》等出版。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201302271055
14
宗璞
(1928—)
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
家。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 京。抗战胜利后次年入南开 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 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1948 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 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 梦》、中篇《三生石》、 《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 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 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 卷本《宗璞文集》。
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主 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
选》、《致橡树》、散文集 《心烟》。
201302271055
13
孙犁
(1913—2002)
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
《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新时期以来,有以
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
[点击作者后的圆点可以了2解013作0227者105简5 介]
9
作业:
继续阅读全文,预习 下一单元课文。
201302271055
10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后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 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 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刘锡庆
泉州市城东中学 陈良惠 制作
201302271055
1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光

嘿
嘿.然 嘿.嘿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读音 hú sū xū mò hēi
加点字
雷霆. 阴霾.
蔓.生 蔓 蔓.延
蔓.菁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放 sì
肆
yì业
肄
深 suì suì道
读音 tínɡ mái wàn màn mán
易错字 邃 隧
课外求知 -6-
光
走进新课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0-
光
走进新课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1.文脉图解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11-
光
走进新课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2.主旨归纳 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 带给人的感受。文章从拂晓写起,通过展示黑暗与阳光的对峙、天 空中蓝的奥妙变化,勾画了晨光的“可爱”。作者描述金红的阳光取 代晨光,驱散了“隔夜的黑影,梦境里的幻象”,引出了关于光与黑暗 的联想和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光的向往和热爱,对光与黑暗的辩证 关系的参悟。
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 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 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 物了。
(选自《美文十年精华》,有删改)
-21-
光
美文品读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品读提示 “大树”的形象在文中具有特殊内涵,大树的生存状态实际 上就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的生存状态,表面上说的是“树”,实质却 时时刻刻在说“人”。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ppt实用课件

2.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 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 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 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点评“我”的希望是这一次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每次都是 “差不多”,“也”“总是”“只”均表达出“我”的失望,每次愿望都落空,遗 憾之情表露无遗。对“吹都都”这一纪念品如何制作、什么特点等 介绍得比较详细,表达出作者对赛会的深刻印象。
活魅力的动人的欢笑,送上了生活的祭坛。
——高尔基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素材积累
●精彩事例 1.四岁那年我记住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去 赶会,赶会是我们这里一年一度的盛事,到时候会有很多的人聚集 到这里,他们会带很多很多我没见过的东西到这里来卖,印象中那 似乎是我第一次赶会,所以我很开心,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花花绿 绿的玩具和那些我叫不上名的奇形怪状的东西。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ppt精品课件(16份)15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素材积累
1.窑洞本身不会思考,而作者却感叹“这思考的窑洞”,这里面有怎 样的内涵? 提示(1)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而静静的窑洞却引发着人们无数的 回忆、遐想、思考。(2)窑洞里诞生过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伟大思 想,窑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革命运动息息相关。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3.解词义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运筹帷幄:《汉书· 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 不如子房(张良)。”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修炼:指道家修养练功、炼丹等活动。 礼贤下士:封建时代指帝王或大臣敬重有才德的人, 降低自己的身份与他们结交。现多指社会地位高的人重视和延 揽人才。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请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草舍的 诸葛亮出来运筹划策,去了三次才见到。后用来指真心诚意一再邀 请。顾,拜访。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素材积累
3.思想这面铜镜总是靠岁月的擦磨来现其光亮,半个世纪过去了,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离我们渐走渐远,而作为思想家的毛 泽东却离我们越来越近。 点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毛泽东同志 思想的伟大。作为一名军事家,他取得了无数的胜利,作为一名政 治家,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 历史,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 进步,他的军事成就、政治影响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他的思想、 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正越来越深刻地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相继推出《经典中国》《永远的 丰碑》《时代先锋》《红色旅游》等系列栏目,掀起了“红色经典” 宣传热潮。其中梁衡应是当之无愧的旗手,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 一直从事“红色经典”的写作。 “红色经典”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里程 碑式的人和事。或者再扩大一点,从广义上说,是指在社会历史进 程中曾起过进步作用的人和事。如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伟人、 名人、重要事件、纪念地等事物,作为经典,值得人们反复记诵,永 远纪念。比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这些伟人,又比如延安、井 冈山等革命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