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天狗(共30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背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 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 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 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 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 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 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 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长 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 子、手持羽扇的奇怪家伙。通常居住在深山 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怪力和超能力,是 日本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
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 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 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 如榴榴,可以御凶。” 它是人们对 二郎神杨戬的孝天犬的称呼,它不 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 下整个月亮。
全诗最突出的一个字是什么?
我
诗歌每句都以“我”开头, 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体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大气;体现出一种 高度的自信;体现出诗人追求自我的独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 便是我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诗歌第一节最突出的一个字是什么?
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 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 ,我萃之虽仅限于我一身,放之则 可泛—滥—乎这宇完宙全可。视”为对五四时代那种大
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果敢、决断精神 的生动写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剥我的皮,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食我的肉,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雪白的墙》何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2、这种口语化叙述式的语言有什么作用?
全诗以一个儿童的口语道出,读起来亲切和谐, 平易自然,与诗所表现得儿童情绪相吻合。这 种“孩子”式的倾诉衷肠,容易引起深挚哀婉 的同情共鸣,创造了感人亲切的艺术境界。
其含义真是朦胧多义,耐人寻味啊!明乎此,
诗歌的意蕴逐渐由朦胧变得清晰起来:有对 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的深情呼唤, 有对“十年文革”的深刻反思,有对被污染 了的童心的惋惜,有对“文革”粗暴践踏人 权的控诉,有对曾经幼稚而犯下错误的忏悔, 有对捍卫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至此, 诗歌的思想内涵就十分明确地凸现出来。那 面“雪白的墙”,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地表 现了诗人自己独到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深沉 思考。
3,鉴赏诗歌口语化叙述式的语言。
一、朗读诗歌
1,注意字音 2,注意节奏和停顿 3,读出情感
雪白的墙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红卫兵
批斗会
诗人梁小斌写于1980年《雪白的墙》是 对经历十年浩劫人们心灵的一次真切呼唤。 文革之后,人们从劫后余生的创痛中复苏, 开始憧憬美好的生活,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作者从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他看 到一个工人在粉刷那个曾经脏乱不堪的围墙, 虽然他工作很吃力,但面带微笑,因为它遮 盖了那些污言秽语。那个曾经在梦中出现的 洁白的墙如今就出现的眼前,它比牛奶还要 洁白。我要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不要再在上 面涂抹,永远让它洁白。这是发自儿童内心 的呼唤,发自心灵深处的爱。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高一)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_课件2

答案
①抵御
②防御
2.整合·整治 两个词都有整理组合的意思。“整合”,着重于几种关系 的调整、组合;“整治”,着重于整理、修理。 例句:①中国装备制造业重组和________的计划被迫再次 修改。 ②公司为了给广大业主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近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各小区进行了________改 造工作。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礼记·大学》 赏读: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 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富润屋,德润身”,是古人一向倡 导的思想。其实,比装修房屋更重要的还是装修你自己,修 养身心,做到心宽体胖。学与德是裙带关系,共同构成古 今知识分子们的精神品格。润屋:装饰房屋。润身,修养自 身。心宽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胖,大,舒 坦。
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定 襄人,蒙古族。现为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国名 誉委员。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温 泉》《爱与歌》《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散文集 《童年牧歌》《萤火集》,诗论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 诗》等。
三、审美视窗 怀念洛夫 想到了你,如咀嚼五香蚕豆般想起他的诗句。最初的记 忆是在边界,你们说着说着,就跨越了几十年来到落马洲, 边界望乡,望深圳的福田与水围,你无法越界,像一朵在四 月仅存的杜鹃在界碑后面咯血。故国的山水在望远镜中放 大,伸手之时却幻成了一掌的冷雾。诗的年代已经过去,满 怀生存的欲望,我曾走过深圳,走过福田,走过水围,却看 不到你诗中的那只白鹭飞过水田。
答案
①整合
②整治
四、词语解释 1.贲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襁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版语文选修第5课《娘子关前》ppt课件1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文章第一部分中为什么说“没有牛和羊群的北 方原野,是分外的寂寞与荒凉”? 【提示】 北方原野,本是广阔无垠的水草丰茂之 地。成群牛羊,膘肥体壮,嬉逐欢叫;放牧的人们, 时而甩动牧鞭,噼啪作响,时而开怀放歌,自得其 乐,原野充满安宁和快乐的气氛,呈现出生机勃勃 的景象,多么可爱啊!现在,牛羊已被日寇劫尽, 原野上没有了牛羊的嬉逐,也就没有了放牧牛羊、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叙事、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 文章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一次行军途中的见闻,但由 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在叙事 后总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展开议论或抒情,并把叙 事、议论、抒情交融在一起,给读者以感染。如文 章在记述部队来到井陉县蒋家村,一位老妇人招呼 大家喝水后说:“老年中国人的热情,不大有喧嚣 的表示,总是含在微笑的眼睛里,或是简单而又温
(2)消失·消逝 二者均为动词,都指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
定程度而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消失”侧重结果, 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消逝”侧重过程, 指逐渐减少。
例:①网上的数据却时时刻刻受到各种各样的危险
的影响,保护网络和破坏网络几乎成了永恒不变的 话题,就像一场永不__消__失__的战争。 ②遏制过度应酬、吃喝之风,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 机尚未_消__逝___、宏观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 更显必要和重要。
个问题 冲突,背后则代表是整个互联网时代清洗“原罪”的契机。 在众人的注视下,一个产业链如何重新整合的新话 题,正等待被重新拾起。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知识产权”、“尊严”、“尊重” 等有关话题或材料写作中。
主宰大自然的人类的活动,呈现的只不过是原野的 自然形态,被敌人破坏的景象,怎能不给人以分外寂 寞与荒凉之感呢?如果我们回忆茅盾在《风景谈》 中的那些议论,如“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 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等话 语,就能更加深刻理解。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8.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ppt课件

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简介:余秋雨,1946 年生于浙江省余姚市。1966 年毕业于上海戏 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著名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院长。
成就: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 年一叹》《行者无疆》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 我一生》,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 化史述》等。
修缮.(shàn ) 遴.选( lín ) 诘.问( jié )
2.辨字形
残yuán 垣 盘huán 桓 永hénɡ 恒
ǎi 蔼 然 暮ǎi 霭
j险ùnjù n浚 峻理 qūn 逡 巡
rú 濡 养 nuò 懦 弱 侏rú 儒
4. 文章在构思和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提示:余秋雨写散文,善于从有限的景物和事件中挖掘出深广的 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其文化散文常常以山水风景为“出发点”,以 文化思考为“归结点”,即通过对景物和事件的速写式描绘,表达作 者对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宇宙的独特思考,表现了作者强大的 主体性、主观性,以及对客观景物、事件的“观照”和“审读”能力。 《都江堰》以个性思考开始,以主体感悟结束,处处显示出作者对隐 含在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历史人物李冰形象后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进行深刻挖掘的明显动机,即使文章对都江堰壮丽图景进行生动描绘 的第二部分,也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有我之境”的偏爱。
4.积词语
(1)膜拜:_跪__在__地__上__举__两__手__虔__诚__地__敬__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圭臬:_指__圭__表__。__比__喻__标__准__或__法__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惊悸:_因__惊__恐__而__心__跳__得__厉__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清玉洁:像__冰__那___样_清___澈__透__明__,__像__玉__那__样__洁__白__无__瑕__。__比_____。
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简介:余秋雨,1946 年生于浙江省余姚市。1966 年毕业于上海戏 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著名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院长。
成就: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 年一叹》《行者无疆》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 我一生》,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 化史述》等。
修缮.(shàn ) 遴.选( lín ) 诘.问( jié )
2.辨字形
残yuán 垣 盘huán 桓 永hénɡ 恒
ǎi 蔼 然 暮ǎi 霭
j险ùnjù n浚 峻理 qūn 逡 巡
rú 濡 养 nuò 懦 弱 侏rú 儒
4. 文章在构思和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
提示:余秋雨写散文,善于从有限的景物和事件中挖掘出深广的 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其文化散文常常以山水风景为“出发点”,以 文化思考为“归结点”,即通过对景物和事件的速写式描绘,表达作 者对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宇宙的独特思考,表现了作者强大的 主体性、主观性,以及对客观景物、事件的“观照”和“审读”能力。 《都江堰》以个性思考开始,以主体感悟结束,处处显示出作者对隐 含在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历史人物李冰形象后面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进行深刻挖掘的明显动机,即使文章对都江堰壮丽图景进行生动描绘 的第二部分,也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有我之境”的偏爱。
4.积词语
(1)膜拜:_跪__在__地__上__举__两__手__虔__诚__地__敬__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圭臬:_指__圭__表__。__比__喻__标__准__或__法__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惊悸:_因__惊__恐__而__心__跳__得__厉__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清玉洁:像__冰__那___样_清___澈__透__明__,__像__玉__那__样__洁__白__无__瑕__。__比_____。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丑石》、《月迹》、《商州初录》、《商 州又录》等
赵丽宏:景清新、情真挚,人事质朴,宛如 林中小溪,意境悠远,有诗意之美。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 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 人间》《赵丽宏散文选》 等散文集
张洁、陈慧英、马瑞芳、李佩芝、斯妤、梅 洁、苏叶、王英琦、唐敏、叶梦、韩小蕙 等女性散文作家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女性 视角观察社会和人生,感悟生命,书写出 独具风情的多彩人生和别具一格的情感世 界。
当然与“大散文”观念相对的有“艺术散文” 的提倡。
“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写法和真实、自 由的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表现个性、裸 露心灵的艺术性散体短文,即谓之散 文”。——刘锡庆
巴金的《随想录》
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 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 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发表时间为 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 《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 为总题出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 版,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
●在散文理论上贾平凹提倡“大散文”观念。
其一是人情怀中走出 来,关乎时代、社会。
其二是主张散文的审美境界要“大”,美学风 格上要追求“大境界”、“大气象”。
其三则是力主散文文体形式可“泛”,正如贾 平凹所说的:“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 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杨绛的散文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 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学者。
●情感表现的含蓄与文字的分寸感与准确,形成一 种含蓄蕴藉的美,使文章有一种大家气象:
一九七九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为调查清末中国同盟会(包括其他革命团体) 会员情况,给我一封信,原文如下:“令尊补塘 先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 参加过东京励志社,创办《国民报》《大陆杂 志》,在无锡首创励志学社,著有影响”,因此 要我介绍简历及传记资料等,并提出一个问题: “在补塘先生一生中,有过一个重大的变化,即 从主张革命转向主张立宪。这中间的原因和过程 如何,是史学界所关心的,盼望予以介绍。”
赵丽宏:景清新、情真挚,人事质朴,宛如 林中小溪,意境悠远,有诗意之美。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 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 人间》《赵丽宏散文选》 等散文集
张洁、陈慧英、马瑞芳、李佩芝、斯妤、梅 洁、苏叶、王英琦、唐敏、叶梦、韩小蕙 等女性散文作家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女性 视角观察社会和人生,感悟生命,书写出 独具风情的多彩人生和别具一格的情感世 界。
当然与“大散文”观念相对的有“艺术散文” 的提倡。
“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写法和真实、自 由的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表现个性、裸 露心灵的艺术性散体短文,即谓之散 文”。——刘锡庆
巴金的《随想录》
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 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 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发表时间为 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 《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 为总题出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 版,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
●在散文理论上贾平凹提倡“大散文”观念。
其一是人情怀中走出 来,关乎时代、社会。
其二是主张散文的审美境界要“大”,美学风 格上要追求“大境界”、“大气象”。
其三则是力主散文文体形式可“泛”,正如贾 平凹所说的:“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 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杨绛的散文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 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学者。
●情感表现的含蓄与文字的分寸感与准确,形成一 种含蓄蕴藉的美,使文章有一种大家气象:
一九七九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为调查清末中国同盟会(包括其他革命团体) 会员情况,给我一封信,原文如下:“令尊补塘 先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 参加过东京励志社,创办《国民报》《大陆杂 志》,在无锡首创励志学社,著有影响”,因此 要我介绍简历及传记资料等,并提出一个问题: “在补塘先生一生中,有过一个重大的变化,即 从主张革命转向主张立宪。这中间的原因和过程 如何,是史学界所关心的,盼望予以介绍。”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4单元 河床

堡 城堡
煲 煲粥 褒 褒奖
堤 堤坡
提 提拔 醍 醍醐灌顶
屹 屹立
迄 迄今 讫 起讫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配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近义词辨析 1.流连·留恋 “流连”和“留恋”都是指舍不得离开。“流连”,使用的对象为 名胜风景;“留恋”,使用的对象为祖国、故乡、母校、亲人、生命等。 例句:①小镇不大,但景色宜人,真的让人流.连.忘返。 ②老屋已经被拆除、推平,没有一点让人留.恋.的了。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配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知识链接 新边塞诗派
新边塞诗派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其诗歌的形成是以《绿风》诗刊 为刊载媒介发表诗歌的诗人群不断壮大的结果。新边塞诗派的诗歌作品 以描述新边塞风情、歌颂西部精神为主,其代表人物是昌耀、杨牧、周 涛、章德益等现代诗人。其诗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的深沉和浓郁的当代 性色彩,摆脱了表层描写的束缚,以一种隐含的、意向化的传达手段,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配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河床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配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必备知识 ·素养基础
关键能力 ·素养培优
课时作业
语文 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配人教版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散文的ppt课件

内容广泛
散文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涉及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和感悟。
与小说的区别
小说通常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散文则没有这些限制,可以更加灵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与议论文的区别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注重逻辑和论据,而散文则更加注重情感和表现力。
散文的魅力
Contents
目录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的历史与发展散文的分类与题材散文的写作技巧与手法著名散文欣赏与解析散文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表达方式多样
散文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作者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优美
散文的语言通常优美、精炼,富有表现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描绘北平秋天的独特韵味
详细描述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充满怀旧和感伤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北平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感慨。文章中通过对秋天的景色、气候、食物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北平秋天的独特韵味和风情。
总结词
生动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文章中通过对春天的景色、气息、声音等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VS
议论随笔类散文以议论、评述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社会现象、思想观念的探讨来启发读者思考。
详细描述
这类散文通常以社会现象、思想观念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浅出的议论、评述,引导读者思考问题、探究根源。同时,这类散文也注重表达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 集》等出版。1992年又有8册《孙犁文集》出版。
201302271055
14
宗璞
(1928—)
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
家。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 京。抗战胜利后次年入南开 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 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1948 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 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 梦》、中篇《三生石》、 《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 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 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 卷本《宗璞文集》。
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主 要著作:《舒婷顾城抒情诗
选》、《致橡树》、散文集 《心烟》。
201302271055
13
孙犁
(1913—2002)
受到广泛赞扬,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一位有风格的作家。作品很
《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新时期以来,有以
散文为主的文集《秀露集》、《澹定集》、《耕堂杂录》、
[点击作者后的圆点可以了2解013作0227者105简5 介]
9
作业:
继续阅读全文,预习 下一单元课文。
201302271055
10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后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 京大学预科,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 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 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刘锡庆
泉州市城东中学 陈良惠 制作
201302271055
1
作者简介
本文是约请作者 为本书撰写的
教授,1938年生。河南滑县人。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写作教研室、当代
文学教研室主任,系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授。北京作
家协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
201302271055
7
文章谈到“情致”时举了以下中国现当代散文篇 目,请指出其作者。
《背影》—————— 朱自清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我儿子一家》——— 舒婷 《黄鹂》—————— 孙犁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与地坛》———— 史铁生
[点击作者后的圆点可以了解作者简介]
201302271055
文学运动,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创 作有长诗《毁灭》、散文《浆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等。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 任教,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 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 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 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 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陈情表》 《兰亭集序》
晋·李密 《陋室铭》 唐·刘禹锡 晋·王羲之 《钴鉧潭西小丘记》 唐·柳宗元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别赋》
南朝·江淹 《秋声赋》 宋·欧阳修
《三峡》 北魏·郦道元 《赤壁赋》 宋·苏轼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唐·李白
《祭十二郎文》 唐·韩愈 《黄州快哉亭记》 宋·苏辙
8
文章谈到“情致”时举了以下中国现当代散文作 家,请简介其风格特点和选进课文的主要散文作品。
冰心 朱自清 叶圣陶 徐志摩 巴金 孙犁 汪曾其 周涛
柔美隽丽 绵密醇厚
《小橘灯》 《背影》《荷塘月色》
清谈平实 繁复浓艳
《古代英雄的石像》
热情坦诚
《灯》
真中见美,睿智幽默
《黄鹂》
融奇崛于平淡
《胡同文化》
气势磅礴,飞扬跋扈
201302271055
11
鲁迅
(1881年——1936年)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 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 工作。1909年回国,先后在北京 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 广州中山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 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 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以后,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 《彷徨》、论文集《坟》、散文 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杂文集《热风》、《华盖 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理事,中国写作学会前副会长。
201302271055
2
1、请分别简述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 学的范畴和意义。
2、请概括对中国现当代散文进行欣 赏、评论的要点。
201302271055
3
由白话替代了文言
中国现代散文 1919——1949
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 己”
由“文章”上升为“文学”
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201302271055
12
舒婷
(1952—)
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 原名龚佩瑜,1969年下乡插 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 工作, 从事专业写作。1982年上海 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
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
优秀新诗(诗集)奖。《祖
中国当代散文 1919——现在
十七年(1949-1966) 严重滑坡
“文革”时期(1966-
浩劫Leabharlann 1678) 新时期(1978-)
新的探索
201302271055
4
1.看其是否写出了鲜明的自我
欣 和个性
赏 、
2.即要看到它是实虚结合的艺 术,更要看到其实或虚是魅
评 力所在
论 要
3.看其是否即小见大
点 4.看其是否有独有的情致、斐
然的文采
思考:文章怎样分析因“实”出“虚”的
问题?
201302271055
5
实
纪实性
取材 笔调 语言
杂文 硬 硬 辛辣 说
向外
理
主理
散
虚
随笔 软 软 惬意 文
向内 主情
情感(抒情)散文 性灵散文 心灵散文
生命体验散文
201302271055
6
请回答:本文谈“即小见大”时提到下面中国古代
的散文,其作者分别是谁?
201302271055
15
史铁生
(1951—)
1951年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 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 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 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 《午餐半小时》、《我们的 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 上》、《山顶上的传说》等 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 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 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 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