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并购分析报告
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年度研究报告

预览内容《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分为五个部分共七个章节:第一部分是2014年并购市场回顾,即第一章。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对2014年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并购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第二部分是统计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从并购类型、行业及VC/PE相关等三个方面对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的状况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和描述。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1,929起,较2013年的1,232起增长56.6%;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1,815起,涉及交易金额共1,184.90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平均并购金额为6,528.35万美元。
其中,国内并购表现抢眼,完成并购案例1,737起,共涉及交易金额813.21亿美元;海外并购发生152起,涉及交易金额324.19亿美元;外资并购有所放缓,全年完成并购案例40起,涉及交易金额较47.49亿美元。
从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活跃度跃居首位,共完成案例187起,占并购总案例数的9.7%;在并购规模方面,能源及矿产行业由于重资产的属性,依然稳居第一,披露金额的139起案例涉及交易额205.70亿美元,占总并购金额的17.4%。
VC/PE相关并购交易共完成972起案例,披露金额的交易为905起,涉及交易金额688.29亿美元。
第三部分是案例集锦,即第五章。
我们对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的69起典型并购案例进行了集中披露与简要点评。
对每个案例,我们都从并购交易流程,并购双方背景、并购交易动机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点评。
第四部分是专题研究部分,即第六章。
我们以“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专题报告”为题,从市值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切入,剖析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现状、特点、参与方以及中国A股市场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同时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策略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着重解析VC/PE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机会及方法,最后提出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尚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展望,以期为VC/PE机构及上市公司本身未来参与市值管理提供借鉴。
并购案例分析报告

并购案例分析报告1. 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
并购活动不仅能够加快企业的扩张速度,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家公司的并购案例,探讨并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成功并购的关键要素。
2. 案例背景本案例选取了2014年发生的麦当劳收购中国吉列餐饮公司的案例。
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而吉列餐饮公司则是中国快餐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这次并购使得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3. 并购的动机麦当劳选择收购吉列餐饮公司的主要动机有以下几点: - 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收购吉列餐饮公司,麦当劳能够迅速进入中国快餐市场,并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 品牌价值:吉列餐饮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对于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 资源整合:麦当劳和吉列餐饮公司在供应链、物流等方面存在重大的协同效应,通过整合资源,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4. 并购的过程并购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初步洽谈:确定双方意向,进行初步的商业谈判,包括价格、条件等方面的讨论。
- 尽职调查:对被收购方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状况、法律风险、经营业绩等方面的评估。
- 合同签署:在尽职调查通过后,双方签署正式的收购合同,明确各项权益和责任。
- 合并整合:在完成并购后,进行组织结构和业务整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协同效应。
- 监督管理:对合并后的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并购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5. 并购的影响并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市场份额:通过并购,企业能够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力。
- 资源整合:并购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 品牌价值:并购能够使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 技术创新: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取对方的技术和专利等创新资源,加速自身的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
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火热原因分析

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火热原因分析摘要: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异常火热,被媒体称为“中国并购市场的井喷之年”。
本文基于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国情,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分析了并购市场如此火热的原因。
关键词:并购重组计划经济市场机制结构升级引言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发生交易3546宗,与2013年相比增长44.28%;交易金额达到9874亿元人民币,与2013年相比增长48.44%。
如图1所示,尽管自2002年,中国的并购重组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2014年的增幅最大,因此被媒体称为“中国并购市场的井喷之年”。
中国的并购市场的现状,与我国经济特点密不可分,同时又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是计划经济的坚硬遗产,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商业乱世。
而近年来我们经济增速放缓,凸显出国内经济的种种问题,迫使中国经济主动或被动的进行结构升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图1 2002年-2014年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年度统计计划经济的坚硬遗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计划经济,普天之下莫非国营。
但20几年都没能使中国脱离贫困。
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允许外企和民营的进入。
发展至今,形成了国企、外企、民营三分天下的局面。
然而,计划经济的坚硬遗产依然没有破除。
计划经济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
因此计划经济的遗产主要包括三方面。
分别为行政垄断、条块分割和企业办社会。
我国的诸多行业都是实行行政垄断的,如通信、铁路、银行、电力、航空、烟草、盐业、石化、运输(中远、中外运)、贸易(中化、中粮)、矿产等。
尽管很多行业的行政垄断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但是大多数垄断行业产能过剩、效率低下亦是无可否认的。
在垄断市场下,产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生产者剩余远远多于消费者剩余,使消费者深受其害。
垄断市场还会产生无谓损失,导致社会效率降低。
2014上半年并购重组分析

2014上半年并购重组分析今年上半年,在政府、监管层大力推动并购重组的态度以及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需求下,我国的并购市场依旧呈现高速的发展势头。
截止2014年6月30日,中国并购市场共发生863宗并购交易,同比减少24.83%;交易总金额达3445.65亿元,同比增长19.35%;平均交易金额为3.99亿元,同比大幅上涨58.77%。
虽然交易数量同比减少,但总交易规模及平均交易规模大幅增加。
上半年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房地产行业依然是并购交易最活跃的行业;2、北上广与江浙地区的并购重组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
从并购交易数量来看,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均发生100宗以上并购交易,房地产业与服社会服务业紧随其后,均发生76宗并购交易。
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作为国家重点鼓励支持的行业,发展迅猛,规模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可完善产业链,增加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优势,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利润,因此行业中的整合和扩张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及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下,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与技术整合,获取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并购重组还将扩大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用户数量,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盈利水平。
从并购交易金额来看,房地产业拔得头筹,交易金额为987.67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符合房地产进入深度整合阶段的实际情况。
因此,以上行业成为了上半年并购重组交易最为活跃的几个行业。
从并购重组的分布地区来看,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区域呈现明显的地域聚集性,北上广和江浙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无论是在交易金额还是交易数量上,均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
因此,这些地区的资源流动速度较快,并购交易较为活跃。
融资并购咨询机构前瞻投资顾问认为,当前和未来数年,宏观环境有利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调整期,上市公司可以积极利用融资优势进行产业并购、提高效率,从而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双赢,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之下,加速行业整合,加之国家政策的鼓励,这将使得并购重组迎来一波轰轰烈烈的浪潮。
2014年并购案例

2014年并购案例(实用版)目录1.2014 年并购案例概述2.2014 年我国并购市场的特点3.2014 年国际并购市场的特点4.2014 年并购案例对经济的影响5.总结正文【2014 年并购案例概述】2014 年是一个并购案例频发的年份,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出现了许多引人瞩目的并购案例。
这些并购案例涉及到各行各业,包括互联网、金融、医疗、制造业等。
在这一年里,许多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业务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目标。
【2014 年我国并购市场的特点】2014 年,我国并购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
2.互联网企业并购活跃:2014 年,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例频发,如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腾讯入股京东等,这些案例表明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通过并购寻求突破和快速发展。
3.国企改革:2014 年,国企改革进程加快,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4.中概股回归:2014 年,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业纷纷回归国内市场,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上市,如阿里巴巴、京东等。
【2014 年国际并购市场的特点】2014 年,国际并购市场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跨国并购增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跨国并购案例不断增加,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市场拓展和资源整合。
2.产业并购为主:在国际并购市场中,产业并购仍然是主流,许多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3.美国市场活跃:2014 年,美国并购市场表现活跃,许多知名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并购,如苹果收购 Beats、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等。
【2014 年并购案例对经济的影响】2014 年的并购案例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并购,一些过剩产能的企业得以退出市场,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优化了产业结构。
2.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的整合,提高了自身竞争力。
2014年商贸零售行业并购分析报告

2014年商贸零售行业并购分析报告2013年12月目录一、日本的经验:扩张—低迷—整合三部曲 (3)1、经济高速增长,进入快速扩张期 (3)2、泡沫经济破灭,零售业持续低迷 (4)3、拉开整合大幕,集中度迅速提升 (5)二、中国的启示:行业整合是必经之路 (7)1、电商分流,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7)2、经济减速,内生增长逐步放缓 (8)3、区域割据,外延扩张空间有限 (9)4、集中度低,规模优势无法发挥 (9)三、并购正当时:行业并购渐入佳境 (10)1、行业两极分化,加速行业洗牌 (10)2、账上现金充裕,估值处于低位 (11)3、核心商圈稀缺,物业价值丰厚 (13)4、国企改革助推,并购整合提速 (14)四、重点公司简况 (15)1、中百集团:湖北超市之王 (15)2、大商股份:东北商业龙头 (16)3、合肥百货:国退民进预期 (17)4、欧亚集团:物业价值显著 (17)一、日本的经验:扩张—低迷—整合三部曲1、经济高速增长,进入快速扩张期二战以后,在美同政府的扶植下,日本开始进行战后经济的重建工作,1945年-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改组和恢复阶段。
1956年-1973年,日本进入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长率则平均达13.6%。
在此时期,日本工业生产增长8.6倍,对外贸易从1965年开始出现顺差,到1973年8年中增长3.5倍,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成功实现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
与此同时,为了极大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达到充分就业,日本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后,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人均国民收入1960年到1967年翻了一番,至1973年又翻了一番。
1960—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0.4%,实际消费水平提高2.1倍。
企业职工1970年的月均工资为74436日元,相当于1960年的2.05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工资水平提高了73%。
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报告

2 0 1 3年 赶 超 国 有 企 业 之 后 ,2 0 1 4年 相 对 优 势 进
一
基 础 比 较 扎 实 。 进 一 步 分 析 各 月 份 的 并 购 情 况 可
以 发 现 ,3月 和 1 2月 份 交 易 额 均 超 4 0 0亿 元 ,支
步确立 ; 5 . 外 资并 购仍处 低位 ; 6 . 海 外 并 购 小
执笔 : 张金鑫 崔永梅 魏炜
2 0 1 4 年 中 国 经 济 进 入 深 层 次 调 整 阶 段 , 增
并购市场规模 显著增 长
2 0 1 4年 ,中 国 并 购 市 场 交 易 数 量 和 规 模 都 有 较 大 幅 度 增 长 ,共 发 生 交 易 3 5 4 6宗 ,与 2 0 1 3年 相比增长 4 4 . 2 8 %; 交易金额达到 9 8 7 4 亿 元人民币 , 与2 0 1 3年 相 比增 长 4 8 . 4 4 %( 见 图 1) 。 从 各 季 度 的 并 购 情 况 来 看 ,2 0 1 4年 第 一 季 度 延续 2 0 1 3年 逐 季 上 升 的 趋 势 ,2 0 1 4年 第 二 季 度
入 经济 的 “ 新常 态 ” 。 在 大 调 整 的 背 景 下 ,并 购
市 场十 分 活跃 。2 0 1 4年 中 国 企 业 并 购 市 场 有 如 下 几个 特征 : 1 . 交 易数量 和 交 易金额 显著 增长 ;
2 . 制造业 并购最 为活 跃 ; 3 . 广 东 、北京 、上海 、 江 苏和浙 江等经济 发达 省份在 交易数 量和 交易金 额 上 继 续 在 全 国领 先 ; 4 . 民营 企 业 发 起 的并 购 继
2 0 1 4年 ,中国上市公司十大并购交易的行业 ,主要集中在
2014年食品行业并购研究报告

2014年食品行业并购研究报告2014年2月目录一、食品行业重要性持续加强,资本化率偏低 (4)1、食品饮料行业地位持续加强 (4)2、食品产业资本化率偏低 (4)二、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6)1、美国高知名度的消费品牌公司穿越周期 (6)2、食品行业并购整合阶段来临 (7)3、国内外并购案例分析 (8)(1)蒙牛收购雅士利 (8)(2)三全收购龙凤 (10)(3)雀巢“收购之王”的发展历史 (11)三、并购重组:行业成熟必然趋势,龙头公司显优势 (14)1、行业进入并购整合期,龙头企业将成赢家 (14)2、多个子行业均有可能发生并购整合 (15)四、重点子行业分析 (17)1、乳制品:政策强势扶持,优胜劣汰龙头受益 (17)(1)人均消费量远未饱和,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17)(2)原奶供不应求,企业兼并收购加紧布局 (19)(3)品牌渠道拓展,产业链完善推动行业并购整合 (20)(4)政策推动进入实质阶段,优胜劣汰龙头胜出格局确定 (21)(5)“两巨头,一新贵”市场格局稳定,龙头竞争优势凸显 (23)2、调味品:交叉并购产生协同效应,龙头利用渠道优势形成整合平台 (24)(1)行业增速较快,市场空间巨大 (24)(2)子行业集中度较高,易通过横向交叉并购形成协同效应 (25)(3)行业区域性强,龙头通过兼并收购拓展销售区域 (27)五、风险因素 (28)1、财务风险 (28)2、运营风险 (28)3、管理风险 (28)六、投资策略:优选具备兼并收购预期的子行业龙头 (29)一、食品行业重要性持续加强,资本化率偏低1、食品饮料行业地位持续加强食品饮料行业地位突出,未来优势继续加强。
食品饮料行业按照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进行统计分析,其合计收入从2003年的1.00 万亿增长到2012年的8.04 万亿,CAGR 为26.0%。
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25 万亿增长到2012年的21.03 万亿,CAGR 为1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并购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我国并购市场风生水起 (3)
1、并购热潮渐起 (3)
2、并购独具“中国特色” (4)
二、当前处于从物理并购到化学并购的转型期 (7)
1、从行政主导到市场自发,新一轮并购热浪来袭 (8)
2、从大鱼吃小鱼到快鱼吃慢鱼,跨界融合势不可挡 (10)
3、从财务协同到产业升级,并购助推经济转型 (13)
三、新一轮国资改革为企业并购搭建广阔平台 (15)
1、并购是推动混合所有制的有效途径 (16)
2、地方保护主义解锁,并购有助推动资源整合 (17)
3、资金融通模式的创新,为并购增添新动力 (19)
四、大规模海外并购将改变企业竞争格局 (22)
1、跨国并购浪潮来袭,大型交易渐占主导 (22)
2、政策松绑下,走出去步伐将继续加快 (25)
3、FDI热点亦可能是海外并购热点 (27)
五、市场政策软环境逐步优化,并购效率将提高 (29)
1、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并购资源有效培育 (29)
2、注册制探索及退市制度改革,将挤出壳资源泡沫 (30)
3、并购融资工具从单一走向多元 (31)
4、信息披露是未来监管核心,将有助优化并购市场环境 (34)
一、我国并购市场风生水起
1、并购热潮渐起
受制于宏观经济复苏乏力、企业利润收缩,再加上IPO 两度暂停、并且重启后采取“限量”发行,我国企业近年来在境内市场进行IPO 的数量和融资额持续下滑。
然而,同一时期,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却明显活跃。
从并购事件数和并购总额数据反映,2013 年以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不仅走出了全球金融海啸引发的短期低迷,而且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正在酝酿之中,2014 年我国企业的并购交易规模有望突破3000 亿美元。
在全球经济衰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已经到了需要通过并购实现大规模整合时候,我国正在走进一个兼并收购和产业整合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