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美德 重塑师道尊严
尊师重道

三个古人尊师重道的故事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授人以“德”、“才”,教人做人之道、以及学业、技能和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使其一生受益,因此古训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古人非常注重品行修养,学师德,谢师恩,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以下为其中的几个。
第一个故事是文王、武王师从姜子牙商朝末年时,西部诸侯国中最长的周文王以德化民,推行仁政,深明要治理好国家就要任用贤德之人。
他思贤若渴,听说姜子牙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是当世大贤,就选定吉期,斋戒熏香沐浴,极其诚挚的亲自率众到磻溪去请姜子牙。
谈话中,文王看姜子牙胸怀博大,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志,便高兴的说:“我祖父在世时曾对我说:‘ 将来一定会有位圣人来到周,帮你把周兴盛起来。
’您就是我祖父说的圣人啊。
”说罢就请姜子牙与他同车而归。
文王拜姜子牙为丞相,请他当自己的老师,向他请教治国安民的方略,从此西周更加强盛起来。
文王临终前把儿子武王托付给姜子牙,文王嘱咐武王说:“以父事丞相,早晚听训指教。
可请丞相坐而拜之。
”武王于是尊姜子牙为相父,又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不负众望,励精图治,辅佐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为后世开辟了治国兴邦之正道。
第二个故事是子贡维护师道尊严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克己自律,对老师毕恭毕敬。
不仅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坚定的捍卫者。
他视师志为己志,弘扬道德仁政思想,时时处处维护着老师的尊严和声誉。
陈子禽问子贡说:“孔子的学问是从哪儿得来的?他周游列国,了解了各国的政事,是请求人家告诉的,还是人家主动说的呢?”子贡说:“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流传在世间,贤能的人知道它的内涵,缺少贤能的人只知它的皮毛,道义公理无处不在,夫子在哪里不能学习呢!夫子打听消息的方式也和一般人不一样,他是凭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
”齐景公向子贡询问孔子的贤能时,子贡马上回答说:“夫子圣人也,岂直贤哉。
”鲁国大夫叔孙武叔毁谤孔子,子贡义正词严的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夫子是毁谤不了的。
论教师礼仪与尊师美德的重塑

・3 ・ 2
重新认识尊师美德, 从教师方面说, 至少包含如
最起码 的道德行 为规范。对个体来说 , 礼仪是一个人 的说 和听。 缺乏心灵的碰撞 和沟通。 思想水平、 社会修养、 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对社会来 } 教师责任感的功利化即师生关系蒙上一层厚重 说, 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文明程 j 的功利色彩。 教师认为, 学生交了学费, 我不得不去教
不管是从现实的角度还是站在国运兴衰 的高度, 都应 :良的趋势 , 从根本上看 , 我们还得从教师 自身礼仪修
大力倡导 “ 尊师” 之风, 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 面对 i 养的提升上重塑 “ 师道尊严” 。 学生尊师意识普遍淡化、 师道尊严缺失的现状 , 我们 } 这种师生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师生情感的淡
该反思师道尊严缺失 的根源 , 探讨学生 的尊师情感 的 J 漠化 、 教师责任感的功利化和师生角色边缘化 的 “ 三 来源和找寻尊师美德重塑的对策 。
一
l 趋势上。 化”
、
教师 礼仪概述
I
师生情感的淡漠化 即师生关 系 日 趋淡漠。 了过 少
礼仪是维系社会正常活动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 去那种教学相长、 I 屈膝谈心的情形 , 多了例行公事似
度、 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l 学生认为 , 你; 你拿了我的学费, 你必须教我, 但听不
教师礼仪的根本含义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 : 为 听是我 的事。 的教师仅为 “ 有 五斗米” 而教 , 上课照本
尊师重道的演讲稿

尊师重道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尊师重道意味着我们应当尊敬教师,珍视师生关系,恪守道德规范。
尊师重道不仅是中学教育的基石,更是塑造我国未来的重要力量之一。
首先,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尊师重道一直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
这种信念中传承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师长的尊重。
在传统文化中,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诲贯穿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尊师重道是中文教育的基石,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
其次,尊师重道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他们不仅在知识上给予我们指导,更在思想品德上起到引领作用。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上和人格上得到全面发展。
相反,如果师生之间缺乏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只有尊师重道,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尊师重道是塑造我国未来的重要力量之一。
教师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对于培养新一代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尊重和重视教师的工作,给予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那么教师们将更有动力和热情去培养学生。
尊师重道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从而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尊师重道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秉持的价值观。
作为学生,我们要明白在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是我们最重要的后盾和引路人。
我们应该尊敬老师,诚挚地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试着从老师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同时,在与老师相处中,我们应该展示良好的行为操守,遵守纪律和规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尊师重道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教育的基石。
让我们从每个人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尊重教师的意识,在尊师重道中共同成长。
尊师重教弘扬美德演讲稿(精选4篇)

尊师重教弘扬美德演讲稿(精选4篇)尊师重教演讲稿一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尊师重教”的演讲稿。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尊师重教?尊师重教,就是要尊重和敬重老师,珍视和学好知识。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我们中华儿女从小就被教育要孝敬师长,尊敬老师。
老师是我们的启蒙导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养我们成为优秀的人才。
没有老师的教育辛勤付出,就没有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我们在学校里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老师们给予我们无私的关心和教诲,他们不仅仅传授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人类文明的瑰宝。
我们对待老师就是对待文明传承者的尊重。
尊敬老师不仅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要尊重老师,还要积极参与学习,努力学习,努力作文,争取成为老师引以为自豪的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做捣乱,不打闹,不互相欺负,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恩如山,师恩难以言表。
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同学,向曾经教育过我们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为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尊师重教演讲稿二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尊师重教”的演讲稿。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礼仪之根、道义之本。
作为学生,我们要尊师重教,就要首先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关心老师,还要恪尽职守,努力学习。
老师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他们用智慧的火炬点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像种子陪伴我们成长,在内心播下了道德和知识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孕育我们一生的所思所想所做。
尊重老师,就是尊重自己的人生。
作为学生,我们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做到理解得透彻,记忆牢固,同时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做课堂上的捣蛋鬼。
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
尊师爱生与师道尊严作文

尊师爱生与师道尊严作文尊师爱生与师道尊严作文800字尊师爱生与师道尊严作文800字如果说,学校是学生的另一个天堂,那么,学校里的老师,就是指引我们心灵的天使。
一个好的老师,犹如一盏明灯,不仅可以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还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
所以,我们常说的尊师爱校,不仅体现了个人素质,更是我们回报老师、学校的一种行动。
只要在生活中一提起“老师”这个名字,很多人就会想到孔子,他是所有人类的启蒙老师,有着至高无上的英名,永垂青史。
但是,那些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教师们呢,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孔子那样知识渊博,没有像孔子那样桃李满天下,所以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就成了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我们在轻松的使用他们的知识成果时,却没有想到他们背后的汗水。
所以当大家使用他们的劳动成果时,请记住他们,记住他们是你的老师,记住他们的汗水与辛苦。
很多人都不愿从事老师这高尚的职业,都认为他们太累太苦,确实如此,但人们却没想过,自己的老师这么辛苦,为何还要任劳任怨地工作下去?还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让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老师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勤劳的汗水浇灌,用爱心滋润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三尺讲台见证了老师的风霜;粉笔,书写了老师璀璨的一生;老师的谆谆教诲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当学生风采无限地走向社会时,老师却在三尺讲台上白了头发。
讲台,是老师心目中最能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再也没有比剥夺他们上讲台的权力更令人伤心与耻辱的了,老师是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学生与一生工作的讲台。
站在讲台上兴致勃勃的讲课,而口袋里却有一张病假单,这种事在上个世纪可能还是件大事,可如今,已经不是什么伟大的事,因为太普遍了。
无论严寒酷暑,老师们都会准时出现在课堂上,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就必须抛弃课堂以外的所有事情,因为他们心里,只有学生,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讲台,奉献给了学生。
在靠文凭吃饭的今天,许多老师再也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去取得更高的文凭,但教师本身的经验与累积的知识,不是高文凭就可以得到的。
传统“师道尊严现代解读

传统“师道尊严现代解读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浸入大众的思维,一种提倡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正被不断强化。
在这种新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可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理念逐渐被异化,渐渐发展成过分强调学生地位的“生道尊严”。
近年来众多的调研成果也显示,青少年学生“不尊师”现象越来越多,令人忧虑,社会上频发师生冲突,甚至拳脚相加、刀斧相残等恶性事件,“生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每况愈下。
师尊何在师道何存我们有必要对“师道尊严”进行重新解读。
“师道尊严”的含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但其所推崇的尊师重道的理念则贯穿始终。
本文试图重新梳理“师道尊严”的文化发展脉络,从“师道尊严”的历史状况出发,继而分析现实境遇,挖掘“师道尊严”的合理性,并探讨如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构建“师道尊严”。
一、“师道尊严”的历史演变自先秦以来,我国就比较重视教育,教师作为知识的承载者也备受尊重。
在荀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根本所在,而教师又是传授、实践礼的榜样。
因此,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样崇高尊贵的地位,宣称“君师”是天下大治的根源。
《荀子·礼论篇》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提出国家的治理必须依靠国君和教师两者的力量。
[1]同时还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1]荀子的思想闪烁着“师道尊严”的光芒。
但是“师道尊严”概念源于《礼记·学记》:“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2]意思是说: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老师最难做到。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唐代的韩愈写了中国第一篇专门论述教师的文章,即著名的《师说》,他在《师说》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尊严 师德师风的重要价值观

师道尊严师德师风的重要价值观师道尊严师德师风的重要价值观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和引导下一代的重任。
而在这个过程中,师道尊严、师德师风的重要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师道尊严以及师德师风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树立和弘扬这些价值观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第一节:师道尊严的重要性师道尊严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保持的高尚品质和崇高操守。
它体现了教师作为教育者的威望和尊严,是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的象征。
师道尊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师道尊严是教育事业的核心价值观。
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必须以身作则,用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影响学生。
只有教师具备了师道尊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使教育事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其次,师道尊严对于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教师如果具备了师道尊严,就能够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榜样。
当学生看到教师高高在上、德行高尚,他们会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第二节: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风范。
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正面体现,是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师德师风是教师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
教师的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品格,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并能够对学生起到正确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其次,师德师风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不仅关系到教育工作的质量,也关系到教师自身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
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够赢得社会和学生的尊重,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三节:如何树立和弘扬师道尊严和师德师风要树立和弘扬师道尊严和师德师风,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浅谈当下社会教师的“师道尊严”

浅谈当下社会教师的“师道尊严”作者:刘有国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2期摘要:教育,是国家之本,民族之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实施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与文明的传播者,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种观念和思想的日新月异,当下社会教师的“师道尊严”如何呢?关键词:教师的现状;“师道尊严”的重塑一、当下社会教师的现状(一)教师生存状况尴尬无比,里外不是人。
有人听到这句话,便觉得好笑,如今的教师是何等威严,高高在上,咳嗽一声,家长都要抖一抖。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如果学生在学努力,教师尽责,家长配合,那就是师生和谐,家校和平。
如果有些学生,不写作业,违反课堂纪律。
对这些学生,教师痛心,家长痛苦,教师管吧,这些学生不受管教。
惹急了还能和教师吵上一架,更严重的是家长来了,领导来了:学生永远是对的,错的便是老师!打?根本不敢!因为,《教育法》《教师法》等明文规定,教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果是情绪失控,失手打了学生,无异于捅了马蜂窝,领导责骂,家长讨伐,甚至动手殴打教师的事件,屡见不鲜。
若是不管,家长嫌老师不管学生,不教学生,不负责任。
领导批评老师教学不力,效果不明,混天度日混饭吃。
所以教师就在这双方夹层中工作,尴尬无比,渐渐成为“弱势群体!”。
(二)职称评比无可奈何提起职称,教师们都觉得这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心中百感交集。
因为职称是教师努力工作的体现,是教师自我追求的认同。
是教师提高待遇,改善自身物质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径。
教师没有福利,车补等,只有通过竞聘职称才能实现这些。
设立职称竞聘制度的本质就是体现“多劳多得”,激发广大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生崇高的追求。
但现状是职称竞聘制度初衷并没有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出来,甚至成为教师队伍积极性的障碍,迫使得不少一线普通教师对职称竞聘已经失去了信心与希望。
在如今的教师队伍中,职称好像成为部分教师群体的”专利“,无论他们怎么努力的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成绩,总会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落选,每次职称竞聘都是信心满满,但最后都是落败而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华美德重塑师道尊严
文/马庆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们往往把教师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
不错的,教师如同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教师受到了人们无比的尊重,尊师重道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一大优良传统。
在古代典籍中尊师重道的格言比比皆是,如《礼记.学记》中有:“亲其师,信其道。
”《荀子.大略》中有:“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后汉书.孔僖传》中有:“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等等。
在我国古代平民百姓的家中,祖先堂上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牌位上就有教师的一席之地,可见古人尊师之虔诚。
前贤们尊师重道的事迹更是千古流传。
春秋时期,孔门弟子燕伋(字子思,今宝鸡千阳人),因慕孔子之名,负笈千里,不辞劳苦前往鲁国拜孔子为师,学成回归故里,办学教书。
因思师之心切,每日用衣襟撩土在学堂后堆起来,站在上面东望鲁国。
久而久之形成高台,后世人称“望鲁台”或“燕伋望鲁台”,被誉为“中华尊师第一台”。
燕伋尊师重道的精神,正可谓高山仰止,千载之下,令人神往不已。
东汉时期,大儒马融在家乡扶风绛帐讲学。
一名弟子因违反了纪律,被马融用草秸怒打,鲜血染遍秸秆。
这名弟子不仅没有怨恨自己的老师,反而更加尊敬自己的老师了,相传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感动上苍,于是秸秆开了花,结了果。
人们为了赞扬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故将此草称为“传薪草”。
故而,绛帐传薪的典故千古美谈。
北宋时期,杨时程门立雪,成就千古佳话,令人心向往之。
古人尊师重道,成就千古美谈,当代伟人更不输于古人。
毛泽东主席在一九三七年给自己的老师徐特立先生的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字里行间,尊师之情油然而生,伟人尊师真情,令人感动不已。
前贤们用自己的行动铸就了一座座尊师重道的丰碑,光耀千秋,为后世之楷模。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社会与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变了。
那个尊师重道的国度似乎远去了,那个以尊师重道而著称的民族似乎消失了。
教师不再让人羡慕了!教师不再受人尊敬了!更可悲的是践踏师道尊严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伤害教师的事件屡见报端,教师几乎成了高危职业,这简直就是对以尊师重道而著称于世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呀!《法制晚报》称,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二零一五年内,至少有13起教师被学生或家长袭击事件曝光。
这是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件:
2015年4月广州某小学四年级学生阿彬因其美术老师催交作业,竟对老师大打出手。
同学称,“他练过跆拳道,当时他抓住陈老师的头发,一拳打到陈老师脸上,一脚踢到陈老师肚子上,按在地上打”。
2015年2月24日湖南桃江县某职高男生宿舍,一名男生从六楼坠落当场死亡。
据说,这名男生是因为不叠被子,受了寝管老师的惩罚打扫卫生,因而跳楼自杀。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随后不久寝管老师夫妻被迫双双在草坪中下跪。
2015年9月,重庆一学生家长同舅子来到孩子所在小学,当众殴打学校3名教师、1名保安,致四人受伤。
被打的张老师向记者证实,打人男子发现自己孩子手上有擦伤,以为是老师打的,不等老师解释就动手打人。
2015年10月12日,3名中小学生回到宿舍楼,发现在校值班的女教师李某,便将女老师引出房间并持木棒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身亡,后将被害人的手机及2000余元现金抢走。
2015年12月4日上午8点26分左右,湖南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高三97班班主任滕老
师(今年49岁)被学生龙某(已年满18岁)持水果刀杀害……
读着这些新闻,让人不禁怀疑:这还是那个有着尊师重道传统的国度吗?这还是那个以尊师重道而著称的民族吗?教师频频被伤害,固然与教师中的一些害群之马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声誉有关,但也不可否认,这与缺乏尊师重道的社会氛围这个大环境不无关系。
一旦教师因为学生犯错而处置不当,经个别不良记者夸大其词的报道之后,舆论一片哗然,人们往往不加分析,不问情由,一边倒的对教师口诛笔伐,简直是千夫所指。
而教师受到伤害,媒体报道冷冷清清,很难得到人们的同情与支持。
更有甚者逼教师向学生下跪道歉的现象也见诸报端,教师这一跪不要紧,但跪掉的是我们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跪丢的是我们国家的颜面!
尊师重道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求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弘扬中华美德,重塑师道尊严,共创尊师重道的社会氛围,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助力。
否则,对于教师而言,失去的也许仅仅只是个人的人格尊严,而对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弯下去的却是那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