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_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_牛博(石油学报2014)

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_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_牛博(石油学报2014)
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_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_牛博(石油学报2014)

 

第36卷 第1期2014年1月

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V

ol.36Jan. 

No.12

014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二期)”(2011ZX05010-

0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开发科技课题“储层精细结构表征技术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2014B-

1111)资助。第一作者:牛 博,男,1988年6月生,2

011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与精细油藏描述研究。Email:niubo2012@foxmail.com

通信作者:高兴军,男,1972年7月生,1

993年获大庆石油学院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含水油田储层精细结构表征、水流优势通道描述以及剩余油综合评价技术研究。Email:gaoxingj

un@petrochina.com.cn文章编号:0253-2697(2015)01-0089-12 DOI:10.7623/sy

xb201501011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

———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

牛 博1,2

 高兴军1 赵应成1 宋保全3 张丹锋1 邓晓娟1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

00083;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研究区位于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内,为中国目前井网密度最大的区域,井网密度可达280口/km2

。以该地区P1-3小层辫状

河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工区内丰富的井资料,通过对辫状河心滩坝砂体中落淤层进行单井识别和构型界面井间对比预测,对该地区地下辫状河储层砂体及其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完善了辫状河砂体构型6级层次划分方案,总结出辫状河砂体具有以“心滩坝顺流平缓前积、垂向多期增生体加积”为特点的构型沉积模式。以此为基础对辫状河储层中夹层(主要是落淤层)的产状和平面几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落淤层地质知识库。最终建立了研究区内基于三级构型界面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全区辫状河储层砂体解剖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辫状河;构型模式;落淤层;地质知识库;构型建模;密井网;大庆油田中图分类号:TE122.14 文献标识码:A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channel bar in paleo-braided river:a case study 

of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dNiu Bo1,

2 Gao Xingjun1 Zhao Yingcheng1 Song Baoquan3 Zhang Danfeng1 Deng 

Xiaojuan1

(1.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Beijing1

00083,China;2.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3.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Heilongjiang Daqing163712,China)Abstract: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Sazhong development zone of Daqing oilfield,with the maximum well density 

of 280 wells/km2

 onaverage in China.Taking the P1-3 thin sand layer of braided river in this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underg

round reservoir sandbodies and their internal architectures are finely explored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the falling-silt seams in single well and p

rediction anal-ysis of architecture interface using well-to-well correlation method based on abundant actual well data.Further,the 6-level architecture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sand bodies is improved herein;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sand bodies have a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modelfeatured by gentle down-flow progradation and multi-stage vertical accretion.On this basis,statistical analyses are conducted on geomet-ric parameters and occurrence of the interlayers(agreat majority of falling-silt seams)in braided river reservoirs,and thus a geolog

icalknowledge database about falling-silt seams is built.Finally,a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based on3-level architecture interfaceis set up and provides reliable evidences for exploring 

reservoir sand bodies of braided river in the whole area.Key 

words:braided river;architecture pattern;falling-silt seams;geological knowledge database;architecture modeling;dense wellpattern;Daqing 

oilfield引用:牛博,高兴军,赵应成,宋保全,张丹锋,邓晓娟.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J].石油学报,2015,36(1):89-100.

Cite:Niu Bo,Gao Xingjun,Zhao Yingcheng,Song Baoquan,Zhang Danfeng,Deng Xiaoj

uan.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channel bar in paleo-braided river:a case study of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d[J].Acta PetroleiSinica,2015,36(1):89-1

00. 大庆油田经过几十年的注水开发,

综合含水率已经达到90%以上。在高含水后期,

储层内部隔夹层已经成为影响流体运动及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

1,2]

,对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是实现储层内部夹层预测的

90 石 油 学 报2014年 第36卷 

根本手段。近年来,对河流相储集层构型研究主要集

中在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上[

3,4]

,基于密井网对地下储层构型分析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地下河流相储层

中,以曲流河点坝构型的研究最为成熟[

5-

7],而对地下河流相的另一类重要储层———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却方兴未艾。

笔者以大庆萨中密井网P1-3小层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据井资料在平面上识别出心滩坝和辫状河道,然后对辫状河储层各级内部构型进行划分,通过连井对比对储层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并提炼出

适用于本地区的辫状河内部构型模式,进而分析落淤层产状及平面分布范围并建立辫状河储层三维模型。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大庆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

内,工区面积9.04 km2

,内有2 

500余口井,平均井距50~60 

m,是中国井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井网密度高达2

80口/km2[8]

(图1),极为丰富的钻井资料为辫状河内部构型的精细解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持

图1 研究区工区位置与沉积相

Fig.1 Well location and depositional facies of study 

area 工区内构造简单,

断层不发育;研究层位葡萄花油层P1组P1-3小层为辫状河沉积[9]

,是该区的主力产油层。该层岩性主要发育细砂岩和细粉砂岩,分选、磨圆较好,矿物成分以稳定的石英、长石为主,砂岩含量较高,其复合河道砂/地比可达75%;砂岩内部主要发育高角度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图2(a)、图2(b)],厚层砂岩内可见水平状薄层泥岩夹层[图2(c)、图2(d),落淤层],顶、底多呈岩相突变,河道底部发育滞留沉积,测井曲线形态以箱形和钟形为主;砂岩厚度大而不稳

定,心滩处砂岩厚达6~8 

m[8]

。由P1-3小层辫状河粒度概率累计曲线可知(图3),颗粒物以跳跃和悬浮组分为主,跳跃组分含量较高,达8

0%以上,分选较好,斜率约在55°,悬浮组分与跳跃组分之间的交截点在2.5~3区间内,说明该区具有较强的水动力环境,河水反复冲刷使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结构成熟度。此外,通过单井及连井分析,研究区辫状

河道满岸沉积厚度相对较浅,仅为2~4 

m,这与前人对本地区辫状河古水深的认识相吻合[

0]。综合上述特征,根据于兴河结合Mail提出的河流

体系结构-成因分类方案[11]

,研究区P1-3小层河流相砂体类型属于远源低弯度砂质辫状河沉积,储集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针对工区内辫状河储层沉积特点,通过对砂岩顶面高程差异、砂体厚度差异、沉积韵律变化、辫状河道与心滩坝曲线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岩心、测井,并综合前

人研究成果[8

],采取“模式拟合”等方法,将辫状河道细分

为心滩坝、砂质填充河道、砂泥填充河道、泥质填充河道

等4个微相类型[

12

],进而实现对大型辫状河复合河道砂体平面非均质特征的精细刻画[图1(a)]。分析可知,研究区西北部发育辫状河道,东南部发育泛滥沉积,河道边界明显,河流流向为NE—SW方向,

说明该时期水动力较强、有一定坡度、辫状河道下切周缘沉积向前推进。

 第1期牛 博等: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

——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91 

图2 辫状河典型沉积构造岩心照片(岩心照片据文献[8]修改)Fig.2 Core of typical sedimentary 

structure of braided rive

r图3 辫状河储层粒度概率累计曲线

Fig.3 Grain-size probability 

cumulative curve of braided riverreservoirs

2 储层构型分析

2.1 辫状河砂体构型级次划分

ail于1985年提出了河流相储层的六级划分方案[13]

,在业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主要以曲流河和

分流河道为对象进行划分,辫状河砂体的构型分级方案还有待完善。笔者以Mail的河流相界面划分为基

础,参照吴胜和的构型划分方案[

14,15]

,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方法[

16]

,将研究区辫状河构型界面分为以下6个级次:1级界面为交错层的层系界面。2级界面为交错层系组的界面。3级界面为大型底形内部的大规模再

作用面或增生面,主要体现为:①辫状水道内小型洪水形成的填充沉积的界面,包括整合面和小型冲刷面;②洪峰沉积或不同水动力阶段形成的界面,如心滩坝内部不同增生体之间的界面。4级界面相当于大型底形的顶、底界面,通常包括:①单期辫状水道的沉积间断面或冲刷面;②心滩坝与辫状水道的接触界面;当辫状水道内发育小型洪水填充体,且发育泥质隔夹层时,3、4级界面不易区分,

此时主要依据下面几点进行判别:①依据规模大小,

三级界面砂体规模较小,单元面积一般小于0.1km2;②依据形成时间的长短,

3级界面为较短周期事件形成的,如十年期洪水,4级界面为较长周期事件形成的,如百年期洪水,河道及坝的迁移等;③3级界面代表较大规模的侵蚀作用及流水水位变

化,但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沉积方式和底形方向的变化,而4级界面上、下的岩相组合通常有变化。5级界面

是大型河道充填复合砂体的界面,以复合河道底部滞留沉积底部冲刷面为代表。6级界面为单层界面,是一套非渗透界面,连续性较好,分布广泛,可以在全工区进行跟踪对比,代表一期洪泛事件的开始或结束。笔者以萨中密井网区为依托,对地下辫状河各级层次界面进行了精细划分,揭示了心滩坝内部更为细致的“3级、

2级”构型界面。2

.2 辫状河储层构型解剖众多学者对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表明,辫状河是由多期宽浅单河道砂体叠置形成的“泛连通体”储

层[17]

。河道内主要发育心滩坝和河道充填沉积,而心滩坝是由多期顺流增生体垂向加积而成的[

18,19]

。因此,对辫状河内部构型解剖的本质就是对河道及多期增生体界面在三维空间展布进行分析,而夹层是识别储层内部界面的基础。

92

 石 油 学 报2014年 第36卷 

2.2.1 单井构型界面识别

(1)夹层成因分类

辫状河储层具有砂体横向连片性好、频繁切割叠置的特点,在不同期次砂体间往往发育各种夹层,导致储层内部非均质性严重,具体有下列几种成因类型[4,20,21]:①在相邻两期辫状河道之间发育的泛滥平原泥岩,通常表现为垂向披覆和侧向披覆2种形式;②辫状河道经过短期废弃后,后期河道下切先前废弃细粒沉积,可在后期河道底部形成滞留沉积泥岩;③辫状河道迁移改道频繁,随着河流改道,导致水动力下降,从而形成泥质充填的废弃辫状河道,如果该废弃河道泥质沉积得以保留,会在辫状河道砂体上部形成较厚的泥质夹层;④在砂质辫状河中,心滩坝各级增生体主要发育于高水位时期,当两期洪泛之间的正常/低水位时期,心滩坝一般会高于水面或者与之持平,此时在心滩坝后部会出现一个受心滩坝保护的静水区,从而形成了薄层细粒的“落淤层”沉积[19,22];其中,前3种夹层在测井上有明显的曲线回返,因此笔者重点讨论落淤层的单井识别方法。

(2)落淤层单井识别

落淤层通常发育在辫状河储层心滩坝内不同增生体的分界面处,属于Mail分级方案里面的三级界面,是判断各级增生体界面的标志。落淤层主要发育泥质或粉砂质细粒沉积,厚度较薄,只有0.1~0.4 m,接近测井分辨率的极限。因此,笔者选取了工区内的9口取心井进行岩电标定,继而利用测井曲线对非取心井心滩坝内部落淤层进行识别。岩电标定显示落淤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具有如下特点:相比自然电位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和微电位、微梯度曲线反应更为敏感,自然伽马明显回返至高值,自然电位曲线部分也见轻微回返,微电位、微梯度曲线呈明显回返且幅度差变小,一般低于2.5Ω·m,且微梯度曲线回返程度与夹层厚度呈正相关,回返程度通常在5%~25%(图4)。据此测井特征,对非取心井心滩坝内部进行了落淤层的识别。2.2.2 井间三维构型分析

对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解剖表明,心滩坝内部分多个期次,整体呈平缓前积向下游方向迁移,其中心界面近似水平,坝头处稍陡,坝尾平缓,短轴方向则向两翼倾斜[19,23]。基于辫状河储层构型的上述特征,可以采用连井井间对比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确定性分析[24]。

笔者选择了工区中部的一块典型区域为代表对辫状河储层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图1(b)]。通过单井相分析、砂体侧向划界、砂岩厚度差异可知,区域内发育3个心滩坝,并在心滩坝周围识别出辫状河道(砂质填充、砂泥填充、泥质填充)。对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内部构型进行分析,首先以心滩坝和河道底部为标志层,采用标志层拉平的方法延顺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建立连井剖面;然后在单井夹层识别的基础上,依据标志层高程差、相同期次增生体识别以及心滩坝构型展布特点对储层内部界面进行组合对比,得到其对应的井间匹配关系,进而将横纵连井剖面顺序排列,按照剖面组合对比的结果将对应的构型界面在连井井网中进行三维内插,最终实现对辫状河储层整体构型界面的三维刻画(图5)。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该区域心滩发育3~4期增生体,发育2期辫状河道,心滩坝与辫状水道侧向接触

图4 中丁5-检7井P1-3单砂层心滩内部落淤层识别

Fig.4 Identification of falling-silt seams in the channel bar ofP1-3single sand layer in Well ZD5-J7

2.2.3 构型沉积模式

随着储层构型领域相关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辫状河内部构型研究逐渐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公开发表的关于辫状河储层的构型模式较少,其中绝大多数来源于古代露头和现代沉积。在此方面,于兴河等以大同晋华宫侏罗系砂质辫状河露头为例,系统阐述了辫状河储层的沉积特征、地质模式、层次界面分析方法、非均质特征以及相控建模的方法与结果[11];廖保方等通过对永定河的研究,详细描述了辫状河河道亚相、微相类型及心滩内部构型样式,揭示了心滩坝内部垂直加积特征和落淤层水平分布的特征(图6)[25];马世忠等通过对现代沉积的研究发现,心滩坝单期增生体内部呈陡角前积的特点(图7)[2]。

 第1期牛 博等: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93

 

94 石 油 学 报2014年 第36卷

 

图6 永定河心滩与河道构型剖面[

5]Fig.6 Architecture profile of channels and channel bars in Yongding 

Rive

r图7 吉林哈达山大型辫状河露头增生体内部高角度层理[

2]

Fig.7 High-angle foreset inclined beddings develop

ed in theaccretion of a large braided river outcrop in theHada Mountains,Jilin 

Province 国外学者也对此开展过一些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是对Brahamaputra河[26,27]及Jamuna[28,29]

河等典型砂质辫状河现代沉积进行解剖,BEST等通过对孟加拉Jamuna河一处废弃心滩坝进行钻探、挖探槽、探地雷达扫描等工作,进而对该心滩坝进行了详尽的立体

解剖[图8、图9

][29

],发现心滩坝呈整体平缓前积叠置向下游方向迁移的沉积模式。由于探地雷达可以对心滩

坝地下内部构型进行有效探测,是一种三维探测手段,相比单独依靠露头等二维描述来说,更具有代表性。 虽然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相对于其他河流相储层,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的研究依然较为滞后,

图8 Jamuna河心滩与河道三维构型模式(据文献[29

]修改)Fig.

8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model of channel and channel bar in Jamuna River且主要来源于对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的解剖,在地下密井网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利用研究区井网密度优势,对研究区井网进行确定性解剖,并针对区域内地下古辫状河储层的三维构型特征,结合前人对古代露头、现代沉积、探地雷达的研究结论,建立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具有“心滩纵向平缓前积、横向多期增生体加积”特点的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图10),进而对现有辫状河构型模式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模式相

比国内认可度较高的廖保方提出的沉积模式[

25]

,具有下列特点:

①心滩坝内部顺水流方向上具有“

整体平缓前积、内部陡角前积”的特点[图7、图10(c)],区别于原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横截水流方向上存在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等多种沉积模式[图9、图10(a)、图10(b)];心滩坝中心部位界面总是近似水平,坝头稍陡,坝尾平缓,具有明显的顺流加积特征。

②不同增生体界面是由不同期次洪水形成的,

图1

0中的心滩坝是由4期次洪水生成。③辫状河道多期发育,与相邻心滩坝侧向接触,二者分属两套不同的沉积系统,河道沉积系统受较大规模

 第1期牛 博等: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95

 

水体升降及河流改道作用的影响,而心滩坝沉积系统主要受较短周期性洪水作用影响,属于间歇性沉积。二者没有对应的沉积关系,其接触界面为一套4级界面。

④落淤层分布在不同期次增生体界面之间,为心滩坝底形上的一套薄层披覆沉积。一般发育在心滩坝的后部,头部和翼部发育程度较低,连续性较好,但是由于心滩坝整体平缓向下游方向迁移,偶尔也会在坝头发现落淤层沉积。

⑤实现了对辫状河内部各级沉积界面的精细划分,揭示了心滩坝内部更细致的“3级、2级”界面。

本模式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对地下古辫状河密井网的精细解剖提出的,是对现有辫状河构型沉积模式的一种补充。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辫状河砂体成因环境复杂,不同沉积条件生成的砂体具有不同的构型模式,本模式属于远源低弯度砂质辫状河沉积中的一种构型模式,更多的模式还需被不断总结完善

图9 具有侧向加积特点的心滩坝探地雷达剖面[29]

Fig.9 GPR profile of the channel bar characterized with lateral accretio

图10 辫状河构型界面与沉积模式

Fig.10 Architecture interface and depositional model of braided river

2.3 落淤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

地质知识库作为指导稀井网储层精细表征,提高

随机建模精度的有效手段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

视;而落淤层作为辫状河心滩内部最重要的遮挡层,其

在心滩坝内部展布特征的定量化研究意义重大。目

前,关于落淤层地质知识库的统计相对较少,主要局限

于二维产状的研究,其平面展布范围的统计鲜有人提

及[30]。原因在于对落淤层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对现代

沉积、野外露头、密井网的解剖。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

由于出露角度与勘探精度的限制,无法对心滩坝构型

进行三维立体解剖,而绝大部分密集网受其井网密度

的约束,亦难以对落淤层平面展布进行有效预测。而

本地区得天独厚的井网资料则为该项研究提供了可

能,参照上述方法,笔者通过连井剖面对工区内心滩坝

内部构型进行横纵对比分析,在模式指导条件下合理

匹配夹层,进而对落淤层的平面及其剖面各向异性变

化进行表征,并对其相关几何参数进行统计,建立落淤

层地质知识库,为提高辫状河构型随机建模井间预测

可靠性和精度提供了数据支持。

2.3.1 落淤层倾向和倾角的确定

由落淤层成因得知,落淤层的倾向和倾角受控于

心滩坝各级增生体的底形、倾向坝的尾部和翼部,倾角

96

 石 油 学 报2014年 第36卷 

基本与心滩各部位增生体的倾角相同(图11)。

鉴于此,心滩落淤层各部位的倾角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近似求得:

tanα=Δh/l

式中:Δh为两口井同一落淤层相对心滩坝底面的高程差,m;l为两口井水平间距,m;α为落淤层的近似倾角,°。

经过多组数据计算,笔者发现心滩坝内部建筑结构为近水平的垂向加积,其内部界面(3级)倾角范围为0°~3°(表1)

图11 心滩坝落淤层产状示意

Fig.11 Occurrence diagram of falling-silt seams in the

channel bar

表1 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落淤层几何参数(部分呈现)

Table 1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f the falling-silt seams in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d(partial presentation)

落淤层编号

长轴

方向/°

长度/m宽度/m厚度/m长/宽比

与心滩坝长

轴方向夹角/°

占心滩坝

长度比例/%

占心滩坝

宽度比例/%

占心滩坝

面积比例/%

倾角/°

1-1 76 380.5 86.9 0.35 4.4 7.0 93 44 48 0.451-2 97 308.9 156.4 0.29 2.0 14.0 76 78 62 0.882-1 97 352.8 133.7 0.28 2.6 4.0 91 71 65 2.242-2 108 362.6 140.0 0.35 2.6 7.0 94 74 71 1.573-1 59 329.1 150.5 0.19 2.2 2.0 82 76 68 1.383-2 57 338.5 135.7 0.23 2.5 0.0 84 69 60 2.424-1 66 206.8 109.7 0.17 1.9 13.0 84 75 70 2.594-2 73 185.6 60.8 0.27 3.1 20.0 75 42 38 2.885-1 80 240.3 98.5 0.32 2.4 4.0 69 56 51 0.985-2 83 302.9 118.3 0.26 2.6 7.0 86 68 69 1.276-1 52 333.8 135.1 0.24 2.5 8.0 73 61 50 1.566-2 60 419.9 165.0 0.17 2.5 0.0 92 74 75 1.147-1 53 304.3 152.0 0.37 2.0 2.0 84 76 65 1.897-2 34 151.3 50.6 0.17 3.0 17.0 42 25 16 2.177-3 54 214.3 131.0 0.17 1.6 3.0 59 66 40 1.668-1 50 225.9 56.0 0.29 4.0 6.0 90 44 45 0.958-2 47 121.9 103.4 0.13 1.2 9.0 48 81 31 0.129-1 41 376.1 144.2 0.28 2.6 9.0 85 61 53 1.549-2 32 339.8 168.1 0.14 2.0 0.0 77 71 59 1.9910-1 77 306.8 140.7 0.36 2.1 2.0 80 72 63 2.7110-2 83 279.9 129.0 0.22 2.0 4.0 73 66 54 2.58

2.3.2 落淤层平面展布范围

本次研究区内井网密集,平均1个心滩能钻遇近20口井,足够对落淤层展布范围进行有效识别。利用本地区极丰富的钻井资料,笔者对工区内16个心滩坝内部36个落淤层范围进行了精细刻画(图12),进而对落淤层长度、宽度、厚度等信息进行统计,建立了落淤层几何参数(表1)。

笔者发现落淤层大部分位于心滩坝的后部,其长度分布在150~400 m,平均300 m;宽度分布在50~180 m,平均125 m;厚度分布在0.1~0.4 m,平均0.25m。厚度与长度、宽度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其原因是落淤层厚度取决于水动力大小和沉积时间长短,而落淤层长度和宽度取决于心滩坝的大小和保留程度,二者没有对应的成因关系。

由于落淤层保留程度各不相同,其长度、宽度之间的关系也大相径庭,笔者选择出保留程度较好、落淤层面积占所在心滩坝面积超过50%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发现落淤层长/宽比约为2.3,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图13),其函数关系式为:

W=0.315 6L+37.36

式中:W为落淤层长轴长度,m;L为落淤层短轴长度,m。

说明落淤层发育规模取决于心滩坝底形的大小,具有和心滩坝相近的长/宽比,只是由于后期保存程度的不同使地下落淤层平面形状、规模千差万别。此外,笔者还统计了落淤层与所在心滩坝的长度、宽度、长轴方向之间的关系(图14—图16),得出下列结论:①落淤层长度占所在心滩长度的比例为40%~100%,以大于70%最为集中;②落淤层宽度占所在心滩宽度为30%~90%,多集中在60%~80%;③落淤层与所在长轴方向基本一致,夹角小于20°,多为0°~10°,说明落淤层连片披覆生长在前一期心滩坝上,主流线方向同心滩坝顺流生长方向保持一致。

 第1期牛 博等: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

——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97 

图12 心滩坝内部落淤层平面位置示意(部分呈现)Fig.12 Plane sketch map 

of the falling-silt seam in channel bar(partial p

resentation

)图13 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落淤层(

占心滩面积超过50%)

长度与宽度相关关系Fig.13 Correlation between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falling

-siltseams whose area accounts for more than 50%ofthe channel bar in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of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

d图14 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落淤层与心滩坝长轴夹角

概率分布

Fig.14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long 

axis angle between thefalling-silt seams and the channel bar in dense well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

d图15 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落淤层占心滩坝长度比

例概率分布

Fig.15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length ratio between thefalling-silt seams and the channel bar in dense well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

d图16 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落淤层占心滩坝宽度比例

概率分布

Fig.16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width ratio between thefalling-silt seams and the channel bar in dense well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d2.4 三维构型建模

构型建模是近年来储层精细化表征的热点,相比传统建模技术,构型级别的建模可以实现对三、四级甚至更小级别界面的模拟,大大提高储层模型非均质性的表征精度。但目前储层构型建模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等待攻克,尤其是辫状河储层,因其复杂与不确定性,建立一个既美观又准确的构型模型变得困难重重。为此,笔者在储层精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同一块区域按3 m×3 m×0.1 m的网格精度进行三维构型建模[图1(b)],进而对辫状河储层构型建模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

.4.1 相约束模型相分布控制着砂体分布,不同相物性参数的分布

规律也不尽相同,因此,相约束能够有效地提高储层建

模的精度[

31]

。传统储层建模通常采用沉积相图来进行相约束,而沉积相图只能对二维平面进行约束,并不能对诸如心滩、河道等砂体纵向上的变化特点进行有效控制。而在构型建模中,主要目的是对砂体内部不

98 石 油 学 报2014年 第36卷 

同级次的界面进行表征,传统上用二维面来约束三维体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精细油藏描述对储层构型单元三维展示的要求,急需探索新的建模方法。基于以上要求,笔者对工区砂体内部构型进行精细划分、对比,并将单井构型界面按预测的匹配关系在三维中进行内插,综合采用界面约束和网格约束等方法,从而建立了能真实反映地下储层建筑结构的三维相约束模型[图17(a)、图17(b)],进而为岩性和物性模型提供三维的相控约束条件。

.4.2 岩相模型本次研究主要建立砂泥岩相模型,针对本地区辫状河储层井网密集的特点,采取了适用于小井距、可以模拟复杂各向异性地质现象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对

不同层位、不同方向、不同微相分别进行变差函数的拟合,利用统计算法,以相约束模型为相控条件,综合建立辫状河砂泥岩相的三维定量随机模型[图17(c)]。2

.4.3 物性模型储层三维随机建模的目的是建立能够反映地下储

层非均质性分布的物性参数模型[

32]

。由于地下储层物性分布规律受沉积相控制,不同沉积相单元中的物性参数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而砂岩是要表征的主要储集体,因此笔者首先建立了以砂泥岩相模型为基础对砂岩进行沉积微相细分的三维物性相约束模型[图17(d)],继而利用该模型作为相控条件建立了典型区块辫状河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图17(e)、图17(f

)]

。图17 萨中密井网典型区域P1-

3砂层辫状河储层三维地质模型Fig.17 A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 model of braided river reservoirs of P1-3sand layer in a typical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of Sazhong

 第1期牛 博等: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99

 

在建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的过程中,由于储层物性参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随机性,笔者同样选择了稳定性好、建立在顺序模拟、克里格、正态得分转换原理基础上的序贯高斯算法,对砂岩孔隙度、渗透率进行相控连续变量的模拟;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将落淤层、泥岩相的孔隙度、渗透率设为零。序贯高斯模拟的关键是变差函数,因此笔者对不同层位、不同微相分别选择变差函数类型,通过模拟确定主变程、次变程、垂向变程的大小,从而建立辫状河储层的三维物性模型。

通过上述方法,最终得到了一套真正意义上能直观表征辫状河储集层立体形态的三维地质模型(图17),进而为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挖潜及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模型基础。

3 结 论

(1)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P1-3小层为远源低弯度砂质辫状河储层沉积。主要发育心滩坝、砂质填充河道、砂泥填充河道、泥质填充河道等4种微相类型。

(2)对辫状河储层内部进行了精细解剖,区分出了储层内部6级构型界面,并对辫状河储集体中夹层(主要是落淤层)进行了单井识别与井间界面预测,发现落淤层位于心滩内不同期次增生体之间、倾向坝的尾部和翼部。并以密井网解剖为基础提出了具有“心滩纵向平缓前积、横向多期增生体加积”特点的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

(3)对心滩坝内落淤层进行了精细刻画,进而对其倾向、倾角、长度、宽度、厚度等几何参数进行统计,建立了大庆萨中密井网区落淤层地质知识库。

(4)采用构造建模、三维相控、模式指导以及井间预测的思路,建立了真正意义上能表征心滩坝内部三级界面的三维构型模型、岩相模型和物性模型,为油田开发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 束青林.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相储层隔夹层成因研究[J].石油学报,2006,27(3):100-103.

Shu Qinglin.Interlayer characterization of fluvial reservoir in

Guantao Formation of Gudao oilfield[J].Acta Petrolei Sinica,

2006,27(3):100-103.

[2] 马世忠,吕桂友,闫百泉,等.河道单砂体“建筑结构控三维非均质模式”研究[J].地学前缘,2008,15(1):57-64.

Ma Shizhong,LüGuiyou,Yan Baiquan,et al.Research on three-di-

mensional heterogeneous model of channel sandbody controlled by

architecture1[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8,15(1):57-64.[3] 辛仁臣,柳成志,雷顺.粗粒曲流河体系河道沉积的沉积构形分析———以籍家岭泉头组露头为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

21(3):16-19.

Xin Renchen,Liu Chengzhi,Lei Shun.Sedimentary architectureanalysis of coarse meandering river depositional system:a casestudy of Quantou Formation,Qijialing outcrop[J].Journal of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1997,21(3):16-19.

[4] 杨丽莎,陈彬滔,李顺利,等.基于成因类型的砂质辫状河泥岩分布模式———以山西大同侏罗系砂质辫状河露头为例[J].天然气

地球科学,2013,24(1):93-98.

Yang Lisha,Chen Bintao,Li Shunli,et al.Pattern of genesis-

based mudstone distribution for sandy braided river:a case studyof sandy braided-river outcrop,Datong,Shanxi Province,China

[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3,24(1):93-98.

[5] Ma Shizhong,Zhang Jing,Jin Ningde,et al.The 3-D architectureof point bar and the forming and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R].SPE57308,1999.

[6] 马世忠,杨清彦.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J].沉积学报,2000,18(2):241-247.

Ma Shizhong,Yang Qingyan.The depositional model,3-D archi-

tecture and heterogeneous model of point bar in Meanderingchannels[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00,18(2):241-247.[7] 岳大力,吴胜和,谭河清,等.曲流河古河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J].地学前缘,2008,15(1):101-109.

Yue Dali,Wu Shenghe,Tan Heqing,et al.An anatomy of pa-

leochanne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meandering river reservoir:acase study of Guantao Formation,the west 7th block of Gudongoilfield[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8,15(1):101-109.[8] Shi Yanqing,Hou Jiagen,Liu Yuming,et al.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braided river reservoir based on dense well patternin Daqing oilfield,China[C]∥AAPG2012 Annual Convention &

Exhibition.Long Beach(USA),2012:22-25.

[9] 刘波,赵翰卿,李广月,等.储层砂质辫状河的识别———以大庆喇嘛甸-萨尔图油田西部PI23为例[J].石油学报,2002,23(2):43-47.

Liu Bo,Zhao Hanqing,Li Guangyue,et al.Sand body identifica-

tion of braided river reservoir:an example from the PI23 west ofLamadian Saertu oilfield,Daqing,China[J].Acta Petrolei Sinica,2002,23(2):43-47.

[10] 高波,黄国华.大庆长垣辨状河心滩坝储层识别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8):214-215.

Gao Bo,Huang Guohua.The recognition of mid-channel bar ofbraided river reservoir in Daqing oilfield[J].Inner Mongolia Pet-

rochemical Industry,2011(8):214-215.

[11] 于兴河,马兴祥,穆龙新,等.辫状河储层地质模式及层次界面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3-175.

Yu Xinghe,Ma Xingxiang,Mu Longxin,et al.Geology model ofbraided river reservoir and hierarchical boundary analysis[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04:3-175.

[12] 陈玉琨,吴胜和,毛平,等.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表征———以大港油区羊三木油田馆陶组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2,33(5):523-526.

Chen Yukun,Wu Shenghe,Mao Ping,et al.Characterization ofsandy braided river reservoir configuration:an example from

Guantao Formation in Yangsanmu oilfield,Dagang oil region[J].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2012,33(5):523-526.

100

 石 油 学 报2014年 第36卷 

[13] Mail A D.Architectural-element analysis:a new method of facesanalysis applied to fluvial deposits[J].Earth-Science Reviews,1985,22(4):261-308.

[14] 吴胜和.储层表征与建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36-143.

Wu Shenghe.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modeling[M].Bei-

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10:136-143.

[15] 吴胜和,纪友亮,岳大力,等.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探讨[J].高校地质学报,2013,19(1):12-22.

Wu Shenghe,Ji Youliang,Yue Dali,et al.Discussion on hierar-

chical scheme of architectural units in clastic deposits[J].Geo-

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13,19(1):12-22.

[16] Deutsch C V,Wang Libing.Hierarchical object based stochasticmodeling of fluvial reservoirs[J].Mathematical Geology,1996,28(7):857-880.

[17] 葛云龙,逯径铁,廖保方,等.辫状河相储集层地质模型———“泛连通体”[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5):77-79.

Ge Yunlong,Lu Jingtie,Liao Baofang,et al.A braided river res-

ervoir geological model:“pan communicated sandbody”[J].Pe-

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8,25(5):77-79.

[18] 侯加根,刘钰铭,徐芳,等.黄骅坳陷孔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含油气性差异成因[J].古地理学报,2008,10(5):459-464.

Hou Jiagen,Liu Yuming,Xu Fang,et al.Architecture of braidedfluvial sandbody and origin for petroliferous difference of the Guan-

tao Formation of Neogene in Kongdian oilfield of Huanghua de-

pression[J].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08,10(5):459-464.[19] 刘钰铭,侯加根,王连敏,等.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1):7-11.

Liu Yuming,Hou Jiagen,Wang Lianmin,et al.Architecture anal-

ysis of braided river reservoir[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Pe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2009,33(1):7-11.

[20] 孙天建,穆龙新,赵国良.砂质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类型及其表征方法———以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为例[J].石油勘探

与开发,2014,41(1):112-120.

Sun Tianjian,Mu Longxin,Zhao Guolian.Classification and char-

acterization of barrier-intercalation in sandy braided river reser-

voirs:taking Hegli oilfield of Muglad Basin in Sudan as an exam-

ple[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4,41(1):112-120.

[21] 刘钰铭,侯加根,宋保全,等.辫状河厚砂层内部夹层表征———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J].石油学报,2011,32(5):836-841.

Liu Yuming,Hou Jiagen,Song Baoquan,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in-

terlayers within braided-river thick sandstones:a case study on theLamadian oilfield in Daqing[J].Acta Petrolei Sinica,2011,32(5):836-841.

[22] Lynds R,Hajek E.Conceptual model for predicting mudstone di-mensions in sandy braided-river reservoirs[J].AAPG Bulletin,2006,90(8):1273-1288.

[23] 何宇航,宋保全,张春生.大庆长垣辫状河砂体物理模拟实验研

究与认识[J].地学前缘,2012,19(2):41-48.

He Yuhang,Song Baoquan,Zhang Chunsheng.A study of braidedriver sand deposit in Changyuan,Daqing through physical simula-

tion experiments[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2,19(2):41-48.[24] 袁新涛,吴向红,张新征,等.苏丹Fula油田辫状河储层内夹层沉积成因及井间预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1):8-12.

Yuan Xintao,Wu Xianghong,Zhang Xinzheng,et al.Sedimentaryorigin and interwell prediction of interbeds in braided river reser-

voir,Fula oilfield in Sudan[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

troleum: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2013,37(1):8-12.

[25] 廖保方,张为民,李列,等.辫状河现代沉积研究与相模式———中国永定河剖析[J].沉积学报,1998,16(1):34-39.

Liao Baofang,Zhang Weimin,Li Lie,et al.Study on modern deposit ofa braided stream and faces model:taking the Yongding River as anexample[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1998,16(1):34-39.[26] Thorne C R,Russell A P G,Alam M K.Planform pattern andchannel evolution of the Brahmaputra River,Bangladesh[C]∥

Best J L,Bristow C S.Braided rivers.Geological Society,Lon-

don,Special Publications,1993,75(1):257-276.

[27] Bristow C S.Sedimentary structure exposed in bar tops in theBrahmaputra River,Bangladesh[C]∥Best J L,Bristow C S.Braided rivers.Geological Society,London,Special Publications,1993:277-289.

[28] Ashworth P J,Best J L,Roden J E,et al.Morphological evolutionand dynamics of a large,sand braid-bar,Jamuna River,Bangla-

desh[J].Sedimentology,2000,47(3):533-555.

[29] Best J L,Ashworth P J,Bristow C S,et al.Three-dimensional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of a large,mid-channel sand braid bar,Jamuna River,Bangladesh[J].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2003,73(4):516-530.

[30] 余成林,李志鹏,熊运斌,等.心滩储层内部构型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3):19-23.

Yu Chenglin,Li Zhipeng,Xiong Yunbin,et al.Analysis on internalarchitecture of batture bar reservoir[J].Journal of Southwest Pe-

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Technology Edition,2012,34(3):19-23.

[31] 尹艳树,张昌民,尹太举,等.萨尔图油田辫状河储层三维层次建模[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13-18.

Yin Yanshu,Zhang Changmin,Yin Taiju,et al.3-D hierarchicalmodeling of the braided channel reservoir of Saertu oilfield[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 &Technol-

ogy Edition,2012,34(1):13-18.

[32]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等.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38(增刊Ⅰ):111-121.

Wu Shenghe,Yue Dali,Liu Jianmin,et al.Hierarchy modeling ofsubsurface palaeochannel reservoir architecture[J].Science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8,51(Suppl 2):126-137.

(收稿日期2014-05-07 改回日期2014-09-28 责任编辑 张 怡)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网络与现实中的比较研究问卷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网络与现实中的比较研究问卷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网络与现实中的比较研究——以某大学为例您好!这是一份关于校园网络中的亲社会行为的调查问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基本情况,用于论文写作。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不涉及到个人隐私,请您根据自身真实的情况,如实填写。无特殊说明,每题只可以选一项。对您的合作与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基本情况 A1、性别1、男2、女 A2、年级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 A3、学科1、文科2、理科3、工科4、其他 A4、户口性质1、农业户口2、非农业户口 二、现实亲社会行为情况 B1、通常情况下,你会对哪些人采取帮助?(多选) 1、陌生人 2、邻里 3、亲朋好友 4、同学或老师 5、其他 B2、一般情况下,你受到谁的帮助最多? 1、老人 2、妇女 3、小孩 4、与自己同龄的人 5、谁都不给予帮助 B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会提供帮助吗? 1、不会 2、很少 3、偶尔 4、经常 5、总是 B4、当你处于紧急情况下,他人提供帮助的可能性有多大? 1、不会 2、很少 3、偶尔 4、经常 5、总是 B5、众目睽睽之下,他人会帮助你吗? 1、完全不会 2、不会 3、一般会 4、会 5、完全会 B6、如果他人帮助你,你认为他提供帮助的原因可能是是?(多选) 1、家庭和社会背景 2、个体的认知,认为应该要帮助他人

3、情感,对他人表示同情或关爱 4、自身的性格所导致 5、受周围人的情绪感染而去帮助他人 6、不需要花费金钱或时间等因素 7、其他说明 B7、以下情况,你可能存在的行为有哪些?(多选) 1、鼓励,赞美等调节他人情绪、使之改变不良状态的行为 2、捐赠,合作,紧急或非紧急情况下的物资、体力等的援助 3、将自己的物品、机会等给予他人 4、团结他人,邀请他人参加群体活动等 5、在朋友遇到麻烦时挺身而出等支持性行为 6、终止他人的打架、谩骂等不友好或攻击性的行为 B8、你帮助他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多选) 1、我往往会帮助他人,不求任何回报。 2、帮助了别人,就可以得到他人的赞赏或回报 3、如果我帮助了他们,那么他们将来也应该帮助我 4、帮助别人,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5、我认为是遵守“乐于助人”的一种社会道德和规范的表现 6、其他说明_______ 三、网络亲社会行为情况 C1、每天上网频率是多少? 1、1小时以下 2、1—3小时 3、3—5小时 4、5小时以上 C2、当网络交往的人需要帮助时,你一般会帮助谁?(多选) 1、和自己兴趣爱好相似的网友 2、亲朋好友 3、同学和老师 4、其他说明______ C3、当陌生的网友请求你的帮助时,你会同意吗? 1、一定不同意 2、不同意 3、一般 4、同意 5、一定同意 C4、如果你选择帮助他人,你最可能选择以下哪种方式? 1、专业救助网站

标准羽毛球网高度

标准羽毛球网高度 当你去到一个羽毛球场那个网被弄掉了,不准了你又不知道羽毛球网要多高的时候,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标准羽毛球网高度,供大家参阅! 标准羽毛球网介绍羽毛球网规格 羽毛球网长6.10米、宽76厘米,为优质深色的天然或人造纤维制成,网孔大小在15-20毫米之间,网 的上沿应缝有75宽的双层白布(对折而成),并用细钢丝绳或尼龙绳从夹层穿过,牢固地张挂在两网柱之间。标准球网应为黄褐色或草绿色。网柱高1.55米,无论是单打或双打,两根网柱都应分别立在双打场地边线的中点上。正式比赛时,球网中部上沿离地面必须为1.524米高,球网两端高为1.55米。球网的材料为拉伸性较小的尼龙绳。网孔为边长15~20毫米的方形且均匀分布。球网的上沿由75毫米宽的白布条对折覆盖。球网的两端与网柱之间没有空隙。并且在男女比赛中使用的球网规格是完全一样的。 羽毛球球网网绳的更换:用一节比较粗的铁丝,大约30厘米。把铁丝对折,把绳头放在铁丝对折处,绳头留出20厘米,防滑拖掉。再把铁丝前端缠上胶布,防止划伤白布,然后可以穿了,穿完将铁丝留下,下次还可用。 球网 1 球网应是深色、优质的细绳织成。网孔方形,各边长均在15-20

毫米之间。 2 网上下宽760毫米。 3 网的顶端用75毫米的白布对折而成,用绳索或钢丝从夹层穿过。白布边的上沿必须紧贴绳索或钢丝。 4 绳索或钢丝须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能牢固地拉紧并与网柱顶部取平。 5 球场中央网高1.524米,双打边线处网高1.55米。 6 球网的两端必须与网柱系紧,它们之间不应有空隙。 网柱 1 从球场地面起,网柱高1.55米。网柱必须稳固地同地面垂直,并使球网保持紧拉状态,应放置在双打的边线上。 2 如不能设置网柱,必须采用其他办法标出边线通过网下的位置。例如,使用细柱或40毫米宽的条状物固定在边线上,垂直向上到网顶绳索处。 3 在双打球场上,不论进行的是双打还是单打比赛,网柱或代表网柱的条状物,均应置于双打边线上。 标准羽毛球场介绍球场必须有清楚的界线,场地线宽均为40毫米,场地线的颜色最好是白色、黄色或其他容易辨别的颜色。所有场地线都是它所确定区域的组成部分。在综合性体育馆内,常有各种不同场地的线干扰,应用与地板相似的颜色,将那些会干扰羽毛球场的界线涂掉。 球场上空12米以内,球场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包

大庆发展史

大庆油田发展史 大庆油田是中国的“聚宝盆”。自1959年发现以来,大庆油田共发现油田25个、气田10个,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如果把这些原油用60吨的油罐车装满,连接起来可绕赤道近10圈。 时光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悄然崛起的国民经济期盼石油。但摆在国人面前的石油基础是如此薄弱:建国初期,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等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圣灯山、石油沟2个小气田。“中国贫油”似乎已成定论,偌大的国土真就没有石油吗? 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石油勘探重点由西部向东部的大转移”的战略决策,松辽盆地成为重点“突出方向”。以李四光为代表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以全新的理论引导千军万马,进军松辽。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的突破,宣告大庆油田的发现。随后进行的大庆石油会战,则彻底改变了中国石油“贫困”的局面。 经历了劫难的人们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大庆油田发现后的十几年间,一批新油田相继投入开发,中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八位。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在此前的两年,大庆油田就开始进入年稳产5000万吨的历史。 大庆油田从1976年到2003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间,正是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步入正轨,国家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石油工业的地位愈显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大庆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业,被历史推到了前台。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在随后的5年间,国际石油政治风云突变,时时刻刻考验着中国石油。党中央适时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石油大家庭。

(定稿)王波丽基于web的宠物领养助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0905170329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基于web的宠物领养助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王波丽 学号:0905170329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本0903班 指导教师:苏荟 完成日期: 2013 年 5月 16 日

基于web的宠物领养助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内容摘要 为了解决流浪动物泛滥问题,各省市先后出现了公有或私有的动物救助站,但是因为区域限定、资金短缺、宣传困难等问题,流浪动物的领养、助养发展缓慢。但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快速普及,为动物的领养、助养的普及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虽然网络上已有一些相关的救助网站,但因信息更新不及时、地域限制、人力物力资源匮乏等问题造成有领养意向和条件的爱心人士的不能或者推迟领养;救助站内部又存在动物泛滥、资金紧缺的情况;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开发一个在线的宠物领养助养系统就成了当务之急。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0418167294.html,的宠物领养助养系统,该系统凭借web服务器和客户的浏览器,利用网络高效率、低成本、及时更新的特点,为爱心人士提供交易平台。管理员在Internet上发布或审查、修改宠物信息、管理订单和配送方式、报表;会员可以查阅、搜索、发布、领养或助养宠物。为爱心人士提供全天候的、更好、更快的服务。为流浪动物提供一次新生的机会。 关键词:宠物领养助养

Pets Adoption or Sponsorship System Based on Web Abstract To solve the overflowing problem of vagrant animals, some provinces have appeared publicly or privately animal rescue shelters. The salvation is slow development, because of limited areas, shortage of funds, publicity difficult issues.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rapid spread of e-commerce, animal adoption and help are raising. Although several salvations developed the related web sites, some sympathetic members can not or postpone adoption or help because of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lack of resources and the information’s update slowly. The salvations are shortage of funds and have many animals that are waiting for help. Because it is a vicious circle, so developing an online pet adoption sponsor system is urg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et adoption or sponsorship system based on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8167294.html,, which used the web server and the client browser. Because it has high efficiency, low cost, and update timely features, the web can provide a good trading platform for everyone. The administrator can publish, review or modify pet information and also manage orders or delivery method, research reports. Memberships can access, search, publish, adoption or help pets. This software provides an all day and faster good service,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life opportunity for vagrant animals. Key words: pet adoption sponsorship

网络高可用性技术白皮书之一

网络高可用性技术白皮书(一)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网络高可用性技术白皮书(一) (1) 1. 硬件冗余 (1) 1.1 主控冗余 (1) 1.2 单板热插拔 (2) 1.3 电源风扇冗余 (3) 2. 链路捆绑技术 (3) 3. 热补丁技术 (3) 4. IRF智能弹性架构 (4) 4.1 分布式设备管理 (5) 4.2 分布式路由 (7) 4.3 分布式链路聚合 (8)

网络高可用性技术白皮书 网络高可用性技术,基本都可以归入容错技术,即在网络出现故障(错误)时,确保网络能快速恢复。对目前常用的高可用性技术,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归类: z单个设备上的硬件冗余,如双主控、单板热插拔、电源冗余、风扇冗余等; z链路捆绑,如以太网链路聚合、MP、MFR等; z环网技术,如RPR、RRPP; z STP、Smart Link、Flex Link等二层冗余技术; z冗余网关技术,如VRRP、HSRP、GLBP; z ECMP,浮动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快速收敛(如快速hello,iSPF); z不间断转发:NSF/SSO/GR; z MPLS 快速重路由; z快速故障检测技术,如BFD。 1. 硬件冗余 这里的硬件冗余指的是单台设备上的硬件冗余,一般有主控冗余、交换网冗余、单板热插拔和电源风扇冗余等,使用冗余部件可以在单个部件可靠性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整个设备的可用性。随着硬件技术的进步,目前很多设备交换网集成在主控板上,所以交换网冗余不单独介绍。 1.1主控冗余 在设备只有单主控的情况下,如果主控板故障,重起主控板需要加载映象文件、初始化配置、重新注册业务板,然后重建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表项,整个过程在5分钟左右,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特别对于网络中处于单点故障的节点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将完全中断。为了缩短这个时间,主控冗余应运而生。 主控冗余是指设备提供两块主控板,互为备份。因为主控冗余在控制和转发分离的架构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这里先介绍一下控制和转发分离的概念。在控制和转发分离的架构中,控制平面负责各种协议,如路由协议(如RIP/OSPF/IS-IS/BGP)、标签分发协议(如LDP/RSVP-TE/BGP)等的处理,形成路由信息表(RIB)和标签信息表(LIB),从其中选择最优者,加上必要的二层信息,形成路由转发信息表(FIB)和标签转发信息表(LFIB),下发到转发平面,转发平面据此实现快速转发。控制平面的处理在主控板上进行,转发平面的处理既可以在主控板(集中式设备),也可以在业务板(分布式设备)。一旦实现了控制和转发分离,即使控制平面出现故障,转发平面的转发表项在短时间内可以认为仍然合理,继续转发数据而不会导致问题(如环路),当然,控制平面必须能快速恢复并重新和邻居建立协议会话,收敛后再对转发平面进行检查,对表项作必要更新,删除在新的会话环境下不再正确的转发表项。 在主控冗余的设备上,配备了两块主控板,一块实际起作用,称为Master,另一块备用,

网站高质量内容更新建议

原则: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对用户有价值的不完全重复内容;多元化内容; 1、高质量的原创内容 何谓高质量,即满足访客获取信息的需求内容就是高质量的内容。比如个人的经验,整理的知识,行业最新的新闻或者政策等等。高质量的原创内容是搜索引擎最喜欢的内容。 2、有价值的不完全重复内容 可以有部分重复,比如一则新闻,一个知识点,这些内容是必须会有重复内容的,因为事实就是这样,不能改变。在这种内容看来,可以重复,但是不可完全重复,最好加上一些如个人的看法,或者根据客观事实做出的一些预测等。 3、多元化的内容 一篇内容图文并茂(甚至能配上视频)能让访问者心情舒畅,用户体验提高了,搜索引擎自然喜欢,所以也会重视这部分内容,自然也会推荐给用户访问。

内容更新seo基本建议 1,你需要知道你将要发布文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确定内容的核心关键词,假如我要更新的这篇文章是教用户如何开户的?那么先确定3--4个文章的核心关键词如“股票如何开户”,“股票开户”,“股票开户资料”等。 2,在写内容之时,紧紧围绕主题内容写,不要跑题,不要把文章内容的范围拉得太宽。遇到出现核心关键词或者你认为重要的关键词,将其加粗,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加粗的个数不多于5个(这个数字只是一个建议值,总之是不能太多,要均衡的分布在文章中) 3,对网络中出现过的文章(最好是网站内的),然后内容中有关键词刚好是那些文章的主题,则可以加链接指向这篇相关度高的文章。(内容中的这种链接也不易过多,不要刻意,想起来或者你认为用户会需要就加上链接。) 4,如果内容中有小标题,也要记得加上标题标签

标题等级随着内容的小标题等级递减(这个在文本编辑器中会有选择) 5,如果文章中添加有图片,一定要给图片加上图片说明,说明内容用概括的语句描述图片的内容。

(石油)大庆油田南二三区油田开采环评报告书评审后修改稿

第一章总则 一、项目由来 扩建项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南二、三区西部二次加密、聚驱井产能建设工程,位于大庆油田萨尔图油田南部开发区的南二、三区西部,地理位置见图1-1,井网开发面积28.41km2。该项目开采的油层为萨+葡Ⅱ组油层和葡一组油层。 萨+葡Ⅱ组油层地质储量8671.64×104t,1964年开始开发,1989年进行一次加密调整,根据油田稳产的需要,决定进行二次加密井的建设。另外,根据大庆油田“九五”、“十五”期间稳产形势的需要,决定在该区内葡一组油层采用三次采油方式开采,建设聚驱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委托大庆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扩建项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南二、三区西部二次加密、聚驱井产能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编制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通过审批后,以此作为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 二、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5.11;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及《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 (八)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12.3; (九)黑龙江省工业污染防治条例,1996.11.3; (十)与采油二厂签订的环境影响评价合同; (十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南二、三区西部二次加密、聚驱井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及审批意见,见附件; (十二)《南二、三区西部二次加密、聚驱井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委托书》; (十三)《大庆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庆政办发2000年20号; (十四)《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庆政办发2002年28号; (十五)《大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庆政办发1999年37号。 三、评价等级 (一)地下水 该项目在石油勘探、开采、运输、贮存等过程中均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污染途径为:1、封存在井场的废钻井液、跑冒滴漏的废酸化液、压裂液、废油等经雨水淋溶、渗透污染地下水;2、废液池、污油池、水泡子、排水干渠内废水、废液渗透污染地下水;3、钻井、采油、注水、酸化、压裂、洗井等作业时井下泄漏的废液对潜水层及承压水层的直接污染。 根据该项目特点以及项目周围环境现状,确定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二)大气

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社会救助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老年、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获得救助是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活动,是实现这种公民权利的制度化途径。按照救助类型,社会救助政策法规可以划分为:一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法规;二是专项救助政策法规;三是临时救助政策法规。(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法规。主要依据1999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低保对象。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家庭平均收入、非农业户口;四类人员。2、城市低保金的申请、审批与发放程序。来源:考试资料网(1)申请:由户主向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2)审批:所在地基层政府初审后上报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审批。自申请人提出申请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3)发放:每月及时足额发放,货币为主,尽量通过金融系统社会化发放,必要时候也可以实物发放。(二)城乡医疗救助政策法规。属于专项救助政策。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2003年提出《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和2005年《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1、城乡医疗救助对象。(1)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一是城市低保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二是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医疗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困难群众。(2)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一是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二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2、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1)城市医疗救助的形式: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以及社会互助帮困之后,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特殊病种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补助。按照多方筹资、多种方式、量力而行的原则。有社会力量资助、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和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三种形式。(2)农村医疗救助的形式:PPkao 考试网资助参加合作医疗,合作医疗给个人负担过高者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在尚未开展合作医疗的地区,对大病困难户给予适当医疗救助。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法规2003年6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年7月《实施细则》。1、政策救助对象:生活无着、不得已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2、救助的形式和内容救助的形式:以救助站救助为主要形式;也是一种临时性救助。救助的内容:食物,住处,急症救治,联系亲属或所在单位,解决交通。男女分居,女性专管女性救助者;维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北斗卫星导航论文

北斗卫星导航论文

全球卫星导航 结课论文 学院:电气学院 班级:电气信息类11-01 姓名:王俊博 学号:311108000123

唐家山堰塞湖水位的准确数据,为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成功提供了保障。 在突发事件,例如在今年的“黄岩岛”对峙中,“北斗”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渔政船和海监船的执法能力,维护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保护了我国渔民的安全。 由于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实现在亚太地区的全方位覆盖,因此在对于信号盲区的救援行动更是必不可少,在野外攀岩,探险,考察等专业活动中配备北斗终端是十分必要的。 2 北斗导航在灾难救援方面的应用不足及其推广 任何一个成功的救援行动,其关键因素是时间。了解地标、街道、建筑、紧急服务资源以及救灾地点的准确位置有助于减少延误并拯救生命。对于救援和公共安全人员来说,要保护生命、减少财产损失,这类信息极为重要。作为辅助技术,卫星导航系统满足了这些需要。 我国的北斗系统因为起步晚,所以相应的救援应用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和利用,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救援和预防机制。而反观美国的GPS则形成了良好的救援及预防机制,这很值得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的学习。 在诸如2004年印度洋地区的海啸、2005年墨西哥湾的卡特琳娜以及瑞塔飓风,还有2005年巴基斯坦-印度地区的地震等全球性灾难的救援中,美国的卫星导航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搜寻与救援队借助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遥感技术画出受灾地区图,供救援与救助行动使用,并评估灾情。 另外一个灾难救援的重要方面是管理野外火情。配置了GPS和红外探测仪的飞机可以确认火灾边界和“热点”以控制和管理森林火灾。数分钟之内,火灾图就可以传送到消防员驻地的手提式电脑上。配备了这些信息的消防员才更有可能扑灭火灾。 在太平洋周围等地震频繁地区,GPS在帮助科学家预测地震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GPS提供的精确的定位信息,科学家能够研究地球张力是 如何逐渐累积起来的,以便描绘地震,甚至在未来预测地震。 负责追踪风暴、预报水灾的气象人员也要借助于GPS。他们可以通过分析大气层中传送的GPS数据来评估水蒸气的内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推广方面: (1)更迅速、准确地为受灾地区输送救灾物资,拯救生命,重建重要基础设施。 (2)为那些没有或少有地图信息的灾区提供定位信息以测绘地图。 (3)提高预测水灾的能力,观测地震前兆以及地震。 (4)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手持移动电话的人和在车辆内的人的定位信息。 由此可见,我国的北斗导航要做的还有很多,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我国的灾难救援的应用,推广和最大化的利用北斗导航具有很大的意义。 3 北斗导航在海洋搜救方面的应用 “海洋捕捞业属‘高危行业’。”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02年至2010年,海南省渔船发生事故148宗,死亡(失踪)168人,沉船169艘,经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努力构筑社会化妇女维权网络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努力构筑社会化妇女维权网络 按照省、市开展维护妇女权益“筑网行动”总体部署,萝北县委紧紧围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这条主线,积极创建平台,整合力量,突出抓好“维权机制建设、维权网络建设”,初步构筑起了“县委领导、妇联主管、各部门共同负责”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新格局,实现了妇女维权工作由以妇联为主体向多个部门联动配合转变,切实将维护妇女权益“筑网行动”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强大保障 开展“筑网行动”,维护好广大妇女合法权益,加强必须从加强领导入手。萝北县委高度重视,切实将这一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政法委书记为副组长,民政、司法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妇女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了全县“筑网行动”工作会议,以县委名义下发文件,明确职责分工,在全县形成了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妇联负责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为开展好维护妇女权益“筑网行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我们还将制度建设作为开展好“筑网行动”的重要举措,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妇女维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妇女维权信访接待制度、“蒲公英”法律宣讲团工作制度、

妇女维权案件交办、转办制度等工作机制。通过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仅使维权工作领导小组从建立伊始便有了准确的职能定位,走上“虚设单位实职化”的路子,而且还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任务职责,使之从客串的角色变成了妇女维权工作的责任主体。为确保将“筑网行动”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我们还将其列为县委督办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跟踪问效,强化落实,为扎实推进“筑网行动”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为维护妇女权益搭建七大平台 为开展好“筑网行动”,我们县委坚持全力支持,竭力相助,做到给人、给权、给物、给资金。在确定参加“筑网行动”的部门时,考虑到工作需要,在按照省市确定由妇联、民政、法院、公安、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6个部门联合筑网的基础上,又将财政、卫生、联通、文化广电体育等单位纳入到维权体系中,并依据工作职责将各成员单位划分成7个维权小组,努力构建七大妇女维权社会网络。①以妇联为主体,构建咨询投诉网,通过建立信访窗口,在县、乡(镇)开通12338维权热线,积极为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帮助;②以县司法局为主体,构建司法保护网,通过成立妇女维权工作部,切实提供法律援助;③以县法院为主体,构建法律援助网,通过专门成立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审判庭,

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

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 松基三井——全称为松辽盆地第三号基准探井,是大庆油田最早的出油井,井址位于现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永胜村。正是它喷出的工业油流,标志着在黑龙江的松嫩平原上找到了大油田,中国石油工业历史上从此掀开新的一页,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1958年初,国家在松辽盆地展开大规模石油勘探。同年七八月,松基1井、松基2井先后开钻,均未见到工业性油流。11月24日,原石油部正式批准松基三井设计方案。1959年初,担任松基3井钻井任务的32188钻井队在完成松基1井后,把庞大的钻机拆成几大件,靠人拉肩扛把几十吨的设备用5台卡车运到松基3井井位。 1959年4月11日,松基三井正式开钻,钻至井深1050米时开始取心,在1461.76米完钻试油,9月26日喷出工业油流。随着松基三井的喷油,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庆石油大会战于1960年4月拉开帷幕,37支会战大军的4万多人马从四面八方云集大庆,书写着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 松基3井喷出工业油流是发现大庆油田的基本标志。为纪念在国庆十周年前夕松基三井首次出油,国家将油田内的肇州大同镇改为大庆镇,油田正式定名为大庆油田,并在油井南15米处,矗立起“松基三井完钻喷油纪念碑”。1986年,“松基三井完钻喷油纪念碑”被定为黑龙江省重点保护单位。 198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为纪念松基三井喷油三十周年,决定重修松基三井纪念碑。它设在一个高0.9米的平台上,东边是松基三井所用的大罗马型采油树,两横一竖3根3寸管上有6个节门,绿色的管,红色的节门手轮。采油树西侧是一个用30吨重不规则六面体天然花岗岩建造的“松基三井”纪念碑,寓意在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时所建。 1997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松基3井”的发现被评为国家特等奖。2001年5月,“松基三井”被国务院定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文物。目前,这里还是大庆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松基三井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散发着钻石一般的永恒魅力。

北斗卫星导航论文

结课论文 学院:电气学院 班级:电气信息类11-01 姓名:王俊博 学号:311108000123

北斗导航系统在灾难救援和海洋搜救方面的应用及推广 摘要:随着近年来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及我国对海洋权益的注重不断加大,原有的技术手段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这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已日趋成熟,为灾难救援及海洋搜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探讨了北斗导航系统在灾难救援及海洋搜救方面的成功案例及其推广方法和意义。 关键字:北斗导航系统、全天候、高精度、定位、导航、灾难救援、海洋搜救 引言:传统灾难救援方法主要靠人力、机械来完成,但对于地形复杂区域 及面积广大地区的救援往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对救援目标的搜救造成很大的困扰,另外在对偏远地区的进行搜救时往往存在信息中断,给搜救指挥带来难题。另外我国海域广大,渔民众多,海洋事故也层出不穷,由于海洋面积广大,目标存在位置不详及海洋风向和洋流对目标位置的改变不确定性,使得海洋搜救的成功率长期低下。而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这给灾难救援和海洋搜救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救援的成功率。 1 北斗导航在灾难救援方面的应用 北斗导航系统已多次成功运用于灾害监测与救援行动,尤其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迅速给一线救援部队,配备了“北斗”终端机。该终端机不但能接收“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还可以用短报文的形式与指挥中心取得联系。指挥人员在监控中心可随时通过监控屏幕,关注每个救援小组的位置信息,必要时以短报文形式发出监控指令。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另外“北斗”系统曾每隔15分钟,向指挥中心传回唐家山

淘宝网采用什么技术架构来实现网站高负载的

淘宝网采用什么技术架构来实现网站高负载的时间:2010-09-15 时间过得很快,来淘宝已经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自己也感受颇深。 下面就结合淘宝目前的一些底层技术框架以及自己的一些感触来说说如何构建一个可伸缩,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分布式互联网应用。 一应用无状态(淘宝session框架) 俗话说,一个系统的伸缩性的好坏取决于应用的状态如何管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试想一下,假如我们在session中保存了大量与客户端的状态信息的话,那么当保存状态信息的server宕机的时候,我们怎么办?通常来说,我们都是通过集群来解决这个问题,而通常所说的集群,不仅有负载均衡,更重要的是要有失效恢复failover,比如tomcat采用的集群节点广播复制,jboss采用的配对复制等session状态复制策略,但是集群中的状态恢复也有其缺点,那就是严重影响了系统的伸缩性,系统不能通过增加更多的机器来达到良好的水平伸缩,因为集群节点间session的通信会随着节点的增多而开销增大,因此要想做到应用本身的伸缩性,我们需要保证应用的无状态性,这样集群中的各个节点来说都是相同的,从而是的系统更好的水平伸缩。 OK,上面说了无状态的重要性,那么具体如何实现无状态呢?此时一个session框架就会发挥作用了。幸运的是淘宝已经具有了此类框架。淘宝的session框架采用的是client cookie实现,主要将状态保存到了cookie里面,这样就使得应用节点本身不需要保存任何状态信息,这样在系统用户变多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应用节点来达到水平扩展的目的.但是采用客户端cookie的方式来保存状态也会遇到限制,比如每个cookie一般不能超过4K的大小,同时很多浏览器都限制一个站点最多保存20个cookie.淘宝cookie框架采用的是“多值cookie”,就是一个组合键对应多个cookie的值,这样不仅可以防止cookie数量超过20,同时还节省了cookie存储有效信息的空间,因为默认每个cookie都会有大约50个字节的元信息来描述cookie。

大庆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大庆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魏纪德;林春明;杜庆龙;张同意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1(022)001 【摘要】大庆油田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寻找和开发剩余油非常重要。大庆油田3个密集井网区的实验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影响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大型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砂体物性变差的部位,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薄砂层或孤立的小透镜体中;沉积韵律层渗透性的差异控制剩余油的纵向分布,厚油层顶部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段。另外,开发因素对剩余油的分布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成因的砂体中,剩余油分布不同。分流河道砂体、分流间砂体及水下分流砂体因非均质性严重,故易形成剩余油。%The test results of three dense well net regions in DaqingOilfields indicate that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planar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oil.In large channel sand bodies,the residual oil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laces with poor physical property;in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ies,the oil is usually preserved in thin sand laminaes and sand lens.The top part of thick oil horizon favours the enrichment of residual oil,and exploration factor also has some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isidial oil. 【总页数】3页(57-59) 【关键词】剩余油;沉积微相;砂体;分布;大庆油田 【作者】魏纪德;林春明;杜庆龙;张同意

大庆超浅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技术

大庆超浅稠油油藏水平井钻井技术 1钻井技术难点分析 要避免使用特种装置及设备,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 下技术难点:(1)目的层垂深浅(280m,全井造斜率较高; (2)松散地层、流砂层大尺寸井眼不易造斜;(3)直井段浅、钻具加压及套管下入困难;(4)全井钻遇地层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漏、涌、卡、泥包的风险。 2关键技术及解决措施 2.1井身结构设计优化 通常需要封隔并保护淡水层和非固结地层;封隔块状的蒸发岩(蒸发盐)和易出故障的页岩层段;在钻异常高压层段前先封隔易漏失层位;在钻正常压力层段时先隔开异常高压层;不同压力层系地层或需采用密度相差较大的钻井液来控制的地层不处于同一裸眼段;避免过长的裸眼。 (1)用/311.2mm钻头下入/ 273.05mm套管圭寸固流砂层;(2)采用/ 228.6mm钻头下入/ 177.8mm技术套管下深至着陆点20m 以前;(3)采用/ 152.4mm钻头应用裸眼悬挂/ 127mm筛管方式完井,便于开采稠油。 2.2井眼轨道设计 该区块设计基于如下考虑:(1 )根据大庆油田中浅地层造斜规律确定造斜率。(2)垂深55-120m 的流砂层内造斜困难,

并考虑目的层可能出现的提前和滞后情况,第一造斜段长取 120m造斜率取5° /30m°( 3)表套圭寸固流砂层后,第二造斜段段长238.32m、造斜率取8.5 ° /30m (4)根据工具造斜能力,井斜角探油顶88°设计结果如图1 所示。 2.3地表定向技术 由于定向井段短(平均段长350m,造斜率要求高 (8.5 ° /30m),轨迹控制难度大,存在进入目的层(探油顶) 时井斜达不到要求的脱靶风险,同时为避免使用斜直井钻机和地面陀螺测斜仪等特种设备,因此需要从地表就开始定向造斜施工。但使用MW定向存在仪器未出隔水管磁干扰严重,方位测不准(MW的BT值>1.2 )的难点,影响定向作业。 现场应用地面罗盘方位校准工艺,替代了斜直井钻机和地面陀螺测斜仪,消除磁干扰影响。操作程序:( 1)将设计的网格方位换算成磁方位;( 2)使用高精度罗盘在钻台下远离磁干扰处测出点方位,做出标识;( 3)移动位置,根据“两点一线” 原理,使标识两处标识与钻台位于一条直线上;( 4)校准位置,使标识与钻具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 5)转到钻具,使工具高边与标识位于一条直线上,并做好标记;( 6)依据地面标识方 位线滑动定向。 2.4流砂层高曲率井眼轨道精细控制技术 ( 1 )造斜点浅平段加钻压困难直井段钻柱重量轻,造斜段和水增大加重钻杆使用比例,一开、二开全部使用加重钻杆,三

大庆油田探井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82西部探矿工程2019年第2期 大庆油田探井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盖利庆 **收稿日期:2018-07-11修回日期:2018-07-20 作者简介:盖利庆(1983-),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丁程师,现从事油气地质勘探工作(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气分公司,黑龙江大庆163100) 摘要:随着大庆油田的发展,受地质因素影响,产量下降明显,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勘探区 域为了增加产量,保证经济效益,引入了长井段水平井钻井,它是目前最有效的开发方式,详细分析 介绍了大庆油田的探井水平井钻井工艺,提出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并优化各个环节,为大庆油田的 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大庆油田;产量下降;优化水平井钻井;技术支持 中图分类号:TE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2-0082-03大庆油田经过多年开采,受各种因素影响,各个区 块产量逐年下降,尤其外围油田,单井产能低,并且由 于长期的注水开发和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原油 产量下降,产液含水率很高,给油田的持续稳产带来了 巨大圧力,所以需要勘探新区块,同时引入新的开采方 式,达到开源增产的目的,使大庆油田可持续开发目前,大庆外围勘探效果明显,各个区块都有一定 程度的可采储量,但是直井探井在实际开采中受地层 孔渗低、各向异性强的影响,单层产液量很低,根据同 类油气田的实际开发方式对比,发现水平井的钻井技 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先期投入高,但是随着采油的 进行,产量的升高,其投入所占的比例相对直井低,能达 到数倍直井的产量,在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加强经济核 算方面效果突出,已成为各个油田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 技术之一叭因此,在大庆油田外围探井引入水平井钻 井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扶余等致密地层,但由 于水平井钻井的技术含量较高,开采施工过程难度较 大,所以深入研究大庆油田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为大 庆油田开发过程中保护油田、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技术 保障,也为同类油田的开发提供较好依据和方向。 1大庆油田探井水平井应用的必要性大庆油田外围是低孔渗储层,尤其是在扶余、杨大城 子等层组,产能较低,岩石以致密砂岩为主,有较少裂缝 孔隙,渗透率和孔隙度都较低,且层厚较薄,突变明显,是 低孔渗砂岩储层。对于此类油层,引进水平井钻井是最 为适合的一种开发方式,可以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水平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向井巴如图1所示, 以导眼井为直井段.分析水平井层位的砂岩分布,以水 平钻井追踪砂岩,其最大井斜角在90。上下波动,尽可 能保持钻头在目的层中穿行。其主要优点是加大泄油 面积叫增加单井产量.同时减少直井钻井,经济性十分 显著 缺点是.受地层影响较大.砂体不连续,人为施 工等因素,都会影响钻井的方案.风险相对直井较大。 结合大庆油田外围的低渗油藏的特点,水平井的生产 在该类油田是最佳的开发方式'图1水平井结构示意图 2大庆油田探井水平井钻井工艺的关键技术针对大庆油田外围探井水平井钻井的特点,提岀 了水平井钻井的主要问题。 2.1井眼轨道优化设计技术在探井水平井钻井中,设计尤为重要,要以地质情

网络募捐的发展现状与风险规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8167294.html, 网络募捐的发展现状与风险规避研究 作者:王嘉棣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和线上支付平台不断普及,网络募捐逐渐成为我国募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慈善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实中也随即出现了一批长期通过网络方式支持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网络善客,新形势下慈善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延伸。但目前的网络募捐存在许多风险,诱发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公共利益受到威胁。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当前网络募捐的发展现状,试在探讨有效的网络募捐风险规避路径。 关键词:网络募捐;风险规避;健康发展 一、前言 近年来,网络募捐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慈善救助渠道,在社会中发展迅猛,网络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人借助以进行求助。而当前网络募捐规范化在法律上还是空白,网络募捐活动发起也比较随意,主要通过微博、微信转发和论坛等非正式途径,使得整个募捐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风险规避,捐助款项去向不明,因此一旦缺乏有效监管,网络募捐就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欺诈的工具和手段。深入了解网络募捐这种新兴的社会募捐形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提升网络募捐公信力,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慈善中的作用,对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二、网络募捐的发展现状 网络募捐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社会募捐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因为其相对传统募捐而言,具有效率高、投入低、范围广等优势而选择这种募捐渠道筹集善款。网络募捐灵活的救助方式弥补了我国社会救助网络欠缺和机制僵化所带来的缺陷[1],救助渠道随之扩大,有力的 补充了传统慈善事业。目前的社会救助大多针对群体救助,网络救助无疑会扛起个人救助的大旗。在这个意义下,网络募捐将引起慈善捐赠方式的一场变革[2]。2013年3月,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首次发布了网络公益数据,数据显示,2012年网络公益发展迅速,公 益捐赠总金额超过3510万元,比2011年增长70%,显示出网络募捐的发展潜力。但现阶段,网络募捐作为一种新兴的募捐形态,存在着许多安全性方面的重大风险,主要有:募捐主体确认难、诚信危机以及法律和监管缺失等。这一方面降低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三、网络募捐的风险 (一)网络募捐缺乏真实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