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Eu()三元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研究(精)
Eu_III_Gd_III_HTTA_POA_Phen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

摘 要:合成一系列关于Eu(III)/Gd(III)与α-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对甲氧基苯甲酸(POA)和邻菲罗啉
( P h e n ) 的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对这些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
成为 Eu Gd (POA)(TTA) Phen (x = 0~1)。配合物 Eu(POA)(TTA) Phen 的荧光激发光谱并不是配合物 Eu(TTA) Phen
16.15 16.50 16.75 16.79
16.42 16.62 16.67 16.72
46.76 46.72 46.63 46.64 46.50 46.59 46.43 46.54
2.45 2.43 2.42 2.36
2.51 2.50 2.50 2.49
3.08 3.01 2.97 2.94
配合物 Eu(POA)(TTA)2Phen 的合成 首先把 Eu2O3 溶 于热的盐酸,蒸发至近干后用乙醇稀释配成0.1 mol/L乙 醇溶液。HTTA、POA 与 Phen 按 2∶1∶1 的物质的量之
比分别配成乙醇溶液。随后,把 EuCl3 与 HTTA 按 1∶2 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并调节 pH 值至 5.5,水浴加热, 搅拌、回流40 min。然后,根据化学式Eu(POA)(TTA)2Phen 的物质的量组成比,把 Phen 与 POA 滴加到反应混合液 中,调节 pH 值至 6.5,将混合液转入高压釜中,130 ℃ 高温下反应 8 h 后取出冷却,过滤桔黄色沉淀并用乙醇 与蒸馏水洗涤两次,用乙醇重结晶提纯即得到产品。
配合物
Rare earth Exp. Calc.
C
H
N
Exp. Calc. Exp. Calc. Exp. Calc.
eucl3的发光谱

eucl3的发光谱
Eucl3,即三氯化铕,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铕的氯化物。
它具有特定的发光性质,在发光谱中表现出独特的光谱特征。
首先,当我们观察Eucl3的发光谱时,可以明显看到在某些特定波长光的激发下,Eucl3能够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这是因为Eucl3中的铕离子Eu3+在吸收能量后,会跃迁到不同的激发态,然后再回落到较低的能级,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特定颜色的光。
这种发光现象是由于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产生的。
具体来说,Eucl3的发光谱主要包括红光、绿光和蓝光三个主要部分。
在红光部分,Eucl3主要发射出波长在612-625nm范围内的光,这部分光的颜色主要为红色。
在绿光部分,Eucl3主要发射出波长在505-515nm范围内的光,这部分光的颜色主要为绿色。
在蓝光部分,Eucl3主要发射出波长在465-475nm范围内的光,这部分光的颜色主要为蓝色。
除了这三个主要部分外,Eucl3的发光谱还包含一些其他的发射峰,这些发射峰的波长和强度取决于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以及Eucl3的浓度等因素。
这些发射峰的存在使得Eucl3的发光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另外,Eucl3的发光谱还具有稳定性高、寿命长的特点。
这意味着Eucl3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发光性能,从而在显示、照明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Eucl3的发光谱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和稳定的发光性能,这些特点使得Eucl3在显示、照明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研究Eucl3的发光性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类似化合物的发光机制,从而为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铕(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L1 铕 (Ⅲ)配合物 的合成 氯 化 铕 (EuC1。·6Hz0)的纯 度 为 99.99 ,苯 甲酰 丙 酮
(BA,benzoylacetone),1,10一邻菲 咯啉 (Phen,1,10一phenan— throline),2,2’。联 吡啶 (bipy,2,2’bipyridy1),三 苯基 氧磷 (TPPO,triphenylphosphine oxide)及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配体外 ,还需要满足多配位的第二配体 ,第二 配体 的引入 影 响铕配合物的发光效率 和发光强度[6]。
为了提高稀 土配合物 的发光效率和发 光强度 ,第二 配体 的选择非常重 要。目前 ,很多研究 工作主 要集 中在 选择 、设 计和合成新 型配体 ,提 高稀土 配合 物 的发光效 率[ _9l。其 中 对它们进 行能量传 递 、电子转 移和 光学 性质 的研 究很 有意 义r】 。本文合成 了以苯 甲酰丙 酮为第 一配体 的铕 (Ⅲ)配合 物 ,研究 了第二配体对铕 (UI)配合物发光性 能 的影 响。通过 光谱 分析 ,表明第 二配体主要通过能级结构影 响铕配合物 的 发光特性 。
, 再 由无辐射跃 迁将 能量传递 给稀 土离子 ,使稀土离子受 到激发跃迁 到激发态 ,当稀 土离子 由激发态 回到基态时产生 荧光。稀土配合物的发光主要取 决于 中心 离子 、能 级及配体 的结构 。铕配合物 的发光 主要来 自于 Eu抖 的 I)u一 Dz的特 征发射峰 ,其发射峰位 于 617 nIn左 右 ,不 随配体 的不 同而 发 生改 变 。目前 研 究 最 多 的是 二 酮 类 、羧 酸 及 羧 酸 盐 类 配 体 ,这两类配体的三重态能级能够与 Eu什的。D0能级很好匹 配 ,有效 地将受激能量 传递给 中心离子 。同时 ,稀土 中心离 子倾 向于高配位数 ,除满足 电荷平衡的有机负离 子作 分析
(EuxRE1-x)(β-NTA)3Phen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20 40型元素分析 仪测定 ;红外 光谱用 Ne u 7 T R光谱 x s60F I 仪测定 , 品加 KB 压 片 ;差 热一 重用 岛 津 D G 5 样 r 热 T -0型差 热一 热重分析仪测定 ; 核磁共振氢 谱是 以氘代氯仿作溶剂 , 用 B u e _0 r krAC 4 0型核 磁 共 振 仪 测 定 ;荧 光 分 析 用 S i d u hma z
12 2 配合 物 的 制 备 ..
高铕配合物的荧光强 度 , 而且可 以降低材 料成 本 。 本文 选用 l T fN A 为配 阴离 子 ,以邻菲 咯啉 为协 同配体 ,分别掺杂 非荧 - 光离子 以及荧光 稀土 离子 T 3 b 形成 新 的配 合物 ,结合 红外 光谱 、 元素 分 析、差热一 重等 方 法对 配合 物 进 行 了表 热
征, 对其荧光性能进行 了研究 。
将 0 2 96g 0 9mmo) - .3 ( . 1 萘基 甲酰三氟丙酮和 0 0 95 l f . 5 g 0 3mmo) (. 1的邻 菲咯啉加入到 5 0mL圆底烧瓶 中 , 用约 1 O
mL无水 乙醇溶解 ,置于 6 O℃恒 温水 浴 中搅 拌 0 5mi, . n 然 后分别加 入按不 同计量 比( u : E 3 或 E3 : 3 u Tb 分别 为
( uRE 一 )jNT 3 h n配 合物 的合 成 、表 征 及 荧光 性 能 研 究 E , (- A)P e B
王连蒙 赵永亮h ,张 梅 高德青。 , ,
1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3 .五普塔尔大学 ,德国 五普塔尔 4 19 2 1
00 2 101 1 0 7 081
光效率 。 这类 配体与镧系离子形成稳 定 的六元环 , 接吸 收 直 激发光并有效 的传递能 量 , 尤其是在协 同配体 的存 在下可 以 大大提高发光效率 。 研究 表 明 , 稀土 发光配 合物 中掺 入非 在 荧光稀土离子可提高配合物 的发 光强 度[ 。 用掺 杂方法在 3 采 3
Eu(Ⅲ)、Tb(Ⅲ)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中, 我们基于 B一二酮类配体的优 良配位性能及较 强敏化稀土离 子发光 的作用 , 以吡啶 一26一二 甲酸为起始原 料合成 了一 种新 , 型 B一二酮配体 4一( 2一乙酰基 一 3一氧代丁基 ) 吡啶 一 , 2 6一二 甲酸 甲酯 ( , L) 同时分 别制备了该配体与稀 土离子 E (I) T uI 和 b I (l) I 的配合物 , 1 通过荧光光谱考察 了配体 L对稀土离子 E (I) uI I 和 T (I) b I 的敏化性能。 I
韩洪 星
( 中南大 学化 学X _ 学院 ,湖 南 长沙 T - 40 8 ) 10 3
摘 要 : 以吡啶 一 , 二甲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 B一 26一 二酮配体4一 2 ( 一乙酰基 一 氧代丁基) 3一 吡啶 一 , 一 26 二甲酸
甲酯 ( , L) 其结构通过 红外 光谱 和核磁共振氢谱得 以确定。 同时制备 了该配 体与稀土 离子 E (I) r (I) u I 和 r I 的配合物 , I b I 通过元 素分
A s a t U igp r ie一 , b t c : s yi n 2 6一dcroy cai s t t g tr l anvliaddm ty 4一( r n d i b xl c a a i ei , oe l n i e l a i d s rn ma a g h 2一ae l 3一 ct 一 y oo uy) yiie一 , dcro y t w s y tei d h g n a h rc r e yI n H MR x b t p r n 2 6一 i b xl e a nhs e .T el a dw s a t i db a d1 N .Moevr i 1 d a a s z i c a ez R roe, t s
Eu(Ⅲ)/Gd(Ⅲ)-HTTA—POA—Phen酉己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

h l r c n ee h e n o c f oe n eGd o s oteE ( I c mpe e i la, eo t m o c nrt no T ef o se c n a c me t f o u rs e c ue n l c in t h uI ) o lx s s e r T I c h p mu c n e t i i ao f Gd s . moa a t n . eitr o eua eg a s r t e (OA)丌 A) h na dE (OA) A) h na — ¨i 4( l f ci )T em l l e ryt f we nGdP 0 r r o h n c r n r eb n e , e u P P n ( TT , e p P
s a n n lcr ni c n i gee to cmir so e T erc mp sto saer v ae ob coc p . h i o o i n l e ldt eEu Gd(O ) A 2hn = ~1 T e urscn i e . P A( Tr ) e 0 ) h f oe-et P . l
( h n 的配合物 ,并运 用元 素分析 、红外 光谱 与 扫描 电镜 对这 些配合物进 行表征 。 结果表 明 :这些 配合 物的 组 P e)
成为 E . u
一
与 E (O ,h n的 荧光激发光谱的 简单组合 ,配体 1r 因化学环境不 同,在 配合物 E (O ( T ,h n中的激 uP A) e P _A uP A) A) e T P 发带比在 配合物 E ( T h n中的激 发带发生 明显 的蓝移 ,这说 明新 的配合物 已经 生成 。共发光 Gd+ uT A) e P 离子对 配
β-二酮类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β-二酮类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
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β-二酮类稀土(Eu,Tb)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研究背景:
稀土材料是具有特殊光学、磁学、电学等性质的重要功能材料。
稀
土配合物作为稀土材料的一种有机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光
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荧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医药、光电感
应发光等领域。
而β-二酮类化合物是合成稀土配合物的一种常用配体,
其结构简单,易合成,而且能够与稀土离子配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合成β-二酮类稀土(Eu,Tb)配合物,并研究其光学性能。
具体内容如下:
1. 合成β-二酮类配体及稀土(Eu,Tb)配合物。
2. 通过FT-IR和UV-Vis对β-二酮类配体和稀土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3. 测定β-二酮类稀土(Eu,Tb)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探讨。
4. 研究β-二酮类稀土配合物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发光性能变化。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质,并为其在
荧光传感器和光电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特别是对β-二酮类
稀土(Eu,Tb)配合物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发光性能变化进行研究,对于
探究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铕_柠檬酸_1_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

铕-柠檬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X陈 野1,蔡伟民1,2,崔 丹1,孙晓君1(1.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 200030) 摘 要:合成了铕的柠檬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第二配体的加入能有效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对铕的发光有增强作用。
关键词:荧光;稀土;柠檬酸;1,10菲咯啉中图分类号:O614.338;O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277(2002)04-0013-03 近年来,由于稀土元素发光强度高、单色性好的特点,同时稀土配合物更能通过“天线效应”产生更高的能量转移效率而发出强荧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
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3]。
在15种稀土元素中,因其电子结构的不同,只有钐、铕、铽、镝能发出强荧光。
钐和铕的电子结构分别为[Xe] 4f5和[Xe]4f6,通过电荷跃迁产生荧光,铽和镝的电子结构分别为[Xe]4f8和[Xe]4f9,而易于f-d跃迁产生强荧光,且它们的激发态常与有机物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匹配,能量转移效率高而更易合成出强荧光的有机配合物[4]。
其中铕的性质最好,它不仅易于生成多元配合物,而且发光性质很好。
本文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铕-柠檬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
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和热谱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考察。
1 实验1.1 试剂Eu2O3纯度为99.99%,柠檬酸、1,10菲咯啉、氢氧化钠、乙醇等均为分析纯。
1.2 配合物的制备1.2.1 二元配合物的制备将一定量的Eu2O3溶于1∶1的盐酸中,在电炉上加热蒸去溶液中多余的盐酸。
用20%的氢氧化钠调pH至6~7。
将一定量的柠檬酸和1,10菲咯啉分别用1∶1的乙醇水溶液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Eu(Ⅲ)三元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研究方璞龚孟濂*i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摘要:本论文合成了β-二酮及其Eu(Ⅲ)三元有机配合物,并用1H-NM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检验并比较其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3种Eu(Ⅲ)三元配合物均为优良的光致发光材料,其跨越400 nm的激发带使之适用于涂覆在近400 nm InGaN芯片上,制备红色LED。
关键词:β-二酮Eu(Ⅲ)有机三元配合物荧光发光二极管一前言半导体白光发光二极管(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WLED)是一种继白炽灯泡、普通和紧凑型荧光灯与各种类型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D)之后新的固体光源。
本学位论文以稀土Eu3+有机配合物作为探求新型的、高效的LED用红色发光材料的研究对象,进行有机配体及其Eu3+s三元有机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光致发光性能研究,并应用于制备近紫外光半导体芯片激发的LED,探索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二合成实验(一) EuCl3溶液的制备(二) 乙酰联苯(ACBP)的合成[1][2](三) 联苯甲酰三氟丙酮(BPTFA)的合成[3]BPTFA元素分析测定值(计算值),%:C 62.17(65.75),H 3.909(3.767)。
BPTFA的FAB MS、1H NMR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
(四) 二元配合物Eu(BPTFA)3(H2O)2的合成[4]—————————————创新项目:第六届化学院创新化学研究基金项目第200604号第一作者:方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指导教师:龚孟濂cesgml@Eu(BPTFA)3(H2O)2元素分析测定值(计算值),%:C 55.44(55.44),H 3.098(3.477)。
(五) Eu(Ⅲ)有机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分别以邻菲啰啉(1,10-phenanthroline,phen)、联吡啶(bipyridine,bpy)和三苯基氧化膦(Triphenylphosphine oxide,TPPO)为第二配体,与Eu(BPTFA)3(H2O)2二元配合物反应,制备Eu(Ⅲ)有机三元配合物。
Eu(BPTFA)3phen:EuC60H41N2O6F9元素分析值(计算值),%:C 59.46(59.60),H 3.017(3.394),N 2.250(2.322)。
Eu(BPTFA)3(TPPO)2:EuC84H63O8F9P2元素分析值(计算值),%: C 63.41(63.64),H 3.746(3.914)。
Eu(BPTFA)3bpy:EuC58H41N2O6F9元素分析值(计算值),%:C 58.91(58.78),H 3.077(3.463),N 2.342(2.365)。
由元素分析结果可知,合成的Eu(Ⅲ)有机三元配合纯度都较高。
三结果和讨论(一) 热重分析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几种Eu(Ⅲ)三元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都在327 ℃以上,适合在WLED(不低于150℃)与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odes)(不低于250 ℃)中应用。
(二)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参照有关文献[5]-[7]对配合物和配体的红外谱图作归属,见表3.2。
表3.2 Eu(Ⅲ)三元配合物的红外吸收数据归属(cm-1)Table 3.2 Assignments in IR spectra of the europium(Ⅲ) complexes (cm-1)以上结果表明phen和BPTFA均与Eu3+配位而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
(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0030040050060070001x1042x1043x1044x1045x1046x1047x1048x104ε/ L ·m o l -1·c m -1Wavelength / nm图3.3 配体与Eu(Ⅲ)-BPTFA 配合物在CHCl 3溶液(1×10-5 mol·L -1)的紫外-可见吸收图 Fig.3.3 UV-Vis spectra of the ligands and its Eu(Ⅲ) complexes in CHCl 3 solution (1×10-5 mol·L -1)Eu(Ⅲ)与配体配位,形成二元配合物和三元配合物后,相比于自由配体,对近紫外光有更强的吸收。
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摩尔消光系数都有所增大,约为自由配体的1.25-2倍,这有利于配体吸收近紫外激发光的能量,传递给Eu 3+中心离子发光。
(四) Eu 3+配合物固体粉末的荧光光谱在加入了二配体后,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比二元配合物明显增加,其荧光强度顺序为:Eu(BPTFA)3bpy >Eu(BPTFA)3phen >Eu(BPTFA )3(TPPO)2。
其中,Eu(BPTFA)3bpy 的最强发射峰的相对强度最高,为1.20×107。
由荧光分析可知:合成的3种Eu (Ⅲ)三元配合物均为优良的光致发光材料,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强烈的Eu 3+离子特征红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3种Eu (Ⅲ)三元配合物在400 nm附近都有很强的激发带,适合被400 nm 紫光InGaN 基芯片激发而发出Eu 3+离子特征红光。
(五) Eu(Ⅲ)配合物涂布InGaN LED 的发光性能以合成的3种Eu(III)配合物荧光粉与环氧树脂(Epoxy resin)按一定比例混合,涂覆在400 nm InGaN芯片上,所用的环氧树脂和InGaN芯片均由佛山国星光电有限公司提供。
Eu(BPTFA)3phen、Eu(BPTFA)3(TPPO)2和Eu(BPTFA)3bpy这3种配合物荧光粉制成的LED 色纯度较高,由光谱发射计算出其CIE色度坐标值为:Eu(BPTFA)3phen (x = 0.636, y = 0.324),Eu(BPTFA)3(TPPO)2(x = 0.593, y = 0.286), Eu(BPTFA)3bpy (x = 0.640, y = 0.321),与NTSC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颁布的标准红光色度值(x = 0.67, y = 0.33)或是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标准红光色度值(x = 0.64, y = 0.33)相比较,均非常接近。
三种配合物荧光粉制成的LED 色度坐标图见图3.5,各图中E点为理想化的白光,色坐标值为(0.33,0.33),X点为LED的发光颜色,可见制得的各LED的色度坐标都落在红光区。
第二配体的差异会影响配合物与涂布LED管所使用的环氧树脂的兼容性,因此,荧光粉固体粉末自身发光和LED用荧光粉发光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这是我们设计有机荧光粉必须考虑的因素。
Eu(BPTFA)3phen Eu(BPTFA)3(TPPO)2 Eu(BPTFA)3bpy图3.5 3种Eu(III)配合物的LED色坐标图Fig 3.5 CIE chromaticity diagram of LEDs fabricated with three Eu(III) complexes 设计、合成了3种Eu(Ⅲ)有机三元配合物,热分析和荧光分析表明它们都是热稳定性高、光致发光性能优良的红色发光材料;选择合适的配体可以使荧光强度大大增强。
合成的三种Eu(Ⅲ)有机三元配合物均被涂覆在400nm InGaN芯片上,成功制备了明亮的红色LED,说明它们是优良的LED用红色发光材料;如与合适的蓝色发光荧光粉和绿色发光荧光粉配合,可望制成白光LED。
致谢感谢龚孟濂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许贵真师兄的不吝赐教与帮助,感谢苏锵院士小组提供的仪器设备以及王静与张剑辉老师的帮助。
同时感谢佛山国星光电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ZB2003A07)的支持。
参考文献[1] Ricard F, Schulz T, Hartmann R W, 5-Phenyl Substituted 1-Methyl-2-pyridones and 4’-SubstitutedBiphenyl-4-carboxylic Acids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as Inhibitors of Steroid-5ά-reductase Type 1 and 2, Bioorg. Med. Chem., 2002, 10: 437-448[2] 瞿军,陈志荣,何玉生等, 2,4-二氟联苯的Friedel-Crafts乙酰化工艺研究,精细化工, 2000,17(11):637-639[3] 钟增培,蒋腊生,有机合成化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121-124[4] Melby L R, Rose N J, Abramson E, et al, Synthesis and Fluoroscence of some Trivalent Lanthanide Complexes, J. Am. Chem. Soc., 1964, 86: 5117-5125[5]Arvind M, Sageed K, Studies on bis(p-dimethylaminobezylidene)benzidine complexes of trivalent lanthanides, [J]Indian. J. Chem., 1986, 25A: 589-594[6]张若华,詹亚力,铕(III)的双亚砜混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光谱,[J]无机化学学报,1995, 11:140-146[7]刘金霞,杨汝栋,1,5-二苯基-1,3,5-戊三酮(H2DBA)及邻菲啰啉(phen),羟基离子([OH-])稀土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93,9:204-209Preparation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Europium(Ⅲ) ternary organic complexesPu Fang, Menglian Gong*School of Chemist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Abstract:In this study, a beta diketone and its Europium(Ⅲ) ternary organic preparation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prepara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NMR, EA, TG, IR, and UV analysis methods to their properties. Their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y all could be used as a red power sealed with near 400 nm InGaN clip for red color LED with narrow full-width at half-maximum(FWHM).Kewords: beta diketones, europium(III) ternary organic complexes, photoluminescence, light-emitting diode(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