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第1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目标二乘方的应用习题课人教

(2)第②行数、第③行数分别与第①行数有什么关系?
解:第②行的每一个数是第①行对应的数除以-3得 到的;第③行的每一个数是第①行对应的数乘以2再 加上1得到的.
(3)设a,b,c分别是每行的第6个数,求a+6b+c的值. 解:a=729,b=-243,c=1 459, 所以a+6b+c=729+6×(-243)+1 459=730.
2 【中考•宜昌】(1)根据已知条件填空: ①已知(-1.2)2=1.44,那么(-120)2=_1_4_4_0_0_, (-0.012)2=_0_.0_0_0__1_4_4; ②已知(-3)3=-27,那么(-30)3=_-__2_7_0_0_0_, (-0.3)3=_-__0_.0_2_7__.
第1章 有理数
课1题. 2 有 理 数 的 乘 方 5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目标二 乘方的应用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B 2 3A 4B
5B 6B 7 8
答案呈现
1
【2019·淄博】
0
.
6
×5
b ac
6
+
1
2
∧
4
与上面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对应的计算任务是( B )
A.0.6×65+124 B.0.6×56+124 C.0.6×5÷6+412 D.0.6×65+412
方法技巧练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1日星期五上午10时36分18秒10:36:1822.3.1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上午10时36分22.3.1110:36March 11, 2022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1.5.1 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4
说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底数 ②指数
③读法 ④意义
⑤结果
(3) 310的意义是 10 个3
相乘。
(4)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
是 0 , 1 , 立方等于它 本身的数是 0, 1 , –1。
例1, 计算:
(1)-32 (2)3 ×23
(3)(3 ×2)3
(4)8 ÷(-2)3
对于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先 算乘方,后算乘除;如果遇到括号,就 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1.5.1 有理数的乘方(2)
填空:
复习
1、在 中,a叫做_底__数_,n叫做_指_数__
乘方a的n 结果叫做_幂___。 2、式子 表示的意义是n__个__a__相__乘_。
an
(1) 23 和 3 2 有什么不同? 想
(2)(2) 4和 24 呢?
一 想
(3) ( 3 )5与 35 呢?
4
猜想:1 2 22 23 263
264 1
若n是正整数,那么1 2 22 2n
2n1 1
思考2:
a+3=0
b -2=0
若(a 3)2 b 2 0, Nhomakorabea则ab1 _-_27_
a=-3 b=2 =-27
ab1 (3)21
小结
1、复习乘方的有关概念;
2、乘方运算的规律等;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解:(1)第①行数是
2,(2)2,(2)3,(2)4, .
例3 观察下面三行数:
-2,4,-8,16,-32,64,…;① 0,6,-6,18,-30,66,…;② -1,2,-4, 8, -16,32,… ;③
(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 么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学课件:1.5.1 第1课时 乘方(共15张PPT)

.
解:(1) (-4)3=(-4)×(-4)×(-4)=-64;
(2) (-2)4=(-2)×(-2)×(-2)×(-2)=16;
(3) 2 3 3= 2 3 2 3 2 3 =2 8 7.
思考: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 整数次幂都是0.
- 1 (当n为奇数时)
(9)(-1)n=
1
(当.n为偶数时).
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 幂
n 指数
2.乘方的符号法则: 底数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零的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3.注意:
an与an 二者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5.1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合理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难点)2.养成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对各种运算的法则、运算律和运算技巧已经比较熟悉,如果遇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你有信心进行准确的计算吗?下图是小玲和小亮的对话,你同意小亮的说法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1)(-5)-(-5)×110÷110×(-5); (2)-1-{(-3)3-[3+23×(-112)]÷(-2)}.解析:(1)题是含有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运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是本题中的乘除运算.要从左到右进行计算;(2)题有大括号、中括号,在运算时,可从里到外进行.注意要灵活掌握运算顺序.解:(1)(-5)-(-5)×110÷110×(-5)=(-5)-(-5)×110×10×(-5)=(-5)-25=-30; (2)-1-{(-3)3-[3+23×(-112)]÷(-2)}=-1-{-27-[3+23×(-32)]÷(-2)}=-1-{-27-2÷(-2)}=-1-{-27-(-1)}=-1-(-26)=25.方法总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用下面的口诀记忆:混合运算并不难,符号第一记心间;加法需取大值号,乘法同正异负添;减变加改相反数,除改乘法用倒数;混合运算按顺序,乘方乘除后加减.探究点二:数字规律探索为了求1+2+22+23+24+…+22015的值,可令S =1+2+22+23+…+22015,则2S =2+22+23+24+…+22016,因此2S -S =22016-1,所以1+2+22+23+…+22015=22016-1,仿照以上推理,那么1+5+52+…+52015=________.解析:观察等式,可发现规律,根据规律即可进行解答.则设S =1+5+52+53+…+52015,5S =5+52+53+54+…+52016,5S -S =52016-1,∴S =52016-14,故填52016-14. 方法总结:解规律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题.三、板书设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有理数的运算是数学中很多其他运算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加、减、乘、除、乘方这几种运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学生进行混合运算,首先应注意的就是运算顺序的问题.小组讨论有理数运算法则后,教师应提醒学生牢固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几项规定,特别是加入乘方以后,学生对乘方运算不熟悉,容易算成加法或底数与指数相乘.学生在运算符号多的时候容易出错,需要进行针对性讲解.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度为a ,CD 的长度为b ,则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A.3a+bB.3a-bC.a+3bD.2a+2b2.如图,轩轩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轮船航行到C 处观测小岛A 的方向是北偏西48°,那么从A 同时观测轮船在C 处的方向是( ) A.南偏东48°B.东偏北48°C.东偏南48°D.南偏东42°4.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1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试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设大和尚有x 人,依题意列方程得( ) A.()31001003xx +-= B.()31001003xx --= C.10031003xx -+= D.10031003xx --= 5.某种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时,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 A .200元 B .240元 C .250元 D .300元6.3x 的倒数与293x -互为相反数,那么x 的值为( ) A.32 B.32- C.3 D.-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xy5-的系数是3- B.22m n 的次数是2次 C.x 2y 3-是多项式D.2x x 1--的常数项是18.如果3x 2m y n+1与﹣12x 2y m+3是同类项,则m ,n 的值为( ) A.m=﹣1,n=3B.m=1,n=3C.m=﹣1,n=﹣3D.m=1,n=﹣3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2+a 3=a 5B .a 2•a 3=a 5C .(-a 2)3=a 6D .-2a 3b÷ab=-2a 2b10.如果温度上升10℃记作+10℃,那么温度下降5℃记作( ) A .+10℃ B .﹣10℃ C .+5℃ D .﹣5℃ 11.|-2|的倒数是( ) A.2B.-12C.-2D.12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3-是负数 B.若x 5=,则x 5=或x 5=- C.最小的有理数是零 D.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大于零二、填空题13.如果A 站与B 站之间还有C 、D 两个车站,那么往返于A 站与B 站之间的客车应安排_________种车票. 1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十条直线相交时最多有____个交点. 15.如果23x +与5互为相反数,那么x 等于___________.16.设一列数1a 、2a 、3a 、…、 a 2010中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都是35,已知a 3=2x,a 20=15,993a x =-,那么a 2011=_________________。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与反思

目标检测
1、在46中,底数是,指数,
2、(-4)7读做;
3、(-4)12的结果是数(填“正”或“负”);
4、计算:=;
5、计算:(-1)2n+(-1)2n+1=;
课后作业
教材p47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加深理解
对折3次可裁成8张,即2×2×2张;
问题(1):
若对折10次可裁成几张?请用一个算式表示(不用算出结果)
2×2×2×2×2×2×2×2×2×2
有10个2相乘
若对折100次,算式中有几个2相乘?
在这个积中有100个2相乘。这么长的算式有简单的记法吗?
问题(2):
2个a相加可记为:a+a=a×2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可记为: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探索法则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在练习设计中,设置不同难度的计算题,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得到提高。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重难点,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设计了一定的试题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
a×a=a2
3个a相加可记为:a+a+a=a×3
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可记为:
a×a×a=a3
4个a相加可记为:a+a+a+a=a×4
那么4个a相乘可记为:
a×a×a×a=a4
n个a相加可记为:a+a+…+a=a×n
n个a相乘可记为:a×a×…×a=an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1.5.1 乘方

首页
末页
目录
教材全面解读
易错易混警示
重点题型剖析
中考教材对接
注意
乘方就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因此可以利用有理 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乘方运算.根据乘方的意义可 知,我们现在所学的乘方中,其指数都是正整数.
首页
末页
目录
教材全面解读
易错易混警示
重点题型剖析
中考教材对接
例1 填空: (1)(-9)7的底数是__-_9____,指数是___7____,可读作 ___-_9_的__7_次__方____或__-9_的__7__次__幂_____,它表示 __7_个__-_9_相__乘_____,-97的底数是___9____,指数是 ___7____,可读作__9_的__7_次__方__的__相__反__数_____,它表示 _(-_(_2_)9_×_把_9_×2__9_×2__9_×2__9_×2__9写_×__成9_×_乘_9_方)__的. 形式为___72__4 __.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乘方运算的 先根据乘方的符号法则确定乘方的符号;
一般步骤
计算乘方的绝对值
首页
末页
目录
教材全面解读
易错易混警示
重点题型剖析
中考教材对接
(1)任何非零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奇 次幂没有这样的性质.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非零数的同一奇次 幂仍互为相反数,同一偶次幂相等. (3)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是1, -1的奇次幂是-1.
3 5
=
27 125
.
(3)-(-4)3=-[(-4)×(-4)×(-4)]=64.
(4) 33 = 3 3 3 = 27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 探究的能力
3.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找 1-2 个代表举例回答什么是底数、
指数、幂,并完成笔记。( an 各部分名称的示意图)
【活动练习】一个学生任意举一个幂的例子,另一个学生 回答该幂的底数、指数分别是什么?(讲学生举的 5 个例 子,以表格形式写在笔记上)(2min)
例 1:(预设的回答情况)
后期做题时还是分
完成板书例 2 的表格。 ②可能有学生会问:0 的底数、指数是什么?(0 单独
作为一个数字,它的指数是 1,底数是 0)
给学生展示 的机会,让学 生多读、多 想、多说、多 练。坚持以学 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的 教育思想。
【活动 2】自学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15min) 课本 P42/例 1,思考 1.学生活动内容:独立自学例 1,并完成思考(2min)
(三) 自主学习,探 究新知 (25min)
【活动 1】自学幂的各部分名称(10min) 1.学生自学课本 P41“从乘方的定义开始,一直到 41 页最 后一个字”。(自学时间:2-3min)
2.自学结束后,两人一组讨论。互相说说自己在自学中遇到 的问题(如果有的话),以及什么是底数、指数、幂。 (小组讨论时间:5min)
由复杂的同 一个数的连 乘形式到简
(2)请尝试用数学算式表示棋盘第写— —幂的形式; 由小学的正
数乘方到初
63 个 2
中新加入的
【追问】为了简便,根据上面的探究,你觉得 63 个 2 相乘 负数乘方。
还可以怎么表示?读作什么?
【回答】 263 ,读作:二的六十三次方
板书设计 第一块板
1.5 有理数的乘法 1.5.1 乘方 1. 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 a 相乘,即:
初二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ppt课件

6.(4分)(2017
)观察以下一列数的特点:0,1,-4,9,-16,25,…,则第11个数是( B )
A.-121
B.-100
C.100
D.121
7.(4分)给出依次排列的一列数:2,-4,8,-16,32,… (1)依次写出32后面的三个数:-__6_4_,__1_2_8_,__-__2_5_6__; (2)按照规律,第n个数为__(_-__1_)_n_+_1_×__2_n (n为正整数).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
1.(4分)(2017
)计算:-32×(-2)3的结果是( D )
A.36
B.-36
C.-72
D.72
四清导航
2.(4分)8-23÷(-4)×(-7+5)的结果为( B )
A.-4
B.4
C.12
D.-12
3.(7分)(1)计算-32+5-8×(-2)时,应该先算_乘__方___,再算__乘__法___,最后算__加__减___,正确的结 果为_1_2__; (2)计算2-[(1-8)×(-2)+(-10)]时,应该先算___小__括__号__里的,再算_中__括__号___里的,正确的结果 为_-_2__.
(3)-14-(1-0.5)× 1 ×[2-(-3)2]; 3
解:原式=-1+7=1. 66
四清导航
(2)(2017
)-12×2+(-2)2÷4;
解:原式=-1×2+4÷4=-2+1=-1.
(4)2×[5+(-2)3]-(-|-4|÷ 1 ). 2
解:2.
四清导航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中的规律探索
(2)第二行的数比第一行对应的数大2,第三行的数是第一行对应的数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