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3《绿色蝈蝈》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从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住所------“荒石园”里完成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散文,共十卷,二百万字,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的旁证材料。

法国文学界曾给法布尔“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称号,人们称他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在欧宏桔定居的9年中,法布尔开始殷勤写作,完成了61本科普书籍,有许多相当畅销,甚至被指定为教科书或辅助教材。

而版税的收入使得法布尔的经济状况逐渐获得改善,并能逐步偿还当初的借款。

这些科普书籍的成功使《昆虫记》一书的写作构想逐渐在法布尔脑中浮现,他开始整理集结过去卅多年来观察所累积的资料,并着手撰写。

但是也在这段期间里,法布尔遭遇丧子之痛,因此在《昆虫记》第一册末留下怀念爱子的文句。

1、感受诗歌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研讨点拨法。

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一、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及作者情况:篝.(gōu)火喑.(yīn)哑.(yǎ)静谧.(mì)螽.(zhōng)斯莴.(wō)苣.(jù) 大颚.(è)嗉.囊(sù)喙.(huì)窸.(xī)窣.(sū)吮.(shǔn)吸喧嚣.(xiāo)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取信息。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3《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3《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特征:(外形)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拟人 生动
教学反思
第23课《绿色蝈蝈》导学案
导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 点
作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笔法,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难 点
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课 型
现代文阅读课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1.法布尔在文中对绿色蝈蝈的描写细腻、生动,对昆虫有着深厚的感情,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这种感情?
2.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该句中的“窃窃私语”是否可以改成“小声鸣叫”?
有感情地朗读,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1、作者相关资料查找。
2、熟读课文并正音。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导入
出示检测学案。
学生互问互答,检测备习情况。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强调重点字词。出示有关资料;补充说明。(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教师可作指导和适当提示。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文章内容。
精习
①找出作者在文中对蝈蝈的不同称呼。②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3.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重点难点:学会提取概括信息,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和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进行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学习法布尔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和探索精神。

2.搜集有关蝈蝈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自主预习学案一、阅读文章,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主解决下列问题:1、知道这些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吗?篝火、颚、钳子、螽斯、莴苣、踢蹬、喙、螳螂、喧嚣、静谧篡夺弱肉强食隐隐约约窸窣作响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除了这些你还对哪些词语有疑义,标注出来查阅资料或请教同学)2、你能简单介绍一下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吗?3、谈谈你对本文的认识和理解。

(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把仍然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①、你知道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吗?②、你能快速概括每段要点,分析文章结构及说明顺序吗?③、你能说出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及习性特点吗?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个方面的习性?4、通过阅读,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小昆虫的感情态度吗?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能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认识吗。

5、通过阅读本文和课下对法布尔的理解,你觉得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课内探究学案1、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将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一下小组合作交流并将交流后还不能解决的疑问进行记录:①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及习性特点。

②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认识。

③你如何看待法布尔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及科学探索精神。

④你还有其它需要交流的问题吗?2、重难点研读问题: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

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生物学对蝈蝈的描述:蝈蝈,身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跳跃,吃植物的嫩叶或花,雄性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五、巩固迁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看,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六、课后提升(超市自选作业:从下列任选两项来完成)1、选取文中的好词、好句建立成积累卡。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 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 绿色蝈蝈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3绿色蝈蝈如果你的弟弟或妹妹对蟑螂很感兴趣,你要如何才能满足他(她)的求知欲而不用去抓你家里养的那些恶心的“小强”?如果你家里多了一只蟋蟀,你如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向弟弟或妹妹解释它是如何唱歌的?如果你弟弟或妹妹对蟋蟀的构造很感兴趣,你又如何以文学的美去将它们描述清楚?如果他(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那你干脆把一本书丢给他(她),我估计他(她)看完后,这辈子都不会再问你有关昆虫的问题,相反他(她)却会考你:“萤火虫吃什么?”确实,萤火虫吃什么?以前总以为它们跟仙女一样是吃花上的露水长大的,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它竟也如此残忍……这本书就是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1.通过阅读了解绿色蝈蝈的形态、习性,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主要内容。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小动物。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一定听过知了歌唱,蟋蟀鸣叫,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

这些昆虫,它们是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也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今天,我们要跟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去倾听蝈蝈的歌声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狩.猎(shòu) 哀号.(háo) 号.角(hào) 喧嚣.(xiāo) 喑哑..(yīn yǎ ) 静谧.(mì)篡.夺(cuàn) 劫.掠(jié) 窸窣..(xīsū) 更胜一筹.(chóu ) 篝.火(gōu) 喙.(huì)妒忌..(wōjù) ..(dù jì) 大颚.(è)钳.子(qián)酷.爱(kù)盔.甲(kuī) 莴苣螽.斯(zhōng)嗉囊.(náng)姊.妹(zǐ) 吮.吸(shǔn) 贪婪.(lán)2.解释下列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导学案无答案新新人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23绿色蝈蝈导学案无答案新新人教

23 绿色蝈蝈【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挑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3.养成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学习重点】:学会快速阅读课文帅选信息并归纳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笔法,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酷爱。

【学法指导】1.先朗诵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2.精读一遍教材《绿色蝈蝈》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出你以为出色的文句;3.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下列问题,有疑问的用红笔标出;【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法布尔,法国闻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诞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人家中。

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

七岁回到父母身旁开始上学。

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青年法布尔也不能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

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

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刻做动植物观看记录。

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取得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是一部严谨的科学高作,但不故作深刻。

他并非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

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述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取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挑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一【自主学习】1.①写出加点字的拼音:(金牌学案71页自主学习二)②依照拼音写汉字:Chóu mìxiāo cuàn cāng máng更胜一 ( ) 静( ) 喧( ) ( )夺夜色( ) ( )2.说明词语。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3 绿色蝈蝈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3 绿色蝈蝈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23 绿色蝈蝈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法布尔和《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知识链接】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其特点是长于运甩文艺笔调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

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有机联合。

这种融合与记叙文的描写有明显区别。

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深受读者喜爱。

【学法指津】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自主学习】一、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二、解题:(投影)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后来他在乡间购得一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

最终,他写出了《昆虫记》。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

三、导语小时候,知了歌唱、蜘蛛织网、蚂蚁搬家……这些趣事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慢慢地我们少了那份赏玩的心境。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3《绿色蝈蝈》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3《绿色蝈蝈》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2、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

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缤纷美丽的花草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去过农村的同学一定会在田野中发现许多的昆虫如蟋蟀、油蛉,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种昆虫——绿色蝈蝈。

二、走进作家、作品1、作家简介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亦被誉为“昆虫诗人”。

著作《昆虫记》。

2、《昆虫记》简介《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昆虫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

《昆虫记》第一册于1879年问世。

1910年,当《昆虫记》第十册问世时,法布尔已经86岁了。

三、检测预习对照幻灯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篝(gōu)火静谧(mì)螽(zhōng)斯莴(wō)苣(jù)大颚(è)喙(huì)嗉囊(sù náng)窸(xī)窣(sū)吮(shǔn)吸喧嚣(xiāo)喑(yīn)哑(yǎ)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明确速读方法:找中心句,抓关键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绿色蝈蝈》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绿色蝈蝈》导学案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学习目标】1、培养快速阅读课文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并说出其作用。

3、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小动物。

【重点聚焦】开头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的好处。

开头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忘记去观察昆虫。

“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着。

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

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这样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

【难点突破】本文不断变换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效果?对蝈蝈的称呼:作者运用了“夜晚的艺术家”“歌手”——鸣叫的时间和特点;“笼里的囚犯”——被关在金属网罩里没有自由;“狂热的狩猎者”“蝉的屠夫”——对蝉的狩猎和残忍等。

这些称呼既表现了作者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也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走进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

从小迷恋大自然。

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拓展链接】《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劫掠. (lüè) 狩.猎 (shòu ) 喧嚣.. (xuān xiāo ) 喑.哑(yīn )沉寂. ( jì) 莴苣.( jù) 酷.爱 (kù) 妒忌.. (dù jì ) 吮.取(shǔn)静谧. (mì) 篡.夺 (cuàn ) 隐.隐约约 (yǐn ) 满载.而归 (zài) 劫.掠 (jié) 扰.乱(rǎo) 哀.鸣 (āi) 篝.火(gōu)螽.斯(zhōng)莴.苣(wō) 哀.号 (háo)窸窣..作响(xī sū) 更胜一筹. (chóu) 弱肉强食. (shí)夜色苍茫.(máng) 毫不犹豫. (yù) 惊慌失措. (cuò)开膛.破肚 (táng) 津.津有味(jīn ) 断肢残.腿 (cán )2.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和字形:喑:(yīn)(喑哑)蜕:(tuì)(蜕变)暗:(àn)(暗房)锐:(ruì)(锐利)措:(cuò)(措施)庞:(páng)(庞大)惜:(xī)(惜时)宠:(chǒng)(宠爱)喙:(huì)(鸟喙)婪:(lán)(贪婪)篆:(zhuàn)(篆书)焚:(fén)(焚烧)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①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3.养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学会快速阅读课文帅选信息并概括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笔法,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学法指导】
1.先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2.精读一遍教材《绿色蝈蝈》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3.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有疑问的用红笔标出;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

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家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

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

求学期间,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也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

他靠自学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学教师。

他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

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写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到1910年,他年过86岁时,第十卷问世。

2.了解《昆虫的故事》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不故作深刻。

他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对照虫性,并以虫性反映社会人性。

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蝈蝈这种昆虫。

2.学会筛选信息,体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感受法布尔的情怀。

一【自主学习】
1.①写出加点字的拼音:(金牌学案71页自主学习二)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óu mìxiāo cuàn cāng máng
更胜一 ( ) 静( ) 喧( ) ( )夺夜色( ) ( )
2.解释词语。

(金牌学案71页自主学习三)
3.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用红笔标出“蝈蝈”的外表特征与生活习性。

再精读一遍课文内容,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二【初读文本】
走进蝈蝈的世界,有更直观的影像。

(学习讨论后,进行展示)
本文主要写了蝈蝈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姓名
外形
叫声


食物
习性
居住
方式
三【随堂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
②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自主学习
在文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二,各小组任选一题完成)
探究点一:品味语言(修辞角度)
法布尔在文中对绿色蝈蝈的描写细腻、生动,对昆虫有着深厚的感情,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作者使用了
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来表达这种感情?
示例:蝈蝈在窃窃私语。

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地窸窣作响。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见到蝈蝈声音的独具韵味。

探究点二:品味语言(用词角度)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该句中的“窃窃私语”是否可以改成“小声鸣叫”?
探究点三: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2找出作者在文中对蝈蝈的不同称呼。

3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三【训练反馈】
下面的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四【拓展提升】
你最熟悉、最喜欢什么小动物?用一段话介绍它,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最好使用不同的称呼进行写作。

绿色蝈蝈
板书设计
引出蝈蝈(1-2段)别人——欢庆国庆(闹)表现出作者
对比衬托“我”——阴暗角落聆听田野音乐会(静)执着与热爱
蝉的哀号——引出“主人公”蝈蝈(从旁切入)
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柔和
外貌:漂亮苗条匀称
不喜欢吃莴苣叶
蝈蝈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喜甜食(蝉)
(3-11段)食物偶吃水果、青草
品尝死尸(贪婪)
居住:共居、不争吵(和睦共处)
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