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之曹操煮酒论英雄

合集下载

《曹操煮酒论英雄》课件(共55张)

《曹操煮酒论英雄》课件(共55张)

《三国演义》的主 题偏向是歌颂“仁君”、 “贤相”的。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绩:
描写了一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时代。 故事头绪纷纭却又脉络分明,情节曲折、机 趣横生,至于其中诸多代表人物,如:曹操、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都写得形神俱
足。被众人称为“第一才子书”
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这一部分不仅对曹操、刘备关系作了必要交代,而 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情奠定了基础,后来"论英雄"时,
刘备的性情就在这样的基调上合乎逻辑地发展和变 化。
故曹 事操 ?为
何 有 意 提 及 “ 望 梅 止 渴 ” 的
变刘 化备 过在 程前 是往 怎、 样会 的面 ?曹
操 过 程 中 心 理
人曹 前操 往请 ?刘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成 绩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以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根据《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作者的综合加 工、再创作而成。
小说共120回,第1—33回,从东汉黄巾起义写到 曹操平定北方;第34—50回集中写赤壁之战及战后天 下三分;第51—115回,重点写刘备集团活动及刘备 死后,诸葛亮治理蜀国、南征北伐,第116—120回, 写三国统一于晋。
与当时的情境相吻合,瞒过了多疑老练的曹操, 又表明自己没有丈夫气势,不可能图谋霸业。
这一部分乃情节高潮,虽没有刀光
剑影,但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在
这一场试探与反试探中,最终以刘 备的胜利告终
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 特殊的心理战。曹操先借龙设问,再步步紧逼,却 偏偏不讲明谁是天下英雄,目的是让刘备说出。而 刘明知天英雄是谁,但决不吐露。这一切都是他以 屈求伸的深谋远虑。这场试探与反试探的论战,双 方各怀心机,表面上却谈笑风生,读来妙趣横生, 引人入胜。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人公是谁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人公是谁

《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里面有两个主人公,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一天,刘备正在后园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青梅煮酒。

曹操大谈当世英雄,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

曹操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

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筷子一下掉地。

这时正好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

刘备才低头拿起筷子和勺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

”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玄德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怎么能不怕呢?”将听到刚才的话才掉了筷子和勺子的缘故轻轻的掩饰了过去。

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刘备简介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病逝于白帝城。

终年63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本文是关于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感谢您的阅读!【成语】:煮酒论英雄【拼音】:[zhujiulunyingxiong]【解释】:《煮酒论英雄》里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出处】:《三国演义》。

【举例造句】:“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曾经风靡一时的广告语,让中国人记住“才子男装”这个品牌。

【成语典故】:《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章回中,有如下描述: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的著名典故

三国演义的著名典故

三国演义的著名典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篇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的著名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一、孟德献刀当时董卓废掉当时汉帝刘辩,大司徒王允便想除掉奸贼董卓,于是忠义之士商议,久商无果。

曹孟德提出献刀杀人,重任自然落在他身上。

第二天孟德去见董卓:马儿瘦弱来迟了,董卓就让吕布给曹操挑两匹好马。

然后侧身躺下,曹操见机会来了,拿出宝刀欲行刺,但是董卓从镜子里面看到了刀光,大叱曹操,正好此时吕布也回来了。

曹操见事与愿违,急中生智举刀跪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又以试马为由,骑上马儿逃之夭夭。

这个故事说明了曹操的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为日后成大业做了铺垫。

二、煮酒论英雄这时刘备还是在曹操地盘种菜的平民,但是有一种人天生就非凡人,刘备就是这种人,种菜能掩饰不了他身上的王贵之气。

这一日许褚、张辽来到菜园请刘备:“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刘备只能只身去见曹操,曹操仿佛开着玩笑:“你在家做大事啊”,刘备心中一紧,不过随后曹操又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

曹操拉着刘备来到后园,看着满树的青梅:“青梅熟了,酒也煮上了,想邀请玄德来小亭一会”。

于是两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过半酣,乌云滚滚而来,骤雨将至,曹操以“云龙”喻英雄问刘备:“玄德以为,天下谁是英雄”。

刘备心想:正事来了,于是扯上大旗:“操以为袁绍、刘表、孙策算吗?”曹操否认,然后也不饶圈子,手指刘备:“天下现在算英雄的,只有你和我而已。

”曹操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宛如石破天惊,刘备吓得筷子、勺子都掉了(也有人说是酒杯),正好此时来了一记响雷。

刘备心思转动,自若捡起筷子:“这个响雷,筷子都给我吓掉了”曹操大笑:“大丈夫还怕雷”。

刘备又说:“孔圣人都怕,我怎能不怕”。

由此才轻轻掩饰过去,让曹操不再心生怀疑。

曹操一席话看似自负,但眼光何其毒辣,也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

也有人用诗称赞刘备:“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三国演义出名典故有哪些

三国演义出名典故有哪些

三国演义出名典故有哪些《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的经典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三国演义典故1:【温酒斩华雄】董卓战将华雄连斩诸侯联军两员大将。

关羽请战。

袁术因其职位低而不同意,曹操力荐,并令人斟热酒一杯为关羽壮行。

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 只听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正欲探听,关羽马到中军,提华雄之头,掷于于地上。

其酒尚温。

(112字)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小宴,五门—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

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

途中没有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后曹操命人加急送来出关令,也是日后关羽在华容道放止曹操的一个原因。

(151字)【三气周瑜】刘、孙联合破曹,但孙吴的水军都督周瑜气量狭小,多次想法害诸葛亮而不得,被诸葛亮三次出招气死,临死前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借东风】孙、刘破曹须用火攻,但风向不对,周瑜心急如焚,病倒在床。

诸葛亮算出某日必有东南风,探望时便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痊愈,杀孔明之心顿起。

诸葛亮便乔装鬼神借风,—可令众人对自己更加钦佩,二可趁机逃离东吴。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诸葛亮知道自己死后,司马懿定会趁机攻打,便命姜维塑了一个木像。

出兵时将木像放在阵前给司马懿看。

果然后者一看诸葛亮没死,以为其乃天人也,不可算计,退兵而走。

【煮酒论英雄】刘备为防曹操谋害,在下处后园种菜。

曹操邀刘备青梅煮酒。

酒至半酣,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

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

刘备大惊,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

正巧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

曹操认为刘备胆小,胸无大志,再不怀疑刘备。

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

小结
• 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 量,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曹操先借龙 设问,再步步紧逼,却偏偏不讲明谁是 天下英雄,目的是让刘备说出。而刘备 知天英雄是谁,但决不吐露。这一切都 是他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这场试探与 反试探的论战,双方各怀心机,表面上 却谈笑风生,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煮酒论英雄”分别表现了曹 操和刘备怎样的性格?
曹操
刘备
通读课文,思考:文章讲 了哪几个小故事?
董承串联刘备杀曹操 曹操召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 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 “韬晦之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 什么不将此事告诉结拜兄弟?说明了什 么? 这一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
• 课文第一句点明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 点明了行韬晦之计的原因。刘备参加了" 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 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 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
今天下英雄惟 丈夫亦畏雷乎? 使君与操也!
圣人迅雷风烈 一震之威, 必变,安得不畏? 乃至于此。
煮酒赏梅中剑拔弩张, 谈笑风生里暗藏杀机。
分析第三个回合
• 曹操在正面出击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 直刺对方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个定义,然后 直言当世英雄惟刘备和自己两个。实际上是说 刘备就是他唯一的对手,刘图示全部的思想底 细,被老谋深算的曹操一惊,焉能不意乱心慌, 于是"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上"。如果此 时刘备不加以掩饰,那么他的韬晦之计至此可 说是功亏一篑。但就在那一瞬间,刘备急中生 智,以"一震之威,以至于此"巧加掩饰,不仅 与当时的情境相吻合,瞒过了多疑老练的曹操, 又表明自己没有丈夫气概,不可能图谋霸业。

与酒有关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与酒有关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与酒有关的历史典故古往今来,喝酒总是带有一份诗意,,而往往英雄壮士总能喝酒。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藏着许多与酒有关的典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与酒有关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1、长安酒会当年读杜甫的诗,最喜欢的一首就是《饮中八仙歌》。

为什么在杜甫那么多的诗里独独最喜欢这一首?原因只有两个字:热闹。

这首诗十分热闹而有趣,把“饮中八仙”描绘的姿态各异,活灵活现。

古人说“二士共谈,必说妙法”,这“饮中八仙”齐聚,会是怎样的一种盛况?我们只能从杜甫的诗里来揣摩体会了。

这“饮中八仙”分别是诗人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义者苏晋、诗仙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高手焦遂等八人。

虽然历史上没有这“饮中八仙”齐聚一堂的明确记载,但盛唐时各种酒会盛行一时,参与者甚众。

这“饮中八仙”,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我们知道,名人一向喜欢扎堆,他们八个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所以,大路坚信他们必聚在一起饮过酒,而且还不只一次,当然参与者可能还有些其他人。

这种聚会,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绵绵中举杯把盏,也可能在春雷阵阵里开怀痛饮。

总之,如果你不能证明他们没在一起过,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说法,曾经有过这么一次潇洒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诗把这种场面记录下来并传于后世。

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饮驴饮;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六圈结束,再来十坛……这么喝下去就是神仙也会醉倒啊,于是乎,于是乎,就有了: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与曹操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曹操有关的历史典故

与曹操有关的历史典故曹操是非常有谋略的一个人,下面要为大家介绍与曹操有关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与曹操有关的历史典故1 曹操焚牍曹操讨伐袁绍时,曾被陈琳一纸檄文骂得狗血淋头,辱及祖宗。

但是,他爱惜陈琳的才华,事后不但不杀,反而委以重任。

打败袁绍后,曹操的手下在整理缴获的文书时发现了一些曹操部下和袁绍暗通的书信。

有人劝曹操把这些人都杀了,曹操却说:“尚绍之强,孤亦不能果,况他人乎?”意思是说:正当袁绍强大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结果将会怎样,更何况别人呢?于是,曹操下令焚毁这些书信,对当事人概不追究。

素材解读:不管历史对曹操做出怎样的评价,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人才的怜惜、对下属的宽容都说明他这一军之帅、一方霸主是当之无愧的!在此,我们也可以联系自身实际来进一步分析他的作为。

在许多时候,我们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那么,别人的过错可能有许多都是情有可原的。

原谅产生宽容,宽容比处罚更能震撼人心!所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成大事者,往往都有宽广的气度,称得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在这里还可以把“宽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对一个领导人来说,气度是领导素质的重要内容。

只有拥有包容属下过失的气度,领导才能够得到属下的真心拥戴。

与曹操有关的历史典故2 说曹操,曹操到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

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与三国演义稍有不同。

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部”。

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曾任东郡太守。

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

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

董承、杨奉护驾至洛阳后,仍担心李催、郭汜来犯,故奏请献帝,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之曹操煮酒论英雄
导读: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之曹操煮酒论英雄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

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

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

《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

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

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

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

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

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

”刘备才放下心来。

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

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
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

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

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

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

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

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

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

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

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

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之曹操煮酒论英雄
1.煮酒论英雄曹操初三作文
2.煮酒论英雄作文700字
3.曹操煮酒论英雄济南小升初文学常识必备
4.曹操有名历史典故
5.与曹操有关的历史典故
6.曹操有名的历史典故
7.说曹操曹操到的历史典故
8.《三国演义》历史典故
上文是关于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之曹操煮酒论英雄,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