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幽默曲》教案2湘艺版
幽默曲

欣赏综合课《幽默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欣赏小提琴独奏《幽默曲》2、了解幽默曲这一音乐体裁形式,认识西洋乐器:小提琴。
教材分析:幽默曲又名滑稽曲,是流行于19世纪的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精致的器乐曲体裁,其性质与戏谑曲相似,但节奏不限于3拍子。
这首《幽默曲》是由捷克著名的作曲家德沃夏克于1894年创作的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为钢琴独奏曲,后由小提琴家克莱斯勒改编的为小提琴独奏曲。
这首乐曲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其他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轻音乐等,甚至还有人为本曲撰写了哀伤或充满朝气的歌词,可见它的流行程度。
乐曲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为G大调,第二乐段为g小调,在变化再现a主题后,乐曲以一个长音结束在主音上。
随后进入乐曲的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由一个单一主题构成,这一主题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
在这一乐段中反复演奏了两次这一主题,逐渐增强的力度,将乐曲情绪推向一个高潮。
在一个减弱、减慢的长音后,乐曲进入再现部分。
乐曲的再现部分对A部分进行缩减演奏,分别演奏了a、b主题各一次后,乐曲以渐慢的长音以较弱的力度版终止在三音上。
这一终止形式将音乐的意境延伸到了音乐之外,给人以回味。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聆听习惯,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记忆、听辨能力,对乐曲的情绪有了一定的感受能力。
本首乐曲属于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篇幅适中,段落清楚明了,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欣赏。
乐曲的三个主题,在教学时需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听辨出来,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教学目标:1、在聆听活动中,体验乐曲音乐情绪,感知乐曲音乐风格特点。
2、听辨、记忆音乐主题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幽默曲,体会其风格特点,认识西洋乐器:小提琴。
教学重点:重点感受乐曲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部分的聆听来体验、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幽默曲,体会其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力度、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于音乐情绪、风格的表现作用。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幽默曲》课件2 湘艺版

A部分 :采用单三部曲式: ||: a :|| + b + a
• ||: a :|| 旋律优美,以间隔的短休止符为特征,
表现了一种活泼轻松、悠然自得的幽默情 趣。
Hale Waihona Puke 对比主题:b 旋律舒展自由,具有典型的
波西米亚民歌风味。 a的再现:完全再现主题A。
• B 部分
• 采用变奏曲式:c+c1+c2+c3。 单一主题,主题旋律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朴素而简
洁。
• c:主题呈现 • c1 :主题第一次变化重复 • c2 :主题第二次变化重复 • c3 :主题第三次变化重复
• A’部分:再现A部(省略a的再现)。
欣赏《幽默曲》音乐教案

篇一:《美妙的音乐》参考教案《美妙的音乐》参考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表演《一二三四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
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1、介绍作者:臧云飞,作曲家。
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
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10、表演11、评价三、教学小结:师生再见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致音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歌曲《致音乐》旋律,知道作者舒伯特相关知识。
[精品]2019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幽默曲》教案2 湘艺版
![[精品]2019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二单元《幽默曲》教案2 湘艺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19e93e011ca300a6c39087.png)
精品试卷
推荐下载《幽默曲》教案
教学目标:
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结构、旋律、形式,并能够哼唱这首乐曲。
教材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
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
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原曲为 bG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结构。
重点难点:
欣赏国外著名作曲的作品,感受古典音乐的韵味;
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
音乐导入
1、师播放乐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作品《幽默曲》;
2、介绍这种体裁的特点(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并介绍作曲家及代表作品;
二、初听歌曲
1、师播放乐曲。
2、再次聆听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其中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有什么特点;
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分段聆听
1、分段聆听歌曲,师播放第一乐段;设问:这一乐段什么节奏用得较多;
2、跟琴学唱这一乐段的旋律;
3、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一乐段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4、最后聆听第三乐段;
5、学生跟琴演唱第三乐段旋律;设问:这一乐段和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
6、师生合作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
四、完整聆听
师完整播放歌曲,学生在每一乐段开始出现时用手势表示乐段的开始;并可跟音乐哼唱旋律;
学生完整感受乐曲。
大班音乐游戏活动精品教案《幽默曲》含反思

大班音乐游戏活动精品教案《幽默曲》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幽默曲》是大班音乐游戏活动重要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快乐旋律》第二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幽默曲定义、特点以及演奏方法。
通过学习幽默曲,让孩子们在愉快氛围中感受音乐魅力,提高他们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幽默曲定义、特点,能够正确区分幽默曲与其他类型音乐。
2. 培养孩子们对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节奏感和旋律感。
3. 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音乐带来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幽默曲特点及其演奏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幽默曲魅力,提高他们音乐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PPT、节奏棒、铃鼓等。
2. 学具:儿童打击乐器、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孩子们进行一场“快乐音乐会”,邀请他们用打击乐器演奏一首熟悉歌曲,为新课学习营造轻松愉快氛围。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幽默曲定义、特点,让孩子们解幽默曲与其他类型音乐区别。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奏一首幽默曲,让孩子们感受其独特旋律和节奏,引导他们分析幽默曲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孩子们进行打击乐器演奏,练习幽默曲节奏和旋律。
5. 音乐游戏活动(10分钟)设计一个“音乐接力”游戏,让孩子们用打击乐器演奏幽默曲,培养他们团队协作能力。
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学习心得,展示他们打击乐器演奏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幽默曲定义和特点2. 幽默曲演奏方法3. 音乐游戏活动流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个打击乐器,并演奏一首幽默曲。
2. 答案:根据孩子们实际情况,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在愉快氛围中学习幽默曲。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孩子对幽默曲特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幽默曲-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幽默曲-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幽默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掌握乐器演奏技巧。
•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幽默曲的特点幽默曲是以幽默、滑稽为主题的音乐作品,通常有轻快的节奏和活泼的旋律。
在演奏过程中,常常使用各种音响效果,如口哨声、咳嗽声等,以表现出幽默感和趣味性。
2. 湘文艺版幽默曲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共收录了两首幽默曲:《啊,乐队来了》和《极乐刨冰队》。
两曲均充满了幽默感和趣味性,旋律优美、节奏轻快。
3. 乐器演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乐手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例如同步、音量掌控等。
此外,乐器本身的发声方式也需要注意,如鼓的敲打力度、风琴的风气流等。
4. 音乐欣赏和合作在一起演奏幽默曲时,需要各个乐手密切配合,互相借助,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演奏结束后,也需要对演奏进行欣赏和评价,以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幽默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幽默曲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幽默曲的来历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学生活动由于幽默曲的演奏需要多个乐器齐奏,因此可以分为小组进行演奏。
在小组结束演奏后,可以进行集体欣赏和点评。
3. 教师提问老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问题,以检验学生对幽默曲的掌握程度:•幽默曲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学习了哪两首湘文艺版幽默曲?•演奏幽默曲需要掌握什么样的乐器演奏技巧?4. 课堂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巧,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四、作业•记录下自己所学的乐器演奏技巧以及小组演奏的感受和体验。
•欣赏一首幽默曲,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板书教学内容内容概述幽默曲的特点以幽默、滑稽为主题,通常有轻快的节奏和活泼的旋律。
常常使用各种音响效果。
湘文艺版幽默曲包括《啊,乐队来了》和《极乐刨冰队》两首曲目。
2.1.3幽默曲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2.1.3 幽默曲
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 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0日
4. 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通过学习“幽默曲”,学生将培养对音乐风格的感知能力,理解不同音乐元素如何创造幽默效果,同时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创意实践方面,学生将尝试创作简单的幽默旋律,发展音乐创作能力。文化理解方面,学生将了解幽默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总结:
总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积极的。学生们对幽默曲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描述其特点,并在实践中尝试创作。在情感态度上,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知识传授上,我对幽默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讲解不够深入,学生们可能对这些内容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在技能培养上,学生们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反馈。
- 对随堂测试中表现不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幽默曲的相关知识点。
- 对课后作业中的亮点进行表扬,同时指出作业中的不足,如分析不够深入、表述不够清晰等问题,并给出改进的建议。
- 教师强调幽默曲在音乐中的独特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聆听和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以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学习幽默曲,加深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他们能够感受到幽默曲带来的快乐和愉悦,理解音乐如何表达幽默感和轻松心情。
5. 文化理解: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得到了增强。通过学习幽默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幽默曲(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幽默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学唱《幽默曲No.1》时,教师需强调歌曲中的特定节奏型和旋律跳跃,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模仿和表达。
2.教学难点
-节奏的准确把握:幽默曲中的节奏往往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掌握。例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节奏型的运用。
-旋律的流畅演唱:幽默曲中的旋律跳跃较大,学生可能在不熟悉的音域中感到吃力,影响演唱的流畅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幽默曲的节奏和旋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切分音和旋律跳跃,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幽默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幽默并进行创作?”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学生们将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幽默曲片段,体验幽默曲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幽默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幽默曲节奏和旋律特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幽默、创作幽默曲。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完整感受乐曲。
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
音乐导入
1、师播放乐曲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作品《幽默曲》;
2、介绍这种体裁的特点(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并介绍作曲家及代表作品;
二、初听歌曲
1、师播放乐曲。
2、再次聆听歌曲,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其中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有什么特点;
《幽默曲》教案
教学目标:
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结构、旋律、形式,并能够哼唱这首乐曲。
教材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原曲为 bG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结构。
重点难点:
欣赏国外著名作曲的作品,感受古典音乐的韵味;
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分段聆听
1、分段聆听歌曲,师播放第一乐段;设问:这一乐段什么节奏用得较多;
2、跟琴学唱这一乐段的旋律;
3、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一乐段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4、最后聆听第三乐段;
5、学生跟琴演唱第三乐段旋律;设问:这一乐段和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