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2(1)(1) (1)

运动训练学2(1)(1) (1)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一、名词解释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四个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性)、规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三、判断题1、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成绩的社会教育活动。

(错是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有选材、训练、竞赛三部分组成。

(错还有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对)四、简答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答: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判断题1、运动训练理论课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错还有项群训练理论)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错还有教练员)4、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错5、运动训练理论二个层次中,项群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错,三个层次)三、填空题1、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依理论所覆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三)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四)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二)各项群训练特点(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范围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加以说明(五)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训练特征(六)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的训练特征(七)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的特征.(八)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训练特征(九)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训练特点(十)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的训练特征(十一)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训练特征(十二)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三)运动状态诊断的作用、基本内容及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学要点(二)动机激励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三)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四)系统训练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五)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周期类型(六)适应负荷原则的概念及贯彻此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七)区别对待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八)直观教练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九)适时恢复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训练方法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二)训练手段的概念、意义及其基本结构(三)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征(四)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五)分解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六)完整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七)重复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八)间歇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九)持续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变换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一)循环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二)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三)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及其结构,体能训练的意义及其要求(二)身体形态及其训练(三)力量素质概念及训练方法手段(四)速度素质的概念及训练方法、手段(五)耐力素质的概念、训练方法及手段(六)柔韧素质的概念、训练方法与手段(七)灵敏素质的概念、训练手段及衡量的标志第七章运动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概念、原理、动作要素及技术结构(二)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三)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四)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五)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及指标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的概念、构成及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三)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其制定的注意事项(四)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概述及训练的常用方法(二)运动智能的概念及其训练的基本方法、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一)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三)基础训练阶段与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五)什么叫运动训练的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试加以说明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一)单、双、多周期的安排特点(二)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及计划要点(三)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的安排及其负荷的动态变化(四)赛前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及其负荷特点(五)试论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一)基本训练周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二)赛前训练周、比赛周和恢复周的任务、内容及负荷特点(三)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四)训练课的结构及负荷量度(五)试述不同训练小周期的类型和主要任务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一)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二)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各种关系(三)教练员与运动员在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四)试述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加以说明另:七月七日上午于指定地点补课。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理论的三个层次
一般训练理论
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内容
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 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 身体训练 技战术训练 心理智能训练等
运动训练学第一部学术专著
前民主德国学者的创造性工作源自迪 · 哈雷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 生物学因素 – 个性心理因素 – 社会学因素
现 代 竞 技 体 育 的 发 展
– 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 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 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 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 – 运动竞技水平及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 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Dr.D Harre
运动训练学(1965) Trainingslehre
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 1 竞技能力理论研究的新成果

• •
2
3 4
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参赛理论体系的提出与构建 运动训练活动的哲学认识论研究
竞技体育的现代 社会价值
第二节 运动训练
基本内容:
-运动训练的定义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
-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一、运动训练的释义
运动训练(狭义):指在教练员 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 高或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
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
育活动。
运动训练的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
运 动 训 练 学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
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竞技战术:是指发挥我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5、竞技水平: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6.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4、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7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9、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10、运动技术: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1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12、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14、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15、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67.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61.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答能力;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15.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快速应答能力;71.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16、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技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24、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25、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27.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2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2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30.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40.程序训练原则: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41.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43.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作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4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44.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45.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46.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47.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训练方法;49.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定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51.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83.运动技术评价;是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和评定的活动;97.运动智能,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力;8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86.竞技战术的构成:A.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B.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指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C.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在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D.战术知识: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两种形式;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程度;E战术形式:指战术活动中具体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F.战术行动: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95.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A意念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B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事物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C模拟训练法实景模拟训练法、想象模拟训练法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训练;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于运动技术的质的特征所进行的评价;46.变换训练法:――作用: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的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和运动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的发展,从而使之具有更接近实际比赛需要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应变能力;45.持续训练法:――作用: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47.循环训练法:――作用:可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水平的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地加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延缓疲劳产生,并有利于全面身体训练;43.重复训练法: ――作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44.间歇训练法:――作用: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配合的适应性变。

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

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

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开展的活动。

运动训练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规律性的训练和适当的调整,提高人体机能和运动技能的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以比赛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

本文将从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的意义、影响、训练方法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的意义与影响1.身体健康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可以提高人体机能,增强身体素质,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骨骼密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率。

因此,广泛参与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有助于保持健康。

2.提高心理素质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各项机能的协调性和适应性,使人在不断地挑战和挫折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缓解压力,提高抗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因此,参加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社会互动通过参加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人们可以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联系,扩展人际交往圈,增强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竞技体育中,球队合作和策略规划都是必要的,因此参加竞技体育可以培养人们的领导能力和协作精神。

4.促进经济发展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也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体育用品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健康、旅游和广告产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因此,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运动训练的方法1.有针对性的训练运动员在开始训练时,需要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训练计划,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特别的训练,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科学的训练量控制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科学的训练量控制,避免过多的训练引起疲劳和对身体的伤害。

3.注意饮食和休息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

合理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养分,充足的休息可以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三、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也在不断智能化。

绪论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绪论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学》
授课人
课前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科学训练、训练科学、训 练科学化? •你是如何理解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两者有什么关系?
/
绪论
/
一、运动训练学(重点、背)
运动训练学是在研究和总结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的 基础上,运用其他有关学科的基本基础,阐明运动训 练过程普遍规律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

• 激烈的竞争性 • 广泛的社会性 • 高度的公平性
高度不 的技艺是建立在规范的训练

关 注



们 的

平 正 义 比 太
• 独特的观赏性
收 入
• 巨大的功利性
娱 乐 化
• 无止境的追求
阳 更 有 光 辉
体育的公开性和外向性
/
现代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它系统的阐明: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原则内 容、方法、训练过程的结构、组织控制,计划的安排, 及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要求等。
研究对象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一般规律。
/
二、目录(要知道学什么)
第一篇:总论
第七章: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章: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第八章: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第二章: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 第三篇: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游戏娱乐起源说:原始社会的竞技运动具有复杂的多重性的功能,与其他文化现象混杂、 交织在一起,浑然并存于原始文化一体中。因而除自然发生的娱乐性竞技运动外,明确 的竞技运动既是巫术、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又是军事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其独立 还是薄弱。
• 竞技体育产生的基本过程
• 生存、宗教、军事、健身、审美。
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九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 第二篇: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 施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
3、试述运动训练学与各专项训练理论的关系?
运动成绩 (竞技水平+名次)
教 练 员 的 指 挥 水 平
不 可 控 制 因 素
对手在比赛中的 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 的表现
比赛结果的评定 行为
竞技能力
比赛发挥
竞 赛 规 则
评 定 手 段
先天性
后天性
竞技状态
比赛条件
裁 判 员 道 德 业 务 水 平
形机素协战技心智 态能质调术术理能
训 练 安 排
生 物 节 律
返回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的起源
•1、生物学因素 •2、个性心理因素 •3、社会学因素
基本动因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 展 2、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
化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 化趋势
2、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 和补偿效应
1.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的意义
(1)状态诊断的概念:对运动员在特定时刻训练状态 及目标状态的评价。分:起始、阶段、终结三段。 (2)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
1 建立客观、准确的训练出发点。 2 对训练效果的及时检查与评价。 3 对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
项目
第一个世界纪录
现在世界纪录
提高%
年度
100米 400米 1500米 10000米 跳高 撑杆跳高 铅球 铁饼 1912 1900 1912 1904 1912 1912 1909 1912
成绩
10.6 47.8 03:55.8 31:02.4 2 4.02 15.54 47.58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一)重复训练法
(二)间歇训练法
(三)持续训练法
(四)变换训练法
(五)循环训练法
(六)比赛训练法
三 运动训练常用手段
(一)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
(二)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
(三)固定组合练习手段
(四)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五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一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一)体能训练释义
(三)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五 适宜负荷原则
(一)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
(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
(五)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
六 区别对待原则
(一)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
(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四个方面 一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二运动训练:是位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三运动竞赛:是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一)直观法与语言法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
(三)想象法与表象法
(四)减难法与加难法
三 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
(二)处理好特长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与社会价值
(一)竞技体育Βιβλιοθήκη 基本特点广泛的社会性 高度的公平性
激烈的竞争性
基本 特点
无止境的追求
独特的观赏性
巨大的功利性
Company Logo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二)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
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
4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2
推进竞争与合作的道德教育
多 元 的 基 本 动 因
(一)竞技体育 的源起
Company Logo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二)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回顾
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2
运动竞赛活 动日益活跃
竞技体育在世界 范围广泛开展
1
发展回顾
3
竞技体育发展的 职业化与商业化 趋势
5
4
竞技运动水平及运 动训练科学化水平 不断提高
Company Logo
LOGO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内容提纲
1
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2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与社会价值
3
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
Company Logo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生物学因素 提高自身的活动能力的主观因素
心理学因素 取胜和对抗的本能、追求胜过对手心理 社会学因素 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在培养、教育、审美等方面的功能
Company Logo
2005年职业运动员收入排行
名次 姓名 国籍 项目 收入(百万欧元)
1 2 3 4 5 6 7 8
9
伍兹 迈克尔.舒马赫 维克 奥尼尔 贝克汉姆 布莱恩特 阿姆斯特朗 罗西
美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意大利
高尔夫 F1 美式橄榄球 NBA 足球 NBA 自行车手 摩托车手
科研人员 科技支持
Company Logo
思考题
试述近百年来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表现。
LOGO
Company Logo
亚洲,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柔道; 非洲,中长跑; 拉丁美洲,足球、排球、短跑;
成为欧洲与北美 国家世界赛场上 的有力对手
Company Logo
国际奥委会
单项联合会
不同人群 国际体育组织
国 际 篮 球 联 合 会
国 际 足 球 联 合 会
国 际 业 余 拳 击 协 会
国 国 际 际 排 冰 球 …… 球 联 联 合 合 会 会
国 际 大 学 生 体 育 联 合 会
国 际 军 人 体 育 联 合 会
……
国际 残疾 人体 育联 合会
Company Logo
男子田径运动水平的百年发展选例
教练员 核心 运动竞赛
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
训练年限
竞技体育管理
Company Logo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二)运动训练释义 1、运动训练的定义: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 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职业训练 运 动 训 练 专业训练 运 动 员
职业选手 专业选手
第一个世界纪录 项目 100米 400米 年度 1912 1900 成绩 10.6秒 47.8秒 现在世界纪录 年度 2008 1999 成绩 9.69秒 43.81秒 提高(%) 9.39 9.10
1500米
10000米 跳高 撑杆跳高
1912
1904 1912 1912
03:55.8
31:02.4 2.00米 4.02米
业余训练
业余选手
Company Logo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二)运动训练释义 2、运动训练团队: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 医务人员组成。在我国,运动训练团队多实行主教练负责制。也有的 团队实行领队负责制。 运动员 训练主体 运动竞赛 医务人员 医务监督 教练员 领导核心 管理人员 训练辅助
1998
2005 1993 1994
03:26.0
26:17.53 2.45米 6.14米
14.47
18.06 22.50 52.27
跳远
铅球
铁饼
1901
1909 1912
7.61米
15.54米 47.58米
1991
1990 1986
8.47米
23.12米 74.08米
17.61
48.78 55.70
5
展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团体 的综合实力
3
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
6
促进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
Company Logo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 (一)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与运 动训练的重要地位 挑选具有良好天赋及竞技 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 量参加运动训练
1、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
运动员选材 竞 技 体 育 管 理
77 58 32 28.5 27.5 25 24 24
罗德里格斯
美国
美国职棒
23.5
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 能力和运动成绩,在 教练员的指导下,专 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 育活动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 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 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
Company Logo
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构 成的重要部件 竞技体育活动 主角 运动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