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作揖礼与现代握手礼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礼仪

浅谈中国传统礼仪
感情激烈时,比如说遇 到喜事或丧事,也可以 使用接吻礼,表示兴奋 或者安慰、同情。
碰鼻礼:新西兰的 原住民毛利人中还保 留着一种古老的见面 礼仪,即碰鼻礼。毛 利主人在初次见面时 必须与客人鼻尖对鼻 尖连碰两三次,碰的 次数越多、时间越长, 则说明客人越受他们 尊敬。
握手:握手是现在社会大多数国家相见时最常 用的礼节,广泛运用于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 间。
妇女见面时,就不施这种礼,而是要互相拥抱, 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祝福的意思); 长者见到晚辈时,晚辈要先施礼; 老人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叫老人的称呼,老人则 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 现在许多老年人仍保持着这种传统的礼节,不过年 轻人见面时,大都施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 西木塞孜”(您好)。
哈萨克族见面时,都要伸出双 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 并说:“萨拉木里坤”,同时还要 问七八个“阿曼”(平安的意思), 其内容要问到老人、父母、妻子、 兄妹、儿女、牲畜等,不然,则被 认为不礼貌。
妇女们见面时,一般是点头、 问候,若两人较长时间没有见面, 那么见面时就显得格外热情并要拥 抱,表示亲昵和思念。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30日下午4时3分20.10.3020.10.30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30日星期 五下午4时3分24秒16:03:2420.10.30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020年10月下 午4时3分20.10.3016:03October 30, 2020
· 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 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 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 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 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 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古代见面礼仪与现代见面礼仪对比学习讲课教案

古代见面礼仪与现代见面礼仪对比学习讲课教案

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右手在内左手包于外 上称为“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 “凶拜”,一般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 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下面两种行礼方式是"揖礼"的衍生
1.抱拳礼
又称"拱"、"揖礼",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
下面两种行礼方式是"揖礼"的衍生
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
拜手
古代汉族男子一种跪 拜礼。在下跪时,两 手拱合,低头至手与 手心平,而不及地, 故称“拜手”。亦叫 “空手”、“拜首”。
02Part two 现代见面礼仪
(一)站姿、坐姿、走姿 (二)握手 (三)介绍 (四)递接名片 (五)递东西
握手
❖ 握手顺序 ❖ 时间和力度 ❖ 正确方法 ❖ 握手禁忌
介绍
尊者居后原则。 把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 把年轻者介绍给长者。 把主人介绍给客人。 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把迟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递接名片
❖ 递送名片的时机 ❖递送名片的顺序 ❖ 递送名片的礼节
递东西
❖ 尊重对方 ❖双方互视 ❖ 双手递物 ❖ 双手接物
鞠 躬
贴面礼
拥 抱 礼 吻 手 礼
合 十 礼
拱手礼是用在关系平常、平辈之间的礼节 作揖是以下对上 、或乞求时所用
顿首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 暂,故称顿首。通常用 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 礼。如官僚间的拜迎、 拜送,民间的拜贺、拜 望、拜别等。也常用于 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稽首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 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 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 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 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 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 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 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 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 此大礼。

浅谈古代作揖礼与现代握手礼

浅谈古代作揖礼与现代握手礼

浅谈古代作揖礼与现代握手礼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13级旅游管理系学号:0131112051姓名:郭榕浅谈古代作揖礼与现代握手礼(内蒙古大学旅游学系2013级郭榕)摘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然而传习千年的文化终被西方礼仪所取代,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内涵逐渐被隐化。

这对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来说是一件不小的损失。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作揖礼和西方的握手礼,对比两种礼仪的利弊,借此希望作揖礼能被当代人所了解,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礼仪之邦独立自主国际化传承毛泽东曾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知道东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优点,弥补不足。

中国古代的社交礼仪最常见的就是作揖礼,然而沿袭千百年的传统礼仪最终还是在鸦片战争入侵后逐渐消失掩藏,被西方的握手礼仪所取代。

这种取代在当今看来是好是坏很难评定。

为此,我们要了解作揖礼仪与握手礼仪,从中深入了解其利弊。

一、作揖礼与握手礼作揖,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拱手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

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

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右手在内左手包于外上称为“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1据考证作揖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中有一种说法是“拱手作揖”,其具体形式是将自己的双手握住,向受礼者不断摇晃.一是将两手掌互抱成拳状,称作“拱手”;另一种是将两手掌平合,称作“作揖”。

拱手礼一般用于迎送宾客,而作揖适用于敬神、尊长,是一种更加体现真诚尊敬的礼节。

其伦理基础是行礼者表示谦逊,对受礼者表示恭敬、尊重之意。

以此待人,能收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效果,易于建立彼此间的友谊。

握手礼源于欧洲,自辛亥革命后传入中国。

相传握手礼来源于古代“刀耕火种”时代,在狩猎和战争中,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在遇见陌生1摘自《百度百科》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相互触摸对方的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着什么武器。

握手礼仪教案

握手礼仪教案

握手礼仪授课日期:2023年12月7日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了解握手礼的由来。

2、掌握握手的规范动作、顺序、禁忌。

教学重点难点:握手的规范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情景模拟。

一、新课导入(一)握手礼的由来握手礼据说源自欧洲,自辛亥革命后传入我国。

孙中山认为,在我国流行了数千年的跪拜礼,是封建等级礼教制度的象征,推翻满清封建统治,一定要摧毁它的礼制。

用新式的体现平等理念的握手礼取代跪拜礼,是辛亥革命任务的一部分。

早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规定入盟“同志相见之握手暗号”,并亲自教导会员如何行握手礼。

(二)你会握手吗教师与个别同学握手,并谈谈握手过后的感受。

1、教师可能存在的感受:这位同学不热情、这位同学不喜欢这个老师、这位同学不礼貌等等。

2、我为什么会给老师这种感受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新课内容(一)握手的场合握手的三大类场合场合一:见面或者告别场合二:表示祝贺慰问场合三:表示尊重对方(二)握手的规范动作姿势:手掌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伸手;位置:虎口相交,握住整个手掌;时间:握手时间应该保持三到五秒;力度:通过适当加力表现热情稳重;语言:握手的同时要说话寒暄问候;表情:面部表情自然热情并注视对方。

(三)握手的顺序1、两人之间顺序男士女士间,女士先伸手;晚辈长辈间,长辈先伸手;上司下属间,上司先伸手;老师学生间,老师先伸手;迎接客人时,主人先伸手;送别客人时,客人先伸手。

2、多人之间顺序第一个顺序是由尊而卑;第二个顺序是由近而远;圆形场地按顺时针顺序。

(四)握手禁忌握手八大禁忌禁忌一:握手时心不在焉;禁忌二:用左手和别人握手;禁忌三:带手套和他人握手;禁忌四:戴墨镜和他人握手;禁忌五:用双手和女士握手;禁忌六:两手交叉和别人握手;禁忌七:握手时左手拿东西或插兜里;禁忌八:手上又脏又湿,当场搓揩后握手。

三、解决问题根据刚才所学知识,找出答案,刚开始上课时同学们与老师握手为什么会给老师带来那些不好的感受?四、实践操作同学们与同桌、前后的同学互相握手练习。

见面礼节之握手礼

见面礼节之握手礼

(1)忌用左手握手 (2)忌坐着握手 (3)忌戴有手套 (4)忌手脏 (5)忌交叉握手 (6)忌与异性握手用双手 (7)忌三心二一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 特:“握手,无言胜有言。有的人 拒人千里,握着冷冰冰的手指,就 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有些人的 手却充满阳光,握住你使你感到 温暖。"
生活总会给你谢另一个谢机会,大这个机家会叫明天 6、
。2 020年1 2月6日 星期日 下午6 时28分2 7秒18:2 8:2720. 12.6
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

7、
。202 0年12 月下午6 时28分 20.12.6 18:28De cember 6, 20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6日 星期日6 时28分 27秒18 :28:276 December 2020
(1)、握手的时机
问候时
感谢时
道歉时
祝贺时
慰问时
重逢时
欢迎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慰时
庆祝时
(2)、握手姿势
身体以标准站姿站立; 上体略前倾; 右手手臂前伸,肘关节屈; 拇指张开,四指并拢。
(3)、握手的顺序
a.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抵达时主人应 先伸手,客人告辞时由客人先伸手;
b.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年长者应先伸 手;
男士与男士握手 男士与女士握手 女士与女士握手
女士与女士握手
手指相握
男士握女士的手指
男士与男士握手
握手掌 虎口相对
(8)、握手时的表情
一般情况下,要自然地微笑。 对方心情沉痛时,表情要凝重。
互动!
(9)、握手时的语言
感谢时——感谢语 道歉时——道歉语 祝贺时——祝贺语 慰问时——慰问语 重逢时——问候语 欢迎时——欢迎语 安慰时——安慰语 再见时——告别语

跪拜·鞠躬·握手:礼仪之邦的变迁

跪拜·鞠躬·握手:礼仪之邦的变迁

跪拜·鞠躬·握手:礼仪之邦的变迁一、汉代以前的席地长跪握手致意,是现代中国人最常用的社交礼仪之一。

人们习惯于此,很少想到握手为礼也是近代对外开放以后舶来的洋货,倒是我们久已荒疏的跪拜叩头更合乎祖制。

古代中国堪称“礼仪之邦”,历代礼制最为推崇的致敬方式主要是跪拜叩头和作揖。

古代致敬方式多种多样,这两种礼仪显然最能体现儒家理想的礼的精神。

礼的本质,在古人看来是“上事天,下事地,尊祖先而隆君师”。

事实上,在礼真正受到人们重视以后,天地主要是陪衬,重要的是用礼来诱导和强制人们敬畏尊崇祖先和君主师长。

敬畏尊崇还是轻慢蔑视,往往藏在子民的脑袋里,口说无凭。

先贤对此多有感触,为防范口是心非,特别规定:“畏敬之意难见,则著之于享献辞受登降跪拜。

”说白了就是,不论你心中如何想,我非要强迫你对畏敬之心有所表现,除了物质的和语言的表现,有所表现的一个更重要方式是跪拜叩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重视形体语言。

跪拜叩头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创造,但是说到跪拜叩头的多样化和规范化,我们的祖先却可以当仁不让。

据《周礼》记载,至少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官方规定的跪拜已有九种不同名目的样式: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花样层出不穷,却不允许任何人自由选择,各行其是。

每种跪拜叩头如何动作,适合何种场合与何种对象,当时都有明白规定,从而防止任意妄行的自由化倾向。

跪拜的名目和样式如此之多,说明跪拜之礼在形成的初期曾经是一种相当多数的人普遍实行的主要礼仪,必须加以详尽细致的区别,以免混淆错乱和偷工减料。

事实上,在远古时期,至少在孔老夫子最为留恋的尧天舜日时期,跪拜是全体炎黄子孙人人不能免的主要礼仪方式,王侯将相与贩夫走卒概莫能外。

这是由当时的起居方式决定的。

在魏晋以前,中国人还没有发明或引进桌椅板凳,只要不是家徒四壁,可以称为家具的不过是质地不同的席子和矮几而已,全体男女老少不分贫穷贵贱只能一律席地而坐。

古代文化的礼法与现代社交礼仪

古代文化的礼法与现代社交礼仪

古代文化的礼法与现代社交礼仪在古代,礼法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秩序的体现。

古代礼法的核心是尊重他人,注重仪态和言行举止。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交礼仪已经逐渐取代了古代文化的礼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的礼法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互动。

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差异,因此在社交场合中,礼法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来行事。

例如,在宴会上,主人要以最高的礼节招待客人,而客人则要以谦虚有礼的态度接受主人的款待。

这种尊卑有序的礼法体系不仅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差异,也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重视已经逐渐淡化。

现代社交礼仪更注重的是平等和尊重每个人的个体差异。

在现代社交场合中,人们不再过分强调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是更注重彼此之间的平等和互动。

例如,在一次聚会中,人们不再区分主人和客人,而是以平等的身份来交流和互动。

这种现代社交礼仪的转变,体现了人们对平等和尊重的追求。

古代文化的礼法还注重仪态和言行举止。

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仪态的端庄和言行的得体。

他们相信,一个人的仪态和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修养和品德。

因此,在古代社交场合中,人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和言行,以展现出自己的修养和品德。

例如,在与他人交谈时,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情,以示尊重和礼貌。

这种注重仪态和言行举止的礼法,体现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化,人们对仪态和言行举止的要求已经有所放宽。

现代社交礼仪更注重的是自由和个性的表达。

在现代社交场合中,人们不再过分拘束自己的仪态和言行举止,而是更注重真实和自然的表达。

例如,在与他人交流时,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不必过分拘谨。

这种现代社交礼仪的转变,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尽管古代文化的礼法与现代社交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互动而存在的。

传统作揖礼讲解

传统作揖礼讲解

传统作揖礼讲解
作揖是中华民族自有的独特见面行礼方式,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作揖礼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贯穿着中国民族自谦而敬人的精神。

以下是作揖礼的讲解:
一、作揖的手势:
正规场合的作揖礼:双掌相合,也就是左右手重叠在一起,男人左手在前,女人右手在前,所有的手指都不能翘起来,两个手臂犹如抱鼓,圆弧平直,柔软自然,身体襟立,保持直立自然,平肩正背,体不摇肘,身倾不僵,双腿挺立,双脚中间留两寸,约一个拳头的距离。

神色端正,眼神庄重。

二、不同场合的作揖姿势:
1. 共立:适用于平辈之间行礼,手朝前推,腰部带动身体和头部自然而然的弯下去,身体微倾(大概往前弯15度)。

2. 肃立:晚辈对尊者,长辈对上司行礼,采用肃立,敬者身体前弯45度。

3. 卑立:卑立也称垂佩,身体往前深弯90度,适用于正规隆重场合,如祭孔仪式。

4. 迎立: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见面礼,双臂往胸前内拉,颔首致意,用于表达对孩子的喜爱。

此外,作揖比较正式,礼仪更隆重。

而拱手、抱拳等更加口语化和随意化。

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则为凶拜,可用于吊丧。

但我们现在看很多的贺岁广告经常混淆了,出现了“凶拜”都不自知。

此外,还男女有别:男子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是“吉拜”,表示尊重,用于见面、告别等场合;相反的手势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作揖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有更卫生的特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礼仪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代作揖礼与现
代握手礼
浅谈古代作揖礼与现代握手礼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2013级旅游管理系
学号:0131112051
姓名:郭榕
浅谈古代作揖礼与现代握手礼
(内蒙古大学旅游学系 2013级郭榕)
摘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然而传习千年的文化终被西方礼仪所取代,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内涵逐渐被隐化。

这对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来说是一件不小的损失。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中国古代作揖礼和西方的握手礼,对比两种礼仪的利弊,借此希望作揖礼能被当代人所了解,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礼仪之邦独立自主国际化传承
毛泽东曾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知道东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优点,弥补不足。

中国古代的社交礼仪最常见的就是作揖礼,然而沿袭千百年的传统礼仪最终还是在鸦片战争入侵后逐渐消失掩藏,被西方的握手礼仪所取代。

这种取代在当今看来是好是坏很难评定。

为此,我们要了解作揖礼仪与握手礼仪,从中深入了解其利弊。

一、作揖礼与握手礼
作揖,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拱手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

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

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右手在内左手包于外上称为“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1据考证作揖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中国古代
1摘自《百度百科》
传统礼仪中有一种说法是“拱手作揖”,其具体形式是将自己的双手握住,向受礼者不断摇晃.一是将两手掌互抱成拳状,称作“拱手”;另一种是将两手掌平合,称作“作揖”。

拱手礼一般用于迎送宾客,而作揖适用于敬神、尊长,是一种更加体现真诚尊敬的礼节。

其伦理基础是行礼者表示谦逊,对受礼者表示恭敬、尊重之意。

以此待人,能收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效果,易于建立彼此间的友谊。

握手礼源于欧洲,自辛亥革命后传入中国。

相传握手礼来源于古代“刀耕火种”时代,在狩猎和战争中,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在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相互触摸对方的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着什么武器。

这种“友好”的表示逐渐演变成今日的“握手”礼节。

由此看来,“握手”礼的伦理基础是“诚实、不欺骗”,没有阴谋,是坦诚的表露,推而广之,即是“友好”。

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握手对对方的不同礼遇与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

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

中国古代作揖礼与现在的握手礼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民族伦理观念的差异性。

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是谦逊恭敬,因此行礼时要弯腰以示对对方的尊敬,包含自谦的含义。

西方的握手礼则体现着平等,友好。

通过握手传递信息,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

二、优势及弊端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然而传习千年的见面礼仪——作揖还是被西方文化取代。

作揖礼仪已经退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被冠以“封建的罪名”。

只有在影视剧,舞台剧中才可以见到他的身影,然而也是“山寨礼仪”,没有标准正确的动作规范。

作揖,是否适合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呢?本章通过作揖礼与握手礼进行对比,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作揖礼仪。

(一)作揖的优点
1.作揖行礼较为独立,卫生。

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

作揖时,抱拳晃动三下,类似磕三个头。

常见的还可以点头或轻微的鞠躬。

整个行礼过程只需个人独立完成,受礼者同时做出回应即可。

而现代的握手礼由于需要双方手部接触,容易传播细菌病毒,如果一人手中有污渍,会给对方带来心理上的不便,影响进一步的交往。

2.作揖提供方便。

当代人的交际繁多,假如一个人会见十多位客人,与每位都握一次手,便要握得很耐心。

假如十多个人同时会见十多位客人,那更要握上好一阵工夫。

一次诚恳地作揖礼便可解决对众人的一一握手之礼所带来的繁琐。

3.作揖礼较为自主,可避免尴尬。

我们都知道,与人见面握手时,常常会出现一方伸出手而另一方不作出回应的局面,导致施礼者尴尬。

有的男士怀有不良企图对女士施握手礼时也会产生尴尬情绪。

作揖礼很好地避免了这些尴尬,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4.文化内涵深厚。

中国古代的礼仪包容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而且是等级秩序的标志,是一种被不断强化、深化的伦理道德观念。

古人认为人之所以有别于禽兽,是因
为人能讲礼,礼成了文明的标志。

作揖礼体现等级制度,融合了儒家思想文化,区分老幼尊卑,尊老爱幼。

而握手礼是现代的交际礼仪,是由西方国家传入,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

施礼程序化规范化,缺少人情投入。

(二)作揖礼的不足
1.等级观念严重。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严明。

古代作揖礼位次低的要先给位高者施礼,且礼数更为繁多严谨。

现代握手礼仪是建立在尊重人性,维护人权的基础之上;现代礼仪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好、尊重,营造的是一种安定、和谐的气氛,创造的是一种舒适和平的生活环境。

遵循的原则有真诚、理解、宽容、互尊互帮、谦虚随和。

2.不易洞察对方心理,不易传达态度。

由于作揖时实力者与受礼者都是独立的,没有肢体接触,很难猜测感知双方心态。

然而握手礼由于双方可自行调节握手力度,握手力度的不同就可以传达双方的处事态度,从而确定能否进一步交流。

3.不能与国际礼仪接轨。

国际礼仪中通用的是握手礼,拥抱。

在进行国际会晤,交流时则不能使用中国传统的作揖礼。

但是,如果是外国来访,则可以“入乡随俗”,使用本国传统礼仪。

作揖礼与握手礼各有所长,也有欠缺,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亦不能全盘肯定。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方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三、弘扬作揖礼
作揖礼是中国古人的智慧,蕴藏着深刻的儒家文化和中国人的处世之道,虽然存在着与现在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但随着中国人的改造与创新进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新时代的“作揖礼”不可不说是世界文化之林的又一文化遗
产。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利益方式,凸显国人的谦逊诚恳,向世人展现中国人的儒雅风貌。

西方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但是,中国并没有全盘西化,中国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家,只要是优秀的东西,中国就不会舍弃,同样,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文化又怎么会置之不理呢?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关键词:作揖礼
2.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百家之言
3.曹俊从握手礼看中西文化差异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