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五篇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5篇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5篇电影攀登者观后感 1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州不得不丢掉摄像机,就因为没有留下摄影资料,这次登珠穆朗玛峰并没有得到国际的认可。
1976年,中国的攀登者们承受了世界的质疑。
国内外的部分学生崇洋媚外,对国家壮举毫不信任。
历经15年的等待,背负了无数质疑,中国登山队再次成立,攀登者们也再次出发。
从得知要看电影那一刻,我内心就一直很激动,可当我看到影片那一刻,电影沉重了,因为我从里面看到了责任,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家国情怀。
我一直认为生命是最沉重的,可是在国家与责任之间,生命好像变轻了,但似乎又因此变重了。
李国梁为了不重现15年前的错误,为了能留下让世界承认中国登顶的证据,在命悬一线之际,果断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摄影机递到队友手中,便割断了生命的绳子。
在他眼中,生命是轻的,远远不如一台摄影机。
可他的牺牲,又让他的生命变重了,他的生命闪耀出的是从未有过的光芒,牺牲的意义,在于成就国家的荣誉!我们每个人都是攀登者。
这让我不由己的想到了我的英语。
开始我认为,或许英语这座山我真的攀不上去,路上的磨难,路上的寒冰,会让我难于呼吸。
我不敢靠近它,我自己觉得天资不够。
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我心中的畏惧困难的山才是最高的山,我的天资与他人一样,我未获得成功只是缺乏登山的勇气。
《攀登者》讲述的中国登山队员的英雄事迹让我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攀登弱科英语这座高山时,我们可能会失败,可能会遇到雪崩,可能会遇到大风暴,但我会用全部的力气,去努力登上山顶。
我们不怕失败,因为我还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自我们出生起,我们便已是攀登者,开始了攀登。
这座高峰叫做人生。
在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们都是一步步地爬向我们心中所想的高峰。
可是这座山有多高呢?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梭罗曾说:“一棵树长到它想要长到的高度后,才知道怎么样的空气适合它。
”人生也如此,心中的高峰,我们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了我们的目之所及的世界所呈现的模样。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5篇_《攀登者》精彩影评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5篇_《攀登者》精彩影评《攀登者》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国产新片展映”七部重点影片之一,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欢迎大家阅读!《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体会【一】电影《攀登者》让我印象深刻,老一辈登山人用生命和汗水为我国登山事业奠定了基础,也铸就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这种“攀登精神”,不仅是登山人的理念,还应该是我们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需要学习的精神内核。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巅莫辞劳。
”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
愈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攀登精神。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特别是青年扶贫干部,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更好的打赢脱贫攻坚战。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学习“攀登精神”,就是在给我辈青年强健肌体、强化意志。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青年一代可以用“攀登精神”加油打气,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实现全面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则是所有战斗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的奋斗目标。
“攀登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铭刻在华夏儿女的骨骼上。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回首往昔,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一直都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通用23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攀登者》观后感篇1有那么一代人,他们为了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对世界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拥有主权,而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勇攀珠峰,他们面临千难万险,他们遭受了无数的质疑和屈辱,但是最后他们成功登顶珠峰,让全世界在珠穆朗玛峰上看到了中国人。
他们,就是中国勇敢的攀登者们!“我们自己的山,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攀登者》而这个攀登珠峰的故事在之前却鲜有人知。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这个登顶珠峰的故事在编剧充满神奇色彩的笔触下改编成了一部激励中国人民甚至世界各民族人民的电影《攀登者》。
电影《攀登者》给我们讲述了1960年中国攀登者千难万险成功地登顶珠穆朗玛峰,很遗憾未能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而此次登顶事实也因此不被国际承认,也就意味着我国攀登珠峰的进程重新归零。
一方面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人的实力,为了让中国人登顶珠峰的事实能够有影像资料作为登顶珠峰的凭证被国际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为了给此次登山之行留下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1972年中国登山队重整旗鼓,并于1975年5月27日成功登顶珠峰,还测得了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这一珍贵数据。
这一成就作为登山探险史上的里程碑而被载入了史册,成功宣告了中国对珠穆朗玛峰的主权,让全世界在珠穆朗玛峰上看到了中国人的影子,让那些瞧不起中国的人们从此闭上了他们的嘴巴。
《攀登者》导演采用写实的手法向我们重现了1960年首次攀登珠峰的艰难历程,弥补了我国登山探险史上对1960年影响缺失的不足,展现了老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荣誉,为了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实力给予认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
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捍卫中国领土之战,长达十五年的质疑和屈辱,隐忍和坚守,一战成名,中国攀登者们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而《攀登者》通过电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国攀登者们的英雄事迹,无疑会是一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的优秀影片。
2020电影《攀登者》观后感5篇_观看《攀登者》感悟心得5篇

2020电影《攀登者》观后感5篇_观看《攀登者》感悟心得5篇20xx年电影《攀登者》正式上线各大影院,《攀登者》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影片,电影取材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
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
关于观看《攀登者》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及影评【1】今年国庆上映的,吴京主演的《攀登者》人物特辑已经出来了。
吴京版的人物特辑。
从不到2分钟的视频简介中,看出来一群演员为了演好这部电影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而对于吴京来说,更是非常大的考验。
旁观者演员们,胡歌、张译、章子怡都夸吴京非常敬业,在用真感情去演戏。
从剪辑的片段中,我们也能够看到,确实一些镜头真的让人振奋。
吴京的感情非常饱满,非常充足,有一幕吴京低着头,看完甚至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是一场登山者的荣耀,这是一场人生的战争。
很多人也为了攀登珠峰奉上了自己的生命。
而吴京在这部影片中有很多攀爬的动作,有很多跳跃,这让他本来就受伤的腿伤情更加严重了。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为吴京的敬业精神而深受感动。
不过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吴京也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一句话。
吴京说,作为武打演员,向别人展现自己的伤痛是可耻的。
他觉得作为一个演员来说,这些伤痛都是难免的。
如果刻意向别人来炫耀受伤,则是一种有点矫情的行为。
特别丢脸!而现在吴京也在《攀登者》的个人专辑中大秀自己受伤的腿。
将近两分钟,有很大一部分都在讲述自己的受伤和不容易。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吴京这样的行为呢?这是不是所谓的双标呢?为什么不喜欢向别人展示受伤的同时,还要一直在媒体前展示自己的伤痛呢?还是说在镜头前跟观众展示自己的伤痛其实是有程度区分的呢。
例如像蔡徐坤那样的在镜头前展示自己受伤的手指就不应该;但是像吴京这样的伤痛,这种程度的腿伤就是可以做宣传的呢?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呢?从吴京的个人特辑来看,其实关于章子怡的镜头真的特别少。
攀登者观后感(优秀8篇)

攀登者观后感(优秀8篇)《攀登者》观后感篇一都在说吴京、章子怡和张译,但是我想谈一谈胡歌和成龙饰演的杨光。
这是一个有遗憾也有希望的支线故事。
《攀登者》里主线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九七五年,是杨光第一次作为国家登山队成员攀登珠峰,把睡袋让给了丢失行李的藏族队友,结果却牺牲了自己的双腿。
而他之所以对于登上珠峰满怀执念,是因为他可能有不适宜登山的遗传疾病,为此他的父亲对他满怀愧疚。
所以,他想证明给天上的父亲看,父亲给他的,是一个健康完整的躯体。
从世俗角度来看,杨光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只要希望还在。
像方五洲说的那样,攀登是“登山者的天堂,普通人的地狱”,但普通人遭遇登顶失败和截肢,意味着人生就此沉寂。
反过来,普通人和攀登者的区别就在于此。
杨光最终不仅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还付出了更多艰辛努力,最终登顶成功。
于是,他也成了《攀登者》里最好的注脚。
我在微博上看到说,胡歌在接到进组的邀请时,离开机只有半个月。
尽管如此,但是他依然毅然决然接下了这出戏。
因为他曾经有过一次海拔6000米以上的登山经历,那是在青藏高原的启孜雪峰。
在4900海拔的高度,看到一块写着“继续走”的石碑,那是下山过程中不幸遇难者的临终遗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话刻在了石头上。
毫无疑问,胡歌一直想将生命里的这段体验融入自己作品里。
直到《攀登者》的出现,才真正圆梦。
从最终成片效果来看,胡歌真的有用心琢磨,将那个年代的人的精神与他们身上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他在谈论关于攀登的话题里,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眼神里都闪耀着光芒。
他的表演更像是从内心出发,再发散出来。
我觉得,在胡歌的定义里,杨光不是“失败的英雄”,而是“永不言败的英雄”。
在悲壮、艰苦之外,我想,胡歌演绎出了《攀登者》里最宝贵的东西,乐观与希望。
为了同伴登顶而做出自我牺牲的杨光,尽管当时没有登上珠峰,但是他登上了自己精神上的峰顶。
片中的主角方五洲,是在十五年后再次登顶;但杨光的原型夏伯渝却足足等了四十三年才真正登上珠峰。
2020《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

2020《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xx《攀登者》观后感《攀登者》国际版预告来了,那些看了之前的预告就说剧情空洞只喊口号的看看呗。
从电影的角度讲,预告里透露出的故事冲突和人物矛盾也很丰富了。
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
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曲松林问:你凭什么替我把摄影机给扔了。
方五洲答:如果是你,你会杀了我吗?还没看正片,不知道这两句的前后背景。
但张译把曲松林的意难平,吴京把方五洲的无畏无悔,都演了出来。
该实事求是明确珠峰主权的时候拿没登上过珠峰说事,登上珠峰了又以没影像资料当借口,说到底就是欺负你。
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训练选拔队员,憋气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
明明我们自己的山,却要登给全世界证明。
那么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
这个"终于"来之不易。
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
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20xx《攀登者》观看影评9月23日,电影《攀登者》发布国际版预告。
预告中由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等所饰演的两代中国攀登者,分别于1960年、1975年向珠峰发起冲刺却频频遭遇暴风、冰裂缝、雪崩等致命危机,如何完成登顶使命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重大关卡。
"又硬又浪漫。
"导演李仁港这样总结道电影。
除了惊险刺激的珠峰冒险,攀登小分队中也有浪漫柔情的一面。
时隔20xx年,吴京、章子怡两人再度合作,两人之间有着大量浪漫对手戏,配合上也更显默契,吴京坦言:"我们看对方的眼神更坚定了,拍戏时我们相互感染着,随着对方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过程我觉得特别享受。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作文5篇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作文5篇《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1960年,国家体委决定从珠峰北坡挑战珠穆朗玛峰。
5月24日,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位登顶队员开始突击主峰。
小编特地准备了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作文,欢迎借鉴学习!电影攀登者观后感优秀作文19月30日由吴京和章子怡领衔主演的#电影攀登者#就要上映了。
为了给电影造势,《攀登者》预告片也与观众见面了。
网友在看了预告片后,纷纷对吴京竖起大拇指,感叹他拍戏太拼命了。
在腿伤未愈的情况下,吴京就亲自做起了大量的动作戏,跑、跳、跪、爬全部由自己亲自完成。
吴京电影大卖不是没有道理。
电影《哪吒》秘钥第二次延期后,让不少网友期待这部作品能突破50亿大关。
如果成真,那国产电影将会有两部超过50亿大关的作品了,另一部就是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目前的票房为56。
39亿。
《战狼2》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吴京的拼命分不开,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他可以在水里泡上13个小时,饿了就在水里啃个馒头。
拍跳水戏,为了真实,他就真的往海里跳,如果不是有快艇,恐怕吴京现在都得与世长辞了。
据统计,从拍戏开始,吴京的受伤次数多大60多次,最严重的的时候关节里面都烂了。
甚至与谢楠结婚时,他都得住着拐杖。
吴京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同样也包含着妻子的付出。
两人相识于谢楠的节目里,吴京突然就问谢楠有没有男友。
在得到了满意答案后,两人就交换了联系方式,不久之后,两人就公布了恋情,并正式举行婚礼。
《战狼1》的成功让吴京有了拍《战狼2》的打算。
但他却遭遇了各种白眼,甚至原定的女主再开拍之前临时抬高片酬。
这都不算什么,最让吴京头疼的就是资金短缺问题,于是他卖了自己的房子。
对于丈夫的决定,谢楠说可以付出全部,她也愿意跟着丈夫回到以前的苦日子,甚至以后自己可以养这个家,养吴京。
为了能让吴京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谢楠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近日,就有记者又双叒叕拍到了谢楠来接儿子放学的照片。
2020《攀登者》观后有感500字5篇范文

2020《攀登者》观后有感500字5篇范文【篇一】《攀登者》观后感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
时隔59年,由徐克监制、李仁港执导、阿来编剧,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陈龙、刘小锋、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多布杰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电影《攀登者》袭来。
在致敬海报中,五位演员神情坚毅、目光坚定,传递出一往无前的信念和决心。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
电影《攀登者》剧组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故事,影片的主创团队在前期筹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工作,无论是影片中富有历史年代感的场景搭建,还是1960年、1975年中国登山队员所使用的冰镐、冰爪、氧气瓶以及登山服等装备与服装道具,都遵循史料记载,做到真实还原。
据了解,为了让演员表演更加真实,剧组的每一位主演都要背着重达17公斤的登山装备进行训练和拍摄。
为体验高海拔和极寒环境下的真实感受,主演吴京还在去年年底最冷的时节到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岗什卡雪峰,足足体验了半个月的攀登生活。
【篇二】《攀登者》观后感今天提前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坦白说它带给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点点。
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
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
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
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五篇
《攀登者》讲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国攀登者怀揣着最纯粹的梦想集结于珠峰,肩负时代使命于世界之巅的故事。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阅读参考!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一
《攀登者》发布了吴京版人物预告,在极寒环境里拍摄,而且拍摄任务又重。
吴京在腿伤还未愈的情况下进组拍摄,大量的跑、跳、跪和攀爬的动作戏也加剧了腿伤。
戴着夹板,拄着拐杖拍戏,非常拼,做着各种危险动作。
影片中“为了向全世界证明,为了测量出珠峰的‘中国高度’,8848。
13米”,攀登者们拼命往上冲!
吴京拍戏太拼命了,为了拍好攀登者里登山队员勇攀珠峰的戏份,以前的腿伤复发还不断尝试弹跳,这样的运动力度我都为他担心,吴京坚持下去了,真的很佩服他!期待电影攀登者!
而且吴京拍戏是出了名的拼,这次《攀登者》在拍摄过程中他带伤上场,各种动作戏精益求精,全程都没有替身,京哥不愧是硬汉,是一位敬业的演员。
吴京腿伤还没好,就去珠峰进行攀登训练,拍摄《攀登者》期间所有的动作戏坚持亲自上场,张译说:“他浑身上下充满了冲劲的一个人”,井柏然说:“他永远像一个大男孩。
”胡歌说:“他在剧组像中流砥柱”。
和这种敬业的人一起合作,感觉应该很热血很上头。
吴京真硬汉!腿伤复发,戴着夹板拍摄,极寒天气,还要在雪山上做跳摔跪的动作,有伤痛经历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到这是多么艰难痛苦的事情,可是他为了攀登者做到了!他在采访中说:“我想我应该珍惜每一次在镜头上出演的机会,因为可能是在你这部戏里的最后一次展示,所以自然而然忘了腿伤只管去做”。
吴京真的太能吃苦了!戴着夹板还坚持拍戏,看他一瘸一拐的样子,太心疼,为拍戏贡献了太多太多,每一部电影成果的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坚持,为吴京点赞,这个男人真的是太绝啦!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二
这个国庆档,多部被人们所看好的电影将上映,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吴京电影《攀登者》,这部戏由吴京主演,当然还有其他几位实力派演员,如章子怡、胡歌、张译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实力派演员。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机长》这部戏也很有看点。
这部戏由张涵予、杜江等主演,同样让人热血沸腾。
不过,要比起明星实力和阵容以及让人更加热血沸腾的电影,当属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了。
《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徐峥等多位大牌导演一起联合导演,演员阵容更是强大到无敌。
包括吴京、葛优、马伊琍、张嘉译、黄渤、佟丽娅等等,可以说大半个演艺圈的明星都到了。
正因为这强大的明星阵容,使得很多网友都认为这部戏要赶超电影《战狼2》,票房很可能会载入历史。
毕竟,今年国庆是70周年大庆,值得大家纪念的日子。
所以,这部戏上映后必然会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认为《攀登者》和《中国机长》都要靠边站了。
《我和我的祖国》会引发几代人的回忆,也会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自然会掀起一股观看的热潮。
不过,这部戏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吐槽,因为不少网友发现这部戏中有外国国籍的演员,比如陈飞宇就是美国国籍。
还有陈凯歌在网络上也被传是美国国籍,当然陈凯歌本人并不一定是美国国籍。
并且,如果按照一些网友的理论,类似黄渤等孩子出生于美国的,也不太适合出演这部戏,因为黄渤就是美国孩子的爹了,怎么能适合演这部戏呢?对此,不知道您怎么看呢?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三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不缺英雄。
——题记
昨天,经老师推荐后,我点开了这部电影——《攀登者》,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却因突发意外,致使相机丢失,未能留下登顶证据,这一次登山未获得国际认可。
13年之后,中国攀登队再次集合,第一代攀登者的故事激励着第二代。
在经历了无数次危机与重重困难后,中国队终是再次登上了珠峰之巅,将红旗插在了珠峰之上,洗刷了中国攀登者们近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这是第一代攀登者队长牺牲前,挣扎着吐出的最后一句话语。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这是所有攀登队员誓下的诺言,只要不倒下,就坚持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