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1
家庭结构图Word 文档

社会工作中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
家庭结构图:能了解家庭的疾病史及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1)家庭结构图的概念
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
(2)家庭结构图的表示
口表示男性○表示女性
——表示婚姻关系≠表示离婚关系
—/—表示分居关系………表示同居关系
(3)家庭结构图的绘制原则
①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②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
③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家族谱(家系图)是以符号的形式对家庭结构、成员之间关系、患病历史的描述。
是社区护士迅速把握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周期等资料的最好的工具,是家庭健康档案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系图绘制要求:一般包含三代人。
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中,长者在左,幼者在右;夫妻中,男在左,女在右。
一般从家庭中首次就诊的病人这一代开始,向上下延伸。
在代表每个人的符号旁边,可再标上成员的出生年月日、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遗传病、
慢性病等。
家系图所使用统一符号见图1.
图1 家系图常用符号
某家庭的家系图举例见下图:。
家庭结构和功能

• 一、家庭结构的内涵 • 家庭结构就是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由全 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 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 家庭结构包含两方面的要素:一是家庭成员 的人数;二是家庭成员排列组合情况。
• 二、家庭的结构类型 • 邓伟志的分类: • (1)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 的家庭。 • (2)主干家庭,是指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所 组成的家庭,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代同堂 的家庭。 • (3)联合家庭 ,是指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共 同居住生活的模式,或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 的模式。 • (4)其他家庭(夫妻家庭、扩大家庭、隔代 家庭、单亲家庭、未婚同居家庭、同性恋家 庭、单身家庭等)
• • • • • •
二、家庭功能的变迁及其原因 (一)影响家庭功能变迁的主要因素 社会制度; 社会规范; 文化制度和价值观念; 家庭内部的因素。
• (二)西方学者关于现代家庭功能变迁的分析 • 1、功能主义者的理论 • 家庭在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和维持社会秩序方 面执行着重要功能,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家 庭外在的传统功能(如经济功能)趋于丧失, 但养育子女的功能、传递爱情以及使子女形成 独立性人格方面的功能却趋于集中。其中的代 表是帕森斯。 •
• 女性主义的理论传统在阐述家庭的功能时, 反对把家庭说成是慰籍、安适、爱和友情的 重要来源,即预设家庭是一个和谐、平等的 领地,她们认为,家庭可能是一个剥削、孤 寂和极度不平衡的渊薮
• 3、家庭功能缩小论 • 美国的社会学者威廉· 奥伯格指出,现代社 会家庭的困境的产生是由于家庭的这些传 统功能被其他组织形式取代而发生了部分 转移,使家庭失却了原来的某些功能。
• 家庭的负功能 • 家庭的负功能表现为家庭对于社会发展以及家 庭成员的成长所具有的消极影响。例如,父母 对于子女的过渡照顾、保护和溺爱不离于个人 独立性的养成;独裁制的家庭剥夺了家庭成员 选择个人生活的权利和生活隐私;繁琐的家庭 事务和家务劳动往往使女性沉溺于家庭,在谋 职程度上阻碍了女性的发展,助长了两性的不 平等;家庭对子女地位获得的影响从另一个角 度来讲使社会的不平等通过家庭得以维护;等 等。
家庭结构1——精选推荐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一套看不见的功能性需求,他阻止其家庭成员相互作用的方式。
家庭是一个通过交往模式来运作的系统。
不断重复的交往建立起了如何、何时以及与谁关联的模式,而这些模式又巩固了这个系统。
当一个母亲让孩子喝果汁,而孩子遵命喝下时,这一相互作用就规定了:在当时的这个情境中,他在与他的关系中是谁,而他在与她的关系中又是谁。
这些不断重复的操作构建起了一种交往的模式。
瓦格纳夫妇在会谈中描述了许多这样的模式。
通常是埃米莉筹划全家在星期六的活动,但在星期天,只有重要的事情才能使她干涉她丈夫的钓鱼活动。
埃米莉在娘家的时候,她与母亲联合起来对抗父亲:母亲鼓动他违抗父亲,而父亲则以在生母亲气的时候攻击她来作为对前者的补偿。
交往的诸模式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行为。
这些模式由两个约束系统来支撑,第一个系统是一般性的,它包括支配着家庭组织的普遍性规则。
比如,一定会存在一种权力的等级,在其中父母与孩子具有不用的权威级别;也一定会存在一种功能的互补作用,丈夫与妻子互相依赖地接纳对方并作为一个整体团队来运作。
第二个约束系统是特殊性的,它包括特定的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期待。
这些期待的根源在家庭成员间长年累月的或隐或显的相互妥协中被掩盖起来了,并且通常处于日常生活小事之中。
原初的约定的性质常常被忘掉,并且从不曾清楚的显现过。
但这些模式却保留了下来——仿佛自动驾驶似的——以使家庭成员间相互适应并使各家庭成员的功能生效。
因此,这个系统是维持着的自身。
它会对超出一定范围的改变进行抵制,并且尽可能的维持自身偏好的模式。
系统中也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模式,但任何超出系统可容忍的阈值的背离,都会激发起机制来重新建立起适应范围。
当系统出现不平衡的状况时,家庭成员们通常会觉得其他成员并没有履行他们的义务,这是就会出现对家庭忠诚的提倡以及导致罪恶感的策略。
但家庭结构必须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作为一个系统的家庭之持续存在依赖于:足够多的模式、其他可供选择的交往模式,以及在必要时可调用这些模式的弹性。
家庭结构图

社会工作中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
(1)家庭结构图的表示
口表示男性○表示女性
——表示婚姻关系≠表示离婚关系
-/—表示分居关系………表示同居关系
(2)家庭结构图的绘制原则
①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②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
③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家族谱(家系图)是以符号的形式对家庭结构、成员之间关系、患病历史的描述.是社区护士迅速把握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周期等资料的最好的工具,是家庭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系图绘制要求:一般包含三代人。
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中,长者在左,幼者在右;夫妻中,男在左,女在右。
一般从家庭中首次就诊的病人这一代开始,向上下延伸。
在代表每个人的符号旁边,可再标上成员的出生年月日、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遗传病、慢性病等.
家系图所使用统一符号下图。
家庭结构——精选推荐

家庭结构(一)核心家庭。
指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可进一步分为:1.夫妇核心家庭,指只有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庭。
若从与户主关系的角度表述,指户主与其配偶组成的家庭。
2.一般核心家庭,或称标准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和其子女组成的家庭,或称户主与配偶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
另外一种关系形式也属标准核心家庭,即未婚子女为户主,与其父母及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因为它是核心家庭的完整形式,亦为最普遍的核心家庭。
3.缺损核心家庭,或称单亲家庭,指夫妇一方和子女组成的家庭,或称户主与子女组成的家庭。
同样,未婚户主与父母一方组成的家庭也是残缺核心家庭。
4.扩大核心家庭,指夫妇及子女之外加上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或称户主与配偶、子女及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二)直系家庭。
可细分为:1.二代直系家庭,指夫妇同一个已婚儿子及儿媳组成的家庭,或称户主夫妇同儿子儿媳组成的家庭。
2.三代直系家庭,指夫妇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从与户主关系上看,户主夫妇与父母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也是直系家庭。
3.四代直系家庭可有多种表达。
从普查数据的户主关系上看,户主夫妇与父母、儿子儿媳及孙子女组成的家庭是四代直系家庭;户主夫妇与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也是四代直系家庭。
4.隔代直系家庭。
从形式上看,三代以上直系家庭缺中间一代可称为隔代直系家庭。
从户主关系角度看可表述为户主或户主夫妇同孙子女组成的家庭以及户主同祖父母或祖父母一方组成的家庭。
以上所述为三代隔代家庭。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四代隔代家庭。
(三)复合家庭。
复合家庭是指父母和两个及以上已婚儿子及其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在此将其分为两类:1.三代复合家庭,主要是父母、儿子儿媳和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2.二代复合家庭,是指父母和儿子儿媳或两个以上已婚兄弟和其子侄组成的家庭。
(四)单人家庭。
只有户主一人独立生活所形成的家庭。
(五)残缺家庭。
可分为两类:1.没有父母只有两个以上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第一节)

展。
THANKS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实践案 例
案例一:改善沟通模式
总结词
通过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解决家庭问题。
详细描述
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中,改善沟通模式是重要的实践之一。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障碍往往是导致家庭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整沟通方式,让家庭成员更好 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情感,可以有效地解决家庭问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在家庭治疗领 域开创了新的理论框架,为后续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实践指导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为家庭治疗师提 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有助 于解决家庭问题,改善家庭关系。
跨文化应用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具有普适性,可 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为全 球范围内的家庭治疗提供借鉴。
未来发展方向
角色与规则问题的表现
合理的角色定位和清晰的规则能够促 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稳定。
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
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和质 量。
沟通方式的重要性
沟通问题的表现
沟通问题表现为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 不一致、缺乏倾听和理解、情感表达 受限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受阻和误 解。
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 间的理解和情感交流,增强家庭的凝 聚力和稳定性。
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方式。
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认同和支持,增强家庭的幸 福感和稳定性。
情感表达问题的表现
情感表达问题表现为情感压抑、过度依赖、情感隔离等,可能导致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疏远和冷漠。
03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应用
家庭结构图,社会生态图

• 举例:请尝试描述下列的家庭结构图
60 70 72
• •
•
丈夫 29
妻子 28 25
1
请尝试描述下列的家庭结构图
69
26 女儿
30 女婿
例题1
关于家庭结构图的绘制原则,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D ) A.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B.夫妻关系中,男左女右 C.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 D.家庭结构图中要包括三代人
家庭结构图的符号
男性 女性 年龄 可以写在方框或圆中,如在方框或圆中打 表示死亡 婚姻关系 生活在一起
M’75 ‘88
分居
离婚
M’85;S’95
M’88;D‘99
孩子出生年份
收养孩子
’88
’93
4
2
流产
堕胎
怀孕
双胞胎
相互作用方式:特别紧密的关系:
密切的关系:
或者
特别紧张的关系: 有冲突的关系:
• • • • •
下图所示的家庭结构图所代表的意思是( )。 A.一个40岁的离婚女性带着一个10岁的女儿 B.一个40岁的离婚女性带着一个10岁的儿子 C.一个40岁的离婚男性带着一个10岁的儿子 D.一个40岁的离婚男性带着一个10岁的女儿
生态图的涵义
• 生态图是用图示的方式,展示案主的生态 系统,即案主的社会生活全貌。它不仅清 楚的呈现个人、家庭之内部的关联,而且 也呈现个人的社会系统与外在世界间关系 的消长。
• 在生态图中,案主或者其家庭系统在中间 的圆圈中; • 两个 表示关系非常亲密 • 一个 表示关系一般亲密 • 表示关系薄弱
案例
• 小华,某初中学生,父母离异后,他跟爷爷奶奶 一起生活,与爷爷奶奶关系非常亲密,但与父母 关系比较紧张。最近他学校的班主任反应,小华 经常逃课,原来小华最近经常逃课为此机构的社 会工作者,负责这个案子,请你画出小华的生态 图。
第四讲家庭结构图与家庭代际图

1.什么是家庭结构图?
(1)定义: 用图示的方式来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模式及家庭 结构的现状。
2.绘制家庭结构图的符号
(1)人物符号:描述家庭成员的符号。
F:父亲(father) M:母亲(mother)
S:儿子(son) D:女儿(daughter)
GF:(外)祖父 GM:祖母
C:孩子
PC:起父母作用的孩子
IP:患者
TH:治疗者
(2)界线符号:描述规定哪些家庭成员可以参与到哪
些家庭交互作用领域,以及如何参与
到这些交互作用领域的规则的符号
A清楚的界线
B僵硬的界线
C混乱的界线
(3)交往符号:描绘家庭成员之间交往关系的符 号。
家庭正常交往
过份卷入
矛盾 (4)结盟关系:
稳定同盟
F
M 三角关系 F
4.家庭发展图的不足
(1)现有家庭结构及成员间交往模式的信息;
二、家庭发展图
1.什么是家庭发展图?
(1)定义:用图示的方式描述家庭的发展、变化 过程。典型的家庭发展图,一般包括 三代。
(2)内容: A 每一代所包含的家庭成员; B 每一代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时符号
男
女
男患者
女患者
年龄
年龄
姓名(年份/年限) 姓名 结婚
年龄
M 迂回关系
C
C
3.家庭结构图的功能
例图: F
M
DS
IP
(1)评价、诊断家庭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的工具; (2)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确定治疗假设; (3)确定治疗的目标; (4)设计治疗的措施。
4.绘制家庭结构图易犯的错误
(1)忽视家庭发展对症状的影响; (2)忽视某些家庭亚系统或某些家庭成员; (3)只支持某些家庭亚系统或家庭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一套看不见的功能性需求,他阻止其家庭成员相互作用的方式。
家庭是一个通过交往模式来运作的系统。
不断重复的交往建立起了如何、何时以及与谁关联的模式,而这些模式又巩固了这个系统。
当一个母亲让孩子喝果汁,而孩子遵命喝下时,这一相互作用就规定了:在当时的这个情境中,他在与他的关系中是谁,而他在与她的关系中又是谁。
这些不断重复的操作构建起了一种交往的模式。
瓦格纳夫妇在会谈中描述了许多这样的模式。
通常是埃米莉筹划全家在星期六的活动,但在星期天,只有重要的事情才能使她干涉她丈夫的钓鱼活动。
埃米莉在娘家的时候,她与母亲联合起来对抗父亲:母亲鼓动他违抗父亲,而父亲则以在生母亲气的时候攻击她来作为对前者的补偿。
交往的诸模式规范着家庭成员的行为。
这些模式由两个约束系统来支撑,第一个系统是一般性的,它包括支配着家庭组织的普遍性规则。
比如,一定会存在一种权力的等级,在其中父母与孩子具有不用的权威级别;也一定会存在一种功能的互补作用,丈夫与妻子互相依赖地接纳对方并作为一个整体团队来运作。
第二个约束系统是特殊性的,它包括特定的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期待。
这些期待的根源在家庭成员间长年累月的或隐或显的相互妥协中被掩盖起来了,并且通常处于日常生活小事之中。
原初的约定的性质常常被忘掉,并且从不曾清楚的显现过。
但这些模式却保留了下来——仿佛自动驾驶似的——以使家庭成员间相互适应并使各家庭成员的功能生效。
因此,这个系统是维持着的自身。
它会对超出一定范围的改变进行抵制,并且尽可能的维持自身偏好的模式。
系统中也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模式,但任何超出系统可容忍的阈值的背离,都会激发起机制来重新建立起适应范围。
当系统出现不平衡的状况时,家庭成员们通常会觉得其他成员并没有履行他们的义务,这是就会出现对家庭忠诚的提倡以及导致罪恶感的策略。
但家庭结构必须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作为一个系统的家庭之持续存在依赖于:足够多的模式、其他可供选择的交往模式,以及在必要时可调用这些模式的弹性。
既然家庭必须对内部变化及外部变化做出反应,它就必须能够对自身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不失去其连续性,以给其成员提供一个参考框架。
家庭系统通过子系统来分化并实现其功能。
家庭中的个体是子系统,像丈夫与妻子或母亲与孩子配对个体也可以是子系统。
子系统可由代别、性别、兴趣或功能而形成。
每个个体都属于不同的子系统,个体在不同的子系统中拥有不同等级的权力,并学习分化了的技能。
一个男人可以同时是儿子、侄子、哥哥、弟弟、丈夫、父亲等等,在不同的子系统中,他就处于不同的互补关系之中。
人们像万花筒一样变换适应,以获得使人类交往得以成为可能的相互关系。
一个孩子在跟他父亲相处时必须表现的像个儿子,就像他父亲在跟他相处时表现的像个父亲一样;这是,他可能就不得不放弃在跟他弟弟相处时所享有的那种权力。
家庭的子系统组织在维持其成员辨别自我、同时锻炼他们不同层次的的人际关系技巧的这样一个过程中,能提供给他们有价值的训练。
边界。
子系统的边界是规定谁能加入以及怎样加入的规则。
比如,一个父母亲子系统的边界就可作如下规定:当母亲跟她的大儿子说:“你不是你弟弟的父亲。
如果他在街上骑车,你告诉我,我会去阻止他。
”如果父母子系统包含了一个执行父母功能的孩子,那么,它的边界可作如下规定:母亲告诉孩子们:“我从商店里回来之前,家里又安妮做主。
”边界的功能是保护系统的分化。
每个家庭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并对其成员有着特定的要求;在这些子系统中所获得的人际关系技巧,其发展是以各子系统间不相干涉为基础的。
比如,夫妻之间互相补充相互适应的能力就要求不受双方家人与孩子的干涉,有时还要求不受家庭外的干涉。
兄弟姐妹之间学习如何与伙伴相妥协的技巧,其发展也要求不受父母干涉。
就固有的家庭功能而言,子系统的边界应当是清晰的。
这些边界应当很好地加以限定,以容许子系统的成员在不受到不适当的干扰下执行其功能,而又应当容许子系统的成员与外界进行接触。
围绕着家庭功能而组织起来的子系统的组成部分,远没有子系统边界的清晰来得重要。
只要职责与权威的界限的已足够清晰的划定,包含着一个祖母或一个执行父母功能的孩子的父母子系统就能很好地运作。
家庭内诸子系统边界的清晰度是评估家庭功能的一项有用参数。
一些家庭致力于发展他们自己的微观世界,因而就增长了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与相互关系,后果就是,距离缩短了,边界模糊了,家庭系统的分化减弱了。
这样的系统可能会变得负担过重,并且缺少必要的资源来适应有压力的环境并对之做出改变。
在另一些家庭中,则发展除了过度僵化的边界,这样,子系统间的交流就会变得困难,并且家庭的保护功能也就会产生障碍。
边界功能的这两个极端成为纠缠型和疏离型。
所有的家庭都可视为落在一条以松散边界和过度僵化边界为两个极的连续线上,大多数家庭都落在很宽的正常范围以内。
通俗地说,纠缠型与疏离型是指一种交往模式,或说对某种互动类型的偏好而不是指在功能的良好与紊乱的之间的量化差别。
大多数家庭都具有纠缠型的子系统和疏离型的子系统,母亲与孩子的子系统可能会倾向于纠缠型,而父亲则会与孩子处于疏离的地位;母亲与幼年的孩子能够如此纠缠以致父亲变成了外人,而父亲则与年长孩子的关系更为密切。
当孩子逐渐长大、最后开始与家庭分离开来,有父母与孩子组成的子系统会逐渐趋向疏离。
然而,如果家庭功能在极端处运作,则指示着可能会产生病态的区域。
比如,一个又母亲与孩子组成的高度纠缠的子系统会把父亲排除在外,使他变得极端地疏离。
由此导致的对孩子独立性的破坏可能是症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处于纠缠型的子系统中或纠缠型的家庭中的成员,可能会由于增强了归属感要求自主性做出重大妥协而产生障碍;子系统缺乏分化则阻碍了自主的探索与对问题的掌握;尤其对孩子而言,认知—情感的技巧就会由此而受到抑制。
处于疏离型子系统中或疏离型家庭中的成员,尽管可以自主地行使功能,然而,他们会对独立感有一种歪曲感,还缺乏忠诚感与归属感,并且当需要时会缺乏相互依赖的能力以及要求支持的能力。
换句话说,一个在连续线上偏向于极端疏离那个极的系统,可以容许其他成员有大量的个体差异,但某位家庭成员所承受的压力不会超出此系统的那条不适当僵化边界;只有更高程度的个体的压力才能足够强烈地引起回应,以激活家庭的支持系统。
而一个在连续线上偏向于极端纠缠那个极的系统,则会反其道而行:其中某位成员的行为立即会影响到其他人;某位个体成员的压力强烈地回应并穿过边界,并且会立即在其子系统那儿引发回应。
当适当机制被唤起时,这两种相关的类型都会引发家庭问题。
纠缠型的家庭常以过快的速度与过高的强度来对偏离习惯的变化而做出反应;而疏离型的家庭则常在需要做出反应时不做出反应。
纠缠型家庭中的父母会由于孩子不吃饭后天嗲而感到异常烦恼,而疏离家庭中的父母会对孩子厌学无动于衷。
治疗室常常履行边界建造者的功能,他会是模糊的边界变得清晰,并打通不适当的僵化边界;他对于家庭子系统与边界功能的评估提供了一个对家庭的快速诊断图像,此图像指导着他的治疗敢于行动。
夫妻子系统(the spouse subsystem)。
当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带着建立一个家庭的明确目标结合到一起,夫妻子系统就形成了。
夫妻子系统具有特定的任务或功能,在家庭功能中极为重要;执行其任务所需要的主要技巧就是互补与相互适应。
也即,夫妻间必须发展出诸多模式,凭着他们,夫妻中的任何一方都可在许多领域支持对方行使其功能。
他们必须发展出互补的模式,使得每一方都做出“让步”而没有“认输”的感觉。
丈夫与妻子都必须放弃部分独立性,以获得归属感。
如果夫妻双方坚持他们独立权利,那么他们在对等关系中相互依赖地接纳对方可能会受到阻碍。
夫妻子系统可以成为地址外来压力的避难所,也可以成为与其他社会系统相接触的母体;它能培育起学士、创造力与成长发育。
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夫妻们可以使对方潜伏着的创造方面得益实现,并且相互支持对方最好的品质。
然而,夫妻之间也可以相互激发起对方的消极方面,夫妻可能会坚持改进对方或者拯救对方,并经由这个过程认为对方并不合适;他们给对方设定了要达到的新标准,而不是去接受对方的现状;他们可能会建立起依赖—保护着的交往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依赖的一方维持着依赖,以保护对方作为保护者的感觉。
这样一些的小鸡模式可能会存在于通常的夫妻之间,而并不意味着其中任一一方具有扩展的症状或恶意的动机。
如果某个治疗师一定要质疑某个功能已经失效的模式,那么他应当去质疑该模式的建立过程,而不是去攻击该模式中参与者的动机。
系统想到的治疗师应当能给出强调互动性的解释,比如:“你以一种压抑你妻子的方式保护她;而你则以很妙的技巧来获取你丈夫对你的不必要的保护。
”像这种以前以后的解释方式强调了系统的互补性,吧夫妻每一方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结合到一起,并消除了对动机的判断意味。
夫妻子系统必须获得一个边界,以保护它不受其他子系统需求的干涉,当家庭中有孩子的时候更是如此。
成年人必须拥有他们自己的社会心理的领域——一种他们在其中可以相互给予情感支持的庇护所。
如果夫妻子系统的边界是不适当的僵化的,家庭系统可能会由于他们的独立而受到压力;但如果妻子系统的边界是松散的,那么其他的子系统,包括孩子子系统,就会侵入他们的子系统功能中来。
用简单的话来说,丈夫与妻子互相需要对方作为比或所来应付生活中的种种要求。
在治疗中,这种需求指导着治疗师去保护夫妻子系统的边界。
如果某个家庭在接受治疗的会谈期间,孩子对夫妻子系统内的交流进行干预,那么这种干预就应当被屏蔽掉。
丈夫与妻子的治疗会谈期间应当摒除其他人;如果在这样的会谈期间,他们会继续讨论作为父母的功能而不是讨论丈夫与妻子见的交流,治疗师应当巧妙的指出他们讨论越出了边界。
父母子系统(the parental subsystem)。
当地一个孩子出生后,家庭的组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是,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的丈夫妻子系统必须分化出来,以履行对孩子进行社会化的任务,同时又不能失去作为夫妻子系统特征的相互支持性。
因此,必须画出一条边界,即允许孩子接触父母,同时又得将其排除在夫妻功能之外。
一些夫妇在两人世界中相处的很好,但却从不能在三人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取得满意的交流。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可能会被拉入夫妻子系统的问题中,就像艾米莉瓦格纳一样。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对自主与指导两方面反战的需要,需要父母子系统做出修改以满足这些需求。
孩子逐渐接触家庭外的同龄伙伴、学校以及其他家庭外的社会化结构;父母子系统必须适应这些侵入社会化任务中的新因素。
如果孩子受到来自家庭外环境的严重压力,那就不仅会影响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影响到夫妻子系统的内部交流。
一度曾作为父母子系统的家长制模式之特征的不容置疑的权威已逐渐消失,代替它的是弹性且理性的权威的观念,父母们应当去理解孩子们的发展需要,并去解释他们所制定的诸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