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公司案例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扩大自己的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或实现战略目标。
下面是一些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1. 案例一,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在2011年,谷歌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torola Mobility,这是谷歌迈出的重要一步,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
通过收购Motorola Mobility,谷歌获得了其在移动设备领域的专利和技术,进一步巩固了谷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
2. 案例二,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
在2005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虎中国,这是阿里巴巴扩大自己在中国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雅虎中国,阿里巴巴获得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资源,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3. 案例三,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
在2019年,迪士尼以7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这是迪士尼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例之一。
通过收购21世纪福克斯,迪士尼获得了其在娱乐产业的内容制作和发行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迪士尼在全球娱乐市场的领导地位。
4. 案例四,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
在2017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这是亚马逊进军实体零售市场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全食超市,亚马逊获得了其在食品零售领域的实体门店和供应链网络,进一步拓展了亚马逊的业务范围。
这些案例展示了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不同情景和目的。
吸收合并可以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竞争力、获取新的技术或专利、实现战略目标等。
然而,吸收合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整合难度、文化冲突、法律合规等。
因此,公司在进行吸收合并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确保合并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以下是12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1.万科A与万科H的合并:2024年,万科A与万科H宣布合并,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巨头。
这次合并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中国太平与阳光保险的合并:2024年,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宣布合并,创造了中国保险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
3.中通快递与申通快递的合并:2024年,中通快递宣布与申通快递合并,共同应对中国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网络覆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宝能集团与万科A的收购战:2024年,宝能集团发起对万科A的收购尝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股权争夺战。
最终,宝能集团获得了万科A的控制权。
5.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合并:1998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这次合并提高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6.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盒马鲜生,进军生鲜电商领域。
这次收购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实体店面,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商帝国。
7.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24年,美团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摩拜单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这次收购为美团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活力。
8.长城汽车收购路虎汽车:2024年,中国长城汽车宣布以1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路虎汽车。
这次收购为中国长城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
9.华为收购荣耀:2024年,华为宣布出售旗下子品牌荣耀,以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这次并购为荣耀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了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联。
10.苹果收购动视暴雪:202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游戏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收购为苹果提供了游戏内容和技术的资源。
1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游戏产业的份额。
企业整合成功的标杆案例

企业整合成功的标杆案例企业整合既有机会也有挑战,许多企业在整合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有些企业利用整合成功实现了业务增长和效率提升。
下面是一些企业整合成功的标杆案例。
1. 赛诺菲和艾克奥将两家公司的业务整合到一起,创造了价值300亿欧元的企业。
通过整合,两家公司为全球医疗保健市场提供了一系列重要产品,涵盖了药品、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该整合充分利用了双方在研发、销售和生产方面的强项,实现了业务及产品的互补,是一个值得称赞的成功案例。
2. 联合利华和Dove公司之间的合并整合为两家公司带来了众多的成功。
联合利华是一个全球性的食品和日用品制造商,而Dove是一家知名的个人护理品牌。
两家公司的合并整合将Dove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与联合利华公司的全球销售和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实现了强强联合,进一步扩大了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
3. Verizon Communications和AOL Inc的整合是2015年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Verizon是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而AOL是一家新媒体公司。
通过整合,Verizon获得了AOL的广告和内容技术,使其在数字媒体和互联网广告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同时,AOL则获得了Verizon的广泛客户数据库,为其业务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4.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整合是中国电信行业的里程碑之一。
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电信市场上都拥有重要的份额,但是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两家公司的整合,不仅提高了公司的业务水平,而且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使新公司成为中国移动公司的重要竞争对手。
成功的企业整合需要整合方的双方在面对合并整合的挑战时和彼此的优势相结合以及搭建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整合方必须保证明确的战略目标,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并且建立稳定的组织结构。
这些成功案例都展现了优美且具有战略未来的中文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控股合并经典案例

控股合并经典案例
1. AT&T和Time Warner的合并:2016年,AT&T以8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媒体巨头Time Warner,这是当时最大的媒体合并案之一。
通过这次合并,AT&T获得了Time Warner庞大的内容库,包括HBO、CNN和华纳兄弟等知名品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电信和媒体行业的地位。
2. 雀巢和诺思卡菲的合并:2018年,食品与饮料巨头雀巢以7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咖啡公司诺思卡菲。
这笔交易使雀巢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咖啡市场的市场份额。
此次合并也为雀巢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市场机会。
3. 腾讯和京东的合并:201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电子商务公司京东的15%股份。
这次合并使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地位,并与京东共同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业务。
4. 惠普和康柏的合并:2002年,个人电脑制造商惠普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竞争对手康柏。
这次合并使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进一步扩大了其在硬件领域的市场份额。
5. 迪士尼和21世纪福克斯的合并:2019年,华特迪士尼公司以7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
通过这次合并,迪士尼获得了21世纪福克斯的电影和电视媒体资产,包括福克斯电影公司和FX等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娱乐行业的影响力。
此次合并也标志着传统娱乐公司对流媒体
和数字媒体的转型趋势。
这些是一些经典的控股合并案例,展示了企业如何通过合并来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和拓展业务领域。
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

近年来企业并购案例企业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购买另一个公司的股份或资产,实现两家公司的合并。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案例屡见不鲜。
下面列举了近年来的10个企业并购案例。
1. 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士先正达公司,合并后的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农化公司之一。
2. 阿里巴巴收购高德地图(2018年):阿里巴巴以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最大的数字地图提供商高德地图,进一步完善了阿里巴巴的数字生态系统。
3. 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2012年):谷歌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otorola Mobility,进一步加强了谷歌在移动设备市场的竞争力。
4.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联想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5. 耐克收购Converse(2003年):耐克以3.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onverse,使耐克进一步巩固了在运动鞋市场的领先地位。
6. 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塔(2014年):中国移动以27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铁塔,实现了电信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
7. 德国大众汽车收购斯柯达汽车(1991年):德国大众汽车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大众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
8. 美国百事可乐收购全球统一饮料(2010年):百事可乐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统一饮料,进一步巩固了百事可乐在全球饮料市场的领先地位。
9. 中国平安收购香港汇丰(2011年):中国平安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汇丰控股,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平安在香港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10. 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2017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进一步拓展了亚马逊在零售业的业务范围。
以上是近年来的10个企业并购案例,这些案例体现了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竞争力而进行的并购行为。
广西混合并购案例

广西混合并购案例1. 南宁糖业集团与广西糖业集团的合并南宁糖业集团是广西糖业行业的龙头企业,而广西糖业集团则是另一家实力强大的糖业企业。
为了提高广西糖业的整体竞争力,两家企业决定进行混合并购,合并后的新集团将成为广西糖业行业的绝对领先者。
2. 广西银行与南宁农商银行的合并广西银行是广西地区最大的银行之一,而南宁农商银行则是南宁地区最大的农商银行。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份额,两家银行决定进行混合并购,合并后的新银行将成为广西地区最大的综合性银行。
3. 广西电力集团与南宁能源集团的合并广西电力集团是广西电力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而南宁能源集团则是南宁地区的主要能源供应商。
为了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两家企业决定进行混合并购,合并后的新集团将成为广西地区最大的能源供应商。
4. 柳州汽车集团与桂林机车厂的合并柳州汽车集团是广西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而桂林机车厂则是桂林地区最大的机车制造企业。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两家企业决定进行混合并购,合并后的新企业将成为广西地区最大的交通工具制造商。
5. 广西钢铁集团与北海钢铁厂的合并广西钢铁集团是广西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而北海钢铁厂则是北海地区的主要钢铁厂商。
为了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效益,两家企业决定进行混合并购,合并后的新集团将成为广西地区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
6. 桂林旅游集团与阳朔旅游公司的合并桂林旅游集团是桂林地区最大的旅游企业,而阳朔旅游公司则是阳朔地区的主要旅游服务提供商。
为了提高旅游资源整合和服务质量,两家企业决定进行混合并购,合并后的新企业将成为广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旅游集团。
7. 广西农产品加工集团与柳州食品厂的合并广西农产品加工集团是广西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而柳州食品厂则是柳州地区的主要食品加工企业。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两家企业决定进行混合并购,合并后的新企业将成为广西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8. 南宁航空公司与桂林航空公司的合并南宁航空公司是广西地区最大的航空公司,而桂林航空公司则是桂林地区的主要航空运营商。
近五年企业合并案例

近五年企业合并案例1、阿里收购吉鑫控股公告时间:2020年10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淘宝中国拟280亿港元(约36亿美元)收购吉鑫控股有限公司百分之七十九点四股权。
股份购买后,阿里巴巴连同其关联方将持有高鑫约百分之七十二的经济权益,成为控股股东。
这是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最大一次并购交易。
由于高鑫零售是将大润发中国业务与欧尚中国业务“打包”联合上市,阿里此次的收购行为意味着,欧尚退出了中国市场,将其中国业务及整体权益出售给了阿里巴巴。
通过本次收购,阿里在新零售领域再做千亿级别加码和布局,“互联网加商超”赛道又将重新洗牌。
2、百度收购YY直播公告时间:2020年11月17日百度公司宣布,与欢聚集团签署最终约束性协议,全资收购欢聚集团国内直播业务(即“YY直播”),总交易金额约为36亿美元,交易预期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据了解,收购部分包括但不限于YY移动应用、网站、YYPC客户端等。
2020年以来,百度朝着短视频、直播领域发力,并宣称“直播和视频是其在2020年的重要方向之一”。
交易完成后,YY直播将加入百度,未来双方将在技术、流量、生态等多个方面实现相互赋能,形成规模效应。
3、徽商银行收购包商银行四分行公告时间:2020年11月27日徽商银行披露已与包商银行、包商银行接管组及存款保险基金订立收购承接协议,向包商银行收购承接目标业务、目标资产、目标负债及目标人员,收购价格约为177.35亿元。
收购包商银行的四家跨省分行后,徽商银行的省外机构网点布局将延伸至南京、北京、深圳、宁波与成都五个地方。
横跨长三角(南京与宁波)、环渤海(北京)、珠三角(深圳)与成渝地区(成都),在城商行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并购案例: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一、中国化纤重组收购中南建股份中国化纤是我国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中南建股份则是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次并购重组旨在实现两个行业的横向整合,提升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中国化纤不仅能够扩大其市场份额,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二、京东公司收购多点Dmall京东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而多点Dmall则是电商行业的新兴力量之一。
京东公司通过收购多点Dmall,不仅能够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借助后者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京东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加快公司的发展步伐。
三、中粮集团收购美源众邦中粮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而美源众邦则是国际上知名的乳制品企业。
收购众邦可以帮助中粮集团扩大海外市场,增加出口量,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
这次并购旨在提升中粮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业务。
四、宝钢集团收购沙钢集团宝钢集团和沙钢集团分别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两大巨头。
这次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交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五、中国石化收购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这次收购旨在实现行业的整合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合并两大企业的优势,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强公司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六、阿里巴巴收购菜鸟网络阿里巴巴是我国电商行业的巨头,而菜鸟网络则是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
阿里巴巴通过收购菜鸟网络,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够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
这次并购旨在加强阿里巴巴在电商行业的竞争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
七、中国南车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分别是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两大巨头。
通过收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
八、格力电器收购新风股份格力电器是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而新风股份则是新风系统的领军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公司案例【篇一:合并公司案例】近几年,中国互联网圈里不断上演“死对头合并或结盟,从相杀到相爱”的大戏,震惊业界。
并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2015年互联网大合并事件空前爆发,体量之大、数量之多、规模之巨,让业界目不暇接。
探寻这一系列的同类巨头合并案背后,一方面折射出资本方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不惜代价推动合并的霸道逻辑;另一方面暴露出互联网新经济天生爱垄断,强强联合不过是屈从于免费经济和注意力经济。
本文盘点中国互联网史上十大合并案,看看都有哪些“曾经相杀”的竞争对手成为“今日相爱”的同盟伙伴?这些大的合并案背后哪些资本推手在推波助澜?互联网界1+1 2的公式是否成立?诸多同类项式的强强合并,能否改写行业未来格局?优酷+土豆,目前市值41亿美元,属阿里系优酷网,成立于2006年6月,创始人古永锵,2010年12月8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土豆网,成立于2005年4月,创始人王微,2011年8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合并方案:2012年3月12日,优酷土豆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
合并后,优酷和土豆在新公司分别占股71.5%和28.5%,土豆作为独立品牌继续运营;2012年8月20日,优酷土豆集团正式成立,土豆即将从纳斯达克摘牌退市;2015年8月6日,正式更名为合一集团。
幕后推手:这出“闪婚”大剧,正是由土豆大股东“纪源资本”代表符绩勋与优酷大股东“成为基金”代表李世默一手策划的。
早在2009-2011年,优酷土豆在背后资本方的助推下已多次接触洽谈,但都未达成意向。
土豆也是在于亏损状态下流血上市的,作为其投资人,idg(投了7年)、纪源资本(投了6年)、今日资本(投了5年)都希望迅速套现退出。
合并后结局:优酷土豆合并后,一度也曾占据网络视频市场最大份额;但是很遗憾,二者合并长期未能独霸视频市场,爱奇艺、乐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异军突起,两强合并并没有产生双倍的协同效应。
2015年10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以超45亿美元全资收购优酷土豆;如一切顺利,优酷土豆可顺利实现“私有化”,未来或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爱奇艺+pps,目前估值超30亿美元,属百度系爱奇艺,成立于2010年1月6日,由百度投资建立,4月22日正式上线,创始人龚宇。
pps,成立于2005年6月,三位联合创始人雷量、张洪禹、徐伟峰。
合并方案:2013年5月7日,百度宣布以3.7亿美元现金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将其与旗下爱奇艺合并。
合并后,爱奇艺ceo龚宇将出任新爱奇艺公司ceo,负责新公司的统一管理。
pps创始人张洪禹、徐伟峰任联席总裁,继续负责pps相关业务及新公司的业务拓展。
目前爱奇艺估值超30亿美元。
幕后推手:pps经历多轮融资仍未成功ipo,虽早有盈利对烧钱的视频网站而言是杯水车薪,多方权衡,联创策源、启明创投等投资方就卖掉pps达成了共识。
在重资产的视频行业里,资本操作已经成为洗牌之战的关键筹码,自此之后,行业内并购整合之风趁势而起。
合并后结局:2014年6月6日,在爱奇艺“迎娶”pps一年后,两个视频服务品牌“爱奇艺”和“pps”统一整合为“爱奇艺”;非视频服务品牌,如网络游戏等业务则继续使用pps品牌发展。
随着视频网站不断被并购,视频行业进入寡头竞争时代。
龚宇指出,合并收购就是为了增加市场份额和产生协同效应,最终都希望1+1大于2。
未来视频行业格局或四分天下,爱奇艺(百度系)、优酷土豆(阿里系)、腾讯视频(腾讯系)、乐视网,斗到最后还是成了bat垄断的天下。
搜狗+搜搜,目前估值超30亿美元,属腾讯系搜狗,2004年8月3日开始运营,创始人王小川,搜狐公司的旗下子公司;2010年8月9日,搜狗分拆成立独立公司,并引入战略投资。
搜搜,2006年3月开始运营,腾讯公司旗下的主要业务之一;2010年4月2日,腾讯成立soso 搜索事业部;2014年,搜搜品牌消失。
合并方案:2013年9月16日,腾讯向搜狗注资4.48亿美元,并将旗下的腾讯搜搜业务和其他相关资产并入搜狗,交易完成后腾讯随即获得搜狗完全摊薄后36.5%的股份,国内两大搜索引擎正式合并。
2013年12月,腾讯搜搜正式启用了搜狗搜索的结果页面。
目前搜狗估值超30亿美元。
幕后推手:据悉,彼时百度、360、腾讯三家都参与了竞购搜狗,也都与搜狐张朝阳进行了多轮密谈,最终还是王小川说服了张朝阳,选择了与搜狗文化契合的腾讯,并顺利实现搜狗单飞的独立梦想。
马化腾认为,搜索引擎市场特别讲究规模效益,流量规模和变现能力息息相关。
搜搜与其和搜狗竞争,还不如一起把流量做大。
合并后结局:“搜狗+搜搜”的组合,其实就是腾讯将自己搜索相关的业务完全剥离出来,把未来“押注”到搜狗之上。
马化腾表示:“如果把双方的优势互补起来,增加pc、手机的联动性,市场份额也会更加显著。
”双搜合并之后,国内搜索市场上三分天下,百度、新搜狗、360(戏称搜索3sb),这中间暗自饮恨的非360莫属。
2015年搜狗用户规模超5.2亿,这一合并案最终印证了马化腾所说的“搜索流量1+1变现确实大过2“。
京东+易迅,目前市值378亿美元,属腾讯系京东,成立于1998年6月18日,创始人刘强东,2014年5月2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易迅,成立于2006年,创始人卜广齐,2012年1月被腾讯以5亿人民币收购,占股80%。
合并方案:2014年3月10日,腾讯2.14亿美元战略入股京东(占股15%),并将qq网购、拍拍的电商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
易迅继续以独立品牌运营,京东会持易迅少数股权,同时持有其未来的独家全部认购权(这等同于京东随时可以并购易迅)。
幕后推手:据悉这起合并案的幕后推动者是高瓴资本,但最大赢家无疑是京东。
不仅少了易迅这个直接的竞争对手,还得到了腾讯陪嫁过来拍拍、qq网购,从此京东就是b2c+c2c双概念,另外腾讯入口也带来一定流量提升,怎么看都是从多方面提升了京东ipo的估值。
合并后结局:卜广齐带领的易迅,在腾讯的支持下,曾专门成立“打狗指挥中心”并喊出“超越京东只是时间问题”,没想到最终却成了京东上市的嫁衣裳。
如今,这个曾经雄心勃勃的b2c电商,已经走到了曲终人散的境地,易迅网已经陨落。
腾讯暂时卸去了“电商”这个包袱,未来“小马哥”也许谈笑间就将京东收入囊中。
腾讯文学+盛大文学,目前估值超15亿美元,属腾讯系腾讯文学,成立于2013年9月,腾讯旗下,2014年4月独立运营,ceo吴文辉。
盛大文学,成立于2008年7月,盛大旗下,2011年2月独立运营,前ceo侯小强一手打造。
合并方案:2015年1月26日,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合并成立为“阅文集团”,阅文集团将统一管理和运营原有子品牌,包括:qq阅读、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中智博文、华文天下等。
人事安排方面,腾讯文学ceo吴文辉和盛大文学ceo梁晓东将出任联席ceo。
幕后推手:在经历起点团队出走、上市受挫、ceo侯小强离职、两度ipo未果等等事件后,陈天桥已心灰意冷,将盛大文学与腾讯合并,盛大集团可以更专注于互联网投资;而对于一直在布局互动娱乐上游ip的腾讯来说,鲸吞盛大文学不仅极大提高了内容生产力,还在网络文学市场地位上秒超百度。
合并后结局:腾讯文学+盛大文学的市场份额近70%,未来网络文学市场或将从盛大、腾讯、百度三国争霸走向腾讯一家独大。
面对不同性质的两个团队,吴文辉和梁晓东的首要事宜是对团队进行整编和业务上的整合,之后将会立足于网络文学业务,利用其内容储备、作家作品、跨终端产品等优势,与游戏、动漫、影视等跨行业的泛娱乐业务进行更多的ip合作与联动。
未来是否能做到“1+1大于2”,并且庞大的市场份额是否会对行业格局产生影响,都还有待观察。
滴滴+快的,目前估值近165亿美元,属腾讯系+阿里系滴滴打车,成立于2012年6月6日,创始人程维,合并前已获4轮融资,总金额超8亿美元。
快的打车,成立于2012年5月,创始人陈伟星,合并前已获4轮融资,总金额9亿美元。
合并方案: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
合并后,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
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幕后推手:合并是双方所有投资人共同的强烈期望,双方共同看好移动出行市场,恶性、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可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很多新的业务。
合并后现状:滴滴快的合并后成功占据了中国出行行业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出行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9月份正式更名滴滴出行,成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在获得新一轮30亿美元融资后,滴滴国际化战略扩张也初露端倪,未来或与uber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竞争。
据悉,滴滴出行目标是做移动出行的综合入口、生活o2o的超级app。
58同城+赶集网,目前估值100亿美元,属腾讯系58同城,成立于2005年12月,创始人姚劲波,2013年10月31日,美国纽交所上市。
赶集网,成立于2005年3月,创始人杨浩涌,2012年赶集网欲赴美上市,因总裁杨浩然离婚风波而搁置。
合并方案:2015年4月17日,58同城与赶集网达成战略合并协议。
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具体代价为3400万份普通股(合1700万份ads)和4.122亿美元现金。
双方继续两个品牌独立管理,定位上适当差异化,姚劲波和杨浩涌担任联席ceo,开启“双ceo模式”,新公司估值达100亿美元。
幕后推手:最终促成双方合并的“红娘”,是被誉为“并购专业户”的包凡带领的华兴资本并购团队。
赶集网此次通过与58同城合并将实现上市梦想,背后的蓝驰创投、红杉资本、老虎基金等6家投资机构获得退出机会。
不过按照今日资本和红杉资本的一贯风格,对于这样的独角兽公司,很大可能是长期持有,继续享有高成长带来的收益。
合并后现状:目前58赶集双方的创始人以及管理团队目前并没有大量流失,这与其他合并案管理层快速离职出局不同。
双方在具体业务方向上各有侧重,58专注到家、房产,赶集专注招聘、二手车;除此之外,双方在业务上各自独立发展的空间和需求还有无限可能。
姚劲波和杨浩涌都表示,双方合并之后每年将会节约大量的市场投放,以及在渠道竞争的费用,这些钱将会投入到创新业务的发展。
携程+艺龙,目前市值131亿美元,属百度系携程,成立于1999年10月,创始人梁建章,2003年12月10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艺龙网,成立于1999年5月,创始人唐越,2004年10月28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合并方案:2015年5月22日,携程宣布通过购买expedia所持有艺龙的部分股权实现了对后者的战略投资。